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欣赏关于夏至的文章(精选10篇),此文由多美网整理,欢迎收藏与分享。
关于夏至的文章1:也说夏至
文/麦宜志
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被确定的节气,和冬至一样,在古代属于非常重要的传统节日,称为“夏至节”。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重要的程度甚至超过端午节、中秋节。我国先人们早在周朝时期就开始了在夏至这天进行祭祀的活动。以夏日至,致地方物魈。
这句话表达的是夏至这天,祈求平民百姓消除饥饿和贫苦的愿望。
宋代时,每到夏至,朝廷的文武百官放假三天,忙碌的官员,放下手中的工作,清闲几日,带妻小外出游山玩水,或与三五好友品酒作诗,偷得浮生几日闲。宫廷内外张灯结彩,鼓瑟笙箫,庆贺佳节,一片太平盛世。
到了清代,享受假期的人群范围不断扩大,全国上下这天放假。人们换上新衣,走家串户,访亲朋好友,集市上人头攒动,车水马龙,好不热闹。夏至日当时被称为“国之大典”。热闹程度一点也不比现在的十一黄金周及春节差。
夏至是白天最长,黑夜最短的一天。过了夏至,白昼一天比一天短。对于这样一个过渡的吉日,古人庆贺是必须的。这天也成为祭祀祖先和天地的日子,皇帝这天还要到宫廷外进行盛大的祭奠典礼,平民百姓则于家中祭拜祖宗先人,以求平安。“夏至日为交时,日头时、二时、末时,谓之‘三时’,居人慎起居、禁诅咒、戒剃头,多所忌讳。”清朝文士顾禄《清嘉录》这段话里详细记载了清代夏至日这天祭祀所要忌讳的事情,日常行为都要注意,可见当时的人们对这个节日重视的程度。
夏至这天有吃面的习俗,冬至饺子夏至面。“夏至节,人家研豌豆粉,拦蔗霜为,馈送亲戚,杂以桃杏花红各果品,谓食之不疰夏。”胡朴安在《仪征岁时记》中详细描述了古人夏至这天制作各类面食,同时送给亲朋的情况,还道出夏至吃面能防外感热病的好处。其实这个时候吃面,还有一个尝新之意,夏收结束,新鲜麦子上市,因而夏至日用麦粉做各式各样的面食,如面条、薄饼等,得以尝新。
除了吃面食外,有的地方吃凉粉、凉皮以及喝凉茶吃荔枝,甚至流传夏至吃狗肉的习惯。
较之于古代来说,现代的夏至日确实冷清了很多,但民间许多地方依旧热闹地过着。
关于夏至的文章2:夏至面
文/段金仙
夏至是我国二十四节气的第十个节气,是一般在公立6月21日或22日,夏至节气的到来意味着炎热的夏天已经来临。
在夏至点时,太阳黄经为90度,阳光几乎直射北回归线上空,中午太阳最高。这一天是北半球白昼最长、黑夜最短的一天,天地万物在此时生长最旺盛,所以古时候又把这一天叫做北至,意思是说太阳运行到最北的一日。过了夏至,太阳逐渐向南移动,北半球白昼一天比一天缩短,黑夜一天比一天加长。故有农谚云:“吃了夏至面,一天短一线”。
说起吃夏至面,便回想起我们小时候。一到夏至,村里家家户户都要做夏至面,刚打下的新麦子磨的面粉,白白的香香的。大部分人家都做手擀面,也有做刀削面和饸饹面的,母亲给我们做的是拉面。吃过早饭,母亲就开始和面,她说,吃拉面要早点和面,让面饧着,饧好的面,拉出来又匀又细又长,还好吃。然后还要做几个凉拌菜,什么豆芽粉丝啦,蒜泥黄瓜啦,香菜拌辣椒,做菜的材料都是自家种的。
母亲干净利落,做得一手好菜。中午下学了,我们一进院门,香喷喷的饭菜扑鼻而来,卤汁端上来了,各种凉拌菜端上来了,拉面也端上来了,我最爱吃母亲做的卤汁,里面放着金针、木耳、黄豆瓣,还打着蛋花儿呢,味道调制得特别可口。我们几个孩子吃了一碗又一碗,吃饱了还想吃,每个人的小肚皮都圆鼓鼓的了。
