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文章

请欣赏南北文章(精选10篇),此文由多美网整理,欢迎收藏与分享。

南北文章1:年首岁尾,我穿越南北

文/蒋曹斌

1

这一次,我真的飞越大半个中国,从南方之南来到北方之北。

为了防寒,着一身的重重叠叠,全副武装地出征。

南方啊,北来的大雁在沐浴冬日的暖阳,享受着历经苦难而功成名就的闲适和尊贵。

而北方,曾经的葱笼青翠肯定蜷缩身躯,忍受着前世未尽的来自寒风的肆虐和凛冽。

2

刚才还闷热中昏昏欲睡;一阵气流颠簸,让我举目窗外。

落日熔金,暮云合壁。云天这般奇绝,苍穹如此静谧。

极目处,霞如彩练,莫不是七巧姑娘裁剪的锦罗绸缎?

机身下,却见青山点点,雪浪隐约。浑浊的世界因雪的润泽而格外清澈,格外简洁。

3

夜幕下的街道,澄明而又空寂。但你并不孤独,走到哪里,哪里就有晶莹伴随。

没有遇上铺天盖地的雪花纷飞,有些许遗憾,却无须叹嗟。看看周围,就可以想象雪曾经下得多么热烈。

南方正在淅淅沥沥地下着雨。不能说雪是死掉的雨,但雪一定是雨的精灵,是天使的无尽的深情。

雪地不冷。裹起雪风,疾走如飞,自然浑身火热。

4

西风瘦马,古道昏鸦,悠远的诗境存放于历史幽深的山谷,固化为永存的意象。

如今的冰雪世界里,灯光辉煌,流光溢彩,车辆穿梭,游人接踵,鼎沸的喧嚣让澄明晶莹的冰魂雪韵悄然消损。取冰江面,筑堡垒城,建殿雕宫,奇也妙也,然则失之大道,也失之娇娆。

