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夏的文章

请欣赏春夏的文章(精选9篇),此文由多美网整理,欢迎收藏与分享。

春夏的文章1:行走在春夏之交

文/秋天里的童话

初夏,陪妻子看中医。中医的家,是藏在平原深处,去一次很难。几次调整路线,想尝试走顺畅平坦的路,怎么走,还是拐入逼仄的土道。其实,中医的家,距离市区直径距离,不是十分遥远,就是没有成形的乡村路可行。我和妻子泄气了,如不空降,是免不掉路途颠簸,及漫长跋涉之苦了。

春夏之交的季节,云淡风轻近午天。但是,车上人衣服穿得混乱,我对面的中年人,里外穿三件上服,裹在身上,衣领散露出三层恢暗颜色。我是穿t体恤衫来的。车驶入尽头,就是中医所在的村子。

中医颇有名气,在镇里都有人知道。他的家,是新盖的房子。房子盖得大气,正房。厢房。及倒座的房,由北向后推进。院落空地,没有一般家庭的裸露土壤,全部水泥浇筑铺盖。硬化的院子地面,没有一丝绿色植物,没有一朵花多开放,和村庄外的田野绿色及不协调。

中医,不是仙风道骨,鹤发童颜,白发胡须的老人,而是四十出头的精瘦男人。他是从部队退伍回来人,继承了他父亲医术,对疑难杂症治疗,造诣很深。我们每次,都看到天津。蓟县一带来的病人。看病人很多,需要排队等候。中医妻子很漂亮,小他好多岁。他们的女儿还在读小学,聪明活泼,还很贫。我好意提醒她;好好读书,外面世界很大。

我挨不住等待的寂寥,常在村子里走动。村子房子,不都是毗邻相连,有独立的房子,四周有一片片玉米庄稼,长在房前屋后。玉米一人高了,墨绿。墨绿的,长得旺盛,人深入进去,将淹没在绿海里。我想象雨落绿叶,风吹叶子沙沙响的情景,觉得那样很美丽。我也知道农夫汗滴禾下土艰辛。

村子,如同欣欣向荣的城市,有好多新房子在崛起。但是,村中央有处老房子,吸引了我。老房子,突兀而起,孤立在一道土坎上,老房子的院墙,残缺,东西有矮石码起,错落围起,墙不及人高,不能抵御他人入侵。栅栏门是木干做得,有荆棘缠绕,院门是敞开的。没有厢房。正房堂屋,有老式风箱,有老式大灶,可能不用了。但还完整放在原地。

房前,有一块高地,载满了月季花。枝叶蓬蓬勃勃,挺拔高大。枝蔓生长着大片绿叶,开着朵朵鲜花,红艳艳的。月季花给破落陈旧房子,增辉生色许多。

房子主人,是一对耄耋老人。老太太热情迎接我。她告诉我;他们和儿子,有新房子了。但是,老人们不能割舍老房子情结。他们的一生岁月时光,大都在这里留下了。他们喜欢花朵,喜欢生命旺盛的月季花。月季花年年生长。花儿谢了,明年还要长。他们很少走出村子,也没有养育其他花卉,就喜欢月季花。年年种,年年长,年年绿,年年开花。老人热爱生活,热爱花朵美美丽。我由衷的感动。

在草长莺飞四月天,妻子从南方回来,我们相约在北京集合,一起和女儿短暂一面,就是匆匆各奔东西。离京前的上午,我和妻子买了满满一推车蔬菜,水果,还把带鱼煎好做熟,把排骨闷在高压锅里,没有来得及品尝味道鲜美,妻子就去东北,我回家乡了。

在五一前夕,我先去了北京。

在我大哥家,我们一家,大哥一家,还有我的姐姐,我们团聚了。现在温饱不是问题,吃好是大问题。大哥炒拿手的菜,我做拿手清蒸鱼,大嫂的特色饺子,让节日一家人饱了口福。

这次去北京,家庭有很重要活动,因此淡化了游玩。只是去前门看看,是五一前夕,大哥带我们夫妻一起去的。大哥变得温柔了,还主动提议去车站接我妻子,还陪我去。我们的到来,让大哥很高兴。

