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流散文

请欣赏寒流散文(精选9篇),此文由多美网整理,欢迎收藏与分享。

寒流散文1:温暖的酷寒

文/李美丽

寒流来袭,空气中隐藏着一股肃杀的寒气,天空总是灰蒙蒙的,连路边的花木也哆嗦着身子,在寒风中,一切生机看来都被压抑、被摧残着。

但有些树木仍然生机盎然,有些花仍然怒放,多数人仍然精神抖擞,不畏寒流,在街道上活动,在工作场所工作,显现出了寒天中的热力。

在国内,平地气温摄氏零度以下,就被气象学家视为寒流,寒流是冷空气侵入所造成的降温现象,来自北方的冷空气,仿似海潮一般,一波波袭来,寒风扑面刺骨,对于位处亚热带的南方来说,不像北极、西伯利亚等地那样冰天雪地、冬天气温总在摄氏零下十度以下,零度以下就是寒冬了,就可说是酷寒了。

酷寒,往往限制人们的活动,也影响人们的心绪。在寒冷的天气下,厚重的衣服使人行动迟缓,灰暗的天空叫人情绪低落,湿冷的空气也让人提不起劲来。天气的冷热,人们除了用眼睛看,用肌肤感受,也通过心情来传达。所以,在酷寒的冬天,起床得挣扎,出门做事得挣扎,但凡一切必须动起来的事,也都得挣扎,能蜷在被窝里不出门、不做事,感觉起来好像幸福多了。

酷寒,也带来寒害,感冒的人增多,是酷寒对人们最温柔的伤害,在酷寒天冻死或引发其他疾病而猝死,则是一种对生命严峻的考验。寒害,更具体地表现在养殖业和果蔬植物的受害上,沿海地区渔塘常见养殖的上万虱目鱼集体冻死,农田中的果蔬更是脆弱,一阵寒流袭来就产生生理障碍而受损。寒流的危害,由此可见。

这样说来,冬天的寒流一无是处,寒流对人、对万物所造成的不同程度的伤害,使冬天更沾带着死亡、寂静的感觉;有着诗人罗伯特·伯莱笔下“冬天的蚂蚁颤抖的翅膀,等待瘦瘦的冬天结束”的凄凉、苦涩感觉。而春天还那么遥远,颤抖的翅膀能不能通过“瘦瘦的冬天”的考验,则在未定之天。

冬天,寒流,如果影响到人的心绪,大概就是这样带着无望感觉的悲伤吧。如果换另一个角度,换另一种心绪来看待冬天、迎接寒流,面对内心和外在世界的酷寒。冬天可能是四季中的一道伤口,春天的明媚、夏天的亮丽、秋天的成熟之外,冬天以死寂的形式表现了一年的结束和繁华落尽的悲伤,冬天的寒流,可能是一年到达尽头的哀歌。但如果我们有爱,有梦,冬天、寒流,也可看到温暖的灯火,亮在最黑暗的角落;听到美丽的歌声,响在最寂静的心头。这几天寒流袭来,在网络上读到日本流行歌《冬之歌》歌词,原作是由玉城千春所写,这首歌的歌词很长,其中前半段这样说:

