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散文

请欣赏黄河散文(精选9篇),此文由多美网整理,欢迎收藏与分享。

黄河散文1:黄河西滩岛

文/葛道吉

在万里黄河的曲折行进中,百折不回造就了黄河独特的秉性。在经历了九九八十一曲磨难后,以气吞山河之势冲出最后一道峡谷小浪底,像脱缰的野马席卷千里大平原。由于黄河的愤怒,裹挟了大量黄土高坡的泥沙,在距离小浪底十公里的宽阔河面上形成一个岛屿,经过时间和水的无尽的打磨和淤积,这个岛屿越发高亢而坚挺起来,就成了今天的西滩岛。

最初的荒岛有水草、芦苇、黄河柳、黄荆等近水植物相继生长。有水鸟、野鸭、兔子、水蛇等动物择地而居。很快便有农人涉水登岛,用锄头刨开肥沃的良田。当大豆、高粱长出丰收的景象,便有更多的农人划着小舟,一边捕鱼,一边播种。周围是东去的河水,与大陆相望而隔离着,倒也安静,春华秋实,人欢马叫、丰衣足食。就有民房建起,很快形成村落,是谓西滩村。

西滩村是万里黄河第一村,黄河形成的岛屿不足为奇,而岛上形成村落的惟有济源西滩村。尽管该村只有几十户人家,但这里独具特色,风情万种。我最初上岛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一个春季,乘坐三次小划船涉过三条河岔登的岛。岛上花香袭人。一头毛驴蒙了双眼在自觉地拉磨式提水,那已是西滩岛上很先进的汲水办法了。清凌的地下水涌管道而出,顺水渠流向菜园。村中一所小学,房顶上飘着面红旗。大片的油菜花成了海洋,色彩斑斓的蝴蝶和着蜜蜂的嗡嗡声,让人有无尽的遐想和陶醉。

西滩岛土质奇特,全是从百里以外被河水运输来的。特殊的土壤就滋养出不同品味的果实来,西滩岛的西瓜、花生、水果独具风味,在市场上价格不菲还十分抢手。那种清冽的甘甜和悠长的醇香让你回味无穷。我曾在粗壮的梨树和杏树前默立,看锦团花簇,赏蝶舞蜂飞。,想象着秋的殷实。

西滩人豪爽秉直,家家相连互不设防,家什农具随处置放。黄河的秉性赋予了这里太多的刚性,凡事干中求,物质汗中收。他们的所需所求全凭自己的辛勤劳作,不劳而获的小偷小摸在西滩岛绝迹,岛外的不良风气也根本进不来。水的天然屏障把这里净化得风清气正。

每年的汛期是这里收获鱼的季节。这里称为“流鱼”,是一种自然现象,有“鲤鱼犯荆花”之说。意即每年的汛期到来,沿黄两岸的荆棘满山,正是花开引蝶的时节,荆花有一种特殊的醇香飘散,落到水中便让鱼们神魂颠倒,如醉云里雾里,就无奈着漂出水面。这时居住在河中心的西滩人,早已准备好了小船、葫芦舟和各种网具,偌大的黄河鲤成就了丰收的景象。“流鱼”是一年一度的事实,而荆花的奇特功效是真是假,仅是传说无须在意。形成这种现象的其实是黄河水的作用,上游有暴雨袭来,必定挟大量泥沙,水的浓度到一定程度,鱼岂有不“翻河”的道理?可惜,这一黄河上的盛景,今天已没有了。

后来又到西滩岛来过很多次,那种原始的自然状态逐渐被文明掉,已和身边的景致完全相同。唯能吸引人的是满河滩的奇石。黄河奇石是这里的一大景观,石头的纹路形成各种各样的图案,有自然的山水,有象形的动植物,更有日月星辰和动画人物。每次来都有不同程度的收获,必定拣到自己心爱的宝物。有时和同伴争夺一块奇石,追打、撕拽着嬉闹,把一种审美和智慧全融入了光滑的石头,那种心情的愉悦这时才真正释放。

然而,这一切的一切,全成了美丽的回忆。原有的绿树、瓦房、田畴、大河,以及田地里劳作的农人,全部无影无终,一夜间便成了烟波浩淼的绿水蓝天。西滩人为了国家的重大工程:小浪底配套工程西霞院反调节水库蓄水发电,在指定的时间整体搬迁。故土情深,难舍难分。尽管西滩人一步三回头地张望,还是毅然离开了家乡。如今的西滩岛已尘封在了绿水中,水面上漂起的仅剩200亩的绿洲,那是西霞院水库对西滩岛的恩赐。

