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欣赏年龄的文章(精选10篇),此文由多美网整理,欢迎收藏与分享。
年龄的文章1:走在路上
对于我这样年龄的人来说,走路是家常便饭。依稀的儿时记忆里,有不少走路的情形。如小时候父母去三里地以外的地方赶集,我在家里感到一丝害怕,就去寻找父母,那三里地是那么漫长。回来的时候,我感到很疲乏了,脚上的一只袜子什么时候丢了也不知道。后来慢慢长大,和小伙伴一起玩,推着铁环围着村庄走,一走就是半天。偶尔看到飞驰而过的火车,就会停下来,想象着火车会去哪里。下雪了,我在野地里漫无目的地走,天地间雪花热烈地纷飞,但是无声无息,我心里有一种莫名的兴奋。上小学了,每天要走到另外一个村庄去上学,路边的水井、房屋,都逐渐熟悉起来。甚至谁家的狗比较厉害,应该怎样对付,谁家的狗并不冲路人叫唤都熟悉了。上初中了,每天总要走十几里地。记得一次下大雪,把路盖上了,我只能沿着大致方向前进。走着走着,掉进了一个雪坑里,雪都到齐腰深了。因为雪太深,根本走不快,我特别担心会迟到。等我艰难地走到学校,进教室一看,教室里只有一位离家近的同学。整个上午,只有我们三位同学到校,住校的老师给我们三个人上了课。上高中的时候住校,走路就少了。高二放寒假,我父亲去接我,我看着借来的瘦弱的毛驴和破旧的驴车,就没上车,一直跟着走回了家,走了大约30里路。上大学时走路的机会也不多,印象比较深的有两次,一次是扛着系旗到冀东烈士陵园扫墓,旗杆把我的肩膀都压肿了。到了陵园,我担任主持人,主持了祭奠活动。我的严肃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中一位同学开始关注我,因为她觉得我与众不同,和那些把扫墓当做春游的人不一样。后来,她就成了我的女朋友。第二次就是和女朋友从火车站走到学校,也有十几里路吧,有她相伴,总觉得路程太近,一会儿就到了。再后来,她就成了我的妻。
参加工作后,走路就少了。我们慢慢有了更多的交通工具,不必说公共交通的汽车、火车,连飞机都坐过十几次了。和祖国的发展步伐一致,我们家先后买了自行车、电动车、汽车,走路渐渐减少了。最近我又想走路了,把汽车放在单位,自己慢慢走。慢慢走好哇,可以欣赏春云夏雨,感受四季变化,让自己的心平静下来,好好地想一想心事,整理一下思绪。
走着走着,忽然听到一阵小孩的哭声,一抬头,看见一位老人用自行车推着一个三四岁的小孩。小孩一边扭动着身子,一边哭喊着“我不去我不去”,最后从自行车上溜下来。老人(大概是奶奶或者姥姥吧)觉察到行人的关注,笑了:“下回让***送你吧,我不管你了。”我也笑了。因为我送儿子上幼儿园的时候,目睹了太多的这种“悲喜剧”。最好玩的是张西幼儿园的一位小朋友,由他的父母合力抬着(请注意不是抱着)送进了幼儿园,疲惫的父亲手里拎着一只挣脱了的鞋子,一脸怒气的母亲手里拿着一件小孩的上衣。那小孩则一边大声哭叫,一边极力扭动着小小的身躯。旁边送孩子的家长都以同情的目光看着这一家三口。
走过水果摊,我总会狠狠吸几口新鲜的水果的气息,让这甜蜜在我的鼻孔里多停留一会儿。我们小时候是吃过苦的,没有花钱的习惯,现在也是基本不吃零食,水果买得也不多,不是没有钱,而是习惯了。
走过电器修理部,忽然看见一只燕子从卷帘门里飞出来,顺着它轻盈的身影看去,它居然把窝筑在了卷帘门里的门楣上。城市在不断扩大,小鸟也被城市化了。我们也本是农村的小鸟,飞到了城市里,在这里安了家,但是,我们时常回忆起农村的家,那虽然有些破旧,但是温暖的家。
路,通向远方。我们,走在路上。
年龄的文章2:青春的见证,成长的历程
文/见证奇迹
随着年龄渐大了,经历的事情多了,人也慢慢成长起来了,一方面是外貌沧桑,不再有年轻英俊的脸庞,一方面是心态变得持稳,不再年少轻狂,也不再一味怀念以前的事物,因为路就是一直向前。
慢慢的,我们把回忆当做了动力,把现实当做了最值得珍惜的东西,就算经历了再多乱七八糟的麻烦,我依然是我,依然停下脚步去收拾这一个个残局,所以,不如学会在成长道路上的自我救赎,眼光看得更长远,走自己真正想要走的路,一切随缘,一切也要掌控,提早做好准备,未雨绸缪,方能高瞻远瞩。
青春如此残酷,成长如此艰辛,让我们共同见证,这不算寒冷却洋溢幸福的2013年冬。
年龄的文章3:岁月如风
文/心已上锁
我们这个年龄,黄金时代已不知不觉的溜走了,剩下的便是废铜乱铁时代了,似乎再拼搏也是白搭了!
