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味的散文

请欣赏美味的散文(精选8篇),此文由多美网整理,欢迎收藏与分享。

美味的散文1:原来美味在这里

文/姜忻佩

7月19日上午,我们在报社集中后,坐上大巴车来到一座大楼的门口。一下车映入眼帘的是五个大红字“港城大牌档”,原来我们是要在这个饭店里体验亲自动手做美食。

报社领队开始布置任务啦,每个组选一个家庭去体验“亲子做菜”,其他家庭包馄饨。我们组的周洁爸爸胸有成竹,自告奋勇地说:“我们去做,我们做的味道肯定会让你们满意!”周洁和她爸爸带着我们的期望去后厨做菜,我就和其他人准备包馄饨。

服务员阿姨给我们端上了托盘、馄饨馅和面皮子,我们三五成群开始包馄饨了。妈妈们怕我和郭存远不会,就手把手地教我们:先把皮子摊在手心里,再夹上馅,对折捏捏,再对折,把两边折上中间捏住,像把馄饨的“两只小手”握在一起。好啦,一个漂亮的馄饨在妈妈的指导下做成啦!几乎同时,小郭也完成了第一只,我们俩“耶”地欢呼起来,第二只,第三只……我们越包越带劲,馅和皮子也越来越少,终于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所有的馄饨都包好了。数了数,我和小郭都包了11个,哈哈,我们好开心呀!这时候,周洁和她爸爸也烧好菜端了上来,是“蒜苗炒肉片”,好香啊,我真想先去捏一块吃吃。接着,其他家庭做的菜也一道一道上桌啦,有青椒土豆丝、酸菜鱼、红烧鳊鱼、糖醋排骨、红烧鸡块等,每一道菜都香味扑鼻,美味好吃。

之后,我们品尝了港城大牌档的特色菜,每一道都特别好吃。港城大牌档传承港城本帮菜原汁原味,坚守淮阳功夫菜精细做工,原来真正的美味在这里!

今天的夏令营活动不仅让我感受了制作美食的快乐,还了解了港城美味的来源、品尝了港城特色家常菜,收获真多!

美味的散文2:舌尖美味话过年

文/高光锋

年轮是树木每年成长的痕迹,岁月是人们每天匆忙的脚步。忙了一年,回家过年、走亲访友,除了吃之外,就是聊天。舌尖的功用在年前后被我们表现得淋漓尽致,品尝各种美味佳肴,以舌尖的行为,寄寓生命、血缘的延续,和美满、团圆的延续。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日;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割猪肉;二十七,添新衣;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儿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去拜年。”孩子们打闹着唱着歌谣。

蛇年的新春悄然而至,盼望过年的心情永远镌刻在我童年的记忆里。曾记得,进入腊月,年味渐浓,劳作了一年的农家人,开始用微薄的积蓄精心置办年货,平时日子再紧巴,过年也要买上几斤肉,买点猪杂碎、粉条、粉皮什么的,蒸上几锅干粮,除了全家过年饱饱口福,更重要的是招待亲朋好友。家乡的农家人习惯把豆包子、肉包子称为“团子”。谁家能够吃上小米面“团子”,那很是让舌尖解馋不过的了。全民凭“票”的日子,每到年关,爹总是要托人弄上几十斤肉票,自己留几斤,其余的“票”留给亲朋邻里,然后再买上几挂土炮(人工制作的鞭炮),再给哥哥、我和妹妹每人添置一身新衣裳,这便是全家人的全部年货了。

腊月二十三灶王爷上天,家家户户开始发面准备“舌尖上的美味”。那些年,家家户户都是拾柴烧土炕取暖的。到了过年的时候,也都是在土炕上发面的。记得腊月二十八,天刚蒙蒙亮,娘就早早地起来了,把早备好的小米面、玉米面、白面、粟米面分盆搅拌好,放在炕头上,用棉被捂上,接着就开始做早饭,早饭做熟了,面也就基本发好了。吃过早饭后,娘开始唱起了“锅碗瓢盆交响曲”。在炕上依次罗列,摆上几个小瓦盆,里面有豆馅儿、白菜肉馅、马荇菜肉馅、还有南瓜馅儿等佳肴,看着就眼馋。豆包子的配料主要是小豆、红枣、黄豆。娘把这些东西放在大锅里,弄成豆沙馅儿,吃上一口那叫香甜可口。“吃了隔年瓜,活到八十八”,秋获后的南瓜留到春节,用来包团子。老人甚是喜欢,寓意愿老人身体健康,长命百岁。手脚麻利的娘不到半晌的功夫就把这些作品相继精雕细作成功了。小米面的、玉米面、白面,黄的白的,加上红枣夹杂在一起,一个个枣花如一只只小兔子静坐在那里,一个个“团子”上面的褶子匀称得当,虽算不上千姿百态,也称得上琳琅满目。

