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欣赏不久前文章(精选9篇),此文由多美网整理,欢迎收藏与分享。
不久前文章1:书到中途
文/黎武静
不久前忽而发现,我的阅读习惯与年轻时相比,已经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那时年少,一本书拿到手里,必然一鼓作气看到结局。追着情节一马平川,览江河壮阔,一泻千里,心无旁骛,势不可挡。一日读八本书都不在话下,读完后尚可倒背如流,着意将其中精彩片段大声背诵,与舍友共享,一群人在宿舍里畅怀大笑。第二天雨落霏霏,等不及天晴,清晨撑着伞去还书,急着再拿几本新书打发我的闲暇时光。
如今一本书,常常书看了半拉就丢到一旁。有时连一半也还没看到,就看了个序而已,难得的是把同一个作者的所有能找到的书通通先看了个序,然后就丢到一旁,等到来日才会回来再读。
这个“来日”通常是一年半后,只要看开了头的书,我必会读完,一年半后拿起来,照样从断了的地方悠悠读起,愈读愈疾,痛痛快快地看完全本。当然也有忘了的,如果忘了大半,那么一年后就从头读起。慢慢地找回那些被记忆忘却的细节,踩着轻松的步子,在陌生又似乎亲切的文字里徘徊,直到看到全新的段落,遇到崭新的风景,心满意足地翻着书页直至最后的结局。于是不可避免地,这本书不只被读了一年半,而且被读了一遍半。
即使忘了情节,但那本看到一半的书,作为一个标的,不会被忘记,它深刻地铭记在脑海里。通常把一本书丢到一旁是因无意间被别的事情打断,亦有特意中途跑开,将一本书轻轻丢下,故意让时间成为读书的停顿。
当然故意丢下的书,不会等到一年半后才被想起,几天之内就会忍不住翻开。有时是为了躲眼泪,因为情节太过激荡,眼看着那些就要发生,将要发生,必然发生的一切,以为过几日再看就不会心潮澎湃,泪流满面。忍了几日翻开来,不必回顾,读得几行,仍是泪如雨下,难以自抑。
有时是因为惊心一瞬,将书在到达巅峰之前丢开,缓缓情绪过几日再来观赏这滔天巨浪。有时因为心生怅惘,将书在朦胧未明之际丢开,回来时再将幽幽心绪细细分明。有时是因为温暖愉悦,将书在恋恋不舍之时丢开,书到中途默默走开,回来时仍有无限温柔在悄悄等待。
而看《红楼梦》时,唯有初读时从头到尾,而后每次重读都只会读到中途,只读那花团锦簇中的片刻辰光,热闹红尘里的青春年华。偶然想起时亦有从始至终通读一番,之后还是恢复成老样子,在前半程里翻来覆去消磨时光。
很多被丢开的书都在几天之后,或一年半之后,被重新寻回。书到中途,只会丢开,不会忘却。虽然有短暂的分别,仍然有必然的重逢。一分一合里,喜怒哀乐都加倍。以时间作停顿,一本书在生命里走走停停,漫长岁月里,不管间隔多久,每一本书都轻轻画一个安静的句号。
不久前文章2:莫让岁月带走年轻的心
文/梁正
不久前,笔者曾采访过一位80多岁的老人,自从退休后他仍坚持每天读书写作,甚至还出版了专业着作,其旺盛的精力令人惊叹。
由于人体机能的逐浙减弱,视听活动功能相应下降,生活中常有一些老年人以自已身体不方便为借口,长时间把自己关在家中,几乎与外隔绝。缺乏与外界沟通的后果就是进一步加重老年人的心理负担。部分老人退休后,觉得无事可作,总解脱不了退休失落感,对身心健康造成了极大负担。
判断一个人年轻还是衰老,有两个标准。从生理上看,就是实际年龄,这是绝对的。从心理上看,就是精神年龄,这是相对的。一个人整天无所事事,忧郁寡欢,就会未老先衰。一个人老有所为,老有所乐,心态和精神就会比实际年龄年轻很多,这就是年轻的老人。那么,我们怎样才能做一个年轻的老人呢?
“心态年轻,保持乐观。”心态年轻、乐观,就能正确对待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既不为无端琐事而忧虑焦躁,也不为一时得失而牵肠挂肚;就会生活有目标,有奔头,精神轻松而愉悦,日子过得如鱼得水,称心如意;就会有广泛的爱好和兴趣,走出小环境,融入大社会,享受生活,品味人生。
“活到老,学到老。”长命百岁是很多人的理想寿命。有一种现象值得我们关注,那就是长寿的作家,相对而言是比较多的,就我们熟悉的作家巴金、冰心、臧克家等,均以将近100岁的年龄辞世。杨绛、文怀沙、马识途则都在一百余岁时仍然发表一些作品。这就说明,老人退休后,不能在家闲着,要找点事干。人的身体有很大的潜能。用则进,退则废。
“爱修饰、爱打扮”。人必然要老,但心要保持年轻。因为人类修饰衣着与容貌,对身心健康是十分有利的。老年人尤其,通过适当的修饰和打扮,会显得风采依旧,进而产生一种愉悦感,增加自信心和活力,感到自己不那么老了。喜欢修饰打扮的老人,心情都比较愉快。因此,抗衰老能力就会增强,患病率就会比较低。
“让婚姻永远年轻”。对老人来说,老伴儿健在是最大的幸福。几十年相濡以沫,风风雨雨走过来不容易,少年夫妻老来伴,要十分珍惜,十二分守护。老年夫妻要互相欣赏体贴,还要互相照顾,搀扶共度晚年。老年夫妻的感情不应该是一潭死水,应该有点浪漫和惊喜,如老伴过生日或结婚纪念日,应该送给她一束鲜花和礼物,或穿上礼服,披上婚纱,摄影留念。人老了,婚姻仍要鲜活,永远年轻。
长命百岁固然是人们的普遍追求,生命质量更应为我们所重视。我们要做一个年轻的老人,振奋精神,过得开心,活出精彩。
不久前文章3:多玩一会儿
文/李芷杭
不久前,习近平主席在英国出席活动谈到纪录片《我们的孩子够强吗》时说,中国孩子玩得太少,要让他们多玩玩。对此,我深为赞同。
是啊,我们玩得太少了。玩,这个与生俱来的精神礼物,在某些似是而非因素的裹挟下,它的枯萎便成了一场不可避免的悲剧。我们不禁要问,这是为什么?
