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欣赏关于学校的散文(精选10篇),此文由多美网整理,欢迎收藏与分享。
关于学校的散文1:静夜思
文/轻笔
静夜思
我们学校的夜空,不是幽黑的,是暗蓝色的,走在咕咕的蛙鸣声中,我可以清晰的看到那暗蓝色的夜空,许多的地方还被大片大片灰白的云占据着,稀稀拉拉的星星隔得老远老远的,丝毫看不出星座。但是,那暗蓝色的夜幕,还是与小时候一样,还是那么的悠远,深邃,充满了幻想……
是的,真的与小时候一样的。
小时候啊,最最喜欢呆呆的仰头看那漫天的星星,也有尝试过傻傻的去数星星,呵,一颗,两颗,三颗……
伸出手去,那圆圆的月亮一只手就可以抓得过来,那些星星一手可以抓下一大把一大把的!哈,真是太好玩了!想着想着,就感觉那圆溜溜的,毛茸茸的,泛着淡淡光芒的月亮捧在了手中,软软的,舒服极了。
用细细的线系好手中大把的星星,牵着它们欢快的跑着,让它们围绕着自己飞舞,飘扬!荧荧的,闪着点点光芒的,五只角的星星弥漫在周身的空间,充满了迷幻色彩……
上小学后,老师告诉我们,我们站着的展平的地面,其实是一颗圆溜溜的行星!天啊,还好有万有那个引力,不然我们是要掉到其他地方去的!嗯,看上去暖哄哄黄澄澄的太阳是一颗恒星,表面温度能有6000摄氏度,我们平时喝的开水都只有100摄氏度,这太阳能把人烫死的,再也不敢妄想把太阳抓在手上玩儿了!还有月亮是一颗围绕着我的看上去平坦的圆形的地球行星转圈子的卫星,表面还坑坑洼洼的,又不会发光,还冰凉冰凉的,一点都不好玩儿,那么那么漂亮的嫦娥仙子为什么还要去那个卫星上呢?我们的地球也是圆圆的,比那里好多了啊?最沮丧的就是那些星星了,原来它们根本就没有五个角,没有地方可以系绳子,它们还是圆圆的,和太阳一样,有6000摄氏度,甚至还要更高温!只是由于隔得很远很远,才看上去那么小!!!
原来一切都是假的埃……
隔得那么那么远,这么远的距离我就算长大了也到不了那里去。就像小小时候的我,感觉南极的那些胖乎乎傻呆呆的企鹅好可爱,可是却到不去那里,中间隔着这个国家,那个国家,还有好多的海洋,嗯,听说那些国家与我们很不一样呢!还有那海里有好多好多从来没有见到过的神奇的动物!真想沿路看看。老师说我们距离那些星星的路程比距离那些企鹅远多了,多么这一路该有多少稀奇古怪的事物啊!这个该死的叫做万有的引力,为什么要拉着我呢?不然,我就可以沿路去看看了,多好啊!
后来上初中了,才知道去太空中原来还要像杨利伟叔叔一样包得像个粽子,还要坐太空船!不过太空中没有那个叫万有引力的力呢!可以自由行动啊!真希望去那里试试,一定走的很开心的!
高中生物老师说生物变异的方式之一是送往太空,太空中充满了各种射线,能引起生物体一边,不过有害变异要远远大于有利变异!呵,原来,太空和根本就不是个好地方啊!就连走路都要弄根绳子牵着,不然一不小心就被冲走,永远迷失在黑暗的太空中!原来,那个幽黑,深邃,充满幻想的夜空是那么的危险啊!