五一,我和妻子们去了前门。节日的前门灯火辉煌,游人如织。我们去了刘老根大舞台一条街,看到了神奇惟妙惟肖的东北人生活小泥人。赵本山把二人转推向了全国,据说赵本山是文艺界了最富有的人,他是成功的艺术家和商人。

在北京,我第一次看到自己的房子,明年就可以入住了,感慨万千。

周末,妻子回家,想再去北戴河。我提议,山城地质公园。我最早是看报纸介绍过,说那里的石头是彩色的, 山泉溪水,怪石嶙峋,别有一番景色。我几次想去,都没有成行。

妻子陪我先去先登山,登在半山腰,妻子首先气馁,栖息在林间。我勉强多爬一段山路。看到怪异的紫色巨石,呼吸到来绿色植物吐出的新鲜氧气,就匆忙下山了。一张五十元的门票,山也不也高,没有仙也不名,水是人工抽上山去,在流淌到山间,没有龙也不灵。

还是北戴河,国家家的旅游景点。海滩很多游人了,在这片美丽的人间仙境中,北戴河无不彰显着她的美妙与风韵,她的活力与灵性,她的情韵与柔情,她的神奇与壮观。北戴河的神韵,在于她的阳光、空气和那片旷阔无垠的蔚蓝色的大海。海滨的风景简直是一种流动美与凝固美相融汇的乐章,更是一幅风情别异中西结合的图画。无论是谁只要走进北戴河,都会被这里的风景所陶醉。

北戴河最美,最壮观的还是大海。她凝聚着一种无法言说的神秘的生命力,给人一种超越自然的深刻。她的博大、宽容,是一种壮阔的美,即使再沉闷的人到了那里也会快乐和开心。是啊,宽容就是这大海的胸襟,大海的气魄和大海的灵魂。它接纳了世间许多的风风雨雨,经历了沧海桑田的历史的变迁,却没有留下任何历史的痕迹,始终保持着自己的模样,用一面平镜对着每天都有千变万化的天空,用一样的眼光看着世间冷暖,用一样的脚步走过春夏秋冬。再去鸽子窝,读毛主席写的气势磅礴的诗篇;

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

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妻子喜欢去熟悉地方。秦皇岛,今年春节我们就来过一次了。看熟悉的景色,回忆运去的日子。我想在海边有自己的房子,面向大海,春暖花开。

多次去青龙山。哪里佛音回荡,佛香袭人。这次我们没有停留雕梁画栋,斗拱飞檐大殿前停留,第一次徒手爬海拔四百米的山峦。山路陡峭,抬头云端,俯瞰群山,还真有一览众山小的感觉。爬之一半,筋疲力尽,退不能下山,登山又乏力,好不容易爬上去,爬下来。

