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欣赏月饼散文(精选9篇),此文由多美网整理,欢迎收藏与分享。
月饼散文1:月饼里的秋愁
文/魏益君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又逢中秋,我又闻到了月饼的香味,想起了当年母亲自己制作的那个月饼,心中,便弥漫起淡淡的秋愁。
我的记忆里,中秋节对于农村并不隆重,秋收秋种,人们忙碌在收获里,耕种在田间里。在意的人家能吃顿水饺和月饼,大多数家境不好的人家忽略了这个节日。我们家就是这样,七口之家,父亲身体不好,只有母亲和姐姐是田间的劳力。
那年暑假开学,没多久就到了中秋节。那天,村里的二胖拿着月饼到学校显摆。二胖他爹在县城上班,算是村里有钱的人家。月饼的香味把我们馋的不行,中午放学后回家,看母亲正在院子里翻晒大豆,我说:“今天中秋节,咱们家也吃月饼吧。二胖他们家都吃月饼了,真香!”
母亲看看我,好像很是愕然,尔后头也不抬地说:“二胖他爹吃工资的,可咱家没钱,月饼很贵啊。”
想到月饼那浓浓的香气,我较真说:“人家过节都吃月饼,就咱家哭穷,玉米、大豆、高粱,卖了不都是钱吗?”
母亲看我这样,停下手里的活,愁苦地说:“孩子,你知道什么,虽说是秋天收成了,可粮食能不能接济到来年春上,还不知道呢。你爹有病,常年吃药,那得花钱啊。咱跟人家不一样。”
听着母亲的话,我不再说什么,低头边走边嘟囔:“我就想吃月饼!”
晚上放学回家,弟弟妹妹们告诉我说,咱家有月饼吃了。我赶紧跑进屋,桌子上,几个黄灿灿的月饼摆放在盘子里。我回身看看母亲,母亲笑着说:“咱自己做的,尝尝好吃吗。”我拿起一个,咬了一口,虽然没有二胖他们家的月饼酥软得掉渣,但很甜很香。
母亲做的月饼用白糖和面,里面放了核桃,花生,杏仁等,这些都是我们家有的。月饼大小不一,形状还不规则,但吃着却很香。
看我吃得香甜,母亲就柔情地说:“以后每年都让你们吃上月饼。”
母亲的话让我一阵神伤,弟弟妹妹们或许只吃出了月饼的香甜,只有我吃出了别样的味道,一种秋天的愁绪。
果真,后来每年我们都吃上了月饼,母亲自制的月饼。每吃一回月饼,就添一份秋愁,就有了一份对这个家庭的担当。
再后来,日子好了,月饼的样式也五花八门,但不论月饼怎样翻新,每吃一回,我就会想到农村人家对秋收的期盼和对日子的算计,吃出的仍然是淡淡的秋愁。
月饼散文2:千里寄月饼
月盈月亏,日月轮回,仰望天空那一轮金色圆盘般的满月,我就想起了2007年中秋节前夕收到从上海寄来月饼时的情境,想起了远在千里之外的弟弟。
春去秋来几月圆,中秋又见月如盘。2007年农历八月十三,我正在家里忙活,只听见邻居在楼下呼喊,说有一个特快专递让我下去领取。我一时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因为我根本不知道是谁给我寄来的特快专递,也不知道寄来的是什么东西。下楼后终于揭开了谜底,原来是我的弟弟从上海寄来的月饼!邮递员一再说找了好几个地方才找到我家,担心寄来的月饼过了八月十五。我一边在特快专递上签字,一边感谢邮递员。邮递员走后,我双手抱着弟弟从千里之外的上海寄来的月饼,虽然月饼仅有几斤的重量,但顿时觉得沉甸甸的。
