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躁文章

请欣赏浮躁文章(精选8篇),此文由多美网整理,欢迎收藏与分享。

浮躁文章1:浮躁

文/梅如是

外 婆

外婆在世上的最后几年,我正旅居在广州的一个偏僻小镇,远离了城市抑或尘世的喧嚣,我对世上的许多人情世故都淡漠了,对亲人的牵挂只剩下父亲的病情和母亲的来信。那年春天的一个早上,我接到母亲的电话,说外婆已经去世一些日子了,怕我伤心,一直没有告诉我。那时父亲的病情正在加重,我听到外婆的噩耗,心里却无动于衷,依然只是记挂父亲。过了很久,我才在遥远的异乡恍然惊觉,母亲在那一年相继失去了两个至亲的亲人:我的外婆和我的父亲。

一直以来我都以为我骨子里流的血是冷的。当我听到外婆过世的消息时,毫不觉得突然,更不觉得难过,但这感觉不敢告诉母亲,总算良心还没有冷透。直到几个月后,我休假回家,不知是否天意,父亲在我回家的第三天平静而仓促的离世了。虽然知道父亲的病无药可治,但潜意识中全家人都以为应该还有一段日子。突如其来的变故又麻木了我的神经,以至在父亲的葬礼上我终是没有掉下一滴泪。邻居们都说我福气好,父亲走的时候我刚好回家了。

这般的纷纭,我又忘记了询问外婆过世的情况。只记得母亲跟我说过,外婆临死前谁都不念,独独念叨我,不知我在外面过得好不好。原来我也是外婆的心病,但冷血的我当时却没有丝毫触动,全然没有理会母亲的絮絮叨叨。我就这样没心没肺的忽略了外婆临终时的关怀与慈爱。

据母亲讲,外婆很年轻就守寡,独自把活下来的三个孩子养大。外公生前给国民党做事,国军撤退时外公原本要去台湾,临走得了痨病留下来,没过几年就去世了。年轻时的外婆精明过人,外公去世后她烧掉了外公的所有物件,片纸也不留下。这一举动使这一家孤儿寡母在文革期间安然无羔,外婆也因为成分好,能干,当上了公社干部。母亲是家中的老大,从小就承担起照顾弟妹的责任,后来考上师范学校,进城工作,认识了我父亲,把家安在了城里。据说舅舅功课也好,那个年代上大学除了分数还得经过公社推荐,公社替外婆着想,硬是不让舅舅上大学,把他留在了乡下照顾外婆,这样外婆家只有我母亲成了城里人。

我童年的时候,舅舅还没成亲,正是好玩的时候,去乡下看外婆是挺期盼又乐意的事。乡下的一切都是清新美好的,我特别喜欢外婆腌的大头菜,很得意城里人吃不到这样的美味。房子后面的高山也充满着蓬勃的生机,我又喜欢跟外婆到后山去放牛,采摘沿途的山花和野果。大概自小习惯了乡下外婆的勤劳和能干,换个环境就觉着不适应。

后来舅舅娶亲,舅妈进门,表弟出生,外婆也渐渐老了。不记得哪一年开始,母亲变得不愿回乡下,我也不盼望去乡下看外婆了,顶多过年的时候去一次,去了还是当天就要返城。倒是外婆进城看我们的时候越来越多,由多年来的只在我们家住一晚的习惯,慢慢变成住上一个星期,甚至更长,有时一个月要来住上两三次。日子久了,每次来都跟母亲诉说舅妈的不是,说舅妈虐待她。母亲只好说不行就来跟我们住吧,外婆又不肯,说农村才是她的家,地里活多等等,心里矛盾得很。这个时期我已经上高中了,正是叛逆的时候,很多事情都看着不顺。听外婆同样的话题多了,心里终于不耐烦,尤其不满意外婆在我们家总把自己当客人,这么多年了,每个月不间断地来看我们,却依然吃饭要人请,菜要给她夹,洗脸要人给她端水,改不了客气的姿态。我对外婆渐渐生出莫名的厌烦,每次她来,只感到心中隐隐的不愉快,我的浮燥不安的青春期啊!

又过了几年,外婆说她的眼睛越来越看不见,我的父亲叫她去医院做白内障手术,对她说,不用担心钱,我们都准备好了,外婆却不肯。这般的扭捏终于冷了全家人对她的热心,再后来,外婆大半年不来我们家,母亲去乡下看她才得知她的双眼已经瞎了,也走不动了。这年我已离开家乡,对外婆已是全然不关心,我以为我最后见到外婆的几年已经表现出对她的不喜欢,她也一定不再喜欢我,一定觉得我不孝,自然一定不会牵挂我的了。

近年我不时会回顾一些往事,或许我也开始老了。忽然想起父亲去世那年母亲讲的外婆临终唯独念我的话,事隔多年,我才终于为之心酸。外婆活到81岁,故于乙酉年正月十八,也算长寿,但她心上的遗憾难道仅仅因为我不能明了她的心意吗?

