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边的散文

请欣赏海边的散文(精选9篇),此文由多美网整理,欢迎收藏与分享。

海边的散文1:云霄的海

文/杨培铮

小车沿着海边行进,新建的滨海大道在车轮下延伸,大道两边时而是青山茂林,时而是渔村楼舍,时而是绿野小溪,一路可见雨燕飞梭、白鹭旖舞。经过的一个个小渔村,均可见新楼群立,村民安居。门口三角梅壮高如树,花开烂漫,有老人三三两两,闲聊叨嗑;村里村外到处有劳作的身影,不时地就有皮肤黝黑的男人骑着摩托车驶过,车后座满载着各种海产品。海边的世界忙碌而井然,热腾而安谧。

这是云霄县的海,位于福建东海之滨东山湾的中段部分,东面是古雷半岛,北面为陆地低山缓丘,西南面为东山岛。云霄海洋资源丰富,深水港湾星罗棋布,浅海滩涂面积广阔。

优越的地理位置与丰富的海洋资源是渔村人的宝。渔民们用他们的汗水和智慧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勤劳致富,我们所到之处见到的那一幢幢崭新的楼房就是最好的见证。

说起云霄的海,你一定会想到竹塔泥蚶、东厦锯缘青蟹、东厦文蛤等一系列名优特海产品,那可都是营养丰富的人间美味。说起云霄的海,你一定还会想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漳江口红树林。在漳江入海口,大片大片的红树林横亘其上,随着潮起潮落或隐或现,形同一个个翠岛,各种各样的稀有海鸟与海洋生物栖息于其间。

沿着大海去旅游,在柔软的金沙滩上徜徉,与海浪嬉戏,看潮起潮落,看渔船归航……一直以来是多少爱海的云霄人的梦想;光是欣赏美景还不够,更好地保护红树林,让红树林为人类造福,从而发挥更大的价值,也是热爱家乡的云霄人的梦想。

如果你到云霄来,我定要吆喝一声——

走,到云霄港去。现在的云霄港区东起青径村,北至长洋村。这里不仅有临港工业区、仓储物流区、码头泊位区,还有配套设施完善的生活服务区,集旅游、娱乐、饮食一体。

走,到渔港去。这里有码头作业区、冷冻交易区、水产品加工区、行政办公区、生活住宅区、配套设施区、高新产业区、休闲旅游区。在这里,你不仅可以亲近大海,品尝到美味的渔家特产,还可以感受到渔家特色的风情与文化。

走,踏浪去。哪天想念碧海银滩的海滨了,云霄长达3000多米的金沙滩绝对是个度假、旅游的好去处……

到了云霄,沿着大海去旅游吧!

海边的散文2:黄海边的两个传奇

文/宁新路

知青与麋鹿,在江苏大丰县是传奇。上海知青的精神与文化,早已渗在大丰的大地上;麋鹿的神奇故事,也早已名扬四海。

40多年前的一天,8万多上海知青,背着简单的行李,在锣鼓喧天的海边码头上船,到了大丰县,即刻在一片荒凉的盐碱滩上,盖起简易房子,挂起农场牌子,开始了开垦荒田的创业生活。黄海边的滩涂,曾经连鸟儿也不愿栖息,因为它地咸、水咸、风咸。在这碱咸透了的白茫茫的地方,知青们要创造神话。但在这无垠的碱咸海边,生活的咸和苦,是他们不曾想到的。

8万多上海知青,每人都有的经历和刻骨铭心的感受。一位叫陈玉兰的老人,是那时的女知青,她说她在这里尝到了由咸到苦的滋味,也享受到了由咸苦到甘甜的喜悦。那时她与年轻的姑娘小伙们,在盐碱滩上搭起了茅屋,也是寝室。每屋要挤25个知青,那真是肩挨肩睡觉,肩并肩开垦,面对面和背靠背生活。最难的还不是这些,是缺洗涮的水,每人每天凭票在队里的“老虎灶”打一暖瓶开水。那一瓶水真是金贵啊,洗脸、洗脚、喝茶、漱口全靠它。至于洗澡,那是盼星星盼月亮地等待,十天半个月才能洗上一次。如若“老虎灶”坏了,几天没热水,只能喝冷水、洗冷水脸。陈玉兰说,这些苦也不算什么,最苦的是开垦的劳累与艰辛,手上血泡破了又起,脚上的血泡变成老茧……