关于夏至的文章3:母亲的夏至面
文/梁永刚
夏至,不仅是一个重要的节气,还是中国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古时又称“夏节”“夏至节”。年年夏至,今又夏至,不期然想起了小时候母亲为我们做的夏至凉面,一种凉津津、香喷喷、散发着浓郁麦香的味道顿时漫过心间。
老家地处豫中平原,“冬至饺子夏至面”是祖祖辈辈流传的节日食俗,民间有“吃过夏至面,一天短一线”的说法。由于夏至节气正值小麦收获不久,各家各户都磨有新小麦面,和平时不一样,母亲在做夏至面时全用新小麦面,吃起来筋道,有嚼头。
在那个年代,擀面条是乡间村妇人人皆会的一项手艺。母亲是擀面条的行家里手。夏至凉面属于捞面条,不同于清汤寡水的汤面条,一家子人大小六七张嘴,吃起来不是一件容易事。母亲从排缸里挖了两瓢白面倒进和面盆里,一手端着水瓢慢慢向盆中倒水,一手在盆中迅速地把面和水搅和到一起,等到水和面基本均匀以后,再反复揉搓。一直到所谓的面光、手光、盆光为止,面才算真正和好了。揉面成型看似简单,也是个力气活和技术活,往往是母亲和完一块面,就已经累得满头大汗;擀面条的面不能和得太硬,太硬了不好擀,面条发脆容易断;也不能太软,太软了粘案板,不成型。只有把面和得软硬适度,才能擀出筋道的手擀面,做出的凉面口感才好。和好了面,母亲找来一块浸湿的笼布盖在面团上,说是让面醒一会儿。
等上一段时间,母亲开始擀面条了,她麻利地用菜刀切下一块面团,先在案板上轻揉几下,然后用手掌拍成饼状的面片,用一种俗称“大擀杖”的擀面杖熟练地擀了起来。不多时,一大块面团被母亲擀成了薄溜溜圆乎乎的大面片,稍微晾上一会儿后,母亲将几张面片折了几折,叠成条状,按住面片一端,右手握着菜刀嚓嚓切下去,薄又细的面条很快堆满了案板,只等着锅滚下锅。此时,在熊熊火焰的舔舐之下,铁锅里的水烧开了,母亲抓起面条,轻轻抖动着丢入锅中,面条打着旋翻来滚去。等面条快熟了,母亲将淘洗干净的随锅青菜丢到了面条锅里,等再滚上几滚,便可以将热气腾腾的面条捞出锅了。
过去,农人们对于节气非常重视,因此夏至凉面的做法和吃法都很讲究。记忆中,母亲把面条煮熟后,捞到事先备好的一盆井拔凉水里“拔凉”,直到面条完全清凉爽口为止。所谓“井拔凉水”,其实就是刚从井中打出来的水,是炎炎夏日农人们消暑降温的天然饮品。母亲配制夏至凉面的调料也很讲究,和平时迥然不同,平日里吃蒜面条通常是捣些蒜汁放些盐即可,但夏至凉面的调料就丰富多了,将醋、盐、花椒面、小磨油、蒜汁、姜末、芝麻酱等调料混合均匀,吃前将调料倒在凉面条上,再撒上黄瓜丝、葱花、擀碎的花生米拌匀,如果喜欢吃辣的可浇上一勺辣椒油。 往往是母亲还没把凉面的调料拌好,我和哥哥姐姐就等不及了,眼巴巴地站在灶房门口。等到一家老小都端着碗喜滋滋地走出了灶房,母亲这才把凉水盆里剩下的面条捞进碗里,浇上碗底所剩不多的调料,坐在灶房的门槛上吃上几口。
多年来我走过很多地方,喜爱吃面食的我品尝过各地不少颇具特色的凉面,却唯独最爱母亲做的夏至凉面。在我心中,一碗寻常的夏至凉面,掺着母爱,和着亲情,传递着家的温暖讯息,是世间任何美味佳肴都无法代替的。
关于夏至的文章4:昨夜夏雨声
文/无敌丁老头
夏至的脚步刚刚来临,就带来了一场夏雨。
昨夜傍晚时分,天色灰蒙蒙的,毛毛细雨就不期而至。
人们终于盼来了久违的雨。
夜里十点多,我和老伴与往常一样,静静地躺在床上看电视。突然,我听到不远处传来“喔,喔,喔”的声音。我知道,这是大雨即将来临的征兆,发出的警示。我立即对老伴说,你听,大雨马上来到了,外边有没有收拾的东西!