中秋明月夜,千里寄相思。农历八月十五,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佳节中秋节。仲秋之夜,皓月当空,皎洁明亮,银辉似水,普照万家,阖家于天庭院落之中开心欢宴,饭后全家老少围坐在一起边食月饼边赏月,该是何等的惬意、何等的幸福啊。然而,正如月有阴晴圆缺,人亦有悲欢离合,我的弟弟在千里之外的上海求学,而后在那里参加工作、安家落户,因为路途遥远等原因,回家探望父母、兄弟就不怎么方便了,一年一度的中秋节也很难和家人团聚了。“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2007年中秋佳节到来之际,望月思乡的弟弟想来想去,终于想到了邮政部门开展的“思乡月”邮政特殊特快专递活动。于是,他到附近超市精心挑选购买了几盒上海产精致的月饼,然后到邮局用特快专递邮往山东老家。因为我的父母家住农村,而我住在城里,弟弟担心邮寄途中周转耽搁时间,就把月饼寄到我家来了,并附言说一家一盒月饼,事先他并没有电话通知,许是想给我们一个惊喜。
中秋佳节家团圆,游子千里送亲情。来不及半点怠慢,我急忙给弟弟打去电话,说月饼已经收到让他放心,紧接着急忙驱车把弟弟寄来的月饼送到农村老家,送到父母、兄弟面前。“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母亲一听说是弟弟从上海寄来的月饼,见到月饼如见到弟弟一样高兴得不得了。就在这时,家里的电话响了起来,是弟弟从遥远的上海打来的。通讯的方便快捷,早已缩短了游子和家乡的距离。可当母亲得知这几盒月饼仅邮费就近四十元时,老人家心疼得直数落弟弟,父亲在一旁插话说,这是做孩子的一片心意,并不在乎钱多钱少。是啊,弟弟从千里邮寄来的是简简单单的几盒月饼吗?不是,他寄来的是一个游子对家人的思念之情,是血浓于水的亲情!而这,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
仰望明月,是那些脉脉难诉的心曲,将瘦瘦的月牙填充得丰丰盈盈、圆圆满满。那是远方亲人的牵挂、思念和祝福,都寄于了月儿,它将随着月光的清辉漫漫,传递给远方的游子亲人。月例来是被人们寄于深情的。月悬于天,距人间何等遥远,可人们却喜欢对月细语,诉说心曲,是因为月的阴晴圆缺正合了人悲欢离合的心境吧。仰望明月,此时此刻我也思念远在千里之外的弟弟,如今弟弟又到祖国南疆海南工作,弟弟:你在他乡还好吗?遥祝弟弟健康快乐,平安幸福……月是故乡明。我想,弟弟心中那轮家乡的明月,一定更圆更亮!
月饼散文3:田野里的月饼
文/鲁先圣
到了中秋节,不论是生活在乡村还是生活在城市,吃月饼是必不可少的。尤其是现在的孩子,也许他们会以为中秋吃月饼是自然而然的事。
我已经人到中年了,吃过多少月饼,吃过哪些有地方特色的月饼,实在是难以说清了。但是,我记忆最深的,却是小时候在田地大洼里吃的月饼。
中秋节的时候,正是农事最忙的时候,掰玉米,拾棉花,刨地瓜,割豆子,样样作物都成熟了,都抢在这几天回家归囤呢。
那个时候还是人民公社生产队。到了这样的时节,就放秋假了,一般是放一个月。只要是能够拿起镰刀或者能够拉动耙子的孩子,都要跟随大人到田地里去。
去帮忙当然是第一位的,但是,对于我们这些孩子来说,还有一件很有吸引力的事——吃月饼!中秋节的那一天,只要在田里劳动的人,不论大人还是孩子,都会得到一块月饼。甚至运气好的时候,孩子还能够多得到一块。
能够吃上月饼,在那个年代可不像现在的孩子,随便哪一天早点都可以吃的,那是只有到了中秋节的时候才可能吃到的。家里父母肯定也会买的,但是一般也就是一人平均一块,不会有机会吃更多的。
所以,到田里去帮忙收割庄稼,然后像大人一样分一块或者两块月饼,就是孩子奢望中的梦想了。
