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初春的散文

请欣赏关于初春的散文(精选8篇),此文由多美网整理,欢迎收藏与分享。

关于初春的散文1:找寻、三月阳春

文/感殇

罗山初春觅苍翠,感闻芬芳忘时回。骄阳随风轻拂拭,伴香一缕欲找寻。一年一度一轮回,但待共谁与争春。

—— 题记

江南的早春,总是带着丝丝寒气,尤其是在阴雨朦胧的时刻。一连数日的阴雨天,总让人感觉压抑。然而,明媚的阳光在阴雨数日后悄然爬上,数日来的阴霾随之一扫而光,心情也随之豁然了。

漫步于山间小道,感受春雨洗涤后泥土的清新。沐浴在融融的阳光下,倾情于大自然,抓一把空气,嗅一嗅春的味道,无限惬意的沉醉在林里山涧。

伴随这早春的一缕阳光,和两室友相邀一起去踏青,感受春的味道,山脚地里金黄的油菜花,像是感召春的召唤般随和煦的春风阵阵摇曳。像是在向人们诉说这里正接受春的洗礼,破土而出的绿芽儿正在吐放清新。

我们一路往山上而去,尽情的享受这四时更替所带来的美。美——放眼这山间绝对算得上,这里虽没有百花齐放的艳丽,也不是皑皑白雪里寒梅一点红的冷艳,但这里这一片绿绿茵茵、生气怏然的美,却也是别有一番情调,这种美相比于百花齐放、寒梅冷艳,却也显得毫不逊色。

然而这时这山里的一切,似乎只属于我们几人,放眼望去,只能看到郁郁葱葱的丛林,是那么的青翠、那么的宁静、那么的了无人迹。也许是现今快节奏的生活让人们过于忙碌了,或许是互联网的诱惑远胜于这初春山间丛林的翠绿,又或许是其他的原因,故而才会在这美不胜收的地方也会了无人迹。可惜了世人无福消受这初春的美,却被我们贪婪的独享着。

一直以来,我是一个比较喜欢这种亲近大自然、习惯和大自然融于一体的人。早春午后的阳光,总是暖融融的,融化了寒冬、融化了万物,也融化了压抑的人们。这时候要是你在这里,你只要闭上双眼,张开双手,多做几下深呼吸,你便能感觉到犹如身在云端,整个身心都清爽了,要是这时能在放开嗓子喊上两嗓子,那么这种感觉更是神清气爽、沁人心脾,这应该就是春的味道吧!

在这种情形下总是会让人忘记时间。一阵春风吹来,使我不禁打个寒颤,纵使依旧春光无限。我和同行室友玩笑说“早春的风总让人有身处寒冬的感觉,而冬天的阳光却有着春的味道”,说完后我们都笑了。看看时间,也然过了四点,是时候打道回府了。

重重的来几次深呼吸,再一次感受春的味道,纵然有太多的不舍,也得挥手作别这片苍翠。就像人生路上的一些人、一些事,到了别离的时候,你也只能转身离去,而这些人、这些事早已注定和我们只有一个交集,相交过了,我们就得回归自己的轨迹。

一路往回,心情倍觉清爽。我想:明天仍会是一个好天气!

关于初春的散文2:乡野的春天

文/周伟

割韭

初春的时候,奶奶的韭菜仿佛一夜之间长得绿油油、齐崭崭的。奶奶掂着小脚去后园,看着一畦一畦长势很盛的韭菜,眉开眼笑。

奶奶一手握着一把韭菜,走拢来,一手轻捏着我的小鼻鼻,说,看见么,这菜跟你一样懒,叫懒人菜呢。种了就有,割了又长,长了再割,再长。我笑说,懒人好!我是懒人,就吃懒人菜嘛。奶奶也跟着不住地笑。

俗语有“正月葱,二月韭”之说,所以初春吃韭菜是最适宜的。奶奶备有一把精致的割韭菜的小刀,亮光闪闪。割韭菜时,奶奶就好像剃头匠给韭菜剃头一般。她割了一茬,弯起身来,朝我打量着。我摸摸头上,一畦头发端端的还在,遂朝奶奶做一鬼脸。奶奶笑了,我更是哈哈大笑。我和奶奶再去看一畦一畦的韭菜,发现奶奶割过的韭菜又长了一茬,崭崭新,齐整整,像没割过一样。

