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文章

请欣赏经验文章(精选8篇),此文由多美网整理,欢迎收藏与分享。

经验文章1:莲子清如许

文/马浩

我曾有过这样的经验,在烈日下赶路,嘴干舌苦,人似乎在骄阳下被燃烧了,一眼望过去,发现不远处有一池清荷,顿觉神清气爽,不觉便加快了脚步。

大自然神奇无比,每一种生物的登场亮相,似乎都是有其深意的,虽然看上去那么漫不经心,大自然蕴含着大道,大道至简,简得如此天真唯美。夏荷,大约就是给人带来清凉,祛除暑热的。

夏日,碧水一池,清波荡漾,荷叶婷婷,间或菡萏,隐约荷香,泛舟荷塘,莲蓬在荷塘深处招摇着,暑热早就在荷风中化成一缕悠闲,难怪李渔视夏荷为其命了。

荷叶与花皆可观,荷花且开且落,花期也长。“及花之既谢,乃复蒂下生蓬,蓬中结实,亭亭独立,犹似未开之花,与翠叶并擎……可鼻,则有荷叶之清香,荷花之异馥;避暑而暑为之退,纳凉而凉逐之生。至其可人之口者,则莲实与藕皆并列盘餐而互芬齿颊者也。只有霜中败叶,零落难堪,似成弃物矣;乃摘而藏之,又备经年裹物之用。”归纳一下,可观赏,可美食,可实用,此所以李渔视之为命,说实话,这么归纳,似乎毫无趣味可言了,真乃大煞风景。欢愉之情大约通感,是心灵的默契。

夏天,人的胃口虚寒,食欲往往不振,在街头,见有卖莲蓬的,真是可喜的事。买上几只,坐在树阴下,慢慢悠悠地剥食,莲子皮青如冰,肉质似雪,仿佛冒着寒气,看着,也觉得神清气爽了。

梁实秋喜食莲子羹。曾读过他的《莲子》,“莲子先用水浸,然后煮熟,放在碗里再用大火蒸,蒸到酥软趴烂近似番薯泥的程度,翻扣在一个大盘里,浇上滚热的蜜汁,表面上加几块山楂糕更好。冰糖汁也行,不及蜜汁香。”“我小时候,每到夏季必侍先君游什刹海。荷塘十里,游人如织。傍晚辄饭于会贤堂。入座后必先进大冰碗,冰块上敷以鲜藕、菱角、桃仁、杏仁、莲子之属。饭后还要擎着几枝荷花莲蓬回家。”而读此,总觉得过夏天真是一种享受,而这种愉悦应归功于荷——如水清凉的夏荷。

荷叶亦是可食的,虽然它可呈露,可遮雨,且极美。有名的“荷叶排骨”,就是用荷叶包着排骨上锅清蒸的,当然荷叶的选料也很有学问,荷叶新采下来不可直接就用,要在阴凉处阴上一天,让荷叶丢失一些水分,不至于太脆,太脆了容易折断。

荷叶可以用来包糯米团,跟包粽子差不多,可咸可甜,咸的放咸肉、咸蛋黄,甜的可放豆沙、大红枣、栗子仁之类,具体怎么去操作,术业有专攻,这个非一般人能够把握好。

不过,也有简单可行的,就是在烧稀饭时,把鲜荷叶洗净,撕碎适量放到锅里,或者在开锅时,用荷叶盖住锅口,稀饭隐约着碧色,据说有意想不到的的妙处。

过去,到酱菜店里卖酱菜,都用干荷叶包着,酱菜似乎便沾染着荷叶的清香,不像现在,都用塑料袋子,塑料袋子聚氯乙烯的味道,不环保不说,难闻还有毒。

我父亲喜欢侍弄些花草,院中有两大水缸种上了荷,夏天,满院的荷香,莲子初成叶正青,洁白的荷花瓣伏在水面上,如司南,在水中转悠着,极有趣,我曾跟老父说,掐只荷叶烧稀饭试一试,老父直摇头,却掐几枝下来给他的孙子、孙女当伞玩,莲蓬籽更是舍不得吃,留着,有时,一直能留到寒假。