黄河散文2:南淝河与黄河

文/陶余来

南淝河水滋养哺育的一代抗日名将卫立煌,一度担当起了保卫中华民族母亲河的重任。

与九天而下滔滔入海的黄河相比,南淝河实在是太有点小儿科了。欲将南淝河与黄河联系起来,必需一条纽带,一条不凡的纽带。

现在如果你致电包河区淝河镇,在等待接听的过程中,伴随着动听的音乐铃声,你会听到亲切的提示音:“您好,欢迎您致电名将故里、物流重镇、水岸明珠……”这里的“名将故里”指的正是卫立煌将军。

卫立煌一贯主张国共合作抗日,坚持奉行中华民族应该相互支持、携手抗战。在中条山等战役中,卫立煌所部与八路军友好相见,表现出了一位抗日名将应有的民族大义,八路军政治部主任任弼时高度赞扬他在华北保卫战中所作出的重要贡献:“黄河保卫华北,先生保卫黄河。”

南淝河静静地流过淝河镇卫乡村,紧靠南淝河南岸,迄今尚有一眼汩汩出水的砖井,井的东南方向是几间青砖小瓦的房屋。这就是卫立煌将军的故居。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这里一度成为生产队的牛屋,直到八十年代初卫立煌将军之子回乡,才匆匆将牛牵出,用生石灰撒地掩饰养牛的骚味。如今,卫立煌将军的侄儿侄媳仍居住其间,看守老屋;墙上挂着卫立煌母亲及卫立煌弟弟弟媳的黑白照片。村里的老年人还能回忆起卫立煌将军故居当初的模样。上世纪三十年代,经过改扩建的故居乃三进的格局,后来不慎失火,就只剩下了如今的这几间。

同许多名人一样,卫立煌的家乡也流传着许多动人的传说,以佐证其不凡。比如,就有传说他年轻时家贫,到岳丈家借钱,受到轻慢,第二日大清早岳丈去喊昨夜留宿在家的卫立煌起床,却见帐中一只青牛酣卧,乃大惊失色,心知卫立煌必青牛精下凡,来日不可限量,于是好生招待,再也不敢轻慢。

卫立煌身上蕴含了太多的家乡合肥的基因。

早年,卫立煌来到广州,投入粤军,被人推荐到孙中山卫队当兵。一次,他跟随孙中山先生公干回府,背挎长枪骑马过城门时,不慎长枪挂住城门壁,卫立煌从疾驰的马背上重重摔下,口吐鲜血,身负重伤。孙先生十分关心,亲自发给回家养病的盘缠。卫立煌回到合肥老家后,在母亲的悉心照料下,身体稍有恢复,立即欲重返广州。母亲劝止不住,临行前特地煮了许多“凤凰蛋”让卫立煌带着,路上好补身子。“凤凰蛋”是孵化十几天后,小鸡已然成形但尚未出壳的鸡蛋,至今合肥人还视此物为大补。

卫立煌十分孝顺母亲,任职河南时,专程接母亲去洛阳同住,抗战爆发后,不得已才与母亲依依惜别,将母亲秘密送回合肥。

卫立煌是位将军,但却十分重视教育。“卫立煌,个不长,大头山上盖学堂。”这是合肥老人至今记得的民谣。所谓“大头山”即大蜀山,卫立煌在大蜀山建学堂,当与其改扩建老宅时间相去不远,同为上世纪三十年代。抗战爆发合肥沦陷后,卫立煌在大蜀山建设的学堂随即毁于日军炮火。这一定成了将军关于家乡最永远的痛。

卫立煌有着浓郁的家乡情结。有士兵回忆,有一次卫立煌在军中无意中听到他熟悉的合肥话,立即询问是哪里人,当听说是合肥同乡时,立即将其调至自己贴身卫队。卫立煌亲近同乡并不是给予什么特权,中条山之战,卫立煌大哥的儿子同样以身殉国。

当卫立煌在山西忻口会战重创日军时,在中条山与日军激战时,在强渡怒江指挥中国远征军作战时,面对太行山、中条山、吕梁山以及二战中海拔最高的战场——高黎贡山,脑海中是不是也时时浮现家乡大蜀山亲切熟悉的身影?

卫立煌对于家乡的影响至今不绝。2005年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时,淝河镇尚有参加过忻口会战而仍健在的老兵接受了胡锦涛颁发的抗战纪念奖章。曾经的义兴乡、如今的淝河镇,人们至今仍为有将军这样的乡贤备感骄傲。

卫立煌将军曾经谋求过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战结束后又亲赴欧美考察,记下了厚厚的笔记,寄托了富国强兵的梦想;新中国成立后不久即设法回到了祖国的怀抱。从南淝河岸边渐行渐远的卫立煌,又似乎总是离我们很近,离南淝河很近。

若论辈分,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和合肥的南淝河该相差多少个辈分啊。而南淝河水滋养哺育的一代抗日名将卫立煌,一度担当起了保卫中华民族母亲河的重任。这是卫立煌将军的荣幸,也是南淝河在特定历史时期对黄河的担当。