多年前,急于钻学问、挥画笔、爬格子,也只是结出二流、三流及至不入流的酸果,于是,依然回到企业,但“性格注定成败”,什么人情世故,成熟老练对我来说依然遥不可及,这也怪自己,人到中年的人依然每天心无城府的和一些小哥们是玩的不亦乐乎,但和那些成功人士在一起时,感觉自己是多么的苍白、幼稚。唯有傻乎乎的笑望着对方一肚子的世故,佩服的五体投地,什么时候能步入这种人的行列,唯有打个大大的?号了!
我认为每个男人都有一颗“拼搏”的心,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在网络信息时代,看自己每月上班得来的几千元收入,回家听老婆的唠叨,似乎也感到有滴血的冲动,看那些毛头小伙用智慧的头脑,这个成立网络公司,那个成立管理咨询公司,人家管理上已经是老师了,不禁对自己的无能羞愧不已。
从田野中走出来,却已背叛了田野,城市的夜晚,田野已完全丧失殆尽,走进KTV包厢,一瓶破红酒,去***的,420元,一瓶3元的苦瓜味似啤酒或雪碧翻到20元,几个人走着调嘶吼着一首很老的歌,虽然我喜欢城市,但也痛恨着城市,找几个“狐朋狗友”,去烧烤摊上灌着58度的红星二锅头,乱七八糟的扯聊着,天都快亮了,昏黄的街灯下,我仍在大街上游荡。
每个月的4天假,我都想攒在一起申请,渴望着回到乡下的老家,享受那份安宁,那夜晚的天籁之音。
在城市的深处,我活着,也死着。
我们这个年龄,除了一份责任,似乎已于爱情无关了,十几年前那种狂野的冲动,那种感觉似乎已渐渐远去了,一个拥有耳语式的时代结束了,那时会轻轻地对着另一位说:“我爱你”,轻轻地发狂,轻轻地嘶喊,轻轻地随意爱情都在毫不犹豫的销匿而去了,我们的城市全都是大声叫嚣,甚至尖叫了。很想问以前的那些和我昙花一现的笔友们,我们为什么没有时间同从前一样去野外摄影,采风了呢?翻看以前给那些妙龄笔友们拍摄的照片,想来现在见面都已经不认识了吧?那时侯,我们似乎在寻找着什么,现在知道,寻找其实和梦幻一样,定格完结了。不要说爱情是那一刹那的火花,就是那时因为是你在寻找着事情,而现在是好多好多事情在寻找着你了!
在繁忙的间隙,依然有着观看小城信息的习惯,小城的刊物、报纸、论坛甚至是广告,除了仅有的几个熟悉面孔外,其他的是否也在步我们的后尘呢,你们在这方阵地上能坚守多久呢?
言传是必要的,可意会却是更高的境界,当你看到这篇文章时候,请让我们什么都别说,因为一切的解释,一切的评说,都有可能使我们之间的意境褪色……
拂过怀旧的那些日子,永远不可能再回来!
在这个众声喧哗的世界,越来越多的人只会用嘴说话,而不是用心去说话了,一直有个想法,无论干什么,做到50岁一定要回到老家去,哪怕那时是一片荒芜,重新盖一个四合院,留够防老的资金,在自己的斗室里搞字画或去各地去旅游,在同一天里,见到7个人离开了这个世界,这其中也包括自己的父亲,便感到生命真是如此的脆弱,便感到我们这个年龄什么世故,练达去一边去吧,善待亲友,善待自己才是最重要的。
我们这个年龄,许多我们的体现价值或许更多地呈现是在情感和行为之中,而非文字和最后的结果,有些事可以淡定和模糊的,可有些事情将永远历历在目。
如此而已,我慢慢地失去了久远的记忆,我更记不清那些刚刚拿起又放下的白昼,但我可以听到它,听到那一如既往的将一些尘埃吹起、又在另一个地方放下的风!
