每日散文

请欣赏每日散文(精选10篇),此文由多美网整理,欢迎收藏与分享。

每日散文1:一样的乡村

文/李瑞华

每日上班的路径总是从城市去往乡下,再从乡村奔波于城市。

城市只有冬日,生冷的柏油路面,高楼林立的陌生,透出一种萧杀的凉意。而乡村却是阳光普照的温暖,那里有淳朴的暖阳。

一纸乡村,让无形的妙手信笔涂彩,勾勒出色泽鲜明的四季,那阳光缕缕,不舍紧追时节的交替,直抵朔风主题的冬天。

冬日里,那份煦暖,那份温馨,那份深情,叫做阳光。信步走在酥软的田野,人们的心情由之高远清澈,一种悠然添翼飞翔。站在村头望向远方,目光会延展铺排成一首首很有韵律的诗行,任由行云俯瞰品读,体味冬季土地上阳光酝酿的中心思想。沿着阳光,远山日日张望小村,羡慕中分析如复一日的优美生活篇章,静静应答炊烟柔柔的深情召唤。来自远方的感觉,沿着暖阳小路,靠近村口,靠近那座灶台,靠近令人垂涎的炒饭浓香。所有生活都活色生香。

乡村的冬日,随处是美好的片段。信步走在野外,回忆往昔孩提时的欢乐的影子,很想复制那无忧无虑的幸福感觉。那条夏日处处有顽皮孩子捉鱼耍水影子的运河,冬日里依然生机无限,那是因了冬日暖阳。天外送暖,有了融冰的脆响,有了水草复现的不懈生命。它们摇曳着生机,摇曳着亲近的阳光。那绵延水面的一镜散金碎银,就是天上冬阳的造访。弯弯的运河在冬日暖阳的装扮添彩中,更加神采奕奕、生机勃勃,精神抖擞地据着沿途的所有安详与美好,牢牢拢住每一方潜在生机的树下水畔,等待冬季尾声里再次呈现它的领地里每一份绿叶红花,书写一篇篇鲜嫩精彩的生命华章。

无论晨雾缭绕时,还是雪后天霁,都在暖阳映射下,别有一番情调,勾起青春的诗意萌动。或许就在此时,早有妙手调着焦距,采撷一帧画面,一瞬美好记忆。即使夹进日记的几句,一定附着暖阳而温馨持久。

乡村,告别了忙碌,早已擦干汗水的农民,守着冬藏,数着喜悦,在暖暖冬阳里,盘点一年的幸福经历,直把那壶热热的果酒品得更醇厚香甜。暖阳里,扎堆聊着家常,PK着彼此的丰硕收获,交流着你我的致富绝招,扬起菊花一样的笑脸,共同满足令城里人啧啧艳羡的美好生活。笑声,让冬日暖阳都附和着快乐。阳光在外,清风飘爽。徜徉乡村,走笔心情,仁山智水的生活,是绵延无垠的散文,悠然、平和、洒脱、宜人、爽意、怡情、可心……

乡村如散文。因为冬日暖阳,点亮农家金色生活。温煦的文字,长长再长长,写不尽父老乡亲的富足甜美温馨幸福。

每日散文2:笔记生活

文/江泽涵

每日晨起或临睡,我都会记录一些当日的见闻、遐思或梦中的画面,还有读书观影的心得,少则寥寥数言,多则百余字,当然算不得文章,不是日记,也不像札记,我就称此为笔记。

我不是记录在本子上,而是利用一堆散乱的纸片,比如超市发票、取款凭条、信封、说明书的背面,拆开摊平的牙膏盒、药盒的内面,还有只打印了半页的纸。记完后,暂时都存进饼干箱里。

每逢周末,我会打开翻一翻,把内容相近的几则拎出来,有的可以直接串联成文,而更多的须打碎、糅合,然后花功夫打磨,直到看起来像篇文章了。要想变成铅字,那总得像个样子嘛。

这样坚持了五年,我发现记笔记有大益处。

首先,可时常自检近期言行,不致于一路糊涂。很多时候,知易行难,我们纵使知道应该要怎样做,可真正做起来又是另一回事。若记下笔记,写成短文,无疑能加强自我监督。这对于意志不坚定的我来说的确有很好的自警、自持效用。如果说读书能洗心,那么写字能锤心。其次,要是文字能发表,可以换点稿费,不仅能获得成就感,还能贴补家用呢。我读大学时,家里很困难,学费、生活费,以及后来参加工作买手机、电脑,考驾照、旅行,还多亏了这些稿酬,偶尔我还能汇一些给家里应急。