黄河散文3:黄河岸边的老村

文/戴信军

老村藏在黄河岸边黄土高原的皱褶里,清泉从皱褶里涌出,滋润着老村人。满坡遍沟的枣树裸枝摇曳,一条白亮的土路曲弯着通向老村。去老村需步行一个多小时,正是立冬冷清时,岔沟里不时传来野鸡的鸣叫声。村口的大石桥像缺牙的豁嘴老汉,残破漏气,民居多为石砌窑洞、院墙、巷道,院主人在大门墙头上蹲一个大眼睛怪异石兽。石头上雕刻着老村的记忆,百年的风雨霜雪塑造了老村的性格,沉默还是沉默。现在老村许多窑院无人荒废,任蒿草疯长。突然,一只长尾野鸡从窑院飞出,似一道彩虹划过幽暗的沟壑。

“天下黄河九十九道湾,一湾弯到黑龙湾……”信天游是从坡下石窑院传出的,从烟洞旁窑垴女墙望下去,一位黑衣白须头扎白毛巾的老汉,蹲在窑门前,抡着斧头劈老树根。信天游时高时低,时断时连,随着斧头的节奏有些苍凉随意。“大叔,唱得好!”我不由喊道。“一漫胡唱呢。”原来是位留守老人,住着四孔老石窑。老人抱起木柴,猫腰钻进灶房,烟雾便塞满了石窑。透过老枣树林,黄河似挂在天际的黄绸带。天空阴沉沉的,没有色彩;黄土地也阴沉沉的,没有精神。转过石板弯道,眼前层层叠叠的石窑院,仿佛布达拉宫般壮观。有的两院三院相连,有的四层五层重叠。石门石墙石台阶。也有窑房结合的样式。幽深而不失情调;错落亦显韵味。有的窑院铁将军把门,荒草半人高。整个老村像个倒挂的大葫芦,葫芦的巴儿上摇摆着挑白菜的婆姨,悠扬的歌声随着绿格盈盈的风飘了上来。这是我听到的最有味的原生态的情歌,十二个月的咏唱渗透了期盼与哀怨。婆姨是我在老村见到最动人的女人,虽然眼角已有鱼纹线,但眼睛很明亮。她告诉我,过年受苦人和儿女回来,她准备在自家百年老窑院开个农家乐。这几年到这里照相画画的人可多了。婆姨脸上绽开笑容,似竹筐里水灵灵的绿白菜。

村口大院的石台阶下,正有几个提竹篮卖干红枣的老婆婆,对着照相的人笑着喊道:“照完相要买红枣!”村头山坡,老夫老妻赶着大花牛耕地,大花牛几乎是拽着黑衣老汉跑,蓝衣老婆后面紧追。天地之间,一黑一蓝一花,这才是黄土地真正的魂。

离开老村那天下午,我又去了石桥旁的石窑院。七十七岁的高老汉坐在大石碾盘上抽旱烟,一条小白狗跑来跑去撒着欢。老人说:“现在身体还好,上山挖些草根药材剥皮晒干,每斤能卖二元多钱。今年的苞谷都挂在树上,吃不完。”窑院里堆满了老人的辛劳和希望。“桥对面几家石窑院枣红了,也没人摘,满树的鸟闹了一个秋天。”老人在碾盘上敲打着烟袋锅说。

小白狗望着老人,用头蹭着老人的腿脚,老人咧开嘴伸出双手,弯腰抱起小白狗,小白狗笑着叫了一声,偎在老人怀里,竖起耳,与老人一起听泉吟风鸣,听羊叫鸡唱;看枣林夕阳,看白雪满山。

黄河散文4:黄河古渡观铁牛

文/段延青

黄河蒲津古渡遗址。蓝天白云艳阳之下,四尊铁牛几乎是闪着银光赫然出现在眼前,强烈地震撼着我的心灵。这就是山西永济著名的唐代开元大铁牛了。

这铁牛便是人们征服自然、治理黄河的“铁证”,它显示了古人高明的智慧和精湛的冶铁技术。在古代,蒲州古城的蒲津桥作为架设于黄河之上的浮桥,是连接秦晋之间的通衢大道。而铁牛,则担负着浮桥地锚的重要使命。

面前的四尊铁牛,膘肥体壮,怒目圆睁,肌肉隆起,铁骨铮铮。牛尾下各有一根粗大的铁轴横贯,铁牛分别铸于长方形铁板之上。四尊铁牛分别是公牛、母牛、腱牛和牛犊,精美的铸造工艺使它们看起来更像有实用价值的艺术品。