年龄的文章4:感恩生命中为我们负重前行的人
文/春暖花开
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觉得,这世间哪有什么岁月静好,所谓的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为你负重前行。
人生如逆水旅,世事无常,总会有风雨交织的日子,充满挫折坎坷,偶尔有些时候,也会和灾难困苦不期而遇。
也总会有人,逆风而行,在风雨中,向着阳光奔跑,把自己活成一束光,照亮前方,用身躯挡住危险,拼命护我们周全,做照亮自己生命的太阳,成为别人活着的希望。
人这一辈子,若说什么最珍贵,有人会说是金钱,也有人会说是地位。可当灾难来临的时候,才发现这一切是那么渺小和无力。
生命中总有一种向上的力量,让人无法抗拒,托举人生的高度,让人仰视,这种力量是信仰,是感动,是一种超越生死的大爱。
花儿开的灿烂,是因为有阳光普照,草儿长的旺盛,是因为有雨露的滋润,我们所拥有的那些平淡日子里的美好和幸福,都是因为有人在为我们遮风挡雨。
你不知道前方有多难,但你愿意为别人承担,你不知道这一路有多少泥泞艰辛,但你愿意为别人扛,不为生命活得有多么耀眼,只因那一份职责,只为一种担当。
感谢生命中那些为我们负重前行的人,如果没有他们为我们筑起一道墙,如果没有他们的自我牺牲,我们又怎么能体味到寻常日子里的饭菜香,亲情环绕的天伦之乐。
当我们坐在窗前暖阳里喝茶时,有人正在烈日下挥汗如雨,当我们正抱怨因为工作晚睡时,有人已在黑暗中熬了几个通宵。
你可知,他们的孩子也想全家人一起做做游戏,他们也想安稳的睡个好觉,他们也想平平安安回家吃一顿热腾腾的饭菜,他们也是父母眼里最疼爱的孩子,也是家人的依靠。
没有人生来就是英雄,只因他们心中有爱和信仰,没有人生来就该奉献,他们舍小家,是为了千万个家庭的幸福和安宁。
不要说谁比谁坚强,他们也是有血有肉的普通人,他们也有脆弱的时候,可是当灾难来临的时候,他们挺身而出没有丝毫怨言,无论严寒酷暑,还是危险重重,他们从来没有退缩,正是这份坚强,托起了我们明天的太阳。
为了谁,你是为了谁,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你们的身影,哪里有困难,你们迎难而上,为了谁,为了春回大雁归,为了山河无恙,为了你我的安宁。
这世间的爱有千百种,有一种大爱,如海洋一样的宽广,足以包容世间万物,如天空一样辽阔,给这个世界温暖和力量,拓展着生命的宽度, 让我们学会与被爱,从而感恩生活,珍惜当下所有来之不易的幸福。
心中有景,必会春暖花开,相信爱的力量,必能赶走所有的阴霾,感恩那些为我们负重前行的人,愿世间安好,愿英雄平安,愿你我无恙!
年龄的文章5:人生在世最后比的是年龄
一个人一出生,什么还没有呢,先有了年龄。无论活得多富贵,或者多卑微,死了,最后,比得还是年龄。这时候,生命里的好多东西,都烟消云散了,只有年龄留了下来。送行的人说,他比某某活得岁数大。一下子,就盖棺定论了。
这,就是一个普通人一生的成就。
只要活不成爱因斯坦,每个人注定都是肉体凡胎,都是凡夫俗子。没有成就可比的人,也只好比比年龄。与人见面,问话大都从年龄开始。即使是再势利的人,也要先从年龄这里绕个圈,才问到你的收入、职位和身世背景。问年龄,是搭讪的一个很好的突破口。最后,言谈无味,要收场了,也完全可以用到年龄。说,嘿,其实吧,你比我年轻多了,然后哈哈一笑,鸟兽散。
我们都是在年龄的强大追问中成长起来的。自有记忆起,大人就会问到我们的年龄。几岁了?进一步,或者会问明年几岁了?再吊诡一些,就是在属相上蒙你一下,说今年属猪,明年属什么?仿佛以此就考察了我们的聪明。于是,深深刻进我们心底的,就是年龄。比如说到掏鸟窝差点坠崖而死的事,第一反应到的还是年龄:那一年,9岁,上小学三年级。
人在青春里,韶光,素年,锦事,最容易记住年龄。比如,为成绩哭过鼻子,或者那么欣赏或者恨过一个老师,要不就是懵懂地喜欢过一个同学。这时候,年龄就像打在一片树叶上的阳光,华美,炫目,摇曳着光泽。这是一段牛奶一样鲜润的时光,灿烂,明媚,连忧伤也是彩色的。从这个年龄段往上看,所有的人都是老的,都觉得是一棵棵经历了岁月沧桑的树,与自己隔着遥远的,年华上的距离。
人在年轻的时候,会看到老,但不会想到老。总以为老是别人的事情,跟自己无关。甚至,都不会想到死,认为人原本就是要活着的,只会有生之绚烂,哪里还会有其他。这是多么宝贵的一段年华啊!说它宝贵,就是因为这时候,根本无视岁月的力量,也不用向岁月妥协什么。仿佛,岁月,只是自己活着的一个载体,你载你的,我活我的,两不相干。