直到现在,我们这些走出故乡的人,每当聚在一起的时候还常常回忆那样的情景。在大洼里,在明媚的月光下,吃过了晚饭以后,队长开始一天最后的仪式。队长说:今天是中秋节了,我们买了月饼,虽然不多,大家都尝尝。
我们这些孩子分到月饼以后,不会立即吃掉的,我们钻到厚厚的豆叶覆盖着的被窝里去,趴在那里,双手捧着月饼,一点一点地品尝,一块月饼要吃很久才会吃完的。吃着月饼的时候,爷爷们自然会讲起月亮的很多故事。
停了一会以后,我们这些孩子会瞪大了眼睛看着队长坐的地方。因为,那里往往会有发剩下的月饼的。每人一块发放完了,剩下的怎么办呢?十有八九队长爷爷会说:还剩下这几块,给孩子们分了吧,大人吃一块尝尝就行了,孩子正在长身体。
听到队长这样说完,我们几个孩子,往往一下子就齐刷刷地从豆叶堆里钻了出来。然后,队长点着名,给这个一块,给那个一块。
那个时候的月饼,就是普通的粗面粉加白糖做的,吃的时候会有很多碎碎的颗粒脱落下来。油很少,没有现在常见的蜂蜜,五仁,冰糖,青红丝,或者莲子青果。月饼很坚硬很粗糙,有时候甚至会把小小的乳牙咯坏了。但是,现在回想起来,那种味道,却是今天任何昂贵的月饼都比不了的奇异美味
小的时候吃过几次这样的月饼已经记不起来了,但是,那样曼妙的时光,那样明媚的月光,那样香甜的月饼,却是后来再也没有的记忆了。
月饼散文4:儿时的老月饼
文/雨荷
中秋节到了,单位发了月饼。有椰蓉馅的,有蛋黄馅的,有粟子馅的,月饼很小,都是独只包装的,包装盒子很精美,连包装盒上的图案都美得让人爱不释手。
我带着一种虔诚,打开一只蛋黄馅的来尝。轻轻咬了一口,味道怪异,口感粗硬。再换一只,像嚼着一口细沙子,越嚼越散,越嚼越多,怎么也咽不下去。
便怀念起儿时的月饼来。那时的月饼比现在的大,掂在手里,有种沉甸甸的感觉。里面的饼馅,五颜六色,煞是好看,饼馅的配料为桂花、松仁以及红色的绿色的果脯丝等。外面的面粉,层层起酥,洇着金黄的油。看着就让人垂涎欲滴。
上个世纪的中国农村人还是很穷的。真正能吃得起月饼的大都是大队书记家的,或者村长家的子女。还有,就是嫁了女儿的奶奶辈人能吃上。
每年中秋节前夕,姑姑们就给奶奶买来了茶食。茶食的种类有月饼、豆奶、水果、白糖等,茶食全部摆在奶奶的床头。奶奶和姑姑们说话时,我们就一直围在旁边。她们说什么,我们一句也没听见,眼睛就那么直直地盯着床上的月饼看,还暗暗地把月饼数了一遍,10块。奶奶抬头看看我们,见我们一动不动的眼神,还有那渗出口水的嘴角,便朝我们狠狠地瞪了一眼,拐杖指着门的方向说,都给我一边去,全围在这里干什么?我们嗯嗯啊啊地答应了几声,就是没见身子动。奶奶便起身,把茶食全部装进箱子里,一把金色的小铜锁“咔嚓”一声锁上了。
那一阵,月饼香味充斥在家里的三间瓦房的上空,走到哪里,都能闻到香甜的月饼味。我和小侄子们的心事从没离开过奶奶的“百宝箱”。每次,趁奶奶不在,小小的我总会双手背后,在奶奶的箱前走来走去,走一会便抬起头来看看那恼人的铜锁。
一天,小侄子不知从哪里找来一把小起子,竟然把奶奶的“百宝箱”撬开了。我们欣喜若狂,犹如发现了阿里巴巴的神奇宝藏。小侄子抱起了两块月饼刚跑到门口“唉呀,疼死我了”小侄子挨了奶奶一记重重的拐仗,丢下月饼,落荒而逃。趁奶奶训小侄子的当儿,我也悄悄地丢下了月饼,从奶奶的背后悄移到屋后的老愧树下。
那时候,我们总嘟囔着小嘴,背地里说奶奶是个小气鬼。不过,她不让我们吃,我们也从来没看见她吃。那时候有个心事一直在我的心底盘着。奶奶自己不吃,也不让我们吃,时间长了,月饼会过了保质期的。奶奶倒底什么意思嘛?