大娘

大娘是父亲的大姐,普通话叫大姑妈。父亲共有六姐妹三兄弟。大娘在九个兄弟姐妹中排行老大,父亲排行第五,但在三兄弟中排行第二,所以大娘叫父亲二弟。

大娘小时候是富家小姐,受过良好教育,出嫁也早,以至大表哥的年纪比父亲的弟弟(就是我幺爸)还大。大娘和父亲的爸爸,就是我爷爷,解放前当过国民党书记,解放后因为抗税的罪名被发配到新疆劳改,我的奶奶文革期间也被定为地主婆,在当地农场接受劳教。按照旧中国的传统,嫁出去的女便是外人了,但大娘做不到,因为娘家的长子,就是大娘的大弟、我父亲的大哥、我的大伯也被划为右派关进了牛棚。这样嫁出去的大娘就成了娘家的顶梁柱,既当大姐又当妈。到我父亲时,已是大娘和他上面的姐姐在供他读书了,所以父亲和大娘之间何止姐弟情深,所谓长兄如父,在父亲的兄弟姐妹心中,都视大姐如母。

我的父辈们兄弟姐妹之间彼此关爱,感情很好,我却自小寡情。大娘至今健在,今年多少岁,姐姐说了几次我都记不住,索性不问了。我最后一次见大娘是父亲去世那年,她来奔丧,听说送走父亲回去没多久就患上了老年痴呆症。又听说近年大娘的脑子越发糊涂,家里好多人都不认识了,唯独我姐姐回老家去看她,她却一眼便认得。我觉得自己寡情,还因为我回家一年多了,至今没有回父亲的老家去看过患上老年痴呆的大娘,那曾是我童年生活过的家啊,家里有如同父亲亲娘一般的大娘,我甚至不去设想她是否还认得我。

记得小时放寒暑假,母亲把姐姐带到外婆家,父亲则把我带到大娘家,大娘是教师,每年有两个假期。我小时候玩皮,大概是跟大娘的小儿子,就是我的小表哥一起长大有关。以大娘的精明能干,却是从未说过我一句重话,大娘严厉,只对我的表哥表姐们上纲上线。每年放假我都尾巴一样跟着小表哥郊外、大街上的到处乱跑,走很远路去农场看奶奶,一路上故意踩农田,还到河里捉鱼虾,打井水,疯玩。我那时年纪小,身体弱,玩一次井水就会生一次病,小表哥就会挨大娘一次打。

那时候大娘整天没有歇着的时候,她的手很巧,做得一手好菜,还会做鞋垫和布鞋。姐姐和我出生开始她就一直没有间断过地给我们织毛衣,做布鞋。据母亲说,因为大伯是右派,耽误了婚姻,所以姐姐和我就成了家族中的第一、二个亲孙女,是全家人的宝贝。我穿大娘的手工布鞋穿了多少年如今已不记得,此时想起很觉愧疚。

那年我小学还没毕业吧,大娘照例把她做的手工布鞋送来给我,我逐渐成长的虚荣心面对大娘的关怀开始变得不知所措了。我不敢告诉大娘,我的同学们都穿皮鞋了,穿布鞋很土气。慢慢地我开始把大娘的新布鞋收起来不穿,然后没穿过的新布鞋一年年的增多,终于大娘发现我不穿她做的布鞋了,心里有一些失落。大娘不再给我做布鞋是多久的事,流水年长,岁月难再,回首间仿佛隔着一片苍茫,到底我也记不真了。

春节给父亲扫墓,回来的路上,姐姐说,大娘今天这病,可能父亲的去世对她打击最大。这话突然引起我难言的伤感,脑中暗暗思量,大娘于父亲、于我们难道仅仅是大姐和姑妈么?童年、往昔,一幕幕的,有似父亲墓碑上的照片,模糊却又栩栩如生。我这一颗浮躁的心啊,几时才想得起毕恭毕敬地孝敬大娘一回呢?我多么盼望这支荒废的笔能填补许多同样荒废了的亲情。

堂弟

堂弟是大伯的儿子,足足小我十二岁,论排行却是我们这个家族的长孙。大伯年轻时被错划右派,进过牛棚,直到五十岁才娶了我大娘。大伯去世那年,堂弟小学尚未毕业。大伯去世后,父亲自觉接过大伯的担子,抚养堂弟是他心中义不容辞的责任。

堂弟自小功课就差,不肯好好读书,我总以为是大伯晚年得子,先天不足的缘故。每当我回顾往事,忆到学生时代的淘气,总会想起父亲和堂弟。为什么我功课不好,父亲的脸色就是阴沉沉、黑黝黝的,堂弟功课不好,他却一味包容。

