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欣赏月圆散文(精选10篇),此文由多美网整理,欢迎收藏与分享。
月圆散文1:明日月圆
文/云水凝碧
每个人的五指,都攥着彩笔。涂抹着时日,从鸭蛋开始,堆垒阶梯,婴儿的尿布,披红黛绿。幼儿的积木,缤纷的桥墩。童年的风车,旋转的花筒,少女的红裙,燃烧的彩霞······
我们都是从一字的起跑线出发,背着空茫的行囊,收纳一草一木,一星一月,一寸一光。生命的萌芽,风餐露宿,血雨腥风里成长,拔节,壮大。
身为女儿身,从盲童到少女。顽皮亦专心,功课里执着的眼眸,清澈的遥望。走进培育教师的摇篮。摇曳着稚嫩,摇曳着理想,摇曳着勤恳。
走出校门,正直葱茏的二十岁,芳草在蓝天下,清香在方寸,自守发酵孕育。
独身的时日,一个人的华尔兹,舞伴在换,知音难谐难和。生命的匹配,终生是隐秘。
走进家的城堡,藩篱荆棘虚掩,生命是局限,也是缺憾。阴晴的月亮,在碧空,在夜幕行走,也在白云和流霞里穿梭。
婚姻和家庭里,是是非非,家长里短,没有判断对错的指针。冰态水态气态,都是氛围,和状况的描摹。
好的女人,不仅在形貌,更在性情,和品性品行。鸡毛蒜皮,枝枝叶叶,锅碗瓢盆里,流溢女人的芳泽,格局,和风貌。
好的女人,经营家庭,园丁一样,把家建设成温馨的花圃。相夫教子,帮助丈夫,在事业上,建功立业,成就事业,卓著功成。发财致富,不是宗旨。要协助老公,提高文化素养,德才兼备,儒雅端正。
好的女人,一生树人,把熏教子女,作为一世的功业。平日的点滴生活中,注意陶冶孩子的性情,形成完美健全的人格,和崇高的三观。文化教养,道德引导。
有人说,如果一个女人,生养一个儿子,那么家庭就是,两个男人爱一个女人。一个女人,为两个男人服务。从物质,到精神。
我就是这样的家庭模式。在物质上,为他们爷俩,准备好一切。三餐的料理,吃喝拉撒睡都要亲力亲为。
一个家庭,两个男人。好的女人,是家庭的润滑剂,调节一家人的情绪,和精神状况。一个女子的情调和素养,决定一个家庭的基调,教养和情态。
常说,一个好的女人,可以给一个男人,带来三辈子的福音,庇护和佑道。这样说,是有道理的。一个女人,常常决定男人的婚后,生活的质量,和家庭氛围。影响一个男人,婚后事业的发展和道路。一个好的母亲的智力因素,又直接决定孩子的智力基因,性格性征,在和母亲耳濡目染的生活中,又熏导了孩子的道德观念,和
三观的确立。
因此,母亲是家庭的基石,是家庭的教母。
家庭,是由两只手紧握支撑的城堡,孩子是十指相缠相护的珍珠。也是家庭的核心,如果一个家庭,没有子嗣,要缺少多少快乐,和天伦的情趣,
同时,孩子又是夫妻的粘合剂,和润滑油。有多少的夫妻,在争吵和矛盾时,意欲分道扬镳,是共同的骨血,共同的心头肉,挽救了摇摇欲裂的巢。
女人在独身的时日,身心是独立的,顾忌自己的感受,顺应心理需求,寻觅可以牵手的,共度日月的人。
可是,走进婚姻的女人。要瞻前顾后,把孩子看的至高,高过夫妻,高过自己。为了让孩子幸福,和健康的成长。就要磨掉自己的棱角,适应夫妻的脾性和渴望。隐忍自己的个性,特性,和心性。以求得家泰和睦。圆融
的处事为人,温婉的女人,才能拥有和乐,美满的婚姻。
月圆散文2:中秋情思
文/史太群
又到中秋月圆时,在这个温馨的夜晚,人们把思念捏成一个圆圆的月亮,在月下惬意的品尝,那一份美丽的思念与向往。
中秋,是一个民族古老的特产,也是我们民族的传统节日。在这个万家团圆的节日里,无论你在山之南、水之北、天之涯、海之角,无论你身在何处,无论你是繁忙还是休闲,你都会在这个金桂飘香、金风送爽、花好月圆的时刻,举杯邀明月。在这个时刻,你会把游子的凄苍、友人的孤寂、思乡的情愫、放飞的思念,一并融入在这一方雅致的宁静里,在这一杯浓香的美酒里。