幸好,还有简约的狗拉雪橇,还有没有流水的斗拱小桥。

5

经过反复浣洗,月光泻淌在大地,与白雪辉映,融为一体。

一切如此静寂,一切都经过了洗濯,连同一丝一缕的空气。

脚步轻一点,免得踏雪时“咯吱咯吱”。瞧,灯火阑珊处,一位赤裸的白雪公主般的姑娘扭动着腰肢,正在惬意地背手挥动浴巾,又若蹈雪轻舞,邀月吟诗。

一尊美丽的雕塑,不知来自于哪位艺术大师之手。她让我读懂了什么是冰清玉洁,什么是纯真无邪,什么叫澡雪浴德。

6

松花江堤岸上的斯大林公园,夜色深沉,行者稀寥。

人行道和广场上的积雪有序地堆放在树林花圃,如被絮般整齐洁净。如果树木稀疏处有那么几株红梅凌寒而开,则诗景灿然。有梅无雪,落于尘俗;有雪无梅,不见精神。

企盼在空旷的江畔,拥有一间小雪屋,屋内火炉初红,窗外梅香袭袭,即是天地皆春。

也可以就这样在雪地静静伫立,深深吸吸,把五脏六肺的污浊彻清洗。

7

疾驰的动车,犀利地把白色的大块剪开。

窗外,除了雪白还是雪白。闪向后方的电线杆给雪地带来几分敏捷;平畴大畈上的白杨林则给雪地平添几多妩媚。

村庄只不过是散落在白纸盘上的棋子,偶有规则地颇有韵致。

柴门鸡犬吠,风雪夜归人。前世今生,屡思屡梦着这雪夜归来之境。

还是让我披一身蓑衣,在众鸟绝的薄色中钓一宿寒江,钓一钩银月,也钓一帘飞白。

8

由是,我梦回少年,梦回江淮故乡的冬天。清晨或黄昏瓦屋灶房顶上升起的袅袅炊烟,屋檐上挂下的冰淋,行走在河塘冰层上的战战兢兢,搓揉雪团塞进伙伴的衣领后的痴笑声声……

那是温暖中的寒冷,那是关于寒冷的温暖记忆。

而今,我无法穿越岁月沧桑,但我穿越了千山万水的漫天苍茫。

无论北疆还是南域,心拥热烈则世界温润如玉,心存清凉则天地爽朗。

9

见识了周天寒彻。我们要告别冰天雪地,要告别冰清玉洁。

飞过白山黑水,飞过秦准泰岳,我飞回风和日丽的南国。

在充盈着暖气的机舱里,我又昏昏欲睡。我想重回松花江畔,让零下30度的冰冷揉擦着我还未干裂的脸庞,从围脖或者口罩里冒出的呼息,一路延绵,酣畅淋漓地表达着温和热切的生命力。我想再回一次雪地,对着蹲在路旁捧雪扬花的红衣女土,拍下雪里红的生动景致……

10

在北方,我就是一枚雾松上的棵粒,我就是一夜的孤冷,一季的清寂。

回到南方,我变成了青翠中的一枝,我成为待燃的冬蕉,成为大叶榕的飘须。

北方的沙柳也会絮叶依依,北方的石榴树终能红艳欲滴;南方的长青藤也啜饮寒露,南方的苍生万物也经历四季。只要坦荡豁然,就世界生辉,风和日丽。

我回到了南方之南,亦如我飞往北方之北。

南北文章2:南北花事

文/阿成

南方人和北方人过春节,无论如何是有区别的。比如买花,过节了,买几盆鲜花,或是买一束鲜花放在家里,不仅增加年节的气氛,也骤然让满堂春意盎然,喜庆吉祥。小时候,每逢过年,年轻的母亲照例要去花市买一两束花回来,或是迎春,或是腊梅,或是玉兰和百合,嫣红姹紫,让家里的年味儿浓郁而温馨。

东北毕竟是东北,东北之冬,大雪纷飞,北风呼号,早年时哪有鲜花可购呢?因此,早年黑龙江春节的花市,花儿多为彩纸扎成或细绢制作,千红万紫,于洋洋洒洒的大雪中招徕生意。那时节,东北人迎到家里的花儿自然是人工的制作,以慰寻常人家春花之情结。这十几年来才有了花窖和鲜花店,喜爱春花的人可以到那里去购买鲜花。有私家车者最令人羡慕,可将鲜花严严实实地包好,三步并做两步钻进车里,飞驰回家,可保花之鲜美。

海南则不同,海南者,便是数九的节气,堂堂的腊月,大街小巷依然是绿树成荫,碧草云连。其间各色斗艳争奇的野花,越是在东北寒冷的节气,在这里越是艳丽茂盛。

说来海岛人亦有过年买春花的习俗。春节来临,民间花卉应时而设,花市展馆里,各种姿色迷眼品位卓然的鲜花牵连不断,斗艳争奇,荡人心魂。诚然,人有百样,喜好越千种,其中以购“金桔”者为众。故而金桔几乎占了花市的三分版图,恍惚之中,以为误入桔国。

而我则喜水仙。水仙者傲然秀丽,气度非凡,且有无限生机。《瓶史》将它列为一品九命,称之为花中雅客,“借水开花自一奇,水沉为骨玉为肌”。亦有“凌波仙子”之美誉。于是购一盆十头水仙捧回家中,清水供养。“玉台金盏”,一日三朵,一日一新,“玉立小娉婷,脉脉含情愫”。次第开放,直至除夕。除夕夜此株为最茂。难怪宋人咏叹:“瑶池来宴老仙家,醉倒风流萼绿华。”真是吉祥可爱,心中的各样期盼亦在次第参差的花境中款款升起,不亦乐乎。

南北文章3:樱花赋

文/张子其

初见于汉,盛植于唐。地不分南北,花次第而开。含苞时,点点乎红豆相思;绽之初,盈盈乎处子启唇。

花将盛,花间藏叶,其叶瑟瑟;叶渐长,叶里寻花,其花楚楚。其根若何?龙盘蛇行。其干若何?铁冶铜铸。

玉叶坠珠兮,湘灵鼓瑟;新花溢彩兮,谪仙挥笔;风摇琼枝兮,嫦娥振衣;波映丛林兮,阆苑仙阙!