于我而言,“码字”还有第三个好处,就是好玩。编织、叙说自己的工作生活,是件有趣的事。曾经有人问我:你这类文章没多少人看,也畅销不了,干嘛还花那么多时间、气力?我深知如今的书文行情,但与读者和畅销无关。我的回答是那句古语: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每天做笔记,觉得很踏实,吃饭香,睡觉香,精神好。

和阅读一样,笔记已经融进我的生活中,我将终生坚守。

每日散文3:柠条遐思

文/赵智远

每日,上青龙山晨练时,看见山坡上生长着不少柠条。矮的,在膝盖上下;高的,过人头顶,叶片绿中泛灰,花朵淡黄,荚果褐红,枝条上有稀稀拉拉的小毛刺。它们或独自一丛,或列队成行,冠状形态,蓬蓬勃勃,远看像堆堆绿色的云朵。这些柠条是上世纪七八十年的从外地引进的,在永登干旱的山区,它已成了水土保持的排头兵。

柠条,它的身躯没有白杨的挺拔,叶冠没有松柏的苍翠,籽粒没有杏果的香甜,花朵没有牡丹、芍药的艳丽,更无登堂入室的机遇。然而,它却是贫瘠干旱的永登山区里最顽强的生命。它在荒山上,郁郁葱葱地泼洒出块块绿地,渲染出一道道绿色的生命线、风景线,成了干旱的黄土地上的生命守护者,它与这里的勤劳的人民,共度艰苦,共战干旱贫瘠。

柠条自引进永登,我对它由新鲜好奇,到习以为常,进而刮目相看,对柠条的感触由浅而深。春天,满坡的柠条,好似给贫瘠的黄土高坡帔了一身绿毯,抵挡着干旱和风沙的侵袭。夏天,那一串串黄色的蓓蕾,怒放出黄蝴蝶似的花朵,散布出淡淡的幽香,浸润着人们的心脾。秋天,一串串荚果挂满枝头,如一弯弯的新月,怀抱籽粒,吟唱着春华秋实。寒冬来临,柠条细小的叶子,依然绿意盎然,不枯不落。

柠条,在贫瘠的荒山上,写出了一行行的诗歌,它体高不过六七尺,可枝条长的浓密茂盛,那艰靭的根,深深地扎进黄土地,主长度可达6米,主根和侧根长成了一张网,加在一起,超过了百米。那网,以柔克刚,见缝插针,共同努力,聚集地气,成了一张生命之网。柠条生长时,先埋头扎根,后蓬勃向上,舒枝展叶。即是长到了枝繁叶茂,卓立山巅时,它仍然扎根不止。柠条似乎懂得,只有深深扎根,才是张扬生命的根本。

群生的柠条,手拉手,根连根,簇拥团宝,生长成林,连片成带,就是肆虐的风沙也无可奈何;即是孤丛独立,它仍然抗寒斗暑,极力蓬勃。柠条与世无争,它把肥田沃土让给人类耕耘收获,自己站在地埂山头,挡风遮寒,改土蓄水。它把庄严的地方让给松柏,把显俏的地方让给花卉,自己却选择了艰苦,积蓄能量,拓展空间。这种艰苦奋斗,创造生活的品格,也正是我们学习和心驰神往的精神和力量。

柠条籽可以榨油、酿酒,花可以养蜂酿蜜,根茎可以造纸压板,又是很好的热能源。此外,柠条还是营养丰富的牧草,生长3年后即可放牧,粉碎了的茎秆,是牛羊的好饲料。一亩柠条可供一只羊过上优裕的生活。柠条对人类只有贡献,没有索取,它只要求人们过几年割除它全部的枝条,让它青春再发,生长得更加鲜嫩、旺盛——这就是柠条的另一种涅盘。

柠条这种不起眼的灌木,以它自己的坚韧和顽强,在贫瘠的山梁沙岗上播绿吐翠。我没有诗人的才华,也没有画家的艺术细胞和丹青妙笔,无法去赞叹描绘柠条的品格和它装点的春天。所以我这个黄土地的儿子,只能用这最朴实的情感和最普通的语言来赞美柠条。

每日散文4:小儿版的“捧杀”