炎炎的夏日,灼热的太阳晒得我不愿出宿舍,而夜间却凉爽安谧,在这夜色下走走,微微轻风拂面,白日间的浮躁被一丝丝的剥离,多么美好的夜色啊!间或一闪的点点星光,藏头露首的凉凉弯月,就连那朵朵云儿都充满了动感,时薄时厚的,呵,你猜那路间的蛙鸣声代表着什么?他们也在讨论今日的温度太高吗?还是趁着这凉凉的夜色,高谈阔论这今后的蛙生,又或是从前的光辉事迹?嗯,个人觉得是后者。
关于学校的散文2:难忘的表演
文/张天天
今天,我们学校举办了一场“党在我心中”的文艺汇演。
首先,主持人报了第一个节目《兴我中华》,随着音乐响起,表演开始了。台上同学们那气势恢宏的歌声让我浑身充满了力量,真想跟着他们一起唱,一起跳。而这只是开始,接下来的节目更是令我惊叹。六(1)班的《潇洒女兵》让我看到了女兵的飒爽英姿;五(3)班演唱的《游击队歌》铿锵有力,使人感到热血沸腾,好像身上有使不完的劲儿;一(2)班和五(3)班的《我爱北京天安门》《学习雷锋好榜样》让人不由自主地赞叹道:“真精彩呀!”二(1)班表演的舞蹈更是柔中带刚,让人看得如痴如醉。剩下的节目更是一个比一个精彩,都不知道该如何形容了!压轴节目是六(2)班带来的《大中国》,它让我感受到了祖国的强大,让我更加热爱自己的祖国了!
这真是一个欢乐而有意义的一天啊!
关于学校的散文3:谢谢,再见
文/邬敏
学校的元旦文艺汇演在加紧排练,日历也被撕得只剩薄薄的几页。2015即将过去,随之而去的,也会是另一个我。
我已经连续两年加入《池州日报·九华晨刊》小记者了。或许,我不是资历最深的,也不是文采最好的,但某天真的要说再见了,还是有些莫名的不舍。
眼看着我已经初二,按家长的话是连学习都顾不上的时候,更不用说是看报写稿的事了。再者写了一些文章,都纷纷石沉大海了,又有什么意义呢?
我知道他们是对的,没有辩驳。
或许,它只是在我生命里若有若无的存在吧。
即便我知道,这只是借口,只是一个我欺骗自己的借口。
翻开过去的报纸,一沓又一沓的,不算整齐地堆在一个墙角的瓦楞纸纸盒里。我俯下身按月将它们一份份理好。来回翻阅,指尖沾上了斑斑点点的墨迹,难道,这就是我关于它最后的回忆了吗?
依旧无法放下的,也不光是这些报纸吧。
我是一个极害怕孤独的人,喜欢看见别人因自己而高兴,却很难说服自己开心起来。看过的笑话,大多都记着,之后再讲给朋友们听——这是我维持友谊最好的方法。看见他们笑得开心,自己的心情也就自然愉悦了。
而那些欢乐的来源,正是一份份报纸上的一个个小的版块。
真的,真的好想对你说一句话。
谢谢你。
再见。
关于学校的散文4:大扫除
文/张子涵
星期四下午,是我们学校每周一次的大扫除。
下午第二节课刚下课,大家就争先恐后地拿起了劳动工具,一起奔向自己负责的区域,热火朝天地干了起来。有的在拖地,有的在扫地……不一会儿,同学们就累得满头大汗了,班里一片忙碌,可是却没有一个人叫过苦,喊过累,他们是多么热爱劳动呀!
瞧!张慧雯扫得多认真。她双手握着扫把,在地上扫来扫去,连一点纸屑也不放过,扫得可仔细了!当她扫到讲桌下面时,发现下面有很多粉笔头,她叫老师帮她把桌子抬开,把下面也扫得干干净净。
看!张登朝拿起黑板擦,在黑板上仔细地擦着,然后又拿起了一块湿抹布,把黑板擦得乌黑发亮,简直可以当镜子用呢!
擦玻璃的我也不甘示弱,我先拿起一块抹布,把玻璃擦了一遍,然后又拿起一团报纸在玻璃上擦,擦完后,我退几步看了看,发现玻璃上还有一些污点,我赶紧对玻璃哈了几口气,又用手擦了擦,果然玻璃干净极了!我满意地笑了。
我们看着干净的教室,心里别提有多开心了。
关于学校的散文5:美丽的校园
文/李壮
我在一个美丽的学校上学,它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新世纪实验学校。你们知道吗,我在这里可开心啦,下面就跟大家说说!
春天来了,校园里的花都开了,有红的、白的、蓝的,五颜六色,美丽极了!
夏天到了,天气越来越热,树上的知了叫个不停,我们在教室里开着空调,喝着老师为我们打的开水,悄悄地看着树上的树叶打着卷。
秋姑娘穿着盛装来了。有一股扑鼻的香味,是什么?哦,原来是桂花开了,月季、蔷薇当然不肯落后,争相斗艳。
冬爷爷等不及了,一阵阵大风越刮越紧,下起了大雪,老师带着我们到校园里打雪仗,堆雪人,大家玩得可高兴了,可是没过几天雪人就化了。老师说,雪化了融到泥土里,小树就可以喝得饱饱的,明年长得更茂盛。
这就是我的校园,我喜欢这里,如果你觉得好,就来找我一起玩吧!