陈玉兰与当年8万多上海知青,硬是在这死寂的盐碱滩上,在这咸风咸雨咸土的海边,用热血滋润沃土,把汗水化作甘霖,开垦了数十万亩良田,浇灌出了数十万亩庄稼。荒原变成了粮仓,盐碱滩变成了大上海的菜园子,变成了瓜果飘香的“上海飞地”。“飞地”不仅呈现丰厚果实,还出了一批杰出人物,也留下了独特的知青精神文化。这精神和文化,与田野七彩果实一道,成为美丽海边的彩虹。

今天大丰县丰收在望的田野,是当年知青的杰作,它已成优质农作物的现代农业园。四季的新鲜蔬菜从这块“飞地”源源不断运到上海,大多数上海人知道大丰县的“飞地”,也记着那块地上上海知青的血与汗水。

与上海知青同时到大丰盐碱滩上落户的是一批麋鹿。麋鹿也同样抗咸苦、抗风沙、抗劳苦。它们由少到多,逐渐繁衍成世界最大的麋鹿群。大丰人把麋鹿和知青,看作是大丰盐碱滩上的奇迹和骄傲。麋鹿温情而优雅,被古人称为“神兽”和“吉祥之物”。它是中国独有的珍禽异兽。三千年前有上亿头,而到清朝初年,仅剩二三百头。大丰虽是麋鹿的故乡,而大丰早已无了麋鹿的踪影,看到的只是麋鹿化石。仅存的几十头,那是在京城供皇上太后赏玩的皇家花园里,后来它随清朝的灭亡而迅速消失,只幸存18头。这是世界上仅存的麋鹿了,却偏偏落在了火烧圆明园的“八国联军”侵略者手里。在即将成为强盗腹中食时,心怀善良的英国公爵贝福特,从强盗手里重金购买了这世上仅有的麋鹿,精心饲养在他的庄园里,幸运得以繁殖。

在麋鹿流离故乡85年后,当年的18头麋鹿,在贝福特公爵和他子孙的呵护下,已生儿育女39头。麋鹿的后代虽已不知家乡何处,而它家乡的人却时时想着麋鹿。它强大而繁荣的国家,通过外交友好方式,从伦敦把它们接了回来,让它们回了大丰老家。麋鹿在故乡的土地上,接通了血脉的根,也得到了大丰人的呵护。故乡是乐土,几十年过去,39头麋鹿在这温润的湿地上繁衍后代两千多头。这是中国的骄傲,也是大丰的骄傲。麋鹿的命运是悲苦的,大丰麋鹿悲苦而曲折的故事里,折射着中华民族的艰辛与崛起。

大丰已成麋鹿王国,这个王国里每年演绎着美的故事。大丰人从上海知青精神和麋鹿美的故事中感受一种光芒,并折射进了大丰文化的精神天空,在大丰升腾起了创造奇迹的精神与力量。

海边的散文3:我来到了海边

文/王俐缨

海南,是个有山、有海、有村庄的小岛。那里的天空一碧如洗,海水清澈见底,浪花追逐欢唱,丛林鸟语花香,空气清新无比,令我流连忘返。

我们来到海南,已是深夜。飞机降落的瞬间,正是灯火通明点缀整个海口的时候,此时的海口犹如万条美丽的丝带相互缠绕,让我感觉到了她的小巧和娇羞。对着地面,我放声呼喊:海南,我来了!带着去年没有实现的心愿,我来了!听导游说起海南的文化,主要是以看海、听海、玩海、吃海为主。那我可要好好地感受一把了!