尽管是这样偏远的小镇,依然有梦

冬天的歌,伴随晶莹的细雪洒落心中

摇曳的灯光,仿佛就要跟着呼吸熄灭

却又比天空中的星子更加闪烁

尽管身隔两地,你依然在我左右

因为我相信

即使在这洋的夜里,风依然温柔地吹高举双手,向着宽广的天空

冬天的歌,伴随晶莹的细雪洒落心中

这首歌词,写出了冬夜的美丽,但与其说写的是冬夜,不如说是心的美丽。歌词铺设的情境,是一个偏远冷寂的小镇,寒风彻骨的冬夜,细雪纷飞的凄凉,以及闪烁摇曳的灯光,将整个冬夜的寒意凸显出来,歌词中的我,并不因这样彻骨的寒意而颓丧,他能在摇曳的灯光中看到比天星还光灿的热,是因为他有一颗相信人间有情的心;他在凄厉的风中能感觉风的温柔,是因为他相信人间有爱。地偏而心热,因此冬寒而心暖。这首歌感动听者,在于冬天也有温暖的时候,不尽然是死寂、毁坏或绝灭,心中有信念,就算在荒地、在寒冬、在灯火稀微之处,在呼吸将要停息之时,都可看到宽广的天空,看到细雪晶莹,心宽地广,一念晶莹!看待冬天,应该这样看;看待寒流,应该这样想;看待萧条,也应该这样想。高举双手,迎向细雪,最冷的冬天,就会响起最温暖的歌。所以,在寒流来袭之际,在天空阴沉之时,我们一方面需要衣物以御肉体之寒,免受寒害。但更重要的,恐怕还是先得暖和我们的心,以免外在寒流肃杀我们的心灵。有人因为寒冬看到寂灭,有人在寒流中感应暖流;有人在阴郁的天色下绝望、哀伤,有人却在乌云细缝中看到光明的即将开启。区别就在一念。也是写寒冬的诗,明末憨山大师这洋说:

雪里梅花初放,暗香深夜飞来;正对寒灯独坐,忽将鼻孔冲开。

在雪中看到梅花绽放,在深夜闻到暗香飞来。死寂之处看见生机,阒暗之际闻到花香,这是心之为用,也是心之所寄,而真正豁然开朗的,不是梅花在雪中的绽放,不是暗香在深夜飞来,是正对寒灯,敞开心窍。则寒流有何可颤,冬意有何可寒,萧条有何可惧?

寒流散文2:母亲的 情人节

文/姚崎锋

骤冷的寒流袭来,今年的情人节,不知有多少人还能一如既往地赴约。

守着年,守着家里的母亲,不觉十余天。今晚,我陪母亲过了一个情人节,虽然简单得连用蔬菜凑在一起的礼物也没有。

母亲说她不知道情人节。我说2月14日是西方人的情人节。七夕是中国人的。她说噢。

此刻的活动范围只有一张床的空间。现在的她就坐在床沿边,昏黄的台灯照着,却温暖。她的手轻轻地去抚腿上的伤口。那伤口不容易好,糖尿病的并发症。我不知她有多难受,但我感受得到。我不想禁止她的行为,只是一遍遍地提醒她轻点轻点。她点点头,动作很缓慢,目光专注,有时会木木地呆在那里,静得如同雕塑。

我问母亲年轻时有情人吗?她说曾有几个当地部队的官兵对她表示过好感,但外婆都拒绝了,怕嫁到很远,只有一个女儿,舍不得。母亲曾是公社妇女民兵队的,当过几年排长,打靶、体能训练都是前几名,平时也是很活泼的,人缘很好,威信也高。驻地的部队官兵还送来了当时普通人家紧缺的物资,比如铜弹壳,家里床头箱上的铜环把手就是用它打制的。这明摆着是想来处对象的。我见过母亲留存的唯一的合照,三个女青年英姿飒爽,她梳着两根长长的辫子,清秀,眼目有神。

时光在母亲身上刻下无数伤痕,如今母亲老了,老得时常危及生命。老了的母亲有时思绪有些乱。

她在床头有一句没一句地继续说着过往,所有关于痛苦,酸楚,幸福,委屈,坚强……跳跃着,无关主题。

我在温暖的台灯下写下只言片语。我需要的是与主题有关的信息,但我不会拒绝母亲的诉说,这样的诉说多么难得。我们好像是第一次做这样的对话,仿佛是在做着某种郑重的仪式。我静静地听着,直到她睡去。

这是一个多么重要的夜晚,母亲说了自己的青春,她说这些话时,目光闪烁,脸色微红,仿佛还有一些羞涩。青春是多么美好。倘若有一天,我不能再陪你度过这样的时刻,我将以此祭奠你曾经飞扬的青春。

