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欣赏师恩散文(精选8篇),此文由多美网整理,欢迎收藏与分享。
师恩散文1:师恩如树
文/郭华悦
我刚踏上讲台的那一年,觉得人生顿时灰暗下来。
多数毕业生可能也有这样的体会:在学校时,对未来充满憧憬,觉得前方的路上,除了快乐,还是快乐,可一旦真的踏上了岗位,现实和理想的巨大差距,总是让人倍觉灰心。
这种灰心,来自于自己的付出与获得的不成正比。在教师的岗位上,战战兢兢,备好每一堂课,认真对待每一个学生,可获得的,却是学生们的不认同,甚至有学生公然在课堂上,对着我口出不敬。
我任教的学校,其实也是我的母校。我从这儿走出去,走进大学,毕业后又回到这里。巧的是,我当年的班主任陈老师,也依旧在讲台上发光发热。
我记得那天,陈老师来找我聊天,听完了我的诉苦,陈老师指着宿舍门口的那棵小树苗,笑着问我:“知道那是谁种下的吗?”
我摇了摇头。陈老师告诉我:“是我种下的。”
得知我毕业后,回到自己的母校任教,也知道我的宿舍是这一间屋,于是陈老师就在我的门口种下了这么一棵小树苗。看着我疑惑不解的样子,陈老师告诉我,他这些年来,越来越觉得当好一个老师,就得向一棵树学习。
陈老师说:“你看,树最大的好处,是净化空气。怎么净化?很简单,提供对方需要的,消化掉那些对方无用的。授业解惑,也是这样。你必须先清楚对方需要什么、不需要什么。把自己当一棵树,你才能明白身为老师的可贵之处。”
一刹那,我脑中多时的困惑,迎刃而解。
再后来,听到很多老师抱怨学生难教的时候,我总不禁想起那棵树。你是不是把学生不需要的,强加其身,而对其所需的,却毫无所觉?有时候,学生的不领情,更多的是因为你的授业解惑,并非其所需。
这棵树,让我想起了很多。想起了我的中学时代,陈老师是怎么有针对性地对待每一个学生、是怎么战战兢兢地做好自己的工作的!那棵树,至今仍茁壮生长着,每次看到,都会让我不禁红了眼圈。
师恩散文2:师恩
文/宫佳
又是一年教师节,我很自然地又想起了王老,他老人家不是我的老师,却胜似老师!
有一天,我接到一封陌生的邮件,对方叫我“丫头”,让我忽然有一种久违的亲切感,因为长这么大,只有我的父母这样亲昵地叫过我,无形中拉近了距离。
那时,我正在网易博客尝试着写自己的第一部长篇处女作《两只蓝蝴蝶》。王老无意中进了我的博客,翻看了我的很多文字,就发了这封邮件给我。他鼓励我坚持创作,就这样,我和王老结缘了,我们交流得很开心。
第二天,我又收到王老的邮件,打开是我的第十八章的修改稿。修改稿很严谨,每字每句都用红笔修改,甚至连一个小标点都没有放过。这篇修改稿让我很汗颜,为自己的疏忽,也为王老的严谨而心生敬意。于是,就跟去了他的博客。他的博客外衣是几片红得如火的枫叶,个性签名是“年逾花甲,生性散淡,无拘无束,天上人间”。小心地翻看日志,几乎篇篇精彩,好多文章登上了网易博客首页推荐。这敬意就又深了一层。
当然,也心生疑惑。我和王老素昧平生,他为什么这么热心呢?私下交流,他说他看到了一棵好苗子,正好他有时间,也有经验,想扶持我走一路。从此,每周四我就把自己的稿子发给他,他会及时修改,再返回给我。这样的日子一直维持了一年,直到我的二十六万字小说完稿,从没间断过。
在交往过程中,我才知道王老的身体不好,动不动就住院。可他一直坚持指导我写作。有一次,我发现他的修改稿是凌晨两点发过来的。原来,王老在住院,他怕我着急,刚拔下针头,就埋头修改我的稿子,如往常一样一丝不苟,没有因为身体不适而有丝毫的懈怠。知道真相的我,心中涌动着难以言说的感动,也只有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写出的稿子一改再改,文笔越来越精炼。当时心中只有一个想法:好好写,千万不要让王老再为低级错误而操劳。
还有一次,王老发了一篇优秀的小说给我,我发现他还发给好几个我不熟悉的文友,原来,老爷子在给我义务改稿的同时,还在积极地关注着好多文友的写作之路。想起老爷子的博客外衣的那一片片枫叶了,这种高风亮节令夕阳红胜火呀!
