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困文章

请欣赏春困文章(精选4篇),此文由多美网整理,欢迎收藏与分享。

春困文章1:听鸟

文/姚大伟

春困不起,卧枕听鸟。窗外才晨曦一点,枝头已鸟鸣九层了。

家燕唧唧,百舌啾啾,棕背伯劳呼儿啵啵啵。喜鹊定是胖胖的那种,喳喳,喳喳,声音和身子一样拙一样重。麻雀可能在白日里过于贪耍了吧,此时还倦着呢,忽而一声,忽而又一声,心不在焉,犹如梦呓。在一旁冷观的该是几只斑鸠和黄莺。它们离的远些,叫声却又不因此而淡去,它们叫的分明,有序。唏唏噜噜,嘤嘤嘤嘤。听上去,不争,也不躁,很忘我,很有范。

在那柔柔的光线里,鸟儿们或蹲在枝头或鼓翅而动。自唱,交谈,赞美太阳,等等,在最美好的时间里,谱出最美妙的乐章。这乐章,足够把人心抛到天边世外了。在床头枕上,一面闭目听鸟,一面想着鸟儿的羽翼和神态。燕子是俊俏的,成双成对的。百舌是通身皆黑的,伯劳灰黑而小巧的。最惹人注意的该是喜鹊,它们并不矮小,憨憨的肚皮,壮壮的身架,见着就可乐。麻雀呢,两三只,排成一排,且都打着盹儿,这个眼皮一开一合,那个一合一开,一如犯困的雏鸡,头儿一点一点的,可爱至极。

此时,人类只是鸟儿的听客,只是自然的听客。窗外,有无限量的阳光和雨露,但它们只属于天空,大地,树木与鸟类。好多人,只愿在自己的房子里继续好梦。而一只鸟儿,却已经叫醒了天地,不同的树木和又一个春天。

听着窗外的鸟鸣,我自然而然地想起了那些与鸟儿长期相处的乡人们了。想起他们如何教我闻声识鸟的本领。他们说“布谷布谷,收麦种谷”“子夜杜鹃啼,来日晒成泥”。说“鹁鸪叫两声,有雨不肯晴”“啄木鸟叫三声,不是下雨就是刮风”。还说麻雀“早聒阴,晚聒晴,半宿聒噪不到明”。

在乡人的眼里鸟儿未卜先知的,鸟鸣如神灵的暗示。他们爱惜鸟儿,善待鸟儿,与鸟儿,和谐共处,又默契十足。他们听鸟鸣知天晴天雨,看鸟飞知四季更迭。

而我,在鸟儿的鸣叫声,读到了如花开,草长,细雨牛毛般祥和与喜悦。

春困文章2:打个盹儿

文/王太生

春困,是需要打盹儿的。我在春天的中午恹恹欲睡,这时候从远处传来庞大的声响,这种声响似铁锤敲打一只空铁桶,或者一大块洋铁皮,显得空旷而岑寂。

有时,声响并不那么刺耳、让人生嫌,反而有某种催眠作用,从河对岸的一个旧仓库里传出,敲几下,停顿一会儿,再敲几下。就像一个人写字,文思不畅,写几个字,想一会儿,再敲几个字。

人是需要打个盹儿的。打盹时的声响,是白日梦中的一种伴奏。这种声音嘈嘈切切,带有安抚作用。

小贩的叫卖声,灌进耳里:“卖栀子、白兰花耶。”那是春天午后,一个农妇,趁着空闲要把一篮子的幽香推销出去。这让人想起临安城里,“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在江南,卖花的少女,是在空气如薄荷般清甜的早晨,踩着唐诗宋词,一段平平仄仄、仄仄平平的雅韵。而一个农妇,忙完了地里的活,烹煮了中午餐桌上的简单饭食,则是日头光影悬挂在头顶。

春天的声音是听出来的。有天中午,一只蜜蜂在纱窗上嗡嗡,扰人清梦。就神思恍惚地想到,童年,受寒,脖颈淋巴结肿大,外婆带我找一老尼,念咒,画符。那是一个春日的午后,我坐在慈祥老尼藩篱竹院的小凳子上,老尼口中喃喃,用一支毛笔,蘸墨,涂抹患处,我打着盹儿,听到了几只蜜蜂,在墙角芝麻花上吟鸣。

打盹儿时的声响,还有那些收音机。从前有一个人,在你吃过午饭,躺在藤榻上迷糊欲睡,他在收音机里说书,说武松打虎、杨家将,他说书,你一边听书,一边打盹儿,午后阳光照彻的旷野,有马蹄声得得得经过。

打盹儿,是见缝插针,打个盹儿。

邻居刘老四,有一次参加商场举办的打盹儿比赛。刘老四说,10位打盹儿高手,众目睽睽之下酣然入睡,也许还打呼噜,这太好玩了,就报名参加。刘老四是个胖子,本来睡眠就好,刚开始比赛时,刘老四把手机关掉,尽量放松。众参赛者在轻音乐的伴奏下,渐渐进入打盹儿状态,可刘老四睡不着,他不习惯这种有音乐的打盹儿,而喜欢打盹儿时,听屋顶上有一只鸟在叫。他几次抬头,瞪大眼睛看着别人,然后重新趴下,很快又再次抬头,刘老四不得不中途退出比赛。

