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的文章

请欣赏读书的文章(精选9篇),此文由多美网整理,欢迎收藏与分享。

读书的文章1:读书即是遇见

文/何白女

秋风簌簌地吹动着树叶,一片翠绿的叶子穿过窗户,掉在还没看完的书本里。我把它收藏在内页里,浸润着知识的油墨香。

读书也和收藏标本一样。经过时间的沉淀,还能清晰地看得出来筋骨脉络。时代的圣贤都是会消逝的,但用书本遗留下来的智慧却可以历久弥新。

韩寒曾说:读书应该是在每一个静谧陌生的夜晚拿出来慢慢看,而不是红灯亮起或者堵车不动时。深有同感。

读一本书,就像谈一场恋爱,伴着每天的“晚安”酣然入眠,和文字轻轻相拥,抚平今日的浮躁。那些清新温婉的诗词犹如女性的含情目,杨柳腰,只是轻轻一瞥,就足以抚慰红尘的艰辛和心酸。翻开书,就是和恋人牵手约会的开始。窗外是止不住的夏日蝉鸣,屋内是指尖滑过纸张的摩擦声。此时,世间险恶与我无关,利益纠葛无心过问。静下心来,我只在意眼前明媚动人的江南女子,柔声细语地倾诉着她的前世今生。我喜欢在最精彩的地方合上书本,期待下次答案的披露。就像收到礼物不会立即拆开,先幻想里面是什么,再抱着期待的紧张感慢慢揭晓。

法制侦探类书籍则像刚正不阿的侠客,劫富济贫。那一双锋芒灼灼的眼神,容得下流离失所的孤儿,容得下柔弱无助的妇孺,唯独容不下见利忘义的奸佞小人和贪官污吏。面对强权,智谋比一腔孤勇要关键得多。在险象环生的情节中,不断推翻着常人的逻辑思维,也在扩大自己的脑容量。剧情慢慢抽丝剥茧地呈现原本的样貌,才发现,本是安安静静的文字跳跃着的是一个个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或凶残至极,或利益熏心,或侠肝义胆,或家国天下,真实得连呼吸都带着诡谲的气息。那是一场逼真地感受生死拉锯的赛跑,也在这个战场上学会敬畏生命,远离邪恶。

科幻记录类书籍更像一个有特异功能的远古老者,用厚重苍劲的嗓音诉说着祖国的大江大河,那陡峭幽深的地层,像亿万卷图书,层层叠叠堆放在一起;直冲云霄的峻峰险岭似飞龙上九天揽月;晶莹剔透的冰山仿佛精雕细琢的巨大宝石,隐约透着神秘的折射光。更有趣的是探索地球之外的宇宙空间,看到凹凸不平的星球表面稳稳地插上了中国的鲜红旗帜,作为炎黄子孙深深感受到那穿越千年的骄傲。顷刻间,外来物种侵占了地球,地层干涸,高山疮痍,冰山消融,一切变得面目全非,连善良可爱的人们都染上各种不知来源的病毒。那一声声哀嚎迫使人间成了乌烟瘴气的地狱。走出幻境,外面夕阳西下,燕雀回巢,一群孩子背着书包在欢笑中呼喊着等待归家的妈妈,真好,依然是祥和安宁的美好世界!在这场心有余悸的灾难来临之前,每个人都应该贡献一份力,合理利用社会资源,与生态环境和谐共处。

读书即是遇见,遇见一个朋友,在纸间流淌着情谊,不言不语,却能读懂所有。读一本好书,交一个朋友,让文字在彼此心里架一座桥梁,连通着古往今来,也为自己的心智和眼界添砖加瓦。

读书的文章2:有一种家风叫读书

文/温亚军

古语有云:至乐莫如读书,至要莫如教子。即一个人最快乐的事情莫过于读书学习,同样最重要的事情则莫过于教育孩子。能把人生至乐与至要完美融合的,莫过于让读书走进千家万户,这是家风建设的重要一环。习近平总书记百忙之余“最大的爱好就是读书”,因为“读书可以让人保持思想活力,让人得到智慧启发,让人滋养浩然之气”。