在学校,听到最多的是“好孩子不玩了”“你怎么这么贪玩”。在家里,“再学一小时才能玩”“玩重要还是学习重要”的指责不绝于耳。比起玩,我们似乎也已经接受并秉持着“做题培养逻辑思维,背书锻炼记忆能力”“玩能干什么”的观点,更关注于试卷上的红钩和分数,我们已经习惯太急于获得看得见的眼前利益而忽视玩的潜在价值。玩似乎显得毫无意义。
但我们可曾想过,如果每一件事都一定有意义与利益附着,我们的认识将是多么肤浅而无趣。玩作为人本能的需求,与吃饭睡觉一样,是精神的奶酪与内心安憩的枕头。做一件事,以能否为自己带来眼前利益判断,难免压抑本真与性灵,将灵魂埋没在无尽的盈亏计算中,灵魂也将气喘吁吁了。花点时间去玩一玩,给灵魂解锁,让精神脱压,收获的是无关乎成绩的不被规则和时间束缚的充实、快乐与幸福。
诚然,快乐谁都想要,然而有时我们却被以“为你好”之名剥夺了快乐之实。因此让玩逐渐淡出生活的不仅是基于考试成绩与功利心的因素,还有对人身安全的神经质的忧虑。家长因为孩子曾被雪球碰到过眼睛而全面禁止孩子玩雪,因为游泳池淹溺过儿童而禁止孩子接近泳池半步,这种“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因噎废食的偏激心态,是将生理安全价值远置于精神愉悦之上的短视化心理。这不仅剥夺了孩子们玩耍的权利,还将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试想,如果因为头顶偶然落了一次鸟粪就从此不去公园,又怎能更多走进自然,领略其瑰丽和神奇?如何能培养孩子亲近自然、热爱自然、探索自然的兴趣与情怀?玩,或许不免会对人身造成或大或小的安全隐患,但是保全身体安全永远不能成为替代精神愉悦与探索的理由。
其实,玩很简单。玩,是一个老鹰捉小鸡的游戏,是给小蚂蚁讲一个故事,是拆装一个电动玩具,是一次迎着东风的踏青……在玩中我们直接获取了认识自然融入社会的方式和法则,我们的想象力、探究力和创造力被激活。它给予了我们对世界的兴趣和对生活的热爱。它不能被诱人的急功近利的现实排挤,不能在对身体过分偏爱的观念中萎缩。我们不能缺少这种和所谓利益扯不上关系的宝贵的精神资源。归来吧,玩!让我们多玩一会儿!
不久前文章4:如此远程教育,要得
文/轻风流水程维
不久前,原工作单位来了通知,动员退休人员参加远程教育。老有所为,也是好事,愉快注册。这种学习很宽松,自选课程,在电脑或手机上看看就是了。我选学《中国音乐名家名曲》。其实,音乐基础知识我皮毛都没有,听起课来自然是生吞活剥,半懂不懂;多半是甜甜美美、如痴如醉地过把瘾: 聂耳和《义勇军进行曲》,冼星海和《黄河大合唱》,贺渌汀和《牧童短笛》,王莘和《歌唱祖国》,刘炽和《我的祖国》、《祖国颂》,李焕之和《春节序曲》,何占豪、陈钢和《梁山伯与祝英台》,田光和《北京颂歌》,生茂、晨耕、唐珂、遇秋和《长征组歌》,吴祖强、杜鸣心和《红色娘子军》,吕其明和《红旗颂》,郑秋枫和《我爱你,中国》……名家如雷贯耳,名曲百听不厌。
优美的乐曲,能够驱遣我们的想象,激荡我们的情怀。
听着钢琴曲《牧童短笛》,我们脑海里就会浮现出这样一幅图景:夕阳西下,牧童放牧、吹笛、玩耍、回家。乐曲以清新流畅、轻松欢快的旋律,领着我们走进江南水乡,去感受那山清水秀的田园风光。
听着歌曲《我爱你,中国》,我们就仿佛化身百灵鸟凌空俯瞰大地:春苗秋果、森林山川,田园庄稼……眼前满是一幅祖国大好河山的壮丽画卷。
听着李焕之的管弦乐《春节序曲》,我们会不由自主地融入锣鼓喧天扭秧歌,欢天喜地过大年的热闹场景之中。那明快粗犷、火热跳荡的合奏主旋律,是人们内心深处抑制不住的喜悦激动之情的尽情宣泄;那节奏舒缓、悠扬动听的陕北民间唢呐曲,则传递着节日里人们的相互问候和祝福,也抒发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赞美,对美好明天的憧憬。
音乐和文章是相通的。同文章一样,音乐也是语言。
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取材于家喻户晓的民间故事,是一部以越剧曲调为素材,综合采用了交响乐与我国民间戏曲音乐表现手法的经典作品。在乐曲的开头部分,那段长笛模仿鸟鸣的旋律,展示出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的美丽景色。随后,故事主人公出场“亮相”:梁山伯英俊儒雅,祝英台风华绝代。
轻盈柔和的小提琴与浑厚圆润的大提琴的音调“对答”,表达了他们的相亲相爱。再接下来是明朗欢快、活泼跳荡的乐队合奏,表现了梁祝同窗三载的愉快生活和不断加深的纯洁情谊——故事的爱情主题。