我们渴盼已久的中秋节终于来临了。那天晚上,妈妈和奶奶在灶房里忙碌着,她们在包糖饼,在发酵的面粉团里包上白糖的那种。
糖饼烙好了。奶奶给我们一人分了一块,笑咪咪地叫我们快趁热吃,说凉了就不好吃了。我接过糖饼,勉强地咬了两口,嘟囔着小嘴说,人家中秋节都吃月饼,怎么我们家总吃糖饼呀?家里也不是没有月饼,怎么回事嘛?说完我就后悔了,心想,肯定又要被奶奶训了。没想到奶奶一点也没生气,笑着对我说,你先把这块糖饼吃了,一会到堂屋来。
我三口并两口地吃了糖饼,迫不及待地跑到了堂屋。那晚,煤油灯下,全家人济济一堂(大哥家五口人,我们家七口人),围在堂屋的四方大桌旁。只见奶奶“咔嚓”一声打开了她的“百宝箱”,一股浓浓的月饼味在空气中飘散开来。奶奶说,家里人口多,月饼少,咱们就分着来吃吧。还有啊,好东西要留着慢慢吃,不能一次全吃完了。今晚吃四块,明晚再吃四块,还有两块啊,等着以后谁要是有个头疼脑热的,不想吃饭了,留着换换口。奶奶说完,拿起小刀,小心翼翼地分起月饼来。
那晚,我们感觉日子幸福得快要滴出蜜来。我们把向往已久的月饼轻轻地托在小手上。迎着煤油灯的灯光欢喜地看着,随即伸出小舌头来轻轻地舔着,终于忍不住地轻咬了一小口。呀,细腻的口感,滑润的质地,芳香而浓郁的味道,让我近乎有点迷醉。四分之一块月饼,我吃了整整一个晚上,那晚的梦里全是月饼的味道。
说起吃月饼,村里的小伙伴们总是很羡慕我们,他们总说,你爸就是开店的,店里有那么多月饼,你们还不是仅吃嘛。
那时候,父亲在村双代店工作。每到值夜班时,他总会带着我们去和他做伴。晚上,等我们上床以后,父亲就把床前的帘子拉上,自己坐在柜台里用牛皮纸不仅不慢的包着月饼。印象中,双代店里的月饼都是成缸成缸地装着,那种浓郁的月饼味曾一度让我着迷。
我轻轻地从帘缝里探出头来,那层层起酥,洇着黄油的月饼,看得我口水直往肚里咽。我故意在床上做出一些翻身的响动,希望引起父亲注意。希望父亲能给我一块月饼吃。
谁知,父亲并没注意到我,一直在专心致志地包着他的月饼。于是,我就假装出去解手。在父亲眼前来回地晃动。父亲头也不抬的说着,早点睡觉吧,明天还要上学呢。
半夜醒来。父亲已经睡着了。我踮起脚尖,轻轻地走到柜台里,在父亲的柜台里偷了一块月饼,那晚,吃得真香啊,我满足地咂着小嘴巴,带着甜甜的笑容,安然睡去。
许是偷贼心虚吧,第二天晚上,我再也不提和父亲去店里做伴了。上学时,路过父亲的双代店,我心虚地探头朝店里望了望,谁知被父亲叫住。父亲问我拿了店里的一只月饼没有,我一口咬定说没拿,父亲也不再追究,从自己身上掏出了两毛钱,放进店里的钱柜里。
现在人的日子越来越富裕了,月饼的种类是越来越多了,月饼的价格是越来越贵了,月饼的包装更是越来越精美了。在物质富裕的年代里,有些东西确永远的丢失了。他只存在人们的印象中,记忆里,再也找不回了。
月饼散文5:没有月饼的中秋节
文/郭华悦
那已经是好多年前的事了。
当时,临近中秋,母亲想尽了办法,从亲友手中换来了几张月饼票,说是要让我们过上一个难忘的中秋节!得知这个消息,几个孩子都兴奋得无法言喻。要知道,在那个年头,想吃上一个做工精致的月饼,可不是容易事儿。
那时,都是凭票供应。每家能分到的月饼票,少得可怜。多数的人家,中秋节都是吃自家做的月饼,月饼票则拿去和别人换布票或粮票。因此,我们总念叨着,不知道啥时能吃上商店里卖的月饼,那味道肯定棒极了!
