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欣赏深情的散文(精选8篇),此文由多美网整理,欢迎收藏与分享。
深情的散文1:春天里的一眼深情回眸
文/孤狼
高高的山岗上,多少飘落的花魂,化着春泥,艳了一树又一树的桃花,好让爱情在每一个春天重逢。
——题记
“桃花来信了,你在读吗?一定是情书。”前不久读到这样美艳的句子,一直在心中念念不忘。让人想起“东风约定年年信”,春天里娇媚的桃花好比美人,“酒入冰肌红欲透”。
的确,这是属于桃花的时节。不说房前屋后花园小区,荒郊野外开放的桃花,只要点开与文学相关的网站,写桃花的文字,也如桃花一样香艳满天飞,从远古飞到了时下。桃花从蛮荒时代开到了怜爱惜情的文明,桃花香魂婉若妖姬,一路娇姿艳舞,夺人眼球,销魂蚀骨,醉了多少时光流水文人骚客,迷情了多少春风彩蝶红尘男女。
今天外出办事,也恰好路过一树桃花,也算是我这个春天的艳遇吧,人走远了,也忍不住要回头多看几眼。忙碌了一天,洗漱完毕,躺在床上,心里也还是那一树桃红花艳。枝头千娇百媚的花朵,春风里摇曳,害羞低头,又含羞抬头,仿佛热恋中的美人,爱在燃,情在烧,爱情在燃烧。
爱情二字,历来让人心生憧憬,打开了多少懵懂的心扉,令多少红男艳女如痴如醉,可是古往今来,有多少情在转身后成为遗憾,又有多少爱在生活中演绎成悲剧。如同桃花春风里盛开,春风里飘落尘土,只是春风还会回来,桃花还会一树浓情艳爱,而多少痴男也不过是一个傻傻的崔护,“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多少怨女也不过是一个李香君一滴血洒在了桃花扇,“点点碧血洒白扇”。其实情再美也美不过遗憾,爱再浓也浓不过悲情。唯有爱与情相依,激情燃烧,宁静相守,方可超越遗憾之美,悲情之浓艳。
人们常说相遇是缘,是美好;爱是理解的别名,是一场懂得。可是人来人往,有多少相遇只是擦肩而过,甚至是回头时眼中也没有一丝一毫的念,又有多少爱不过是一场误会,分手时那一声祝福也只是敷衍。其实生命中的过客远多于回眸,这很正常,所以不必抱怨擦肩而过的相遇。而太深的懂得往往也会是一场劫难,生命太轻,难以承受太多,一生有一次疼到骨头爱到骨髓的相知相爱已经足够,哪怕之后芳华尽付流水。就像桃花在春风低语呢喃里含苞待放,浓情艳爱沉醉在春风的海誓山盟,却在春风忘情的赞美中迷失自我飞离枝头,飘落尘土的桃花心一定是疼痛的,只是不会后悔也不会有遗憾,因为生命恕放的美丽和芬芳已被春风宠爱珍藏。
前不久读到的句子再美,也是别人的诗句,一封情书写给谁,谁在读,又与我何干。今天路过的桃花再艳,也是人家的桃花,那枝头千娇百媚的花朵,与我也只是擦肩而过的相遇。此时夜深人静,孤懂得了独,孤和独相伴不在寂寞。爱懂得了情,爱与情相依就是永恒。春天里的一眼深情回眸,心中的那一树桃红花艳,枝头千娇百媚摇曳的花朵,其实是洞房花烛夜掀开了红盖头的新娘子,害羞地低下头去,又含羞地抬起头来,爱在燃,情在烧,爱情在燃烧。
春来百花齐争宠,
独爱桃园一朵红。
三月枝头谁妩媚,
桃花香魂醉春风。
今生相遇过,如桃花含苞初遇春风时的美好;爱恋过,如桃花笑春风时的灿烂;情浓过,如桃花醉春风时的销魂;疼痛过,如桃花春风里飘落时的唯美。孤独回望生命,爱情了无遗憾,也无寂寞,唯有爱对另一个生命最好的赞美。桃花朵朵开,哪怕开过之后是一场劫难。
QQ1444390941
深情的散文2:不变的誓言
文/在人间
剪一夕流光,牵一段深情,掬一枚轻浅的怜惜,渲泄在字里行间,轻轻地写入流年。茫茫尘海,浪花淘尽,黯然神伤的午夜,缥缈了风的清幽。掬一捧水幽,携万千情思。悄然静谧于尘世的你携一袭风柔,温柔的飘落我窗前,悠然含蓄深刻的停留在我的心房浅唱低吟,让我沉醉在你温柔的话语,痴迷感动在你柔情似水的眼眸,飘逸在每一个角落,惊醒了我多年的期盼。
红尘邂逅,亦诉相思亦诉愁,有些人,注定是生命中的过客;有些事,常常让我们很无奈。孤独,或许是人生的常态。我一直以为,幸福在远方,在可以追逐的未来。后来才发现,所谓的曾经,就是幸福。
在无 数的夜里,看见的或看不见的感动,我们都曾经过,然后在时间的穿梭中,在一声幽幽的叹息,敲疼了柔软 的心绪,讲怅然的心事,寄于恒古的诗篇中,只不过一切成为了永恒格局。
人生,不过是一场独角戏,一场难分悲喜的演出,当灯光照过来时,就必须要身不由己唱出那最艰难忧伤的一幕。