溶溶春波,翩翩飞鸟,幽幽天籁。祥云飞渡,水走岸行,气势如虹。粉素红金,争芳斗艳,一派雍容!

盛世樱花,灿若云霞。五彩缤纷,四射光华。樱林逶迤兮铺天盖地。樱花妖灼兮,百里风香。月光泻银兮,贵妃新沐婀婀娜娜;朝晖流金兮,天女散花沸沸扬扬!蝶阵朝奉兮,啜花露之琼浆;东风驻足兮,吊落英之被地!

登高望远兮:风荡谷鸣,飞霞雁阵,万千气象!举觞痛饮兮:花醺鸟醉,天地为庐,梦幻仙乡!

跋:丙申之春,邢湾古镇,澧河之畔,数万亩樱花含苞待放。余身临其境,目观其盛,感政府改天换地之壮举;叹京奥策划运作之奇功;思天适应时植樱之睿智;念中铁挥师助阵之豪情!赋文感怀,以咏桑梓之美,复感斯生之幸哉。

南北文章4:为什么说买“东西”而不说买“南北”

文/祥子

我们为什么说买东西而不说买南北?有一个传说与此相关。说的是南宋大学者朱熹造访其友盛温如,适逢盛手挎篮子准备上街。朱熹于是问:“你欲何往?”盛温如答道:“上街买东西。”“买东西?”朱熹笑道:“那么南北也可以买吗?”盛曰:“不可,我这篮子只装得金类木类,水类火类是装不得的。”朱熹听罢连连点头。原来“五行”的木金水火土,是与方位上的东西南北中相配的。按照相生相克的原理,东方的木和西方的金可以共处,而南方的火和北方的水可就势不两立了。当然,这只是个传说故事,不能作为买东西这个说法由来的确凿证据。

其实东西最早单纯是指方位的名词。因为东、西相对,所以常常联系在一起。慢慢地,“东西”的语意扩大了,可以代指四方,比如东躲西藏的意思是到处藏匿,并不是只能往东躲或者往西藏。再后来,指四方的“东西”也可以指四方的物产或者产业,这个意思在唐代就已出现。宋代以后,所有具体或抽象的事物都可以用“东西”来指代了。至于为什么是“东西”而不是“南北”走上了这条语意转移的道路,有人提出了这样的解释:因南北仅方位之异,而东西则日出日没,有生命意义寓乎其间。凡物皆有存亡成毁,故言东西,其意更切。也许这也有一定的道理吧。

也有说法说“买东西”源于唐长安着名的东市、西市,因为要到这两处购物,因此就简略将“去东市、西市购物”说成是“买东西”了。这个说法虽然待考,但当时长安城里的东市和西市却真的大有名堂。

长安城当时的面积近84平方公里,是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陆地和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交易区。长安人口近百万,拥有庞大的消费群体。由宫城、皇城和郭城三部分组成的城市中,绝大部分面积为里坊建筑,分布着贵族宅邸、民居、寺观和工商业聚集的东、西二市。

东市和西市的布局基本一样。与里坊相似,市的四周也有高大的围墙。每个市约占2个坊的面积,市内有4条大街,围墙四面各有2个门。市内的4条街道纵横交叉成“井”字形,将整个市内划分成9个长方形区域。这些长方形区域四面临街,当然更利于交易。每个区域内还有便于内部通行的小巷。各街的两侧设有水沟,与小巷里的暗排水沟相通,供排水用。水沟的外侧还铺设了2米宽的人行道,方便顾客行走。

东西二市进行的是封闭式的集中交易,也就是将多种同类商品集中在“肆”(即“行”、“店”)中进行销售。这种封闭式集中交易在春秋晚期就有了雏形,到唐时基本完善。唐政府对东、西两市实行严格的定时贸易与夜禁制度。两市的大门早晚随城门、街门和坊门一同启闭,并专门有吏卒看管。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夜禁制度显然不合时宜,因此自晚唐开始,夜市也就比较常见了。

南北文章5:恨君不似江楼月

恨君不似江楼月,

南北东西,南北东西,

只有相随无别离。

恨君却似江楼月,

暂满还亏,暂满还亏,

待得团圆是几时?