中秋情思
皓洁的月光像银色的轻纱披在大地上,中秋的月最明亮、最圆满,最撩人心弦,最让人遐想。
在我对所有中秋的记忆中,是我第一次杀鸡的窘态,是看着家人劳动归来,香香的吃着我第一次做的中秋团圆饭,那时我只有十来岁。
我虽然是个女孩子,可是从小到大我就像个男生一样,掏鸟、摸鱼、摔皮卡。在当时的农村,女孩子从七八岁就要帮家里干些力所能及的的事了,比如;洗衣、做饭、打猪草,大一点的,还要照顾家里的弟弟、妹妹;我们家一共姐弟四个,我是老大,就连比我小的妹妹都会洗衣、做饭了,我却疯玩的像个野孩子,整天的不着家,为这,我是经常被父亲罚跪的。
那是个忙碌的中秋节,我们家有七八亩土地,几亩旱地和几亩水田,中秋节到来时,我们家的黄豆和水稻都成熟了。忙碌了一个季节的父母,就盼着秋季有个好收成呢,看着那成熟的豆荚和金黄的稻子,父母的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脸上笑的,就跟盛开的花朵一样,哪里还有心事置办中秋节的饭菜。
家里有老人的,早早的便到集市上,买回了菜、月饼,顺便还买几瓶好一点的烧酒;如果哪家能买一瓶饮料,那这家的孩子,可就有在小伙伴们那里炫耀的资本了。我们家的条件,在当时算是好的,因为我父亲平时喜欢倒腾一些小买卖。中秋节当天,一大早父亲就拿了一些钱(因时间久了,当时父亲给了我多少钱,我已记不清楚)给我,让我到集市上买菜、买酒、买月饼,当然还可为我们买一瓶饮料了,这样,我会很乐意去买菜的了。
鸡是不用买的,我母亲养了很多的鸡。那天父亲非让我回家做饭,平时父母下地干活了,都是大妹做饭的,也许是想让我这个老大在关键时刻,起到带头作用吧,看着父亲那严厉的目光,我听话的回家了。家里,弟妹们已经把小鸡捉住,用绳子拴着;我可从来没有杀过鸡的,看着那只大红公鸡,我有些胆怯了,让妹妹们杀,都不敢。父母在地里干活,很是辛苦的,要是回来吃不上饭,那我们是会被骂的,特别是我这个老大。
我到厨房里拿出刀,憋着一股劲,抓起小鸡,小鸡让我这么一抓,拼了命叫了起来,我的手一松,小鸡居然跑掉了,这下可把我们吓坏了,赶紧围攻,我们姐弟四个费了老大的劲,总算把鸡抓住了。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我飞刀把鸡的头给剁了下来,那只无头的鸡在院子里扑腾着,把我们姐弟几个都吓哭了。好一会,那鸡才停止了扑腾;我们烧水的烧水,拔毛的拔毛,不一会就把鸡打理干净。
在我的英明领导下,一顿丰盛的中秋节佳肴便在父母回家前,顺利完成了。从地里回到家的父母,看着他们的孩子做的一桌子的菜,流露出那种满满的欣慰,脸上依然绽开了花。我们一家围坐在院子了,吃着佳肴,饮着美酒,赏着月亮,拉着家常,那真是其乐融融。
现在的生活节奏是快步如飞,很多家庭在中秋节这天,依然会克服一切因素,回家过节。有的会在酒店、宾馆预订团圆饭,吃过饭依然会找个清雅的地方,把酒、赏月。 中秋的月柔情似水,当我们欣赏皓月当空的美景,当我们抬头仰望苍穹,总会想起那些优美的诗句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呈现出美丽的流露。于是,中秋节便含情脉脉、婀娜缤纷,充满着浓浓的人情味,似一首飘逸抒情的小夜曲。
月圆散文3:月圆于心,归家于途
文/菊心若曦
如同一个符号,生命原本没有多少高潮,节日的祝福总是比秋雨来得洒脱,记忆的翅膀不会飞高,月儿圆圆地落在苍穹,树影婆娑里,星星的眼神刺得人心迷茫,赏月或多或少是一些伤感的寂静!热闹是给的孩子的,是给溜进村户偷吃献果的农村小孩的,如今的我什么都没有了!而我的孩子只有电视里的承欢!
