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欣赏篱笆散文(精选8篇),此文由多美网整理,欢迎收藏与分享。
篱笆散文1:篱笆墙的替身
文/丁贤玉
常常路过表婶家屋后,那是一条大路,路坎子下边就是表婶的菜园地。
以前不是这样的。那时,这块地叫做桃树园,只是我从没见过有桃树,倒是队里年年在那插山芋或种棉花。地坎子上,沿路夹着长长的密密匝匝的篱笆,像一道墙。那时,表婶家住的还是土坯房,表叔便在屋后路边起一条长堤似的土埂,做他家的风水,土埂上栽一些柏芝和水竹,长得茂盛,也成了一道墙。两墙之间一条路,弯弯的,成一个弄子;那弄子好深邃,有寻幽、觅险的意象。变化是后来,队里的田地又划分了许多块,桃树园也成了表婶和其他几户的菜园地。
变化的还有篱笆,真是雨打风吹去,渐渐就没了。走在路上,一眼就看到蹲在地里的表婶,一根老树桩似的,正埋头伺弄她的菜。表婶种的各色小菜,长得真好,青葱碧绿的,让人赞叹。但表婶也有她的隐忧,菜地要防鸡,没个篱笆怎么行呢,说起这事,表婶言语中透露着万般无奈。是的,表叔过世早,表弟和弟媳长年在外做生活,很少顾到家里,何况篱笆也不是一时半会就能弄好的。没办法,表弟便买来渔网,在菜地四周钉上几根粗木棍,绑上渔网,一道快捷简易的篱笆就成了。
不仅是表婶家,村里许多人家都是这样的,青壮年都外出了,留守的全是些老人和孩子,篱笆自然是夹不动的了。以前,我家门前不仅有几家共用的菜园地,还有生产队里的麦地,山芋地,油菜地,棉花地,好大一片。住在周边的人家各自管辖门前的一段篱笆,从我家算起,接着便是隔壁舅奶奶家的,再到坡上何蔑匠和陈家,然后拐个弯,到了玉龙岗,那是毛家和唐家,一直伸向帽儿咀,直抵乌渡湖;长长的篱笆连接起来,把这一片地严严实实围在当中,牲畜们想都别想。
我母亲也种了点小菜。有一天,我到菜子园里去看看,菜地还是那一片菜地,只是,昔日那蜿蜒如长城的篱笆墙却不见了,仅剩下一些断断续续的影子,看了,不免让人心生凄惶。再一打量,我又不由得哑然失笑,那一大片菜地,都和表婶家的一样,各自围着渔网,划成一块一块的;唯有我家的菜地无遮无拦,敞开着,鸡们便欢天喜地如逛菜市一般,难怪母亲常常感叹,说种点菜,全都喂鸡了。站那想一想,要说夹篱笆吧,我可能真的干不了那活,比如,要磨刀,带斧头,驮冲担,上山选材料,再砍伐,打捆,挑下山。夹篱笆呢,首先要打木桩,木桩要粗,锲入土里,要深,要牢,要经得起风雨扑打;其次是依着木桩用竹片或长木条里外下横梁,中间密集地夹着柴禾,再绑扎成一体;绑扎一般用的是从山上精选来的细长的荆条,沿木桩穿过篱笆墙,从另一边绕过木桩再穿回来,临了,将荆条的一端扭熟,使之软化,打上一个结,插进篱笆里,压实。这不仅工程浩大,还要力气,更要技术,不是随便就能弄得了的。看来,我也要买些渔网回来了。
