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除夕夜的文章

请欣赏关于除夕夜的文章(精选9篇),此文由多美网整理,欢迎收藏与分享。

关于除夕夜的文章1:龙年除夕夜

零时的时候离开客厅到房间,坐在电脑前,放萨顶顶的歌。春晚上萨顶顶唱万物生时,我到路边放礼花没看到。

在她空灵的歌声里,内心获得片刻平静。

兔年结束,龙年来到,新年快乐,寻寻蝶蝶。

爱吃的皮冻、萨顶顶的万物生、蔡骏的天机、南怀谨的论语别裁……

这个春节,难过的心情,映着鞭炮的喧闹,慢慢的,都会过去的。

会过去的。会过去的。过去一年里,把这句话对自己说了好多好多次……

关于除夕夜的文章2:除夕夜,我陪母亲守岁

文/雨田

母亲真的老了。不然,在这一年一度,万家灯火的大年除夕夜,向来重视年节的母亲,怎会如此淡静如水,无动于衷呢?

窗外的烟花争奇斗艳,兔年的“春晚”精彩纷呈。母亲却安静地睡着了。睡的很深,很沉。我轻轻关掉她床头的灯光,将电视调至“静音”。尽量别让外界的喧闹踏破了母亲的梦乡。这些年,母亲的确太累了。在与失聪和病魔的痛苦搏斗与挣扎中,不知忍受着怎样的折磨和煎熬!

还记得那年春节,母亲刚刚过完八十八岁“米”寿。我带着全家一起返乡过年。母亲拉着我的手说:“孩子,以后你们不用花钱给我买这买那。只要赶上年节能常回来看看,比给我吃啥都高兴啊!有儿女守在身边,我觉睡的香,心里好像也有个依托似的!”。我信口答应着:“妈,您放心!以后,我保证年年回来陪您过年!”。

一句安慰的话,母亲竟当了真。自此,每当春节临近,早早就托妹妹打来电话,问我能不能回去?几番犹豫之后,最后总是下定决心,恪守自己的诺言。作为一个儿子,怎能忍心让风烛残年的老母失望呢!

不想转眼已是第六个年头了。记起临行时,女儿一边帮我打理行囊。一边默不作声,欲言又止的样子,不免隐隐作痛。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上有老母,下有妻小。在这合家欢聚的除夕夜,人非草木,焉能无情?怎奈一诺千金,分身乏术。不在其位怎会理解古人“忠孝两难全”的内心感叹啊!

母亲醒来了。那颗不堪重负的心脏,已经顽强地工作了九十几个春秋。看见我在地上忙着,母亲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她趴着耳朵告诉我:刚刚做了一个梦:梦见了她朝思暮想,远在外地的我和哥哥姐姐们今年一道回来过年了。还跟小时一样,一个个有说有笑。全家聚在一起吃着年夜饺子。那饺子真香!……

窗外,一束艳丽的烟花透过窗口,映红了墙面上新贴的年画和母亲的满头苍发。母亲的说梦不知不觉把我带回了遥远的童年:

儿时,每到大年三十晚上,我总是不习惯熬夜。天一黑,便特意嘱咐妈妈半夜“接神”时,千万别忘了把我叫醒。然后,便偷偷找个地方眯起来,

不到零点,外面的鞭炮已渐渐密集起来。我不等母亲叫醒,便一骨碌爬起来,悄悄跟在父亲和哥哥后面,学着大人的样子,例行公事般在供桌前磕头、作揖、烧香。心思却早飞到院子里,只盼着去外面痛痛快快地放鞭炮。

“接神”的时辰到了。不知是谁家先起的头,百余户人家的大院里顿时鞭炮齐鸣。一阵胜过一阵。虽说迎的是财神,可财神爷在哪儿?据说,只有道家才算得出每年的方位。于是,人们便心照不宣地认为:既是财神出门,必披金挂银。哪边天发亮就往哪边去接,大方向总错不了!反正一年到头了,大人孩子只不过图个吉利和热闹而已。至于求财神爷帮哪家穷人“脱贫致富”,恐怕压根儿都没人敢想过。