中秋的早上我是匆忙的,忙着梳洗一番,搭车去老家看望年迈的父亲,弟弟们太远,好几年不回家来过节了,记得还是母亲三年祭日时来过的,如今一晃又是三年,日子真如同被拿在火山烘烤一般,蒸发只在瞬间了。清晨,阳光居然出奇的灿烂,置办好礼物,赶到长途车站,才发觉人潮涌动,一份窒息般的欢乐,一打听,最早的车次已排到下午一点,我抱着侥幸混到去老家的早班车上,结果被告知,只能按车票时间上车,悻悻下车思量再三,决定乘公交到市上再想法子,因为我只有一天的假期,晚上必须赶回,所以才只身前往,来到市上才发觉情况并不比我居住的县城好多少,去我们那儿镇子上的公交也是车车爆满,正在痛苦心焦之际,有私人面包车招揽生意,票价涨了三元,大家有观望的,也有讨价的,我在犹豫着,因为凭我多年赶车的经验,他们拉不满人会一直在城里兜圈子的。突然又一个私人面包招揽生意,不涨价,于是好多上了先前车的人欲下来,售票员立马也喊了句:“我们也按原价,满了立马走!”于是我随人们蜂拥而上,可惜迟了一步,没座位,大家站着很不舒服,就想下车坐后面的一趟,可司机解释说半路有下车的,但为数不多,后来一个电话,呼来一个七人座的面的,于是,我们站着的八个人被安排挤到面的里面了,还好,速度比较快,也就没什么怨言了,因为心里迫切的想着回家,便觉得很幸运了。
山顶的天空蔚蓝地让人意乱神迷,云朵也是那么的逍遥自在,风儿掠过车窗,司机一直浅浅的放着音乐,歌声是温婉而凄迷的,我的心在经历了刚才的忙乱后温暖起来,真想在一个坚实的肩膀上小憩片刻,可是满目都是秋天里成熟透了的景致,曾几何时,自己依然做了生活里所以亲人的肩膀,就这么不知疲倦的往前冲去!突然觉得肚子有点饿,一看表,已近中午十二点了,还是早上走时急急忙忙喝的一点豆浆,难怪饿了,估算到镇子上还需半个小时,回到家需要二十余分钟,于是给老父亲打了电话,让他自己吃了,我在镇子的集市上买点吃的,免得他老人家为等我而饿着。
果然,车到镇子已经十二点半了,飞速地买了一些小吃,拎着赶到路口,可去老家村子里的车不多,还得等,无奈只好央求去顺道村子的司机,一个一口要了我五块,我说不是单独拉才五块吗?司机告诉我,五块是去年的价格,今年什么都涨了。正在犹豫。邻村有车要发,于是多加一块钱,让我半蹲在零时加的座位上,身子几乎要趴到对面大爷的膝盖上了,顺口牢骚一句,大爷安慰说他很快要下车的,一会我就可以坐顺了,于是手使劲地拽着司机按在他座位后背的把手。两站地,大爷下了,我长出一口气,挪正身子,总算可以舒服些到家了,后来车上又拉了半路走亲戚的,同样的座位,一位老大姐坐得远比我娴熟,没有任何怨言,再自然不过的表情,中途一个大妈要买礼物,司机很人道的把车停在路口,静静地等她买了礼物,期间,谁也没有说什么,到是我忍不住夸了一句司机,司机却说:“我们农民人,这很正常的”。才发觉自己在别人眼里已不再和土地有太多的纠葛了。其实想想也是,这么多年,自己很少到农田做活了,唯一能和土地接触的机会,就是回家看父亲时,帮他扫扫院子,洗洗被褥,而这些活大部分时间是妹妹在做,我似乎只是作秀般偶尔客串一下罢了。生活改变起来居然如此的不着痕迹,其实,当我们选择改变的时候,生命就开始挂果了,无论是酸涩的,还是甜蜜的,秋霜袭过,都得窖藏!错对,等冬天了,慢慢围炉品味吧!
终于到父亲的家里,居然有种历经千辛万苦的感叹,看来自己这几年真有点被生活娇惯了,记得十几岁时,常常和弟妹们抬着几十斤农产品赶集,没有觉得委屈,总是很兴奋得数了又数那些软塌塌的毛票,感觉日子如水般美丽!如今一切好起来的,快乐反而少了!