在元宵节里, 却想起了这首江楼月。

第一次看到这首词,是在大三阅读课的教室里。

那天难得早去,就看见一片狼藉的黑板角落里用细细的粉笔写着淡淡的字痕……

有人在奋力的擦黑板,我抢在字迹被清理干净之前看完最后一句。

却不曾想只是匆匆一眼,竟一字一句的植在了心里。

日后时常想起,也偶尔在唇边辗转,却总也不能出口成声。

也许不似江楼月和恰似江楼月的都只是一种情怀。

就像此时,我怀念的,

也许是大三的那一堂课前冗长的外文板书当中,忽见寥寥几句中文诗词的初见惊艳。

也许是在团圆节里,家家围炉的温馨场面。

也许是词中辗转反侧的离愁和思念。

抑或是怀念起某个人,某段情。

也许就如这世上有些事,属于它们的领地只有两处,心或者坟墓。

南北文章6:买东西买南北

文/许洪波

儿子处在求知欲旺盛的阶段,整天东问西问的,有时还真让人难以招架。

周六,儿子从外面玩耍回来,见我一人在书房,问我:“老妈呢?”我答:“明天准备去郊游,***去买东西了。”儿子闻言来了精神:“老爸,为什么购物叫‘买东西’,不叫‘买南北’呢?”

我便告诉他:“东汉时,商业繁荣的城市数洛阳和长安,分别称作‘东京’和‘西京’,百姓去东京或西京采买,就简称去‘买东’或‘买西’,再加上东属木,西属金,人们吃穿用都取之草木的根、茎、叶、花、果和种子,要么是直接可得,要么是用金钱可买,都能用‘东西’一词来概括;而南属火,北属水,水火不相容,所以不能叫‘买南北’。日久天长,‘买东西’这个词就流传开来了。”

儿子听后连连点头称是。我得意地拿出烟叼上,准备接受儿子的赞美,却发现打火机没气打不着了,便吩咐儿子:“去给***打电话,让她买个打火机,再买些水回来,明天路上喝。”儿子高兴地跑去客厅了。

不一会儿,我听到儿子在电话里大声地显摆道:“老妈,‘东西’买齐了吗?您再买些‘南北’吧!什么?您连‘南北’都不知道?就是再买个打火机和六瓶矿泉水。”

南北文章7:秦岭听鸟

文/白忠德

秦岭是南北动物的交汇带,鸟类多达五百余种。鸟儿的鸣声表达不同的感情,传递不同的信息,引伴、结群、转移、隐蔽、觅食、营巢、报警、进攻、歌咏、求爱、高兴、烦恼、惊恐,高亢的、悠扬的、浑厚的、缠绵的、哀婉的、纤细的、短促的、激动的,组成一支大合唱。鸟儿是森林跳动的音符,森林因鸟儿的存在而灵动,添了情趣和韵味。

曙光还未升起,耳边就传来阵阵鸟鸣,骤急如筛豆子,打破清晨的宁静。我穿衣起床,信步走出秦岭三官庙保护站院子,此时薄雾款款,树叶碧绿,野花怒放,青草含露。

鸟儿们站立枝头,沐浴晨曦,梳羽理翅,招引伴侣,尽情高歌。大山雀高高站立枝头,“嗞嗞规——嗞嗞规——”尖锐细微,清纯甜美,富于韵味。大山雀形体比麻雀还小,却是山雀中的大个子,全身黑色,唯有脸部一片白,行动敏捷,如一群快活的小精灵。黄腹山雀“嗞规——”、“嗞规——”声音连续而尖细。棕头鸦雀不贪睡,十来只一群,竹丛间“吱—吱—吱”叫着,边鸣边跳,十分忙碌。