随着剧情的推进,那严峻阴森的铜管音调,让我们听出了封建势力的凶暴残酷;那小提琴的凄厉独奏,使我们听到了英台抗婚的满腹怨愤。那大小提琴缠绵凄苦、如泣如诉的“对答”,则道尽梁祝楼台相会时百感交集、难舍难分的绝望之情。而后乐曲采用了小提琴的散板独奏与乐队的快板齐奏交替出现,并化用京剧导板与越剧紧拉慢唱的表现手法,把祝英台在梁山伯坟前的血泪控诉渲染得淋漓尽致。进而锣钹齐鸣——祝英台纵身投坟,乐曲合奏达到最高潮。之后,我们又随着一段轻盈飘逸的弦乐而进入神话般的仙境,在独奏的小提琴声中意会:梁山伯与祝英台从坟墓中化为一对蝴蝶,在花间自由飞舞,永不分离。
这部经典作品的作者何占豪与陈钢当年在创作这部作品时,还只是上海音乐学院的学生。作品成于1958年冬,翌年向国庆十周年献礼时首演于上海,获得好评。这次远程教育学习让我了解到,陈钢除了这部作品之外,还有一部作品集《红色小提琴》,里面全是创作于上世纪七十年代的小提琴独奏曲,其中有《金色的炉台》、《苗岭的早晨》、《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等。
《金色的炉台》由歌曲《毛主席的光辉把炉台照亮》改编而来。这首歌取材于毛主席视察钢厂时与钢铁工人亲切交谈的场景,表现了在那个火红的年代里,炼钢工人与伟大领袖心心相印的动人情景,抒发了中国工人阶级自力更生、建设社会主义的豪情壮志。当年一经著名男高音歌唱家施鸿鄂演唱,迅即传遍大江南北,走进千家万户。这首歌改编成小提琴独奏曲之后,依然旋律优美,激动人心,荡气回肠。今日重温那饱含深情、火热奔放的音乐,仍让我们仿佛置身于那个火红纯真年代。这支曲、这首歌,感动了整整两代人,温暖了整整两代人。
《苗岭的早晨》原是一首享誉海内外的笛子独奏曲;陈钢由黔东南苗族飞歌音调取材,将其改成了一首短小精悍音域宽广、质朴优美高亢委婉的小提琴曲。乐曲以热烈明快的曲调,描绘了苗族山寨的秀丽景色,展现了热情奔放的苗家舞蹈,表现了苗族人民的幸福生活。
《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取材于歌曲《美丽的塔什库尔干》和笛子独奏曲《帕米尔的春天》,具有浓郁的新疆塔吉克族民间音乐的旋律风味。
我一直觉得,一首歌好听不好听,能不能传唱开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的曲谱得怎么样。能历经几十年的洗练而经久不息的,一定是优美的。
我不禁又联想到那些非常亲切、尤为动听的舞蹈乐曲:《鱼水情》、、《雪里送炭》、《阿妹上大学》、《草原女民兵》……年少岁月,在街头的广播喇叭里,在自己的半导体收音机中,天天都听得到。如此之类耳熟能详的歌曲,多了去了:早先有《马儿啊,你慢些走》、《祖国一片新面貌》、《远方的书信乘风来》,后来有《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大地飞歌》、《好日子》、《爱我中华》……无一不是具有地域色彩和民族风格的经典之作。而那些既富有地方特色,而又融进了戏曲元素的歌曲,则格外动听,更有魅力:歌曲《看见你们格外亲》、《老房东查铺》
——明显的《二人台》基调,还有河北民间说唱的成分;电视剧《四世同堂》主题歌《重整河山待后生》——京韵大鼓的味儿,电视剧《大宅门》的整个背景音乐及主题歌《大宅门》,还有著名歌唱家李谷一演唱的歌曲《故乡是北京》,全是京剧特色。 前些年,已故青年歌唱家姚贝娜演唱过一首歌曲,叫《又忆江南》——那真是古典诗词风格和苏杭地域特色完美结合的美妙绝伦之作:古典诗词一般的歌词,江南小曲、越剧和北方戏曲唱腔混搭的曲调,将流行唱法、民族唱法与戏曲唱腔糅为一体的独特演唱风格,使得这首歌曲既具有古典的江南风韵,又不乏时代性特征。它的曲作者是著名词曲作家付林——他也是久唱不衰的《太阳最红,毛主席最亲》的词作者。
我还特别爱听著名作曲家郑秋枫谱写的歌曲——音调明亮高亢,旋律起伏跌宕。他尤其擅用衬词“啊”来抒情,以到达歌曲的最高潮。他的谱曲,曲调起伏迂回,节奏自由悠长,结尾呼应开头,以动人心魄的激情把歌曲主题抒发得淋漓尽致。音域辽阔宽广,情感深厚真诚,结构完整丰富, 就是郑秋枫谱曲的特点。从《颂歌献给毛主席》、《毛主席关怀山里人》到电影《海外赤子》里的包括《我爱你,中国》在内的四首热烈奔放、动人心弦的插曲,无一不是如此。这部电影那旋律优美、舒展辽远的背景音乐,也都是郑秋枫谱的曲。因此《海外赤子》实际上也就成了一部音乐故事片。这部影片就是拿到今天来看,也依然魅力不减。
此番远程教育,我还从著名指挥家卞祖善先生的授课中学得了一个知识点:中国的第一首小提琴曲,并不是音乐家写的,而是科学家写的——李四光,《行路难》。
聆听名曲见识名家,饱了耳福开了眼界。
如此远程教育,温故而知新,自取其乐,要得。
不久前文章5:五孩时代
文/龙吐珠
不久前,国家的单独两孩政策逐步铺开,年近不惑的我经历了国家生育政策的数次变迁,从随便生,到计划生育,再到现在的单独两孩政策。看看我的独生女,望望我的哥哥、姐姐,唉!我的那个五孩时代,我的那个回不去的五孩时代……
我76年出生,正好赶上计划生育,可即便如此,我还有四个哥哥姐姐。