渔网,是个常见的捕鱼工具,虽不似渔罩那样被我使用过,但也是很熟悉的。从前,常见一些劳力趁出工之前,抽个空,划着腰盆到湖里去,放几节渔网。渔网一端有浮子,白色的,飘在水面,便于收网时找寻;另一端是铅粒吧,向下坠着,使渔网在水里立起一道透明无形的墙。不用看守,人自上岸出工,自有那倒霉的鱼儿闲逛瞎闯钻进网眼里,腮帮子被挂住,做了明日餐桌上的一道美味。
就是这样,村里的青壮年都外出了,没空夹篱笆了,也少有人下到湖里张网了;于是,篱笆消失了,渔网便添了新的功用。其实,在我们村里,还有别的一些地方,消失的不仅仅是篱笆;只是,有些东西消失了,却别无可替,就那么消失了。
篱笆散文2:安详的冬雨
文/许艳文
一道篱笆,似乎想挡住岁月流逝;几片落叶,仿佛要敲响一串旧梦。
窗里窗外是两种不同的风景:窗里的人安静端坐于桌前,桌面有几张被风吹乱了的素笺;窗外是一方清朗的天空,还有几枝沉郁的绿色或重叠或招展。窗里独坐的人,一颗心穿行于天地的浑然之中,窗外的景色,一点一点浸润到这寂静的书斋。
严冬早已颤抖着向我们走近,晴朗日子里那些素白的云朵飘去了哪里?风,一阵阵地掠过之后,雨就接着来了。淅淅沥沥,点点滴滴,一声远又一声近,声声打在叶上,落在心里。
心在此时动了一下,踌躇间还是推门出去。我不想带伞,难道在雨中真需要伞的保护么?一个人在阴郁的灰色天空下走着,将手松松地斜插在口袋里,仰头任丝丝细雨淋在脸上,还真有几分爽快和惬意呢!我相信自己应该是很洒脱的模样,看看四周沉着而黯然的深绿,庆幸身上的红色棉袄竟然是这个冬季最好的装饰和点缀。
路灯像涂了奶油的果子挂在没有枝叶的杆子上,黄色的光晕在被雨淋湿的路面泛出含糊不清的亮斑来。我的身影一次次在灯光中被拉得颀长,最后消失在前面那片空旷的草坪子里。站在空无一人的地方,一时不知道该往哪里走?我仰起头来,张开嘴闭上眼睛希望能够吸进几滴雨水,似乎这样能够浇化一点心火和焦灼,为什么要这样?为什么会这样?邪门了?莫非入冬以来火锅吃多了并不是好事?温暖和烦躁的感觉为什么总是同时出现?
在雨中漫无边际地遐想了几个来回之后,心似乎得到洗涤一般顿时轻松了许多,看看四周次第亮起的灯不断地传达出温暖和光明,不由得伸伸胳膊踢踢腿然后长长地呼出一口气来――经常这样吐故纳新据说有益健康,何乐而不为呢?当代人最需要的应该是健康和平安,有了这个才能够得到真正的快乐,至于其他固然重要,但位置还是可以稍微排在后面一点。可惜很多人沉溺于对钱财和权势的追逐之中,往往容易将最重要的东西给弄丢了,未必不也是一种本末倒置吗?记得香港女作家梁凤仪说过:健康是“1”,美貌、名声、权势和财富等都是“0”,有了“1”,后面积累的数字才会最大,倘若没有了“1”,就什么都没有了。
也真奇怪,就这样在晚雨中走了几个来回之后,心情顿时轻松了很多。当我释放了一身的疲劳和困倦回到书房时,无形中已经将很多个日子积聚的郁闷和不快挡在了门外。寒夜将临,端坐一隅,展开长卷,凝神屏息。扶笔,吟诵,弄弦……忽想起毕加索笔下的鸽子,曾经将那样的温暖与安详带给世人,然在今天这样的茫茫雨夜,该去哪里寻访它们的行迹呢?