下山,赶紧找饭店,什么也不忌口,饕餮大餐。饥饿的人,最知道食物的甘美。

春夏之交的,是游走骚动的日子,是贪婪绿色的日子。

春夏的文章2:不曾经历春夏的秋怎为秋——晚秋,不晚

晚秋,不晚第一次看一部被称为文艺片的电影,第一次坐在电影院里看着一个中国人和一个韩国人讲着英文谈着恋爱,第一次在结束后反复回放着早已消失在眼前的画面

我不否认我刚开始看《晚秋》是因为玄彬的颜

我不否认我刚开始看缓慢的剧情时困倦地想要抄起伸手可及的所有事物,砸向电影画布

我同时不否认,当我第一次看完《晚秋》后,我想看第二次

开往西雅图的列车上他们相遇,在前路茫茫无处安放未来的时候他们相恋,在秋之前,他们早已经历了春夏,你又如何断定,他们的晚秋,不晚。

驼色长大衣的安娜,风骚从头的勋

一个连母亲的生辰都会写错的家庭为了遗产而找回依旧拥有继承权的女儿--安娜

一个招惹黑社会老大女人且处处留情被老大追杀却不见收敛的亡命之徒--勋

这样的两个人相见,是巧合是宿命亦或是,爱情

爱情。

终究是一场不能和未来私奔的赌局,尤其是在他们手上早已没有筹码却还在想着孤注一掷的瞬间

看不清前路,想不到未来,他们的明天注定没有定数,充满未知,充满黑暗,充斥无望,黑暗中的杀人犯抓着亡命天涯的风骚男狂奔,当这一切遭遇爱情遭遇逃不过的必然时

他们装傻他们张望他们抗拒,但最后还是爱了

爱吧,就算明天不能再爱下去又何妨,谁说爱情一定要因为有明天而想爱

奔吧,就算我们注定跑不过时间又怎样,谁说他们一定要跑赢了时间才算赢

他们本来就什么都没有,又何苦顾忌什么失去呢

我爱你,就算此时山崩彼时地裂,我也会在世界毁灭的前一秒拥吻你

很多人感慨,若她早些遇到他,或许他们的结局就会不同

但谁又知不曾经历春夏的秋怎为秋

晚秋,不晚

春夏的文章3:摇曳在桑树上的乡愁

文/李职贤

春夏之交的时节,一个老乡入城办事,捎给我一竹篮乌溜溜的、从老家屋门前的桑树上摘下来的水果——桑葚。怀着愉悦而迫切的心情,撷取一颗入口,轻轻一咬,汁液四流,入口即化,仔细品咂着,嘴里和心里都甜津津的,回味隽永,不期然地想起老家的桑树。

桑树是我小时候种的。彼年春天,跟母亲走亲戚,见亲戚屋门前有棵桑树,硕果累累,惹人喜爱,便问可有树苗供应,亲戚说,只需砍下桑树的树枝,摘掉叶子,插进泥土里,隔三差五浇浇水,桑树立可成活。临走时,亲戚砍下一根一尺多长的树枝,削掉枝叶,送给我作为树种。回来怀着虔诚,郑重地插种在屋门前的一块坡地上,随便浇上一点水,便算大功告成。

一天放学回来,突然想起几天前插种的桑树,心想坏了,这几天艳阳高照,它肯定被太阳晒成干木柴了。怀着忐忑而歉疚的心情,赶紧前往探个究竟,却惊喜地发现,树枝的末梢居然冒出一点米粒大小的嫩叶。原来,它依靠那点湿土作为滋养,顽强地扎根厚土,长出生命的茎须和新叶。此后,坚持每天浇水,假以时日,枝桠上绽出的新叶如傍晚时分的星星,越来越多,一天一个样。往后的日子里,春风吹拂着,春雨沐浴着它,夏阳关照着它,秋露亲吻着它,冬霜考验着它。一年时间过去了,一根不起眼的小树枝像变魔术似的,实现华丽变身,出落成两尺多高的菁菁果树,枝繁叶茂,斜枝四逸,如亭亭玉立、婀娜多姿的淑女,碧绿的叶子一片片精神抖擞。

翌年春天,小小的桑树结果了,虽然不多,只有零星的几颗,错落地分布于冗叶之间,于我却是莫大的安慰。春分前后,果实次第成熟,令人馋涎欲滴。随便摘下熟透的一颗,闻之有股淡淡的清香,不觉食欲大开。放到唇舌之间,轻咬一口,初时感觉微酸,舌尖一麻,随即果肉的香味溢满整个口腔。

桑树一年年茁壮成长,果实一年比一年丰硕,每当果实成熟时,我们都会大方地送给邻居们一些,哪怕哪个路过的邻居不曾征求我们的意见,摘几颗尝尝鲜,我们也不会介意。桑果固然可口,却不可多食,否则会觉得牙酸,连豆腐都咬不动。

参加工作以后,每逢桑果成熟,家里人都会委托进城办事的乡亲捎给我几斤。每次品尝桑果,聊慰思乡之情之余,感慨系之。小小一截树枝,不择地,不挑时,扎根一方瘠土,仅凭借着微薄的养分,潜滋暗长,置身于烈日的烤晒与狂风的肆虐之中,从此傲然挺立于天地间,为人们奉献出甘甜的硕果。这种自强不息、无私奉献的精神,正如入城务工的农民工兄弟,何其伟大,令人景仰!