随着“鼓哒哒鼓哒哒”风箱交响曲的欢唱,一笼笼的美味在蒸汽的笼罩下相继出锅了,香喷喷的诱人香味让人垂涎欲滴。从娘手里接过烫手的“舌尖美味”,咬上一口,顿觉一股幽香直入心脏。不,应该是烫的,哈着冷气。娘在一旁笑着说:“慢着,别烫着,管你们够。”团子里透着的香,弥漫出无比的幸福。

家乡的变化日新月异,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对过年的感觉也随之发生了变化。过年其实过的就是团圆快乐,过的就是乡土民情,过的就是喜庆亲情!如今吃喝穿戴已不再是幸福的主要内涵,可年的滋味并不因此而显得寡淡无味。每个家庭、每个家族,亲情主要凝聚在老人身上。现在的年与儿时的年已经大不一样了。如今俺的娘,每年仍是保留着蒸年干粮的习惯,给全家人美餐,令我们这些做儿女的感动。娘告诉我们:每年这些“舌尖上的美味”在大家吃好的同时,祈盼全家不求大富大贵,只求儿女们平平安安,快乐幸福,年年和美团圆。

美味的散文3:美味的皮蛋豆腐羹

文/张潮阳

星期天,我跟着妈妈学做了一道叫皮蛋豆腐羹的菜。

做菜前,妈妈提醒我要先准备好这道菜的材料,再把材料切成同样的大小。幸亏我平时经常自己切水果,所以这活对我来说就是小菜一碟。

一切准备好了,我在锅中倒入清澈的水,直接点火开烧。不一会儿,锅盖上就直冒热气,还不时有“咕嘟咕嘟”的声音,妈妈提醒我水开了。我赶忙把皮蛋和豆腐倒进锅里,不一会儿,黑黑的皮蛋、白白的豆腐就在水中相互追赶着,跳起了热烈的舞蹈,看得我眼花缭乱。这时,妈妈提醒我:“快点把剩下的全都放进锅里!”我赶忙照做,迅速加入油、盐、香菜和鸡蛋,它们也融入了“小黑”和“小白”的舞蹈之中,绿的、黑的、白的、黄的,五颜六色,大家跳得更欢了。就这样,一碗热气腾腾回味无穷的皮蛋豆腐羹就做好了。

这次劳动虽然是辛苦的,但我乐在其中。

美味的散文4:美味的酸笋炒肉

文/曾愚涵

酸笋炒肉是我们家最美味的一道菜,一片片白白的肉,一条条光滑、新鲜的酸笋,红红的辣子、绿绿的香菜,再加上这道菜散发出热腾腾的香气,一看就让人想多吃几嘴,美美来一顿。

酸笋炒肉要拌饭吃,如果你不拌,吃上几口,就会觉得一股辣味涌上来,让你像哈巴狗一样,张着嘴巴,不停地向外吐舌头。这种憨厚的样子谁愿意做,所以吃的时候,一定要小心,否则这顿饭只能改为“喝水”了。

酸笋炒肉的味道可好了。先夹一块肉,舔一下,一股酸酸辣辣的味道溢满了嘴巴,嚼一嚼咽下去,你会感到无比的美味,让你才吃第一口,又想吃第二口、第三口……吃完肉再来品尝酸笋吧!闻一闻,香气扑鼻,仔细品尝,开始有一点甜甜的感觉,接着甜中带辣,慢慢地变得更辣,更爽了。