有一种家风叫读书。父母很重视读书,家中崇尚读书的风气很浓厚。自我懂事起,父亲就经常带我到新华书店去读书。在那个资讯匮乏的年代,为了一本书人们常常托关系、彻夜排队,大概都是对读书的喜欢和渴求吧。我读的最多的书就是世界名著和连环画了。第一本世界名著《简·爱》买回来后爱不释手,放在枕前灯下细细端详品味。这样的感觉是现在好多年轻人体会不到的。对于连环画的喜欢则在于那一幅幅精美的图画配上极简的文字,仿佛人在画中,穿越了时空。一本本连环画成为我少年的记忆。直到现在,我还一直保留着收藏连环画的习惯。

有一种家风叫读书。如果说父母的言传身教决定着家风建设的“定量”,那么读书就是家风建设的“变量”。一个爱读书的家庭,一定是一个有智慧有修养的家庭。从上小学到大学,读书不仅让我学习知识,更让我懂得了做人的道理。大家都会觉得学哲学很枯燥,但其实哲学孕育着大智慧,比如冯友兰的《中国哲学简史》,读通了哲学的基本理论,可更好地掌握社会的发展规律,这样,一切复杂的事情和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了。读书最大的好处就是让你知道,做什么对做什么不对,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这是塑造人格的基本方法,也是家风传承的榜样和力量。在实际工作中,待人要信他,待人要为善,待人要求真。这些为人处世之道都是我从书中学到的。

有一种家风叫读书。作家梁晓声说过这样一句话:最好的家风,一定是有读书传统的家风。一个堆满书籍的书架就是一个家庭最有价值的不动产。我在书店工作,只要是有意义有帮助的书,我都会买回家让女儿读。有时候,我会去求一些作家亲笔签名的书,这样会让女儿感到作家一直在身边,一直在激励着她。在信息碎片化的当下,我有时也感到很忧郁。人们寻求知识的途径变得愈来愈简单,对网络的依赖程度愈来愈大。前不久听到一个故事,我一位朋友亲戚的孩子,是某大学的博士生,听取朋友的建议去读四书五经之类的书,读完却把不懂的字词句拍下来发给朋友让其解释。朋友问:为何不自己去查?答:太麻烦了!朋友无可奈何笑之。这难道是孩子的问题吗?非也。有的朋友问我如何让孩子爱读书?其实大家都知道,自己先学着放下手机多读书,孩子自然就会爱读书。但是很多父母都做不到。

“师友肯临容膝地,儿孙莫负等身书”。这是民族英雄林则徐故居的一副教子联,告诫后代只要勤奋读书,便能成为有用之才。我觉得,每一个人都应该这样,让读书变成日复一日的习惯,让读书走进每一个家庭,那么就会提升每个个体的品性修养,就会创造每个家庭的美好生活,从而实现中华民族最伟大的中国梦。

所以,有空的时候多带孩子去书店读读书!

读书的文章3:读书的好处

文/沙舟

最近,我在看一些散文。渐渐地被其间的文字所吸引。清晰地有味的感人的震撼的,我感觉一种莫名的冲动,就想写写心中的感受。我惊诧于那时落后的年代,全靠笔墨书写,要写如此繁多的内容,其花费的时日一定不少吧。何况需要修改,那还不得整篇文章重新抄袭一番。可如今,使用电脑,只需稍稍修改,就可以成文,无需重新再来。是多大的进步,多好的机遇啊。

而我们却没法写出漂亮的文章来。原因是多方面的。更多层次的是,我们读书比以前更激进了。没有更多的时间去领会,去思考。每天重复着这个更新很快的时代。稍微不注意,自己又落伍了。要学习的东西实在太多,每天更新又不少。也难为了我们这些依靠微薄工资生活的人。因为我们只有维持了自己的生存,才有时间和精力去书写新的篇章。我们不可能一天都爬在田字格里耕耘。我们更多的是处理工作问题,家庭事务。每次有所感触时,刚刚启动几笔,就被其他事务给搅浑了。实在没有办法,要是真能写出些经典的文章来。是要处理好这些事务才行。不然,一切说辞都是徒然的、苍白的。

于是乎,自己不写。看看别人的东西也未尝不可。看别人的东西花费的时间必然要少许多。即使思考一番,也花不到多少时间的。而且还可以充分利用间隙时间,譬如晚睡前的10分钟,等车的时间、送小孩跳舞或练习钢琴的时间。这些零零碎碎的时间,给了我们很大的帮助。可以慢慢读完一本名着,看完一部历史,或者专业方面的书籍。收获是不少的。