近处的市声,远处的风声、水声、说话声、丝竹声,声声入耳。

经历的事情多了,就不去想它,蒙着头,打个盹儿,飘然入睡。

耳根清净,内心里没有聒噪的声响,才是一个人真正的打盹儿。

春困文章3:千万不能懒惰

文/李波

春困秋乏夏打盹儿,冬天还要眯一会儿。似乎在一年四季里,懒惰都有让人心悦诚服的借口。

颓废地走过秋天,踏进懒洋洋的冬天。一切都在周而复始,唯独在潜意识中的懒惰依然独断专行,牢牢盘踞在大脑中,蚕食着试图勤劳的计划。每天都是机械地上班、下班,吃饭、睡觉,复制着前一天的点点滴滴,没有丝毫改变。正是这样的波澜不惊,让我们在不知不觉的情况下,习惯了用一种一成不变的方法生活:早上为了多睡几分钟,硬是挤掉吃早餐的时间;工作中一坐就是一整天,哪怕是起来伸个懒腰也变得那么奢侈;下班回家后,除了沉迷于电视或是网络游戏中不可自拔,任何事情都提不起精神;周末原本计划的健身活动,也被这样、那样的应酬所取代。在时间的洪流中肆意流淌,时间长了,我们会失去了健康,冷落了亲人,失去了阳光般的生活。

我虽说已过了而立之年,但心中的拼劲和理想已经被生活所累,变得虚无缥缈起来。天好的时候,披着暖暖的阳光就想昏昏入睡;天不好的时候,伴着淅淅沥沥的雨声,就想在网络上寻找平静自我的方法。总之,一切一切的懒惰,都会跟随着千万个理由,和你死缠烂打,非等你妥协了,才肯罢休。懒惰更像是一种传染病,就在潜移默化中传染着你周边的每一个人,一个哈欠接着一个哈欠地打,瞬间会连成一片哈欠的海洋。

有时候也会在寂静的黑夜里,辗转反侧无法入眠,靠着床板呆呆地望着窗外,努力回想着这一天的收获,却发现鲜有让人欣慰的惊喜。也试图想让自己充实起来,可是懒惰依然如影随形,总是挥之不去。深思熟虑后,还是自己的思想在作怪,自己怎么一不小心就走进了生活的禁区。阳光无法渗透进来,自己一直被懒惰缠绕,也逐渐变得不可理喻了。无奈之下,只好自己给自己关起了“禁闭”。

虽然懒惰难以抗拒,但是我们依然要抗争!从这一刻觉醒,抖擞我们的精神,高举勤奋这个利器,力扫懒惰的阴霾,从而揭开美好生活的篇章。

春困文章4:始于清晨

文/刘埕

春困夏乏秋无力,冬日正好眠。有些人习惯赖床,在清晨沉湎于梦想之中。冬日尤甚。孩子尤甚,常常需要大人“取腌菜”般从被窝中拽起来。

小儿因为要上学,只得早起。有时看到我还可以舒舒服服地多睡一会儿,分明感受到他颇有不平之气。平心而论,黎明时的小睡的确分外酣畅受用。可时间一长,小儿也有意无意地出现了赖床的迹象,这让***妈很是烦神费劲。

我躺在床上,默默忖度着,为贪求一丝舒适,清晨的时光白白地无声无息地没了影子,我也分明感受到颇有不平之气。想到这里,即刻掀开热被,穿衣起床。小狗多利巴巴地望着我,当察觉出给它遛早的意图后,兴奋地用前爪叩开房门,旋风般地奔下楼梯。禁锢了一夜的多利在河边的小道上,在小区的小公园里,和着清新的空气,披着丝丝晨曦,东瞧瞧,西闻闻,欢快地活动着筋骨。也许是为了表示感谢,它会冷不丁地转身跑过来,那一刻,只见它眼若点漆,两耳如起舞,双腿似击鼓,待到跟前,踮起双脚,特亲昵地推你一下。

遛早回来,还有大把的时间。视线落到条案上,笔墨纸砚一应俱全。书法是我的爱好,对骨力刚劲的柳体更是心仪已久,只是始终没有付诸行动。如今一段时间下来,端坐案前,挥毫泼墨,点画入手,一丝不苟,倒也练得有点模样了。

书橱里的经典名着,买的时候郑重其事,心向往之,但买来后有的却束之高阁了。有的勉强读完,有些读不了一半,甚至只读了几十页就又插回去了,可心里偏又惦记着它们,觉得挺愧疚,总想尽快还掉这笔读债。这叫人有点茫然,有点纠结,为什么?经典名着,总需在头脑最清醒的时候,抛弃杂念,全神贯注地读,才能读出味道,读出收获。早在20年前买的《红楼梦》,断断续续开读了几次,都是半途而废,糊涂而止。这次,索性买了一套脂砚斋《石头记》来读,采用蚕食战略,每天清晨一章,竟也清清爽爽地读完了。

行动是最深刻的语言,也是最好的方法。小儿见我每天清晨如此,再也用不着催他起床了,都是黎明即起,随即书房里传出了轻柔而富有节奏的英语朗读声。

古语:“一日之计,惟在于寅。”“寅”指的是凌晨三点钟到五点钟。倒不是说不要休息了,而是说,奋发须当惜时。

每天都有一个清晨,是在睡梦中度过,还是在忙碌中度过?君心必有数。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