经验文章2:生活向上看

文/朱文杰

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在攀登陡峭的山峰时,一般都不向下看,而是抬起头向上看。这样做不仅可以避免向下看时产生的恐惧,而且向上看也可以让我们看清前面的路、看清令人神往的顶峰,不至于忘却自己的目标。

有一位水手第一次出海,当他们的船行驶到了大西洋,正好遇到了可怕的风暴,年轻的水手受命爬到桅杆上去调整风帆以适应风向。在他向上爬的时候,他犯了一个错误——低头向下看。波涛汹涌的海浪使他非常恐惧,颠簸不定的船只使他紧紧地抱住桅杆,不敢动弹。渐渐地,他感觉到自己手脚发软,开始失去平衡。正当他两眼惊恐地望着甲板时,一位有经验的老水手在下面向他喊道:“向上看!孩子,向上看!”这位年轻的水手按照老水手所说的话向上看。此刻,他看到的是广阔的天空,他又重获平衡,鼓起勇气成功地爬到了准确的位置调整了风帆。

“向上看”不仅使年轻的水手摆脱了恐惧的困扰顺利地完成了任务,更挽救了他自己的生命。海浪依旧汹涌澎湃,船只依旧颠簸不定,可是年轻水手的心已经不再害怕,他心里只想着自己爬上桅杆仅仅是为了调整风帆而已。

哲学家蒙田说:“若结果是痛苦的话,我会竭力避开眼前的快乐;若结果是快乐的话,我会百般忍耐暂时的痛苦。”我一直很欣赏这句话。

假如我们把目光只放在眼前,那么未来就变得难以掌握,若想获得更加长久的快乐,那么就要忍受暂时的痛苦。本来任何事都不会使我们痛苦,真正使我们痛苦的莫非是对于痛苦的恐惧。“向上看”让我们学会了忍耐暂时的痛苦,看到希望所在;“向上看”让我们学会了避开诱惑的吸引,看清前行之路。

生活中,我们会遇到许许多多令人苦恼的事。有的人很轻易地就被这些苦恼之事绊住了,整天为这些事愁眉苦脸。原先制订的计划一推再推,曾经的梦想被抛弃在了脑后。他们被眼前的困难、痛苦吓住了,不敢再动弹,不知该如何是好。我说,他们此刻需要向上看。将暂时的痛苦、恐惧埋藏在心底,抬起头看清自己的目标就足够了,又何必去管那些只会给自己苦恼的事呢?向上看,生活更精彩。

经验文章3:尊重经验的人

文/张小北

有一个博士分到一家研究所,成为学历最高的一个人。

有一天他到单位后面的小池塘去钓鱼,正好正副所长在他的一左一右,也在钓鱼。

他只是微微点了点头,这两个本科生,有啥好聊的呢?

不一会儿,正所长放下钓竿,伸伸懒腰,蹭蹭蹭从水面上如飞地走到对面上厕所。

博士眼睛睁得都快掉下来了。水上飘?不会吧?这可是一个池塘啊。

正所长上完厕所回来的时候,同样也是蹭蹭蹭地从水上飘回来了。

怎么回事?博士生又不好去问,自己是博士生哪!

过一阵,副所长也站起来,走几步,蹭蹭蹭地飘过水面上厕所。这下子博士更是差点昏倒:不会吧,到了一个江湖高手集中的地方?

博士生也内急了。这个池塘两边有围墙,要到对面厕所非得绕十分钟的路,而回单位上又太远,怎么办?

博士生也不愿意去问两位所长,憋了半天后,也起身往水里跨:我就不信本科生能过的水面,我博士生不能过。

只听咚的一声,博士生栽到了水里。

两位所长将他拉了出来,问他为什么要下水,他问:“为什么你们可以走过去呢?”

两所长相视一笑:“这池塘里有两排木桩子,由于这两天下雨涨水正好在水面下。我们都知道这木桩的位置,所以可以踩着桩子过去。你怎么不问一声呢?”

学历代表过去,只有学习力才能代表将来。尊重经验的人,才能少走弯路。一个好的团队,也应该是学习型的团队。

经验文章4:尽在联邦

文/华清

我是只“菜鸟”,工作经验仅仅有十几天的“菜鸟”,在半个月前我甚至都对这一切没什么具体概念,我唯一意识到的只有我将面临巨大的变化,不同于以前的一切,面对这一切的变化我要多久才能适应?而我又有多久的时间让我来适应呢?