文/竹心

每日晚间翻阅“学霸男”母亲的空间,几近成为一种强迫症。因为,这位学霸,虽然才上三年级,可各类奖状、证书就有一大摞,最可贵的是,他的妈妈是一位“晒客”,逢事必晒。她的空间,就是全家的“过日子日记”,学霸占的篇幅最多,这自然给我等也盼着孩子出息的家长一个拜师学艺的机会。

从空间可以看出,学霸从小就过着一种“不是王子,胜似王子”的生活,家里除了父母,围着他转的还有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他们都退休在家,每个人分工不同,有的负责阅读,有的负责生活,还有的负责各类外事活动,比如展馆参观、户外活动等等。人家孩子每个假日,每个阶段,都是有安排、有规划的。

每次考试后,关于学霸的成绩自然在必晒之列,那一个个红红满分像一个个足光的灯泡,照亮了人家的优秀,也照亮了自家孩子跟人家的距离。

我自以为还算是淡定的人,自以为在育子方面还讲求点科学,可有时候也会忍不住向儿子抱怨:“这次不是题难吧,又马虎了吧,你看看,××又考了满分。”儿子每次都是一种不屑的神情,让人气不打一处来。

今日晚上,我一闲下来,几乎是条件反射地又进入到人家的空间,但我看到的却是这样的一句话:“儿子在赞美与关注中越来越帅了,可他为什么不开心呢?老师说他在班里常常不和大家玩,课间总是坐着发呆……”

就是呀,为什么呢?我也有点疑虑。我把疑虑讲给丈夫,他却一幅见怪不怪的样子:“正常呀,记不记得那句话,‘长吏马肥,观者快之,乘者喜其言,驰驱不已,至于死。’这就是典型的捧杀!你想想,一个9岁的小人就被所有人推到前无来者,后无古人的高地,他不寂寞、不孤独才怪!”

后来问儿子:“你和××经常玩吗?”小人儿想也没想就摇头,问为什么,他不耐烦地说:“不为什么,就是不想、不喜欢呗。”看丈夫,那眼神充满了幸灾乐祸,仿佛说:“早告诉你了,你要不想让你家孩子和谁好,那就使劲儿说关于他的好话吧!”

每日散文5:窗外大海

晨曦每日出工之家都是面朝大海,虽劳作疲惫,但却能面海而保留内心的那份美与力的深切之感——题记

出工做家政的每天,即使是汗流浃背,可一颗现实无法羁绊的心依旧一次次飞向窗外大海的无际无边。

窗外的海,每日都是自然瑰丽变幻的奇观,每一刻的变化都令人神思百转而于情思漫卷里深深的纠缠。

风平浪静的时候,海于窗外细语绵绵柔情百转,深碧浅绿的波光粼粼犹如缎面绵延到望不到边沿的海天,那些细碎轻盈的波浪亦如妙龄少女月夜下静静思春之心的漪连,那是大海最温柔的时刻啊,它只将淡淡的深邃心曲幽雅的播散。

于是总能感觉大海那温情独特的抚慰,多情如常春藤触角的茎叶轻轻的自心底攀援,劳作的疲累,心灵的苦感,渐渐变淡散如云烟。

感受自然的恩赐,感受人生心泉的潺湲,不只是终日悠闲刻意观瞻。

领略自然的魅力,领略尘世动荡的百变,不只是面朝大海的闲适浪漫。

自高层楼窗俯视观海,视角尽展高远,劳作间便可感受太平洋的风穿掠多维空间而来的动人心弦。

骤变袭来,台风呼啸的时刻,大海瞬间改变了容颜,将内心的呼喊与诉求一股脑儿抛向海天。

海不再温柔,细碎的波纹不见了,它只奋力积聚一次次的合力将一浪浪的轰然景观展现。

海不再缱绻,小夜曲仿佛只是童话的久远,它愤怒的冲刺海面一次次的超强爆发令人惊叹。

席卷、腾空、跃动,高高的扬起,重重的跌落。厮杀、原始、野蛮、摧毁的力量足够强大让人类心生惧怕。

面向此时的大海,无论是什么,无论是天上的神还是人类粉饰的权贵伟岸。

面对此时的大海,无论是什么,无论是人类设想的诺亚方舟,还是臆造的明天,在海的面前只是一具凌乱的残骸骨骼。

海的狂怒,不过是一种自然的深意提示。

海的翻腾,不过是对人类一种过度伤害它的抗议宣言。

我们除了敬畏自然顺势疏导,我们除了尊重规律利用发展,难道我们还要让海的愤怒将我们人类席卷?