小时候,有一次爸爸领我们五个坐客车去县里,车里挤得跟鱼罐头似的,我们五个按序号依次排列挤好。中途有人下车上厕所,三哥也顺着人流下了车,不知是三哥贪玩迟了一步,还是三哥尿量太大,总之,车走了,三哥没上来。车晃晃悠悠开起来,爸爸不经意地数着我们,“一、二、三……”“不好,”爸爸大叫,“我少了一个兵。”司机马上刹车,人们看到远远地在车尾扬起的尘土中,三哥眼泪、鼻涕和着尘土,一手提着裤子,一手向前抓挠着,哭天抢地向客车奔来。
到了县里,爸爸的朋友请爸爸下馆子,说起下馆子,可能现在很多人不明白什么意思,在我小时候特指到饭店吃饭,那是让人充满期待的事,几年也去不了一次半次的。爸爸特意带上了我、三哥和姐姐。我在家里排行最小,最受宠,一定得带着。姐姐是家里唯一的女孩,也该带上。三哥本不该带的,但在来时的路上差点儿丢了,为抚慰他受伤受惊的心,就带着吧。
三哥和姐姐吃饱围着桌子玩,我则旁若无人,埋头苦吃,突然,一块肉卡在了嗓子里,我感到呼吸困难,喘不过气来,我边晃动着脑袋,边伸手从嗓子眼儿往外拽,发出啊啊的声音,饭馆瞬间从嘈杂中安静下来,在我晃动脑袋一周的过程中,我看到所有人都石化了,有人刚把筷子伸进盘子,有人夹着菜正准备送进嘴里……就像童话中一下睡着的王国,三哥和姐姐也停止了打闹,张着比碗口还大的嘴呆立着。终于我把卡住的肉拽出来了。我想爸爸会斥责我没出息,可爸爸什么也没说,饭店睡醒了,又恢复了刚才的热闹。
傍晚坐客车回家时,爸爸拎着一块肉,晚上,我家好好地吃了一顿肉,虽然每人分不上半巴掌大。
那晚的肉真香。
其实任何吃食对我们五孩来说都是奢侈的,尤其是肉,当然也包括鸡肉。
小时候妈妈对我们哥几个要求严格,其中有个规矩就是要睡午觉。夏天的中午万籁俱寂,我们哥几个瞪着眼睛睡不着,好像在等待什么好事。好事还真来了,家住不远的表哥家不知有什么大事炖了鸡肉,对于当时的我们每个孩子来说,那可是不可想象的盛宴,偏偏表哥是个爱显摆的人,所以他捧着小半碗鸡肉自己还没舍得吃一口,就第一时间到我家显摆来了。在院子里嘴巴不利索 的表哥就亟不可待地、磕巴地大叫:“鸡……鸡……鸡肉!”于是在他跨进房门的一瞬,他只觉得眼前人头攒动,老大、老二、老三外加年幼还晃晃悠悠的我立马就让表哥的碗见了底,表哥不敢相信似的看看自己手里的碗,又看看大快朵颐的我们哥几个,哇地哭起来,哭得那是个山崩地裂、痛心疾首,我们哥们啃完鸡肉,“嘭”,按序号倒在炕上睡着了,这个午觉睡得那叫一个香。
吃饱了,睡足了,总要做点儿什么,三哥耐不住寂寞,蹦跶地跑出去了,可一袋烟工夫,他又哭咧咧地回来了,一看他刚从泥里洗过澡的模样,就是让人给揍了,正翘着二郎腿,睁着眼睛做白日梦的二哥一见,怒火中烧,立马带着三哥找人理论,虽然其实二哥平时没少揍三哥,但现在看来,二哥揍是可以的,别人揍是断断不行的。双方言语不合,立即开战,先是二哥上,败下阵来,二哥、三哥哥俩一起上,打得那是惊心动魄,狼烟四起,怎奈对方人高马大,膀大腰圆,没几个回合,二哥和三哥就双双趴在尘土中哀嚎。
这事后,二哥和三哥潜心研究了一番战略战策,学习上,可从没见他们这么用心,不过,成效显着。不久,二哥在三哥的掩护下,偷袭成功,用一块不小的砖头儿命中几日前狠揍他哥俩的大块头,狠狠打击了大块头的嚣张气焰。看着大块头顺着脸汩汩流下的、鲜艳的红色液体,二哥三哥着实爽快了一把。不过,扬眉吐气没多久,对方家长找上门,每天拥有五孩的父母总要经历被别人家长找上门或找别人家为我们五个中的某一个讨公道的事,父母除了要完成沉重的、超负荷的体力劳动外,还要处理我们五孩的琐事,可真算日理万机了,不过,至今,也不曾听到父母的怨言,似乎我们五孩带来的麻烦于他们都不是累赘,他们不曾后悔把五个孩子带到这个世界。
二哥和三哥被父母好一顿收拾,尤其是二哥,他比三哥大,且助纣为虐,受到的惩罚最重,并且从此行动受到限制,时刻受监视。要说这监视二哥的人是谁,谁也想不到,竟是哥俩一起打架的三哥,原来三哥被父母成功策反,在父母的策略下,汉奸就是这么炼成的。不过三哥的跟踪手法实在不怎么样,三哥只会像个跟屁虫似的紧紧跟着二哥,都说“明枪好躲”,所以三哥这明跟,二哥根本没放在眼里。这不,二哥说去上厕所,并热情邀请三哥陪驾,可三哥没陪一会儿,就意志不坚定地被露天茅厕的臭气熏跑了,二哥理直气壮、得意洋洋地逃跑到自由的野地抓蝈蝈去了。
三哥的奸细生涯从此终结,三哥被下岗了,而我则意外地担任了这一角色,只不过监视对象由二哥变成了三哥。父母虽是农民,但和那个时代的大多数农民不同,他们非常希望我们五孩在学业上有所建树,彼时大哥去山东求学,二哥学习上已不成器,父母就把希望全寄托在三哥身上,偏偏当时三哥迷上了武侠小说,天天和神雕侠侣、霍元甲陈真纠错不清,在三哥监视二哥失败的基础上,我有了经验,就负责偷看三哥的日记,掌握三哥的思想动态,暗中观察三哥是否有不轨行为,好随时向父母汇报。别说,功夫不负有心人,三哥还真让我抓个现行。一次我夜半醒来,发现三哥躲在被窝里看小说,我大喜到抓狂。
“三哥,你在看什么?”