想想第一天走进车间的记忆仍然深刻无比,炙热的天气,轰鸣的机器,还有不时飘过的气味,我的思维一片空白,或许是我已经忘记我当时在想什么了,只剩下一片茫然。这是我第一份工作,也是我为我的人生做出的第一步选择,无论如何我都要对自己的选择负责。我突然记起我在离开学校前一为老师对我们的忠告,到自己的岗位后,谁适应的越快越早,谁就离成功越近,当晚上下班的时候,我突然觉得周围的一切那么和谐了很多,这个时候我很开心,或许我们都会很快就适应这一切的,可能快的连我自己都觉得不可思议。

当我站在我的岗位上时,我的意识大多数还停留在茫然的过度,看着不断运转的机器,有条不紊的忙碌着的同事们,这些东西都不曾出现在我以前的意识中,心中有些着急,我什么都不会,我需要从头开始学习,可是我要多久才能赶上他们的步伐呢?我用了太多的时间在学校里,我该用怎样的心态来度过这个过渡期呢?

在车间度过了一个星期的时候,班长把一本书放到了我面前,我先看到的是“西方五百强的员工必读书”这几个字,我对这本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利用上班空闲的时间,我把书看完了,心中充满了一种说不出来的感觉,就像冬日的阴天透过一束阳光一样,让我心中的恐慌减少了许多,书中给力我一些正确的指引和一些启迪,或许有些事情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艰难,只要我们真的用心尽力了。在这之前我一直都告诉自己提出一个新的目标呢,把一切竭尽所能的做好!在工作中用心的去学习经验丰富的老员工的每一个操作动作,尽可能的减少经验不足造成的任何的影响,吸收他们的经验替补我的空白,在这张纸上用最完善的手法来开始第一笔的勾勒。

在书中给我影响最深的一句话就是:坚持“零缺陷”你可以做的更好!我不不知道需要多少努力才能做到零缺陷,但是我却知道很少人有人将这个标准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听过太多的话是,差不多这样就行,在以前的学习生活中我们很多人也没有受到这样的教育要求,在学习中很多时候的要求就是差不多理解就行,仔细想想就是这样所谓的差不多就行让我们丢掉了我们一直需要的那份认真的心态,从而使我们很多人离成功之路越来越远。讲零缺陷作为工作的信念,作为一种心里追求,更能激发我们工作的用心程度,凡是尽心尽力做到最好。零缺陷或许开始很难达到,但是我坚信尽心的去做,通过不断的努力一定能够达到的。

将工作当作一种责任来对待,同样让我铭记于心,责任是一个人与生俱来就要背负的东西,又有多少人把工作当作自己的责任来对待呢?我突然记起在我刚刚来到车间的时候张工对我说过的一些话,他对我说:“工作就是责任,责任就是工作”,想想也是,前一个月检修期间,每个人都是忙碌着,而工段最忙的却是张工,从不坐在办公室,都是在现场指挥工作,他对工作的负责,我们都看在眼里。

没有做不好的工作,只有对工作不负责的人的人。或许年轻的我们在这方面投入的意识还不够,那么尽快的告诉自己学会对工作负责吧,也许这就是你成功的第一块垫脚石。尽心,尽责,尽职,这就是指向成功的目标!

经验文章5:经验的陷阱

文/卢炎丽

阻碍我们成功的,往往不是前进道路上的各种未知的困难,而是我们的生活中已经发生的那些所谓的经验,它们往往作为一种思维定式,左右着我们的判断,也扼杀了我们的一个个鲜活的思路。

因此说,当我们做事的时候,努力突破自己的经验模式,独辟蹊径,就成为我们是否可以成功的关键。

小虎鲨出生在大海里,它已经习惯了大海中的生存之道。每当自己肚子饿的时候,小虎鲨就会努力在海中寻找属于自己的美食,虽然有时候要费些力气才能享受美味的食物,但是小虎鲨却觉得这很值得。