财神接完了,热气腾腾的饺子也上来了。妈妈忙招呼着全家人,一起吃年夜饭,一直守岁到天明。母亲擅于操持家务,劳累一生。尽管生活清苦,却千方百计让孩子们能过上痛快年。那时的除夕夜没有烟花,也没有春晚盛宴。但留在童年脑海中的印象却是根深蒂固,永难磨灭的……

又是一片纷纷飘落的烟花雨,穿透了弥漫着淡淡薄雾的小屋。母亲指了指父亲供案桌上快要燃尽的香火,我心有灵犀。会意地赶紧换上一簇新香,重新点燃。父亲去世得早。那些年,父母相依为命,能把一大帮孩子拉扯大,可谓居功至伟。所以,每当除夕守岁时,不忘为父亲摆设香火作为祭奠。从来都是母亲心中丝毫不能含糊的大事。

望着父亲的遗容,三十年前的往事仿佛历历在目。一天,突然接到家中来电。告知老父病重住院。于是,急忙请假赶回家中。一周过去了。病情不好不坏。母亲见我有些思虑的样子,说:“看来你爸的病不要紧。你工作忙,孩子还太小。就先回去吧。这儿有你哥哥姐姐们在。有事再随时叫你也来得及!”。

我匆忙回去了。谁料刚刚到家,姐姐哭着打来电话,父亲病故了。一念之差,竟从此留下了终身的遗憾。记得不知什么人说过:“人生什么事情都可以等,唯独一件事不能等。就是趁老人还活着的时候,能尽到你的一份孝心!”。从那以后,这句铭言一直深深扎根在我的心中。

“妈妈的吻,甜蜜的吻……”一阵阵电话音乐彩铃声,使我如梦初醒。抬头看看墙上的时钟,刚刚指向夜里十二点整。远方传来了兄弟姐妹及孩子们给母亲和奶奶的亲切拜年声。电话接完了,我急忙又去把新年夜的饺子煮好。谁知当我把亲手包好饺子送到母亲眼前时,听到母亲竟意外地小声说了句:“谢谢!”。顿时,我的心似乎在颤抖,泪水夺眶而出。回想这些年,母亲把我们从牙牙学语到养大成人,我可曾亲口对母亲说过一声“谢谢”么?

满城烟花正在进入高潮。预示着又一个春的轮回即将到来。返程票已经预订。过几天,姐姐和妹妹来接班,我可以欣慰地回家团聚了。

除夕夜,我陪母亲守岁。由衷地祝愿母亲晚年幸福,健康长寿!

关于除夕夜的文章3:我家的除夕之夜

文/赵芷晗

除夕夜我们全家欢聚一堂,围坐在电视机旁观看春节联欢晚会。忽然电视屏幕下方出现了“咻一咻”三个字,我在想这是什么意思呢?只听见主持人解说道:“请观众朋友们打开支付宝,点击右上方的‘咻一咻’,开始抢红包。”妈妈把手机打开,点击了右上方的“咻一咻”按钮,我就开始帮妈妈抢红包,第一次我抢到了2.18元,我感到很高兴,手指都点痛了,总算抢到了一个红包。爸爸的手机没开通支付宝,他看到我抢到一个红包觉得很羡慕。晚上十一点钟开始了第二次“咻一咻”抢红包,这一次我只抢了一元,但是我还抢到了4张星座福卡,一张是白羊座,一张是水瓶座,一张是摩羯座,还有一张是狮子座。这天我帮妈妈抢了3.18元的红包,我很高兴,妈妈也很高兴,羡慕的爸爸最高兴了。

我们边抢红包边看春晚,我觉得《山水中国美》、《六尺巷》和《父子》这几首歌非常动听。爸爸和妈妈给我讲了《六尺巷》的故事,听完这个故事我深受感动,邻里之间相互尊重的高尚品德值得我们学习。

当、当、当,新年的钟声敲响了,我祝大家春节快乐,万事如意!