每日与海相伴,于是就多了些海的心胸与语言。

壮阔的陶冶,绚丽的召唤,力量的迸发,灵魂的多感,于海的深邃里留下一缕缕质朴的文缘。

坦荡的胸怀,需要尘世苦难超凡的历练。不俗的见地,需要真诚与海的相伴,即使不是春暖花开的时节,你仍然可以面朝大海寻找属于你的灿烂。

海,其实无处不在,即使你离海千里,海的呼唤仍然时时回旋于你的耳畔。

海,其实永远多彩,只要你能以心以情融入,它亦会让你领略何为美与力的大千世界。

其实,尘世里你我与海相隔并不遥远……

每日散文6:拥书入眠

文/李子木

每日靠着躺椅午睡的时候,总要顺手捎带一本书,或者看上几页,或者草草扫过几行,有时连完整的一个段落都没有看完,目的并不是为了看,只是为了在蜷缩躺椅里时,可以把书放在臂弯处环拥着,然后安静的入眠,这种方式,可以使人在疲倦虚弱的时候奇怪的感觉到一种无法言说的熨贴和心境的平实。

“书呆”的戏谑称号,对我来说,由来已久,好看书的人并不都是什么勤奋上进的,那种说法大多牵强附会,其实更多的时候这只是避开现实的一种尚且能让世人认可而不被责贬说教的方式。逃避现实有很多种方式,什么吸毒、网络游戏、嗜酒、甚至于小混混之间的群架等等,都有可能是一部分人拒绝残酷现实而走向偏锋的产物,除了一言否定那些人外,谁又能尝试去理解并体会他们内心一样并存的困苦挣扎,人性总有至弱之处,人也总有那些个扶不起的阿斗,深陷而无法自拔的时候,言论的最大功用往往是推一把而不是拉一把,落井下石而已,又有谁生来就是为了自甘萎靡的?书的好处就在于,尽管一样会使人沉溺上瘾,但却有使人生发出自己拉自己一把的力量,而不是类似吸毒种种,在残酷的现实之下,和那些幸灾乐祸的言论一起,反推人一把,直抵绝境。

我看书,不是过目不忘,而是过目即忘,看过的书里面能记得的内容寥寥无几,往往是只记得只言片语,但是这种无可奈何也在书里找到释怀的理由,有个作者说他也是书看完就忘,但是他不觉得必须得记住,缘由好像是说尽记书不如无书,这好像武学最高境界:无招胜有招。不过这仿若有阿Q式的自我开脱的嫌疑,有几人能做到“以无招制有招”,再说这无招也是招至无穷尽才能衍化而来吧。不过没办法,与其为自己天性自带的愚笨郁郁不乐,莫不如干脆的自我解嘲一下,还能傻乐一回。

言多必失,可是人人都有极多的想一吐为快的话,谁又能完全管住自己的嘴巴,吵架、诉说、抱怨、指责、控诉、唠叨等等,话出口了,以各种方式,直至话尽,可是并一定倒出来了就轻松了,相反的是,更多的时候,话语指向之处,不是撕裂就是溃堤,或者是人心一时不察的蛀蚀,直到彼此原本贴合致密的地方中空了才恍然发觉,却为时已晚。而书,是相对自在且避免口出恶言后自己跌入情绪低谷不能自拔的自我安慰与宣泄的方式。不论何种情绪,总能在书的世界里找到对应之处,许多现实的不可解的弯弯绕绕,一放到书里娓娓道来,就变得合理而有其必然存在的缘由,使得自己也可找到理由来疏散那些压于心底的不足以为外人道的郁结,找到自我开脱的方式。