有时候,小虎鲨必须追逐鱼群很长时间才能猎食到食物。但是随着小虎鲨经验的长进,这件事情对它来说越来越不是问题,一些小的挫折并不会给小虎鲨造成困惑。

有一天,小虎鲨在猎食的过程中,不幸被人类捕捉了。后来它被带到了研究中心去。被关在人工鱼池的小虎鲨,虽然不自由,却不愁食物。因为研究人员会定期把食物送到池中。有一天,研究人员将一大片玻璃放到池中,把水池隔成两半,小虎鲨看不到玻璃。研究人员把活鱼放到玻璃的另一边,小虎鲨等研究人员将鱼放下之后,就冲了过去,它撞到玻璃上,痛得头晕眼花,什么也没吃到。

小虎鲨不信邪,等了几分钟,看准了一条鱼,又冲过去,这下撞得更痛,差点昏倒,一样吃不到。

休息十分钟后,小虎鲨这次看得更准,盯住一条更大的鱼,又冲过去,情况没有改变,小虎鲨撞得嘴角流血。想不通到底怎么回事的小虎鲨瘫在池子里。

终于,小虎鲨拼了最后一口气,再冲,仍然被玻璃挡着,撞了个全身翻转,鱼就是吃不到。小虎鲨放弃了。

研究人员又来了,把玻璃拿走放进小鱼。小虎鲨看着到口的鱼食,却不敢去吃。即使有的鱼都游到了嘴边,小虎鲨已经饿得眼睛昏花,但仍然不知道该怎么办。最后,已经掉到自己经验中的小虎鲨,眼看着自己眼前的一条条鲜鱼美味,饿死了。

美籍华裔物理学家李政道博士1940年到美国读研究生,他的导师是大师级的物理学家费米教授。费米教授每周用半天时间跟李政道讨论问题,他的主要目的是训练,让学生对一切问题能够独立思考,突破前人的经验,寻找到新的可能。

有一次,费米问李政道:“太阳中间的温度是多少?”李政道答:“大概是二千万绝对温度。”费米问:“你是怎么知道的?”李政道说:“我是从文献上看来的。”费米问:“你自己有没有算过?”李政道答:“没有,这个数字教科书中早就有了,大家都一直在用。”费米告诉李政道:“作为一个学者,这样不行,你一定要自己思考和计算,你不能这样接受人家的经验。”李政道问:“那怎么办?这里有两个公式,看起来不是最复杂,真要做起来,却并不那么简单。”费米说:“你能不能想一个其它的方法来计算?”李政道说:“想什么办法呢?没有大计算机。”费米教授当时正在做着很重要的物理实验,但是他放下了手中的实验,与李政道一起做了一台计算器。

不久,全世界惟一专门用来做大计算的计算器做好了,李政道用自己的计算器,用自己创新的方法计算出了太阳中间的温度,而且这个温度与原来别人计算的截然不同。

李政道后来说,费米教授看重的,并不仅仅是做这样一次计算,他是让学生明白,作为一个科学家不能轻易接受别人的经验,必须自己亲手实验,而且要尝试使用新的方法,要寻求新的突破。这件事情让李政道博士一生受益无穷。以后他无论在学术研究还是在做人处世当中,都始终坚持脚踏实地,开拓创新,寻求突破。

道理很简单,所有杰出的成功者,所有的创造和发现,都一定是创新和突破的结晶;经验不仅仅会饿死可怜的小虎鲨,也会扼杀掉一个个求知的生命。

经验文章6:尊重经验的人

文/张小北

有一个博士分到一家研究所,成为学历最高的一个人。

有一天他到单位后面的小池塘去钓鱼,正好正副所长在他的一左一右,也在钓鱼。

他只是微微点了点头,这两个本科生,有啥好聊的呢?

不一会儿,正所长放下钓竿,伸伸懒腰,蹭蹭蹭从水面上如飞地走到对面上厕所。

博士眼睛睁得都快掉下来了。水上飘?不会吧?这可是一个池塘啊。

正所长上完厕所回来的时候,同样也是蹭蹭蹭地从水上飘回来了。

怎么回事?博士生又不好去问,自己是博士生哪!