看得入迷的三哥被我的话吓一跳,看着我钻到他被窝里喜笑颜开到发肿的脸,三哥不愧为三哥,很快就镇静下来,“我学习呢!”
“胡说,书上画的人穿古装呢!”
“那是历史书!”
“我不信,给我看看!”当时我尚在小学,但辨别武侠小说和历史书的文化水平还是够的。
“不给,你也看不懂!”
“给我,我是文化人!”过去,小学生就快赶上秀才了,当然算是文化人。
“一边去,别耽误我学习!”
“给我,给我!”我一点儿也不担心三哥揍我,他如果揍我,我一定来个夜半哭声,让一家七口顷刻惊醒。
三哥不揍我,可他不给我,我也抢不着,和原本年长又在武侠小说中得到真传的三哥较量,我根本半毛钱便宜也占不着。
撕扯了一会儿,气喘吁吁的我立刻拿出杀手锏,“我告诉咱妈去!”母亲是我们五孩真正的领导者,她总是明察秋毫地审判我们五孩之间有时连当局者的我们都搞不清楚的、错综复杂、剪不断理还乱的官司,往往我们五孩一番混战之后,在母亲那里得到终审。
“你想气死咱妈!”三哥义正言辞地呵斥。那时母亲因过度的操劳,身体已大不如前了,我们五孩虽表面上没心没肺、嘻嘻哈哈,但心里都明白母亲的身体状况,在每天的五人组混合打的间隙,我们的心上总是似有还无的飘过一缕愁云。
“我……”我一时不知该说什么,也不知该怎么做,只好悻悻地爬回自己的被窝。
很久后我才想明白,母亲让三哥学习,不让他看武侠小说,可他没听母亲的,我坚决拥护母亲,执行母亲的决定,我才是孝顺的,可当时,让三哥一说,怎么我若告诉母亲,我就是不孝呢?这叫什么事!
虽说要监视三哥,可我自己的学习也并没放松。
记得小时候家住农村,农村的院子宽敞得不得了,当然,这么大的院子不能人类独享,猪呀,鸡呀等家畜、家禽也熙熙攘攘挤了一院子。
刚上小学的我还没对学习深恶痛绝,相反兴致还颇高。于是在小学一年级的某个早晨,手捧课本,在一群鸡鸡狗狗中,迎着初升的太阳引吭高背课文,想来鸡鸭鹅狗们也是学习型的,在我的文化熏陶里,跑得特别欢。我读呀读,背呀背,折腾了一个多小时,终于会背了,我兴奋得背着书包上学了。
到学校我傻眼了,课本竟没带。我冥思苦想早晨还用的课本到底到哪里去了。中午走进院子我知道课本在哪了,我家那两头猪忘情地追逐着、撕扯着我的课本,看来我家的猪还非同一般,满爱学习的。
猪除了爱学习,猪还有其他的用途。
前面说了,过去的年代,农村谁家都是鸡鸭鹅狗一院子。有一年,我的一个远房侄子寄放在我家,让仅比他大两岁的我姐看着,那个孩子不知是营养不良缺钙缺锌了,还是什么,总之是不停地哭,我姐怎么哄也哄不好,我姐大怒之下把侄子随手一扔,不想一下扔到在院子里闲庭散步的猪身上,身上突然多了个不明物体,猪立即就驮着侄子抓狂地在院里狂奔,我们哥几个看着这一幕,不知所措、目瞪口呆,侄子却不哭了,竟大笑起来。
我这侄子够不省心,其实我们哥几个又哪里让人省心呢!小时候不知是怎么回事,肚子跟个无底洞似的,总觉得饿。母亲是个勤劳的女人,天刚蒙蒙亮,就起床做家务,我至今不明白,那时候的活儿怎么那么多,成天喂猪、喂鸭、劈柴、铲地……要不,就补不知破了多少个洞、不计其数、看不出本来面目的袜子。很快,母亲叫我们哥们起床了,我们按顺序躺在炕上向不同方向扭动身子,嘴里可喃喃着同一个词“饿,饿……”母亲叫我们次数多了,让我们的“饿”嘟囔烦了,怒喝着:“给。”噼里啪啦按顺序扔给我们每人一个饼,我们哥们睡眼朦胧、心满意足地抱着饼在被窝里啃起来。
啃够了,哥哥姐姐依次起床了,我是家里的老小,自然与他们不可同日而语,我继续趴在被窝里,睡是睡不着了,我等着哥哥姐姐来请我起床吃早饭,哥哥姐姐一向是迁就我的,可耳听着一个一个都吃完饭了,却没一个来请我,他们把我忘了,巨大的失落感让我觉得必须做点儿令人震惊的事才行,恰好炕边放着父亲抽旱烟的笸箩,我不管三七二十一,就模仿记忆里父亲卷旱烟的样子,用纸给自己卷了个旱烟卷儿,还毫不犹豫地点上了火,一定是我的卷烟技术太差,旱烟卷儿不像以往父亲抽时火星慢慢、有节奏地上移,而是毫无规则地、出人意料地吐出火舌,一下就窜到我的嘴巴里,烧着我的舌头,顺便也照顾了一下我的脸,我狼哭鬼嚎、张牙舞爪地救火,现在所有人都关注我了,父母抢先扑救,让我的本就不算花容月貌的脸免于向不堪入目发展。四个哥姐则满脸诧异地瞪着我,好像在看耍猴。