奶奶割韭菜,往往是选在清晨或初夜,大晌午的绝不割。我不解,奶奶又捏捏我的小鼻鼻,说,怕看见小韭菜痛呢。奶奶还说,阳光下的痛,痛在心口,是最痛的。我吐了吐舌头,不再吱声。

我说,那就不要割吧。奶奶却说,韭菜不为它自己,不怕痛。它要你割,是因为它割了之后还会长,而且越割越长。立春后的为头茬韭菜,要割尽,让其重新萌发二茬、三茬。在清明前后,长出的韭菜翠绿可人,鲜嫩味美。

有一年春上,我病了,蔫蔫的,不想吃东西。看了郎中,也不见起色。奶奶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踮着小脚去了后园。割了一把又一把的青韭,让我闻,又炒了让我吃。几日不进食的我,竟吃了两大碗,病立刻就好了。奶奶逢人就说:“我就知道,韭菜是什么?要晓得,它就是起阳草!”

有一天,我看见后园的韭菜开花。花是一簇白色的小花,花很小,素淡如菊。开了只几天后,就败了。剥开凋谢的花包,有几粒黑色的籽粒。奶奶说,只有割过多次的韭菜才开花、结籽。

时下,蔬菜作为生态元素受宠,韭菜更是最先崭露头角,“割韭菜”的概念成为一种新的时尚。孰不知这种生命力的顽强是春天的信息和生命草根的力量!

张看

老家的人,做人做事有自家的一套,讲话也有自家的一套。

娃儿出生,就讲“出壳”。一说,就如同见到那刚出壳的小鸡——嫩得很,扭得出水;又似听到婴儿一声长长的啼哭,如鸡仔啄破壳醒来,眨巴着眼,四处张看,打量着这个新鲜的世界。

一个个孩童,仿佛一只只鸡仔,老是和母鸡寸步不离,蹒跚着,张看着。

娃儿碰到害怕的东西会躲到娘的身后,或一下慌了手脚,怔怔地,僵在娘的身前,只顾把一头一脸埋在娘的怀里。

竖着头,张看——一天一地,春风阳光,山村的明亮春色,来得比往日早。

娘爱笑,像春天里微笑的小溪。娘在春天里一声高过一声的清脆的笑,湿漉漉的,是早晨一丈一丈高挂起来的太阳。

娃儿咕咕地咽了一口口水,终于,忍不住问娘,娘差点笑岔了气。娘说,一只鸡仔般,总想着啄食。要晓得,四体要勤,五谷要分。

老家的太生叔,有一肚子的学问。一天到夜,也总是张看着,说:听风听雨观天地,说古说今论世事。有一年,太生叔四处张看,见人就讲:春天,一个真正的春天来到了!那一年,老家的人分到了田地,脸上有了笑容。

在春日里,老家的人,一个个像喝多了酒,脸上泛着红晕,动不动,你问我一句我问你一句:张看——张看吗?老人看见你点头,他们也颔首,说,张看——张看着好!

在张看中,一个个娃儿长高了。在张看中,一只只鸡仔长大了。还有,村子里的年轻人,叽叽喳喳,都爱立在村口那条弯弯曲曲的长长的山路上张看。

张看,是张望,是希望。张看,是老家人藏了几辈子的老词,深藏在每个人的心底,慢慢地发芽、长叶、开花、结果。

又是春天。老家的一个个小孩,如一只只鸡仔般,长大了,翅膀硬了,扑愣愣地,飞到南边去了。

如今,老家人的张看,不光是听风听雨观星月,还有南方的潮汐。

关于初春的散文3:白云深处

文/李人庆

初春时节,我又一次来到平沟。

天很好,太阳暖暖的。山下的花儿早已经开了,这里的树木才刚刚发芽,鲜嫩的枝条和嫩绿的叶片在阳光下闪着油光,绿得耀眼。天空蔚蓝,偶有一朵两朵的云从头顶飘过,晶莹,剔透,仿佛触手可及。一群山雀飞来,叽叽喳喳表达着亲近,像是要钻进这诗样的画卷。

平沟,地处伏牛山腹地,是鲁山县西部高寒山区的一个行政村。名字叫平沟,可整个村子也找不出多大的平地。这里平均海拔千米以上,岁月的刀笔在这里锋利地切出了悬崖、峭壁,刻出了峰峦叠嶂,勾画出了群山绵延,风情万千。

上个世纪90年代初,我曾来过这里,走的是一条九曲十八弯的羊肠小道。山,真的是很高。路,也的确是太陡,往往一边是陡峭的山崖,一边是深不见底的沟谷,曲折回环,峡壑争奇,那条小路就显得更窄了,像线一样悬着。