一年的写作之路,有王老的陪伴完稿了。没想到,王老又发给我十几篇纵观全局的修改意见,又一次让我大为汗颜。他说,你的第一稿是毛坯房,还需要重新进行精加工。我之所以在你写第一稿时没提过多的意见,是因为你是初学者,不能过多打击你的积极性,现在,你的写作水平已大幅提高,我把自己的修改意见发给你,你好好琢磨,一定会从中受益的。
如今,每当我的作品登上国内外报刊杂志时,总是会想起王老。他经常和我开玩笑,丫头,叫我王老,或是老爷子都成,就是别叫我老师。可在我的心目中,他是我的写作启蒙老师,是我的恩师,是我永远的老师!
师恩散文3:感谢师恩
文/赵飞涵
新建路二校坐落在太原汾河之畔,漪汾桥东,我的小学生活就是在这里度过的。在这可爱的校园里,我遇到了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六年光阴已逝,小学就要毕业了,我的心中有太多的不舍。
宗竹青老师是我的启蒙老师,教我们语文,她整整带了我们六年。她知识渊博、教学经验丰富,把我从一个天真无知的孩童培养成一个懂事的少年。宗老师既是严师,又是慈母。最让我感动的是:五年级时,宗老师的腿受了伤,但她心里仍放不下我们这帮孩子,腿还没有好就来给我们上课。上下楼梯时,她扶着扶手吃力行走的情景,我一辈子也忘不了。
刘润梅老师五年级起教我们数学,还是我们的班主任。她认真负责,每天起早贪黑,一颗心都扑在学生身上。她教学风趣幽默,有时会像大朋友一样跟我们开玩笑,有时她也会严厉地教训我们。但我们知道,那都是她无私的爱。
乔颖老师是我们的英语老师,我们都地称她 Miss Qiao。 她和蔼可亲,循循善诱,让我们深深地爱上了英语课。
即将到来的中学生活令我们憧憬,但此时此刻,我心里更多的是对老师和同学的不舍。六年的春秋,我不断成长,感谢各位师长呕心沥血的培养。敬爱的老师,我永远爱您!
师恩散文4:师恩如山
文/金蕊
今天,老师拿来了一些东西让我们写说明文,我一眼看中了一个名叫“师恩如山”的雕塑。当老师说:“可以写作文啦!”,我就迫不及待地低头写了起来。
这是一个漂亮的雕塑,是教师节时和婧娟送给老师的。这个雕塑品的外观是一个和蔼的老师搂着一个小女孩。这个小女孩手里拿着一本书,显然这个小女孩是这个老师的学生,但最吸引我的不是这对师生,而是她们背后的那首诗:“一支粉笔两袖清风,三尺讲台四季晴雨,加上五脏六腑七嘴八舌九思十分用心,滴滴汗水诚滋桃李芳天下!”这首诗赞美了老师教书育人的无私精神,教我们一定要尊重老师。看到了这个雕塑品,我的脑子里不禁浮现出这样一幅画面;一个学习成绩不好的同学,在每次考试时都会给班级拖后腿,即使这样,老师没有批评她,更没有放弃她,而是更努力地教她。功夫不负有心人,她的成绩提高了,后来考出了第一名,老师激动地抱住了她。后来这个小女孩考上了大学,她永远都不会忘记老师对她的教导。
我家也有一个小摆件,是一个木头做成的笔筒。这个笔筒是我过生日时杨雪兰送给我的。这个笔筒是由一个摩天轮和一个小笔筒组成的,摩天轮上还有几支小熊。虽然,这表达了杨雪兰的真心,但比起老师的这个雕塑品,我觉得我的这个笔筒太一般了。
老师的“师恩如山”不仅漂亮,而且还表达了和婧娟同学对老师的那份感恩之心。还教会我明白一个道理:我们是祖国的花朵,而老师是辛勤的园丁,老师教会了我们知识,那我们就要报答老师。
师恩散文5:愧对师恩