其实我还算幸运,闯祸时父母在身边,二哥就没这么幸运了。一次,家里只有大哥和二哥,因为我们骨子里根深蒂固的饥饿感,大哥和二哥独自在灶坑门那儿烧土豆,三烧两烧,烧着了灶坑门旁的一堆茅草,火苗窜上了二哥的手臂,烧着了二哥穿着的棉袄,二哥哇哇大哭,大哥慌了手脚,撒腿就往不远处的小姨家跑,最终,是小姨用一瓢凉水挽救了二哥的胳膊,至今二哥胳膊上还有一大片可怕的疤痕。想想真让人后怕。
不过,大哥虽身为老大,可这照顾弟妹的能力还真不让人恭维。有一天,我和大哥在家,父母不在家,大哥可就毫无顾忌地懒得管我了。
“我要喝茶。大哥,你烧水去!”我对大哥说。
“自己烧去!”大哥毫不迟疑地回答。
“哎呀,哎呀!”我捂着脑袋大叫,“我头疼,得喝茶!”
大哥二话没说,麻溜去烧水了。烧水回来的大哥,看到我生龙活虎,上蹿下跳的样子,差点儿气个倒仰。
我知道大哥讨厌我,除了上面这件事,更源于我毁了大哥心爱的钢笔。
那个年代,一支钢笔是很珍贵的,大哥恰好有这样一支钢笔,我也很喜欢这支钢笔,朝大哥要,大哥宝贝得什么似的,根本不给。不给,看看总可以吧!就在我欣赏这支珍贵的钢笔时,顺手、有预谋地在大哥不可思议又来不及阻止的目光中,用凳子腿让这支钢笔粉身碎骨,成为大哥永远的、心碎记忆。我看到了大哥先是不敢相信,后是痛心,最后杀人一样的眼神,大哥终究没对我怎样,因为有父母在,我只看到大哥伤感、颓唐的背影,我突然觉得对不起大哥,原谅我年幼无知的愚蠢吧。许多年后,在我拿到第一个月的工资后,我给大哥买了一支昂贵的钢笔,可递给大哥时,大哥似乎已经忘记我送给他钢笔的初衷了。
哥哥们不愿带我玩,姐姐对我却极好。那时偶有上海知青送给我们家点儿饼干,姐姐总是把她那份让给我吃,而她就尝一尝我掉在衣襟上的饼干渣儿。
上海知青除了送给我家饼干,也送给我家衣裳,那时能穿着上海衣裳,可真是奢侈品。而衣裳就只能送给姐姐,因为家里有四个男孩,送男孩送不起,而且男孩的衣裳还可以击鼓传花般穿,就是大哥穿完给二哥,二哥穿完给三哥,三哥穿完给我穿,而衣裳怎能经受我那如狼似虎的三个哥哥的蹂躏,不等传到我这儿,衣裳就以身殉国,被淘汰出局了。所以我一直懊恼自己的性别,如果我是女生,姐姐穿小的衣服就可以给我了,何必跟我那三个哥哥分衣服的羹呢!
不过年幼时,我还真穿过姐姐的裙子,闹不清自己性别的我,看见姐姐的那些女朋友,就疯子似的哇哇叫着往里扎,吓得那些小姑娘们东躲西藏。哥哥们取笑我是花痴,我才不管花痴不花痴呢,你们不带我玩,还不行我跟着姐姐了。管不着。
哥哥们管不着,父母可看不下眼儿了,大概是怕我性别走向出问题,强制大哥带我玩儿,没想到,虽身为农民,父母这性别意识还挺强。大哥和我差八岁,这得几个代沟啊,那段日子对大哥一定是苦不堪言、无比煎熬的,要不,大哥怎么就毅然决然地奔赴山东求学呢。
我清楚地记得,大哥走的那天,天特别阴沉,铅一样压在哥姐和我的心上。我们四个每人扒着大门上的一个柱子,好像每个柱子上晾晒着一个我们,我们的确是晾晒着,大哥的走给我们带来巨大的失重感,我们可怜巴巴地望着大哥的背影,嘴里不停的喊着:“大哥,别走!大哥,别走!”大哥终究是走了。自此,挂在大门的柱子上,我们相继送走了二哥、三哥……
五孩只剩下了我和姐姐了,家里呈现史上最安静的清晨和夜晚,没有喧闹,没有打斗……母亲再也不用断官司,可以安心做家务了。可每每在母亲做家务时,她总会不由自主地停下手里的活计,发一小会儿呆,然后又赶紧埋头于手头的家务。母亲的眼里,我总觉得看到了什么?是思念、是牵挂、是不舍……我的心又何尝不是呢?
再以后,哥哥姐姐们陆续结婚、生子……
再以后,即使是过年,家里的五孩也难聚齐了……
看看自己的独生女,从五孩时代走出的我,该觉得女儿比我更幸福、幸运吗?