在我的记忆里,平沟是一个人口不足500的小村,但却分布在五沟十八岔的大小20多个自然村,距村部最远的有十几里,来往一次得走大半天。让我记忆犹新的,是村里有个文殊寺,寺内有五棵千年古树,树很大,得五六个人手拉手方可环抱。绿树掩映下的是一间间低矮的茅棚草屋,古老的文殊寺除了几间破落的偏殿,便是那残垣断瓦了。据说,大树是很有灵气的,寺内的香火也曾盛极一时,可早些年,浓荫庇护下的小村却总也挣不脱贫困的桎梏。

那时,村里唯一的学校是一排五间的土墙青瓦房,宿舍、教室、办公共用。由于年久失修,黢黑的墙壁上,裂缝和屋顶的窟窿透着亮光,几块儿土坯支块木板就是学生们的课桌,艰难地支撑起一代人的希望。山墙外,一排石头支起、被烟火熏得漆黑的小灶台特别惹眼,那是因为学生离家远,学校又立不起伙,于是,就连7岁的孩童也学会了用三块石头支个锅,从屋后的山上捡来柴草,在烟熏火燎中煮土豆、熬稀饭。那情景,谁看了都会心疼得掉泪……那次平沟之行,除了青山秀水,留在我记忆里的便只有贫穷和落后了。唯有那几棵经风沐雨、枝繁叶茂的大树却时常在我的梦里傲然挺立成一道美丽的风景,和着方圆附近数十个落差不一的瀑布群,似乎在宣示着什么,等待着什么……

再次来,已是十几年后了。那天,一大早,我们从四棵树乡政府出发,很快,汽车就拐上了一条宽阔的水泥路。宽展平坦的水泥路练带一样蜿蜒着,从沟底一直伸向云端。山,依然是那样的山,只是愈发的灵秀了。路,早已不是原先的路了,但陡峭的地势没变,我们乘坐的车辆时而驶上峰巅,时而跌入坳谷,忽高忽低,就像一页扁舟浮在风景如画的浪尖。

半个小时的路程过后,随着山路猛地一拐,眼前忽地就亮丽起来。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修葺一新的文殊古寺,金碧辉煌,气势恢弘,虬枝盘错的银杏树巍峨挺拔,更显得蔚为壮观。寺院前的停车场停满了大小车辆,来自各地的游客络绎不绝,悠闲地把自己散漫在寺院,抑或是对面的山坡、竹林,还有那轰然作响的一帘飞瀑。过文殊寺,继续往上走,转过一座山头,公路开始下行,远远的,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在山坳里一栋楼房的楼顶迎风飘扬,那就是昔日的学校、如今的海关总署希望小学,宽敞明亮的教室里,朗朗的读书声如天籁之音,声声入耳。学校对面半山腰的民俗文化村,木屋吊楼,彝、苗图腾,充满南国风情,尽显异域神韵。一条条的水泥路伸向这条沟,通往那道岔,仿佛是平沟这片叶子上的叶脉纹理,把一家一户连在了一起。一座座崭新的农舍,一栋栋造型别致的楼群,依山势点缀在沟沟弯弯,错落有致。山上山下,板栗、核桃、辛夷、柿子、山茱萸等经济林和用材林层次分明,绿意盎然。置身于此,不知是身在画中,或是在一个童话的世界,一种诗意的浸染融化着你,陶醉着你,也丰富着你的想象。

村民朱广照是搞旅游开发富起来的第一代平沟人。说起这些年的变化,这个憨厚的山里人一脸掩饰不住的喜悦:党和政府把公路修到了家门口,又引导我们利用丰富的资源优势发展林果、食用菌种植和旅游开发,你看,这是我家盖的新房,主房四间,混砖到顶,外带东西各两间厢房,电视机、卫星接收器、洗衣机、冰箱、摩托车一应俱全,一家老小,个个兜里都装着手机呢!