清风舞明月,幽梦落花间,相知相牵,如梦如幻。陪伴你轮回每一段虔诚的时光。痴心未改,念念不忘,曾经在菩提下焚香,只为等一世轮回的相遇。遥望千年,走不出那梦里花间的蜜语甜言。阡陌红尘,终究一场聚散别离,记忆在岁月中飘落了谁的眼泪,往事在时间中飘落了谁的忧伤,不知谁飘落了谁的相思;如梦回忆,不知谁飘落了谁的等待;与你作别,天涯海角,我独醉贪欢,伤痛几何,揪心思绪无边无沿。
夜来临,我在无眠中飞行,烟卷雾绕处,用清浅淡薄悸动的柔情,执笔阑珊,将一缕相思和忧郁赋予笔下,穿透夜的黑潜入心诚,习习凉风划开思念的胸口,思量,流年旧梦,忧愁,对月离影。
总在夜深人静的时刻,萦绕着思念,你在我心里进进出出,在夜凉如水抖落思念和梦的缠绵,淡然相守,无数心中的字句却无法成行。炙热情感,经久的芬芳,似春草般轻悄地萌生;紫色情思,若夏花般无声地绽放。
无数星月难眠的夜晚,借一纸素笺,伤感绕怀,凝固了泪,冰冻了情,斑斓你尘寰的风韵,拥有了爱的甜蜜,遥望风月深长。
情难收,没有人看得透;当初的誓言太完美,像落花满天飞。冷冷的夜里北风吹,相思成灰,找不到人安慰。
我带着几分忧伤,几分思念,甚至还有几滴晶莹的泪滴,轻抚脸旁的一缕清风。我梦中的城堡,恬静我最美的守候,相思难寄,好想和你偎依执手相在镜花水月之中,好想和你唱歌着千古情缘的歌谣。
思念在蔓延,摇曳婉约的心事,醉舞清风月明,静听时光流逝自开自落。纤尘回眸,耀光一场烟花的绚烂,守一段 细水长流的平淡,穿越千年的尘埃,于你相依相暖。
聆听风语,连月光也没有,象幅泼墨写意,一种触动心扉的柔情在心中蔓延,当风笛呼唤,心海浩渺之处依然为你在远方,我随绵绵细雨在找你。雨,一丝丝,凝固了比雨还长的一腔柔情,凄凉的晚风裹挟着黑暗,刻骨的冰凉慢慢吞咽着我内心的荒芜。
月晓风清轻掠影,夜惊幽梦但留痕,执笔相恋情,谁在水一方守候翘首望断天涯。倾世芳华,把倾城里思念的心门打开,汹如泉涌成醉,迷离间,夜黑娑影,多情笑靥,一世繁花,斑斓飘至笔端润色。多么希望,你从思念中款款走来。岁月催人老,沧桑掩风华,几多遗憾,几许惆怅,深浅得失,夜夜思念,情遥远,穿越日夜的黑与白,叹那份柔情拥抱,那落泪清影,那失落情感,绕成剪不断,理还乱的伤;寻一处彼岸;醉一梦倾城;思一束情丝,缠绕。心随文思动,笔下自倾心,写一纸牵挂,捻一缕相思柔情。
誓言永远与你相守,任世间几度宿命悲欢离合,爱你,不是一生。生命累了,我在天堂爱你;我们老了,我在来生爱你。
QQ390439916
深情的散文3:谁的深情 憔悴了我的容颜
文/紫檀情缘
曾经,我把自己置身于死亡的边缘。难道,是我不该来到这个冷漠的世间吗?还是我已经被这个冷漠的世间淘汰?迷茫又无助的我,唯有那颗心,依然固执地守着一份淡淡的思念!
题记——紫檀情缘
写晚约稿,看到电脑下方的时间表,已是凌晨一点半。伸了伸懒腰,却还毫无睡意。将身子倚靠到床头,闭上已经有点酸涩的眼睛。耳边突然有一阵雷鸣声从窗外传来,好像还杂带着淅淅沥沥的声音。奇怪,今夜的雨是从几时下起的,我居然毫不知情!
“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夜半听雨。推开窗,凉风杂夹着细雨纷纷袭来。滴滴答答的声音灌入耳畔,打破了深夜的沉寂。雨声,如一曲古老的断肠曲;又如一曲带着忧伤的相思曲,在雨的温度里缠绵悱恻!
一声惊雷再次响起,突然有了某种恐慌。一个人的夜,最怕的就是雷电交加。小时候,遇上这样的天,不是钻在母亲的怀里,就是躲在父亲的臂膀下。长大后的我,依然是如此的恐慌。我害怕的东西其实有很多,却也被我掩饰了很多,那些坚强背后滴落的泪水,只有我自己才能看得到!
复杂错乱的情感世界,浮躁肮脏的乱世红尘,很多人都遗失了最初的那份良善与纯朴。而我,向来都执笔于忧伤黯然的文字中。最近,总感觉十指下流露出来的文字越来越沧凉。而我,亦越来越贪恋这样的一种感觉。
思念,在这雷电交加的深夜,随着淡淡熏香,缓缓地拉开了帷幕。所有关于你的回忆,此刻,就在眼前,近在身边。隐忍的痛,无情地敲打心灵,又一次将我堵塞在这样的午夜……
独自徘徊于回忆的渡口,不想伪装,不想逃避。把所有的思念,翻来覆去的默数。蓦然回首,经年前的笑颜,已经弃我远去。我只能在往事与回忆里和你重逢、相聚。那些记忆,就像起风的海面,一浪高过一浪,撞击着心海。
站在回忆的此岸,凝眸那些朝朝暮暮。这条路,走得很累。那些患得患失,让人曾经欣喜,也曾感动;曾为它黯然,也为它伤神;一种落寞,一些无奈,一丝惆怅……那些种种,终究是无法一一细数,唯用文字,轻轻地将它们写入流年!