老伴说,没有。
话音刚落,就听到院子里响起了大雨的脚步声,大雨下来了。
这场夏雨来得太快太猛了!刚刚上床休息时,一切还是静悄悄的。没有大风,没有闪电,没有雷响,可是,大雨没有向人们打一点招呼,就突然“噼里啪啦”地从天而降。
我听见外边的大雨声,已无心再去欣赏精彩的电视节目,更不能去安然入眠!我期盼着大雨,欣赏着大雨,细细的品味着那大雨编织的精彩妙声。
也许是大雨来得太急了,“呼呼啦啦”急促地下了一阵子,雨停住了脚步,好像人吃饭咽住了似的,累得喘不过气来。其实,这种现象,正是预示着更大的雨即将到来。果然不出所料,稍时,大雨又接着而至,且越下越大,越下越猛。
我家的小院里,栽满了许多棵果树,有葡萄、石榴、柿子和枣树,还有香椿树,果实累累,根深叶茂,把农家小院装点得五彩缤纷,美丽如画。
二楼的平房上,我种植了好几池豆角,许多盆黄瓜、荆芥和辣椒。豆角挂满了架,黄瓜又粗又长,辣椒压弯了枝儿,荆芥长得大而肥厚,绿盈盈的。
那铜钱似的雨点子,狠狠地砸在了窗户上,你听,“啪,啪,啪”地直响;我在床上躺不住了,忙起来拉开了院子里的灯,你看,只见那房檐上的水如瀑布一样,“呼哗,呼哗,呼哗”一个劲地往下倾泻;你再瞧,院子里的果树和平房上的蔬菜,被“唰,唰,唰”的大雨打得招架不住,左摇右摆。
“啪,啪,啪”,“哗,哗,哗”,“唰,唰,唰”,各种雨声交织在一起,听起来真美真妙真动人,如同演奏的一部大型交响乐曲。我听着这悦耳动听的雨声,也许是久了,困了,不知何时进入了梦乡。一觉醒来,天色已近黎明,但是,大雨仍没有停下脚来,仍在不知疲倦地下着,下着------
这是一场及时雨。
是啊,因为,田野里那些干枯瘦弱的禾苗,此时已露出了笑脸儿!因为,淳朴憨厚的农民期盼着秋后有一个五谷丰登!
昨夜那场夏雨声至今仍在我耳旁回荡!
关于夏至的文章5:心静自然凉
文/TANUKI
夏至过了,骄阳似火,城市钢筋混凝土的森林里,那些吊瓶似挂在家家户户墙壁上的空调超负荷地吼叫,声音沙哑了的,歇斯底里般的,此起彼伏。夏天闷热,莫名心烦,莫名无明。师傅说,来云门寺坐坐,心静自然凉。
心静自然凉。风动帆动,仁者心动,自己心不动,风、帆什么的动不了自己。云门寺在韶关乳源县,是云门宗的祖庭,据说,乳源县的名字也是源自云门寺这个云门宗的“法乳渊源”,简称乳源,当然,还有其他说法,这也是一种传说吧。坐在云门寺的桂花潭,鸟语花香,瀑布飞花似雾,飘逸过来,流水潺潺、空气清新、清净幽雅,着实凉快。
行走半日鸟语花香歇尘虑,静坐些时且听天籁悟禅机。身似浮云空去空来何挂碍,心如流水无前无后不停留。心无挂碍,心静自然凉。上次在桂花潭边师傅问,“狗崽是否也有佛性?”。狗儿说,“狗儿的儿子就是狗崽,佛也好,魔也罢,晦日天上无月亮,望日满月似玉盘。佛魔无两端。”,师傅很是无奈,摘过旁边的桂花树枝便打,“钻牛角尖!”。“钻牛角尖!”是师傅的口头禅,听说当年云门祖师文偃禅师开导徒弟时候说过:开小悟的人好像老鼠钻牛角尖,开大悟的人如同狗崽爬墙!老鼠钻牛角尖,前面狭窄,无路可走,无法成佛,狗崽爬上墙头,放眼所望,风光迤逦,山清水秀,据说,这才是成语“钻牛角尖”的语源最原始出处。