一进门父亲急切地问我吃了没有,说锅里给我留饭了,我便拿出小吃边吃边和他老人家闲聊着,没有急着去厨房做,后来妹妹一家子来了,小屋一下子热闹了很多,我寻思不想回城里,希望中秋夜能再一次陪着老父亲“献月亮”,可老人家一听我要耽误工作很不高心,催促我一定赶回去,不可以误了正事,无奈在下午四点多,我又急急赶到村中心搭车到镇子上,一看等车的人群,心里开始打鼓,不知几点才能辗转回到女儿身边啊!正在茫然等候发往天水市的十路公交,突然开来一辆去石佛镇的私人面包,喊叫十元可送我们到北道,比平时贵了一块五毛钱,很划算,于是大家蜂拥而上,我抢到了靠窗的座位,心里很安慰,中间还站了好几个,售票员解释有些从北道来的到家就下了,他们是从北道发往石佛镇的末班车,看见等车的人很多,零时决定再跑一班,是单程,所以得涨价,车里没人提出异议,一路颠颇,上山下下,很快有了空余的座,站着的人也能坐到座位上了,一路的无言,一路的顺心!
也许太累了,车行了不到一半的路,我居然迷迷糊糊睡着了,当女儿打来了电话吵醒我时,车马上要到了,天气却无端的阴沉起来,而且起风了,心里便生出很大的遗憾,以为必定是个无月的中秋夜了。
回到家里,女儿一通抱怨,说不该在节日里留她在家而我独自出门,当我说完坐车的经历,她又庆幸起来,一副乐呵呵的摸样。小孩总是很容易知足,所以她们的笑容永远比大人灿烂!
夜晚来临,花灯初上,霓虹下的城市娇艳得有点妖媚!不知什么时候,阴云知趣地退却了,一轮圆月轻快地穿梭在天际,所有的灯火黯然失色了,因为那刻我的心里唯有天空,唯有月圆!
月圆散文4:月圆之夜
文/王智勇
当光阴的大雪覆盖我的头顶,每一滴思念都张开羽翼,飞升旋舞。素洁的光倾泻下来,蜷曲的菊瓣感受到重量微微轻颤。
人生多歧路,走散的亲人何处去寻?故园的青枣和葡萄今年无人去收,它们的主人出远门了。泥泞的巷陌再也看不到蹒跚的身影,分别的路口再也看不到遥送的目光,孤独又加深了一层,千万个脚印踩踏进老男孩雨后荒野的内心。
一个个从木模里出来的月饼,有母亲慈爱的体温。一个个饱满多汁的鸭梨,让我想起爱吃梨的父亲。如今,你们终于卸下重担,相拥而眠,在每一个清露濡湿的早晨,听鸟儿鸣唱,你们的爱长过一生。
当明月从海上升起来的时候,碎银哗响着奔涌,撩起裙裾踮起脚尖踩着潮头蹦跳到我面前,你的圆脸庞闪烁苦等苦盼的晶莹。海水里的盐来自于矿物质的沉淀,广袤的大地上,倒山为海,涕泪纵横。
一截竹子封堵暗孔,风声呜咽噎住喉咙,箫管怀想竹林,曾经相依相伴的另一棵不知在何处寄命。也许被做成耙犁梳理黄金,也许被做成水道输送清泉,也许被做成枕席托举安眠,那迥异的命运,来自同一片山林。
一轮铜月,让中国人浩叹千年,它是遥寄的信使,它是对影成三人的陪伴,它是满地的秋霜,它照过二十四桥,抚慰了多少怀人恋土的游子心?一只蟋蟀飞过海峡,停栖在台北的庭院里。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月圆散文5:中秋月圆下的温馨母爱
文/杨参风
每年的中秋节是合家团圆的日子,可在小时的老家,中秋节却是忙碌的日子。
小时,家里的地多,中秋节正是收玉米的高峰期,看着硕大的玉米棒子挂在秸秆上,村里的人们恨不得有分身术。因此,很多人就忽略了过中秋节。但勤劳的母亲却坚持过节,不管农忙有多累,她都动手做一桌丰盛的菜。
中秋的夜晚,当月亮从枯树林里刚升起时,月色透过光秃的枝桠照在匆忙从地里赶回家的母亲身上。此时,她来不及片刻放松就扎进厨房里忙着做菜。等我和父亲将拖拉机车厢里的玉米卸完后,菜也做好了。她搬来桌子放在院子中间,将菜端上来。每次都是八道菜,其实都是简单的家常菜,像清炒豆角、凉拌黄瓜,甚至有时是拿月饼、苹果之类来充数,但依然不影响我们的兴致。
此时的月亮已悬挂当空,又圆又亮,皎洁的月色洒满整个小院。我们一家人围在桌上,母亲会给我和妹妹讲嫦娥奔月、吴刚砍树的故事。虽然每年中秋母亲都会讲这些故事,但我们依然百听不厌。那时家里过得相当清苦,母亲总是想法子让我们快乐。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进入叛逆期,开始怨天尤人。那年中秋节,我掰了一天的玉米累得气喘吁吁,便向母亲抱怨,中秋节本是玩乐、享受轻松的时候,城里的人还放假,为何我们越是中秋人越忙?母亲意味深长地说:“孩子呀,今年咱们家又大获丰收,你瞧这满院的玉米,那是咱们生活的希望,你和你妹妹上学才不用发愁!”