我安定了自己的心绪,在灯下读韩少功的一篇《雨读》,凝眉静思颇有些共鸣和感触,希望也能够像他那样于一些书卷中循一些诗句或者散章,飘然落入古人昏黄的心境中去。而且在这样的一个雨夜里,很容易与他的思想产生共鸣,也很容易认同他的见解:较之西洋文化总体上的外趋势,中国传统文化有总体上的内趋势,比如崇“安”、重“定”、好“静”、尚“止”,最能够准确地反映出中国人的心态,从中可以感觉到是一种对雨中山林的真实写照,也是一种可以让你充分想象的古人凭窗听雨的情态描写。
我在这个有雨的夜里,不期然而然地读到了一种冷静、悠远、释然和安详。由此更加相信古人在没有电影电视网络和手机等诱惑的情况下更容易天马行空、精骛八极,各种思想和知识以及感怀确实很有可能在雨声中诞生,难怪那么多古诗文中的佳词妙句往往在孤寂的雨中与你相约,伴你在种种设想与期待中与苏子相携“一蓑烟雨任平生”了。
思绪刚刚在兴头上回旋时,我的手机音乐在寂静的夜里响亮地传过来,那优美而跳跃的旋律在冬日的房子里荡漾,我缓缓放下手中的书本,在淅淅沥沥的雨声中从容地接听起来。
篱笆散文3:乡村篱笆
文/戚思翠
篱笆又叫栅栏、护栏,由棍子、竹子、芦苇或灌木等构成,是用来保护院子和菜畦的一种设施。篱笆,其实也是一种墙,只是它不能承重,只起隔离作用。那时,庄户人家日子紧巴,奢侈不起,只好扎起篱笆。几乎家家户户房前屋后,总有围着不同样式不同材质的篱笆,或精致,或粗糙,或高点,或矮点,将一个个小小世界围在其中。而岁月就在篱笆墙的影子里悄然流逝。
记得孩时,常因猪狗鸡鸭乱跑乱窜,导致母亲与四婶发生口角。一次,我家猴子猪(瘦猴样)竟撞进四婶家“大闹天宫”,还拉屎拉尿,将四婶家里糟蹋得一败涂地。于是,父亲便主动买了鞭炮、红布等去赔礼道歉,并与四叔四婶相商,在两家交界处扎一道厚实的篱笆墙。这样,各家的畜生们就不会乱跑到邻家兴风作浪了。
篱笆扎起来并不难,但也是一道技术活,自然由父亲与四叔亲自去做。他们像工程师一样,手拿绳索、尺子等,一边谈笑切磋,一边比划测量。用铁锹挖出尺把深的小沟。小沟不可太深,太深篱笆墙显矮,挡不住鸡鸭入侵。但也不能太浅,太浅篱笆墙易被大风刮倒,甚至被连根拔起。然后,将一小捆一小捆高大粗壮的植物杆整齐地排立在小沟里,且每隔一段栽一根粗木棍,中间再用横木棍固定住,紧接着,把小沟两边的土扒到篱笆的根部,然后用脚踩实、压紧。一个整整齐齐、结结实实的篱笆墙就建成了。
在这之前,母亲与四婶则领着我们一群孩子四处寻找植物杆,如向日葵秆、江芦柴、青竹子、高粱秆、树枝等,拣出那些看上去粗壮高大的杆,擗掉上面的叶子。然后,把这些光溜溜的植物杆抱到挖好的沟边……记得那时,为了提高扎篱笆的速度,聪明善良的四婶像魔术师一样,从兜里掏出几块红双喜糖果什么的,让我们展开擗叶子比赛,看谁擗出来的杆又多又好,谁就会得到奖赏。但结果,我们人人都甜了嘴,解了馋。
半日功夫,一道长约15米、高2米的篱笆墙就建成了。看着光洁漂亮的篱笆墙,两家人的脸上都露出了灿烂的笑容。因在这次劳作中体验了快乐与亲情,在合作中感受到了幸福与包容。不久,勤劳的母亲与四婶在篱笆两边种上了各种植物:豇豆、扁豆、丝瓜、葫芦等。而牵牛花总不请自来,枝枝蔓蔓绕篱攀爬,忘情地爬,甩开膀子爬,篱笆墙成了花海。那一串串张开小嘴的小喇叭花,薄薄的,嫩嫩的,白的透洁,红的热烈,紫的沉静,泼泼洒洒,开满了篱笆。难怪有那“牵牛延蔓绕篱笆”之诗句。