旁边的四个铁人是牧者,形象生动,表情各异,沧桑古朴。

这是在原址出土的四尊铁牛。原本共有八尊,目前只出土了四尊,为了文物保护的需要,将铁牛原地提升了12.2米。

阳光很炽烈,铁牛身上发出耀眼的光芒,用手抚摸着有千年历史的铁牛的皮肤,瞬间感受到了灼人的温度。在《易经》里,“牛象坤,坤为土,土胜水”,因此古人多用牛作为镇水神兽的形象。另一方面,还因为在中华民族的传统观念里,牛是力大无穷、吃苦耐劳、甘于负重、勤恳奉献的化身。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黄河以西的秦国为了进取河东,在蒲州一带修建了蒲津桥,以后的历朝历代又不断翻修扩大蒲津桥的规模。到了隋唐时期,古老的蒲津竹索浮桥不堪重负,岌岌可危。于是唐玄宗举全国之力,铸造八尊大铁牛。八尊铁牛,牛下连柱,向前斜插入地丈余,形成地锚。彼时的黄河岸边,炉火熊熊,铁水沸腾,数千工匠,昼夜不停,集聚了全国近五分之四的生铁,现场一次浇铸而成。

从此,八尊铁牛傲然出世,担负起重要使命,在蒲津桥边,震慑水害,祈护安澜,保持畅通,坚守千年。

黄河滔滔,浮金流光,在铁牛的守护下,蒲津桥维系着秦晋之好,成就着无数人的繁华长安梦。盐和铁等重要物资源源不断运往长安,帝王将相、文人雅士、贩夫走卒从此走过……车水马龙,商肆鳞次栉比,蒲州古城也跻身当时的全国六大城市之列。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这句话常被人用来形容世事反复,变迁无常。但鲜有人知道这句话就出自蒲州古城,用来形容此处的黄河水瞬息万变,肆意任性。当黄河易道,时光流逝,千年蒲州古城逐渐凋敝,黄河大铁牛的辉煌也变成了美丽的传说。所幸,1989年,黄河东岸的四尊铁牛以及铁人、铁山、铁柱先后被发掘出来。黄河大铁牛又重见天日,稳健地挺立在蒲津古渡遗址,向世人展示着它的奕奕神采,无声地诉说着黄河千年的过往。

时值5月,蒲津古渡遗址树木葱郁,翠浪翻涌。离开铁牛出土原址,我沿着黄河古道,来到矗立着八尊复制铁牛的模拟浮桥。从蒲津关走向对面的大庆关,脚下是古黄河早已干涸的沙土地,松软中又让人感觉到一种坚韧。身旁是紧密相连的一只只渡船组成的一座浮桥,浮桥两端的铁牛、铁山、铁柱,真实再现了当时黄河两岸八尊铁牛作为蒲津浮桥的地锚,牢牢镇守黄河的场景。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黄河以它博大的胸怀和奔腾的气势,孕育了伟大的中华文明。而蒲津古渡遗址这健硕恢宏的大铁牛,便是人们认知黄河、征服黄河过程中留下的辉煌灿烂的文化瑰宝。

在黄河儿女的心里,这历经千余年时光磨砺的铁牛,已化作民族的精神图腾,激励着人们坚韧不拔、负重前行、奋力拼搏、锐意前进。

黄河散文5:黄河边儿的“赛诗会”

文/韩泽薇

放暑假了,闺蜜邀请我一起去黄河边玩耍,我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我们要去黄河边,得先穿过党校。在去黄河边的途中,闺蜜拿出了一个咸鸭蛋,我们分着吃掉了。这时,闺蜜提议来作诗,我们想了一会儿,就把题目定为了《咸鸭蛋题词》。于是我俩一人作一句,很快作出了这首诗。我们俩十分高兴,还把这首诗拿照相机录了下来,不过我以前还不知道照相机还有录音功能,这也算一个重大发现吧!我们在向黄河边走的途中,又作出了《走向黄河》这首诗,是我们最满意的一首诗:“天空半晴又半阴,黄河两岸绿如荫。岸边游人多似海,虽是炎夏却似春。”

到了黄河边,我们玩什么呢?这里泥很少,石头却很多。我提议说:我们来搭石头坝吧!于是我们俩搭起了石头坝。我们俩的石头坝相邻,中间有一道窄窄的通道,出口在她那边。我们好不容易搭好了石坝,水却又涨了上来,我们只好继续搭。我还发现了一个“无底洞”,起码有半米深,就在我的石头坝里。我们搭完石头坝,又开始玩开巧克力店的游戏。有巧克力蛋糕、巧克力慕斯、巧克力奶茶……反正只要是巧克力做的都有。想必你已经猜到了,这都是黄河边的泥呀!