炎炎夏日,坐在潭边,百鸟鸣唱,壁立千仞,水光泛着幽幽气息,潭水洗去无明,洗涤心灵。心中平安,则天下事事平安,还有什么烦躁不安呢?素雅平淡,是佛的境界,平平淡淡,反反复复,简简单单就是幸福。的确,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幸福观,幸福没有固定的模式,当我们回首往昔的时候,庆幸曾有过那样的经历,到现在还能回味那瞬间,那些不起眼的星星点点、细细碎碎、普普通通的小感动,也是身边的幸福。简单即幸福,真实则美丽。幸福在于感悟,而不在于别墅。物欲横流时代,不过分追求物质的享受,修炼内心的安宁,一种精神追求,一份自在安详,炎炎夏日,心静自然凉。
独坐长松下,悠然太古心。高山流水意,谁复是知音?风动帆动,我心不动。内心烦操的人,不妨也到凉亭小憩,静坐些时,听风吹竹声、鸟语花香,忘却烦恼,去除无明,心静自然凉。
关于夏至的文章6:夏至印象
文/曹光雄
唐代诗人刘禹锡在南方,曾巧妙地借喻夏至天气,写出“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的着名诗句。夏至以后,地面受热强烈,空气对流旺盛带来的强降水,并不都像诗中描写的那么美丽,常常带来局地灾害。
我记得儿时住干城街郴江河边,那年刚过夏至,一楼的杂房兼茅厕,就被暴雨见涨的河水淹没。有趣的是,父母亲忙着抢搬木柴和其它有用的东西,我却从水里捡了四个甲鱼蛋。蛋拿到手里竟还有点沉沉的,打开一个看,嚯,有一只带血丝的小甲鱼,张着小腿欲爬行。其它三个蛋打开后也如此,我好高兴。不料,母亲却说造孽,命我立即放回河里,眼看着四个小精灵活生生地随水流游走了。后来我住西街,就夏至当天,亲眼看到东街大雨滂沱,而西街却依然艳阳高照,真应了“东边日出西边雨”哩!小时喜欢打赤脚,夏至过后,走在沙地上,滚烫得双脚直跳呵!我当兵后在军区机关工作,也是夏至时节,我到驻桂林奇峰镇部队釆访,正逢强降水冲垮了驻地老乡鱼塘,那鱼群顺流冲到营区,大都有六七斤重一条,部队指战员立即出动抢捞,两个时辰竟捞了五百多条,不但送还给老乡,还帮着抬土修复夯实堵上了大塘缺口。
广东夏至时节,蚊虫繁殖速度很快。有次,我到驻韶关马坝部队某团采访,住团招待所大房,入夜那蚊子成群嗡嗡叫,直往脸上扑。我到外面摘了许多桉树枝叶,拉到房当中水泥地堆成堆,关上门窗点上火,不一会满屋浓烟,十分钟后燃烧殆尽,待开门再进房,烟散后,一看地下居然黑压压地满是被熏死的蚊子。打扫毕,这晚不挂蚊帐也能安然入睡了。
当然,夏至时节,也有人称道的:比如说“太阳不毒,五谷不熟”,用它的灼热,酿造了五谷丰登,就有了“六月六,晒新谷”的景 致;也正是因为此时入盛夏阳光猛烈,民间便有这天将被褥、厚重棉衣拿出来晒,起到防霉、杀菌作用。更有,此时池塘荷花盛开,莲耦初结,给人间又添了一仙境。宋朝诗人杨万里观西湖荷景,就有“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赞誉。那真是芰荷袅娜,香尘凝空。碧叶连天,绿影浮动。荷风送香,霁后相融。跌落荷塘的心事,浸过月色清辉,更显灵秀温婉。
关于夏至的文章7:夏至之夏
文/张辉祥
从节气上讲,夏天是“夏满芒夏暑相连”。没有经历过乡村生活的人,理解“小满”与“芒种”两个节气可能有点“伤脑筋”,但对“立夏”与“夏至”,从字面意思上分析,都懂,可心中仍免不了疑惑。既然夏已立,为何夏又至?我想,“立夏”只不过是南方的初夏,爽爽的夏天,而全国入夏,始于“夏至”,从此天热、物燥、地生火。