寒流散文3:井台

文/吴昊

寒流来了,屋檐下出现了多年未见的长冰凌,家里的水管也被冻住了。听说门卫室有水,立刻拎着久违的水桶下楼。远远的,就看见很多人拿着各式各样的盛水器皿在等着接水。只有一个水龙头,等待的邻居们,不管认识的,还是不认识的,为了抵御寒风,大家收起了平时不离手的手机,活动着,说着见闻轶事,以让自己可以暖和点。听着听着,仿佛回到了小时候家乡的井台。

在故乡的大院里,有一个军民共建的井台,因为井打的好,井台大,淘米洗衣方便,大家都喜欢去,久而久之,成为小镇上的“文化广场”。在这里,你可以听到最新的“新闻真人秀”,总有几个年纪稍长的大爷,将刚从广播上听来的新闻,加上自己的理解,互相补充着,让经常旁听的大妈们也能说出一些新名词。你还能听到最新的“邻里脱口秀”,张家准备娶媳妇了,李家的儿子考上城里的高中了,甚至隔壁乡里的王三昨天买了一头骡子也能在这里知道。这里还是民间自发的“互助互济会”,当时生活条件差,谁家没到官饷(注:领工资)就断顿了,临时缺个油盐酱醋,甚至谁家孩子今天没人带,在这里都能得到解决。让我印象最深的,是一次救援行动。

那是在暑假,临近傍晚,井台上已经有人打水,准备到家门口洒水铺凉床。忽然,一声声断断续续的“救人”由远而近,井台附近的几个人赶忙放下手里的东西,只看到一个小子跌跌撞撞的跑过来,上气不接下气的说“到鬼塘救多多”。大家一听,心里一紧,这是个锅底塘,因为坡度大,每年都有人在这里游泳遇难,被叫做“鬼塘”。鬼塘离井台两百多米,在场的两个男人拼命的向塘边跑去,其他的妇女扯开喉咙,喊附近的街坊去救人。幸好距离不远,多多落水前,被他哥哥拉了一会儿,人赶到的时候,多多和他哥哥都还在塘里扑腾。两个人丝毫没有犹豫,直接向他们游去。当人救上岸的时候,多多哥哥大口呕吐,问题不大,但是多多却严重得多。大人们将多多反身躺着,用土法子进行急救。大约10多分钟,多多哇的一声,吐出了一滩水,在场的人松了口气。

井台,是街坊们交流情感、化解矛盾的平台,这里每天都在演绎着不同的故事,“邻居好,赛金宝”得到最好的诠释。这个冬天,我再次被温暖了一下!

寒流散文4:相约冬天

文/赖学香

一波寒流来过又走,只晴光丽日了几天,气温顺势而下,偶有回升,也是转瞬即逝,再不肯轻易留驻。

冬天的意味就在这冷暖交替中渐渐浓郁起来。

从来,我就不喜欢冬天,本来体质就差,一到冬天更是经常的感冒咳嗽,三十岁之前,每一个冬天都过得沉重不堪,每一个冬天都了无意趣。

一年一年行走,每一个季节,无论你喜欢还是不喜欢,都要与之遭遇,都要与之相约同行。何况冬天是四季里最是漫长的季节,相伴的日子自然更多。久了,竟然也生出一点感情,一份眷恋。

冬天是安静而沉着的。它以不紧不慢的脚步渐渐寒冷,慢慢就生成了一种凛冽的气质,让人不能轻慢。冬天的内容不够丰富,却足够厚重。冬天的气质不够轻盈,却是深沉耐读。因了这漫长的寒冷,让冬天有了经久回忆的味道。冬天夜长,于是寂寞也跟着更多,思绪也随着深远。

童年记忆中一家人的“围炉夜话”是冬天最温馨恬静的场景。说古论今,家长里短,俱是街巷俗语;求全责备,琐碎叮咛,都是悠长情怀。炉火映红脸颊,便咬一口带着冰碴的冻秋梨,把一份清凉爽口也留在了心中。

在书中读过“踏雪寻梅”美丽场景,心生无限向往,那是属于南方冬日的诗情画意。追随优美的文字,想象白雪深处,红梅怒放,几个爱花的女子轻盈摘取,雪映红梅,是何等的浪漫美丽?