深情的散文4:深情的土地
文/毛馗
土地是农民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他们长年累月在土地的温床上播洒热血、收获殷勤,给城里生活的人们源源不断送去每日生活必需的食粮。他们与土地的每一次亲吻、拥抱,不仅是在等待播种后的累累硕果,也在尽情书写自己的劳动之歌。
——作者的话
一
自打小时候记事起,我就知道家乡当地农民与土地有着不解之缘。他们除了种植玉米、小麦、水稻等主粮之外,最辛勤、最繁重的劳动还是种植蔬菜,一年中的大多数时间全被他们消磨在了种菜上。在粮食收入远远不能满足家庭开支的情况下,种菜成了获取家庭经济来源的主要渠道。
他们坚持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宵衣旰食,日复一日,把土地当成了自己的衣食父母,长期与土地进行亲密的交锋和深情的拥抱。由此以来,土地就像一部无形的留声机,将他们曾经劳动的欢声笑语、爱恨情愁、所思所盼,都完好无缺地记录了下来。对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庄稼人而言,蔬菜就是他们获取经济主要来源的摇钱树,土地就是他们发家致富、养儿育女的聚宝盆。
对于一个普通中等收入的庄稼人而言,土地往往显得比自己的命还值钱,有时宁可放下一点小病不治,也不肯将一寸土地荒废搁置。正由于这种纯真、朴实的劳动品质,短短几年内,他们由最初人工拉犁式的小农经济,突飞猛进般地实现了如今机械化耕作的蝶变,远近庄稼人都闻之而心动、羡慕。
记得五六岁那个年代,当时还没有兴办起幼儿园,我也没有跨进过幼儿园一天的大门,在田间地头的摸爬滚打、抓痒挠腮中,因胡乱捣蛋影响蔬菜种植而被送进了学前班,接受懵懂的童年教育。
那个时期,童稚无知的我对于父母田间耕作的辛勤劳累,不甚了解,家长们想的是,只要别让自家孩子在外面惹是生非、制造祸端,算是他们的万幸了。他们不会像现在享福的孩子,把我们送往各类兴趣班去学习书法呀,音乐呀,钢琴呀,他们有的只是一句再普通寻常不过的话语——“好好学习,不然以后就要回土地上劳动了。”虽然这句话没有什么警告、震慑的成分,但在我们幼小的心灵里,它就似乎隐隐在向我们昭示着:像父母一样在土地上起早贪黑劳动好像不大好,不然父母也不会这样经常叮嘱我们了。从那时起,我们暗暗埋藏在心里的只有一个目标:一定要好好学习、好好念书,以后争取走出农村去。这样以来,父母在别人面前说起,都会感到脸上有光。
我们家是弟兄三个,那些年,父母为攻读我们上学可谓煞费心血、受尽熬煎,所有上学开销费用全部由父母承担。每年到开学之际,他们总有两三个难眠之夜,在心里默默盘算着可以筹集我们学费的亲戚朋友。虽然当时我们三个的学费总共也就一千来块,可是对一个在土地上靠粗糙的双手劳动的农民也显得那么困难。他们常说,这辈子受尽了钱的压迫。“有钱能使鬼推磨,没钱压倒英雄汉”,我们每每见他们两鬓新添的银丝,心中都不是滋味。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这句话一点不假。有钱了人人都想攀,潦倒了人人都拿下眼看。由于家中吃饭张嘴的多,能干活挣钱的少,重担基本全落在了父母二人的肩上,光景自然在队上过得不景气。快到开学的时段,他们硬着头皮想问别人家借钱,别人好像觉得是来掏他的心,不时还冷言一句:“借给了你,指望拿什么给我还?” 更不要说靠好心人来资助了。人倒霉的时候,喝凉水都塞牙。古人道,“人情薄似秋云。”那时候算是看尽了人情的冷暖,他们唯一能盼望的是我们快点长大,以后给他们长脸。好在天无绝人之路,父母长了一身的硬骨头,人虽穷志却不穷,穷且益坚,他们相信靠双手劳动,一定会慢慢好起来的。
对于勤劳朴实的庄稼人而言,没有敛财发家的制胜宝典,也没有快捷致富的绝世秘笈,他们不会蜀贾卖药,更不会偷奸耍滑,只有这颗实诚的心,与脚下的土地一样瓷实,永远站得稳、靠得住。
经过长期的劳动经验积累,他们在艰难的田间摸索中,逐渐开辟出了一条能够勤劳致富的快车道,这是被当地人称为靠种植蔬菜迈上的“黄金道”。
在当地,大凡农家人的庄前屋后都约有一亩多的自留地,这是各家种菜最方便的庄园。只要把院墙外围的后门一开,菜园的绿色便映入眼帘。王安石诗云:“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用勤劳和汗水培育出来的绿色,自然比一般的植物多了几分灵动。这是庄稼人精心组建的后花园,这里面一年四季的奇妙景观,尽收他们眼底。即使足不出户,只要到田间地头走动一番,满心的愉悦感也会充盈其间。