读书的好处也许就在于此吧。真叫自己写的时候,说不定读过的这些知识将是最好的源泉和动力。兴许美妙绝伦的文章就在那一瞬间写出来吧。

读书的文章4:读书的快乐

文/于芯雨

人生天地间,可以做许多事情,许多有趣的事情,比如说打牌、聊天、旅行等等。但我始终觉得,读书的乐趣才是真正的乐趣,比许多其它事情有意思多了。

打牌当然有意思,闲暇之余,工作间隙,约三四好友、五六亲朋,打打扑克,搓搓麻将,也不是什么坏事。但若口子一开,如洪水猛兽一般一发不可收拾,容易沉湎其中,浪费时光耗损身体,还是不打为好,打牌往往带有赌博的性质。有的人成千上万的赌,迟早非倾家荡产不可,可见打牌一事实在不好控制,还是少打为好,不打为妙。

聊天当然也有意思,不论同性异性,还是同龄隔代,围绕同一话题、事物、人物或社会现象,可以滔滔不绝的聊上几个钟头,乐此不疲。东北人管这叫做唠嗑,陕西人称之为谝闲传。越谝越有精神,唾沫横飞,气势逼人。我也是喜欢聊天之人,尤其是久未碰面的好友,爱好相同的朋友,聊天一事不是个把钟头,非得双方都有闲情逸致不可,若一方聊的起劲,一方昏昏欲睡或忙得不可开交,这聊天也只好草草收场了。

游戏自然更有意思,你看大街上、庭院中、屋檐下、公园里的男孩、女孩不都在玩吗?捉迷藏、踢毽子、打篮球等等,我这里主要说一下电子游戏。小时候成龙代言的小霸王游戏机风靡一时,至今还不时回味一下。后来又迷上了手游、雷霆战机。从菜鸟硬是打到大神,花了好几百块,但是到了最后,所有的装备都满级了,分数也打得最高,没了追求,只能卸载掉。游戏的居心叵测也许只有在追求的过程之中登上顶峰,遍虐群雄之后,也就剩下了无聊。更不要提那毁了一代人的网游,一旦染上就像毒品一样,很难戒掉,荒费了学业不说,也毁掉原本健康的体魄。

出外旅行当然也有意思,更有意义。所谓“读书万卷,行万里路”,但是我见多了闲游胡逛之人,走遍了全世界,心眼还没有县城大,也就开始对旅行不是很支持了,去祖国的名山大川逛一圈,玩一玩。当然很好,也可以领略大自然的美,可以呼吸新鲜空气,可以锻炼筋骨,可以增长见识。但这也必须以强大的经济做基础、工作繁忙、闲暇几何?花销巨大,谁堪重负?

所以经过这一番梳理,我得出的结论便是:读书的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读书不仅可以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增长见识、学习技能、更可以任思绪翱翔,上天入地、驰骋古今、不受拘束。读书的便利也是其他诸事无法比拟的,一桌一椅,一杯清茶,几本好书足矣!看到精彩之处拍案叫绝,看到认同处会心一笑;看到断肠处与之同哭,可真是思接千载、魅力无穷,书香幽幽,任群遨游!

读书的文章5:有多少人还在读书

文/刘建忠

到朋友开的印刷公司做客,看到堆成小山的样书,深感纳闷。看完甚是不解,朋友一句“现在出书的人可比读书的人多”的回答,打消了我的疑虑。难怪朋友的生意如此好,原来这其中还真有出书人的不少功劳。看看越来越少的读书人,再想想前段时间网上流传的“知道周迅的人越来越多,知道鲁迅的人越来越少;知道比尔的人越来越多,知道保尔的人越来越少”这段话,朋友从事印刷生意的火爆场景也就不难理解了。

不错。在网络日益发达的今天,“疯狂读书,恶补知识”的年代已经一去不返。心中不免生出难以言说的“纠结”。如今的人们更习惯于从互联网上去获取信息、阅读文字,谁还寄希望于多少人能够静下心来去读《红楼梦》《战争与和平》呢?曾经看到过一则报道,说中国读书的人数正在逐年减少。识字国民读书的比例比5年前的51.7%下降了8.7%。而奇怪的是,国人拥有的闲暇时间却并不少,闲暇时光的国人究竟在忙什么,恐怕只有他们自己才能弄得清。