随行的村党支部书记蔡留敏也兴奋地如数家珍:近年来,借旅游开发和新农村建设的东风,我们一方面大力开发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成立了“珍珠潭旅游开发公司”,在市里成功举办了旅游推介会,还组织20多户有能力的人家开办经营农家乐。现在,不说以前烂在地里、沤在山上的猕猴桃、香菇、山木耳以及中药材都身价倍增,就连捡块石头、采点野菜都能赚钱。仅旅游一项,这些农户年均收入都在5万元以上,有的达到了10多万元呢。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良好的投资环境,也成了招商引资的金字招牌,不少企业看中了这方风水宝地,纷纷投资建起了宾馆、饭店、休闲小区……现在,全村不仅家家建起了新房,购置了彩电、摩托车,还有10多家农户买回了小车。群众富了,集体经济壮大了,村里又建起了融文化、科技等为一体的文化大院,组织学习党的方针政策、传授旅游、食用菌种植和林果科技知识,让口袋富起来的同时,脑袋也富起来。

“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行走在平沟的沟沟弯弯,就像行走在宋代诗人梅尧臣《鲁山山行》的诗句里。平沟人沐浴着新世纪和煦的春风,充分利用当地丰富的自然资源,在这条铺满希望的路上,正一步一个脚印实现着心中的中国梦,走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我感到前所未有的愉悦,为平沟,也为这一方水土养育的人……

关于初春的散文4:簕杜鹃

文/王成钊

初春萌芽,盛夏繁茂,仲秋绽蕾,冬日开花。一路走过几多风雨,几多酷暑,终于迎来辉煌的花季。

天性耐旱耐贫瘠,寂寞于早春之花丛,倔强于烈日之炙烤,挺拔于台风的摧虐,一生攀援阳光,枝干刻下梅的风骨,枝条绽开杜鹃的烂漫。

从不争春,也不傲秋。

当万木萧瑟,枯叶飘零,就挺身而出,轰轰烈烈地绽开一片片彤云,宣示着蓬勃的生命力。

任人移栽,随人修剪,不变的,是随遇而安的秉性,同呈欣欣向荣的姿势。

花像叶子,叶子如花,万紫千红,灿烂在冬日暖阳下,温馨了一座新城,陶醉了南国大地。

当这座新城的开拓者被赋予选择”市花”的权利,人们一致的目光,投向身旁的你。

皆因心性相融,脾气互通,追求一致。同为一座新城的崛起,刻苦耐劳,不曲不挠,脚踏实地。

汲一点雨水就蓬勃,沐一点阳光就灿烂,孜孜复孜孜……

关于初春的散文5:鸡鸣槐树林

文/灵魂鸟

初春,偕友游万山湖,舟过青河渡口时,忽闻一片鸡鸣声。

循声而觅,那声来自南岸山坡。远望:山势平缓,状若龙盘。山色赤褐,梯田如叠。突兀的坡堎,似鳞甲连缀。近观:山顶上,有片树林,那是槐树林。

为一探究竟,我们靠岸登山。山,三面环水,堪称半岛。向阳处,偶尔可见几朵迎春花始露微笑,但并不耀眼。上了一段陡坡,步入槐树林。

林子好大,多数是洋槐。几条紫色砂石铺就的小路,分分合合,蜿蜒交叉,在林间缠绕。我们在每一个岔路口处,都会看到有同样模式的几间简易木结构房屋。门外立有招牌,上写“某某养殖基地”,或“某某种植基地”。

由于时间关系,我们没能一一参观,只对就近的一个养鸡场看了一番。我从未见过如此庞大的养鸡场,而且还是野外散养的。

山是荒山,林是野林。一张张铁丝网环树而围,成千上万只鸡在林间散步,给初春空旷的山湖带来了一片欢乐。

鸡多数是蛋鸡,巧的是,我们来的是时候,正赶上收蛋。场内没有鸡舍,白花花的鸡蛋到处都是,七八个员工提着筐子,那每一次弯腰,都是喜悦和收获。

员工收罢鸡蛋,马上又提着装有五谷杂粮的桶,一把接一把地往地上扬食。鸡很快吃饱肚子,扑棱几下翅膀,便开始追逐嬉戏。

都说母鸡下过蛋后,会欢叫一阵,好像有炫耀功劳的意思。公鸡也会在母鸡下蛋后,或站在高处,或飞上枝头,引项长鸣,比母鸡的声音亮得多。我想,公鸡一定也是在为母鸡们喝彩吧。