对于我们普通人而言,这满眼的翠绿带着自然的蓬勃生机,让人看到了生命的起承转合和季节的轮换交替;而对于庄稼人而言,这是他们咸涩的汗水在土地里的涅盘重生和智慧结晶,让人看到了铺满了一地的人民币能为他们购置新的家具、供给娃的学费、改善好的生活……
由于靠县城近、批发方便,这样天然的交通优势,成了发展蔬菜经济的不二法门。加之,自然气候的得天独厚,使得一年四季均有不同种类的蔬菜可以卖出,庄稼人一年到头几乎没有可以闲暇的时候。
《周易》上讲到,农历十一月,被称为一元,此时万物已有了一定的阳气。是的,从冬季起,膘肥叶厚的菠菜就卖开了;等过完年,二三月的天气,新鲜的芹菜、大葱像雨后的春笋,又像节节拔高的芝麻,长得亭亭玉立,让人赞不绝口。倘若这一料遇上好价钱,一畦就能卖到上千元。
前些年,每到卖芹菜、大葱的时候,家家户户都要搓草绳,这时稻草就像西晋都城洛阳的纸张,成了难得的稀缺物,十里八里的稻草已被购置一空。对于这种高个儿菜,需要捆成大捆的好卖,但要捆成一大捆,必须事先要有搓好的草绳。
那时我也尝试搓过草绳,两三根稻草在手心像搓灯捻一样滚动揉搓,再适时给缺少的那边搭草,一条长蛇似的草绳就这样搓成了,捆菜时只需在够成一捆绑紧的位置剪断即可。当然,这种捆好的大捆菜在零售摊点、超市不会看到,菜贩在批发市场囤购以后,会分成小捆零售。农人不像菜贩,他们的心思全花在了“种什么、怎么种”这个问题上,至于“怎么卖”,未曾想过,也无暇顾及。相比而言,批发耗时短,不耽误白天的工夫,因而,搓草绳成了当时必备的一项技能。
到后来,人们发现用草绳捆菜十分不便,不仅要破费去购稻草,而且搓草绳也颇为费事,有个“开山鼻祖”敢于大胆尝试,第一次把蛇皮袋子剪成一条一条来捆,不仅效率高,还省事,与草绳捆出的效果等同。在农人家中,蛇皮袋子是各家各户再寻常不过的用品了,每年给大田庄稼买化肥,闲置的袋子,洗净晾干,收集起来,除了装粮食,似乎别无它用。如今,当人们发现它还有捆菜的功能,就像元朝的黄道婆发明了脚踏三锭纺车一样,人们争相改用蛇皮袋子捆菜,就这样,一传十、十传百,逐渐推广开来大量使用,一直沿用至今。
再往后,逐渐进入夏季,农人又张罗种起了茄子、辣椒、西红柿、豇豆等等,在绿色蔬菜叶子的掩映下,可以看到紫色的豇豆花、白色的辣椒花、黄色的番茄花……这些颜色各异、秀气别致的花儿给这位温情的大地母亲的脚丫穿戴上了不同色调的绣花鞋。此时,蜜蜂们这些勤劳的酿造师像云朵一样穿梭于香气四溢的花房里,尽情吮吸着大自然的恩赐。
到了秋季,又忙活着点萝卜、摆大蒜、栽芹菜等等,一茬接着一茬,从不允许有空闲地搁置。
农人常说:“人荒地一时,地荒人一料。”你比别人家迟种几天,想着歇息一下,那么你就比别人家少收一料庄稼,获取的经济收入自然要少。陶渊明在《归园田居》也写道:“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现在的农人们讲,人勤草就缩,人懒草就狂。一撒闲地,全得了草的能,这时候各种横七竖八的杂草便迅猛疯长开了。我这时候,不自觉地使人会想到一个故事。
佛经上有则故事,师父问弟子,怎样才能让地里不长草?弟子们想尽办法,说用手拔、锄头挖、用火烧,可是到了第二年,土地依然长出大量的草。徒弟们迷惑不解,不知如何才能够做到地里不长杂草。师傅开示道:只有种上庄稼,地里才能不长杂草。
后来,我学了生态学才了解到,这就是植物生态上讲的种间竞争。很显然,只有庄稼才是克制杂草的“天敌”,也只有庄稼才是生长在田间底气最硬的主人。倘若上升到人的精神层面也一样:精神的土壤若总是被各种杂草覆盖,思想的庄稼也就只能是空虚的、荒芜的,高品位的生活自然也无从谈起。
紧接着,一畦蔬菜卖完后,匆忙之中又得整地,准备下一料庄稼。这时人工拉犁在拔完菜的地里开始灵活运作开了。我们知道,在封建社会时期,人们过着一种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悠然生活,满田野里可见甩着鞭子的老黄牛替百姓犁地的场景。时过千年,在经济条件尚不发达的农村社会,虽然看不到黄牛犁地的图景了,但吃苦耐劳的广大农民依然把自己当作一头乐此不疲的老黄牛,在收获的地里用铁制的拉犁顺着棱一行行将板结的土块翻松、磨平,在耕种、收获的往复循环中,演绎着四季的轮换交替,描绘着劳动的美好愿景……
二
说到卖菜,恐怕没有几个地方的人能比得上。当地农人,白天要干活,不会走街串巷去零卖,卖菜都是在黑天半夜进行批发的。县城西关有个专门的蔬菜农贸批发市场,晚上十二点一过,许多人还正处在香甜的睡梦之中,如火如荼的批发交易就有序展开了。有的人家为了早点过去占地方,抢到有利的销售位置,凌晨之前就已在批发市场俟机等候。每个拉着一车蔬菜的农人,进门前须向门口管理人员上税,方可进入。
种菜是门技术活,我认为卖菜同样是门技术活。这种技术,不是高端科技,也不是独门绝活,而是有眼色,手疾眼快,会拉拢人。