关于除夕夜的文章4:中国红

文/成诺

除夕夜,有一种颜色从来不会缺少,那就是红色——中国红!红色,又称瑞色,象征喜庆,大方,朝气。其实在中国历史上,最早使用的颜色是黑、白、土红和赭石色,而红色是最早的“流行色”。

中国红作为中国人的文化图腾和精神皈依,是中国人的魂,记载着中国人的心路历程,而尚红习俗的不断演变也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浓墨重彩的一笔!后来中国红延伸的内涵则更多:平安、喜庆、福禄、康寿、尊贵、和谐、团圆、成功、忠诚、勇敢、兴旺、浪漫、性感、热烈、浓郁、委婉、百事顺遂、祛病除灾、逢凶化吉、弃恶扬善……

我想这样的表述可能太抽象,文字的东西只有切身经历了才能感觉出它的魅力,而且生活中有很多的东西只要你想回避总是有办法的,但对于红色,任何人都是无法回避的,因为它铺天盖地,无时无处……

像本命年的时候,系一个红腰带;像盖房装修时,在门楣上搭一段红布;像结婚的时候,用红贴纸剪成许多规则的方块散上一路;像买来新车新东西时,缠上一截红绸缎;像满月的孩子脖子上总要绑上红毛线扎着的百命钱……

朱门红墙里的富贵、红木箱柜里的宝藏、孩子贴身肚兜里的温馨、寿星的寿服寿桃里的祝愿、舞龙灯的绣球里的热闹、深闺女儿的红头绳里的羞涩、开张大吉的剪彩里的憧憬、以及红色锦旗上记录的功勋……

每一缕红色都记录了一段幸福!

而红色的张扬和肆意似乎只有在农历的年里才最集中、最浓郁、最喜庆、也最惹人……其中最令人难以释怀,印象最深的就是满眼红色的春联、倒福和窗花了!

小时候,母亲总要小心地剪几个窗花。那时是没有玻璃的,母亲就用白纸裱糊窗户,然后剪几个细腻精巧的窗花来装饰,朴素而美丽!窗花是用红贴纸剪成的,母亲并不识字,但这并不影响她爱美爱画的痴迷,她常常无师自通,画各种各样的花花草草,美丽而繁复。其实平日里她也不会如此大动干戈,毕竟还有比剪纸更重要的东西够她忙的,只有在过年的前几周里,她才会略略施展一下的。母亲贴窗花的时候总是一个人,她从不让我和弟弟插手,因为她觉得我们的笨拙有可能坏了她的心血,否则这个年她也不会顺心的!

那些年满窗的红色总能映得晚霞也羞赧起来……

而春联,则是必不可少的,一般我们在大年三十的午饭后贴的,但也有心急的人早上就小心翼翼地贴上!那个时候,我和弟弟会早早搬来梯子,在擦拭干净的门柱院柱上,房门的两侧贴上长长短短的对联!一列的红色,一列的喜庆……通常我还会斟酌一下上下联,到底是贴在左边还是右边,至少在外人看来我是十足内行的样子,那时心儿也兀自得意!正月初一的早上,在村里串户走街的时候,你会发现各种式样、各种笔迹、各种内容的对联,但有两样会永恒不变,就是红色和喜庆!

这个时候,满村落的红色映得春天的天空竟也一大片的晕红……而春节里,火红的灯笼是万万不可缺少的!各式各样,大大小小的灯笼早就令孩子们雀跃不已。整个春节里充盈着喜庆,也充盈着灯笼的红色……尤其是元宵节的时候,街巷里喧杂热闹,大大小小的孩子在大人的陪伴下提拎着灯笼,欢笑着、打闹着,灯笼也碰撞着,燃烧着……

这个时候,地面灯笼的红色与天空映出的或孔明灯星星点点的红色相映成趣,仿佛是一片红色的海洋,又仿佛是深秋火红的枫叶……

一缕缕红色记录了一个个幸福,一处处红色见证了一个个快乐!又一次愈来愈浓的年味儿在身边肆意弥漫开来……我知道,又有一大片红色会如约而至!我也知道,又有一大片红色会在浓浓的年味里静静地祝福!