大伯生前不看好堂弟的学业,愁他考不上初中,早早便把堂弟从老家带来我家,托父亲帮他联系我们居住这座城市的技工学校。后来堂弟出人意料的刚好上了这所技校的分数线,亲戚们说,是大伯在地下保佑他。

幼年的堂弟我还是喜欢的,我至今保留着和堂弟的一张合影,那年我十七岁,堂弟五岁。但是我没有想到后来我和堂弟、和大娘之间关系变得有些微妙,比外人更似外人,这大概和我的浮躁有关。那时年轻,对待堂弟的心态似乎有些刻薄,但我实在又是一个胸无城府的极其单纯、简单的大孩子,脸上藏不住事,所有的喜怒哀乐都写在脸上。

堂弟读技校是父亲给的学费和生活费,那时候我家经济并不宽裕。堂弟哪一年读的技校、读了几年我记不住,也记不起那年我是不是已经工作了,唯记得即便工作了,初出校门的学生拿的微薄的工资还不够自己花,父亲却逼着每个月上交伙食费给他,尤其郁闷的是,我从此再也得不到父亲一分钱零花钱。堂弟住校,星期天来我家吃饭,每次来父亲都给他钱,这是我读书的时候也没有享受过的待遇。年轻的我看问题多么简单啊,我以为堂弟来我家的目的就是拿钱,因为这时候他已经和堂姐们找不到话说了,他的眼里只有他的二爸,就是我的父亲,有时我甚至觉得他对我的母亲,他的二娘也叫得有些勉强。

我骨子里喜欢美好的事物,人也喜欢俊俏的,堂弟偏偏高高胖胖又有些笨笨的样子,成绩又不好,尤其让我介意的是后来感觉他来我们家似乎不当家里还有三个女人存在的样子。心里不爽,脸色渐渐不好看起来。父亲全然不理会我的感受,一如继往的供养着堂弟,我的大娘也心安理得地接受着父亲的无私奉献,只在春节的时候带些水果特产来聊表谢意。后来,堂弟14岁左右技校毕业,居然顺利的进了一家名企,这又是我没有想到的,大概大伯真的一直在保佑着他。但是我更没有想到的是父亲依然如故地继续给他钱花。我的心就快冒出火来了,我学会了刻薄地猜想,大娘不改嫁一定是怕改了嫁父亲不帮她养儿子。我的心思瞒不过母亲,母亲安慰我说,可能因为堂弟是家里的长孙吧,独生男孩,父亲自然要用心爱护的。原来父亲重男亲女!我“醒悟”而且伤心,后来才知,当年我对父亲对堂弟的过分关爱并不是真的释然。父亲乙酉年七月初七去世,除了和母亲共有的一套房改房,没有给我和姐姐留下任何物质遗产。

再后来,我离开家乡,一走就是近十年。这些年我完全断了和堂弟母子的联系,一些零星的消息都是从姐姐那里听来。姐姐说堂弟现在完全懂事了,工作也稳定,20多岁就自己买了房子,把大娘接去跟他一起住。父亲去世后的每年清明,堂弟都会来给父亲扫墓,对母亲、姐姐也很敬重,还特别迁就我姐的女儿。倒是我,再见堂弟,心里却生出另一种莫名的不安,我的剪不断、越理越乱的亲情和浮躁焦虑的心啊!

浮躁文章2:从容生活

文/一滴水

在虚假浮躁风起云涌的天空下,在金融海啸肆虐全球的日子里,在恐怖分子兴风作浪的环境中,我特别欣赏生活中那些从容不迫的人。是啊,时势愈加困难,从容就显得愈加可贵。

其实,不但时势艰难时从容可贵,就是在日常平凡的生活中,从容也是非常可贵的。我觉得,一个能从容生活的人,就是一个有福气的人,就是一个会享福的人。

然而,生活中太多人不会享福了。有的人为了鸡毛蒜皮的小事冲动得大打出手;有的人因为贪婪蝇头小利而整日惶惶不安;有的人因为嫉妒别人过得比自己好而怒火中烧;有的人因为杞人忧天而郁郁寡欢;有的人莫名其妙就会生气、烦躁、忧愁……诸如此类的人啊,哪有幸福可言呀!

从容生活的人,福来从容享受,而不会高兴过头,忘乎所以;祸来从容面对,甚至变祸为福,而不会悲愤过度,自暴自弃。所以,这种人想不幸福老天都不会答应。

什么是从容?从容就是时间充裕宽裕,从容就是心态悠闲舒缓,从容就是举止沉着冷静;从容就是不浮躁不安,从容就是不手忙脚乱,从容就是不性急心慌。从容就是立场坚定,咬定目标不放松;从容就是稳扎稳打,一步一个脚印;从容就是胸有成竹,一切都在掌握之中。

从容是什么?从容是毛泽东的"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从容是李白的"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从容是洪应明的"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空云卷云舒";从容是苏轼的"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从容是郑板桥的"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从容是林则徐的"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从容是延参法师的"不论卑微或是伟大,无论贫穷还是富有,都要从容地活着,从容来去,坦然今生".