黄鹂羞答答躲进树阴,鸣声圆润流畅,清脆悦耳,如行云流水般动听。它们箭一般穿梭着,金光闪闪,转瞬即逝,宛如流星。啄木鸟发出“笃——笃——”声,远处可闻,也是繁殖期求偶占区的信号。灰胸竹鸡橄榄褐色,与地面颜色极似,“呱呱咕——”、“呱呱咕——”不知道身在何处,那连绵响亮的叫声却暴露了自己。

四声杜鹃格外多情,“豌豆花壳、豌豆花壳——”雄浑嘹亮,响彻山谷,通宵不歇。这时却安静了下来。三声杜鹃放开独特的歌喉,“归—归阳——、“归—归阳——”越叫越快越响,叫了几声又突然停下来,让人捉摸不定其行踪。三声杜鹃,又叫阳雀,叫声凄凉哀婉,足以触动人类心底那最敏感、脆弱的神经。每天能为人类捕食一百五十多条害虫,是一般鸟类捕虫量的几倍。它却算不上一个称职的母亲,自私而绝情,缺乏最根本的母性,从不做窝,不会孵卵,更不育儿,把蛋产在莺、画眉、山雀巢里,让它们孵化。

三官庙人家屋檐下的燕子苏醒了,把头伸出泥巢口,发出单调轻微的短哨声。不久便三三两两地冲向蓝天,一把把剪刀似的尾翼在晨曦中划出美丽的弧线。历代诗人咏燕子的诗句很多:如刘禹锡《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有如李白《双燕离》:“双燕复双飞,双飞令人羡,玉楼朱阁不独楼,金窗秀户常相见。”

是时,我为一只歌声嘹亮、雄姿英发的画眉吸引。画眉是鸟中歌星,扎在一根竹枝上,头高昂,尾内勾,鸣声急促,如同两个南方女子吵架,响亮多变,婉转悦耳,悠悠远远,高高低低。

太阳出来了,升腾的雾气和着金色的光芒,醉人的山林更加光彩夺目。我独自坐在东河边,轻轻闭上眼睛,沉醉在鸟儿的合唱中。我又听见一阵阵酷似笛鸣的叫声:枝头两只鸟,正在一唱一和。那是佛坪绿鸠,以本县命名的特有种类,雄鸟上下背暗绿色,雌鸟上背绿色,下背暗绿,形似野鸽,有些纤瘦。

林中百鸟齐鸣,柳莺的体形最小,嗓门却最大,婉转动听,顺耳舒心。忽听得一声陌生的叫声,清亮而高亢。河乌,身着黑褐色羽衣的“歌唱家”,飞出来落在离我不远的树枝上,尾羽不停地上翘。河乌是真正的水边居民,一生伴水而居。三官庙的人说,他们很少见过河乌的巢,那巢藏得极隐秘,往往让人意想不到。

南北文章8:除夕,我家“南北”两顿年夜饭

文/汪志

说起这大年三十晚上的除夕年夜饭,那可是华夏子孙一年之中最美最香的一顿饭了,不知多少人为了这顿年夜饭,不辞辛苦地从天涯海角赶回家,此时,那浓浓的乡愁和年夜味,不论成功和挫折,贫穷和富有,一切尽在香甜的年夜饭中。

我的老家在长江岸边,从小在那里生活了近20年,长大后来到大西北工作生活了30多年,不同的南北年俗,我家每年的大年三十却有两顿年夜饭,因为妻子是大西北人,而我这个南方人又生活工作在大西北,因地域及风俗习惯,都怀念自己家乡的年夜饭。于是,除夕两顿年夜饭,一南一北相互渗透并影响和包容,这每年的两顿年夜饭先按大西北的习俗吃饺子,等到春晚结束夜里快12点时又按南方习俗吃另一顿年夜饭,这一晚两顿年夜饭一吃就是30多年了。