冬天是一个沉静的季节,因为寒冷而安静。在每一个迟出的清晨和早来的暮色中,人行迹迹,安静有加。守在冬夜中,仿佛听得见自然行走的声音。

冬天是一个思考的季节,因为寒冷而寂寞,因为寂寞才能不断思考。范仲淹在冬天“划粥”苦读,成就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博大情怀;吴敬梓在冬天绕城行走“暖足”,写下了《儒林外史》的鸿篇巨着。

冬天是一个满怀希望的季节。严寒孕育着生长,冰雪覆盖着生机。是啊,“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走过漫长寂寞的岁月,那蓬勃美丽的春天已经是呼之欲出了。

冬天又是一个最隆重的季节。无论西方代表宗教文化的圣诞节,还是属于东方古老民族的春节,这一年中最盛大的节日都是在最严寒的冬天。这世俗的欢腾让冬天变得生动灿烂,给冬天染上最是亮丽温暖的色彩。

在冬天行走的越久,我们获得的收获也就越多。身心就在这坚忍与承受中渐渐强劲,意志也愈加坚定,心情更是从容安详。

是啊,有过严寒的历练,经过风雪的磨砺,忍耐过漫长寂寞的等待,这人生这岁月还有什么可以畏惧的?

前些年气候变暖,冬天不冷,反而无比怅然;有时一个冬天不见一场像样的雪,却觉得万分遗憾。渴望一场盛大而华丽的雪,想念那呵气成霜的寒冷。

雪霜满怀,寒风扑面,滴水成冰,这才是冬天的意味,这才是冬天特有的美丽。

相约冬天,相约一种别具风景的情怀。

寒流散文5:过年与吃

文/苏北

几场寒流一来,树上叶子便落得差不多了。寒来千树薄,秋尽不身轻。出门脸上多了凉意,人们便穿上了毛衣;再来一两次寒流,冬天真正到了。天空开始焐雪,如鲁迅所说,旧历年的年底毕竟最像年底,这时便是快过春节了。

我的记忆中过年就是吃。在县里的时候,毕竟还是乡镇,家里关系我的第一件事便是蒸包子。包子要到专门的地方去蒸,母亲还要洗涮蒸煮,于是端着馅子去排队的任务便落在我头上。这可不是一个轻松的事,要用极大的耐性在那里等。因为蒸一家的时间并不短,春节前的那几天,饭店是通宵蒸的。运气好的上半夜能出来;运气差的,下半夜一两点是正常。我从下午开始,便在那热腾腾的雾气中等待,人们忙碌着,那一笼笼暄软的热包子,倒在一个过渡的,平铺着的红草的帘子上凉着。我一会还要看看自己家装馅子的脸盆,蒸完了一家便将自己的脸盆往前挪一下,以免别人插了队。

快到晚上九十点,终于到我家的了。第一笼出来,倒在帘子上。那一刻我便感到自己十分的富有。吃是可以随便吃了,要捡那皮子透明的,渗出了油的吃。我妈妈是很会做菜的,因此包子的馅子也是十分好的:有肉馅和豆沙馅两种。味道也调得比别人家的好。我吃了两个热热的肉包子,便停下不动;等好几笼之后,豆沙的出来,静下心来享受那流了满嘴的香喷喷滋味。那种赤红色的豆泥,糯极了,香极了,甜极了。那份喜悦,让我真想围着街道一颠一颠跑两圈,之后猛摇自己想象中的尾巴。我想,童年里没有什么能比吃给一个孩子留下更美好的记忆了。

这一顿大吃特吃后,拎回家的包子吃起来便没有那么自由了。母亲把包子藏在卧室床的蚊帐后边。一顿吃多少,都得由母亲做主。因为母亲要计算着去吃。这一百多个包子是要吃到正月十五的,还要待客,点了红点的甜馅的相对要少一些,因此还要扣着吃。