沉溺于书的世界,可以放任自己无所不为,不痛快的时候尽可以跟着书里的泼妇双手叉腰横眉怒目破口大骂,或者跟那些个痞里痞气的混混一起放肆的挑是非,蛮横无理的逞一时之快;或者跟着柏杨老爷子以老顽童式的自在自得却又犀利无情的嬉笑怒骂着,痛快之外还兀自乐个不停;生活太寡淡无聊,好吧,跟着盗墓贼去盗盗墓,捎带知道点盗墓工具和古董知识以及古董行里面的道道,在地底的暗无天日里心惊肉跳,然后渴念地面的光线与空气是如此美好,然后想着自己哪天在野外踢腾的时候一不小心的踢出个无价宝来,美死人了,傻笑吧!风雨漫天困于斗室内的时候,突然想悲春伤秋下,借着古诗词来遣遣情,定会温柔缱倦缠绵悱恻得叹息连连,怀疑古人是否是餐风饮露不食人间烟火,旧时旧情旧景,今时完全物是人非事事休,只得到书里去探古访幽,虚拟的体验一回唐宋遗风,在心里浅吟低唱……可以做天才、可以做英雄、可以做黑帮老大、可以做至上君主、可以做悍妇、可以做名伶、可以做名门闺秀、可以做白发魔女、可以做酒鬼、可以做小人、可以做剑客、可以做绿林好汉、可以做武林盟主,简直数不尽数,哪一种人物角色可以借你踹掉不可排遣的情绪心境,尽管以身入境,不必担心退路,完全可以很轻巧的抽身而退,可以万变而不离其宗,返身现实中来,毫发不伤。

书是精神食粮吗?这比喻太过规整严肃,不称心意。书是坐累了可以搁脚的小凳子,腰酸时可以垫背的松软枕头,口渴了手边上的那杯凉白开,烈日下的遮阳伞,雨天野外的宽大屋檐,是不想面对现实时的避风港,是蜗牛一直背着的卸不下的壳。有时候,书不离手,只能证明人的脆弱,只怕卸下外壳,就轻易的会被踩个粉碎。躲进黄金屋,还有个颜如玉解情解义,红袖添香,现实世界里,有吗?

每日散文7:瓷的孤独

起初,我并不觉得瓷孤独。

每日里上班经过办公楼的入口处,一尊硕大的红色瓷花瓶在射灯的映衬下,显露出静笃而尊贵的微光。瓷上,有些微的暗绿点缀其中,更显沉静从容。烈艳的红,苍老的绿,交织出一段暗暗

流转的相逢。

总是忍不住多看几眼。

一个装饰品而已,附庸着人意。因此,看过了也就看过了,并未太在意。

那日,搬新办公楼。一阵仓促的忙乱之后,人去楼空,一片狼藉。天光灰暗,下着秋雨。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下班之后,我淋着雨又来到了旧楼。是想寻些什么吗?我也无法理得清。没有了射灯映衬,楼的入口更显阴暗,仿若夜将来临,其实那时,是正午的时光。一瞬间,忽然觉得,瓷光黯淡了,泛着荒凉之气,颓然到不堪看,如同一个过气的伶人,被遗弃在废旧的戏台上,放眼望去,一片陌路,满是荒凉。

我和瓷一起,看着楼道对面的小窗子,秋雨在那里,一直,下不停。

有人爱瓷,说瓷似美人,低眉顺目,任其爱抚。不与人言也没有悲喜的故事,是一个无声的哑美人,让人省去了与之闲话的负累,自在又清静。可以将一己之心比作是瓷心,你想什么都可以

存放在瓷的宁静安和里。瓷无言,全部由着你的性子,是多么恣意的一件事,还少了与人交往时会存在的猜忌之嫌疑,更不用担忧被离弃的结局。因为人与瓷之间的主动权,完全掌控在握瓷人的手里。你拥了她,你就是她的王。反正瓷不能反驳你,即使她有千般不愿或是万般无奈,那又如何?

天长日久生了厌倦之心时,只需将瓷放在一边闲置或是转手给他人,便是省心的一件美差事。爱物比爱人,少了多少需要承担和接纳的赤子之心。既如此,何乐而不为之?

不免为瓷一叹,心生怜惜。

女子若为瓷,又不幸的,遇上了玩家,成为他人手中摆弄的棋子,不知会有怎样的结局。倘若没有寡然淡漠的心性,无法承受无情的寒薄,她的内心,或许早就碎成了一片片的残瓷,割得血

肉模糊生生疼,也不必说起。更不知,待有何人说。

——其实浮尘戏梦,大抵如是。每一场冷艳花红散去,提笔总是难抒当年时。无从说起。

也不得不承认,我喜欢瓷。喜欢瓷的姿态和安静,透着如水一般的凉意,越凉越寂,越寂越清,让我止不住的沉迷下去,甘愿在瓷的寥落和漠然里,将脆弱深埋,用沉寂磨砺出老瓷一样的秋