玩耍过后,我们根据玩耍的内容,又作出了《搭石坝》和《黄河边的“巧克力”》这两首诗;但这两首诗大部分都是闺蜜创作,我不服气,又独自作出了《作诗随笔》;继而我俩作出了《两人作诗》与《二人行》;最终这场黄河边儿的赛诗会以《通知单》一诗结尾。

此次我们共创作了八首诗,虽然多为打油诗,但还是为我们增添了无穷的乐趣。在美丽如画的黄河边,伴着诗韵而行,真是“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

黄河散文6:壶口瀑布

文/杨少校

“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这首雄壮激昂的黄河大合唱,中国人民巳经传唱了半个多世纪。成为中华民族不畏艰难,奋勇向前的号角,中华民族坚强不屈精神力量的象征。

千百年来历经沧桑,孕育华夏儿女的母亲河——黄河这条不对称的河流沉淀着悠久而深厚的历史文化。一直令我魂牵梦绕,企盼目睹她的风采。

在庆祝建党90周年之际,单位组织去延安红色旅游。终于有机会亲临黄河中游,涉足闻名天下的黄河壶口瀑布。

奔腾的黄河切穿吕梁山脉形成的峡谷瀑布景观,吸引着许多中外游客。我们乘坐的汽车沿着青兰高速直奔陕西省宜川县。公路两边废弃的窑洞在诉说从前。一栋栋蓝顶或红顶小洋楼整齐排列,村民居住条件大大改善。农田里种的包谷抽着鲜嫩嫩的穗,坡地里苹果树挂着沉甸甸的果,令人赏心悦目。沿途风光植被一派深绿。不是我想像中黄土高坡的苍凉。

下了高速,汽车行至峡谷瀑布流域,突见公路右边冒出一条像水沟一样黄黄的水带,上面冒了一层白白的水泡,流速缓慢,平平静静。不凝神注目,似乎看不出水在流动。像一条灌溉的沟渠积水,被白色泡沫污染似的。

车由远渐近。见河水流速加快,浊波行色匆匆,白色泡沫不见了。隐隐约约听到一种轰轰隆隆的声响。导游介绍说:“快到壶口瀑布了,你们可看到万里黄河,百丈飞瀑:“水底有龙掀巨浪,岸旁无雨挂彩虹”。

当我们乘坐的汽车下到观瀑室景点时,停车平里停满各种大中型旅游车和自驾车。找个停车位须见缝插针。我们的车便停得远远的。放眼瀑布景区,观瀑的主要位置人群熙熙攘攘。

黑头发、黄头发、白头发、黄皮肤、白皮肤、黑皮肤参杂其中,脉脉相通,独显各自风采。挤进人流,耳边的嘈音鼎沸。中国语、外国语、本土语、方言乡音在友谊交流。人们审美情趣被壶口瀑布独特的地质容貌吸引、惊叹!坚硬的紫色颜岩石,裸露峡谷两岸山头和河床,任凭风雨冲刷侵蚀几千年,乃保持本色。不象纲铁容易锈蚀。

看:400多米的河床水流,突然被只有50来米的十里龙槽截住,落差扬瀑,击石濺珠,拍岸撕絮,漩涡湍急,千姿百态,黄烟水雾弥漫。

听:滚滚泥浆泄入龙槽犹如奔马向前振鬃奋蹄,踏破惊涛骇浪,气势滂沱。声如进军鼙鼓,铿锵回声峡谷。吼声犹如君王驾临,恢泓气势,权力象征!慑人心魄。

聆听黄河怒吼,只有站在壶口瀑布,才能领略黄河情韵,让你浮想连篇。

咆哮奔腾的黄河怒了几千年,吼了几千年,吼出中华文明的发祥地关中平原!曾经有十三朝君主在这里建都,人杰地灵。有75位君王长眠于此,还在聆听黄河咆哮!

愤怒的黄河吼出华夏儿女寻根访祖文化;

吼出秦始皇的霸气,世界文化遗产兵马甬的阵势;

吼出长恨歌中杨玉环的凄美故事;

吼出中国共产党根据地――延安窑洞、宝塔山的光辉!

吼出闻名遐尔的安塞腰鼓;

吼出中华壮士柯受良、朱朝晖分别驾汽车、摩托车飞越壶口瀑布的壮举!那是炎黄子孙为国强盛,努力拼博气呑山河的气魄!

吼出雄浑秦腔;

吼出黄土高坡民俗风情,不管是西北风,还是东南风,都是我的歌,我的歌。那是黄河的歌!

想:站在壶口瀑布,那奔涌的黄河之水,滚滚向前的壮观,排山倒海注入壶口之势,让人热血沸腾。

似乎那水流飞注龙槽,像是灌进你的血脉,浸入你的骨髓,滋润你的肌肤。自己就像母亲怀抱中哺乳的婴儿,此刻受到母亲特别的呵护!