离养鸡场不远有块平地,十几亩大,地里有排仿古青砖瓦房,是管理处。经过询问,我们知道,这是一处新开发的原生态农业观光景区。除了养殖业,更多的是果树种植业。

夕阳西下,我们返程。从槐树林走出,放眼黄河万山湖,初春的风光,尽管淡然,但在浩渺的烟波之中,我听到了春天正在打鸣,这里的一切已经闻鸡起舞。

关于初春的散文6:小河 小船

文/ZOZAXION乘源

初春三月,我回家乡采风兼观赏油菜花,令我惊喜的是,在一个春光明媚的日子,竟然与儿时的异性伙伴邂逅在家乡的那条小河边。那天,她也是从山外的世界回家乡来探望老爹老娘的。“这些年你还过得好吗?“在她提着一桶洗好了的衣衫要走时,她蓦然回首朝我抿嘴的一笑,于是那沧桑、那隐露、那忧伤,使我陷入了久远的记忆之中……

那时候,我和她还都是孩子。就在家乡的这条小河边,我们将童心织成的小船放在水里,让它沿着这条小河漂流着,成长着……

童心的小船漂过淙淙的小溪,静静的湖泊,闯过湍急的险滩、陡削的山崖……我们欢叫着,呼喊着,手牵着手,时而在遍地的油菜花间疯跑,时而去采集满山的杜鹃花,插在小河的沙岸上;在这条小河边,我们一起欢乐、一起流泪,除了两颗天真的童心,我们什么都不知道,什么都不需要。

上小学时,我们仍旧常来小河边,仍旧在油菜花间奔跑着、追逐着。她掐下许多的小花瓣,“咯咯咯”地笑着,嗓音像溪水一样清脆,荡漾在这纯洁欢动的小河里。我让她坐下来,把我和她采摘来的杜鹃花编织成一只美丽的花环,戴在她的头上,而她却害羞地看了我一会,挣脱开我的手,跑到小河的那一边……

此刻,我望着她的身影消失在小路的尽头,感觉到她儿时那两条熟悉的羊角辫,而今变成了晚霞中摇曳的长发;儿时的小红肚兜,也不知什么时候换成了美丽淡雅的连衣裙。晚风拂动她的长发、衣裙,焕然成乡村霞光中一幅美妙绝伦的动感画。

我从回忆中醒过来,再看了看我自己,我已不再是冒鼻涕泡的山伢子了,人过中年,岁月沧桑,黑发中已掺进了零星的白发。我和她都已经长大了,都有了各自的家。这使我想起那年小学毕业考试后,再次到小河边同她互看成绩单的情景。我们的成绩都较优秀,各自都有飞出山外的想往。她说:“我摘下朵晚霞,把它变成一只小船,一张帆,它头也不回地流走了。”我说;“我摘下片绿叶,把它变成一只小船,一张帆,我走进另一条河里,你会不会回来与我一起坐上小船,去看山外精彩的世界……”

她却朗朗地笑了:“我不愿去打扰你,那条小船是你的。可这条小河是我们的,我们都会有自己的小船,因为我们都长大了!”

是呀!我们都长大了!可不知为什么,我却强烈地思念儿时在家乡小河边那段纯真美好的时光,还有那晚霞变的小船,绿叶做的小船……

关于初春的散文7:初春恋日

文/云水漫~~~

她早早的就赶来了生怕错过了什么似的,可是又好像真的错过了什么?她急匆匆的向前跑着,跑着跑着…… 跑进了田野,带起了正在田埂上熟睡的不知名野花。野花使劲的揉搓着自己的眼睛,想看看是谁打扰了她的美梦,但下一秒她却展开了她自认为最迷人的笑容,不过她的笑容的确很美,羡煞了旁人。旁人沉醉在那温暖、柔和的微笑里,幻想着自己成为她的忠实守护者,不过这时路边却来了一群不速之客--野鸭,他们踩过野花那娇柔的身姿,踏上旁人那硬挺的躯体,雄赳赳,气昂昂的走了。她转身一看满地狼籍,然后又跑开了。

跑到了不远处的小河边,清清的河水缓缓的从她眼前流过。“咦”,不知是谁发出的。不过却在此时惊醒了河边瘦弱的柳枝,他们齐齐的冒出头,睁着大大的眼睛,紧紧地盯着这个冒失鬼,她吓的连忙后退了几步,扑通,扑通,扑通。“怎么回事”,他们询问着身边的同伴。突然其中的一个大声喊道:“快看”。他们将视线齐齐刷刷的移向他所说的方向,接着他们哈哈的大笑声就在这个寂静的小世界里传开了,笑声传了好远好远。 原来是她掉进小河里了。掉进河里时还激起了一片片水花,一些水花刚好溅在正在嬉戏、玩耍的野鸭们身上,野鸭们转过身愤怒的盯着她,她从没有看见过这样的眼神,她有点惊慌,随后她又急匆匆的跑开了。 跑到了小河旁边的村舍里。她看见了远处一位斜躺在藤椅上的少女,瞧她那慵懒的身躯,带着丝丝倦意的眼眸,一缕发丝在少女不经意间滑落在她的手里。她拿起来放在鼻尖前,轻轻地闻着发丝间的那缕清香,又使劲的吸了吸,仿佛是不想清香残留。