我若有所思,她继续说:“孩子,虽然我们现在过得很苦,但我们要学会苦中作乐,快乐要自己来找,你想,每到中秋节就是一片丰收气象,我们的日子一定会好起来的。如果一味怨天尤人只会让自己更苦恼。”母亲的话,让多年后的我依然记忆犹新。
母亲小时受教育少,但她却有自己的思想。当父亲要替换母亲做菜时,母亲说什么也不答应。她总认为父亲做不好,必须她亲自做。母亲还会说:“孩子们平常就难得吃上好吃的,过节可不能再苦了孩子!”因此,母亲不管在地里有多累,哪怕累得腰都直不起来,都要为我们不停地忙碌。皎洁的明月下,母亲端出一桌热气腾腾、美味可口的饭菜,虽然不是山珍海味,但倾注了母亲的片片深情。不管日子多苦,有母亲家里就不失欢乐。
现在我虽然离开了父母,摆脱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命运,但在中秋节的晚上,我总回想起明澈的月光下,满院一片丰收喜悦的景象,一家人其乐融融地围坐在一起共赏明月。我想,母亲就像那轮圆月,虽没有太阳的热情,但她给了我最温馨的母爱。
月圆散文6:乡村月夜
文/吴兴华
一个月圆之夜,我回到家乡,漫步在月光下。
夜色中,一轮圆月从东边的尖山子顶上缓缓地升起来。星罗棋布的繁星簇拥着磨盘大的明月,装点着夜空,圆润的月亮悬挂在空中,周围没有一丝云彩,月辉尽情洒落下来,让脚下这片养育了我的土地披上一层乳白色的轻纱。月是故乡明,皎洁的月光泛出熠熠光彩,无私地拥抱着大地,倾泻到每个角落,让本就迷人的夜晚又陡然增添了许多朦胧的诗意。
也是这种祥和的气氛,曾经熏陶过我幼稚的童年,沐浴过我青春的年华。离开乡村三十多年,熟悉的人已经老了或走了,熟悉的乡村也没有了土墙茅草房的影子。
此刻的我,感受着月下乡村变迁的同时,脑子里却萦绕着昔日乡村月下的光景。茅草长满了童年故事的山坡,成了我心底里永久藏着的梦醒之地。月光下屋旁边约五十米远的小河,有笆篓装满银白色鱼儿的喜悦,有两岸此起彼伏蝉鸣的歌声,有小屁孩打水仗嬉闹的欢呼声,而今却又成为了我永恒的梦中之声。
为了重温一下儿时旧梦,为了去听一听前河奔泻的流水欢歌,我独自走过一段柏油马路,来到那个萦绕在梦中的乡村渡口。只是原本南来北往的老渡口早被废弃,替代它的是一座横跨南北的石拱桥。
河水在月光下缓缓流淌,水面闪动着粼粼波光,只有岸边那棵魁梧遮天的麻柳树和树下拴着的一条破旧小船,还似曾相识。风儿轻柔地吹过,水边的野草野花舒展着优美的身姿,散发着阵阵清香,和着水面的雾气,飘来飘去,令人心旷神怡。两只野鸟从我身后划过河面飞到对岸,窜进河堤上茂密的桂花树丛里。河边厚厚的草丛里,喜欢热闹的蟋蟀还在不停地浅唱低吟……这些久违的乡村精灵,给这盈盈的月夜平添了几分生机。
如今,走在月光笼罩下的崭新村子,依然是那么宁静祥和。母亲已在家门口迎接我,月光下,她头上的黑发已变成了银白色,满面笑容的脸上刻满了皱纹,可说话的声音还是不减当年,那么清亮,那么熟悉悦耳,走路的步伐还是那么急匆匆。和母亲回到屋里,偏西的月光已经从西窗照射进屋子,母亲打了一盆洗脸水,放进一条新毛巾,用手揉搓了几下,将毛巾递给我。我赶紧把毛巾贴在脸上,感觉如孩提时母亲亲吻的气息,脸上热烘烘的,仿佛回到了儿时的甜蜜。不知过了多久,有呢喃声从隔壁悠悠传来,我知道,那是梦呓中的母亲正在轻声呼唤着我的乳名……
乡村是一种情结,脐带般连着游子最初的梦,又时刻牵动着游子的心。躺在母亲铺就的床上,有柔柔的月光陪着,听着不远处小河传来的淙淙流水声,让我思绪万千。
月圆散文7:月圆中秋
文/和静兰