篱笆墙,一年四季,青藤缠绕,绿叶婆娑,花开不败。它不仅成了一道绿色靓丽的屏风,更成为两家人的“蔬菜市场”。特别是在割断了鸡鸭猪狗之间的相互窜扰后,两家的和睦气氛日渐增强。每逢佳节,母亲总是将最好吃的饭菜通过篱笆墙的间隙送给四婶,四婶也将自己认为的好东西回赠给母亲。有时,她们隔着篱笆墙一唠就半天,我们这些小孩儿也不例外,充分利用篱笆墙的魅力发挥自己特有的“专长”。两家人虽然隔着一道篱笆墙,但是亲和的笑脸随时都在篱笆墙上呈现。
光顾篱笆墙的还有另外一些小客人作伴,比如红色的蜻蜓,彩色的蝴蝶,吟唱的蜜蜂等,它们安静地在低空里曼舞,累了就停在篱笆上,变成篱笆上一件灵动的饰件,或者顺着篱笆上的藤叶飞过去,让你误以为是一朵红色或其他颜色的花,突然飞了起来。飞鸟却不慌不忙地栖息在篱笆上,用尖细的嘴巴认真地镂雕着瓜果,见人来就嗖地一声飞去。而我们小孩喜欢摘了牵牛花,四处逐蝶……油然想起诗人杨万里诗云:“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诗里逐蝶踏花之趣同样也是我的童年,只是孩时一味寻乐,悟不得这般深意来,如今一想,质朴的童年不知不觉便掉进美诗里了。
篱笆,在故土扎根,在记忆里疯长。篱笆,乡村的一抹风情,岁月的一阕小令,人在高楼怅然远望时老家上空那缕漫卷的乡愁。
篱笆散文4:故乡的炊烟
文/作家张和平
故乡的炊烟,从篱笆掩映的小院升起,飘落出缠绵的感觉。在炊烟的映照下,世界格外生动。
炊烟在乡村额头飘过,挂在我儿时的记忆中。成为温暖的心思,从灶间拔节,垂直抑或弯曲的倾诉,让人们在陶醉中聆听了千年万年。
炊烟写在村庄亢奋的脸上,很有韵味。很多生命便破壳而出,在炊烟中放纵自己的意念。
在黄昏,我们走入炊烟仁慈的祈祷,走入博大的宽广中。那时节我们心满意足,倘佯在炊烟中,如同欣赏家乡古朴的山水画,让那缕炊烟阳光普及在视线的每个角落,述说永远也讲不完的故事。
生活在乡村总会收获,黄土地孕育的庄稼人的胃口,完全包容了全部粗糙与细腻,让所有熟悉的人惊喜。
乡村面色红润的女子,袒露的襟怀总不愿保守秘密,炊烟瞅准时机,将香喷喷的的结局袅袅扩散,在高天大野生动的背景,剪辑出走遍天涯的姿势。
如同一种长势良好的庄稼,炊烟健康的体格使风也冷清雨也稀疏。乡村那些胸脯丰满的女子,通过炊烟的感觉,将一生瘦弱的光景精心哺育,总能让后生们一个个变得高大健壮。使年岁渐长的农业,旺盛的精力有增无减。
面对炊烟无动于衷的人,乡村最精粹的哀伤也难压抑。
乡村与城市在一起,共同让炽热的感情反复在炊烟中蒸蒸煮煮,将一种香香甜甜的答案写进史书。让我们古老的祖国,始终结实的牙齿一年四季都咀嚼舒坦和幸福。
炊烟很浓很烈地涂抹于我们的视线的深处。
我们敞开豁达的胸襟,让悠悠的炊烟演绎成我们目光的向往。
篱笆散文5:乡村篱笆
文/张浩洪
在我的记忆里,过去的乡村里没有围墙,有的只是篱笆。篱笆,在我们这里又叫“寨子”、“栅栏”,意即圈空间的遮拦物。
在过去的年代里,篱笆向来是乡村的一道绝妙风景线。笔直的高粱秫秸,一根紧挨一根地深埋地下,然后两边用横秫秸绑紧,又密又结实。那些手巧的人家则是编出花样来,左右相接,环环扣紧,非常好看。这既是一道挡物遮拦,又是一个工艺品。