听得多了,母亲就放在了心里。中秋节那天,一大早,母亲让我拿着票,去供销社买月饼。我乐坏了,把票放进口袋里,一路飞奔,只恨自己少生了两条腿。
到了柜台,我说要买几盒月饼。可手一伸进口袋,心里顿时“咯噔”了一下:月饼票没了!我把口袋翻了个底朝天,又把全身都搜了个遍,也没找到月饼票。那一刻,我心里直冒冷气,完了,月饼票丢了!
我这才想到,肯定是刚才跑太急了,把票颠出了口袋都没有察觉。
我沿着那条路,来来回回找了十几遍,还是没找到。一直到下午,我才垂头丧气地回家。一见到我,母亲就气急败坏地说,让你去买几盒月饼,买了大半天,怎么回事?早饭午饭也不回来吃,不会把月饼都吃光了吧?
一听这话,我眼泪再也忍不住,哭了起来。母亲得知我把月饼票弄丢后,反倒收起了怒气,叹着气说,算了吧,丢了就丢了,还以为什么大不了的事呢!
接着,母亲赶紧烙了几个饼,当成过中秋的月饼。以往,尽管没有买月饼,但自家都会做点月饼,只不过比较费工费时。当时,已经来不及了,母亲也就没有做月饼,而是烙了几个圆形的饼。
那个中秋节,许久以来的盼望,眼看着就要实现,却又因自己的疏忽而落了空,心情的失落可想而知。可在吃烙饼过中秋的时候,母亲没有提月饼票的事儿,也没有责备我,反倒给我们讲了好多和月亮有关的故事,把孩子们逗得呵呵直笑。
在母亲的故事里,我这才渐渐把丢失月饼票的不快抛诸脑后。吃完烙饼,听完故事,已经是深夜了。母亲让我们回房睡觉,隔天还得早起帮忙呢!
多年后,我曾问母亲,当年丢了那么重要的月饼票,怎么就不把我痛打一顿呢?母亲却笑着说,买月饼本来就是为了满足你们,结果票子被你丢了,你肯定比谁都难过。这种时候,哪还能骂你打你,安慰你都来不及了。
如今,尽管每年都能吃上口味颇佳的月饼,但那一年,母亲的烙饼,却永远印在了我的脑海中。那是一个母亲,用宽容和爱做出来的,是任何美味都无法比拟的。
月饼散文6:半块月饼
文/吕焕刚
星期天上街转悠,发现各色月饼在售,禁不住要买,妻心存疑惑,说还没到中秋节。我说:“干嘛要等到中秋!想吃就吃。”于是,欣欣然买了一盒,吃后却全然找不出往日那种味道。
小时家贫,吃野菜、南瓜、山芋,瓜菜代饭常吃得人口泛清水,总巴望着过节。中秋节能吃到香甜的月饼,便成了企盼之一。那时的月饼都是苏式的,也就是五仁的、枣泥的,品种不多。七毛钱一卷,五块装,白光纸包着,油浸渗出来,亮亮的挺诱人。吃起来,一手举饼,移至嘴边,一手悬于下巴,不让“金沙玉屑”滴漏半点。每人一块是比较奢侈的,大多是半块。我每每小心地用方格纸包着,先将边境线上的花生、核桃仁、红蓝丝等挑出来吃,免得它们“叛逃”了,然后包好,放在口袋里,留待以后慢慢舔食。有一年中秋,在月亮升起时,分过月饼后,我们高兴地玩起了捉迷藏。疯到半夜,一觉醒来后,摸摸口袋,那半块月饼不知什么时候丢了。想叫醒哥哥姐姐,又怕他们念叨“公鸡头,母鸡头,哪个找到哪个留”。等到天亮,又怕早起的人拾了去。于是,我一人偷偷溜下床。外面蝈蝈鸣叫,清冷浸骨。明月斜斜地高挂,清白如水,许多物体都拖了长长影子蹲着,平日里听过的“狼外婆”、“恐怖的脚步声”一个一个地往外蹦。但那半块月饼我只咬了一小口,且一年才有这半块啊!小小的我竟战胜了恐惧,找遍了墙角、草堆旁、柳树下……月饼终于没有找到。不过那晚的月亮真圆,它一直亮在我的记忆中。