酸笋炒肉以盐、酸笋、肉、小米辣、香菜、酱油、大蒜和姜为食材,炒的时候要注意:肉和酸笋要一起炒,不然就没有刚刚说的那个美味了。

美味的散文5:儿时的美味

文/尤燕

临睡前在心里安排一下明天中午女儿的饭菜,想起厨房里还有从老家带来的莲藕。现已进入深秋,外面的温度已经很低了。此刻已近深夜,女儿还在另一个房间开着灯做着功课。想起她每天中午放学后自己一个人在家热着吃我们早上为她做好的饭菜,这么乖巧,心里不由得升起些许暖意。这会儿想起莲藕,就计划着周末的时候给她炖点莲藕骨头汤补一补正茁壮成长的身体。

说是炖,我们哪有那么多耐性呢?一准儿是把食材和备用的调味料准备好了之后,一股脑儿放进高压锅里一压了事儿。这样做出来的那个滋味,真的与我们儿时吃到的莲藕汤不能相提并论啊。

小时候,到了秋下,秋小麦已经种上。对于农村的大人来说,这是一个相对充实却又清闲的时节。充实的是秋庄稼都已进了粮仓,人们的口袋也难得地鼓了起来,这便让妈妈们有了为家里的大人小孩做一些可口的好吃食的兴致。

记忆里也总是在淅淅沥沥下着秋雨的某一个日子里,妈妈便开始张罗着为她的儿女们做些解馋的美味儿。我和弟弟的馋虫早已爬出来啦,她做的腊肉炖藕便是我们的最爱之一。那时候,到了秋下家里已经没有腊骨头了,妈妈总是把上年杀年猪时腌下的装在坛子里的五花腊肉拿一块出来,用热水洗干净,稍稍煮一下,切成块儿,放到已经架上了柴火的铁锅大灶里翻炒,并放入生姜、酱油、花椒、八角等作料,再把事先已挑好并切成大块儿的莲藕放进锅里炒到稍稍入了味儿,兑入水。加柴火烧开一会子后就只让灶膛里留三两根柴火,让它慢慢炖着。不知又加进了多少根柴火,也不知炖了多长时间,仿佛天刚刚进入朦胧的夜色,汤才炖好。揭开锅,啊哈,馋得让人口水都流出来的香味沁人心脾。而此时另一口大铁锅中正宗的农家锅巴饭也已熟透,一家大小开心而又充满感激地开始享用啦!

白白的米粒,黄灿灿的锅巴,伴着被山村野地里的小树枝慢慢煨了数个钟头的酱紫色的莲藕汤,盛到家里每个人的碗里。一家四口围着炉子,享用着这难得的晚宴。室内的灯是黄黄的,炉火的温度是暖暖的,父母的爱意是浓浓的,还有眼前香气扑鼻的莲藕汤,每喝一口,都使人深深地感受到其中的美味与幸福。

美味的散文6:最爱端午三美味:粽子、盐蛋、艾叶粑粑

文/袁丽霞

湖南的端午要多热闹有多热闹,除了赛龙舟外,端午的美食也热闹得很——连三岁小孩都能数出七八样端午美食,比如粽子、盐蛋、皮蛋、大蒜子烧肉、水煮鳝鱼、红苋菜……众多端午美食,热腾腾香喷喷摆满端午每家的大餐桌,我最喜欢的还是粽子、盐蛋、艾叶粑粑这三样最具端午味道的食物。

端午粽子飘香

粽子满溢湖南人追求的端午时节家的味道。

有人爱在粽子里放腊肉,有人则在粽子中把豆呀枣呀花生栗子呀,杂七杂八放上一大堆,我们全家人最爱的却是黄澄澄最简单的碱水粽。母亲、外婆、奶奶包的粽子,我觉得最好吃,因为粽香里渗出故乡的家的味道,只有远离故乡的人,才能吃出那独有的深情来。

我们家,端午节的准备工作就是从包粽子开始的。快到端午时节,母亲会约上三两邻居好友上家一起包粽子。翠绿色的粽叶一片或两片在大人们手里轻巧地转成漏斗状,插入一根筷子,放入浸泡好的糯米,塞紧,捆扎,好像很容易。我也学着拿起粽叶,一阵手忙脚乱,却裹了这里露出那里,而大人们在说说笑笑中,面前的粽子早已结成长长的一串。