又是一年丰收季,品尝着家乡的桑果,我仿佛看见,一颗颗桑果摇曳着乡愁,散发着诱人的芬芳,仿佛向远方的游子发出无声的问候……

春夏的文章4:无情何醉,多情自扰

文/水慕岚

春夏之交的夜晚,月亮一时有一时又无,漫天的浅红,仿佛纸巾上瞒着自己的情人写的别人的爱情,很有兴趣,而无半点羞涩。夜色撩人,也就再没有人去端详那些惺忪的渴睡人的眼。

院子里最美的,是晕黄路灯下的三角梅,绽得那样好,一枝一枝从铁栅栏里伸出手、探着头,那模样说她像一枝横斜水清浅,倒更像女儿窗下怎低眉。花之性,生在孤壁上也是要开放的,因此摆在路边为行人准备的长椅,无人坐时花自开,有人坐时花亦开。人迹所至,都已被花之性情陶冶得可有可无,甚至有人的时候反而没了境地,等到座空无人,那境地倒催发地落叶比花更妩媚。

总有些东西,不以贵贱论之,却是人一生都难以丢弃的。就俗常之理,最让人难以释怀的,或情缘或饰物,无非曾经拥有。从前爱喝浓茶,如今因胃肠不适亦忍不住遥挂那丝弥足。茶味偏淡似乎并不那么惹人嫌,人情乏味才让人无法俱受。情义或可有或可无,是有是无,都不可以乏味。茶自出味,不是因为此茶能有多好,无论欣赏还是品味,都意味着尊重,尊其所尊,重其所重。

院子里的路灯尽管也发着光燃着热,目光所触却能生出心底里的宁静。我爱那与之相触的淡淡的滋味。曾经的友人,不明白我为什么那么喜欢注视夜幕下的路灯,他只看到我眼中的闪亮却感受不到更触碰不到我心底里的宁静。而我眼睛里的闪亮,是因为薄雾之间棉柔的灯光,以及不知多少人曾经拥有,被岁月摩挲过的青春火焰。

夜色或者绵雨都能轻易赋我以醉。在它们面前,人能与原身相拥,可以卸下所有防备。能卸下防备之所,方有归家之乐。颓世之人,总难免从一堆谎言滑入另一堆谎言,处处设下机关和防备,连居家之所也未能幸免。佛理茶,仙驭酒,酒能醉人,而茶不醉人人自醉。醉酒然后能醒,醉茶方后能悟。

浑然天成那些田园诗一派,最爱当属王维。父亲喜爱陶渊明,爱其心远地自偏。渊明既采菊,则不脱俗尘,能抱朴而含真,所以有五柳先生之称谓。王维走得更远,人还在月下徘徊,心已入重重深林。菊已不采,有感则长啸而已矣。诗才过人,质朴无华,这些可爱的生命,总惹得人疼惜之念方过,伤感之意复来。

情义至此,孰解我无情、多情?

春夏的文章5:故乡初夏时

文/杨全富

春夏之交,横断山脉腹地、青藏高原边缘的丹巴峡谷中已是热浪滚滚来袭,清晨,满山的雾气笼罩在山顶,夜幕低垂时,雨点从彤云密布的天空中飘落下来,湿润了大地,染绿了山川,朗润了溪流。就在这夏至,故乡——这个高原峡谷中的小村寨,虽然百花凋零,布谷鸟声已远去,但绿树婆娑,万物葱郁。那绵绵细雨的晚春似乎还在眼前萦绕,转眼间,热力四射的初夏就已经偷偷的来到我们身边。