不久前文章6:乱想
文/鸿拂
不久前,读了周云蓬先生的《乱想》一文,折服于他犀利的文笔,感慨于他不幸的人生。虽然在他看来,我不盲不瞎,是一个“健全的人、正常的人”,不过我也经常胡思乱想。说不上是感同身受,于是我也《乱想》。
乱想,有介于不同的人生际遇,每个人想之不同,这也无可厚非。简单来说,乱想之物不外乎就是两种:好与坏,或者说善与恶。这好,这善,看似与乱想矛盾而冲突。既是乱想,想之必乱,乱而无章,无章法度何言其好其善。我这里说的乱想,权当是思维脉络不够清晰,所想之物不大切乎实际而已。这种好与善即是一种愿景,它带着希望的曙光,带着殷切的期望,带着对未来的憧憬。至于坏与恶,既是乱想,乱得实在,乱得正常,乱得贴切,落落大方。
乱想,不论想之何物,归根结蒂总是脱离不开自身的际遇,或者说是自身不幸的现实催生了乱想。一个正常人总免不了触景伤情,感物伤怀,总免不了会胡思乱想。失明的人梦想有一天能重见光明,睁开眼看看这个绚丽多彩的世界;聋哑人梦想能够听见自然的歌唱,能够张开口吐露自己的心声;穷小子想一夜变成腰缠万贯的巨富;运动员希望他们的运动生涯没有伤病……
乱想是一种执着,在某种程度上可看作是一种根植于具体时间空间的假设,一种对生命痛楚的深刻体味与觉悟。假使没有乱想拖着,那么人似乎不再是人了,用手在后脑勺摸摸,得到一脸的迷惑。假使不是一个爱胡思乱想的人,哲学家或偶然的解放者,又怎能忍受作为一个人的生活。乱想是一种精神的兴奋剂,他能激发人巨大的意志潜力,善于抓住并运用这种潜力的人容易取得自我的突破,迅速达到人生的高峰。有人把生命的价值归结为三点,爱,信仰和希望。那么,乱想可作为一种希望吧。人活着,总得有所希望。相信没有谁愿意整天睁着一双死鱼眼,活得半死不活,那他得承受多大的心理压力呀,得需要一个多么庞大的心脏呀。如果没了乱想,没了希望,那么等待他的大概也就只有死亡了吧。
很多人向我提起灵感,其实我的灵感很多来自我的胡思乱想。当我们遇到问题,设想种种解决方案都被一一否决之后,往往处于一种欲罢不能的高度紧张状态。但是就在这时,有些人精神一放松,胡思乱想一通,电光石火的一瞬间,突然就计上心头,面临的一切问题都迎刃而解了。这种稍纵即逝,可遇而不可求的瞬间,就能量变引发质变,灵光一闪,突发灵感。灵感,我喜欢将它当做一种胡思乱想的产物。诚然,灵感需要基本知识的基垫,用哲学的话说,叫做量的积累,或者说灵感喜欢关照有准备的人。这种胡思乱想突发的灵感,常常给人予“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豁然之感,带给人极大的销魂与成就。在一种秘密的体验中感受灵感带来的巨大冲击,这种莫名的感动,无法用言辞来形容,无规律,难以捉摸,让人惆怅,惘然。而这种无规律性与胡思乱想却又是浑然天成的相依相存。
乱想,是对生命体味的梦与醉的审美。当然这种与现实存在巨大反差的迷醉抽象,当它在被现实无情撕裂时,必然呈现一些不可思议,不计后果的疯狂,这就是大家所熟悉的,真正意义上的乱想,甚至可以叫它为恶念,歹心。
这样看来,乱想也不完全是乱想了。
不久前文章7:原来姹紫嫣红开遍
文/毛凡笑
不久前,我买了一本书,书名叫《游园惊梦》,从此我便有了一个偶像——夏达,夏达“超凡脱俗”的画笔,让我徜徉其中。
夏达掌握了工笔画、写意画、油画、水彩画……总之,关于绘画,她样样精通。现在的漫画都流行用电脑制作,但夏达就不这样,她用毛笔勾完线后再用电脑上色,所以她的画很有国画特色。她笔下人物的睫毛都浓而密,特别漂亮。我真希望有一天能画得和她一样好。
夏达的《游园惊梦》由五个小故事组成:《游园惊梦》、《凤求凰》、《蒹葭》、《阿箐》、《茕兔》。她用自己飘逸的画笔把五个故事表现出来。开篇里还摘取了经典昆曲《牡丹亭》的唱词,句子非常优美,我最喜欢其中的“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残垣,恰三春好处无人见,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
我觉得《游园惊梦》这首唱词棒极了,比现在流行歌曲的唱词都优美。有时向妈妈发表这样的评论时,她就会把我比作“毛老太”,还一边假装摇着扇子,一边拿腔拿调附和我说:“看来真是一代人不如一代人呀!我们‘毛老太’都发现了。”
在《游园惊梦》中我欣赏着美词、美画,更幻想着自己有一天也能有夏达一样的成就,虽然现在只是幻想,但是我觉得“未来不是梦”哦!
不久前文章8:送你一双隐形的翅膀
文/马维霞
不久前,儿子收到一个可爱的吉祥物玩具——小牛壮壮。这个阳光乐观的小牛形象,正是河北省第八届残运会的吉祥物。当儿子得知这场河北省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残疾人体育盛会将在邢台举办时,顿时无比骄傲和自豪起来。他端详着手举火炬奔跑向前的“小牛壮壮”,若有所思地对我说:“妈妈,这小牛一定代表了咱牛城人厚道实干的性格,象征着残疾人勇敢面对困难、不断拼搏进取的精神吧!”