人到四十之后,最大的变化就是不愿意记住年龄了。把年龄定格在某一个年岁上,不愿意加了,也不敢往上加了。但看春也来,秋也去,但见朝暾初出,也见暮色苍茫,知道日子在一年年地向前走,却情愿自己的年龄戛然而止,永远不走了,不走了,打死也不愿走了。这时候,最尴尬的事情,就是被问到年龄。一来是不愿被问,二来呢,真是不知道自己多大了,还得掰着手指头算一番,还要在是虚岁还是实岁是该加一岁还是减一岁上挣扎一番,最后,还是没算清楚。其实呢,就是不想算清楚。最后,干脆把出生年月报出来,是多是少,你们去算吧。
活到这一刻,才明白了,岁月才是横亘在人生前路上最大的一座山。余生,就剩下跟它周旋了,跟它过不去了。当然了,最好是别过去,妥协也好,挣扎也好,反抗也罢,你就得这样去做。
在最老的年龄上,活得像个谁好呢。画家黄永玉就挺好的,叼着个大大的烟斗,对着一块画布画啊画的,画着画着就把个岁月给画投降了。然后,站在阳光下,看着一场风,越刮越小,小到,风的脚轻踩老而顽劣的心,小到,天地间风烟俱静。
只剩日月江河,只剩,忘了年龄的自己。
年龄的文章6:老朋友是必要的
文/陈荣安
到了年龄的某个门槛,会特别感觉老朋友的存在是必要的。数量不必多,可以谈心事谈人生挫折谈岁月的就好,尤其是可以一起变老的朋友,对于青春老去的种种牢骚可以无限畅谈,不仅能壮胆,还能互相依偎取暖,是中年最需要的养分。
我说的老朋友,是相识的年份够老、年纪够老,老到岁月足以浸润出熟成的醍醐味,入喉可以回甘,而不是青春乍来的青涩烈口。
早年仗着青春因此挥动尖锐的刀锋互砍,因为害怕寂寞所以恐慌性地结识朋友,同时还隐忍着许多糟糕的友情继续缠身;年纪大了,认识新朋友的机会不多了,替糟糕友情卖命的力气也少了,那些糟糕的经验就留给过去,腌渍成记忆拿来互相挖苦揶揄就好。
只要够老,还能互相往来的老朋友就像去芜存菁的浓缩汁液,滴滴鲜明。偶尔跟老朋友相聚是必要的,有益身心,可以促进新陈代谢,让自己变勇敢。聚会的目的是卸下身上的厚重装备,回复成相识当时的模样,虽然体重或老态已成事实,可是老朋友在一起就是有办法,耍赖耍烂耍白痴,都不成问题。
老朋友相聚其实也不爱谈现状和未来,谈的都是陈年往事,许多八卦笑话讲了又讲,仿佛隔夜菜一热再热,百吃不腻。默契和笑点都抵达那种一上场就直接进入季后赛,拼个你死我活、笑到肩膀抽筋的程度。在现实生活与职场环境里,早就没有让自己得以尽情打闹像个不成熟的孩子那样的机会了,因为环境不容许,身段不容许,头衔不容许。
可是老朋友的聚会愈来愈难,各自看起来似乎很闲,但是要凑在一起也不容易,谁要出差谁要开会谁要加班走不开,或要接小孩或是小孩要学车,再不然就明明是不想来还要先答应再临时爽约,类似这些真的不能来或突然缺席的事情,毕竟自己也干过,所以要原谅别人也不太难。这是中年以后的友谊模式,借口愈来愈简单,理解愈来愈容易,或许是看开了,或许是懒得追根究底,留一些余地,往后拿出来当笑料,也不至于尴尬。
老朋友是必要的,即使老朋友相聚也看到彼此年华老去的证据,食量愈来愈小,眼袋愈来愈肿,小腹愈来愈凸,看手机要摘下近视眼镜或拿得老远,记忆愈来愈不牢靠,想起那个谁谁谁的名字要折腾好久,可是我们都因为彼此消遣揶揄而变得更加开心,所以,一起变老就成为很浪漫的事情,没什么好怕的了。
年龄的文章7:因为回忆,嘴角上扬
文/相思梧叶
随着年龄的增长,所有的浮躁都渐渐地沉淀了下来,才发现记忆里面有很多东西都是如此的美好,只是,我已渐渐地背离了它们。不乞求找回那些曾经的美丽,因为我早就明白,过去的一切都已经过去,我们所能把握的只是那些触手可及的现在,对于过去,只能偶尔梳理一下回忆而已。
我已经很少回到老家了,因为长大以后的我已经有了自己的家庭,自己的妻,自己的女儿,心已经逐渐漂离。我工作在与老家一山之隔的小镇,每次当我的目光翻越那座山口的时候,我都会做短暂的停顿,不过也就是停顿而已。常常看见有人行走在那些我曾经最最熟悉的山路上,他们的身后是拖得老长老长的夕阳。
在我的心里,老家已经成了一种遥远的所在,相对于我现在心里对于自我的背离。因为这种遥远,我再也回不到曾经儿时的单纯。十年,是我逐渐背离老家的具体时间。
当我的人生年轮已经接近三十圈的时候,随着永远刮不干净的胡须的疯长,才发现,曾经的梦想已经离我越来越远,我再也无法兑现年少时对自己的那些承诺,譬如,让父母住上最好的房子,不再劳累,然他们挺起脊背在村里悠闲地散步。多少年来,为了我,他们一直奔波着,劳累着,心力交瘁,对着所有的人低声下气。这种感觉一直是我我厌恶的,不幸的是,如今的我,早在不经意间习惯了这种生活方式,也就,理解了他们那些关于人生的哲学。