从容是一种智慧,从容也是一种境界。有这种智慧和境界的人,面对人生的美丽,他可以轻松享受,而不会随意挥霍;面对人生的困难,他能沉着应对,而不会手足无措;面对人生的诱惑,他可以心静如水,而不会魂不守舍;面对人生的事业,他能持之以恒,而不会朝三暮四。

当然,一个人要得到这种智慧,达到这种境界,也不是那么容易的。必须孜孜不倦地学习,必须经历种种磨练,必须看破名利得失,必须知足常乐。

有自信方能从容。对自己的品德有自信,就能从容做人不犯法;对自己的能力有自信,就能从容做事不畏难;对自己的感情有自信,就能从容社交不违礼。相反,没有自信的人,什么事都优柔寡断,畏首畏尾,糊里糊涂,哪能从容?

少欲望方能从容。少权欲,则不会奔忙于溜须拍马,才可以从容为政;少钱欲,则不会勤勉于贪污受贿,才可以从容干事;少色欲,则不会受困于情人二奶,才可以从容对人。一个人欲望太多,什么都想得到,就会注定与从容无缘。

不计较方能从容。不计较名,则不会为名所累;不计较利,则不会为利所迷;不计较情,则不会为情所乱。这样,在人生的道路上,才能轻装上阵,快乐生活,从容前行。否则,斤斤计较,只会自寻烦恼,难得从容。

能知足方能从容。在缺衣少食、疲于奔命的阶段,谈从容可能有点奢侈;但在丰衣足食、小康富裕的阶段,是可以谈从容的。能不能从容,关键在知不知足。知足,就不会贪得无厌,吃着碗里望着锅里;知足,就不会心浮气躁,这山望着那山高;知足,就不会心烦意乱,想入非非,惹事生非。知足才能常乐,常乐才能从容。

有一首歌唱道:"平平淡淡从从容容才是真",那么,就让我们做一个平凡真诚的人吧,少一点欲望,少一点计较,多一点自信,多一点知足,远离浮躁,从容生活,让从容给自己留下一分淡定,给世界留下一分祥和。

浮躁文章3:立秋絮语

文/清清雅荷

夏天带着浮躁和闷热渐渐的离开了人们的生活空间,秋天带着清凉和秋韵以及人们焦灼的期盼静静悄悄地走来。

虽然夏的余热还没有完全从人们的身心里完全地褪去,但毕竟秋天来了,带着凉意真的来到了人们的视线里,人们面露惬意并爽快殷勤地把秋天迎到了自己温馨的家园。关掉转了一夏的空调,拉开厚厚的窗帘,打开昏沉沉的窗户,闷热了一夏的屋子畅快淋漓地把清气深深地呼吸到家里,秋天的气息一下子就溢满了整个屋子。

人们对季节变换的感觉好像特别的灵敏,当立秋刚刚光顾大地的时候,路上的行人就陆陆续续地卸下了带了一夏的遮阳的厚厚面具,面露微喜地素面朝天,她们不用再避开夏天毒辣辣的阳光,不再像逃犯似地行色匆匆,而是有点悠心地散漫地蹬着休闲车在秋天里"潜行".

琳琅满目的水果在秋天的召唤下被主人摆在店门口的空地上高高地垒起来显摆着,小商小贩此起彼伏的叫卖声似乎比夏天清朗了许多,昔日肆意爬满脸上的汗水也被清凉的秋风吹得无影无踪。

高叫了一夏的蝉已没有了夏天的狂躁和高傲,声音不再带有刺耳的聒噪,也许整夏地引吭高歌使它们有点疲惫和匮乏了,伏在高高的树上有一声没一声地打更似的沙哑着。秋天里蝉的声音似乎多了些疲困颓废和无奈失落的味道。

秋天的清晨比夏天稍微来地晚一点,可能主要是让疲惫闷热了一夏的人们好好得享受一夜的清凉。但人们好像没有理解秋天的美意,舒展舒展身体早早得就起床了。秋天看到人们这么的勤快,就赶忙拿起连夜编织的清爽温润的外衣给天地披上。

你看!天地一派浓浓的秋天的气象,秋的韵味在弥漫着蒸腾着。鸣叫了一夜的曲曲在完成了打更的使命后,伸了伸懒腰哈欠连连地迷糊去了。鸟儿妈妈带着儿女早早地离开爱巢扑棱棱飞到远处觅食去了。