光微影。淡淡青,透着古意。如同一段老时光,孤远,不可靠近。

瓷的清寂与我来说,永远是一个不可知的迷。

也喜欢收藏瓷。并不强求一定要是那些年代久远,尘封岁月痕迹的古物。无论精细或是粗拙,只要入我心意,合了眼缘就好。书柜里,地板上都会有瓷的身影。

路过群艺馆旁边的广场,看到有制作瓷器的艺人在那里售卖手工瓷。一眼就看到一个小小的花瓶,淡淡的青绿釉彩,透出老玉一般的光泽和微温,含蓄又清寂。我看着她,她在那里,沉默,

不语。

她的孤独,映衬着我的孤独。于是我把她带回了家。我们同在一间屋子里,我背向她沉默,内心,清冷若瓷。

犹记得在那个大雪纷飞的寒冬,初见雪中瓷。是青花,被一层白雪覆盖着,青花和白雪,寒冬凛冽,回风酷似无形的冰刀拍打在脸上,只想起了这一句,其实也是赐与我恩泽的一句——瓷的孤独。即使一副寒彻骨的样子,亦是惊心到让我动容,不能自已。雪意渐阑珊,浩荡的长风依然沉寂不语。抚摸白雪覆盖下的清瓷,冰冷,而凉。

我的孤独,在静默的雪中瓷里碎掉了,残瓷片片,下落不明。不知谁的孔明灯升上来,滑在了天上,映出如雪一般冷的微光,象是一粒游走的星子。

它知道瓷的孤独么?知道有一个叫做亦瓷的女孩,在我的小说里,在樱花落下的雨夜,因了不可得又不可说的爱情,泪湿如雨,滴落春衫袖?

其实这世上因情而落泪的女子又何止亦瓷一个。从《诗经》开始,击鼓其镗,死生契阔。誓言犹在耳边切切,岂料话一出口就是别离。从此后,他走在征战路途上,她等在誓词中。等他回家

,拉着她的手,一同老去。只信誓,已然无凭。老去的路上,陪着她的,除了孤独,除了瓷一般冷寂的心,还能剩下什么?

那瓷一定是残的,时不时冒出棱角,来割裂她的心。

一直珍藏着一个瓷挂坠,其实是残瓷,却正好有一朵完整的莲花端然在那里,被我视作掌中珍,宝贝似的捏在手心里,生怕摔碎了。如果这瓷上没有一朵莲花,我还会如此的珍爱她么?不免

惊觉,有些爱瓷之人,其实是因为,瓷上有暗合他心意的境况和意味在里头,所以才怜惜到珍藏。哪怕是残的,也相知而会心。

搬入新办公楼不多时日,那尊烈艳的红色瓷花瓶便被人摆在了新楼的门厅。新楼门厅阔大空旷,简洁而干净。先是在入门的左侧墙边摆放着,许是看着突兀,又被摆在了上楼的拐角处。一样

的不合时宜。离了旧楼,仿若她的魂魄也已失散而去,无论摆在哪里,也找不回往日的静笃和尊贵之气。

于是,她再一次被搬动。在入门的最右侧,孤零零的,一个不引人眼的角落。

每日散文8:哄着父亲过晚年

文/朱丽娟

我每日必去父母家,有时在单位也会抽个空去一趟。

昨日去,和父亲唠了几句,他就问我:“你哥哪去了?”我说昨天不是还来了吗?你找我哥有啥事?他煞有介事地说他没钱了,说我哥躲着他呢!

我父亲自去年得了脑栓压迫脑神经,有点小脑萎缩,行为越来越孩子气了。他上衣兜里总有一千多元,事实上他已分不清钱的面值,但他喜欢钱,喜欢给孩子们发钱。他孙子放学进家,走到父亲跟前打招呼,“爷,我回来了。”父亲就会从兜里摸出一张百元钞给他孙子,我侄儿再悄悄地递给他奶奶。这一天,至少给他孙子发两次,多的时候三次,兜里的钱三四天就差不多发没了,我妈再数一千装到他兜里,跟父亲说要么是小子给的,要么是丫头给的,父亲就一脸满足的神情。

今晚饭后,在家收拾衣服,翻出了一沓面值五十的连号崭新的人民币,搁置有几年了没舍得花,瞬间就想到送给父亲去。

进屋直奔父亲,此刻他正在床上坐着,我从衣袖里顺出这一沓钱递到他手上,父亲看了看也没有喜悦的表情。这时弟弟问,这一张多少钱?父亲答一百的。弟弟从父亲上衣兜里掏出一百的给父亲看,再问父亲手里拿着的那一沓是多大面额的,父亲答一元的。弟弟告诉他那是五十的,那一沓是五千。父亲把钱揣进他上衣的下面口袋里,还时不时地去摸它。妈妈说,你爹晚上又有事做了,至少得摆弄五六次吧!