过去农村的庄户人家,总得要养一些猪狗、鸡鸭,而养它们,大多是散养。早晨起来,人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将鸡窝打开,那些鸡们就全“咕咕”地叫着,在领头的公鸡带领下,鱼贯而出。只消一眨眼的工夫,稻场边、屋檐下、土堆上,房屋的四周便到处都是鸡的影子。这些无拘无束之物,总是用那两条腿的利爪,从这到那地乱刨一气,寻觅藏在土里的食物和啄食长出来的青苗小菜,直弄得又脏又乱,一塌糊涂。还有那些小猪小狗,也是到处乱跑、乱窜,不仅因为胡乱吃食经常闹病,而且容易在外面惹事生非,咬了这家的小孩,撞了这家的鸡舍,有时因此闹得左邻右舍红头胀脸,大吵大闹。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人们就慢慢摸索出了一个限制这些不懂事的畜禽乱跑乱串的办法,就是用篱笆将它们隔离开来。
房前屋后的篱笆围得多了,年年修修补补,久而久之,篱笆就将房屋围成了一个风味十足的农家院落。篱笆围得严实,理所当然地阻挡住畜禽的随意乱出。为了方便一家老小的进进出出,扎篱笆的时候,自然还得在门口处留上一个空当,而这个空当,就用秫秸和四根木棍,编成一个叫做“稍门”的篱笆门。人要经过,顺手一提,随后就势一靠将门口挡好,既方便,又安全。
庄户人家过日子总是惜土如金。开春了,种植蔬菜的时候,人们自然忘不了,顺着蜿蜒的篱笆,沿途还得再点上几窝诸如冬瓜、南瓜、丝瓜、黄瓜、苦瓜、洋洋豆之类的瓜豆,然后,在种植的垄沟里撒上一些草木灰或者粪肥,几场春雨过后,那些瓜秧、豆秧,就比着赛似地开始疯长,没几天的工夫,原先形单影只的篱笆,就全都变成了一道青翠欲滴的绿墙。嫩绿的叶子、盘绕的藤蔓、密密麻麻。可还未等人回过神来细看,一转眼,那青葱的绿墙上,就又四处开满了大的、小的、金的、紫的各色各样耀眼的花。平常不起眼的篱笆,就一下又变成了一道人见人爱的花墙。时日不长,各式各样的花朵上,就转换成色泽鲜艳、令人欣喜的果实。看吧,圆圆的南瓜、长长的丝瓜、带刺的黄瓜、细长的菜豆、一嘟噜一串串的洋洋豆,将一圈篱笆装扮的真正是妖娆多姿、艳丽无比。
瓜豆秧将篱笆墙爬得密不透风,自然成了畜禽随意外出的人为屏障。可是,这丝毫影响不了它们的玩耍与嬉戏。在烈日当头、热浪滚滚滚的夏天,篱笆下的荫凉之处,则成了它们的天堂。它们或蹲、或爬、或在里面唧唧嚓嚓,由于瓜叶藤蔓很密,人们难于寻觅它们的踪影,只是到得跟前以后,听到里面的声音,仔细一看,方能窥到小家伙们的身影。
可能源于篱笆的通风透光,也许根肥苗壮,长满篱笆墙的瓜豆,一旦结果就会没完没了。今天摘了几个南瓜,明天采一篮子豆角,后天再揪一兜子黄瓜。等到最后摘完一遍,最初摘的又长出新的一茬来,真是层出不穷,连续不断。
早在几十年前,粮食缺少,生活困难,农家这些菜蔬,可就发挥了很大作用。早晨的稀粥里,摘下一个南瓜切好往粥锅里一掺,熟了以后一家人都能够吃饱;中午的几块红薯,吃上一大碗熬熟的豆角,又爱吃又省粮食。当然,产的实在太多,家里消费不了,就可以招呼左邻右舍来篱笆上采摘,而后拿回家中食用。