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当下的阅读危机?有人认为,是生活节奏的加快,“没有时间”“工作太忙”;有人还把矛头指向娱乐方式的“多元化”。而我想说的是,与其这样给自己寻找借口,还不如说是横流的物欲让人的心灵变得越来越浮躁,越来越功利。当一些人开始觉得“阅读已经不再重要”的时候,那么也就意味着这些人离愚昧和无知已经不远了。因为,没有阅读的心灵是荒芜的,没有阅读的民族和社会是可怕的!

忽然想起了古人的读书。在古代,读书是件很神圣的事情,读前须沐浴净身、焚香燃烛。而这样的情景早被扔进了历史的“博物馆”。人们可以清楚地记得“情人节”“圣诞节”,可每年4月23日的“世界读书日”已经没有多少人知道。读书的人在减少,扎堆儿出书的人却在增多,看起来是个怪现象,但仔细分析,其实,出书的人也并不见得就读书,很多人出书,要么是孤芳自赏,独擅话语权的老套思维在作祟,要么就是迎合商业与市场的需要。总之,出书的目的不再纯洁。

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世界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在法国,从政府要员到作家、教授乃至普通百姓,几乎都有爱书和读书的习惯。法国人之读书,并不是因为生活的负担和压力,而是因为受浓厚兴趣和美妙情愫的牵引、役使。

高尔基说过,读书,这个我们习以为常的平凡过程,实际上是人的心灵和上下古今一切民族的伟大智慧结合的过程。读书承担着现代人的梦,它像一列火车,不仅在为当代人传播信息,也为后代传承着文化底蕴。那些把读书当成功利性选择或者信奉“读书无用论”的人,不仅是自己的悲哀,更是民族的悲哀。

读书的文章6:人到中年宜读书

文/任艳

时光如白驹过隙,不曾留意,我已人到中年。经过岁月的洗礼,面颊多了几道浅浅的痕迹,内心却较往时恬淡了许多。此时,再次捧起书才发现,人到中年,阅读正当时。

前几年,我闲来无事,学会了炒股。本指望一夜暴富,没想到亏钱无数。股市涨跌成了我心情的晴雨表,但亏钱的时候总归多,于是养就了一身的坏脾气,爱人儿子都躲着我,唯恐招惹到我要挨骂。后来,爱人抱一撂书递给我,语重心长地嘱咐了一句:别炒股了,读书吧。

以前的我不喜欢看书,上学时成绩也不好,“春天不是读书天,夏日炎炎正好眠,秋去冬来真迅速,收拾书包过新年”,正是我年少时的写照。唯一认真看书的时段还是我读初中时。那时女生都是琼瑶的忠实粉丝,放学回家,写完作业我就迫不及待地抱起小说看,家人喊了无数遍关灯休息后,我一头钻进被窝,打亮手电筒继续沉迷在“烟雨蒙蒙”中,如遇周末,那必是通宵达旦。

那之后,我再没有这么投入地阅读过。后来,大学毕业走上社会,忙着工作,忙着结婚、生子,家务也如海浪般一波波涌来,我更是懒得翻书,看上两眼书,就会眼皮打架。

如今,手握一卷书读,已是人到中年。抛开年少时的懵懂与轻狂,我发现此时阅读别有一番滋味。年少时觉得拗口晦涩的文章,现在读来竟有一缕隽永难忘的味道;以前躁动不安,读书常常难以安坐片刻,现在手揽一部书,不知不觉一下午的时光便消逝不见。“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原来,半生的漂泊累积的经验与阅历,正是为这中年的阅读而准备。

翻开书籍,如同乘坐一部时空穿梭机,可以随心所欲停靠在任何想驻足的地方,“画楼西畔桂堂东”也好,“半烟半雨溪桥畔”也罢,不管是哪位大家,只要你愿意,便可以与他展开一场心灵的对话。氤氲着茗香的小屋窗前,我在文字中徜徉,此时,无关名利,离开俗世,读书是一场妙趣横生的旅行。