圆月已至,中秋降临,家人团聚。多么美好的场面,可却有那么一些人享受不到。
海外华人最期盼中秋,但也是最害怕中秋。有多少个日夜,他们想念着祖国与家乡。有多少思绪,萦绕在他们所思念的人身上。有多少感叹,是他们思念祖国的无奈。可是,今日——中国人象征团圆的日子,又要让他们百感交集了。或许,伤人心最痛的不是互相吵闹,而是在相同的时间,望着相同的风景,在相同的圆月下,却无法相见的亲人。
每年中秋,一家人汇聚一堂,谈笑,乐饮。可是,每年的这一天,一家人团聚之时,总会少一个人,为什么?我父母开厂,每年这时,总要有一个人去守厂。每每在一家人欢聚之时,我的思绪总会不由自主地想到守厂的那个人,现在的他,心里一定很孤独、落寞吧。
我也曾一个人守过厂。那天父母有事要外出,妹妹早就到外婆家玩了,守厂的“重任”自然就落到了我的肩上。一个人看电视,一个人玩电脑,一个人做饭,一个人吃饭。呵呵,那种感觉……平常一天都承受不了孤独的我,更何况是合家团圆的中秋了,心里会好受吗?
中秋,现在的人们已经很少赏月了,而是坐在电视机前观看精彩的直播。每每这时,我会替电视机里正在直播的主持人而伤感。每年的今日,他们和他们的亲人也是在同一轮圆月下,却被一台电视机隔为两个世界。每年这时,节目中一句句祝福的话语,一个个在摄像机前面的笑脸,而这背后却饱含着他们的思念。
我深知,有些事情注定无法改变,但只求别让家成为你在远方的回忆。
没事,常回家看看吧!
月圆散文8:故乡月圆
文/王 俐
白露一过,天气渐渐凉爽起来,空气中有了淡谈的桂花香。这个时候,每一个人都会开始期待中秋节。
中秋是我最喜欢的节日,从小就喜欢,不知道是因为它独有的诗情画意,还是它那些伴着月圆的童话。
中秋是最美的节日,天高气爽,大雁南飞,漫山秋叶艳,遍地菊花黄,简直就是一幅浓墨重彩的油画。秋天的风拂过耳畔,柔柔的,爽爽的,舒服极了。
中秋是最富足的节日,庄稼丰收了,果实成熟了,到处都飘着醉人的甜香。家家户户打糍粑、蒸米糕,再采上一篮新鲜瓜果,还有什么比享受自己的劳动果实更惬意的呢。
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中秋夜也是团圆夜。全世界的炎黄子孙都在举头望明月,每一个回不了家的游子都在低头思故乡。因为月是故乡圆,人是故乡亲,酒是故乡醇。
印象中第一次过中秋是1964年。三年自然灾害刚刚过去,饥饿已经让人们久违了节日。物资供应终于在这一年有所好转,虽然经济拮据,妈妈还是咬牙买了一封荞饼、几个石榴回家过节。几姊妹看着美食馋得流口水,但大人有交待: “要敬了月亮公公才能吃”。所以感觉那个白天特别漫长,好不容易盼到黄昏,月亮刚刚从后山探出半张脸,小妹赶快把桌凳搬到门前的冬青树下,妈妈把一封月饼切成许多小块,全家老少团团围坐,一边吃着月饼一边听婆婆讲嫦娥奔月的故事。想着住在广寒宫里的嫦娥姐姐一个人害不害怕? 那只乖巧的小白兔每天捣药累不累? 吴刚老爷爷为什么一定要砍桂花树呢? 虽然知道是神话,但童心里却认定是真的。望着那一轮神密高远的月,似乎看到了嫦娥织杼的背影、听到了玉兔咚咚的捣药声、深吸一口气,真的能闻到月中桂子飘来的香。溶溶的月光下,流淌着暖暖的亲情,食物不多,但吃得香甜,故事古老,但常听常新,月到中天人迷蒙,但坚决不肯回屋睡觉,就这样守着天上的月,枕着梦里的月,不知今昔是何昔。
宁南夏秋多雨,并不是每个中秋夜都能看到月亮,所以时常感到有点遗憾。今年中秋节仍然有雨,但雨过天睛后,晚上的月色却特别好,于是突生雅兴,要带全家人到金沙江边去看月亮。车行在平整的柏油路上,不过半小时我们己经在连接川滇两省的金沙江大桥上散步了。遥望着天上那一轮明月,老母亲一席感言让我久久难以忘怀。