极目远眺,廖远深邃的天幕披上了蔚蓝色的外衣,显得是那么的娴雅和柔和,黛青色的远山在烟云似的薄雾里连绵起伏。低头俯视,远近高高矮矮的的建筑在秋色的渲染下显得无比的静美,它们静静地等侯着主人赶紧把门窗打开。蓊郁的草木舒了舒身子赶紧梳理着凌乱的叶子把秋风引来给自己抖擞抖擞精神,火烧火燎的夏天把它们烤得无精打采,树叶也蔫蔫地打着蜷儿。终于等来了钟情的秋风,它们在秋风地亲吻下惬意地摇曳着,希望抖落掉整个夏天积攒下来的疲惫。睡眼朦胧的露珠也被它们抖醒了,纷纷杨杨地离开花木,落到大地母亲的怀抱里来寻找遗失了一晚上的母爱。

鸟儿是清晨的精灵,它们呼朋引伴地在树林里嘻嘻哈哈地打闹着,花木也被它们的嬉闹声给吵醒了,它们睁开迷蒙的眼睛准备给人间播撒花瓣,可是漂亮的花瓣怎么不见了呢?花树伤心地四处找寻着流落的花瓣,原来花瓣早已和湿润的泥土酝酿在一起化作春泥了,花木终于明白花瓣的离去。热情似火的夏天在给了花瓣尽情绽放的力量后,就悄悄地离开了,它们在火热的夏天已用尽了所有的力气,此刻困乏的它们再也不能绽放缤纷和怒放花香了,它们不得不慢慢地在秋天的凉风里悄悄地零落,以待来年更护花。

汽车在秋天的清晨里渐渐出动,洒脱地行驶在清爽的大街上,翻滚的车轮溅起了浅浅的水花,汽车刺耳的鸣笛拉开了一天喧嚣浮躁的序幕。

早餐摊点浓浓的美味飘荡在大街的上空,也飘荡在人们饥肠辘辘的肠胃里。来不起在家吃早餐的人们经不起美味的诱惑纷纷站着或坐着匆匆的解决了饿瘪的肚子。

建筑工地上传来了机器的轰鸣声,勤劳的工人又周而复始地开始了一天繁重的工作。工人在燥热夏天里所流的淋漓汗水早已被清凉吮干了,工期的催迫让他们不敢怠慢,疯也似的奔向工地。

柔和的秋风笑意盈盈地吹开了人们凝结了一夏的笑颜,也吹走了驻足一夏的烦闷。他们纷纷地从空调的冷气里逃开,怀着对秋的感念惬意地走在秋天的清晨或黄昏里,静静地享受着秋的气息,秋的韵味,把自己融入到秋天里,和秋天进行着温馨的约会,和秋天进行着浪漫的絮语……

浮躁文章4:浮躁心

文/陈广胜

浮躁或许让人频繁做事,却难以真正成事。因为做事需要一个过程,做大事更是如此。远离浮躁,就要有主心骨。让自己静下来,是避免浮躁的妙门。

美国管理学者博恩·崔西说:“任何人只要专注于一个领域,5年可以成为专家,10年可以成为权威,15年就可以成为世界顶尖。”

假如作一换算,只要你在某个领域投入7300个小时,就能成为专家;投入14600个小时,就能成为权威;而投入21900个小时,甚至可以成为世界顶尖。可反过来讲,如果你只投入几分钟,那就别想成为什么。

难以断定具体数据的准确性,但我却宁肯相信结论的合理性。当今社会弥漫着浮躁,能沉下来十年磨一剑的实属难得。浮躁的人心猿意马,凡事急于求成——创作想一鸣惊人,比赛求一招制胜,经商图一本万利,当官望一步登天,以至连看书也一目十行。总之,一切快字当头,只为着立竿见影、马到成功。

为何大家普遍拥有浮躁心?这与社会转型期的特定背景相联。由于利益结构的大调整,人们仿佛面对新一轮洗牌,谁都希望抢得先机。特别是见多了走红、暴富现象,就更会滋生易动、急躁的病态心理。通常而言,浮躁者具有对成功的强烈渴望,又不愿为之作长线付出。于是,大家习惯于变幻目标,今天向东,明日往西,或者挖空心思抄近路,总想在“短、平、快”中出人头地。

然而,浮躁或许让人频繁做事,却难以真正成事。因为做事需要一个过程,做大事更是如此,假如一味地压缩过程,就等于扼杀结果。孔子说:“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急于求成的浮躁,可能在短期内生出虚假的“繁荣”,但它很难持久,若有风吹雨打,顷刻便显出原形。

浮躁心堆起的脆弱,在于缺乏时间的积淀。大凡经得起时间检验的,先前都需要时间的投入,就好比一贴中药,即使各种名贵药材齐备,也省不了一个个时辰的煎熬。相比之下,浮躁只能带来低水平的重复,却无法造就真正的卓越。