关于学校的散文6:第一次做蛋糕
文/季雨婕
今天,我们学校五年级的全体师生坐着大巴来到了盼望已久的“张家港市青少年社会实践基地”。当十几天前,老师告诉我们要去“基地”时,全班同学都兴奋不已。如今,我们真的来到了这里,心里甭提有多高兴了。
一进基地,我们就来到了一个很大的会议室。基地的校长给我们办了一个欢迎仪式。欢迎仪式结束后,我们就来到了宿舍。来到宿舍的第一件事就是:套被套。开始我们以为套被套很简单,但是等我们套完被套后,我们就不觉得套被套是件很简单的事情了。
下午,我们去做了美味可口的蛋糕。这是我第一次亲手做蛋糕,心里别提多激动了。老师先将我们领到做蛋糕的地方,然后让我们两个人为一组,接着给了我们一组一个不锈钢的容器,容器里面有一个打蛋器和一块布,我们就开始做蛋糕了。将鸡蛋打在容器内,再用打蛋器将鸡蛋打匀,然后在里面加入糖和盐,打匀后,接着加入面粉、奶粉和泡打粉,再打匀,再加入SP,这时老师说:“一定要搅拌成乳白色、黏稠状。”这可难坏了我们,因为前面加入的调料,搅拌出来的颜色是淡黄色,而现在要搅拌成乳白色,只有一个办法——使劲地搅。我用力搅拌着鸡蛋,直到把它从淡黄色变成乳白色,而且非常黏稠。之后在里面还要加入水和食用油,再用筷子轻轻地搅拌,待搅拌均匀后,就可以放进烤箱里去烤了。趁着烤的时间,我们去清洗了工具。一边清洗着工具一边焦急地等待着蛋糕的出炉。等我们清洗完工具,蛋糕也烤好了。
我们拿着自己做的蛋糕高高兴兴地回到了宿舍,在宿舍,我们一边吃着自己做的蛋糕,一边聊天,可真快乐呀!通过“做蛋糕”这个活动,我体会到了收获的喜悦,同时也感受到了爸爸妈妈的辛苦。
关于学校的散文7:吃杀猪饭
文/宋显云
冬月半的一个周末,学校附近的一位大姐叫我到她家吃杀猪饭,一听便满口答应,还生怕变卦空喜一场,因为几年都没吃杀猪饭了。就奔着这顿饭,每天兴致勃勃。
我和同事到主人家的时候已近午,大姐家的年猪已经汤成了白条,第一块肉也砍下来煮在了锅里。我们都是吃闲饭的,也搭不上手,就坐在炉旁烤火拉家常。下午三点多饭好了,亲戚呀、朋友呀、邻居呀都相继落座,一共满满四桌。菜肴之丰盛自不必说,让大家垂涎并久久回味的是大炒和小炒,纯土法做成,非常地道;还有青椒炒猪血,好多人还是第一次品尝,更是赞不绝口;洋芋米饭是柴灶做的,干爽而不黏软,最后再吃一块豆酱或香椿夹锅巴,那个香呀全是童年的记忆。细考这顿饭的好来,不外乎久违的乡亲氛围和近乎遗失的农家香味,因为我们在城里呆久了,每天都在跟风赶潮,而我们的父老乡亲不仅在为我们留守家园,还在固守传统的文化,包括饮食,比如这顿杀猪饭。一顿杀猪饭,怎一个乡愁了得!