1952年,不满20岁的妈妈从重庆来宁南工作。当时宁南刚解放不久,彝族地区还没有进行民主改革,县城周围常有土匪出没。没有公路、没有电、没有自来水、没有象样的学校和医院,全县只有一台手摇电话与外界保持着时断时续的联系,一条窄窄的小街,遍地马屎,感觉就是个破败的小村落。和繁华的故乡相比,反差实在太大,母亲不敢相信这是一座县城,不敢想象这片土地如何能够托付终生,可谓多少次梦回故乡,但她坚持下来了,这里面有理想,有信念,也有几许无奈。
谁能想到改革开放30年,我们宁南也会变成今天这样一个时尚而充满活力的新兴城镇,新城区宽阔的大道,让全县人民都看到了宁南的明天。而一个普通人家,从买不起月饼过中秋到开着私家车赏月亮,变化可谓沧海桑田,母亲用近60年的岁月见证了宁南的变迁。她说: 我不是旁观者,这座城市有我拓荒的足迹,我为它的发展建设出过力流过汗,早就把它当成了故乡,回到重庆,反而觉得自己成了陌生的过客,哪里都不如宁南好,哪里的月亮都不如宁南的圆。其实宁南和发达地区相比差距确实还很大,妈妈之所以认为它最好,是因为她把自己一生中最美丽的年华献给了它,这个“好”是带着感情色彩的,一个人只要努力过,付出过,就无怨无侮,就幸福快乐,看在眼里的月亮也就格外圆。
年年中秋月儿圆,岁岁月圆人团圆。真想知道许多年以后我们的子孙怎样过中秋,嫦娥探月、神七问天,华夏儿女已圆了千年飞天梦,随着科技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有多少梦想巳变为现实,又有多少神话正在被解读。当有一天,我们清晨从地球出发,傍晚就住进了月宫时,中秋夜还会有嫦娥奔月的故事吗? 一切都在变,不变的是亲情,不变的是故乡月。
月圆散文9:中秋月圆赏佳联
文/聂溪
月到中秋分外明。中秋之夜,明月当空,吃月饼赏月便成了中秋节重要的民俗活动。我国古代许多文人墨客在中秋赏月之时,对月酌酒,赋辞作对,留下了不少富有情趣的咏月佳联。
据说,某年中秋之夜,苏小妹随兄东坡及佛印和尚泛舟赏月。小妹随即出句:“五百罗汉渡江,岸畔波心千佛子。”佛印和尚也不示弱,他先是仰望天上之明月,接着又俯视舟边之江水,再看看身边年轻貌美的苏小妹,随即对道:“一个美人映月,人间天上两婵娟。”此对句妙就妙在佛印和尚不仅把苏小妹倒映在水中窈窕的身影描绘了出来,而且下联比上联更加贴切自然,更具诗情画意。
相传,清朝时广东东乡粤东才子宋湘,有一年中秋之夜,仰望中秋明月,无意之中他猛然悟出农历每月月半即为月圆之日这一客观规律。于是,吟得一句上联:“天上月圆,人间月半,月月月圆逢月半。”但他苦思冥想,就是拟不出与上联相媲美的下联,直到当年年底除夕晚上,想到明天是新年的头一天,触动灵感,才写出下联:“今夜年尾,明日年头,年年年尾接年头。”揭示了一个符合客观规律的问题,即除夕这一天,是一年的年尾,明天便是第二年的年头,每一年都是年尾紧接着年头。上下联联珠联璧合,结构严谨,文采互映,浑然天成,以通俗明快的意韵,体现出年节的特点,从而成为了远近闻名的传世佳作。中秋夜出句,除夕夜成对,被称作“中秋出句年尾对”。