煮粽子最让人等得心焦,一般要等到第二天清早起床,桌上才能摆好妈妈熬煮了一夜的粽子。迫不及待剥开粽叶,露出金黄金黄的粽子,蘸上白糖,送入嘴里,甜甜软软,满口清香。

近年来的端午节,母亲都会托人带来她包的碱水粽,儿时的场景此时会一一再现,随着自己年岁增长,那些与端午粽子的记忆会愈发清晰起来。

时光让一枚蛋变咸

端午吃盐蛋,是湖南人过端午的重要食俗之一。

端午的时光会让咸味的盐,透过青色鸭蛋壳渗入蛋白,让蛋黄冒出油光。一般来说,在湖南人的家里,在端午前一个月,不少人家便开始准备做盐蛋了。

今年端午前的两个月,我对来自乡下的一筐鸭蛋不知如何下手,这时朋友发来一段做盐蛋的视频。此前没有亲手做过盐蛋的我,发现要做出好盐蛋,需准备两样重要材料:白酒和盐,此外另加上卫生纸和保鲜膜。鸭蛋经清水洗净晾干,白酒里洗个澡,然后放进盐里滚几滚,粘满盐粒后,需用卫生纸包裹。再入白酒消毒杀菌,趁着酒液未干,再滚一道盐。经过这样层层酒洗盐覆,最后包保鲜膜,全部装入大塑料袋密封好,放置通风阴凉处。我分别在十天、三十天、四十天时试吃过这些盐蛋,发现时间越长,蛋黄越沙。

只不过盐蛋放置的时间长了,蛋白咸度会增加。

此时,我取出盐蛋黄和其他食材同炒。蛋黄和玉米、茄子、丝瓜、苦瓜都可搭配。我最初试验的是丝瓜炒蛋黄。盐蛋煮熟,取出蛋黄碾碎,丝瓜切条备用。油热时,翻炒蛋黄,炒香后,加少许水煮开,放丝瓜继续翻炒,直到蛋黄粒和丝瓜全都相融。出锅时,滴几滴生抽,加不加盐,试完味再定。丝瓜炒咸蛋黄,如在最好的年华里青年男女的相遇,蛋黄的沙、丝瓜的鲜滑都达到极致,特别下饭。蛋黄做了菜,蛋白也不能浪费。把蛋白切成碎末,最好拌白米稀饭。或者用蛋白来炒青椒,都能很好地稀释蛋白的盐分。

忘不了端午艾叶粑粑

端午前几天,菜市场摆满了艾草和菖蒲,主妇们买菜时带回两把,大门口插上一把,窗台上插一把,驱蚊辟邪。

艾叶除了香气好闻,药用价值也不可低估,散寒、止咳、抗过敏。嫩艾叶还能做艾叶粑粑。端午做艾叶粑粑,这是我们家乡在端午节保留的美食习惯,在我们家乡,端午时节的艾叶粑粑比粽子还受欢迎。

这个端午,我为家人正在做艾叶粑粑,我也希望未来我的女儿也会做艾叶粑粑,而女儿的女儿也能继续做艾叶粑粑——端午的饮食文化就这样一代一代相传。

美味的散文7:遗留在唇齿间的美味

文/苏一凌

少年时代,最难忘怀的是祖母做的兰花豆和松花蛋。

松花蛋在家乡,叫变蛋。后来到城市里生活了,才知道了这个带点儿诗意的名字。松花松花,那是产在松花江上的鸭蛋吧。不止一次,在超市里看着商品栏上的标签,我会在心里喃喃地念叨着。变蛋在小时候的乡下,可是难得一吃的稀罕物。那是奶奶偷偷藏下,要等到逢年过节,或者你做了什么让她老人家高兴的事情,她才拿出来奖赏你的。每次都是那么一点点,那种吃到肚子里的咸香,像是秋收过后的红薯地里刨到遗留的红薯那般洋溢到嗓子眼的兴奋和喜悦。因为难得一次的享受,所以弥留唇间的香甜经久不散。还有,为得到美味讨好大人的那份用心,也煞是谨慎可爱。