追溯历史,夏至是个重要的节日,那是要隆重庆祝的,是要放假的:清代之前,夏至日全国放假一天;宋代,从夏至之日开始,百官放假三天;辽代则是“夏至日谓之‘朝节’,妇女进彩扇,以粉脂囊相赠遗。”以夏至为节,祝丰收,祭祖先,祈平安。
冬至馄饨夏至面。每到夏至,民间都有吃凉面的食俗。清代的潘荣陛在《帝京岁时纪胜》中就写道:“夏至,大祀方泽,乃国之大典。是日,家家俱食冷淘面……”冷淘,即过水面,也叫凉面。夏至以后,气候炎热,食欲不振,人们需要一种美食来开胃爽口,而凉面就是最好的选择。
夏至的文化内涵从传统走向现代,历久弥新。夏至的来临,意味着用电高峰的到来,碳排放量的增加,而夏至日恰恰是一年中日照时间最长的一天,于是环保组织提出“夏至关灯,体验自然夏夜”的号召。关掉电器,享受一个别样的夏夜:看流萤飞舞,数星星点点,闻茉莉花香,听孩童欢笑……夏至是自然的节气,我们也应该以回归自然的方式度过。
关于夏至的文章8:美味夏至食中来
文/程中学
民以食为天。吃,是每个人延续生命的头等大事。古往今来,百姓的寻常生活皆跟随着节令而走:时令菜蔬三食美,时令瓜果最香甜。那么,夏至人们都吃啥?大江南北,各个地区的饮食习惯与风俗都不相同。
北京可以算作是北方的代表,有“冬至饺子夏至面”之说。但在炎炎夏季,在夏至之日,热火朝天地吃一碗面,那还真不是个事儿。因此,聪明的北京人都会简单地做属于自己的凉面:面条在开水锅里煮熟后立马捞出,快速在凉水里浸泡片刻,然后盛于碗中,浇上酱汁、蘑菇肉汤或西红柿鸡蛋汤,就上生菜蘸酱。不冷不热的面条浸泡上汤汁之后色香味浓,脆脆的生菜吃出满嘴的清香,开胃下火又健康,那滋味,绝对爽。
山东平阴一带,夏至是个祭祀的节日。夏至是麦子丰收的季节,人们将新麦磨成面后,蒸成各种形状的馍,先敬天地,感谢大自然的馈赠,又获一年好收成;再祭祀先祖,感恩先辈的庇佑,让生命得以延续。在龙口市,有捞吃新麦粒的习俗。就是将新麦粒放在汤锅中煮熟,大人小孩聚于一处,用麦秸编成一个精致的小笊篱抢捞而食,颇有趣味。这个活动其实是告知人们,粮食来之不易,应颗粒珍惜。
在无锡,有“夏至馄饨冬至团,四季安康人团圆”的说法。看来,无锡夏至吃馄饨的习俗大有来头。据说,夏至这天,无锡人早晨要喝麦粥,中午制馅包馄饨,取他“混沌和合”之意,吉祥而美好,但更多的是对小孩子的祝福。因为在这天,大人要为孩子测身高、量体重,希望孩子健康茁壮。
“做夏至”祭祖,也是绍兴人的专利。不同的是,绍兴人祭祀祖先除了一般的贡品,还要做一种“蒲丝饼”。就是将菜瓜切成丝儿,放入用盐、花椒粉等调好的面糊中,搅匀。面糊要用新麦磨成的面粉,不能太稀。然后将搅好的面糊,以小孩子拳头大小,放入热油锅里炸,香香的,脆脆的。不但是祭祀先祖的佳品,也是一种地方特色美食。
在岭南,夏至有吃狗肉与荔枝的习俗。荔枝本就是岭南的特产,与狗肉合吃不热,有“冬至鱼生夏至狗”之说。又传,夏至这天吃狗肉,能祛邪补身,抵御瘟疫。“吃了夏至狗,西风绕道走。”大意是说,人只要在夏至日这天吃了狗肉,身体就能抵抗西风恶雨的入侵,少感冒,身体好。正是基于这一良好愿望,成就了“夏至狗肉”这一独特的民间饮食文化。
在江苏,夏令有三鲜:地三鲜是苋菜、蚕豆和杏仁,树三鲜是樱桃、梅子和香椿,水三鲜是海丝、鲫鱼和咸鸭蛋;在陕西,夏至要食粽子等。还有湖北的热干面、四川风味的凉面……真是夏至美食遍天下,清凉腑中来!