曾记得,年少的我是如何的轻狂,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眼睛里揉不得半点沙子,对工作兢兢业业,对事业苦苦追求。然而现在,所有的一切都已经逐渐退却,直至化为无形。我想阻止这一切的发生,只不过我发现,我所想做的一切,不过是徒劳而已。
现在,我只想把过去的人生缩短,缩成须臾,这样就会少了很多回忆,就不会这么多年的碌碌无为而羞耻,也就不用在岁月对时间的剥蚀面前瑟瑟发抖。可是现实,让我却不得不一次又一次低下头去。
曾经读过余华的一篇文章,里面有一句话让记忆很深:“对文字的痴迷,对爱情的执着,以及对人类苦痛大彻大悟的怜悯是支撑我活下来的三大支柱。”曾经,我把这句话当做了自己的人生格言。可是,现实让我看到的只有我们对金钱的追逐,对名利的向往。不过,这一切本无可厚非,因为我们每个人对自己的人生都有属于自己的定位。在这个浮躁的时代,拥有一份自己的人生目标,不管他是否高尚,都比什么目标都没有,浑浑噩噩地活着要好得多。
放眼望去,每个人都沉迷在自己的世界里,无论麻将桌上的哗哗作响,还是酒桌上吆五喝六,一切都是如此的喧嚣。我我想寻找一个安静的角落,看到一群和我活得散淡的人。似乎我曾经看到过,又似乎,什么都没有看到。
在不同的时候,我看到了不同的生活状况,于是,就有了重叠的不同的人生。
我知道,已经奔三的我们,永远无法回到十八岁时的那种单纯,再也不能像那时一样放肆地奔跑,大声的苦笑,因为这是一个特定的事实,有生理的原因,夜也有社会的原因。
在我的心里,常常幻想着这样一幅画面:夕阳西下,我与妻相对而坐,恬静的目光穿过阳台的玻璃,屋子里有一丝微风拂过,风中带着几丝野花的芬芳,阳光像烟尘一样弥漫着……
可以想象,我们的生活中有着无数这样美好的瞬间,但是,我们没有好好品味着一切,因因为生活,也因为我们早已逐渐浮躁的心。
透过阳关的缝隙,我看见了空气中那些捻不断的浮尘越来越多。
有一天,我走出校门,想到街上走走,出门不久,密密的雨滴就挤着落了下来。无奈之余,和几个行人躲在人家的房子的门廊里避雨。看着大滴的雨滴不停地落下,空气中有着些许凄冷的味道。
迎面走来一个女子,三十来岁,面容平凡无奇,她的手,拉着一个梳着两条小辫的女孩,看得出来,那是她的女儿,母女二人都关着头。妈妈的口中喃喃地说:早知道今天要下雨,我早上就应该让你把伞带着,这样也就不会把你的衣服淋湿了,其实都怪妈妈不好,不该到叔叔家打麻将,否则的话,我也能将伞带着,孩子,你冷了吧?
她把女儿拉到胸前,我感觉她要把女儿抱进自己的身体里面去,仿佛只有这样,他的女儿才会感到温暖似的,事实上,那已是四月天气,她自己都穿得很少,而且她的肩膀和袖子都已经被雨水打湿了。
这时,身边的一个老人招呼女子也进来和大家一起躲一下,女子摇了摇头,说要赶回家给女儿做饭,这时,好心的主人借给了女子一把伞,女子道了谢,就拉着孩子走了,我把目光跟在她们的身后,发现了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女子打着伞,可是伞却撑在女儿的头上,她自己依旧淋着雨。
慢慢的,她走远了,消失在我的视野之中。后来,雨中的人渐渐多了起来,每个人都打着伞,远远望去,这是一片伞的海洋。
雨停后,信步走回学校,很多雨水中的细节,都已慢慢被我遗忘。
办公室里忙碌的同事们没有注意到我的表情变化,自然,她们也不知道这一个人性的画面。他们依旧在忙碌着,要么埋头劳作,要么兴高采烈地谈论着房价、车市还有油价。
忽然间发现,我们生活的圈子在不经意间缩小了许多,小得只剩下我们自己。而我们的工作也模式化了许多,专业化了许多,我们逐渐成了机器上的一个零件,只在自己的范围里转动。
坐在座位上想了很久,却找不到一个合适的机会,把自己的感动说出口。
办公室的斜对面,是我的宿舍,每天听着闹钟起床,那些曾经的豪言壮语,依旧隐隐约约在耳边回响。但是是那样的模糊。因为我总是忙碌着,就连夜晚,我的大脑也得不到多少休息。
女儿渐渐长大了,他是我生活的重要主题,她和妻,是我生活的全部主题。
一直以来,我想为她写一些文字,但是面对着一片空白的电脑,我却不知道从何写起,我所拥有的那些文字,根本不足以承载我对她的爱。就像世界上所有的父母亲以后,找不到合适的文字来表达对儿女的爱。
这是我的迷茫,也是我的苦恼。一直没有机会让自己清闲下来,但是每天忙忙碌碌的我又在做些什么呢?
对于生活,我有着太多的感触。这一点,和很多人一样。但是,今天,面对着对面的茫茫群上,我忽然产生了疑惑,哪儿才是我最终的归宿,哪儿才有埋下我这身皮肉的冢?