进了市场,那些夜猫子、精神头十足的菜贩便会擦亮他们的眼睛,根据菜的质量好坏、市场行情与你商量价钱。倘若菜卖得快的话,有的菜贩便在半路拦截,那些不了解市场行情的农人一不小心会上他们的当,让他们捡拾便宜、牟取暴利。倘若这天早上菜多不好卖,农人想便宜卖给菜贩,他们却还要鸡骨头挑刺,左右弹嫌,说菜叶有虫眼、没淘洗干净之类的话,农人不得不屈就于他们。如此一来,想要在市场上快速卖掉自家的蔬菜,凭的不仅是熟人来拉拢买主,最重要的是靠智慧的头脑,善于审时度势、随机应变。
这时候,对于以种菜卖菜为主的农民来说,农贸批发市场就是他们收获劳动的“点将台”,菜贩就是给他们犒劳送金送银的“财神爷”。他们将在这座冒着金光的“点将台”上充分发挥各人的聪明才智,以求得“财神爷”给他们辛苦的劳动送来较为满意的回报。
起初那几年,各家卖菜都是拉着架子车抡腿去卖菜的,后来有了一定的经济条件,换用人力三轮车,再到后来,换用机动三轮车,无需用脚蹬,而改烧汽油,大大提高了效率。每天凌晨以后,听到谁家门前一阵启动油门的声响,准是要去卖菜了。倘若早点卖完了,回来还可以继续休息,若是回来迟了,休息时间又得重新调整,可是,久而久之,人们不觉已习惯了,没有谁因为太瞌睡而不能早起去卖菜。当地人常说:“钱上有火。”只要有菜卖,就有经济收入,有收入就有十足的劲头和源源不断的动力。那些年来,父母像是一头永不知疲倦的黄牛,在肥沃的土地上永不停息地耕作,伴随着太阳的东升西落,每日从事艰辛而繁重的体力劳动。
下雨天对庄稼人来说真是难得奢侈的享受,他们终于可以放慢劳作的步子暂作歇息了。但是,随着炎热夏季的到来,雨水也逐渐多了起来,菜地里的草也疯长开了,不拔菜卖菜的日子,就需要在地里剜草。天晴了卖菜,下雨了拔草,这似乎成了人们潜移默化的行为准则。
种菜不仅是防虫的活,除草也需要工夫和耐力。倘若草高过了菜,草给菜打起了伞,那么菜就捂黄了,卖的时候必然受损失。菜的一生,好像至始至终都和草做着无畏的斗争,这种斗争一直伴随着菜的出生、成长、死亡。这是生物界亘古不变的生存法则。
倘若这一料菜长得好,说明菜把草打败了;这一料菜长得差,说明草把菜打赢了。庄稼人当然更希望前者,只有懒汉才喜欢后者。
那时候上小学,一放学写完了作业,就随母亲去地里拔草,拔来的青草可以喂鸡、喂鸭,也可以喂猪。鸡鸭们见到主人给它们送来了新鲜的青草,像端来了丰盛美味的大餐一样,争先恐后、扇着翅膀往前扑;而猪们好像没有良心,只知道吃,头不抬、眼不睁,边嚼边拱,嚼得津津有味,不时还瞟人一眼。
虽说青草长在地里算是多余,可是用来饲养家禽,绝对是上好的饲料。这些青草,没有农药的危害和化肥的速效,全是在施有农家肥的无公害土壤里蓬勃长出来的。鸡鸭们吃了下的蛋,皮质光滑,猪吃了肤色红润,净长瘦肉。相对于城里市场上黑心商贩卖的“注水猪肉”,而这种农家养的食草猪肉又让人吃的多么放心,多么健康!当我们吃到这种放心的肉质时,要想到生活在农村的庄稼人是怎样用手一把一把拔下根系发达的青草,怎样提着竹笼往猪圈倾倒,怎样看着家禽一天天长大!
三
我们家弟兄多,那些年光景过的困难,但个个基本都是省油的灯,不给父母额外添麻烦。后来我家弟兄们念书好,学校受的表扬多,忽然声名鹊起,本家在队上的地位和名声也得到逐步提高。父母脸上有光了,辛苦总算没有白费。他们希望我们早日成才,出人头地,我们也咬紧牙关,力争上游。
那时的父母受尽了钱的压迫和刁难,但丝毫没有夺去他们勇敢生活的坚定信念。他们常说,哪怕砸锅卖铁,也要攻读我们。这也是当时许多父母们的共同心声。那些年,他们没黑没白地干,丝毫不敢有任何懈怠,挣来一点钱,不仅要支付我们高昂的上学费用,还要维持家庭各种开销。有时,母亲也说,这就跟鸡刨食一样,刨一点吃一点,一年到头来,根本留不住什么积蓄,全部用于糊口子、堵窟窿。倘若仔细算个账,一年从卖菜上所得的收入起码也上万了。那时候,我真不知道父母是下了多大气力,是怎样咬紧牙、狠下心将我们攻读出来的。
可是,土地就像一位善始善终的无私奉献者,你在它身上付出了多少,它最终都会不缺毫厘地回馈给你。倘若这一茬菜没卖到钱,下一茬菜会照本补偿回来,这是农人总结的规律。因此,他们不会因这茬菜价钱不好就怨天尤人,对土地指桑骂槐,甚至闲置不种,他们与土地的感情是将自己融入泥土中去,一天天看着它从泥土的芬芳中长出来,对自己种出来的劳动成果无论贵贱,都倍加珍惜,犹如爱护自己的生命。
当然,获取经济收入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就是缩短植物的生长周期,这样循环种植的次数就会增多,经济收入相应也会提高。正由于这一点,农人在留够自家吃的小块地之后,由原先种植的茄子、辣椒、豇豆等,绝大部分又改种成了上海青,当地人称大青菜,也有外面人称油菜。