父亲的这件上衣可成宝贝了,是那种中山装,因为这上下四个兜,他就不下身了。今天终于说动了他,说太脏了给他洗洗,让妈妈又给他找出另一件中山装穿上。

上个周日中午,父亲吃完饭便坐在沙发上。我赶紧放下碗筷,接了一盆水放在他脚前,抓住他坐在沙发的机会给他泡脚。只有我能“制”得了他,妈妈和弟弟他不听。

把脚放进了盆里,我告诉他先泡着,我转身接着吃饭去了。没片刻的功夫,我出来一看,父亲把我的手表戴在他手腕上了,正拿着毛巾擦脚呢!我赶紧又把他的脚摁回到水盆里,给他揉搓,他怪我抠他脚心,一脸不情愿的表情!我就逗着他:“你想戴表吗?想戴我就给你买。”父亲摇摇头把我的表摘了下来。

父亲没病前,自己攒了上万元就会给我,让我给他借出去挣点利息,很有理财观念呢!现在只知道是钱,再也不提利息了。

父亲没病前,喊我总是“丫头”,每次去了,会问我咋来的?去吃饭吧!如今他不再喊丫头了,也不知问我了,真的像是回到了不懂世事的孩童时,你得顺着他、哄着他,也很可爱呢!

每日散文9:我的老师

文/桂颖萍

上学,放学,每日里途经那个路口,看到那座已经废弃的学校,我总会想起许多,能回忆起来的老师,似乎也只有她一个。

我在那读书的时候,学校好像管得不是很严,上课的时候,总有不少人做小动作,或者前后左右地互相闲聊,还有的,甚至在老师背过身写字时,会偷偷地溜出门去。后来,学校新来了一名语文老师,是个看上去三十岁左右的女老师。她梳着一个马尾辫,显得干净利落,声音并不大,很温柔的样子,是一个不太像老师的老师。

对于上课时同学讲话这个问题,老师显得并不是十分在意。她总会笑着对我们说,看你们那么能聊,不妨让我们来一次真正的讨论,内容可以是书本上的,也可以是我们乡下孩子的生活什么的。那时候天很蓝,小鸟飞得自在,同学们也总会兴高采烈地侃上一通,甚至会为一个问题争得面红耳赤。老师呢,总会适时地引导,把好话题的方向。对讲得好的同学,她还会大方地进行奖励。老师说,大家在村里上学,读书有限,用这种方式锻炼锻炼思维与口才,也是不错的选择吧。老师还说,语言交际能力强很好,但也要看场合,如果我们把交谈的内容写到日记里,或是用在作文上,就更棒了。

老师好像从来没骂过我们,至多瞪瞪眼。孩子嘛,活泼开朗点才好,如果把他们培养成了一个个不说不动的“算盘珠”,那样的教育,肯定是有问题的呀。她常常这样劝另一个爱发火的老师。她像妈妈,却又不像妈妈那么唠叨。同学们都很喜欢她,也听她的话,上课反而不那么闹腾了,该说的时候才说,不该动的时候尽量不动。

对了,老师很乐意听我们倾诉烦恼,更乐于替我们排忧解难。每天,她也是学校最后一个走的人。当她批阅完作业的时候,会慢悠悠地踱到教室,帮着整理好值日生整理后依然显得有些凌乱的桌椅,还会清理清理卫生,最后轻轻关上门,回家。

我那时候其实很自闭,很少主动和老师搭话,更别说问问题了。有一次,天本来还是晴空万里,转眼竟乌云密布,雨横风狂,很恐怖。我一直待在教室里,看其他同学陆续被家长接走,心里更加的躁动不安。老师来教室的时候看见了我,她知道我家人还没来,就走到我身边坐了下来。她跟我说了很多,很多。她告诉我,她已经注意到我不怎么说话了。她说,勇敢地踏出第一步很重要,试着张开嘴,你会发现和别人交流并不困难。她说,老师完全可以感知你内心的丰盈,你的语言也不会贫乏,试试吧……

后来,我慢慢地“化茧为蝶”,变得开朗多了。遗憾的是,我差不多还没读完一学年,那个学校就被中心学校兼并了。一切,物是人非。我终究不清楚那个老师去了哪里,只听说,她原本就是个代课老师,并校时被清退了……

我常常想,到底怎样才算是一个好老师呢?或许,在内心里,我早已视她为最好的老师了吧!