一直在自己的内心里面流浪,时光记录着我们的足迹。回忆与向往。还有,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
也许,茫茫群山之外的不可知的远方,是我最终的归宿,是我应该抵达的地方?
我不知道我的灵魂向着哪儿飘落,仿佛,那无根的浮萍。也许,十年前,我离开老家的时候,我就已经成了无根的浮萍。老家,只是我的一段回忆而已,一段不可磨灭的回忆。
我给孩子们讲述着外面世界的美丽,从他们的眼中,我看出了渴望,当然,也有着些许的迷茫。
在老家,总有那么一些人家,在堂屋的中间,写着祖宗的名字。其实我知道,他们也不是这儿的土着,跟我的祖先一样,从很远的地方一路颠沛流离,才到达这个地图上找不到的角落。不过,他们已经把这里当做了自己的根。
我是不是和我那些祖先一样,命运中早已注定了颠沛流离,早已注定奔波他乡?
很多年来,面对着那些白纸一样单纯的孩子,我讲述着而我的生活,我的阅历,我的人生经验,我以为,我读懂了生活,现在我发现,在生活面前,我不过是一个幼儿园的孩童而已,对于这本大书,也许我永远都无法读完读懂。
每次回到老家,看到村里那些长者,脸上的皱纹镌刻着时光的痕迹,从他们那满足的眼神中,我猜想,回忆昔日的时光,兴许是一件快乐的事吧!
日子仍旧在继续,生命的里程永远没有终点,在一次又一次的轮回之后,我们会发现,时光老人依旧用那年青的眼神注视着我们,眼神里面,有着关切,有着欣慰,也有着些许的担忧。
少年时代的饿风已经逐渐远去,我们的脸颊触摸到的,将是一个全新的季节,尽管我们对于过去有着太多的回忆,但是,时间永远不会因为我们哪个人二停顿下来,我们只知道,许多年后,再回想起今天的一切的时候,我们的嘴角依旧会微微上扬。就像今天,我们回忆往事的时一模一样。
年龄的文章8:怀念那迎风奔跑的年龄
文/葛水平
那是仲夏夜的如水月光下,孩子们在暗影里捉迷藏,一尺厚的虫声从黑暗处钻出来,让人几乎找不到藏身的地方。头上的空间出奇得高远,黑黝黝的大山迷离而又虚幻,有夜鸟飞过的地方,一声饱经沧桑的声音传过来:“捣蛋鬼们该瞌睡了。”是我祖母的声音,她喜欢坐在马扎上打瞌睡,她说这句话时,多半明月当空了。
乡村生活的舞台就是院子。劳动是艰苦的,也是快乐的。每一种形式的劳动,都可能带给静夜意外的惊喜,很多时候,大人们心不在焉的笑声里总有对子女们的牵挂,一阵慌乱的脚步声走过,那笑声戛然而止:“黑来了,小心磕碰哦。”
童年是一个不知轻重的年龄,跑过柴草垛,谁家娃跌了一跤,“哇哇”的哭喊声能让夜宿鸟扑刺刺越过院墙。大人抱起娃拍打着他的屁股说:“再哭,狼来了。”
“狼来了。”我的童年记忆一直停留在这一句吓唬人的口头禅上。老猫高冷的姿态从院墙上走过,大人们说庄稼地,那些产出的经济作物,在一天的疲劳中等待又一个秋天到来。
院子里的人声、所有故事是我想象最初的展开,也是我所理解这个世界的雏形。乡村,童年,老汉,满脸皱纹的祖母,无往不胜的岁月,故乡人没有因为活不下去时失去活下去的勇气,而活着,对他们,只要走出院子就能望见高山了,和自然界的沉默比,人没有不快乐的理由。
记忆中的童年,道路牵引着我,遥远处,指向了我可能走出的山外。那时候,我根本不知道自己今后的命运会是什么?没有一个人告诉我,多少年之后,为了生存,我去学戏,懵懵懂懂地走出了大山,由此改变了我的人生走向。然而,蜗居在城里的我却怎么也舒坦不起来,童年的人和事一直在我的内心深处舒缓起伏着。
我母亲是小学老师,上个世纪的乡村,小学老师调动频繁,夏天或秋天我和母亲坐着毛驴车拉着家当换地儿去另一个村庄教书,我的童年跟随母亲走过了当时我们公社管辖的所有村庄。毛驴、乡间小道,村庄里的杂货铺、铁匠铺、供销社,所有村庄的村口总有一棵老树枝叶繁茂,在阳光的照射里,浓叶中露出的屋瓦灰墙,最好的屋子用来做教室,没有院墙的学校,隔着窗玻璃就能望见青山。
“世界的本质就在于它有一种味道。”回忆童年事,已经成为日常。常常是在黄昏降临时,留一方天地间的尘土下,屋外的树暗成墨色了,我似乎也寂寞得迈不动步,我把往事揪扯出来,什么是寂寞?寂寞是经得住煎熬的事。可能是时间,色彩,尘土,草木,琴音,也可能是大得无当小而不定的东西。寂寞已经成为我一种背景和氛围,我无法不去亲近,我穿梭在童年的往事中,抬头四下,童年流溢在望远的目光中早已不归,可为什么我的记忆总是停留在迎风奔跑的年龄?