也许好多同龄人如我一样,不会忘记年关前的杀猪饭盛宴,虽然时隔多年,却熟悉而温馨,充满极大的诱惑。
听爷爷讲,杀猪饭的兴起,要追溯到上世纪的八十年代初期,也就是土地承包到户之后。人有了吃的,猪也有了吃的,人有吃的就高兴,就杀猪请人吃;猪有吃的就长膘,就好供人吃。那时几乎家家都有年猪杀,家家都比着请吃杀猪饭,开始只请杀猪匠和邻居,后来扩大到本院落的人,再后来就把一个小村子的人都请来,当然也少不了就近的亲朋好友。饭菜也由开始的一桌便餐到后来的三五桌席面,场面之大之热闹不亚于给孩子办喜事。说起那时饭菜,其实很简单,多是自产的农家菜,什么青菜萝卜之类都有,当然少不了满盘满碗的大炒小炒,还有风味独特的蒸碗子。也许丰盛程度没法与现在相比,但已经是接近奢侈的吃喝,好在无论做了多少菜,都能吃得杯盘见底,几乎少有糟蹋,许是人们都饿怕了,还没学会浪费。
也有没有年猪杀、不兴吃杀猪饭的年月,原因还是家里粮卖了没粮喂不起猪。每到年关,熬煎的还是母亲,因为母亲管一家人的吃喝,大人活重得吃肉,小孩营养不良得吃肉,偶有至亲走动也得上肉菜,真是孩子盼过年、大人在过难。记得有一年,我们家喂了一头猪,眼看快过年了就是不加膘,母亲就把黄豆叶、葛藤叶煮熟喂,还是不见起色,母亲那个急呀,我们真真的看在眼里。我们兄弟姊妹三个,哪个不是母亲的心头肉呢,大过年的孩子没肉吃,作为母亲她实在不忍心我们遭罪。事情还在向不利的方面走,那年政府人员和学校老师上门要教育附加费。其实父母早都知道迟早会来要钱的,没人来催母亲就抱一线希望,父亲任由母亲忙活,谁知这一天终于来了。那天父亲把唯一的那头猪拉走的时候,母亲几乎要哭出来,眼泪转一转还是忍住了,那一刻我只感觉到自己的母亲好可怜。事情还在变化,下午的时候父亲又把猪拉了回来,原因是猪不够斤两,连90斤都不到,收购站不要。看得出,母亲的希望被再此唤起,不要还好,就杀了给孩子们过年。谁知,第二天母亲的希望就破灭了,因为费用没交,我们家的那头猪被他们卖给了急需肉的人家。那年我们家没有年猪,我们小孩子都不是太在意,可母亲一直不太高兴。现在想,母亲的不高兴,是她嫌亏欠了她的孩子。这就是母亲,生我们养我们的人!
没有年猪的年我们过了,有年猪的年我们也过了,虽然滋味不同。
关于学校的散文8:在路上
文/张香君
站在学校三楼的阳台上,能看到东、西两面的景色。说是景色,其实真没啥可看的,尤其是东面,那是一片田野,在这深冬的季节,一派萧条,寂寥。在没收拾干净的地里,像是激战后未打扫的战场,横着竖着些庄稼棵子,无力却又固执地在风中摇摆。田地的主人是一个五十多岁的老汉,我不知道他这么仓促地草草收兵,是忙着干什么去了?
相比之下,我的目光更愿意停留在学校的西面。西面五十米处是一条贯穿南北的国道,虽说现在天还没大亮,但是大道上不仅车辆如旧,行人也渐次增多,骑电动车的,开三轮车的,都裹得像一个臃肿的木头人,匆匆而过。
每天在学生们早读的时候,我就这样站在阳台上,看着那条大道上那些亮着灯光昼夜不停的车辆,和那些来去匆匆的行人,心中总有一种说不出的感慨。这个时刻有许多人还睡在香甜的梦中,而更多的人都已经。我身后教室里的学生已经跑完早操上了一节的早读,大道上已经过去了好几拨坐着没有遮挡的三马子,挤成一团奔向工地的农民工。骑电动车的人应该是去各处上班的,看不清楚他们的年龄身形,只能模模糊糊地从穿着上推测他们的身份,穿羽绒服的应该是年轻人,穿肥厚的棉袄或裹个破旧大衣的,肯定是中年人甚至年纪更大。无论怎样的年龄,在路上都是一样的姿势,匆匆,更匆匆。
看着这样的情形,总感觉一种力量在体内沸腾。路上的行人,室内的学生,一边是在冷风中义无反顾为生计奔波,一边是在书海中为未来奋力拼搏,还有那些看不到的我们、你们、他们,每个人不都是在路上吗?在成长的路上,在求学的路上,在奋斗的路上,在攀登的路上,在寻找的路上,在进取的路上……我们一直在走,明天永远在前方,我们就一直在路上。