站在藏房的阁楼上,打开眼前的窗扉,映入眼帘的满是绿树成荫,樱桃鲜亮,瓜果飘香的美景。远处,厚重且绿色渲染的大山像忠实的卫士守护着故乡。眼前,淙淙流动且波光粼粼的河水,还有那在河流缓缓的岸边一惊一乍快速游动的小鱼,以及树丛深处在鸟窝里茁壮成长的雏鸟,都迸发出不一样的生机与活力,将自己的生命完美的展现在夏日炎炎之中。顿时,山丰硕起来了,水涨起来了,鸟雀欢唱起来了,就连蝉也凑热闹似的在树丛间抖动翅膀长鸣了。在这样的季节里,故乡的亲人永远担任着夏日的主角,他们扛着各种农具忙碌起来,在时节中挥洒汗水,憧憬收获。锄荒、种雪豆、种荞麦、撒青稞、施肥力……辛苦地劳动着,满怀期望的为今年的秋收种下希望的种子。不知疲倦,年年反复。

河岸边,初夏的风晃晃悠悠地拂过耳旁,一阵轻微的热浪霎时间吻上脸颊。此时,我仿佛听见了夏的呢喃,在我耳旁激动地讲诉着内心的狂野和似火热情。初夏,这个蓬勃兴起的热辣少年!他将内心的狂热尽情的释放。于是,我听见他的呼吸,山清水秀的山谷里,有他青春的身影。他采下一片蓝色天幕上的云朵,轻轻地撒在树丛中,在斑驳阳光的照射下,犹如神话传说中的蓬莱仙境。不经意间,他就从你身边飘过,带来一阵阵罪人的夏花甜香,让你不禁心旌摇曳,让你忘却了夏日里热力四射的骄阳。走在故乡的小径上,静默中侧耳聆听,一阵天籁之音传入耳鼓,是夏天即将走向成熟的果实在树巅摇动,预示着生命的成长。

“黄梅挂枝头,雨夜入梦来”,立夏时节,干热河谷地带的故乡进入多雨的时节。炎炎夏日下,微风中夹杂着蒙蒙细雨,从雨帘中极目远望,远处的青山朦朦胧胧,充满了别样的景致,大地在一瞬间变得凉爽而清新。此时,青松、白桦、村寨都沐浴在如丝如缕的雨幕之中。寨子里勤劳的人们穿着雨衣,在田地里挥动着农具忙碌着。为着希望,真正应了“斜风细雨不须归”这句诗词的意境。此时此刻,山间的万物都沐浴在柔柔的雨帘里,享受着这热气初至时的甘露。在这初夏里,故乡的雨,就这么柔和,朦胧之中带着别样的清新。

这热情似火的初夏时节,仿佛是一杯醇香的美酒悠远漫长。特别是喜爱妆扮的姑娘,脱去了覆盖曼妙身姿的春装,换上夏日的清凉服饰,一刹那间,一群群穿着艳丽短袖长裙的如花姑娘,穿梭在村寨小巷里,漫步在河堤杨柳树下,衣袂飘飘,青春飞扬。夏日里,这个火热的季节激扬起故乡万物的生长的斗志,为秋天的收获种下满满的希望。

在这时候,我知道,故乡因为夏日,万千作物才会写意的释放生命的力量,将个性张扬。这个夏天,我依恋的故乡就会在跌宕起伏的故事里释放所有的能量;就会在蝉鸣声声中呼唤爱的乐章。悠长的岁月里,一转身,故乡已初夏。

春夏的文章6:尘世芳华 心田安家

文/王继颖

春夏两季,女儿在杭州学习。我和爱人去看她,一家人同游苏杭。

在杭州游玩一天,傍晚赶往苏州。车票早已网上预订,取票后捏在手里过安检、候车、过检票口,但直到登上去苏州的动车,我们才看座位号。女儿看看票,她在第1排临窗的位置。我的座位,在第2排过道边。爱人瞥一眼手中的票,指指第2排过道另一边被两个座位夹在中间的座位。我怕中间挤,让身高体胖的爱人坐过道边,自己坐到他指的座位。见旁边靠窗的座位已有乘客,不必起身让路,还没等别的旅客都上车坐好,我便闭眼打起了盹儿。