文/徐学平
星期一上午,雨下得很大。刚到单位,传达室里的李大婶便告知我说有位老人一大早就来找我了,这会儿恐怕还在楼上等着呢。
匆匆上楼,老人果然正静静地守候在楼道里。老人看上去约摸六、七十岁的光景,衣着干净整洁,只是那满脸的皱纹却仿佛正在诉说着岁月的沧桑。他紧随着我进了办公室,在确认我就是他要找的对象后,老人便主动和我寒暄了起来,谈话间我得知他老人家原先是跟我住在同一个村庄的,后来,因为工作调动就住到了当地的小镇上,这也就难怪见面时我觉得有些面熟了。
经过一段时间的闲聊,老人仿佛轻松了许多,他呷了口茶,话语也逐步转入了正题。他说他最近看报时经常看到一个名字,但常有同名同姓的情况,他想知道那个人究竟是不是我,说着,他还报出了一大串文章的标题。当老人得到了我肯定的答复时,他雀跃地离开了座位,高兴得像个孩子。“记得么,我教过你小学语文,那时你作文写得好,我还多次表扬过你呢。”老人说话的语音中充满了自豪。我一边应付着讲些感激的话,一边却在脑海里尽力搜索着那二十年前的记忆。
记得那天老人是带着欣慰的笑容离开我单位的,当我小心搀扶着将他送下楼梯时他还念念不忘地鼓励我要多写好稿。一位二十年前的老师,他竟然仍在时刻惦记着自己的学生,为学生的点滴进步而倍感骄傲和自豪,甚至不顾年老体迈,从几十里外冒雨进城的目的就是为了核实报刊上一位作者是不是他的学生。我被老人的举动深深感动着,并庆幸着自己总算没让他老人家失望。然而,在感动之余,我心中又常常会涌起一股莫名的滋味,可能是因为时间太过久远的缘故,让我深感惭愧与不安的是我至今还没能想起这位启蒙老师的姓名。
愧对师恩,也许我只能通过这些拙劣的文字祝福老人永远幸福、健康长寿!
师恩散文6:难忘师恩
文/九满
我的初中是在下柴市中学度过的。在那里,我有幸遇到几位好老师,他们有的幽默风趣,有的和蔼可亲,有的治学严谨。当我忆起他们的时候,心底便陡升一种敬意,从肺腑荡漾一种感激的涟漪。
黄松林老师,我们的语文老师,也是我们的班主任。黄老师的时间总是和上课铃同步,上课铃声刚停下来,他就腋下夹着备课本,手里拿着教鞭从容地走进教室,轻快地走上讲台,接受我们全体起立,向他表示的敬意;他讲课抑扬顿挫,极富激情,言语中夹带优美的词句,给我们以美的享受;他一手端着课本,一手拿着粉笔,边走边读地教我们念书,不时快步走回,在黑板上写下课文中的生字。我印象最深的是他讲的《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他有声有色地朗读,将诗人隐藏在字里行间的奥妙,转换成我们听得懂的讯息,好像诗中的人和物就在我们眼前,轻盈地把我们带入伟人的思路中,让年轻的学生被文字的力量、文字的美妙深深的震撼!虽说这堂课拖堂了,但同学们都很兴奋,似乎没有听到下课的铃声,黄老师看到我们意犹未尽的样子,反倒停住了,不动声色的放下书本,轻轻地说:“下课。”
黄老师批阅作业十分认真,每一个错别字,他都会用红笔纠正,在他认为写得好的段落或词句下用红笔划出一道漂亮的波浪线,并用他那刚劲有力、深得书法诀窍的文字写下简短的评语。那天下午,又到上作文课的时间,黄老师布置完作文题,同学们思接千载、笔走龙蛇,教室里一下子静悄悄的。我也是运笔如飞、挥洒自如,自我感觉良好。作文本发下来了,我的文字里果然留下不少的批语和波浪形符号。