记得那时候,奶奶习惯在我面前说母亲的一些坏话。因为母亲是长媳,下面大大小小的叔叔姑姑还都没有成人,祖父年近五十就早早地去了,父亲实际上担当着长子父责的脚色。所以祖母特别害怕母亲会霸占她的家产。其实那时候有什么家产啊,几栋破屋,都是父亲成家后一间一间为叔叔们娶媳妇置办的;吃的倒没有觉得断顿儿,但穿的衣服也是缝缝补补浆浆洗洗的。祖母忍不住在我耳边说了母亲的一些坏话,又反复叮嘱不让我告诉自己的妈。我心里当然向着母亲说话了,总觉得母亲不是奶奶说的那种人,就私下里偷偷告诉她。结果母亲很生气,家里就无端地多了一些是非。可是祖母身边又没别的孩子,她有什么牢骚只有说给我这个小孩听,又想收买我不告诉我的母亲。她就用小刀子一点一点刻泡在碗里的蚕豆,是要下很大功夫的,我看见过她有一次不小心弄破了手,包扎了好几天。她把泡好刻出兰花样儿来的豆豆,晾干了,放在油锅里炸,炸好了就藏起来。要很久才会拿出来几颗,馋馋我的小嘴。我吃的时候自然暗暗下决心,决不告诉妈妈奶奶说她的话。可是吃完之后,有时候又忍不住偷偷地说了。

那时候不记得家里养几只鸭子,反正快过年的时候吧,奶奶会悄悄把我叫到她的屋里,端出一个冒着油花的小瓷碗儿,姜黄的鸭蛋黄儿凝结成一个一个小块儿,那已经变成靛黑颜色的蛋青也被分得一小块一小块地沉在碗底儿。抓上一个馒头蘸着吃,那个香啊简直透到脾胃去。觉得味蕾才刚刚开放呢,怎么就没了?象花的骨朵,刚刚绽开,风一吹就枯萎了。那种味觉和视觉的感念回味,漫进人的骨髓里一辈子都不会消散。我很怀念奶奶的小黑屋,在年幼的心里,它不亚于阿里巴巴藏了许多宝贝的山洞。每当奶奶悄悄拉拉我的衣角,说到我屋来,我的性灵就会心花怒放,腾云驾雾一般跟她去了她那个冒着桐油灯的老巢儿。。

还有一种叫豇豆的小吃,晒得干干的,上面蒙了一层薄薄的白色的盐粒,是我小学一位要好的女同学留给我的永久的回味。我现在还能毫不吃力地记起她的名字,要归功于她给我提供的这道美味。别的人都不记得了。她有一个姐姐在比我高一级的教室里念书,也许是她真的能通灵的缘故,不止一次听说,她坐在教室里闹鬼缠身的事儿。整个学校的人都惊动了。后来闹得凶了,就只好回家呆着,不念书了。也许是因为这个原因,作为她的妹妹,小同学们都有点怕她,不大愿意跟她接近。而她和我却非常要好,当然主要是因为她可以抄我的作业。我身边又没有别的伴儿,我们算是很好很好了吧,她隔三差五就会偷偷地塞给我一把那种晒得干干的豇豆,有时候我们也会悄悄躲到校园外墙的杨树下一块分享完了才进教室。后来再熟一点,她就把我引到她家后面的桃园去了。稀稀拉拉的也就十几颗的桃树吧。我吃过午饭特意一个人走到她们村庄后面的这条路,一个是图清静,一个也是为了能远远地看一眼她是不是站在哪棵桃树下等我,给我准备好了一个桃子或一把豇豆要塞给我。反正看不见她的话,我就是再想吃,也不会张扬到跑她家里去找她的。记得她引我看过她家的桃园一次,我很紧张,生怕碰见她家大人。再邀请我去的时候,我纵然很想那些美味却也不敢去了。现在想来,除了她留给我的味觉的回忆,更多的是少年的陪伴。那时候学习成绩总是遥遥领先,班里的女生没人理我,我也不去理人,就是清早起来,天还黑着,也敢一个人走两里地的路,去学校念早自习。有这么一个主动对自己好的女孩子便少了很多内心的孤单。