坐上高空索道,我放眼望去,湛蓝湛蓝的大海没有边际,太阳照射在海面上,七种蓝色汇聚在一起,和天相映衬,仿佛仙女下凡,美丽壮观。海风姑娘轻轻拂着我的脸庞,将海浪一波一波地吹起又吹落。轻柔的海风,清爽的海浪,给我带来了丝丝夏日的清凉。

赤脚走在松软的海滩上,享受着海风和海浪的沐浴,感觉真好!我向着大海奔跑着,跳跃着,追逐着海浪,它一浪一浪地打来,像在和我玩耍。在沙滩上漫步拾贝,真有趣!那些贝壳奇形怪状,五颜六色,闪闪发亮,捡也捡不完。快乐仿佛无处不在。

我慢慢地坐下来,闭上双眼,倾听大海的声音。这天籁之音是多么美妙,就是一首天然、和谐、动听的海之歌。“啪、啪”,“哗啦啦”……听,这音乐是多么动听悦耳呀!如果此时有海鸥经过,有如此美妙的音乐作为伴奏,一定会展翅飞翔的。海浪一个接着一个,一浪高过一浪,我似乎闻到了大海的味道,里面有丝丝的海带鲜,点点的带鱼香,还有丛丛珊瑚的秀丽之气……

不到长城非好汉。来到海南不吃海鲜还真有丝遗憾呢!新鲜无比的海蟹,娇嫩欲滴的鲍鱼,还有说不出名字的各道美味,诱人的香味配上巧妙的烹饪,馋得我直流口水。尝一口,味道真鲜美!妈妈说,这时的我已不像是个秀气的女孩,呵呵!和这么多小伙伴在一起分享美食,不带劲都不行哦!

海南之行,让我着实感受了一把海南的文化,让我在享受激情放飞快乐的同时,收获了许多许多……如果有机会,我还会“回来”的!

海边的散文4:海边静夜思

文/孙汝建

龙舟池的潮汐与大海同呼吸,戏弄着环池绿荫的倒影,与池边的群亭分享着嬉戏的童趣。

沿池东行,很快进入嘉庚公园。未及入园,扑面而来的是海;入园,还是海。

海水用蔚蓝色半抱着鳌园。

拾海前行,长长的栈道如影随人,蜿蜒蛇行,由粗到细,消失在视野的尽头。

眺望大海,前方是我思绪萦绕的台湾岛。

在长江边生长的我,从小就聆听大军渡江的伟业,但愿往日的硝烟,拂去海峡间的迷雾,驱散昔日的惋惜与惆怅,化作两岸永久平静的记忆。

漫步海滩,回眸身后那一串串脚印,余辉中显得那样明晰与亲切,就如同人生的路上留下的一行行足迹。回眸人生,人生是一条流逝的河;面对人生,人生是一片辽阔的海。大海的汪洋就像人生的波澜,时而咆哮,时而恬静;潮起潮落,变中有恒。人生会面对各种无形的海,人海、心海、文海、宦海、会海、教海、学海、语海、书海、情海、商海……,海边五颜六色的贝壳儿,耐心捡拾就是在收获人生。

我喜欢大海的宁静,喜欢海边的“静夜思”。坐在石凳上,让烟雾缭绕,让凉爽的海风凭吹,静听此起彼伏的涛声,走进畅想的世界。白天的喧闹可以用夜晚的静谧来补偿。

我喜欢时而喧闹时而静谧的人海。感谢祖先发明了“热闹”和“冷静”,闹得厉害就热,静得出奇就冷,钱钟书称之为通感。喧闹中我能巧取人海之静,“热”而不“闹”,“静”而不“冷”。初到厦门,一开始感到有点“静”,但不感到“冷”,我坚信厦门的冬天不会寒冷。

我喜欢文海,文海畅游是一种享受。我习惯于办公室的笔耕,是手痒。有人说新院长常住办公室,舍不得花自己家的水电费。错矣!我先后加入三个党派,交的党费比我们家的水电费还要高。然而,如同话筒的遗憾只能放大声音而不能放大观点一样,我的遗憾在于,思想的火花是瞬间的,写作的时间是零碎的。于是,我想到了随笔,写随笔的感觉就如同与邻居家的大婶聊天那样平易亲切。灯下漫笔,文稿垒高,是人生的一种享乐。