生活在北方的人,年夜饭最看重的就是饺子,尽管平时常吃饺子,但年夜饭的这顿饺子格外与众不同。每年大年三十这一天,妻子就早早地将包饺子的面和好,而我呢则早早地赶到菜市场购买饺子馅,肉馅是主要的,可以是羊肉、牛肉或猪肉,以前肉买回来自己剁,太麻烦,现如今方便了,肉馅机一绞就行了,辅助馅或大白菜、韭菜、萝卜等。记得刚来大西北工作时我不会包饺子,只能给妻子当下手,如今我早学会了擀面皮和包饺子。晚上五点多,我家第一顿年夜饭就开始了,煮得白胖胖像古代银子般的饺子,让人直流口水,于是,全家人围坐在一起吃着这一年中最有意义的年夜饺子。

吃饱这北方习俗第一顿年夜饺子后,我家又开始准备南方习俗第二顿年夜饭了。春晚是每年的文化大餐,不得不看。趁着春晚还没开始,我和妻子就忙着洗菜、切肉,将一切准备妥当。当春晚看到12点左右,农历新年到来时,由我主厨的第二顿年夜饭就上场了,煎、炒、煮、拌,荤素搭配,十来个香喷喷的菜肴就端上桌子,另加白酒、葡萄酒。此时,离吃完第一顿年夜饺子已过了6个多小时了,大家都感觉有些饿了,于是又围坐在一起,一切按照南方的年夜饭习俗……

尽管除夕晚上两顿南北年夜饭忙得我们不亦乐乎,吃得人人肚饱腰圆,但30多年来形成的习惯却让我们乐此不疲,这世界,还有什么比全家人围坐在一起吃年夜饭幸福美好呢!

南北文章9:春天来了,英雄未曾远去

文/邓训晶

“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烟雨朦胧的清明来了。此刻,凄凉的风,断魂的雨,让站在山岗上的我,思潮起伏……庚子新春,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席卷了武汉,席卷了湖北,席卷了华夏大地。一声共抗疫的惊雷,一群坚定逆行的背影,一张盖满手印的战书,一条深深的勒痕,一头秀丽的长发……都化作飞舞的花瓣,装点着今年的新春。

抗疫路上,病魔吞噬了许多抗疫英雄,那是一条条多么鲜活的生命。还记得,武昌医院的院长刘明智,因为一直在抗疫一线而感染了新冠肺炎,可他没有理会自己的病情,还在没日没夜地抢救病人。他们夫妻俩都奋战在抗疫一线,在另一个医院当护士长的妻子要去陪他,已经不能说话的他,还坚定地摇头,示意妻子坚守岗位,不要来陪他。直到他溘然长逝,妻子都没能见他一面。2月18日,那个细雨朦胧的上午,这个医学博士,研究生导师,入选“十百千人才工程”的“武汉英才”,就这样走了;他丢下了自己心爱的工作,热爱他的学生,相濡以沫的妻子,相亲相爱的家人,就这样静静地走了。黄鹤楼默默无语,楚江水声声哭泣,清明的凄风苦雨里,只有他渐行渐远的身影。

夏思思,一位可敬的医生,在抗疫的战场上不幸倒下,生命定格在29岁的青春年华里。她两岁多的儿子还等着,妈妈紧紧的拥抱和轻轻的吻;同是医生的丈夫还等着,疫情过后和她一起带儿子回家看爷爷奶奶,一起去旅游;年迈的老军人父亲还在等着,弥补以前忙工作对女儿的爱不够;年迈的妈妈还在等着,给她做爱吃的饭菜……这些永远都不能实现的事情,令亲人痛断肝肠。