关于除夕夜的文章5:快乐除夕夜

文/曹祎文

新年新气象,大年夜一大早我就看到爸爸在贴春联。春联不仅抒发了人们美好的愿望,更为节日增加了喜庆气氛。

我突发奇想,不如今晚就来个“春联知多少”趣味活动吧。我的提议获得了全家的赞同。于是我便忙开了,上网搜,从书本上找。为了提高大家的兴趣,我还用自己的零用钱买了些奖品。

年夜饭后,我这个小主持人便宣布:“春联知多少有奖竞答活动暨新年联欢会正式开始!”“梅开春烂漫”我的上联刚出完,妈妈便抢着回答:“竹报岁平安。”我又接连出了几个比较常见的春联,他们都很快答上来了。“来几个有点难度的行不?”哥哥冲我说。“五湖四海皆春色”,爷爷思考了一会便接了下来:“万水千山尽朝晖。”看样子他们都是有备而来的呀。我一看奖品所剩无几了,必须出几个难一点的,我暗自思量着。

“辰岁腾飞惊广宇”上联一出,刚才七嘴八舌热闹的场景一下子安静了下来,一个个都作冥思苦想状。“哈哈!把你们难住了吧?”我得意地说:“下联是巳年奋博震寰球,不过我还得加上一个横批就是‘红包拿来’。”我双手一摊。大家哄堂大笑,纷纷递上红包。

真是“笑盈盈辞旧岁,喜滋滋迎新春”,全家在一片欢声笑语中度过了一个有意义的除夕。

关于除夕夜的文章6:除夕夜守岁啃骨头

文/刘志洲

庆阳地处董志塬,这里的村民大年三十晚上,都有“守岁熬年——啃骨头”的习俗,谓之“咬鬼”。

这天晚上,人们通常都会在自家院中摆上桌子,献上果品,祭祀祖先;小孩给老人叩头,老人们散压岁钱;燃放烟花爆竹,如此热闹一阵子后,就会把年前杀鸡猪宰牛羊后的骨头拿出来,煮熟剔肉,盛在盆内,放在土炕中间的炕桌上,一家人围桌而坐,手拿骨头蘸蒜水,啃得津津有味,乐得笑声满屋。

说起这“啃骨头咬鬼”,庆阳当地人有个俗谚“三十啃骨头,鬼祟不敢瞅”,道出“三十晚上啃骨头——没啥”等歇后语。按理骨肉相连,有骨头就该有肉,但人们为什么又会反着说呢?这来源于一个故事。据说,这肥沃平坦、一眼望不到边的董志塬,过去一直都被权势富豪所占有,穷人都给富家打长短工,辛辛苦苦地劳作一整年,到头来还是填不饱肚子,吃了上顿没下顿。过年不要说吃肉,和平时一样,怕是连点白面也见不到。

有一个长工,到年三十回家团聚,这家地主念他干了一年活,就把刚杀了猪的猪肉用刀把肉剔干净,剩下白生生的骨头给长工拿去。长工带回骨头,在三十晚上煮了一锅汤,一家人围着一锅汤边喝边对天长叹:老天爷啊老天爷,我们年年对你烧香叩头,有哪点对你不好,为啥就让我们啃这少筋没肉的骨头,看来你也和他们富人一样的。

说来也凑巧,玉皇大帝这晚高兴了,在财神的陪同下到人间看过年的热闹。不料偏偏看到了长工一家的光景,还听到了长工的悲怜咒语。他大为扫兴,扭头瞪了财神一眼,说:“你把钱财都散到哪里去了?”生气地一甩袖袍,回天宫去了。财神为了讨好玉皇大帝,就变了个法,把抛在院子里的白骨变成了白花花的银子。这时,正是半夜时分。

这事很快传遍了左邻右舍,一传十,十传百,形成了三十晚上啃骨头的习俗,坐等着骨头变成银子,所以又称“守岁”。

关于除夕夜的文章7:不一样的烟花

文/赵睿

那年除夕夜,父亲抱着烟花带我出门。午夜时分,烟花炸响的声音不绝于耳,夜空中烟花绽放的亮光此起彼伏,涌动如潮,热闹非凡。第一次走出家门燃放烟花,心中难免有些紧张不安。我犹豫不决,想要退缩,在父亲怀中挣扎道:“不要,我不放!”父亲沉稳坚定的语气却让我安心许多:“没事,有我在呢,你怕什么。”