我喜欢情海,情愫是生命的血液。情愫覆盖了对社会、自然、生命以及一切的人间真情。情愫是大爱,大爱胜大海!涓涓细流是爱,朵朵浪花是爱,波澜壮阔也是爱。

我喜欢大海的胸怀,我迷恋大海,但挥不去对长江的依恋。小时候,我就喜欢长江的静流。长江是一条龙,龙头在长江入海处。龙的两眼,一只是上海,一只是故土南通,前者目光炯炯,后者睡意朦胧。上海面南而坐,南通是她的“后花园”;上海面北而作,南通就是她的“前客厅”。“今日上海北、明日北上海”是乡亲们的夙愿。在那片故土上,有诗情有画意。江海交汇的壮观,花园城市的幽雅,江海河鲜的美味,长寿健身的神奇,无不传递着江海大地春的消息。她用三角洲的角尖吮吸大上海这座国际大都市的乳汁,用积聚四方的魅力,升华着自己的美丽。她位于江北,却有江南之秀;距京千里,却也曾叫通州;左窗可听海,右窗见江舟;城在水中坐,人在画中游;男也儒雅,女也清秀;风也妩媚,雨也温柔;满目浓郁,美不胜收;酒醇汤鲜,让你醉够透;紫琅阁上把酒,濠河水上行舟;看雨打鲜荷,听珠玉声稠;游处处胜景,思代代风流;文峰塔上,可以眺望一个个大港口;三元桥边,能观赏军山美狼山秀;你来了就不想走,走了也会把她梦中留!

江水海水,水与水交融,造就了大海的胸怀;东西南北的人群聚到一起,成就了伟大的事业。水相连,心相通,情相系,是自然与人类相互欣赏所造就的宽广胸襟。

夜幕降临,独自海边徜徉,脚步达不到的地方,眼光可以达到,眼光达不到的地方,思想可以达到。这不正是海边静夜思的妙处吗?

海边的散文5:海潮

文/庞祥艺

从我们村子向北走不到1公里,就是海边。那一湾蓝蓝的海水,是我回忆中最美丽的画面。小时候我经常在海边的草地上放牛,坐在大堤上看潮起潮落,看云卷云舒,心胸顿觉无比宽广。海水那有规律有节奏的起落,既带给人视觉美的享受,又让人感受到大自然雄浑和强大的生命力。

那时年幼的我,曾经问过一位老人,为什么海与池塘不一样,会有潮起潮落呢?他告诉我,海龙王身边有一条巨大无比的鱼,它吞水的时候海就退潮,它吐水的时候海就涨潮。这童话般的回答,既让我神往,又使我困惑。

直到上学读书我才知道,海的潮起潮落是因月亮和太阳对地球的引潮力而产生的。当太阳、月亮和地球处在同一条直线上时,海就产生大潮;当它们成直角时,海就产生小潮。人们还有个习惯,称白天海水涨落为“潮”,称夜晚海水涨落为“汐”,合称“潮汐”。

潮起潮落是一种自然现象,但是,鱼虾蟹等海中生物是随着潮起潮落而有规律地活动的,我们海边人就是根据它们这个活动规律来耕海的。

白天,海水涨潮的时候,海沟里的鱼虾蟹等就随着海水往岸边游。人们撒下帘网,能够网住白目鱼;利用方网,可以围捕花零鲦;布下渔笼,就诱捕到骨鳝;沿着海边划动猪槽船,车公鱼就高高跃起,自投罗网地跳到船上。当海水退潮了,滩涂就露岀来,人们就在滩涂上捉蟛蜞,挖海豆芽,耙沙螺,掘泥丁和沙虫。总之,耕海的项目和办法很多,涨潮也好,退潮也罢,各得其所,各有收获。

夜晚,涨潮了,海水荡漾着。这时,大白虾和大青蟹也许是需要吸氧的原故吧,它们都游到岸边。人们一手提着马灯,一手拿着渔罩,沿着海边巡照,一发现这些眼睛红红的“家伙”,就用渔罩将其罩住,捉住它,放进竹篓里。当海水退潮时,滩涂上那些肥美的骨鲦,就伏在它们的洞穴旁边睡懒觉。人们蹑着脚提着马灯走过去,它们准不会逃走,乖乖地成为篓中之物。

很多人都知道海有潮起潮落,却不知道潮起潮落有这么丰富的内容,与耕海有着如此紧密的联系。研究潮起潮落,可是一门高深的学问。

自古以来,潮起潮落就吸引着文人墨客,他们在领略它澎湃的激情,感悟它蕴涵的道理,探求它隐藏的秘密。唐朝白居易曰:“楼前海月伴潮生”。他看到了一幅明月伴随着潮涌的海上美丽夜景,使人读后如身临其境。宋代曹勋有诗云:“潮生潮落海非闲”。他看到的是海潮的一种动态,能产生恒久的力量。明代刘基写道:“坤灵不放厚地裂,应有潮汐通扶桑。”他想到的,是潮水能沟通各国的联系。