既然浮躁不足以成事,为何又层出不穷?这源于人们天生的惰性,总期盼以最少的精力和代价,赢得最大的收获。因此,当听到别人的成功故事,尤其是见了诸多的投机取巧,便希望加以复制。但是,人人都有具体情况,别人的成功自有机缘,并非谁都可按图索骥,能走一条终南捷径。做事必须立足自身的条件和可能,别人的经验可以借鉴,却不能由此乱了心神。

毫无疑问,人生不是短途冲刺,步伐快慢绝非摆在第一位,关键是坚持到底。恰如人的成就主要不靠天份,更需专心致志和能够补拙的勤奋。对走长路来说,方向对就不怕慢,只要不停走下去,肯定能到头。反之,若浮躁地乱碰乱撞,则是自我折腾,极容易将路子走偏,最后不得不回头。

远离浮躁,就要有自己的主心骨。现代人习惯于忙忙碌碌,整天跟着风潮在场面上应酬、消耗,却无暇听内心的声音。许多人浮躁,并非因浮躁带来快乐,实是为所谓的脸面有光,不得不掐着秒表追名逐利。急功近利必然急火攻心,人们在浮躁中渐渐地迷失自己,忘了原本应该替自己活,而不是为了活给别人看。

心理学有“延迟满足”的概念。一个人想实现宏大目标,就应驱除浮躁,尽可能克制眼前的欲望,甘愿作长期的付出。北宋司马光便是一个典型,从48岁开始编纂《资治通鉴》,他以圆木作枕,睡觉只要落枕醒来,立即起床修史。如此呕心沥血19载,终于在晚年完成了千秋巨着。可以说,司马光就在寻求更有价值的“延迟满足”,他几乎也是同生命赛跑。未等书卷正式出版,司马光已然去世,但正因脚踏实地拒绝浮躁,才铸就了他的不朽。

事实上,成大器的人须有静气,甚至不可缺一段寂寞的时光。让自己静下来,是避免浮躁的妙门。而始终置身红红火火的热闹中,极易随波逐流,难以保持一份专心专注。忍受寂寞,一定程度上就是守候成功。只有经受了冷板凳的磨练,熬过走弯路后独自疗伤的苦痛,才能收获极宝贵的心路历程,让自己知晓真正需要什么,值得追求哪些,从而平心静气面对当下,也更有定力去拓展未来。

《无量寿经》曰:“动作瞻视,安定徐为”,明示人不应浮躁,行为处事需安详、淡定,慢慢地为之。可世界瞬息万变,“徐为”又容易失去机会,经书上的话是否适用于普通人?进一步说,拒绝浮躁是否意味着拒绝功利?

毋庸回避,功利是绝大部分人都需要的,但做事就像耕耘,5年有5年的收获,10年有10年的结果,却休想靠几分钟取得回报。纵然从功利的角度,人一生能做的事其实有限,真能做好一件已是大幸。与其四处出击、浅尝辄止,不如瞄准一处,稳扎稳打地做。“安定徐为”的落脚点是“为”。当克服了心浮气躁,人们的姿态将从容许多,也能丢开患得患失。若如此,“徐为”反倒让人埋头深耕,在不问收获中成就更有建树的大作为。

浮躁文章5:又能怎样?

文/叶离

浮躁的社会。到处都充斥这迷茫。堕落。我又能怎样。

灯红酒绿 总以为能青春年少一辈子!可是!玩了。乐了。高兴了。开心了。到最后一无所有了! 又能怎样?

多少次迷茫中我们找不到路在何方!多少次。跌倒了爬起来。想让一次又一次的彷徨解放! 又能怎样? 最后依旧如汪峰的一句歌词一样……折断了翅膀……

走出学校。踏入社会。在学校的时候以为在学校学的将来就是在社会上所能用的。可是当你发现步入了这个缺德的社会 不管当初是多么斗志昂扬。多么憧憬未来。这个社会。这个现实……它总会把你一耳光子打醒。告诉你。孩子醒醒吧。这里不是学校。