多少年前,曾经有这样一幅画落入我的眼前,驴,老皮松弛的汉子脸,脸上表情负气而决绝,天气,物,光线,都是无法复制的,伴随着成败得失,张开眼睛只看见往事和故人。
大多数人,哪里又谈得上成败得失。我的画作一部分来自舞台,一部分都来源于这些没有成败得失的人事,我从他们身上知道了什么叫生动。我记得当年家乡一条河水断流了,村庄里会唱小调的人就站在河道唱他们自编的说唱:四月里立上冬,天气刮了一阵子扫长风。豆荚刮到了树杈上,麻雀呜的一声刮到了北京城。五月里端阳节,打雷忽闪下了一场雪……六月里数上九,十人烤火九不走……七月里来雪花飘,聋子听见放大炮……他们一直唱到十二月,最后一句唱:颠来倒去活一年,稀里糊涂过日月。黑色幽默将民间的苦难调侃得生动活泼。他们让我懂得所有的苦难的经历都是美好的因果,感受生命里的爱,对我的当下而言,无论写作,无论生活。
冯骥才说过,每个人都有两个自己,一个是外在的、社会性的、变形的;一个是内在的、本质的、真实的自己,就是两个心灵,两个自己要交流,如果隔绝太久,日久天长,最后便剩下了一个在地球上跑来跑去、被异化的自己。
写作和画画的两个我,画画具有着魔的魅力,热爱驱使我,在约定俗成的日常生活中,写作把不受约束的人性挑逗出来,一种不安分的,一种与我自己的品行、风格相呼应的,一种精神上非常集中的难以言喻的东西,在躁动不安中我用颜料安定了自己。画画让人的灵魂有一个停顿式的净化,这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
感谢岁月,它让我挣脱自足,活得疯癫。
年龄的文章9:有一种美德叫感恩
文/沂蒙才女
母亲年龄大了,经常叨念重复那些陈谷子烂芝麻。听的次数多了,就有点不耐烦,觉得母亲确实不应该这样一遍又一遍的重复那些琐碎的家长里短。但是,当我不断经历生活中的人情世故,逐渐明白人情薄如纸的道理以后,对这种絮叨感到入耳动听起来,因为母亲所说的、所唠叨的都很重要,其中蕴含着一种传统的美德。
人老了,确实有爱唠叨的。有的人好炫耀自己当年的英雄壮举,有的人好数算自己的功绩,有的人喜欢吹捧自己的子女。母亲却不这样。母亲除了唠叨自己的往事,和我们嘟囔怎样做人外,更多的是叨念帮助过自己的那些好人恩人。
谁帮母亲推了一把碾,谁给母亲拉了一下车,谁给母亲拾起袋子放在肩上,谁给母亲修好了毁坏的农具,谁给母亲照看了一会孩子,谁给母亲行了个方便,母亲都放在心上,当成大事。一句同情体谅的话,母亲一字不差的记在心里;人家麻利的借给一件小家什,母亲默默的记在心里。虽然都是些微点滴的帮助,母亲也念念不忘,更不用说什么大的援助和支持啦!母亲常说,她一辈子遇到了不少好人,人家给咱的好处,三辈子也说不完,忘不了。可能那些事在别人看来不值得一提,但母亲却看得很重很重。
母亲常和我们叨念这件事:那是二姐刚几个月,大姐仅仅一岁多时,父亲在村里忙,母亲自己一人忙家里。一个人照看两个孩子,确实忙不过来,想干其它活是不可能的啦。最忙乱的时候,是烙煎饼。烙煎饼一般都是两个人,一个人烧火,一个人滚面糊。母亲早早起来,趁大姐二姐还没醒,就推完了磨,然后支好鏊子,备好柴火,开始烙煎饼。
一个人根本忙不过来,顾了这里,可能就顾不上那里。火烧不好,煎饼就烙不好,不是鏊子凉了,就是这边糊一块,那边还不熟。当然,烙煎饼需要一定的技巧。对母亲来说,哪里还提什么技巧,只要能顺顺当当的烙完煎饼,就蛮好啦!
母亲把大姐哄好,把二姐喂好,就开始了。刚烙了几个,大姐二姐就开始淘气。大姐在床上喊,二姐就嗷叫,母亲的鏊子正红火,不得不放下刮板,跑到了堂屋哄哄孩子,再跑回锅屋。常常是孩子哄好了,鏊子却凉了。这样来回折腾了几次,母亲心焦起来,急得落泪,期盼着有人能帮一下。这个时候,谁能替一霎也好啊!