父亲俯下身子,挑选了一箱并不算大的烟花,一手提起,抱在胸前,另一手牵着我的小手,把我带到了远离人潮的偏僻些的地方。把打火机放到我的手里,父亲用一只手紧紧包裹住我的小手,身体也紧紧地护住我,寒冬里平添一丝温暖。他的拇指放在我的拇指上,轻轻按下,我因恐惧与寒冷而颤抖的双手在父亲的稳定下慢慢靠近引线,打火机引燃引线的一刻,引线迸裂出火星点点,在这冷寂的夜色中尤为醒目,如受惊的小兔子一般,我猛地从地上跳起,想挣脱父亲的双手,父亲却握得更紧,似是告诉我:不要慌,并在身后轻推着我快步离开。烟花点燃,站在远处,仰望天空,心中蔓延着一丝温馨。

不曾听到刺耳的声音,才恍然,不知不觉间,双耳已被一双温热的大手覆盖,而头颅也紧紧贴在父亲温暖的胸膛上,蓦地升腾起一丝不可名状的情愫,许是感动吧。那一刻,整片夜空被烟花点亮,而父亲一双大手与坚实胸膛传递的爱与温暖,也让我心中如暖风过境,有花火点燃,明亮了一颗淡漠已久的心,冬日里哪怕星星点点的光亮,都是亘古不变的温馨,萦绕在心中,许久不曾消逝。

许是看出了我的恐惧,父亲不再让我燃放,而是自己走上前去。黑暗中,我在熙熙攘攘的人群里努力寻找父亲身着黑色风衣的身影,若不仔细观察,定是看不清那几乎融入了黑夜的身形,待我看清,那身形却如明灯一般,牵引着我的目光。心中泛起丝丝恐惧,尽管父亲十分自信、细致,自己却仍是提心吊胆。打火机的火焰隐约照亮了父亲的脸庞,点燃引线前,父亲回眸一望,在黑暗中与我的目光交会,那一刻,才看清,父亲含着爱的双眸,是那般明亮,那一刻,一颗悬着的心终于放下,父亲的明眸,照亮了心中的那份温馨。

关于除夕夜的文章8:特殊年夜饭

文/李良荣

十八年前的除夕夜,我吃过一顿特殊的年夜饭。

那一年年初,根据个人意愿,组织批准我离开潍坊军分区第三干休所政治委员岗位,转业到地方工作。除夕夜,我怀着告别27载军旅生涯的依依不舍之情,最后一次与朝夕相处的官兵共餐年夜饭。

当我推开干休所餐厅的大门时,映入眼帘的画面让我始料不及:本不宽敞的餐厅,挤满了十几位老八路、老军嫂,他们有说有笑,正忙着把自己亲手做的红烧肉、炸里脊、芥末鸡等二十多种家乡菜、拿手菜往餐桌上摆。餐厅正面墙上挂着荣斌等三位老八路用大红纸写的慰问信,实打实地晒出了这几年干休所为老干部办好事、实事的“幸福账单”,字里行间洋溢着老干部与工作人员的融融真情。本来,炊事班已经准备了较为丰盛的年夜饭,没有想到,这些老干部们又突然“加塞”,送来这么多的特色菜。实在摆不开了,他们干脆将凉菜、炸货“合并同类项”,来个一盘多菜。而刚出锅的热菜,则盘子摞着盘子,碗沿儿压着碗沿儿,把个饭桌堆得跟小山似的。老首长张起、王凤斌一边打开儿女孝敬自己的景阳春、泸州老窖,一边见缝插针地摆上瓜子、水果;某部红军团第12任团长赵贤和老两口与儿子,扎着围裙,连跑两趟,把热腾腾的“红烧黄鱼”、“清炖山药”和烟酒端到了餐厅……餐厅内外爆满了欢欢喜喜过大年的味道。

年夜饭开始前,照例由所长刘新强致词。他刚开口说了一句:“今天是大年三十……”,便泪水噙满了眼眶,说不下去了。这时,原炮兵某师副政委袁勃修说:“听说咱们的李政委要转业了,大伙儿都十分舍不得。想想这几年,李政委和刘所长来到这里,勤勤恳恳,辛辛苦苦,待老同志比儿女都亲。我们这些老兵合计了一下,趁过年的机会,做上几个好菜,过来犒劳犒劳大家,表达我们对官兵的一片感谢之情!”他的话音未落,全场便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我听到这里,赶忙接过话茬说:“老首长们撇下天南海北回家的儿孙,先送来年夜饭陪我们官兵过年,这是给咱们颁发了比金子还珍贵的奖章啊,咱啥时候都别辜负了老干部这种沉甸甸的爱,这份热乎乎的情。”