下课后,黄老师轻盈地走到我身边,面带微笑地对我说:“九满,文章写的不错,文笔流畅,能用朴素的语言表达出丰富的内涵。你的文章要想再上一个台阶,必须更多地阅读课外书籍,主动积累与运用一些名诗佳句。”黄老师根本就没有理睬我欣喜若狂的表情,随手把几本《收获》、《十月》递给我,并告诉我阅读的重点、阅读的方式等等。那时候,我们这些乡下学生,能阅读到的书籍很少,这一篇篇美文,就像一顿顿文化大餐,深深地吸引着我,让我如饥似渴、废寝忘餐,我那懵然稚嫩的心,随着书中的故事情节从农村走向城市,从南方来到北国,从贫穷走向繁华……从此,我对文学的兴趣开始浓厚了。“小草带着泥土的芳香钻了出来”、“和煦的春光吹拂着小河”之类的词汇有意无意在我的作文中得以引用,那堆积在我心里的故事情节渐渐地变成文字。
周建中老师,我们的数学老师。和蔼亲切,慈爱的眼神总是凝在眼角,善意的微笑浮在唇边。他走起路来脚步生风,他讲课就像他走路,不是把数学概念通篇大论地讲成文科那样无聊,而是把原本一个个枯燥无味的数学符号,转换成一串串跳动的音符,让我们感受数学的奥妙和趣味,让我们轻轻松松地掌握数学的定义和原理,也使课堂里的气氛变得活跃而清新。为了让我们记住证明题的重要步骤,周老师用“炒菜”这个最贴近生活的例子来引导我们,必须把所有要用的条件都证出来,不得少一步,就好比炒菜要放油、盐,少了一样,再好的原材料、再好的厨师也炒不出味美的菜来。
当然,周老师也有“不懂”的时候,那天上午,上“一元一次不等式”课,他一开口就为难的说不等式太难掌握了,到现在连他都没有完全弄懂,让我们自学、讨论、总结,然后讲给他听,同学们既兴奋又激动,经过一番激烈地争论,同学们个个胸有成竹。“刘健同学,你给我讲一下!”周老师一说完,就坐到刘健的座位上,当起了学生,而刘健则走上讲台认真地讲;周老师聚精会神地听,时而点头赞许,时而摇头反对,时而举手提问;刘健讲完了,周老师健步走上讲台:“同学们,听懂了吗?”“听懂了!”大家齐声回答,“那谁来总结一下这节课?”“我!”大家争先恐后,“一元一次不等式”就这样在欢快的气氛里被我们掌握。当我们遇到数学难题向他请教时,周老师不是一步一步地讲步骤,而是点拨几句,给我们讲解题思路,让我们自己想出接下来该怎么做。
孙运喜老师,我们的化学老师。他长着一张严肃的脸,但他讲起课来幽默风趣,引人入胜。他上课从不讲废话,前几分钟复习上次的课,接着讲新课。孙老师的课堂提问也很有技巧,看到谁低着头、不举手,他就让谁回答问题,这种方式很灵,为了正确地回答问题,同学们都得认真听课。无论回答得错与对,孙老师也不会批评我们,反而会给予更多的鼓励,让我们的胆子大起来。他让我们记“元素周期表”、“化学方程式”都是通过整理出来的顺口溜,让我们在兴趣中牢记化学知识。
记得在一堂化学课上,孙老师讲了一种常规的解题思路,我又提出了另一种简便的解题方法,孙老师不仅没有反感,反而在课堂上把我表扬一番,说我有钻研精神,不久以后,他还让我当上了化学课代表,我学化学的热情更高了。孙老师的化学实验课也很有情趣,他把我们叫到讲台让我们亲自做实验,用形象生动的实验激发起我们学习化学的兴趣和热情,同时也提高了同学们的动手能力。
一晃三十多年过去了,同学们已在各自不同的舞台上演绎着各自独特的人生,虽然我们并不是个个事业有成,但是,我们没有辜负恩师的期望。陈燕、刘中华、谭文科以恩师为榜样教书育人;桂长云学成后去了美国,成了美国医学界顶尖级的科学家;刘健、张海斌大学毕业后投身警界,成了湖南公安系统不可多得的英才……