潮起潮落是大海在呼吸,是大自然脉搏在跳动。一次次高潮迭起,激情飞扬;一次次退潮隐忍,积蓄力量。其实,我们每个人在奋斗过程中,也如潮水一般,有高潮也有低谷。在高潮时要把握住自己的方向,在低谷时要懂得谦卑。这样,我们的人生才丰富多彩,充满意义。

潮起潮落,这是大海永恒的运动。让我们在历练中收获,在实践中前行,感受大海的深邃与广博,分享大海的壮观与静美。

海边的散文6:海,温柔或狂暴

文/耿林莽

海是温柔的吗?风平浪静时到海边走走,万顷碧波之上,阳光闪闪烁烁,风之手似有若无地掠过,海鸥的翅膀低低地掠过,都不曾惊扰了她的沉睡。只有快艇驰过时,她才会有短暂的波动:“浪被霍然切开,泡沫横飞:阳光的碎末/音乐摇晃色彩,海风流放金属/速度的快感只一分钟,欢呼闪电般消失/骚动的浪各归原位:喘息,疲劳,沉默/海,依然孤独。”在这首诗里,我把海作为一个“被动”的角色处理了,其实,海不会是“被动”的,也永不会孤独。将海还原为主动的存在,应该说:海依然温柔。

最能体验到海的温柔感的,并不是在海中畅游的泳者,而是那一叶扁舟。舟越小,越能体验到海之波轻轻推动你缓缓而行时的摇篮感觉:“吮吸那咸味的风,与洁白的浪花的乳吧。/大海妈妈用她永不休闲的温柔的手,摇晃颠簸,抚拍并且喃喃,唱一支催你入眠的摇篮曲……”海是温柔的吗?答案是肯定的,勃然变色乃是由于风暴的骤起,九级狂浪源之于强台风的来袭,或是海啸的肆虐。每次大小海难的形成,都来之于气候的变化,海是被动的。风暴、雷霆,桅杆折断时的闪电……海便成了蔚蓝色的坟……

我看过一个日本舞蹈。它凝缩了一个海滩悲剧的影子,留给我极深刻的印象。在散文诗《舞者之衣》里,我记下了它的梗概:

舞者之衣,飘然而至。舞者之衣,若海上波涛青青的一角,有节奏地摆动。

舞者之衣,似淡淡的烟岚环绕,远飞之鹰的翅膀隐没。

(一只小船跌宕,颠簸于幽幽的青色之中,这一片青色,好远。)

如此苍茫,落寞,舞者之衣,如此孤单无依地漂泊……

破碎的船板漂过来了,折断的臂膀漂过来了。

水寒伤骨,幽灵逃逸,舞者之衣成为这一悲怆的惟一抖动,传送着生的系恋。

笛声响起来了,低回着,凄然如雨的绵延,是水上孤魂躲在哪一角礁石后面呼救?

是低低的风在搜索那一条漂散的船?

是召魂曲吹送着异域之海不安的喘息?

听着,听着,倚在崖边的望归人,那一角青衫袖,湿了。

这个遥远的异国之海上的悲剧,是由动着的音乐和舞蹈传送来的。另一个近在咫尺的海上悲剧,却是由静止的一块海边之石凝聚为永远的碑刻耸立在青岛近郊的海滩上,那便是有名的石老人了。

我曾几次去瞻仰过这位“老人”。他耸立在那里已不知多少年了。这原是一根海蚀柱,经多年风吹雨淋,和海浪不知疲倦的冲击,呈现出一种古朴青苍的颜色,真有点像个老人佝曲着微驼的背,在眺望远海。关于这个“石老人”,流行着几种不同版本的民间传说。但主要情节大体相似:一个渔家老人的女儿被海浪卷走了,老人站在海边痴痴地盼望,夜深人静时仿佛能听到他的叹息与徒然的呼唤。传说的编造者照例给了它神话性的“加工”。他们不信或不敢指称大海为“凶手”,而将掠夺者归之为莫须有的“海龙王”。而我却认为,这个悲剧故事的真谛,乃是渔民们对数不尽的海难无可奈何的控诉。“石老人”痴痴地站在那里,是对于埋葬在大海坟墓中的死难者的怀念和召唤。