厨房里飘出烀咸货的气味。咸鸡、咸鸭、猪头、猪尾巴、排骨豆子。热气飘出厨房,迷漫在院子里。院子里的腊梅花开了;在一角,还种了许多乌菜,它们青油油的。热气混合了腊梅的气味,压向院子铺着方砖的地面。我个子还矮,便在这热气中奔跑,仿佛在贴着地面飞翔。那是些典型的节日气味。一年才真正有一次。咸货烀好了,母亲放在一个垫了乌菜的大篾篮子里。我开始围着篾篮转,趁母亲不留神,拈排骨豆子里的排骨吃,撕咸鸡的脯肉,咬一截猪尾巴。打是少不了的,因为自己也有不留神的时候。因为吃挨打,对孩子来讲,再正常不过了。打,也是一种气氛。这也是过年的一部分。训斥孩子,大人毕竟最像大人了。

有了爆竹的响声。东一个,西一个……那是孩子多的人家孩子淘气,先放着玩。三十的黄昏,年的气氛似乎更加紧张了。父亲开始贴门对,母亲扫地,还要敬亡人。黄昏降临了,雾气(夜气)慢慢升起来。远远近近响起连贯的爆竹声。一个县城都在一片巨大的响声之中。父亲去关了院门。一家人都放松了下来。父亲坐下抽烟,母亲脸上有了笑容。除夕开始了。

初一的早晨是在鞭炮声中醒来的。换上新衣,起来响响地叫一声:妈妈!爸爸!摸摸新衣的口袋:10块钱!包在红纸里的10块钱!哈哈,压岁钱。孩子的脸上马上漾起无尽的快乐。早饭是我又一次的年的记忆。初一的早晨吃元宵。母亲做的元宵又大皮又薄,猪油馅的,芝麻馅的。特别的诱人,也特别烫,要小口咬。吃下四五个,肚子便滚滚圆圆的了。

接下来就是一个饕餮的日子。瓜籽、花生、糖、大糕,一天下来,嘴是不停的。一日三餐也可以敞开吃了。肉圆、豆腐圆、烩鱼羹、藕夹子、海带烧肉、樱桃肉、咸鸡、咸鸭、猪尾巴……一通胡吃海喝。打嗝已经有伤食味了,可还是不能停下来。天空开始飘雪。几个时辰,外面一片雪白。我们走出去,在雪地里,一群孩子你追我打,小手冻得通红!我们在雪地里呼吸着新鲜的空气,在风中慢慢长大……

童年的年已经远去,它酿成美好的记忆深埋在内心。

寒流散文6:零度寒流

文/王轶凡

我像往常一样,早早地起床,吃饭,从爸爸的车里下来,一股凛冽的寒风扑面而来,不禁打了几个响喷嚏。今天,真够冷!

万红小学的校门口,几个低年级的小朋友相互问好,似乎一点也没有被强风所干扰,满脸洋溢着欢乐的笑。可怕冷的我还是不得不戴上帽子,把上面的几个纽扣给紧紧按住,然后立即把手缩进袖子,放入口袋,还不忘朝口袋里吹上几口热气,以起到保暖的作用。虽然穿了一件羽绒服和两件厚厚的毛衣,我还是那么难以忍受如此强大的寒冷,那刺入肌肤的严寒,一刻也没有消停过。

我抵着寒风,“千辛万苦”才进了教室。来到教室,情况才稍微有一丁点儿好转,哈出的白气也不见了。我低头看看,身上的三件厚衣服是多么弱不禁风。冬爷爷,你真的是已经乐不思蜀了吗?怎么还是寒嗖嗖的?同学们看了我哈哈大笑,说我的脸冻得像猴子屁股一样红。

看看别的同学,有的戴着帽子、手套,还有的举着大人买的暖宝宝,得意洋洋地坐在那里,四处炫耀,我真的好羡慕;还有的同学拿出了自己的看家本领和拿手绝活,搓手的,暖手的,跺脚的,无奇不有,渲染了整个班级。班干部大吼一声:“老师要来了,快早读啊!”一阵哗哗声响起,同学们都挺直了腰杆,放声朗读起来,一个个脸上激情澎湃,我不禁也提高了声音,读得“热血沸腾”,这样,暖气就会不打自招地来了……

啥时候才能摆脱这“零度寒流”呢?谁都不想天天接受寒冷的洗礼,何时才能阳光普照大地?谁都想在太阳公公的怀里蹦蹦跳跳。冬日中旬,我就已经期盼春姑娘的来到了,即便是春寒料峭……

你,又是否感受到了“零度寒流”?