酒不醉人人自醉。平时严禁酗酒的官兵,那天喝着喝着就喝高了,透着青春气息的毛头小伙们,脸上红得像个小苹果。那天晚上,老首长们、所里的领导和官兵,都争先恐后地给我敬酒,使我十分感动。虽然有些醉意,但心里却在偷着乐。吃完年夜饭,我同往年一样,与所长一道,陪伴可亲可爱的士兵唠家常,看春晚。直到午夜时分,外面响起噼里啪啦的鞭炮声,五颜六色的烟花照亮了夜空,装饰了中国人的梦,我才骑上自己的凤凰牌自行车,哼着宋祖英当晚刚刚首唱的《今天是个好日子》。回到家中,对妻儿说:“我在部队过了26个春节,但我一辈子也忘不了今天这顿特殊的年夜饭。”爱人笑着对儿子说:“看你爸今天恣得儿啊!”

如今,每当万家团圆的大年夜,我总会想起那些华发老人的盈盈笑脸,想起当年他们亲手做的犒劳官兵的年夜饭。

关于除夕夜的文章9:除夕夜,好大雪

文/晨舟飞扬

那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我从医学院毕业刚刚一年多,在蚌埠的一个县城工作。那年年关,我带着新婚的妻子第一次回老家过年。我老家在皖北泗县,一个非常偏僻的小村庄。那年的冬天特别冷,我们将身体裹得严严实实的,都不敢伸出手来。到家之后,已经是下午,太阳已偏西了。那时候没有手机等通讯工具,家人也不知道我们什么时候到家,据说父亲一直站在门前的场地上等着,后来终于等不及了,就一直走到村头公路边去等我们。我们到家的时候,天空已经飘起了雪花。灰蒙蒙的天空,仿佛一个大碗将整个村子都罩住了。门前的几棵白杨树光秃秃的,活像光屁股的穷人家孩子一样,在风中瑟瑟发抖。

雪愈来愈大了,外面已经白茫茫一片,等我们吃过晚饭,雪下的更大,像棉朵一样一团一团的。晚饭是吃饺子的,这是我们老家过年的习俗。因为没有电灯,当然也没有电视了,我找了一本旧书,在罩灯下看了一会,懒懒的,有些乏困,妻也许是累了,也不舒服,于是,我们早早地便上了床,围在被子里,说了一会话,便躺下去睡了。妻还说,这时候要是跑出去,玩玩雪多好,我还笑着说你简直疯了。

不知什么时候,突然响起了敲门声。我们是住在前屋的,所以声音很响,妻也被吵醒了。那敲门声愈来愈急,我起身下床去开门,门前站在一个雪人儿,我根本不认识他。来人说是后庄的,是我表侄子,也就是我同学的弟弟,旁边还立着一个人,我也不大认识。总之,他们说家里老人病了,病的很重,所有至亲都喊过来了,正在准备料理后事,有人听说我回来了,让我去看看。我怔了一下,和他们说,我也是大学刚毕业不久,没什么经验,怎么可能救好病人呢。他们不信,说我从县城回来,肯定会有办法的。妻子有些不高兴,也不好说什么。我只好硬着头皮跟随他们去了。临行前,我又随便裹了件旧棉袄。雪很大很大,整个地上清一色的白。我们深一脚浅一脚地走着。途中几次都几乎要摔倒在地。经过两座小桥,费了好大的劲,我们才赶到了后庄。我的腿脚不大好,身上竟然都出汗了。