海在,它的摇篮与坟墓的双重身份便在。现实中仍会有海难悲剧发生,有葬身鱼腹的受难者,有望眼欲穿地盼望他们归来的亲人。我曾写过一章题为《烛灭》的散文诗,便是一则海难悲剧的“民间故事”:“一场风暴,水手失去了他的船。/漂流,漂流,漂流到一个海岛上来了。这里没有人家,崖壁孤悬。青色苔衣复盖的洞口,坐着一个老妈妈。/独眼的老妈妈,白发肖肖。/儿子漂失二十年了,她夜夜在这里,等候。/水手向她扑过去了。/她伸出手,抚摸,抚摸:头发,耳朵,眼,鼻子……/老妈妈燃起一支烛。/(烛是一个残酷的证人)/‘不!’她轻轻推开了水手。/一阵风,吹灭了她手中的烛。”

海边的散文7:秋日看海

文/雨彤

再次来到海边,心莫名的被牵引,震撼。刹那间,我被一种无形的力量包围着,不想说话,不想观望过往的人群,不想听嘻嘻哈哈的笑声和情侣们旁若无人的亲吻声。我只想静静看海,默默感受着涌自心头的细微的点滴情怀。

一直以来,我怕海,拒绝海,讨厌来自海的那种让我不得喘息的海腥气,再则是惧怕海的深邃和博大吞噬了渺小的我。不敢靠近海,是因为海有一种神奇的力量,会让我不由自主地投入他的怀抱,再也找不到回家的路。如若真的如此,那我的灵魂岂不是会一直在无边无际的大海之上漫无目的地飘荡?那种孤寂和寒冷,让我每每想起就会心生一种惊惧感。

今天,再次来到海边,全然没有了以往的那种时常让我感到不安的想法,空气中也没有难闻的海腥气。迎着海风,长舒了一口气,清冽的海洋气息吸入肺内,感觉沁人心脾,在吐故纳新中感受到扑面而来的海风是那样清新,心境也在瞬间变得宽广;而我的思绪也随着浅海区的小鱼,自由自在地在海水中畅游,心情也随着鱼儿摇曳成一朵绚烂的水中花。

久久地伫立,静静聆听海浪拍打岸边的巨响,不想眨眼,不忍心错过那一朵朵浪花在快乐追逐的情景;不去理会海风吹乱了我的发,只是傻傻地眺望着湛蓝的天空,凝视着一朵朵洁白的云,海天连接,不由得让我暗暗在想,飘逸的白云是否厌倦了天空,要与海中的鱼儿追逐,相互嬉戏?

一望无际的海,让我的思绪飘扬,冷漠的情感在瞬间有了想抒发的欲望。

干净的海水在阳光的强烈映射下,闪烁着迷人的色彩。一会儿是清新的绿色,让我想起那一湖碧水,波光粼粼;一会儿是幽邃的蓝色,瞬间将绿色吞没。神奇的颜色交替辉映,争相显示自己的魅力。

海水被风的威力驱动,接踵而来,一不小心就会被不经意涌来的浪头打湿。咸涩的海水打在身上,心里却会感觉甜甜的。海,带给我的竟是这样奇妙的感觉。迎着灿烂的阳光,在金色柔软的沙滩上悠闲地漫步,还有什么比这更能放松心情的呢?漫不经心,回头看着留下的一串深浅不一的脚印,被争相赶来的浪花淹没。我微微一笑,张开臂膀,转了好大的一个圈,仰天呼喊:海浪,你淹没我的脚印,能抹平爱的痕迹?海风,你将我的呼唤纳入你的巨大声响中,能销毁情的呢喃,心的倾诉?