体会到被誉为“中华魂”的母亲河,深厚的文化底蕴。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壶口瀑布――这条黄金瀑布!释放出的灿烂文化,闪耀银河。让我们读出了她成为联接世界文化和华夏文明纽带的飘逸美!

黄河,生生不息的母亲河,我爱你……

黄河散文7:黄河石

文/李兴俊

年是给孩子们过的,孩子们大了,年就变得寡淡无味了。过了初七,孩子们一上班,过年和平日也没什么两样了。今天是十四,本想和妻子到老同学家去串串门。一打电话,他说他去医院给老人打针。我们也不好去打扰。妻子说:“趁着这空闲,不如开车出去散散心。”

虽说是春天了,但昨夜下了点雨夹雪,今天天气依然阴冷。我说:“天阴着,能去哪呢?”她很有兴致地说:“去古鄯、官厅都可以啊。”我想了想,官厅在黄河边上,气温比县城高几度,去看看初春的黄河也不错。

去官厅不过四十分钟的车程。沿路的山头还有皑皑的积雪,车里不放暖气还有点冷。过了甘沟,车内明显感觉到暖和了。到了官厅,我们先过黄河到甘肃的大河家镇街道逛了一圈。街道两边摆满了花炮、蔬菜、衣服、小吃……喇叭里的叫卖声,浑天作响,好像紧紧抓住春节的尾巴再狠狠耗一把。

我不喜欢这乱哄哄环境,便开车返回到官厅,寻找可到黄河边的路。我们沿新修的官峡一级公路缓缓而行,见前面桥头前有一条路下去可以到河边。我们拐下这条路,把车停在路边,前面就是黄河。

此时的黄河就像是自西向东铺展着一条宽大的青色绸缎,而且这条绸缎似被微风吹皱。这哪里是洪波翻浪,万马奔腾的黄河啊?这不是碧波荡漾、宽厚温婉的长江吗?我忽然想起十多年前看到的一则幽默:黄河给长江打电话:“长江,长江,我是黄河!”长江回话:“黄河,黄河,我也是黄河!”看到眼前的黄河,应该把这则幽默反过来说了:长江给黄河打电话:“黄河,黄河,我是长江!”黄河回话:“长江,长江,我也是长江!”

现在毕竟是初春,黄河上游还没有解冻,水量比夏日小了些,但自党中央下发“封山育林,保护生态”的决定,特别是实施保护“中华水塔”的决策以来,黄河水一改往日的浑浊、肮脏,变得越来越清澈、干净了。

人见到流水,特别是见到清澈宽阔的流水,心里那些疙疙瘩瘩的无名忧烦,也被清澈的流水淘洗干净,心情变得舒畅、和乐而温柔了。

妻子拿出手机拍起照来。我却沐着柔柔的春风,聆听黄河欢快的歌声,沿河寻找喜欢的石头。听说,黄河石在奇石市场拥有很光耀的冠冕,身价十万、百万的不少。官厅街上奇石门店 不少,石头的价格也是相当惊人。一次,我在一家奇石铺看见了一块黑而光洁的石头,看上去像少女婀娜的腰肢。问了一下价格,差点把我吓得晕过去。枕头大的一块石头,居然要八千块,少一块不卖。我有点不服气地离开,心想:黄河也不是你们家的,也没有盖盖子,我不信我捡不到一块喜欢的石头。

事情一忙,也把捡石头的事忘在脑后了。今天到黄河边,非捡几块喜欢的石头不可。不过,今天也是捡石头的好机会:一则春节期间人们忙着拜年,无暇顾及捡石头;二则河冰消融,水量缩减,露出新的河滩面。

我看到脚下累累乱石,或大或小,形状颜色各异,但是石头的质地与家门前湟水河的石头完全不同。我暗自发笑,是不是地域也和人一样有血统呢?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在中国人以及世界人民的心目中都享有很高的地位,就连河边的石头也是不同凡响,比那些无名小河的石头高贵的多。

我是湟水河边长大的,自小就喜欢石头。每每到河边玩,我总会带一块心仪的石头摆在花盆里或窗台上。可是,几经搬家,一直陪伴我的只有两块小石头。一块是1989年我去九寨沟时,在一条小河边捡到的。青底白色图案,活脱脱是一只跃跃欲跳的小青蛙。眼睛圆睁,前腿绷直,后腿下蹲,似见人欲逃,非常可爱。我带回来放在阳台君子兰的花盆里,来人都误以为是真青蛙。