湖北孝感医院的医生黄文军,是该市中心医院呼吸内科副主任,在抗击病魔的同时,自己也感染了。42岁,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却殉职在自己心爱的岗位上。孝感满山泣血的杜鹃,站成了一排黑色的音符,弹奏了一曲感天动地的送别曲。

江苏赣州大余市疾控中心的医生蒋金波,曾立下“我服从,我响应,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铮铮誓言。冒着清明的雨,我们来寻找英雄的足迹,他曾负责流行病学调查,到病房调查病例基本情况,发病就诊经过,确定亲密接触者和可疑病人,为疫情发生的原因和传播途径提供详实的资料数据。忙不过来时,他还兼职司机,和同事深入车站、高速路口、大型商场指导防疫。可是过度的劳累,突发心梗,他倒在了黎明前的黑夜里。

倒下的英雄不仅仅是医者仁心的医生们,还有许多基层一线人员。眉山天府新区高家镇英头村党支部书记郑少华,连日连夜地工作,引发脑溢血,倒在办公室的电脑前;晋城坡丰村党支书王国庆,连续抗疫40天,人生定格在3月8日上午的复工复产农田整治现场;还有牺牲的女警察王爱兰……他们用生命诠释了一个基层工作者的担当与忠诚。他们殉职于抗疫路上,有这样的英雄,何愁病魔不能降服,何愁国家不能安康?

清明的风,一遍遍吹过,清明的雨,把大地和文字都湿透。英雄未曾远去,风儿温柔地撩起他们的战袍,英魂永存;英雄高大的背影,像松柏挺立,告诉每一个人,他们不是传说,而是我们的旗帜。我们将以一场完美的胜利,在繁花似锦的春天,告慰离去的英雄们。

南北文章10:千金难买是诚信

文/张海涛

南北走向的紫河套是古城的一条老巷子,过去曾是老保定买卖古玩的聚集地。这条长约200余米的老巷子,曾经演绎了一幕幕诚信的老故事,至今想起来仍让人感叹不已。

那天,爷爷打算到集市上买些油盐柴米。路过紫河套时,就被琳琅满目的古玩所吸引。地摊麻麻密密,东西摆满了巷子,有钱币、字画、瓷器、明清家具。走了几个来回,也拿不定主意。想着孩子们都到了上学的年纪,觉得还是买个笔筒最为合适。转来转去,一个小地摊引起爷爷的注意。摆摊的是父女俩,地摊上简单地摆放着笔筒、水洗等几件瓷器。爷爷上下打量他们几眼,小女孩四五岁的年纪,她的父亲也不过三十好几。当时已是深秋,有了冬日的寒意。俩人蓬头垢面,衣衫单薄褴褛。爷爷询问笔筒的价钱,“您看着给吧,这是祖上传下来的器物,要不是家里遭了难,咋会沦落到这一步”,男人长长地叹了口气。看着父女俩挺可怜,爷爷动了恻隐之意,“这么着,我给你5块大洋,您别嫌少,我也是门外汉,不懂这里面的行市。你若是卖亏了,差价日后再补给你。”“谢谢大哥,今个若没有人买,我一家老小就过不下去了”,男人万分感激。

回到家里,奶奶见买回个笔筒,油盐柴米却杳无踪迹,显出老大的不乐意。爷爷说明了事情原委,奶奶眼圈红了,“你是菩萨心肠,专为穷人救急。”左邻右舍听说爷爷花5块大洋买回个笔筒,都过来瞧稀奇,好多人摇摇头撇撇嘴说:“花5块大洋买这个玩意,不值。”其中有个走南闯北见多识广的邻居暗地里告诉爷爷,“你可捡漏了,那个笔筒少说值20块大洋,这可是个宋朝官窑烧的器物。”

知道了笔筒的价值,爷爷没有露出丝毫的惊喜,东挪西凑了15块大洋,转天就给那父女俩送了去。

“我没什么文化,但知道人无信则不立的道理”,回忆几十年前的往事,爷爷说得掷地有声。看着老人家佝偻的身影,猛然间觉得爷爷是那么的高大挺拔。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