人到中年,寻觅自己喜爱的书籍,与它们来次约会,那况味也许正如“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份美妙无法形容。

读书的文章7:爷孙共读书

文/曾繁华

我已是几个孙子的爷爷,五十大几,头发花白。鄙人无别的嗜好,就爱读书写作,常有“白首方悔读书迟”之感。一有空闲,无穷乐趣都在读书写作之中。

五十年代出身的我,正碰上“文化大革命”。那时以学为主,兼学别样,学习成绩“三不像”。但我喜欢读书。只要看到书就想读,只要买得起就要买。小时候来柘木街为的就是买书。哪怕不吃东西,能买到我喜爱的图书心里就格外高兴。我在读小学三年级时,学校每天下午都要我们写毛笔字。我的二哥在北京当兵,给我带来一本《纪念白求恩》的隶书字帖,我如获至宝,天天临摹。有人戏谑:“他是未来的书法家!”那时候在生产队干农活时,还带着《毛泽东选集》在田间读着呢!零零碎碎地读,读不出什么名堂,只是心里长存一份牵挂。

命运多舛,生活维艰。好容易在村里混了个民办老师,常常是教学生产读书三头忙。好在我心无旁骛,见书就买,喜欢收藏。心里琢磨着有时机好好地读上一番。那年月宅无它物,半藏农器半藏书。半耕半教半读的生活,唯有与书常相厮守。读书、看报、听广播,让我走上了写作之路。

星转斗移,世事变迁。我由何李村迁到了柘木小镇,有过在乡政府专职通讯干事的经历,后又调到了柘木乡中心小学,操起了“老本行”,正正规规地钻研教学。这个时期我才能一本正经地教书,那蕴藏着的一股读书激情如火山一样爆发,开始静下心来读书了。家住柘木去县城方便了,买书的机会多了。窄小的卧室谓之书房,常读常写。

两个儿子外出打工,几个孙儿留守身旁。上小学的、读初中的,只要我有空就带他们读书。我读的书较杂,有教育专着,有新闻写作,有经典名篇等等。孙儿呢,读些《优秀作文》《历史故事》《小故事大道理》等书籍。我主要是培养他的读书兴趣,引导他的读书乐趣。读经典古诗时,爷孙共读;读《增广贤文》《弟子规》时,全家共读。老伴不识字,就听我们读。天长日久,老伴也能记住一些,她还能用名言警句教育子孙呢!

“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双休日、寒暑假是我们爷孙读书的最好时机。我嘛,应为孙儿做个榜样!读书,写读书笔记,就像一个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常常是急用先学,立竿见影。受名家的熏陶逐渐形成自己的思想。读教育专着,解开了我的思想疙瘩,写出了一篇篇教学论文;读新闻写作书籍,写出了一篇篇校园的、农村的新闻报道。常有作品挂在网站,闻于广播,登上报纸,载入刊物。近几年来,我大读书,大长进,老有所为,读写有乐。无论是教育主管部门的活动,还是乡政府,或电台、报纸、网站、杂志上的征文活动,我会利用一切空余时间去参与,去写作。我现在还是湖北电台的通讯员呢!读得多了,写起来得心应手,有时还能得几个大奖呢!一本本获奖证书是我读书写作最好的印证。

我爱读书写作,烟酒打牌与我无缘。在孙儿面前我算是个说得起话的老头,与孙儿一起读书,爷孙互动。大孙儿上初中,读书快,记性好,会电脑。爷孙俩上县城头一件事就是逛书店。我总爱给孙儿挑选人生哲理方面的书。孙儿呢,就要买些传奇游记一类书刊。两相兼顾,从中受益。每到教师节或参加感恩书信等活动,孙儿就写出一篇篇作文,词汇丰富有独到之处,事例典型有话可说,一些素材比老爷子的还强,常有文章见诸报端和书刊。一旦文章被采用,邻里传阅,大家分享,爷孙共乐。这都得益于平时多读书啊!

爷孙共读书,共谈体会,共写文章。大部头,小本本,开卷有益;长文章,短篇幅,采用为佳。好读书,爱写作,让我结识了朋友,长了精神,增添了营养;好读书,练写作,让孙儿养成习惯,明白事理,健康成长。真可谓,爷孙共读乐淘淘!