本来就嗜睡,再加上玩得筋疲力尽,这一觉睡得昏天黑地。一个多小时后到昆山南站,靠窗的乘客要下车,才将我唤醒。下一站就是苏州。靠窗的座位空出,一个仪容清雅的小伙儿坐进来。我以为他刚上车,想不到又一个提箱子的中年乘客要坐那个座位。小伙儿安静起身,准备让座。

“你的座位是这里吗?是不是看错了位置?”我关切地问。

小伙儿温善的脸上,掠过刹那的犹疑。他平和地指指我的座位:“刚才您一直睡,没好意思打扰……”

我的脸颊瞬间升温,难道我坐错了位置?便赶紧让爱人看车票,竟真的错了。票上的位置,在第1排。

“真对不起!你在杭州就上车了?刚才坐哪里?”我满怀歉意,边说边站起,请小伙儿坐。

“没关系的。是从杭州上车,我上来得晚,看您睡着,就站在过道上了。”小伙儿见我执意站到了过道里,便腼腆地坐下,那神色倒像做了对不住我的事。

第1排本属于爱人的座位,坐着个民工模样的苍老男子。他应该也是在杭州上车,买的大概是无座的票。那一排,爱人身后的乘客恰好刚下车,位子空着,我便坐下,心中被清雅小伙儿的绅士温情感动着,很快到了苏州。

正逢假日,有人间天堂美称的苏州与杭州,同是人流如潮。苏州比杭州更拥堵。第二天游完拙政园和狮子林,已是中午时分。在街边小店吃过午饭,准备打车去虎丘。女儿用手机滴滴软件叫车,软件显示附近路况拥堵得厉害。本来约好的司机,一个个打来电话,都说手机出了故障,要求取消订单。约了近一个小时,因司机“手机故障”取消了四五个订单。终于有一位师傅手机正常,告诉我们他保证过来,要我们耐心等待。他接订单时距我们等车的位置只有七八公里,因为堵车一个多小时才接到我们。师傅说本来可以去路况稍好的地段拉客,但不愿失了诚信。从狮子林到虎丘,师傅根据路况绕道而行,到虎丘,女儿微信付款,才十几块钱。这十几块钱,让师傅耽误了近两小时。

从苏州回杭州,又游玩一日,清早五点,我和爱人打车去车站。临行前夜,女儿教会了爸爸用滴滴软件叫车。车准时叫来,到火车站,我们却不会用手机付款。给司机师傅现金,师傅热情大方地拒绝:“滴滴打车是手机系统交易,我不能收现金。你们回去学会再付款,钱没多少,不付也无所谓。赶紧下去吧,别误了火车。”

几个瞬间,几朵质朴清香的尘世小花,就像路边偶见的几朵蒲公英,虽只是金黄点点,却暖意宜人。三个连眉目都没看清的陌生人,以本性的温善、诚信和大气,为我们的旅程增添了芬芳的情味儿。人生路上许多瞬间的芳华,会如蒲公英小花般结出一颗颗希望的种子,一絮一絮,飘落心田,生根发芽,展叶开花,再结出更多美好的种子,在尘世的阔野上随风播撒。

春夏的文章7:挖野菜

文/吴洪伟

春夏之交,气温回暖,雨水丰沛,是野菜生长的旺盛期。工作之余,外出踏青,顺手挖挖野菜,调节调节心情,享受一下悠闲的田园生活。

在我们这里,可供食用的野菜品种就不下20个。沐浴过初夏雨水的大地,尽显一派生机。田间地角,山坡坳谷,薯地菜畦,到处可觅野菜的踪影。马齿苋根块肥硕,叶片鲜嫩。灰灰菜婆娑婀娜,点翠摇绿,反枝苋(俗称狗虱菜)亭亭玉立,色泽光亮,它们都是大自然赋予人们的绿色食物。

食用野菜在我国已有数千年的历史。早在《诗经·周南》里就有“参差荇菜,左右采之”(荇菜,是一种可食用的水草)的诗句。到了北宋,苏东坡在《后妃菊赋》中写道:“春食苗,夏食叶,秋食花实而冬食根”,依我看,在我们这亚热带雨林气候里,春、夏野菜的苗与叶,都一样脆生生,水嫩嫩,有极佳的口感。