寒流散文7:迟缓是福

文/蒋寒

一股寒流,将大院里的老革命们刮进屋,关窗闭户猫了好几天。这不,阳光普照,气温回升,一个个又到西区小树林舒展筋骨来了。

几日不见,一张张老脸笑逐颜开,心情如阳光般灿烂,彼此招呼,结伴转圈,有说有笑,有在树林空地上擒拿格斗的,有拍打自己的,有大声喊叫的……好一幅“生命在于运动”的景象。

“慢半拍,快跟上啊!”老顾回头朝老魏喊。

老魏迈着小碎步,怎么也跟不上老兄弟们。再说,要是跟得上,又怎么会被人叫作“慢半拍”呢?

听人叫他慢半拍,陪他碎步的老伴无奈地翻他一眼,加快脚步,噌地超他前面去了,嘴里嘟嚷着:“三天打不湿,十天晒不干!”

别看老魏行动迟缓,可他眼不瞎,耳不聋,何况是共同生活了几十年的老伴,她想什么说什么,他心里透亮,也无声还嘴道:“赶着去投胎啊!”

没办法,生来就这性格,不急不躁。在单位,决不拖后腿,也更不掉链子,总是在规定时间,恰到好处地完成任务。这正是他工作几十年,尽管被同事们叫作慢半拍,但他从未因迟缓而受到领导批评,反而还表扬他为抑制单位年轻人的浮躁功不可没,并获过奖,评过先进。没想到退休后,其迟缓被大院里的老兄弟们看出来了,接着叫他慢半拍。刚开始,老伴听人这么叫他,还恼羞成怒,跟人家吵,逐渐就习惯了。可在人多的地方听人大嗓门叫,老伴还是有些受不了,会跟他翻白眼,仿佛他就是给她丢人现眼的货。

眨眼工夫,老伴已脱离他的视线。老魏并未紧跟几步追上去。仍旧迈着碎步,不紧不慢地前行着,俨然除了两侧的树,头顶的阳光,脚下的石板路,一切都是身外之物。他是那样的淡定,与世无争。

老顾很快绕到了老魏的后面,边超越他,边嘲笑:“慢半拍,性格真好,一辈子不急不躁!天塌下来都不慌,好!”

老顾的白眼擦身而过,一双双白眼擦身而过,老魏依然迈着均匀的步伐,不紧不慢,向前。想想身前背后一个个着急上火的身影,就想笑,年轻时着急上火,为前途,上窜下跳,老了还着急上火,哪是在生活啊,分明是折腾。想想单位上几个折腾进监狱的,折腾到阴曹地府的,再看看大院里几个早早折腾完蛋的,真是小鬼不催命,自己送上门,有意思。

走着,老魏就苦笑笑,想到了《后汉书·孔融传》里的一句话:“性既迟缓,与人无伤。”说得好!做个迟缓的人,与世无争,又落个清静。稍带还能给人乐趣,何尝不是一种社会奉献,哈哈。

哟!树林正中的空地上,又围满了人,都围观老窦习武呢!七十好几的人,冬日里还光着膀子,学着年轻人哼哼哈哈,显摆肌肉!哼哼,再折腾也还是老骨头老肉,不服不行,就像汽车,到了该报废的时间,你强行上路试试?老魏不凑热闹,目光从人群中收回来,投到石板路上,继续迈着碎步,前进。

有老姐姐挖苦身边的老哥哥肌肉不如老窦的结实,有当着老伴面赞美老窦身板的,说几个年轻人上去都不是他的对手……谢天谢地,老魏庆幸老伴先溜了,不然对他又是一阵白眼。有小曲从老魏的鼻孔悠悠荡出……

忽一日,老伴回家惊惊乍乍地说:“老窦死了!在公交上按住一个小偷,请大家帮忙报警。大家好象都没弄明白他什么意思,就见他情绪激动,脸色突变,按住小偷的手也仿佛没了力量,身子一歪,小偷趁机挣脱,大家这才报了警,打了120。可等120赶来时,老窦猝死了!”