过一阵,副所长也站起来,走几步,蹭蹭蹭地飘过水面上厕所。这下子博士更是差点昏倒:不会吧,到了一个江湖高手集中的地方?

博士生也内急了。这个池塘两边有围墙,要到对面厕所非得绕十分钟的路,而回单位上又太远,怎么办?

博士生也不愿意去问两位所长,憋了半天后,也起身往水里跨:我就不信本科生能过的水面,我博士生不能过。

只听咚的一声,博士生栽到了水里。

两位所长将他拉了出来,问他为什么要下水,他问:“为什么你们可以走过去呢?”

两所长相视一笑:“这池塘里有两排木桩子,由于这两天下雨涨水正好在水面下。我们都知道这木桩的位置,所以可以踩着桩子过去。你怎么不问一声呢?”

学历代表过去,只有学习力才能代表将来。尊重经验的人,才能少走弯路。一个好的团队,也应该是学习型的团队。

经验文章7:以道交友

以我的经验,交情分三个层次,道、情、利。

以较高层次开始的交往,其结果未见如意,但能稳固的收获下一个层次的成果。这似乎是一个规律。

以道相交,最后未必志同道合,但彼此会留下真正的情分。这也是为什么真正的对手最后惺惺相惜的原因,深层次的较量彼此碰撞的必然的是价值观。商场里最讲究维护感情,有它的道理,商人最终是为获利。所以,商人能办事的朋友多,能交心的朋友少。利字当头其实最愚蠢,白费功夫。

人与人交能志同道合,不但可以收获精神财富,物质利益更不在话下。同样的精力和情感如果用在较低层次的交往上,其实事倍功半。所以,功利的行为模式往往最不功利。

由此而观今天的人情世故,就知道为什么世态炎凉了。作为天生的社会动物,男人们已经像女人一样热衷联络感情了。朋友聚会,除了消费和业务,就是喋喋不休的表白彼此的感情。没有一句形而上的探讨,不是不想,是真的没有概念。中国男人的精神沦丧,从其友谊中可见一斑。

经验文章8:爱到白头是经验

文/成杰

晚饭过后,英与婆婆在一旁收拾碗筷,凯则与父亲一起看电视。

厨房内洗涮的声响一停,父亲就从桌上拿起一只大大的苹果,细心地削着。几乎天天如此。凯和妻都爱看父亲削苹果,那不用眼睛去看刀子的走向也不会让果皮断落的情景,的确是一道风景。

英在一旁取笑凯,每次削苹果不知要断多少次。凯也拿起一个苹果,尽管凯将果皮削得很厚,可依旧无法改变断落的悲惨结局。在全家人的哄笑中,凯用刀子切下一块苹果喂给妻子。每当这时,妻总用牙齿咬住苹果,而凯则会轻轻地将刀抽离,不让她受半点伤害。凯一直以为,这是爱她的表达方式。

父亲和凯一样,也会将削出的苹果切一块递给母亲。至于如何递,凯却从来没有注意过。此时,凯心里暗想,父亲和凯一般疼爱着自己的妻子吗?只见他将苹果切下一块,微微地倾斜着,不让那块已经分离而出的果肉掉落。然后将刀子放下,用腾出的这只手轻轻拿着那块苹果,递给母亲。母亲微笑着接过后,他又迅速地拿起刀子,切下一块,一边有一句没一句地说着,一边安静地等待着母亲,手里托着那只苹果。

凯忽然被这一幕打动了,这是一幅多美的画面啊!父亲和母亲那么默契,一切都不需要用言语来表达。

后来,在看CCTV对2007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闵恩泽院士的专题采访时,凯好像忽然明白了什么。

当主持人在节目快结束时问闵恩泽有什么要对自己的老伴儿说时,凯原本以为,他会如我们一般,说一些动情的话。可他却微笑着说:“我只是希望她不要整天对着电脑打游戏,一坐就几个小时,应该经常出去走动走动。”

原来,当爱至白首,就是一种全然实在,贴近身体发肤的东西。也只有爱至白首的人才懂得,如何抛却尘世浮华,去打开一扇最适合彼此的门窗,用共同生活多年得出的经验来照料对方身体,让爱得以更持久地延续。

这是爱,是一种需要时光来反复磨合出的经验。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