每日散文10:山寺悟道

文/谈笑在指尖

每日行走在那些钢筋水泥建筑的城市,总渴望寻一隅幽静的地方,使浮躁的心重回宁静。清晨驱车来到山中古寺,此时正旭日初升,普照山林,水汽蒸腾,山色空蒙,如烟似雾,如梦似幻。沿着竹林小径蜿蜒前行,苍苔满地,于曲折幽深疑无路处,忽见花团锦簇禅院房。这种幽静美妙的环境,这样曲径通幽的行程,使人陶醉。几乎可以说,自从清晨登山,一路行来,便是一个欣赏幽美风光的过程,也是一个发现禅佛的过程。禅房前面 是一池清澈见底的水潭,蓝天白云、茂林修竹倒映其间,自然界的一切声响都消寂无声了,钟磬之音反衬出禅院更为空寂,它使得这肃穆的世界更为庄严。已有几百年历史的古刹在晨钟暮鼓沧海桑田中屹立如初。每日游人虽还是熙来攘往,不过都是在重复昨日的故事罢了。

其实“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只是给深陷俗世之中人的一种幽清的意境。例如我和包括许多曾经对繁华深信不已,对所谓的清淡另眼相看的人的。正因为如此,当初为情感执著不悔,对繁华追舍不止,到最后,却发觉所有欲生欲死的情深和追求都不值一提,发现这人生的书卷填得越满,心就显得越空。每天过着的日子是,送走了今天,又怀想着昨日,还在期待明朝。我想许多僧者,最开始在这里的修炼坐禅,也许是为求自我解脱,离尘避世吧,这难免带着消极的思想而来的。到最后,被经文中的禅理感化,便忘却自我的存在了,心系芸芸众生,只想将众生从苦难的尘网中解救而出,让他们懂得,任何的眷念、烦恼、难舍、不放,都是自寻烦恼。所谓因果自偿,尘网之中,处处皆是荆棘,若不动,则不伤,若挣扎,则伤痕累累。静,可以摒除一切执念;善,可以化解一切罪恶。

就像现在的我,经常是:一个人,一本书,一杯茶,从晨晓坐到午后,从午后坐到傍晚。我有时在想,究竟是什么能让禅者这般信任和依恋,把自己沉浸在禅中?我曾不辞辛劳地做着大半生的努力,却发觉,兜兜转转,还是抵不过宿命的安排。现实真的太沉重了,沉重到一枚落叶,都足以将行人砸伤。时光飞逝,季节仓促地更迭,一晃大半生就这么过去了,使得我再也不敢一意孤行。收藏起落叶,折叠那记忆,是为了在薄淡的时候,可以有过往的重温。我常想,并非一定要是佛门中人,或是居士,才可以参禅悟道。人生原本就是一册禅书,每个简单的章节,都蕴藏深刻的玄机,而每段繁复的过程,也不过是一些简洁的组合。我们总喜欢抱怨自己的庸常和无为,却不知,一颗平常心才能参透深邃难懂的人生。真正的禅书,是众生都可以读懂的,一个平淡的词句,就可以启发出深刻的道理。生活若禅,用禅心来宽容一切,苦闷必然会随之减少,而闲淡则会萦绕在身边。“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万法皆空,因果不空。因果就在我们的生活中, “种甚因,结甚果。”

曾经历过太多的喧嚣,太多的热闹,太多的浮华,如今都已擦肩而过,心中一点也不曾留恋。独处一隅,爱上了平静,爱上了淡寂,爱上了花落的冷艳,爱上了水波的涟漪。岁月轻轻走过许多,走过山坡,走过小径,走过断桥,走过笔直与曲曲折折,挥袖向昨日告别。一路上隐藏的故事太多,都把它一段一段剪辑在过去中,花非花,雾非雾,虚虚幻幻,所看到的不过是镜花水月。曾追逐红尘过,却坠落繁华下;曾寻求美好之所,却险入歧途之沿。如今听着梵音,虽无法道明佛祖的笑意,迂回了一世,静静地走到庙宇,静静的焚香虔诚,却想努力做一个静心静气的人。我知道,停留再久,终究是要转身的,只是为寻心中那一方静土;红颜迟暮,终究是要告别的,花开的再美也还是会凋零成土;奔波俗世再远,终究还是要虔诚在风轻云淡之下,只因为,我们都是凡夫俗子。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