8月25日晚,我有幸参加了以“超越、融合、共享”为主题的河北省残运会开幕式。尤其是“阳光之吻”、“梅花之心”、“大爱之行”等几大部分,使我眼含热泪与激情,心潮久久无法平息。我绝不仅仅是被宏伟壮观的开幕式所震撼,更是被那些虽然身体残疾,但仍坚强自信生活的人们所感动!看到他们在舞台上的表演是那么的认真,看到他们的笑容是如此的甜美而自信,我再次被他们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和生生不息的奋斗精神而打动!而这个夜晚,令我感触最深的是,我们牛城邢台对这次体育盛会所展现的一个重要主题——爱。
我认识一个名叫小云的女孩,很小的时候,她因触及高压电失去了双臂。没有了双臂,生活中原本很简单的事情,对小云来讲都变得艰难起来,就连穿裤子、梳头这样的小事,她都无法自理,但她并没有消沉下去,而是用自己的努力顽强地应对这突如其来的困苦。为了能独立生活,小云开始自己练习腰腿的柔韧性,练习脚的灵活性,经过长年累月地练脚上的功夫,她终于学会了用脚洗脸、漱口、穿衣,还学会了用脚切菜、吃饭、绘画、骑车、游泳。这使小云最终赢得了上学和住校的机会,她的绘画作品还在比赛中获奖。
当我将怜惜的目光投向她时,她却报以我甜美的一笑,说:“姐姐,有这么多人的关心和爱护,我有什么理由伤心颓废呢?我没有双臂,却还有隐形的翅膀,我一定会让自己飞得更高更远!”
许多年来,我始终忘不了小云自信的笑容,脑中经常回想起她用脚绘就图画的一幕。生命的意义,生命的本质,生命的寄托,这些深奥的、让人费解的问题,其实都很简单,就像小云说的那番话,那就是“爱”和“坚强”。
我们身边的折翼天使尹书君,这位新婚仅84天的新娘,被突如其来的横祸撞成高位截瘫,而她在自身坚强支撑生命的同时,不断地给予更多人活下去的勇气和信心,成为与病魔和死神抗衡的勇士,激励和帮助他人的“折翅天使”、“当代女保尔”、“新时代张海迪”。
无论是尹书君还是小云,尽管她们不是战士,但她们却有着与战士一样英勇的壮志与雄心,她们用自己对生命的热爱和坚强的意志感动了无数人,激励着人们爱惜生命,对生活保持着不屈不挠的勇气和信心。
作为一个健全人,也许我们永远无法真正得知盲人在黑暗中摸索的困苦、肢残者在行走或攀登时的艰难。但至少,我们懂得捧出一颗真挚的心,伸出一双热情的手去帮助那些在黑暗中、在前行着的残疾人。
是啊,对于残疾人这个特殊的群体来说,他们特别需要我们特殊的关爱和支持,但更加需要的是我们的尊重和理解。我身边就不乏这样的爱心人士和志愿者们。他们积极行动,一起参与,在奉献中体验快乐,共同诠释着“平等、参与、融合、共享”的残运会理念,默默无闻地贡献着自己的一份力量和责任。
“我终于看到所有梦想都开花,追逐的年轻歌声多嘹亮,我终于翱翔用心凝望不害怕,哪里会有风就飞多远吧,隐形的翅膀让梦恒久比天长……”惟希望和祝福这些折翼天使,都拥有一双隐形的翅膀,拥有善良与勤奋,拼搏与坚强,去面对人生道路上的风风雨雨,能够怀抱梦想,从这里出发,去飞向更高更远的蓝天!
不久前文章9:母亲的眼泪
文/聂伟
不久前,我参加了“我的家风我的家”征文比赛,引发了我对母亲的回忆。
母亲那一代人,兄弟姊妹多,母亲排行老大,有5个弟弟妹妹,所以,很早她就是家中的劳力。我小时候,印象最深的就是每到休息日,母亲便挤出时间回娘家干活。当然,母亲也很顾家,从娘家回来后,她就紧接着去洗我们的衣服,我们睡觉时,她还在忙。
不幸的是,在我七八岁的时候,外婆突然中风,从此卧床不起,时时需要照顾,家中虽紧张但还算平静的日子一下被打乱了。外公在单位上班很忙,常常加班,所以照顾外婆的担子就压在子女们身上,母亲排行老大,理应多担当些。
有一年冬天放学后,我发烧了,于是托邻居给母亲打电话让她从外婆家回来。母亲带我看完病后,就守在我身边,时不时换掉我额头上的湿毛巾,尽管我还是冷,但有母亲在身边,我心中暖暖的。
我希望母亲就这样守着我,可是我知道今天该是母亲轮班照顾外婆的日子。眼看着天色暗下来,母亲有些坐卧不安,她一会儿看看表一会儿看看我,我猜得出,离母亲去外婆家接班的时间很近了。母亲轻轻抚摸着我的额头,问我感觉怎样。服过药后,我已不再发冷,但为留住母亲,我故意装出难受的样子,母亲更加坐不住,看得出,她左右为难。
终于,母亲按捺不住,提出要去外婆家,我很伤心,感觉母亲并不重视我,便哭起来,母亲脸紧张地发红,好一会儿,她走到我床边,答应今晚留下来照顾我,我心中窃喜,赶紧把头缩进被窝中,生怕母亲看出我心中的小九九,从被缝中,我看到母亲眼圈红红的,眼中噙着泪水,在微弱的灯光下闪着。
第二天醒来时,母亲没有在我身边,为此,我大哭一场,不停地说她是骗子,而且好久都躲着母亲,不愿跟她说话。一段时间后,看到母亲劳累的样子,我的心软下来,渐渐原谅了她。
很多年后,我娶妻生子;再往后,母亲老了,我也成了别人眼中的孝子;后来,母亲去世了,很多事我渐渐淡忘,但母亲那红红的眼圈和那眼中的泪花,永远留在了我的记忆里。我要把这些事讲给晚辈们听,把母亲勤劳孝顺的家风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