读书的文章8:书香润秋

文/张光茫

古人说:“秋日读书滋味长。”秋高气爽,气候宜人,最适宜读书。用书香润秋,能让先贤们的睿智收获入仓,能让思想在梦幻中尽情舒展,能让平淡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

秋天读书,是一种沉静的优雅。秋天的清晨是最美的,金色落叶上面,点缀着晶莹的露珠,房前屋后的菊花,顶着严霜傲然开放。此时,不妨打开窗子,伴随美丽的秋景,翻开短小而优美的散文,高声朗诵,培养自己对美的感悟力。读张小娴《那些为你无眠的夜晚》,如许红尘,如梦一场,那些失眠的夜晚,有张小娴诚挚陪伴,不再孤单。读毕淑敏《愿你与这世界温暖相拥》,温暖冷静,平和亲切,给心灵以安定,给生活以信念,蕴含的光明与力量,深深震撼人心。读这样的书,宛如清冽的山泉,可以洗刷心灵的疲惫与惶然。

秋天读书,是一种安静的恬然。秋日温暖的阳光下,摇椅旁边的小木茶几上,有一杯冒着袅袅热气的菊花茶,透明的玻璃杯,盛开如蝶的菊花,那一刻,时光太美好,不读书,岂不辜负了这份美好?此情此景,每个家庭如果要选一本全家共享的书,龙应台《目送》绝对是最细腻动人的一本,温柔婉转的文字,讲述父女的温情,动情之处,内心也跟着拨动。读席慕蓉《流动的月光》,淡雅剔透的文笔,展示了触动心灵的喜悦与哀愁,读这样的文字,随时都会拥有一个美丽的心灵,沉醉其中,顿觉神清气爽!

秋天读书,是一种悠闲的境界,更是一种难得的心情。秋天的午后,天不那么热了,人不会那么困了。悠闲之中,读梁实秋《雅舍小品》,这里有老北京的烧鸭、豆汁儿、小吃酸梅汤和糖葫芦,不亚于品尝了一顿美食所带来的满足,更可算为一种精神的会餐。读朱晓平《很老很老的老偏方》,能把生活中“亚健康”的症状清除,比如头痛、失眠、神经衰弱之类的,相当朴实,也特别实用,让人感觉很贴心,也很有信任感。这些美食、健康方面的书,既能补充生活的知识,又能提高生活的质量。

秋天读书,是一种人生的感悟。秋天夜晚的窗外,繁星点缀着深邃高远的天空,就像一本深奥而厚重的大书。四野里传来秋虫唧唧的叫声,绝对与日渐寒冷的天气和日渐悲凉的命运有关。此刻,不妨打开台灯,翻开马尔克斯的名着来读,《百年孤独》像上帝用天才写的,一日百年,神鬼莫测;《霍乱时期的爱情》像老者用生命写的,大喜大悲,爱过恨过。沉浸在浓重的文学氛围中,与书中人物同悲同喜。读累了,就揉揉眼睛,躺上床,伴随着书中人物命运的多舛入睡。相信,第二天醒来,人生感悟会更深些!

我乃一介书生,被人认作书痴。秋天闲暇之余,常沏一壶淡茶,手拿着一本百读不厌、每次重读总有新收获的好书,就这样,开始一段美妙的旅行。秋天有书香为伴,会让我的心里充满阳光,和煦而温暖,惬意而幸福。有书读的秋天,真不错!

读书的文章9:我爱读书

文/王民福

我喜欢读书,读书让我变得越来越聪明。

每晚放学回家,我都要抽出一些时间读书。我读过许多书:《十万个为什么》、《海底两万里》、《西游记》等等。在书中我结识了许多朋友:孙悟空、快乐王子、小红帽……还结交了许多尊敬的老师:雷锋、冰心、爱迪生……当我看到小红帽被救出来的时候,高兴得手舞足蹈;当看到卖火柴的小女孩被冻死在大街上时,我伤心得流下了眼泪;当读到《渔夫和金鱼》中,渔夫的妻子要这要那时,我又很生气……通过读书,我认识了许多字,知道了许多新的成语,也知道了要珍惜时间,好好学习,朝着预定的目标不断前进,就能成功。

我要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