到了秋后,篱笆上的瓜豆秧,随着累累果实的产出,原本稚嫩、碧绿的藤蔓,变得逐渐枯黄衰老起来,叶子脱落,枝条发黄,趴在篱笆上面,不啻一条懒懒的长蛇。不过,值得欢喜的是,枯老的藤蔓上,尚保留着几个又老又黄的南瓜种、吊着的黄瓜种和干枯的串串豆种。时日不多,就会因果实的成熟采摘下来,留作种子,待到来年春天,再在篱笆上重新种植。
篱笆,乡村中最常见的风景,不知与人类相伴多少年代,它周而复始,年复一年的助人服务,圈畜禽也好,长瓜菜也好,都为人类做出过很大贡献。现今,随着时代的进步,农村各家各户基本都垒砌了砖墙,那些畜禽也都实行了圈养。说起篱笆,只能在老一代人们的记忆中去搜寻。历史就是这样,在前进的潮流里,那些不合时宜的旧物,退出人们的视野,是不足为怪的。今天写出来,权当对它的思念吧。
篱笆散文6:绿色篱笆
文/卢兆盛
民谚如是说:清明前后,种瓜点豆。
那么,也让我们沿着篱笆点播一些瓜豆吧。
要不了多久,那灰色的柴篱或竹笆将会变成一道绿色的屏风,蜿蜒成夏天迷人的风景线。
将有知了歌唱整个夏天;将有云雀欢呼整个夏天;还会有蜜蜂、蝴蝶、蜻蜓……在这里集会,表演,烘托出一个乐园。
当然也会有少男少女的歌声如青藤缠绕着每一个早晨和黄昏……
而我们,只要在绿色篱笆下随便一站,也会成为一帧别致的风景。
篱笆散文7:闻袖香
文/此木小王子
草藤顺着一排排篱笆绕的慵懒,行人匆匆,演着已剪辑好的片段,说着不知道练了多少遍的苍白,其中,他也在,立在青灰石板上,透过针叶,张望,等待。
塔楼钟鸣,吓走了云雾,不远处的高阶上,他望见了她,她的丝发亦有了灵气,似乎都在找寻对日后的未知与神秘。她靠近了他,一股沁香侵入每一丝纤维,又钻入每一个待哺的毛孔,夜色下,仿佛所有的月光已经拧成一缕,全部倾泻在她的脸颊,而又显得颇有神韵。
他和她隔着篱笆,微笑着,不语。
此时,梧桐将枝叶压低,按在了肩旁,遮住了光与影,围起了一曲暖意,他抬起手,递过了手心上的沉甸,交出了沉睡已久的思绪。她接了过去,轻轻地放在石台上,又将他的胳膊端到面前,微闭双眸,吸气嗅起,呼气凝神。
天桥下,熙熙攘攘,而这一方青砖之上,冻住了一寸浩然,留住了一尺宁静。
心微沉,身隐离。
他爱上了她。
简单,热烈。
篱笆散文8:我的好朋友
文/刘承睿
“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人人都需要朋友,当然我也不例外。我有一个形影不离的好朋友陆文龙,我们一起学习,一起玩,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回忆。
陆文龙个子不高,一头黑黑的短发,浓浓的眉毛像弯弯的月亮一样,他的眼睛不大不小,但炯炯有神,他那俏皮的鼻子,看上去更加可爱,鼻子下面是一张小小的嘴巴。
他有一个缺点就是有点自私。每次我们玩游戏正玩得高兴时,他就说要玩另一个游戏,我们无可奈何,只好陪他玩。直到有一次我们忍无可忍,对他说:“为什么每次都要听你的!”他终于意识到自己的错误。等到我们在玩游戏时,他就跑来和我们一起玩,听大家的意见了。
陆文龙知错就改,我喜欢这样的人,所以我们成了好朋友。大家是否也想和他做朋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