年少的时候。老师。教我们自己错了要承认错误。老师错了要提醒老师。可是到了社会才发现。咱们自己错了就是错了。上司错了那也是对的。这就是现实……

那时候。呵呵……以为生命是怒放。拼搏是青春。错误要承认。理想要去奋斗。

可当某一天。你发现这一切都与你在少年时所理解的不同。当你的观念。看法。一一被现实一点一点敲碎的时候……那滋味……呵呵……还真不好说啊……

所以。这就成了我们人生的转折点。转折过去依旧是学习。不同的是 学习的是 该如何生活。如何挣钱。如何养家。又该如何去用虚伪掩盖对待现实的那种失望……

累了。真的很累。可是生活逼迫着你去扛起来。没办法。你只能戴着刻画着微笑表情的面具 去继续努力。继续生存……

跌跌撞撞的就这么向前走着。依旧是雾遮双眼。看不清路在何方。

坎坷人生路。或许是我还未真正长大。依旧在寻觅……

Q2548072411

浮躁文章6:远离浮躁

文/清心居

远离浮躁,这是一个心灵修炼的过程,更是一个内心提升的再造结果。其实,如若用一句来解读的话,那就是:锻造精神空间。

有人说:服饰不能评定人品,但服饰却能装点人的外表。人活着,是需要一定物质来装饰的,但能够使人活得幸福快乐的必备条件,那就是:精神空间的充实。

俗语常讲:发光的不一定就是金子,但金子却一定是发光的。当今的社会,虽然多数人具有功利思想,但仍然有那么一部分人与众不同,主要体现在:漠视物质的东西,崇尚精神的东西,甚至于为了精神可以完全抛弃物质利益的驱使。

虽然这部分人与时代的潮流并不相符,也许有些幼稚,或许有些激进。但这部分人的思想却是极其纯洁和简单的。人和人之间很真诚,生活也很简单,更益于相处。主要特点就是这部分人在精神上极为充实,生活中充满着无尽的欢声笑语。

也有人说:当今的社会,功利因素压倒了一切的这种趋势,这就是我们感到极不舒服的地方。然而,若想不被其这种趋势所驱使或奴役,那就需要自身心灵方面的锻造与修炼。

虽然说,金钱、地位和名利,能够给人带来一时的快乐与满足,但它却不能给人们带来永久的幸福。有时,还容易给人们带来一些灾祸。相反,如若自身心灵得不到更多的锻造与修炼的话,那就容易使人成为“物欲”的奴隶。至使也就谈不上什么幸福感与快乐感了。

时间能够改变一切,但改变一切的不仅仅是时间。西方哲人亚伯拉罕曾说:“历史上伟大的人,永远是那种自我实现的人”。

就像人们所说的那样:历史丰碑的背后,不仅仅是人们的感叹,更多的是留给人们的思索。与当今多数人那种追求功利的趋势相比,少数人更多的是留恋那种纯洁的情感交流、最为真挚的思想沟通、最为纯真的快乐永恒。

就像有些人常常提起的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的“露天电影”的情结所形容的那样:中国电影新闻简报,越南电影飞机大炮,朝鲜电影哭哭笑笑,阿尔巴尼亚电影莫名其妙,罗马尼亚电影吵吵闹闹,苏联电影搂搂抱抱……其实,这正是当时那个时代的一个真实写照。

针对上述所形容的现象,我们可以细细地去分析一下:露天电影正是当年童年中最为快乐的回忆。因为,电影中的生活跟当时的现实生活出现了不少的思想交集。反复的欣赏,来回的琢磨,那些精彩的段落,哪怕是几十年之后,仍然在一些人们的思想中反复闪现,以至于影响了无数人们的一生。

我们可以这样讲,那时候的人们比较纯粹。虽然说生活上没有现在这么丰富,但那时候人的精神比现在的人要富有的多,也就是说人的幸福指数比现在高。追寻原因就是一个,那就是:人们心灵上的充实。

当今社会,由于物质上的丰富,多数人们的功利思想渐渐提升,而心灵的沙漠却正在逐渐扩大。故而,人们的浮躁情绪也正在渐渐占据着大多数人们的精神空间。

用心理学的原理来诠释的话,说白了,人们浮躁情绪的背后,那就是心灵空间的“沙漠化”。换一句话来讲,也就是随着浮躁情绪的扩大化,内心逐渐变成了“空虚”,由此也就渐渐产生了浮躁……其结果,具体表现在人们生活幸福感指数的降低。

按照上述的理解,这样就容易使人产生逐多的“疲劳”感。如:欲望疲劳、审美疲劳、精神疲劳、思想疲劳,以及更容易出现一些带有时代潮流特征的现象来。如:欲望补偿、审美补偿,物质享受的补偿和精神享受的补偿,等等。

因此说,随着岁月的变迁,不断地有某些东西从我们的身边消失。也许是一件物品,也许是一种习惯;或许是某些说法,或许是某种观念。但它也必将给人们留下一种永恒,那就是:精神上的激荡与充实。

精神来源于人们的思想。精神上的享受,源于人们思想与文化上的底蕴多少。故而,我们应该多读一些能够提升自身灵魂的思想素材。即使不是这样,那也应该在现实生活中细细地去观察与感受。即:留心处处皆学问,事事通达皆自省。