海,你在风平浪静的时候,就像是一位柔情似水的情人,深沉睿智的爱人,安静的只想让人甜甜地安眠;海,而你在狂怒的时候,又将是怎样的让人不寒而栗呢?你是杀手,能瞬间打断巨轮的龙骨,埋葬生机,淹没家园。你是给予者,又是破坏者。而我呢?我要做驾驭者,如刚刚掠过你的海平面,满载而归的海鸥,疾驰而过,只留给你一抹灿烂的笑颜。

我将身体全部的重量依托在岸边的栏杆上,双手托腮,与你做无声的交流。突然,几经海浪拍打,源自于深海中的无数次传递,我发现涌来的海水有些异样,在阳光下能够清晰地看到海面上有一层层颜色浑浊,浓稠而又有泡沫的油污。顿时,我的心头升腾起另一种感情:海啊,我曾经一直以为你是强大而不可战胜的。而此刻,作为人类中渺小而卑微的我,却感觉到无所不能的人类是多么伟大和人定胜天。不信,你看他们在你的怀抱中大肆掠夺、捕杀,连幼小的生命都不放过,成为他们视如己出的儿女的盘中餐,毫无愧意地将废弃品、排泄物,发着恶臭的垃圾悉数投入你的怀抱。

而你,你又能说什么呢?你的容纳百川,你的深邃博大的包容情怀,能否让那些强者的灵魂得以片刻的醒悟呢?而我,我又能说什么呢?我应该为这些伟大的同类而自豪,为他们的聪明才智和懂得享受生活而骄傲吗?

其实,我真的不想说,看到和感受到的一切,宁愿将它深埋在心里。可是,面对着你,让我深深低下了头。你的那一抹深蓝,隐藏着多少的智慧与沧桑?我的心灵与你碰撞,引发了多少痛惜和感悟?你那被玷污却依然保持纯洁而高尚的心灵,让我看到了贪婪的可耻;你那低沉而巨大的痛斥,震撼着我一直想远离世事、自我屏蔽、企图逃离而不敢正视污浊现象,不敢诉说,不敢呐喊的胆怯的心灵……

当调皮可爱的儿子搂着我的脖子,快乐地喊着要去用餐的时候,才把我从深思中拉回来。我看了一下时间,与海独处,做心与心的交流,也就是三十分钟的时间。短暂的时间,却让我感觉弥足珍贵;转瞬即逝的三十分钟,只是在我的岁月长河里,虚度了无数光阴中的一点点而已。然而,却已经成为我的记忆银行中为数不多的珍宝之一。

在灿烂的秋日里,我们一家人驱车而来,目的不是为了看海,但是,我却惊奇的发现,在不经意间已经转换了角色,海的喧宾夺主,丝毫没有让我感觉到烦恼,反而庆幸与他有过一次美丽的邂逅。

海,我离你越来越远了,只有心知道我离你越来越近了。你的阵阵有节奏的低音声如鼓吟唱,一直回响在耳畔;你的气势雄伟,永不知疲倦地前进,冲击,始终浮现在我的眼前,在我的心海之上澎湃,激荡!……

海边的散文8:螺中香妃

文/王寒

海边的滩涂,除了盛产各种鱼虾,还有各种贝壳类的小海鲜,什么蛏子、花蛤、牡蛎、泥螺、海蛳、血蚶、香螺、乌螺……应有尽有。蛏子、花蛤什么大家都很熟悉,陌生些的就是乌螺。乌螺就是红带织纹螺,味极美,南宋学者徐似道有一首《阮郎归》,写得颇无厘头,里面就提到乌螺:“茶寮山上一头陀。新来学者么。蝤蛑螃蟹与乌螺。知他放几多。有一物,是蜂窝。姓牙名老婆。虽然无奈得它何。如何放得它。”乌螺有毒,每年初夏都有人因吃它被放倒。乌螺美味是美味,为它搭上身家性命却犯不着,所以我从不吃它。有香螺吃,咱就心满意足了。

香螺又称黄镶玉螺,体型圆胖而厚重,壳薄薄的。壳面黄褐色,壳顶部则是淡淡的青灰色,这青灰,像夕阳落下后的天空,又像炊烟的颜色,让人产生几分诗意的联想。

如果说辣螺是螺中的“辣妹子”,那么,香螺则是螺中的香妃。

香螺的外表相当素朴,一袭灰色,不大惹眼,低调内敛,如阅尽繁华归隐山林的高人。

大家对辣螺的辣味见仁见智,叫好的,嗜辣螺如命,一盘辣螺上来,三下五除二,盘就见了底,剩下一堆壳;吃不惯的也有,眼都不瞟辣螺一下。但对香螺,几乎一边倒地都说好吃,香螺的肉质嫩脆,很有嚼头。用流行话来说,是“灰常的鲜美”。海边人海鲜吃得多,见得广,眼孔大,口味刁,海边的吃货都说好吃的东西,那味道真是不一般的好。