曾经听过一个关于月饼的故事:一对相亲相爱的知青结婚后,第一年中秋节,农场里发月饼,一个家庭一块,夫领月饼后左等右等妻不归,竟禁不住诱引,吃了半块月饼。不想却把馋虫勾引出来。他想,妻如果深爱我是会让我这半块的,于是啖之。妻回来后,兴冲冲问之,答:都吃了。妻大怒,说:如果你爱我,应该留半块,如果你深爱我,应该让我半块。大吵之后,竟离了婚。
为半块月饼离婚,可见月饼魔力之大,我不也曾为半块月饼而深夜鼠游吗!那仅仅为一饱口福,只是人家那月饼已实在不是果腹的饼了,它成了神圣爱情的“试金饼”了。这在那个上纲上线的年代,不能算是荒唐。“民以食为本”啊,“本”上出了问题,人的精神之树将生长得多么艰难,于是掉几个普通的爱情之果也就不足为奇了。
推算知青的月饼故事与我丢失月饼大约在同一年间,早知有这等悲剧故事,早早将我那半块月饼贡献出去,或许能成全一桩美事。
月饼散文7:素素的月饼
文/张春波
现今,提起中秋月饼,人们就会联想到一些词,如:“天价”、“豪华”、“精美”等。可是,剥离了那过度包装的外衣,我却看到了月饼的“朴素”。于是,母亲做的土得掉渣但糅进了朴素亲情的花味糖月饼,便在千里之外散发着诱人的芬芳,以致我披星戴月地往家赶,狠狠地咬上一口……
儿时,家居乡村,物质生活条件比较差,那时做的月饼差不多一个口味,就是甜,乡亲们都把这种月饼叫做糖饼。虽然同为甜,但我家的月饼却甜得与众不同,这全靠母亲的持家手艺。我家的小院里种植有槐树、桂花树以及几株玫瑰花,花开时节,母亲便把槐花、桂花、玫瑰花采摘下来,用白糖和红糖分别淹制后做成月饼或汤圆的馅料。于是,带着花味的饼香便永远飘在童年的中秋记忆里了。
中秋节前,一般都是家乡的农忙时节,但无论多忙多累,母亲总会挤出点时间为我们做月饼。母亲先把微微发过酵的面粉揉成团状;然后用擀面杖擀成一张张面饼,并把各种花式糖馅放在中间,再把面饼包起来,搓圆,用手轻轻地将面团压成圆饼,月饼的雏形就算做好了;最后,用一个上面雕刻着花边纹及“丰收”、“幸福”、“团圆”等文字和图案的模子在圆饼上面摁一下后,便可以放进锅里,蒸熟了就是香香甜甜的花味糖月饼了。为了使月饼看上去更精致一些,母亲就给蒸熟了的饼子刷上点菜油,放在一口平底铁锅里烤制一番,待月饼黄酥酥后即可。即便这样,月饼的模样依旧很土气,但却呈现出一种朴素的品质。
当母亲用瓷盘将月饼盛出来时,我就迫不及待地去拿,可刚拿到手上就被烫得赶快放下。又吹气,又扇风,月饼终于凉了下来。拿起一个,咬下去,母亲做的月饼太好吃了,甜而不腻,花香四溢,酥软爽口。月圆中秋,母爱留香,这份朴素的美味让我心醉……
中秋之夜,在家中小院里摆上一张大圆桌,桌台上放着精心准备好的菜品以及雕成月亮形状的各种水果,当然圆桌的中央还少不了一盘花味糖月饼。皓月当空,倾泻的月光洒在桌面上,一桌普通的饭菜瞬间升华成一桌真挚的亲情。就着月光,饮一口桂花酒,品一口香茶,咬一口月饼,那情,那景,温暖一生。
月饼,还是素素的好,因为亲情从来就不需要华丽的外衣。如今,每年过中秋,我都有一个最大的愿望,那就是和鬓角已添银发的母亲一起做原汁原味的花味糖月饼,在月光下一起分享那份朴素的美味,情思与共。
月饼散文8:母亲为我们烙月饼
文/王丽芹
时至中秋,超市里早已摆满了形形色色的月饼,空气中都弥漫了一种香甜的味道。而我最爱的,还是母亲亲手制作的月饼。
那是30多年前的一个中秋节,常年在外打工的父亲回来了。为了庆祝全家团圆,母亲破天荒地说要给我们做月饼。她一大早就忙碌起来:和面、拌馅、擀皮、做剂子,有条不紊。而我们也在一旁帮忙,拿柴火、舀水、刷锅、烧火,专等着月饼下锅。