扬州瘦西湖中小金山岛上,有清代初年建的供人们月夜赏景的“月观亭”。一年中秋,清代着名书画家、诗人郑板桥游于此,手书一联:“月来满地水,云起一天山。”此联形象、贴切,充满诗情画意,后人把它刻在柱子上,为瘦西湖增添了秀丽的风景。郑板桥还有一副最为奇特的咏月联:“篷破船装零碎月,墙倒屋进整齐风。”月有“弦月”、“朗月”、“蛾眉月”之说,然而在郑板桥眼中,却又增加了人们从没有听说过的“零碎月”。细品此联后方才明白,原来郑板桥先生是在以此自嘲自己的窘境:因为此“月”正是破篷而入船舱的中秋之月光。
清代对联大师纪晓岚曾自夸:“天下未有不可对之对。”在某一月夜,他的妻子指着窗纱出一上联:“月照纱窗,个个孔明诸葛亮。”要他应对,他思考再三,却终未对出。显而易见,此联前后有机结合,因果相连,一语双关而一脉相承,欲找一个“门当户对”的“配偶”,实在是太难了。近代,有人偶从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先生身上发现了“奥妙”:梅兰芳,字“畹华”,其字与名正好可与“孔明诸葛亮”对仗。于是续得下联:“风送幽香,郁郁畹华梅兰芳。”可谓“佳偶”天成,妙不可言。
月圆散文10:又是一年中秋月圆时
文/东方笑笑笑
绿油油的树叶,红通通的柿子,透过这枝叶向上,是蓝蓝的天空,高远,洁净,充满着幻想,总能让人引发奇思。这是故乡老宅院里的一幅画面,是去年中秋节回乡时拍摄的,偶尔翻出来看一看总让人倍感亲切,仿佛如昨。
在那个较大的宅院里,栽种着各种绿色植物,每年从春到夏至秋,都呈现着五颜六色的景致,别有一番风味。只是,如此风景大约只有年迈的父亲、母亲和我的二伯可以欣赏的,因为我和弟弟全家都在外为生活为理想而努力着,是很少回家的,弟弟离家近回得勤些,而我们这一小家就很少回了,一家人齐聚差不多也只有每年的春节了。
在外的日子,每天都充满着很多的未知,努力工作而结果难遂人愿时,总是让人感觉很郁闷的事情。抽烟,饮酒,听一听早年喜欢的TV歌曲,愁绪可以瞬间凝固,可以咒语般的把它们装进瓶子里,但这恼人的忧绪最后终是还会在心间徘徊,久而久之,我甚至喜欢上了这淡淡的忧伤,就仿佛喜欢在深夜戴上耳机听阿柄的《二泉映月》,而后复又拔掉耳机听窗外如泣似怨的忧伤的风声。也许,我的天性注定就是要忧郁一生的,因为我爱自己,爱自己的忧郁,爱自己选择的忧郁的不成功的人生。
有朋友说我,其实当初该走那条安稳的路的。在我偶尔会真正感觉无力无助时,我想过那样的生活,但很快我就会摇头弃之,因为我本身就是一只向往自由自在生活的小鸟,早起觅食,晚倦归林,生活冷暖自知,人情世故尽看,花开花落顺时,而所有这些,当你生活在温柔宝贵乡里大约是尝试不到的滋味。
我喜欢,我选择。我庆幸自己的人生诸多条岔路上,我选择了我喜欢的,即使所谓的错了,也无怨无悔。因为我一直在沿着自己的理想轨迹在前进,没有向导,没有引路人,这样正好,因为恰恰是自己在人生的旅途上实践着,沿途中的那些快乐和忧伤,美丽或丑陋的风景,都一一闪过,都亲身经历了,还有什么比这样的人生更有意义呢?
又是一年中秋月圆时,我又一次站在一条人生岔路口,而这一次,我已行走在而立与不惑之年之间的中点。放弃与选择如影随行,有放弃就有选择,有选择就得放弃。选择是一种勇气,而放弃更是一种气魄。而这置身其中份量最重的却是心中的那个家园,因为家支撑了一切,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家园。
又是一年中秋月圆时,我在异乡遥望故乡的家园,蓝蓝的天空,绿油油的树叶,红通通的柿子,那片天空并不寂寞,因为每一个游子的心里都始终装着她、念着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