野菜的营养价值和药用功效很高。譬如,反枝苋富含铁、钙、胡萝卜素和维生素,对青少年的发育成长和成人的身体健康都有帮助。中医认为:苋菜性凉,味甘,具有清热明目,通便,消肿止血之功效。正是因为它们来自于大自然,吸天地之灵气,集自然精华而大成,其营养价值就远超人工种值的蔬菜,成为纯天然的绿色食品,深受人们的喜爱。现在,许多酒楼食肆,农家乐纷纷打出野菜的招牌招徕顾客,过去不屑一顾的“山野妹子”,从此登上了大雅之堂,堂而皇之坐镇主打菜的位置。记得前两年有港城诗人来访,到农家乐尝野菜,赞不绝口,称道是返朴归真,绿色自然的健康饮食,更说其是餐桌上的临阵起义,绿色革命,此话听来诗意盎然,一点不假。

野菜的烹饪方式多种多样,有炒、煮和凉拌等。为食用安全起见,多数以凉拌为主。先把挖回洗干净的野菜放进烧开的水里焯上两分钟,捞起,沥干,挤压,然后浇上上等的生抽,花生油,拌以蒜蓉作佐料(喜欢辣的可加入适量的辣椒碎片),一碟色、香、味俱全的野菜就靓丽在眼前,尝一口,就令你口感一新,野味十足,爱不释口。

吃野菜固然是一种享受,挖野菜又何尝不是一种情趣呢?现代生活快节奏,工作起来像绷紧链条的时钟走个不停。微信,上网又占去了人们大部分的时间,难得假日闲暇,回归大自然,散散步,挖挖野菜,走在无边的山坡田野上,心情也会长满翠绿。

然而,挖野菜更是一种励志的表现。古时有伯夷与叔齐,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隐居深山,采薇(一种野菜)而食,以示其志,赢得文人雅士之美誉。革命战争时期,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爬雪山,过草地,饥寒交迫,在断炊无粮之时,野菜便成了他们唯一的食物来源。他们凭着坚定的理想信念,顽强的革命意志,战胜了强大的敌人,建立了新中国,野菜就成了革命的救命草,成了中华民族不屈的象征。大跃进时期,还国债,闹饥荒,又有多少有骨气的中国人,靠吃野菜苦苦支撑,捱过了那段不堪回首的峥嵘岁月……

现在,人们的生活条件好了,挖野菜便成了一种生活情趣,一种绿色饮食的回归。闲时不防来挖挖野菜,忆苦思甜,位高权重者更应体验一下以往的艰苦岁月,这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都是一次练心练德的成长过程。

春夏的文章8:又到一年杏黄时

文/胡路平

民间有“春夏之交,麦收杏黄”的说法,农历5月中旬,正是杏的成熟季节。一个偶然的机遇,和朋友一起前往蔚佳领生态园采摘杏,期间,大家欢声笑语,愉悦了心情,收获了“杏福”。

蔚佳领生态园位于潞城市漫流岭村,其环境优美无污染,光照充足空气清新。我们一行10人沿着修好的水泥山路,驱车来到了生态园门口,顺着工作人员手指的方向,远远地就能望见一大片树林位于浅坡上。顶着骄阳,我们快步来到了杏林,只见一颗颗黄杏挂满枝头,乒乓球大小的杏子或是一两颗高高挂在高处,或是三五成群簇在一起,压弯了枝头,或是十几颗更多地密密麻麻如蒜辫一样,让枝条垂了下来。看到这些杏子,仿佛就能嗅到它的酸味,我迫不急待地摘下一颗咬了一口,原来它是那么甜美,酸甜适口,穿行在杏林中,满眼都要是丰收的景象。同行的老李一边摘,一边告诫大家悠着点吃,桃饱杏伤人,吃多了会坏肚子,还不时讲起儿时吃杏的趣事,让我不由得想起童年吃杏的往事。