母亲终于制作好了最后一块月饼,把它们逐一摆进大铁锅里,然后接过我手中的烧火棍。因为烙月饼的火候很重要,既不能太急,也不能太弱,她要亲自掌握。仿佛等了很久,终于闻到了一股清香,母亲将滚烫的月饼取出来,放进我们的盘子里。顾不得烫嘴,我们就赶紧吃起来。月饼里有冰糖、芝麻、花生仁、瓜子仁,都是平时不多见的东西,感觉特别好吃,几乎每人都一连吃了两三块。
时隔多年,我一直念念不忘母亲当年烙制的月饼,那种香、那种甜,就算再优秀的糕点师也做不出来,因为那是家的味道,是团聚的味道。
月饼散文9:两盒月饼的往事
文/张恒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我上师专的时候,月饼还是奢侈品。记得大二那个中秋节前,学校商店贴出告示:学生可以用菜票购买月饼。我一看便怦然心动。
如果用钱买我当然是舍不得的。因为家庭困难,母亲给的几个钱我平时不大舍得用,留着买书、买回家的车票。菜票是学校发的,省点出来买月饼没多大关系。
我最后决定买两盒月饼完全是为了孝敬母亲。因为中秋节正好和国庆节连在一起,学校放四天假,我能回去的。母亲为了我们几个子女太勤俭了,这些年都没买过月饼。再说弟弟妹妹每次看到别人家吃月饼的时候总是眼馋馋的,我要给他们一个惊喜。
买好月饼就盼着放假。想象着母亲拿着月饼时的笑容,想象着弟弟妹妹咬着月饼时心满意足的样子,我就暗暗高兴。我很小就失去父亲,是母亲拉扯着我们姐妹四个艰难度日,作为长子,我有责任和义务替母亲分担一点。
可当我回到家,母亲见着先是露出笑容而后又不高兴地说,你刚到学校不久,这才一个月就回来,车票不要钱啊?我语塞,原有的喜悦瞬间就没了。我理解母亲,她不是嫌我回来勤了,她是心疼我来回的车票钱。
我不怨母亲,小心翼翼地拿出包里的盒子递过去,说,这是我给您和弟弟妹妹买的月饼。
母亲没接,却板着脸说,怎么学会大手大脚了,这么贵的东西你也买?
我连忙解释说,这月饼不花钱的,是用菜票在学校商店换的。我特地把“菜票”和“换”两个词和字说得很重,让母亲听得明白,免得她又是心疼。
真的?母亲将信将疑。见我丝毫没有撒谎的样子,她才接过月饼。忽然,她似乎明白了什么,对我说,是不是因为月饼不要钱买你才特地回来的?
知儿莫过母,我的心思全在了母亲的眼里。
可母亲捧着月饼又说,算算账怕是也差不多,这路费钱你也没少出。再说,你把菜票用了以后不吃啦?
母亲纯朴的话里带着嗔怪和怜爱,但是我知道,亲情和孝顺有时是不能用简单的算术来衡量的。
中秋节那天,母亲特地为我们做了一锅包心粑粑。这要是在平时,弟弟妹妹他们一定是很高兴的,但这次却是另有所盼。我知道,他们一定是在等着吃月饼。于是,我对母亲说,把月饼拿出来吧,弟弟妹妹等不及了。
母亲说,包心粑粑和月饼不是一样吗?你看,都是圆圆的,都有皮,都包着馅。
弟妹不依了,他们说,好不容易哥哥买一回月饼,你却藏着掖着不让吃。
母亲忽然叹了一口气,说,月饼我送人了。隔壁常槐大叔每年都为我们家免费犁田,还帮着照看地埂,平日里没好处到人家,正好你哥买了月饼,我就送一盒给他。
小弟说,那还有一盒啊?
另一盒我送给你奶奶了。中秋节没钱给老人,送盒月饼也算表表我们做晚辈的孝敬。
我和弟弟妹妹都不再言语。母亲真是不易。母亲想得真是周到。看着失望的弟弟妹妹,我对他们说,等我拿工资了一定给你们买多多的月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