但是,她后来小学没念完就不上了,我也转到镇上去念住宿中学。一般是一星期回家一次。一到周末,下午的课就不能安心地上了,心里早就雀跃着回家可以美美地吃上一顿母亲焖在锅里的美味了。想着母亲知道女儿今天回去早就准备好的馅饼或菜卷,连走路的姿势都是跳跃的。路上,那些淘气的男生,吹来吹去的口哨声,也不再惹人紧张心烦,而是很好的伴奏了。那时候,父亲是第一个利用农闲走出村子开始到外面做生意的人,他还兼着村里队长的事。我们家孩子虽然多,但吃的方面并没有特别显得口紧,只是打牙祭的时候还是选在有数的好日子。影响最深的是母亲做的切得细细的有肉末打卤的面条,那种油锅里炝出的肉味和葱香,多年之后我们姊妹再回家乡,想要热热地喝上一碗儿时的面汤,那种饥饿和香醇的感觉再也体会不出来了。

母亲做的一种烙得很干的加了芝麻的焦面叶,也是我喜欢带到学校去分享的美味。那时候妈妈会做一种辣辣的炸了很多红油的豇豆让我带到学校的食堂里去吃。周一回校的时候,大家都从书包里拿出自己家带的菜放到一起用餐。每回,便是母亲做的菜,最先吃剩下一个空瓶底儿。因为离家也就一公里的路,抽空回去就会再装上一大瓶。那个年纪,觉得一个女孩子不光学习好了,还能用吃,吸引一些女朋友的眼光,也是蛮值得骄傲的。

不过,这些东西,母亲现在都不会做了。我每每把她请到家里来,最想吃的就是那时候她炸出来的丸子和藕。但是,无论怎样调配,也没有年少的那些滋味了。除了各方面的原因外,味觉的蜕化、变异就像一个新出来的生命一样,它在逐年地衰老更替。

美味的散文8:美味蛋糕诞生记

文/李雯

世界上最可口、最美味的蛋糕出自哪里呢?美国?法国?爱维尔?福吉佳?哈!都不是,还是让我来告诉你吧,世界上最可口、最美味的蛋糕源自于我在“青少年社会实践基地”亲手制作的蛋糕。

“咦,老师怎么会带我们来食堂呢?”原来,老师是让我们来学做蛋糕的。当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我们欢呼雀跃。我兴奋地叫了起来:“我一定要做一个最漂亮、最可口的蛋糕!”

安排就座后,老师先讲解了做蛋糕的全过程:“首先将鸡蛋倒入碗中,然后……”还没等老师讲完,我们就迫不及待地开始了。我冲上前去拿了两个圆圆的鸡蛋,急忙敲碎后倒入碗中。可是一不小心,一个鸡蛋掉到了桌子上,黄黄的蛋黄和透明的蛋白眼看着就要沿着桌角滑下去了,我赶紧伸手去接,鸡蛋不偏不倚掉入了我的手心。我小心翼翼地把鸡蛋倒入搅拌器中,搅了起来,两个鸡蛋混在一起,变成了黄色。随后,我们又加了些面粉、泡打粉进行搅拌。最累的就是搅拌泡打粉,老师要求我们要搅得比墙壁还要白。只见蒋昊轩手托着碗,我拿着搅拌器,两人都使出了浑身的力气。可是没一会儿,我就感觉双手发麻了,于是蒋昊轩又抢了搅拌器搅拌了起来,就这样,我们两人轮流交换。可是我们搅拌了很长时间,原料还是呈淡黄色。“累死我了,怎么还没好呢……”蒋昊轩不禁埋怨起来,我感觉自己的手也快不行了。但是,我决心一定要做出最漂亮、最美味的蛋糕。于是,我咬着牙,忍着手酸,坚持搅拌,功夫不负有心人,原料开始慢慢变白了。

最后,我把原料小心地倒进了模具中,再由老师放进烤箱中烘焙。我坐在座位上目不转睛地盯着烤箱,心里忐忑不安,不知道自己做的第一个蛋糕味道如何。终于蛋糕出炉了,我兴奋地跑上前去,只见金黄色的蛋糕冒着热气,散发出诱人的香味。哇!太漂亮了!真令人垂涎欲滴。于是我偷偷地从蛋糕上撕下一小块,放进嘴里。“啊,真香!真甜呀!太好吃了!”

世界上最美味、最可口的蛋糕就这样诞生了!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