上世纪70年代,物质生活远没有现在丰富,由于南北气候的差异,再加上物流也没有现在方便快捷,童年吃到的水果也仅仅是我们潞城当地生产的时令水果。曾记得奶奶家的大院子有苹果树、梨树、桃树、枣树、核桃树,就是没有较早成熟的杏树。尽管我家的条件还算不错,但也没有过多的好东西让孩子们吃,因而馋嘴的我自然等不到杏儿真正熟透,便早已是迫不及待了。等到了麦收季节,大人忙着割麦,扬场,晒麦,装缸,而我却跟在奶奶的屁股后面,不停地哼哼:我要吃麦黄杏、我要吃麦黄杏……(当时认为麦黄杏是一种杏的名字,直到长大了,才知是麦收时节成熟的杏,统称麦黄杏)而每每此时,奶奶总会说:“你这丫头,酸溜溜的,有什么好吃,你怎年年能记得?也不看看大人有没有功夫(时间)。”记忆中,奶奶说归说,但总会差遣爷爷领上我去远在五里之外的大姑家摘杏。

大姑家一共有5个孩子,靠姑夫一个人去生产队挣工分维持生计,生活过得比较清贫,但大姑从不接受娘家人对她的接济,每每谈到她们家的生活时,她总是乐观地对奶奶说:“娘,咱们家也不富裕,我给这个家做不了什么,但不能给弟弟们增加负担,等孩子们长大了,生活就会有变化的。”记忆中大姑家的两棵大杏树,枝叶繁茂,上面结满了黄灿灿的杏,像一个个小灯笼一样挂在枝头,散发着诱人的杏香,令人垂涎欲滴。所结的黄杏,她们家人从不舍得吃,都要把一棵棵黄杏小心翼翼地从树上摘下来,然后大姑夫拿到县城去变成现钱,贴补家用。去大姑家摘杏、吃杏,比我小一岁的表妹英特别高兴,因为这天她吃杏,想吃多少就能吃多少,缘于我和姥爷在的原因,没有人限制她,我们俩在树下吃完了杏儿,把杏核砸开壳子,用手扣去外面包着一层红色的薄皮,享用那白皙的核肉,那味道像花生,又像瓜子仁,又比它们都香甜,只有自已才能够体会到,但又形容不出。当摘满一篮子杏离开时,爷爷总要塞给姑夫十元钱,我那时心想,自已女儿家树上的杏,还要给钱,邻家大爷家就有,跑这么远来这里买杏,大人的心思真是不懂。现在细细想来,这是奶奶、爷爷通过另一种方式贴补自已的女儿,让她的生活过得尽量宽裕一些。

在我去县城上小学前,每年都有这样一次吃杏的经历。如今,我已到中年,奶奶、爷爷、大姑都已过世,年年杏黄之时,当软软的杏儿下口,不仅仅是尝到了儿时的味道,同时也有一种温暖和甜美的回忆浸润着我的身心。

春夏的文章9:野草与兰花

文/李永斌

门前左侧有堆杂草,春夏茂盛,秋冬枯黄,有碍观瞻。开水烫、农药杀、连根拔,均不奏效,反而愈发郁郁葱葱起来,索性不再管它。后来听从朋友建议,于门前右侧种了几株兰花,虽不是珍贵品种,但开起花来赏心悦目,直接抵消了对面野草带来的厌恶感。

于是我对兰花小心呵护,视若掌上明珠一般,定期施肥浇水,修剪残叶,有时还跑到养花高手那里去求取真经,甚至还讨到了“祖传秘方”。然而没过多久,兰花不但花开得越来越少,还渐渐打起蔫来,没过多久,竟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彻底死去了。

按说阳光充足、百般呵护的兰花不该这样匆匆夭折。再看左侧那堆杂草,虽经风吹雨打、人为“虐杀”,依然生命力顽强,长势喜人。那绿油油的模样,让我第一次感到了它的可爱。

忽然想到教育孩子也是一样,一味宠爱实为加害,稍微让孩子经历苦痛风雨,在成长中遭遇摔打,未尝不是件好事。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