师恩散文7:师恩难忘
文/郭克秀
那一年,我十五岁,在镇上读初三。周六回家的时候,却发现大门上挂着铁锁。邻居婶子告诉我,父亲突然腿痛得站不起来,母亲送他去了县城的医院。我飞快地跑向车站,用身上仅有的五元钱,坐车赶到了县城。
看到我出现在病房门口,母亲一惊,“你怎么来了?不是要你到你婶子家住一天吗?”我什么也说不出来,只是握着父亲的手,不停地哭。父亲腰腿痛好长时间了,但是为了省钱,一直没有好好治疗。一定是延误了治疗时机才引起病情恶化,我的心隐隐作痛。
第二天上午,母亲让我赶回学校。一路上,我暗暗拿定主意,跟邻居姐姐外出打工。父亲的腿要治疗,弟弟还要上学,我不能眼睁睁地看着家里所有的重担都落到瘦弱的母亲身上。我盘算怎么和班主任刘老师开口,她周六的时候下了最后通牒,要没交学费的学生周日务必带去。
我到校后告诉刘老师要退学。她一惊,拿了张椅子让我坐下,然后关切地问:“是不是家里出什么事了?”,我抽泣着讲了退学的原因。刘老师叹了口气说:“孩子,就算你退学,你又能为父母分担多少?反而让他们失去了希望。孩子,你知道吗,你的进步和成功是父母最大的骄傲。学费的事你也不用操心了,我跟学校沟通一下,让你缓交。”刘老师的一番话,让我的心里顿时明亮了许多。
那年年底补交学费时,我才知道,刘老师根本没找学校沟通,是用自己的工资帮我垫交了学费。后来,我努力学习,终于考上了大学,走上了另一条人生之路。
在又一个教师节来临之际,我好想对远方的刘老师道一声“谢谢”,是她改变了我的生活,给了我人生追求的方向。
师恩散文8:感念师恩
文/季钦勤
人世间有许多美好的感情,让我最难忘的是师生情。
老师对我们的照顾无微不至,这些都是生活中点点滴滴的小事组成的:每天午饭时间,老师给我们盛饭时,会先了解一下每个同学的饭量,饭量大的同学就多盛些,还会叮嘱道:“不够吃的话等会再来添,别饿着了。”而饭量小的同学就少盛些,避免浪费食物,保证每个同学吃饱吃好。记得有一次,不知道什么原因,厨师在煮饭烧菜时,停了电,饭菜没烧好,厨师拿那些烧得半生不熟的饭菜给我们吃,有些同学勉强吃了些,还有些同学看了就一点食欲也没有,碰都没碰一下。下午,老师搬来了一大盒酥饼给我们,边发边说:“午饭一定没吃好吧!快把这些酥饼吃下去,千万别饿着了。”虽然我不知道这些酥饼是从哪来的,但实在太饿了,立刻就狼吞虎咽了起来,后来我才知道是老师用她自己辛辛苦苦赚来的钱给我们买的,想到这儿,一股暖流就涌进我心里。
老师不仅教我们一些人生的道理,引导我们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而且还把他们所有的知识毫无保留地教给我们。如果我们有不会或难懂的题目,老师会非常着急,一遍又一遍地给我们讲解,直到我们掌握了为止,然而此刻老师仍不会善罢甘休,还会再出些类似的题目来考我们,如果我们回答不上来,老师会不辞辛苦地再给我们反复讲解,直到我们真正学会了为止。
这些点点滴滴如一颗颗璀璨的珍珠,串起我温馨的回忆。老师的恩情无以回报,让我真诚地道一声:“老师,您辛苦了,祝您身体健康,工作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