我在大学的课堂上学农业方面的专业课时,老师就讲过,在现代的综合农业生产体系中,要在不破坏原有生态系统的基础上,用最小的投入换取最大的收益。我总觉得,农民群众历来是聪明的实践者。虽然拥有一张大学文凭的我学习了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可在实践的土壤里却是相当地贫瘠和干涸;而农人虽然没有接受过一天的专业理论学习,可他们一生都在进行着不断地摸索和实践,在多年的生产经营中,这种“黄金”式的生产经营模式早已被他们学深悟透,只是没有足够的专业语言来概括表达而已。最起码地,种大青菜就是这样。
大青菜,用当地土话来说,它耐泼烦,皮实,不劳神,好经管。在春季,生长一个月就可以出产,夏季只需二十天即可出售,它不仅生产周期短,易于田间管理,而且成本低,各大学校、机关、食堂、饭店对大青菜的需要供不应求。由此一来,队上有空闲地的人家,一直种菜的,还有以前不种菜的,都纷纷效仿改种大青菜。倘若这一茬价钱不景气,割它像割草一样,直接毁掉也不觉得可惜。
农民的性格就像是山上滚石头,实打实。但老实人往往容易吃亏,每次面对吃亏,可他们还要掩饰自己,给自己台阶下,风趣地说,只有吃亏把人吃不死。
有趣的是,偶尔有几次早上批发,由于大青菜较多,且价格低于三毛钱,有的菜农从半夜一直卖到大天亮仍无人问津,如果继续等下去肯定要耽误白天务工,他们只好将整筐的新鲜绿叶菜往农贸市场大路上倒去,自个儿独自悠闲地骑着三轮车回家去了。
一大清早出来买菜的,见有免费送来的青菜,像捡拾天上掉下来的馅饼,纷纷哄抢挑拣。这种情况多得是,尤其是绿叶菜在夏季不经放,如果当天的菜卖不完,放一夜不仅会烂掉,而且会遭队上人嘲笑,还不如爽性做个善举,大义相赠,这倒来得痛快。
上次“五一”我回家去,帮父母拔了一整天的大青菜,累的人腰酸背痛,结果是,昨天还听说价钱能卖到五毛一斤,这天早上父亲去卖,竟连三毛一斤都显得吃力,卖了一筐,又剩下一筐始终无人过问,他只好悻悻地拉了回来。在往回走的路上,队上卖菜的人都瞧见了,一下子臭名昭着,回来就遭到母亲一顿大骂,父亲真后悔没有舍得往菜市场路口倒去,或者倒在张村河里也行,免得遭人诟病。
当然,菜价也不总是低迷的、扫兴的,价钱好的时候批发价钱就要卖到一块、两块,更不要说拿到摊贩销售零卖的价格了。倘若价钱总是萎靡不振,那农民种菜的积极性岂不受挫,他们的经济收入又从何而来?从这一点上来说,我倒是偏心地觉得菜价越高越好,毕竟农人是在从事最辛劳、最繁重的体力劳动,他们应该得到更多的报酬。
当地有一句俗话:“萝卜快了不洗泥。”是说即使像萝卜那样的粗菜,要是卖得快了,萝卜上的泥土都不用洗净,可以直接卖给菜贩,更不要说其他细菜了,那简直成了抢手货。
农人们经常会感慨道:瞎菜卖的好价钱,好菜卖的瞎价钱。这也是他们在劳动生产中总结出的一条规律。当各家各户的大青菜长得普遍都很好的时候,卖到的价钱往往不景气;当各家各户的大青菜长得不好、抑或难得有谁家长成的时候,卖到的却是高价钱。这其中的原因很简单,当各家各户的大青菜长得普遍都很好的时候,说明这一茬庄稼获得了丰收,菜农们青菜种植的数量和规模自然是供过于求,相反,则是供不应求。要我说,这就是土地的神奇功能,无形之中它成了一个调节平衡的指挥棒,它让穷的人不会一直穷,富的人不会一直富,上一料赔了本,这一料准稳赚,土地不会缺斤少两、苛扣毫厘;它总是以悲天悯人的公心让勤劳善良的劳动者走上致富之路。
对于菜农而言,当然是希望菜价越高越好;对于城里市民来说,自然是希望菜价越低越好。这真是一个难以调和的矛盾。城里人总嫌物价太高了,可是菜农并没有获得很高的收入。他们只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与太阳东升西落相伴而作,有时他们还常年的劳累落下一身病,不是腰肌劳损,就是颈椎疼、腿疼。而菜贩从不种菜、淘菜,却能同样获取农民一倍到两倍的收入,甚至更高。
曾经我见过一个老菜农,大半夜去市场卖大青菜,他一斤一块的价钱轻松卖出,而那天早上大青菜早已卖光,价格又开始飙升。菜贩买来,原地不动,又以两块一斤的价钱转手卖与他人,他不必起早贪黑、猫腰俯身,也不必闻菜地泥土的芬芳、看田间蚂蚱的乱跳,他一瞬间就轻易获得了菜农家里几个劳动者一天的辛苦所得。那个老菜农后来得知后,气昏了头,走在回家的公路上,神魂颠倒,精神恍惚,差点把车掉进沟里去。
今天,当我们看到菜市场上摆出来卖的那些新鲜蔬菜,我们应该联想到生活在农村、始终与土地打交道的农民来。是可敬的他们在烈日的暴晒、霜雪的拍打下,面朝着黑褐色的土地,背对着袅袅炊烟的村庄,一把血一把汗地守望在自己的庄园,眼看着蔬菜一天天成长起来的。