香螺尾部有膏,这是香螺的精华所在。内陆城市的人,初次吃香螺,常把这黄黄的膏当成是香螺的“屎”,弃之不食,经在座的老江湖一番调教,才恍然大悟,吃后不免感叹:天下竟然还有这么好吃的“屎”!

香螺有白煮香螺和爆炒香螺等烧法,我照例是喜欢白煮的味道,有隐隐的咸,是海水的味。如果爆炒的话,动作一定要快,否则就会把香螺炒老了,嚼不动。我在福州吃过一道淡糟香螺片,雪白的螺片上几抹殷红的糟汁,舒展似花。淡糟香螺片色泽淡红,肉质脆嫩,糟香味美,食之清鲜爽口,齿颊留香,别有滋味。

海边的大排档,生意总是好得出奇,看海景、吹海风、吃海鲜,的确是人生乐事。去大排档,很多人冲着小海鲜去,香螺、辣螺、花蛤、缢蛏这些小海鲜也的确争气,要多鲜有多鲜。一到天气晴好的周末,我们这里但凡有点小名气的大排档,路边都会停满各种私家车,来的都是贪吃鹫——我们这里把吃货称为“贪吃鹫”。连杭州、上海的贪吃鹫,有时也会拖家带口赶过来吃。有一次,我请一个上海“阿拉”在海边吃海鲜,“阿拉”手持牙签对付香螺,神态严谨,闷声不响,许是用得不得法,折了好几根牙签,不过他不怕挫折,坚韧不拔地继续对付着香螺,还说经历一番艰辛后吃到嘴里的香螺肉,鲜美又有嚼劲,是难得的美味。这腔调,有那么点“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的味道。

近日闲翻《西京杂记》,书中道:“赵飞燕为皇后,其女弟在昭阳殿,遗飞燕书曰:‘今日嘉辰,贵姊懋膺洪册,谨上襚三十五条……青木香、沉水香、香螺卮。’”——当年赵飞燕被册封为皇后时,妹妹赵昭仪送上三十五件奇珍以示祝贺,其中就有香螺卮。香螺卮是香螺壳制的酒杯,但此香螺非我们这里的那种小香螺,而是硕大的海南香螺。前些年我到海南,淘得许多稀奇古怪的螺,回来摆满两个橱柜,有细小的玉黍螺、岩螺,有黄金宝螺,有砗磲贝,有状如鹦鹉的鹦鹉螺,还有像蜘蛛一样的蜘蛛螺,其中有一样就是“佛门七宝”中的左旋香螺。想来赵昭仪送给赵飞燕的该是此种香螺,只不知这种大香螺的肉是否有如我们这里的小香螺一般鲜美。

海边的散文9:在海边

文/方齐杨

风吹打着高矮不一的天空,吹打着节节攀升的小竹林,吹打着古老的瓦片和日渐衰老的土墙。无数次向往的海,把一场台风送了过来。而海也许正拥抱一只鲨鱼平静地睡眠。海,只在我梦里千万次的澎湃!

向往大海,大海有多远?温习高尔基的《海燕》,海燕一次次搏着海浪,击打着我的心灵,我愿立为岸石或化为一朵温柔的浪花。

再读余光中的《乡愁》,面对那浅浅的海峡,我愿俯身为桥或变作一枚邮票。

经年之后,踏足海边,那可触摸的浩瀚之水比想象动人——苍劲有力的海风吹皱了我柔弱的思想,汹涌行走的浪头带走了我仓促的呼吸。

面对大海,我忽然间失语了,还是做回一个渺小的自己,抒写生命的篇章。岸石或浪花的博大,在内心呈现,一座桥或一枚邮票的宏伟,似乎遥不可及……

大海!我只静静地走着,没有风花雪月的情节。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