想起东面那块田地的主人。记得夏天曾和他交谈过几句,他说种地踏实但不够过日子用的,每到秋收完就四处寻活儿贴补家用,这岁数了干别的干不了就是还有把力气,不使出来留着也存不下,趁还跑得动赶紧给孩子攒点儿,这样过着才有心劲儿不是吗——是的,这样过着才有心劲。看着路上越来越多的行人,他们当中有太多像老汉这样的当家人,也许女儿嫁妆还没凑够,也许儿子买房的首付还有欠缺,也许老父老母的养老钱还没攒足,也或许,什么都不缺了,就是还有力气,有力气就得使出来,就得往前奔。只有走在路上,才会离明天更近,离幸福更近。
关于学校的散文9:爱被物化
文/小冉zi
今天在学校补鞋,才知道学校老爷爷收费已收到15块一双了。在我的印象里,老爷爷的收费一直高于市场价,这其实可以理解,毕竟在学校只有他一家,形成垄断,理所当然要比市场价贵一些。可是最近他又涨价了,室友换一个拉链都要收20元。
他家收费比较贵,这不是我一个人的看法,而是很多同学都觉得这收费比较贵。打个皮带孔都收五毛钱,完全把人情冷暖用物质衡量了,举手之劳都物化了,看不到应有的关爱,看不到关爱守恒定律的作用。人的物欲无穷,有的人越是得到满足,就膨胀得越厉害。就像同学所说,本来买一双30几块的拖鞋,有一根断了,本来丢有点舍不得,拿去给他修,就要花15块,还不如自己在添点钱买一双新的。
无论下雨天还是寒冬,他们两老头都在学校各个宿舍院里辛苦着,靠自己合法的劳动来赚钱,这值得我们赞美与歌颂,毕竟他们都60岁了,还要出来劳累,为生计奔波。每个人对老弱病残或少或多都抱有一颗同情与怜悯或关心,觉得上帝在某方面苛刻了他们,为他们关上一扇窗的同时,作为身强体壮的年轻人就想为他们打开一扇门。
可是,现实就是现实,你对他好,他却把他当成理所当然,如果你有一天因为状态等原因不帮助,可能就当做反面教材,就如电影《搜索》所展示那样。
我这个人还是比较富有同情心和关爱之心,只是你需要用礼貌来换取,礼貌是做人最基本的原则,并非涉及自尊伤害之说。无论你是小孩还是老年人,还是其他人,只要你礼貌的表达了你的诉求,一般都会成功的实现目标。可是现实生活中,就是有人把自己理解成了老弱病残,认为别人帮助你,同情你是理所当然,道德所需。如老年人摔倒碰瓷,坐公交车不礼貌的让人让座,利用大众青年同情心取巧取骗等等。不知道是老人变坏了,还是坏人变老了?当然,不能对号入座,社会上还是还是有很多老年人心特别的暖。就像7080评论我们90无为一样,并不能用部分否定整体,那个部分是特例,是腐化的,毕竟事物的性质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
关于学校的散文10:再见,朋友!
文/黄淳泽
再见了,学校;再见了,老师;再见了,同学……我挥手告别,差点“泪奔”。想当年,好友无数,而如今,区区几个,最令人难忘的,要数和同学王涵的分别。
王涵,一位与我们班全体同学同窗苦读5年的同学,可在六年级时,他竟然说走就走:他父母要带他去澳大利亚了!我们全班同学都舍不得啊!怎能忘呀,当有的同学伤心时,是他给予安慰;当有的同学搬运书本力不从心时,是他伸出了帮助之手;当有的同学题目不会做时,是他耐心辅导;当有的同学孤独困惑时,是他陪伴在身旁……他给予我们太多,我们还没有说声谢谢,他却要远走他乡。
还记得他临走的前两天,我们听到他走的消息,真是万分不舍,纷纷把自己最喜欢的东西送给他,窗外的寒风呼呼地吹着,有几个同学竟哭了起来。有的说:“王涵,我会想你的。”有的在日记本上写下诗句:“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王涵与我情。”有的目光深远地说:“别怕,虽说我们不在一个国家,但长大以后也可以相见。”有的开玩笑地说:“我们还在同一个地球嘛。”……
第二天,我们相约去了梁丰生态园,他说想再看一看那里的美景,再和同学们相聚美好的一天……现在想起,我还是不禁伤感啊!
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我们还是和王涵分别了!此时此刻,让千言万语化作一首小诗:同学情深也分离,但君必须牢牢记。千里共婵娟,来日再相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