还有一块是我在2013年去台湾,在太平洋的沙滩上捡来的。当时我捡了好几块好看的石头,临行时导游说,台湾法律带石头出境是违法行为,为了出镜不找麻烦,大家把捡到的石头都扔了。我把其它的几块石头扔出车窗外,一块洁白如玉的石头我怎么都舍不得扔。为了躲避安检,我把这块石头放在皮箱的最底层,冒着被查的风险带了回来。这块石头,趴着像一只白色的小乌龟。让它躺着,又像是一个蜷缩着的胎儿,鼻子、眼睛、嘴都清晰可辨。把它立起来,又像是一个笑口常开的弥勒佛。他始终在笑,好像在笑我这个可笑之人。

我细心地注视着脚下的每一块石头,有入眼的还要拿起来详细把玩,看看有没有好的图案或形态。开始我捡到了一块青色的石头,样子像一座青翠的山峰,白色的细纹像山涧流下的细瀑。我想,这块石头放在我的鱼缸里一定很好看,于是,将这块石头放置在显眼易找的大石头上继续往前寻找。

快到河滩西头了,前面就是拦河大坝。这里有许多样貌好、质地佳的大小石头。有些石头还摆放在大石头顶上。显而易见,虽是春节期间,爱石头的人还是早已搜寻过了,而且这地方是精选石头的地方,他们把满意的带走了,把不满意的丢在这里。好在“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自会有我喜欢的石头。首先,我捡到了一块扁平的黑色石头,石面还带有一种绒布的纹路,形似一条黑色的比目鱼,长在一侧的两只眼睛形象清晰。我想抬到河边洗洗再进一步审视,不料这块石头比铁还沉。用水一洗,嗬!一条黝黑黝黑的比目鱼,而且眼睛嘴更加分明。把它立起来,又像是外星人照哈哈镜,很是逗人。

之后我又找到了一块千层饼样的椭圆形石头,大小像小儿的枕头,一层绿、一层黄、一层蓝,层层分明,形似大海中的钓鱼岛,而且中间白色的条纹,像一条绳子紧紧拴着。这块石头比“比目鱼”的重量还重。

我正捧着这块石头细细端详,欣喜地“啧啧”称奇时,妻子走过来说:“你这么高兴,捡到什么宝贝了?”

“你看,这块石头像啥?”我神秘地问她。

他左看右看后说:“像一摞书,还用一条绳子捆着。”

“傻瓜,哪有椭圆形的书啊?你从上面看,像不像电视里常出来的钓鱼岛啊?”

“嘿,你还别说,经你这么一说,真像大海中的钓鱼岛耶!”

我指着石头中间的白线说:“这就是我们身边的清澈闪着光亮的黄河!这块石头的名字就叫:黄河拴着钓鱼岛!”

妻子抿着嘴一笑说:“不错,不错,还真有那么点意思。”

回家时,妻子抱着青山石,我把“钓鱼岛”和“比目鱼”摞在一起往车上搬。五十多米的距离,我将两块石头搬到车上,已是满头大汗。妻子见状戏谑道:“噢吆,看把你嫩的,就那么重吗?”

我直起腰,喘了口气说:“你说,钓鱼岛在你的心里重不重?比目鱼一样的台湾,在你的心里重不重?”

她笑笑说:“为啥把台湾说成是比目鱼呢?”

我有点严肃地说:“比目鱼两只眼睛长到一边,眼界有限。台湾蔡英文当局不像眼界受限的比目鱼吗?”

妻子也严肃地说:“台湾也该收回来了。”

黄河散文8:这里是龙门

文/马力

龙门没有门。南下的黄河流到这个地方,忽然收窄,水被两岸的山钳为一束,河西是陕西的韩城,河东是山西的河津。两省人家隔着几十米宽的河面相望,有事,喊一嗓子,就听见了。这样的形势,说是门,也成。

两岸都是山,形成一条很深的峡谷——秦晋大峡谷。山西那边的山,是吕梁山,我前些年走过;陕西这边的山,叫龙门山。从这儿往北,溯河而上,过石门、孟门,就迎着壶口瀑布的激浪了。

龙门也叫禹门口,出韩城,傍黄河西岸北行不很远即到它的近前。龙门一带山,与流过的河水一样,闪着土黄颜色。高高低低生出一些绿,这一小片,那一小片,很薄,遮不严实的地方,就露出乱石。山势有一点险峻,不像风陵渡那边,山顶是平齐的,呼为塬。

叫龙门的地方,中国有好几个。跟大禹相关的,恐怕只此一处。大禹治水,百姓最不能忘。黄河沿岸村子,多建庙供奉大禹,敬其为神。韩城周原村即留下一座,来的路上,先去看了。此庙元代建起,七百年不圮。正殿的大禹像,四方大脸,面色粉白,很富态,配上冕旒衮服,十足的天子之姿。他的手里握着一块笏板,做出上朝的样子。左右立着官员,瞧打扮,一文一武,大概都有来历。这跟我在别的地方见过的大禹像不一样。披蓑执锸、清瘦的脸上挂满风霜,才是我印象中的大禹。