村子里静悄悄的,老远已经看到那家的灯火,好像院子里点上了汽灯,很亮很亮。我们刚到大门口,就被几个人拉了进去。来到堂屋,屋子里聚了很多人,据说都是本家亲戚。一个老人在中间的空地上大口喘着气,旁边两个壮劳力架着他的胳膊。他的嘴唇已经有些青紫了。他便是我同学的爹爹,也就是祖父,我的老表叔。我刚到屋里,所有人的目光都向我看来,并且都向我围过来。一时间,我真的不知所措。顿了一会,我用手去摸病人的脉搏,很快很快,他的嘴大口张着,根本坐不住,一会就挣扎着要起来,但又没有力气。旁边的两个人拽住他,随着他上下前后的乱动。他们一切的赌注都押在我身上了,我也不知道如何是好。原来,他们一帮人来到这里,就是等着老人咽下最后一口气的。恰好是过年,每个人都好像装着心事。什么东西也没有,我该如何检查呢。后来,他们听从我的吩咐,从村西的一个小诊所里借来了简易的血压计和听诊器。我听了听,又量了血压。血压比较高,肺部的喘鸣声很响,不用听诊器也能听到。病人的情况愈来愈不好了。开始时,还不是很烦躁,现在几乎都不能坐下来,几分钟就要爬起来。现在想来,应该是二氧化碳蓄积的原因。当时我资历尚浅,在医院又主要从事精神科,对内科疾病根本就很少看,所有的知识都是实习时学来的那些。大家都很着急,便七嘴八舌的,有的主张要送到镇上的医院,有的主张让他早点走,不用活受罪了。更多的人,期待我能够带来奇迹。我想了半天,终于想出了一个主意。我让他家人派人到镇上去买药。我用烟盒纸写了几个药名。土霉素、氨茶碱、舒喘灵、心得安等。那时候我还没有什么经验,其实心得安最好不要与氨茶碱合用的。家人领了旨,很快便派人出去了,于是便开始了漫长的等待。老人的情况很差很差,我唯一能做的便是时不时地拍背,也能稍许缓解一些症状。

等了好久,买药的人终于回来了。因为是大年除夕,镇上的药店都关门了,好不容易打听到店长家的住址,好说歹说才起来到药店。结果只有氨茶碱和心得安,消炎和化痰的药物都没有。正当他在灯下颤巍巍地打开两个小纸包时,老人突然摔倒在地,面容青紫,好像马上就要不行了。我慌忙拍了拍他的背,又去掐了掐他的人中,老人又回转过来。那人受了惊吓,两个纸包的药竟然混在了一起,有不少已经落在了地上。因为地上铺满厚厚的麦秸,根本便找不着了。家人骂了他几句,但也没有办法。纸包里只剩下了五个药片,仿佛是宝贝一样,捧着手里。因为两个药长的非常相似,都是白色小药片。我本来是准备先用氨茶碱平喘,如果心跳还快,就加点心得安的。但现在我也分不清了。我当时大概也已经想到用心得安不大好了,考虑了好久,也拿不定主意。我和主家说了这其中缘由,大家更是没了主张。一个本家大爷最后说,就死马当活马医,看他造化吧,反正也是该死的人了。于是,我小心地掰开一片药,让他们喂到他的嘴里。过了半个多时辰,心跳好像有点变慢了,但喘息好像更重了,我想到应该是喂的心得安。就仔细挑了一片与它有点不像的药片再度喂下去。果真,过了一会,竟然有些好转的迹象。大口喘息的间隔愈来愈长了。众人鼓掌欢呼,有人竟然说我是神医。过了很久,我又喂了他半片。看着病人的呼吸渐渐有些平稳,我悬着的心终于落了下来。家人端来了红糖茶,好大一碗,硬是要我喝下。我们又看了好久,病人竟然能够躺在一个人的怀里了。大家的脸上都露出了笑容。我起身告辞,问了下时间,他家的钟已经报出凌晨两点多了。他们将我送回家,我竟然忘记了疲惫,走的飞快。上床之后才发现,妻的身上滚烫滚烫的,我用手摸了摸她的额头,也是很烫,应该是发烧了。她问了下情况,埋怨了几句,也便睡了。因为没有药,也只能干熬着。

过罢年,我很快就去上班了。后来听说,那位老人又活了一年多。家里和亲戚的想法都不一致,要不然,如果积极治疗,可能会活得更久。我同学家有点特殊,他的祖辈和父辈都是招女婿在家的,我同学这一代,才比较兴旺,有三个男孩。家庭关系复杂,说话的人也便会很多,据说那天请我去也是意见不统一。老人好转了,竟然有的人还不满意,甚至有的人竟然怪我多管闲事。

无论如何,我的内心还是满足的。毕竟那是我第一次出诊,并且面对那种情形,并且是大年除夕,并且天上下着好大好大的雪。这件事过去很多年了,我依然清楚记得,仿佛一切就在眼前。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