老魏木然地看着老伴,当她在说天方夜谭。

“难怪都叫你慢半拍,没听见我说啥吗?”老伴急了,扯开嗓门吼,“老窦在公交车上,抓小偷猝死了!”

老魏这才有了反应:“哦,他不是能摔能打么?”

老伴怔怔地看着老魏,终于忍不住笑了:“看来还是你好,虽然有些迟缓,但凡事不冲动……”

有意思的是,自从老窦在公交车上抓小偷因情绪激动猝死后,大院小树林里,再没人折腾老胳膊老腿儿了,都学老魏,悠然地迈着碎步,呼吸着阳光,享受着大自然的抚摸,一张张老脸上,渐渐荡出了幸福的涟漪……

寒流散文8:乡愁的呼唤

文/雅庄

初冬的第一场寒流,就让偃师北邙岭上的游殿村有了五彩斑斓的色彩,本来黄土塬和绿树、白墙的对比就十分强烈,此时更让来到这里的我们目不暇接。

曾经是古道集镇的游殿村,有过繁荣辉煌的过去。而今天让这里悄悄成为人们又一个寻古探幽好去处的原因,我想是在这里能够找到对家乡的思念、对故土眷恋吧。

年复一年,日复一日,从遥远北方刮来的黄土在这里最后沉积,为这里的先民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安家居住条件。窑洞,就成为村民世世代代发挥自己聪明才智的绝好对象。一种是在沟边崖头向阳的地方挖出宽敞的窑洞,这便是常见的靠山式窑洞院;另一种是先在稍平整的地方凿出七八米深的大坑,再在其四面再挖出窑洞,这便是地坑院,其在豫西黄土塬上并不少见。

而游殿村独有的地下街坊——地坑院,更是带给了人们更多的视觉感受:在平地挖出一条街道,然后再在街道两侧挖出一个个窑院,每个窑院再挖出数量不等的窑洞,连接窑院的道路也是间断的窑洞;其中九连洞长数百米,形成了连通8个窑院的地下洞府,这里曾经住过14户人家,有独户、双户、四户,是根据弟兄多少确定院落大小而分户的。过去,这里缺水,各户都有集水沟、蓄水窖、辘轳、磨房、红薯窖等生活设施。这让我们不得不佩服先民的智慧。

可惜的是,如今年青一代大多搬出了窑洞,过上了和先辈大不一样的生活;还有一些老辈人舍不得窑洞冬暖夏凉的舒适,仍然在窑院里精心地侍弄着里面的果树、菜畦。虽然这里架起了电视天线,让生活有了一丝现代色彩,但显然已经无力阻挡更加新颖的生活诱惑。越来越多的窑洞失去了门窗,斑驳的大门下长满了齐胸的蒿草,残破的院墙、裸露的树根,在冬日的阳光下,显得那么苍凉。

是啊,村外的高速公路上车流终日不断,村里的几十家鞋厂的产品通过网络销往全国各地,所有的庄稼实现了机械化种植、收割,新时代的村民搬离沟边,住上了统一风格的楼房,我们有什么理由让村民恪守过去的生活形态呢?当他们的后代再回到过去的地坑院时,有的只是对先辈的怀念和对过去生活的敬仰。即使是客人来到这里,也会对先辈在一片黄土地上创造的厚重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