屋后的大嫂子是一个热心肠人,挺实在,心眼好,听到大姐二姐哭喊,知道母亲很忙,就赶快撂下自己的活,跑过来,替换下母亲,烙起了煎饼。母亲急忙抽空去哄两个孩子,等大姐二姐不喊叫了,再来和大嫂一起烙煎饼。大嫂帮助母亲干这干那,给了母亲及时的援助,母亲很是感激。大嫂成为母亲叨念最多的人,母亲说一辈子忘不了人家。母亲常常自言自语的说,关键时候,人家虽然给烙一下煎饼,可咱没耽误事,孩子也没挨摔打。这尽管算不上什么大事,可在母亲心里是最大的事。母亲一辈都记着大嫂的好,挂在嘴上,记在心里。母亲为何如此,个中滋味,也许只有母亲最清楚。
母亲常常向我们提起的看似都是一些小事,但对母亲来说,绝对是大事,是天大的事,对我们整个家庭来说,也是大事。
有一年,我们家里没有养猪,断了来钱的路,家里称盐打油都成问题。母亲划算着赊个人家的小猪仔养着,可是母亲问了许多家,都不开口。母亲心里明白,他们嫌我们家穷,怕还不上钱,所以都没有愿意的。当街大哥为人老实,很诚恳,也和善,从不低眼看人。春上,大哥家的母猪刚刚下了一窝猪仔,母亲忙跑去和大哥说明了情况,想赊个。大哥领会母亲的意思,十分同情母亲,二话没说,就痛痛快快的答应了,并且还说没钱就不要猪钱了。母亲对大哥爽快大方的答复,喜不自禁,高兴的几天没睡好。
母亲从大哥家赊来了一个斤两最小的猪仔,精心喂养。猪仔长得很快,半年多点,就长到了近二百斤。小猪不挑食,长得也胖乎,白白的,还很听话,母亲高兴的不得了,我们全家人更是高兴的不知说啥好。到年底,母亲喂养的这头肥猪长到了三百斤,卖了个好价钱,还了一圈账,还解决了全家的吃穿等困难。
母亲拿到刚卖的猪钱时,首先想到了去还大哥的猪仔钱。大哥很实在的对母亲说,当时看到我们家里那个样,心里也觉得不踏实,但是没有多想,就直接答应了。大哥还说,觉得应该赊,不就是几十块钱嘛,还是人常啊!
几十年来,父母含辛茹苦,强力支撑,使我们那个大家逐步走出了窘境。这期间,有多少人给予援助,有多少人给予支持,有多少人给予关心和照顾,母亲说数也数不清,道也道不完,但母亲都一一牢记在心里。每次家庭聚会,母亲都要提提这些事,总要提提那些给予我们家庭发展的人。除此之外,母亲常常当面对我们唠叨,希望我们向这些有善良之心的人学习,做一个有良心的人。
有一种美德叫感恩,有一种崇高是回报。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那些人,那些事,感动了母亲几十年,感动了母亲一辈子。母亲被感动了,母亲永远不会忘记他人的滴水之恩。母亲的感恩之心,感激之情,熏染了我,影响了我,影响了我们家的每一个人。在母亲的教育下,我们也学会了感恩,学会了感激,学会了爱别人,学会了爱这个精彩的世界。
母亲的唠叨最甜美,因为母亲的唠叨是一种高尚,这种高尚就是感恩。
年龄的文章10:一岁年龄,一岁心
文/赵红丽
不知不觉中,人生已过半。仿佛弹指一挥间,我们的生命又画上了一道年轮。
有怎样的年龄,就有怎样的人生使命;有怎样的年龄,就有怎样的处世心境;有怎样的年龄,就有怎样的办事思维和方法。
一个人由青涩到成熟,除了自身的修炼,还必须有时光的打磨、岁月的锻造。
岁月让我们学会了世事洞明随遇而安,即使面对世态炎凉、人心不古,我们也不再愤世嫉俗,怨天尤人,因为我们明白存在的就是合理的。
对于那些我们无力改变的我们就去接受,我们懂得了什么是命,什么是缘。我们少了激情和冲动,我们更注重稳定与和谐,虽然未免有些世故。
我们学会了妥协,不再争强好胜,我们从棱角分明变得圆润灵活,我们学会了乐天知命。
岁月让我们懂得了把握自己,坚守道德,坚守原则。滚滚红尘,物欲横流,身处数不胜数的令人目眩神迷的诱惑之中,我们已经可以冷静自持,淡然面对,我们已不会情不自禁随俗沉浮,心也不再躁动不安。
岁月让我们学会了担当,学会了自己疗伤。我们不再依赖别人,面对挫折,我们不再推卸责任,不再为自己找借口。
岁月让我们学会了选择与放弃。在纷繁复杂的事物中,我们已经能理清什么是主,什么是次,哪些是轻哪些是重。
一岁年龄一岁人,一岁年龄一岁心,时光打磨成熟心。岁月,让我们对生命的理解和感悟越来越深。光阴可以消磨我们的风华,却带给我们成熟的魅力;风尘能够暗淡我们的容颜,却将一份智慧与淡定浸润在我们的心灵。
我们自省更自信,自尊更自爱。我们坚信,只有经过岁月的打磨,人生才能沙粒成珠,彩蝶破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