古人云:闲暇读书,其乐无穷哉。也可形容为:有书真富贵,无事小神仙。其原理简言之:费尽心机,聚剑钱财,万金难买一生平安。

浮躁文章7:夜空中最亮的星

文/淡淡微笑

浮躁远了,喧嚣去了。

秋去冬来,辽远的大地,寂寥的星空,只有静、净。

走出蜗居,仰望星空,一片繁星点点好似颗颗明珠。细细一看,发现一颗最闪亮的星镶嵌在天幕下,闪闪地发着光。渐渐地,闭上疲倦欲睡的眼睛,在夜空中隐隐消失,悄无声息。不禁令人想起了李商隐笔下的古诗名句:“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是啊!人生的旅途上,总有黑暗的时候,就像这颗星一样。如果在漆黑的夜晚,我们只能摸索着前行,倘若有一颗闪亮的星指引我们前进的道路,我们便会喜出望外。

对于美好生活的憧憬有太多太多,可现实往往不如人意……

正在沉睡于梦乡中的我,听到“砰!”的一声,把我从美梦中拉到了现实,我瞪大了眼睛,可能以往的情景又重演了。我缓缓地起了床,轻声地走到爸爸的房门外,附耳一听,隐约听到打翻的破碎声,刺耳的争吵声,当我想一把门推开的时候,妈妈却说:”孩子们都睡了,我不想跟你吵!“我无奈地退了一步,却是看不见的心碎。我无法理解他们之间的大吵大闹,千万次告诉自己,事在人为,你可以的,你可以为了这个家勇敢付出你的爱,但每次领教到的都是爸爸无情的一句:小孩子,大人的事你不懂!我还能说什么呢!我一人无法抚平已经千疮百孔的家,再次告诉自己,没关系,一切都会过去的!

漫长的黑夜里,脑海就如电影倒带,不断地浮现出一幕幕爸爸妈妈吵架的画面,我抱头大哭,泣不成声。眼角挂着冰冷的泪,我又该怎样面对。

钟表,可以回到起点,但已不是昨天。今夜的星空,依然炫耀辉煌,你是否能听清仰望的人心底的孤独与叹息。突然,一颗闪亮的星在角落里脱颖而出,就是它!那颗最亮的星出现了,令我欣喜若狂。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在夜空的嘘寒问暖下,自己的伤痛在渐渐地消散,但在心灵深处留下了永远抹不去的伤痕。夜阑人静,冷落的街道寂静无声,不变的是,我还在此独自观望。然而,更多了的是一份恬静与安然。

天色还是昏暗的,黑夜还没过完,黎明还没到来。每当我找不到存在的意义,每当我迷失在黑夜里,夜空中最亮的那颗星依旧存在,使彷徨、无助、悲伤的我还能坚持着,给我再次相信的勇气。不管前方面临多少坎坷,流多少泪,只要我拥有了最亮的那颗星就固定了我前进的方向,坚定了不倒的信念。

一颗流星,划过······不是瞬间,是永恒!

浮躁文章8:永夜

文/GaGaDuDu

北区当然是浮躁的,北区的夜,自然也不例外。城市的尘土与吵闹,永远带着几分喧嚣与躁动。大概是因为这里野树杂合,又躲进了校园的幽僻之处,一场大雨落得三分闲静,而那平日见惯了景物,似乎也别有一番柔情,细细寻觅,着实有几分清新,颇耐人寻味。

就近循着一条林荫小道,只管往前,湿漉漉的石板,胡乱地映出几道昏黄的光来。微风偶尔掠过,竟飘来一阵浮动的暗香,定是雨水将绿叶和着泥土一起发酵了。叶,剥离了母树,折了生命,化成了一缕芬芳。她潜在这幽暗之处,似恋人温润的密语,又像是一种不期而至的惊喜,她用生命为这永夜作了一曲极致的献歌。一阵风来,未料得那翻飞的叶上,突然袭来一阵雨滴,打在胳膊上,脸上,那是一种不详的恐惧,伴随着短暂的冰冷而迅速消失。湖边丛生的野草,暂且失掉了往日的那种顽劣感,风一来,便压低了他们的身姿,颇有一份柔柔的谦和感,而不再是粗鄙、杂乱而生硬地挺着头,与骄阳对立。 湖的那一头,有潺潺流动的活水,源源不断地送给这夜以清凉的慰藉。

过了石板,立在桥上。远处的天,不是深沉的黑,而是墨色中透着一股幽幽的蓝,映出一道寂寞的光来。路旁的灯像是夜的迷离的睡眼,倦得乏味。枯黄的灯光,洒不进湖心深处,照不到那隐秘的心事,反倒是透过树影的罅隙,在夜半的风中来回地逡巡,不停地摇摆。

夜已深了,我只管往夜的深处走去。木板铺就的小路,像吸足了水分似的,每走一步,都有一丝若即若即的不舍从脚底传来,欲留住这般闲人的碎步。我抬头望了一眼,一条弯曲起伏的小路,慵懒地伸进了夜的深处。一辆单车渐行渐远,只留下我一个人,伫立在湖边,消得这半个永夜。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