可喜的是,这里的人们已经认识到衰落的地坑院背后的人文价值,开始着手保护开发这些独特的景观。一位对本村文化颇有研究的老人告诉我们,明朝洪武年间,一位母亲带领三个男孩从山西洪洞到此定居,形成了今天六七千人以滑姓居多的村落,滑氏祠堂见证了600多年来这里的沧桑巨变;由于地处偏远,这里还保存了明清时期的玉皇阁、文昌阁,更有千年古树、老龙拐、月亮湾、平安寨等自然景观。尤其是横贯东西的神仙谷和塔沟,千百年来风雨的侵蚀,使这里的黄土塬形成了壮观的地貌:土峰林立,土色红白相间,在色彩斑斓的林木和不同角度的阳光映衬下,迷蒙而神秘,让人们产生了无尽的遐想。

对于不堪都市喧嚣嘈杂的人们来说,到这里静听黄河的涛声,远望伊洛平原上袅袅升起的炊烟,走进静谧深邃的地坑院感受中原先民的生活形态,抚摸一下大门上锈蚀的门锁,路过曾经的车马大道,感受村中的古街、古井,听一听静坐在村头古树下的老人口述的传说,该有多少感触。当然,这里的人们正在创造并享受着新的生活,正在延续着古老的河洛文化的精髓。

我们不必过分留恋田园牧歌式的节奏,逝去的风景正在呈现一种苍凉的美,同样能够唤起我们心中的愉悦。如果将来这里能够成为寄托在外漂泊的人们的心灵故乡,成为唤起心中乡愁的一方田地,也是千百年来这里传承的独特地域文化在这个时代所显示的新的生命活力。

寒流散文9:依稀,梦里江南

文/伊剑枫寒

当西风夹杂着寒流不住呼啸的时候;当霜河沉积着暗沙肆意怒嚎的时候;当夕阳伴随残云将要消逝的时候。这时,一声怒吼划破了时空的寂寥,打乱了那被冰封千年的心中宁静。

天空还是那般的碧蓝,大地还是那般的广袤。一切似乎早已物是人非,但却独独留下了很多记忆不住的在脑海徘徊不定,搅得心绪不宁。怀想当年的那片天空,颜色恐怕也是如今一般湛蓝湛蓝的吧。

别了的江南,何时才能重新回到你的怀抱。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霜河落日,大漠孤烟。一片肃杀之感,但却唯独少了江南的那份婉约宁静。

钟灵毓秀,虎踞龙盘的南国,那才是我的家园,我的心的归处。

忍不住回忆,记忆渐渐的穿越了空间的隔膜,望着那远在天边的故园方向。

小桥流水中潺湲的游鱼,迎头戏浪;青藤柳树下扬欢的知了,放声歌唱;秋虫在细雨的梳洗下换上了新装,鲜花在朦胧的雾的遮掩下娇艳欲滴。雨巷寂寥的街道上,独自踌躇的姑娘,莲花般开落在四季的容颜,那把油纸伞,却已然挡住了天空之眼望她的方向。流云不断地攒促,转眼之间,仿佛是被暮色笼罩,昏昏暗暗。

西湖那诸多美好的传说,依然还如曾今一般,令人流连忘返。迷蒙的烟色笼罩着数十里的江堤,湖中吴侬软语,两岸莺吟燕语。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西湖,就像是一位浓妆淡抹的姑娘,比那西施也不遑多让。断桥的残雪凝注了往日的美好时光,苏堤的烟柳描画了江南绝尘的图像。

江南,千里风光直扑眼底,美不胜收。

而如今呢?寂寞空回首,人在离年瘦。远离的江南,何时才能回到你的怀抱。

塞外的寒沙击打着面庞,那轮冰月残照着孤独的背影,昏鸦朽唱,到处都是凄楚的模样。

天山的寒雪吹来了西域的晚冬,可岁月的尽头,却没有了梅花盛绽的理由。回去了,物依旧,但人却到哪里找寻。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也许有朝一日梦会醒来,但还是希望能够一醉如休。虽然胡笳羌笛的韵律很美,可那哪能抵得上洞箫青竺的海籁天音;虽然朔漠银沙残阳留照的晚景苍茫深邃,但也抵不住软柳婆娑青烟缭绕的仙境沁人心怡。

忆江南,最美的年华里回忆才是最美的心情。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