两边有壁画,一幅是《郭子仪庆功宴寿园》,一幅是《孙悟空大战红孩儿》。不知道为什么要在大禹像的旁边画这些题材。庙里的人讲,这两幅画都是明代的。听了她这样一说,我差点叹出气来,如果是真,那就名贵了。

配殿里放着好多神楼。神楼是一种祷祝的用具,木制彩绘,做工颇精细。有的神楼,顶上做出屋脊的样子,若龛阁,里面只供一尊神;不带屋顶的,如太师椅,上面坐着的神可以多至四五位。韩城乡间,逢着祭天地、祈甘霖的日子,都要像抬轿子一样把这些地方神抬出来,吹吹打打,狂舞一气,谓之“耍神楼”。民谚云:“郭庄寨的锣鼓,马庄的铳,白村的楼子抬不动。”我在文庙里看过白村青壮年的表演,跑跳俯仰,进退旋扭,颇有巫舞之风。

大禹庙里贴着一张《山陕龙门全图》。这幅老照片,是韩城乔家珍照相馆八十年前拍的。照片上,龙门山下黄河畔,两座大禹庙分踞河西与河东。一扇临水崖壁上,五个粉字:“陕西大禹庙”。河边泊着一些船。两座庙,历史可溯至明朝万历年间。几百年后,日本人的炮火打来,追怀禹功的老庙,毁了。

河山其实还是老样子。河水不那么急,从一个山弯后边转过来,变直了,从我的眼前往南流去。我的思绪汹涌了。一个中国人,对于黄河的感情还用说吗!感情太盛,我反而不知道怎么写黄河。狂鬃般的怒浪刚刚在宜川、吉县之间的深谷击碎一切想象,哪能容忍文字的羁勒?在龙门,河水俯顺于强壮的峻峰下,稍缓的流势遮掩着奔波的疲惫,太阳底下闪出的柔和笑靥,足可魅惑所有单纯的判断。而这只是暂时的收敛,湍涡深处,暗自蕴蓄着再次爆发的能量。

滩头被阳光晒得发烫,半湿的泥沙一踩一个窝儿。风是热的,河边的空气也显得干燥。古渡的味道,从一艘泊岸的铁船上能够品出一些。船带着篷子,这个时候,正好遮一点阳。船家不是要把人渡到对岸的河津去,却是逆水漂游一阵,叫游客抬眼看看梯子崖、玉镜岩、石头城、莲花洞、相公坪是怎样的好,还不妨跟山西那边的风光比比高下。幽深的山谷、远近的田畴进到眼睛里,更可以浮想两岸人家的生活。河津有个“绛州龙门”的别称,大禹劈山泄水的传说也好,鲤鱼一跃、过而为龙的童话也罢,那里的人也一样讲得极有滋味,且引为本地的荣耀。这么一看,这些口上的谈资跟好多地方都有关系。我和蒋子龙在河滩上遛着,提起弹词《描金凤》里落难公子徐惠兰向鲤鱼赔罪那个情节,心说,古代书生为了来日“跳龙门”,连鲤鱼都不敢吃了,这是何必呢!

啧啧,龙门带来多少好故事。

河上横着大铁桥,上下几层,火车、汽车皆可驶过。四近长出几棵树,矮瘦。什么树呢?我也不认得。树下撂几把椅子,坐在阴凉里看看河景,聊几句闲篇儿,不错。

龙门之名,在不少人心里分量很重。人活一世,为什么偏要成“龙”呢?我还没有琢磨明白。

黄河散文9:美丽的黄河风情线

文/汪子涵

我的家乡兰州,是唯一一座黄河穿城而过的城市,最知名的景点就是四十里黄河风情线。

春回大地,黄河风情线上百花盛开。红色的刺玫花开了,粉色的杏花、桃花也开了,还有紫色的丁香花,黄色的迎春花、梨花都开了。它们红的似火,粉的似霞,白的似雪,争香斗艳。黄河风情线上的树木变得郁郁葱葱的,小草也换上了一身翠绿色的新衣。

每当夜晚来临,人们来到黄河风情线上,有的跳舞,有的滑旱冰,有的玩陀螺,还有的打太极……这么多的人,都呼吸着清新的空气。中山桥的装饰灯,树上的彩灯,路边的路灯,映在水波荡漾的河面上,五彩斑斓,美丽极了!

黄河风情线上不仅有自然景物,还有人文景观。比如白塔山公园,水车园,西游记雕塑等景物。在这么多景点里,我最喜欢黄河母亲雕塑,雕塑由“母亲”和“男婴”组成,象征着哺育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不屈不挠的黄河母亲和快乐幸福、茁壮成长的华夏子孙。

黄河风情线,你是兰州一道美丽的风景线,也是兰州市民的骄傲。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