但是,毕竟农民们是宅心仁厚的。长期以来,他们在大地母亲的怀抱中踢足撒欢、抓痒挠腮,早已将自己与土地融为一体了。当沉重的鐝头每向脚下坚硬的土地挖下一次时,大地都会为他们进行一次刻骨铭心的颤抖;当咸涩的汗水从额头顺着脸颊流向裤腿,直到滴进泥土中时,久旱不雨的大地把他们当成了恩人,与他们一起相濡以沫,只有他们是把根紧紧扎进泥土里的人,他们是离大地最近的人。
四
当然,种菜的目的就是为了卖,要卖得好,就要包装得好,包装就需要简便好用的工具。起初,捆扎大青菜所用的材料是玉米棒外面包裹着的萼叶,把它掰下来,扯成一条一条的线绳,捆扎成一小把,结实耐用,当地人普遍使用。
后来,人们发现玉米叶捆扎大青菜有很多不便,而且容易划破手指,不知又是哪个聪明的“开山鼻祖”发明了把自行车轮胎剪成小圈圈,用它套菜十分省事快捷。于是,这个惊天大的秘密,一时被人们竞相效仿,都改用自行车轮胎扎小把来卖,很受菜贩和买主的青睐。
由于这一举动,迅速引起了农人购置自行车废旧轮胎的热潮。原先,县城各个补自行车轮胎摊点大爷都迷惑不解,不知他们要这些换下来的废旧轮胎做什么,于是当处理垃圾一样,一块钱三五条贱卖。后来,购买的人多了起来,补胎摊点大爷晓得了它的用途,竟涨了价,一块钱一条到两条,比较新一点的自行车轮胎要卖到一块五或两块。但这还是挡不住人们的购买欲,一时之间县城大街小巷补自行车轮胎摊点所有换下来的轮胎竟被抢购一空,这个曾经被“打入冷宫”的废弃品忽然又成了御前受宠的极品。
母亲说,她那些蛇皮袋子贮存的自行车轮胎有的是去附近的县,有的是托哥哥去省城购买的,别处买来的要便宜许多。买来的这些轮胎,在冬季闲下来的时候,她便坐在家里剪圈圈,一直剪够来年开过春一年之所需。
是的,农人总是对农事活动抱有曲突徙薪、防患于未然的心理,他们会把来年的图景提前在内心描绘好。孟浩然在《过故人庄》中也写到:“把酒话桑麻。”中国的农民向来都有做事提前谋划的习惯,相对于城里人,农民是粗人,可是这粗中有细,一点不盲目。
也许,在我们的印象里,总觉得农人干活,似乎一定要顶着烈日、背朝着黄土。其实不然。农人也是人,照样会感知冷暖,都会防护自己。新形势下的农民总是在多元文化交织、信息四通八达的背景下,紧跟时代前进的步伐,博采众长,借以装点自己。
当初,队上人们去地里拔菜,个个戴着一顶草帽。后来,面对夏季炙热难耐的太阳,匍匐蜷缩在菜地,已很难适应酷暑高温劳作,人们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想到了那些在街道上摆摊卖水果的,他们撑着广告伞,人在伞下从事经营活动。于是,第一个敢于创新的人也在自家地里撑起了印有娃哈哈、冰红茶等式样的广告伞。不料,这一撑就不可收。其他人见在地里撑着大伞,凉爽遮阳,干活得力有劲,一传十、十传百,都把头顶戴着的草帽卸下搁置一边,一家挨一家争相撑起了大伞。五花八门的广告伞撑在地里,像蓝天下点缀的彩色蘑菇,又像翩翩起舞的少女,更像站在烈日风雨中坚守的哨兵,为农人遮风挡雨、挥舞迎风……
五
近几年,家里条件日益好了起来,新配置了摩的三轮车来卖菜,彻底淘汰了脚蹬三轮车的时代,从此不再害怕大青菜拔得太多而装不上车,怕的是家中帮手过少而使车厢空置。如今的母亲一天天也上了年纪,好在她依然手脚麻利,每天拔菜都能拔到至少三百斤,邻人说她的手像铁耙。一到卖菜时候,父亲猛地眼睛一睁,一看表才半夜两点,他把车子推出大门外,只待他的脚一踩,油门一轰,多半车厢的菜便随着他日行几里而去。早上卖完之后,他又可以歇息一阵了。
可是,繁重的田间劳动,常常使得她腰疼、腿疼、身上疼,我们劝说母亲不要种菜了,可她还是挡不住,大片大片的上海青一茬接着一茬种,有时她反倒说起我们来了:“不种菜,日子能过到今天这样吗?”是啊,也多亏了这片土地,总是给父母源源不断长出新鲜可人的蔬菜来,这才确保了我们的上学吃穿、柴米油盐,这里面寄托了父母这一代人对土地所特有的深厚感情,他们和土地的关系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
近年来,家里又新购置了农用旋耕机,从此又彻底摆脱了以人充当黄牛犁地的时代,那几只被冷落的手工拉犁成了我们参观留恋并讲给下一代的纪念品了。我跟父亲说:“我们由农耕文明一下子步入了工业文明。”只是不忍心的是,父亲当了多年的老黄牛犁地、翻土,出尽了力气,早已变得瘦削不堪,说起来让人一阵心酸。
如今,在农用旋耕机引擎的一声拉动下,满身钢筋铁骨的它,直向大地坚硬的表层土壤旋压而去,以前需要人工犁地一下午,现在只需十几分钟便可轻松搞定,要是爷爷在世,他肯定会说:“这狗日的东西改变了我们几代人的耕作方式,这是要翻天呀?”
但不论怎么说,这样革命性的改变反映的是我们当地农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他们用勤劳、智慧更新了一代观念,拉动了历史向前发展的轴辘,实现了突破性的飞跃,远近村社谁不羡慕?