关于夏至的文章9:写在夏至,写在六月
今日夏至,是一年中日昼最长,夜最短的一天。
往年的夏至都已过去,如果没有相片的存在,早已淡出我的记忆。而今,还是写写今年的夏至吧。
六月初始,话题最多的是杭州普通人士吴斌,驾驶大巴被对向飞来的刹车铁块击中,成为平民英雄,其中生活中的意外很多,但他平实的恪尽职守,却在关键时刻照亮了苏南与浙北,同时,感化了中华大地,让人感到情不自禁的热泪。
六月上旬之末,第14届欧洲足球锦标赛,因为时差,比赛都在下半夜,对我这个不是球迷的人更显得局外之人了,群雄逐鹿,鹿时谁手,如火如荼之时,我却是梦里游天堂,天堂里除了足球,还有许多。当然,事后观看经典之作还是不会错过的,因为有点播,因为有网络。
年6月16日18时37分21秒顺利发射升空的神九载人宇宙飞船,去约会在天空中早已等候的天宫一号,并且成功交会对接。
月19日16时许,“蛟龙”号7000米载人潜水器成功回收至母船甲板,潜航员顺利出舱。下潜最大深度6965米,距离成功突破7000米只剩下35米。
上天入海都成功了,是否印证了伟人的“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谈笑凯歌还。”
六月的下旬,还只是开始,当然世事难料,但愿多些真情,多些成功,少些悲伤。
关于夏至的文章10:夏至
文/蘇格啦的底
夏至
——写在夏将至未至的时候,写给我的成长和成长的我
时光就这么流着,永远也不会停滞。
日子就这么过着,伴着清晨的铃声,“噔噔噔”拎着热水瓶下楼;傍晚,提着热水瓶飞快得奔回寝室。这样的日子不断地复制,堆叠,拼接,氤氲成麻木的雾气。
直到,我发现水泥地上泛出的白光足以刺痛我的眼睛;发现一到中午,身子就热得不住得躁动;发现夜自习教室了,洗发水、沐浴露的特有的香味愈加浓郁时。夏天,好像要来了吧。
就像是一首滑稽的曲子。春,只是一个小小的休止符,还没等我们好好品味,夏的前奏,已经奏响了。就这样走在空旷得不能在空旷的校园里,到处是泛滥成河的白光。炎热,刺眼,躁动。原来那件不愿来下拉链的校服,现在显得似乎有些多余——人们身上的衣服数量开始不知不觉的减少,像是在揭示一个弥天大谎。白昼慢慢的,漫漫的,延长着,像是一条射线,从端点,向无限远处延伸着。
这样的白昼是无聊,却又让人不得不去思量它。绿色的踪迹在每个角落,堆叠,繁衍,一种生的气息流淌出来。炎热,凝固了空气,只有白光流淌着,纷繁了你的眼。校园的步行道两旁粗壮的树干上,扩大的绿色被展开,将阳光剪影,切割成悉悉落落的小块,随意地铺缀在在路上。抬起头,有过树叶的罅隙看太阳,依旧刺眼的很。有时,让夏日独有的凉爽的风,灌满校服,与每一寸肌肤做个接触。于是整个身心轻松了,激活了。在带着微微倾向的风见轻跑起来,不在意有几片灼热的太阳光落在肌肤上。让阴影与白光交替着,晃动着。
夏风唤醒了冗长的夏。
两年的初中生活让我变得更加成熟,至少不会在无人的夜里一个人偷偷哭泣。回忆像一张纸,反复地被时光搓揉着,上面的内容开始模糊不清。但日子还这么过,初中的第二个夏天来了。然而,巨大的树冠洒下的大片大片的树阴,浓郁的沐浴露的香,略带磁性的蝉鸣,以及凉爽的风。这赌徒的一切终会在夏天延长到某一点,突然断掉,由射线断成一条线段,离我们远去。那些回忆剪辑成的无声电影,在眼前倒带,那个可爱稚趣的小男孩不存在了——现在的我,站在一个终点,告别远去的我,讲不情愿的脚步迈向初三的起点。看着寒窗苦读的初三学字。我听到幸福的铃声在下只是丁丁当当得响起。过了这个夏天,下一个夏天,我还能快乐的欲享受吗?不,那将是痛苦,是离别。这个夏天,我要以珍惜,快乐的姿态去迎接,去告别。
夏至未至,要讲的要想到,太多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