她一转身望向远方,夕阳撒下了最后的余晖,似在挽留心爱的人,不忍离去……

在看着近前,野鸭们排着队正朝着自己的家里赶去;冒出头的家伙们好像迷上了这个新鲜的世界,不再离去;少女已经不见其踪影了,也不知是在何时离开,不过好像忘记带走什么了。

她很认真的在看了一遍眼远方、眼前的,眼中透露着浓浓的不舍。随后她拖着疲倦的身躯缓缓的向远处走去,没人知道她要去哪里,也没有人知道她为什么不愿意离开……

一阵风轻轻的拂过,带走了一切,没有留下任何痕迹,他可真狠。夕阳在她离去时也带着遗憾走了,天渐渐变黑了,夜快要来临了,却在此时下起了稀疏的小雨……

关于初春的散文8:老布鞋

文/刘国峰

那一年的初春,我背着简单的行李,身穿亲戚送的旧军装,脚下蹬一双崭新的“老北京”布鞋,整个人显得干净威武。踩着熟悉的乡间小路,不敢回头,不忍看那老柳树下,热泪两行的老父亲。只能把那份依依不舍却又茫然的情绪塞进心底,泪眼朦胧中,瘦弱的身影渐渐消失在父亲的视线之外……

走进陌生的城市,车水马龙,行人匆匆,霓虹闪烁,都市的繁华给了我短暂的欣喜。一天,两天,游走在大街上,无数的招聘广告被一句句“满员”遗弃在了垃圾箱。忽然便真正感觉到“在家千日好,出门一时难”。身无一技之长,又不曾受过多少正规教育,似乎刚刚还热情高涨的闯劲,转身已在谷底。几十块钱数了又数,面对霓虹闪烁,欢歌笑语,心里竟有了一些恐惧,一时顿感孤独无助,茫然不知所措。

夜空繁星闪烁,我站在天桥上,大颗泪珠悄然滑落,砸到脚上穿的那双“老北京”上。忙俯身掸了掸鞋面,此时耳际蓦响起父亲声音:“我儿子要去大城市打工了,我得让他穿得精神点”。这是临行前父亲托人买鞋时说的一句话。我清楚地记得父亲把皱巴巴的五毛、一块凑成的十八块钱递给在乡供销社上班的亲戚时,亲戚眼中闪过的一丝鄙夷。这眼神让我心中隐隐地疼,也暗暗下定了决心。这不是一双单纯的布鞋,它有老父亲的爱和疼惜,更是一种激励。

我擦干眼角的泪,换上黄胶鞋,将“老北京”布鞋擦拭干净,小心收进背囊,欣然迎接黎明的到来。

熬过漫漫长夜,黎明如约而至,工作也伴着朝阳一并到来。尽管只是一份建筑小工的工作,但此时此刻却是最适合我这个浑身力气的乡下娃子。我并没有欣喜若狂,只是对着背囊里的“老北京”说了一句:“老爸,放心吧,不管干啥,儿子定会干出个样子来!”

红砖、钢筋、混凝土、机械轰鸣;汗水、泪水、灰尘漫天,但我从不曾畏惧苦与累。斗转星移,日月交替。我从小工到工长,再到项目经理,每一封家书、每一次家电,都满是骄傲的喜悦,没有一滴泪的影子。梦里常常看到老父亲欣慰的笑容,溢满了沟壑纵横的面庞,而我早已泪湿枕头。

时光荏苒,背包中的“老北京”布鞋一直没舍得穿,只是在想家或迷茫的时候总喜欢悄悄与它对话。而正是这双“老北京”的魔力,让我渐渐拼出了房子、车子,娶了美丽的妻子,抱上了可爱的儿子,还有工作中留下的一道道伤痕。一切苦乐都是生活的馈赠,值得我一生珍惜珍藏。

转眼又是一年,我穿上“老北京”布鞋,带着离家时的梦想,满怀激情地驾车奔向来时的路。我似乎清楚地看见,村口柳树下,父亲那佝偻的身影正急切地向村外左顾右盼。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