人常说,勤劳致富。是的,在农人眼里,只有勤劳才是通向致富大道的催化剂,也只有勤劳,才能把致富的愿景变为美好的现实。
倘若当年要不是攻读我们弟兄三个,家中的光景不是早都过在别人前头去了吗?这些年,物质和生活上的变化,我们是看在眼里的,印在头脑里的,这些都是父母勤劳质朴的双手努力奋斗的结果。这片土地,有他们耙地耕作的脚印;这片土地,有他们猫腰除草的身影;这片土地,有他们撑伞拔菜的情景……他们的双手写满了生活的点点滴滴,珍藏着劳动的丰富图景,只要看到这双粗糙老茧的手,我仿佛看到了泥土的芬芳和收获的喜悦……
从手工拉犁到农用旋耕机,从架子车到摩的三轮车……如今,我们队上家家户户都是高楼迭起,乡村道路宽阔平整,公交车辆四通八达,但凡一听说要举行庙会搭台唱戏,队上人人响应,踊跃捐款,因为人们已经有了点积蓄,生活已向前跨越了一大步。
农民算是土地上真正的主人。虽然他们不懂政治,不关心时事,但他们是土地上忠实的开拓者和践行者,他们用自己的双手丈量着土地的长度和厚度,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贡献着自己的绵薄之力。
要我说,不得不感谢这片神奇的土地,它让人们从贫困走向了富裕,从“农耕文明”跨向了“工业文明”,它把最朴素的理念传递给了农民,让农民也从土地里学会了憨厚、朴实,学会了脚踏实地、兢兢业业;农民与它的每一次深情的亲吻、拥抱,不仅是在等待播种后的累累硕果,也在尽情书写自己的劳动之歌……
深情的散文5:仰望党旗
文/文雪梅
在这个火红的日子里,我深情地仰望党旗。在灿烂的阳光下,鲜艳的党旗,迎风飘扬,映红了祖国的大江南北。
仰望党旗,我心中热血澎湃,我好像看到了一个希望的火种。1921年前的那个茫茫黑夜,一盏明灯在上海望志路上点燃,一颗闪光的种子播进了黑色的大地。嘉兴南湖上的一只红船,浮起了即将沉没的中国,揭开了东方的黎明。从此,一个伟大的政党诞生了,您用镰刀勾勒祖国母亲的轮廓,用铁锤锻造华夏儿女的脊梁,用一支大写的笔描绘祖国江山辉煌的盛世前景。
仰望党旗,我浮想联翩,记忆的涟漪翻开历史的史册。我们难忘那些苦难的岁月。井冈山响亮的号角、延安窑洞里昏黄的油灯、长征路上沾满血迹的足印,到处都留下了您苦苦跋涉的足迹。从安源到省港,从南昌到井冈山;从遵义到延安,从西柏坡到北京城;多少次潮起潮落,血雨腥风,您力挽狂澜,一次次受挫跌倒又昂首挺立,一次次深陷凶险又绝处逢生,一次次血染征途又打马前行。多少次惊涛拍岸,多少次潮起潮落,是您,力挽狂澜、跨过道道雄关,划开东方的那一抹殷红。
曾记得,无数优秀华夏儿女为了那面鲜红的旗帜而前仆后继,赴汤蹈火,用鲜血和生命书写着一曲曲悲壮的赞歌。狼牙山五壮士、刘胡兰、董存瑞……这些英雄的名字与青山常在,与共和国的血脉相连,与日月同辉。
一个伟大的声音庄严地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党啊,亲爱的党,是您用那磨得锃亮的镰刀披荆斩棘,割去了旧中国的毒瘤,高高擎起力均千重的铁锤,砸烂旧社会沉重的枷锁。您是一面真理的旗帜,指引全国人民走上了幸福之路!
曾记得,一位慈祥的老人在南海的碧波上画了一个圈,我们奏响了改革的乐章,谱写着一曲改天换地的神话。西藏铺设上了璀璨的天路;绚丽的紫荆花和醉人的金莲绽放出久违的笑靥;三峡工程巍然矗立;神州九号载人航天飞船的升空令我们欢欣鼓舞……这让国人为之自豪,让世人为之惊叹!
曾记得,面对灾害和困难,您总是冲锋在前,不畏艰难,奋勇当先,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您高大的身影。祖国不会忘记,人民不会忘记。在地震中,您奔赴生死第一线,冲锋在前,您奏响了一曲以人为本,心手相连,感天动地,可歌可泣的动人之歌,给灾区人民擎起了一片蓝天。在洪涝灾害中,你第一个冲进湍急的河流,挽救了多少生命,保护了人民多少财产。“东方之星”沉没,你第一时间站出来,精心组织搜救,让死者安息,生者坚强面对生活。
仰望党旗,耳边似乎传来激动人心的赞歌:“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共产党辛劳为民族,共产党他一心救中国,他指给了人民解放的道路,他领导中国走向光明……”仰望党旗,我庄严地举起右手,紧握右拳,向鲜红的党旗许下铮铮誓言:“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执行党的决定,严守党的纪律,保守党的秘密,对党忠诚,积极工作,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
深情的散文6:深情凝望皎平渡
文/马啸
1989年大学毕业,我分配到了长征路上一所学校——凉山州会理县通安中学。这里位于四川省的西南端,距云南不到二十里,去云南的渡口便是当年红军巧渡金沙江的地方——皎平渡,隔得这么近,很想去走一遭,看一看。
了解到我班上一个学生的家就在皎平渡附近,于是与学生相约,周末由他给我带路,去领略金沙江皎平渡的风采,去感受金沙江大山峡谷的雄姿,去瞻仰当年红军巧渡金沙江渡口的豪迈。
星期六一大早,学生和我在学校门口搭乘一辆矿车上路了。
经过一个名叫“轿子岩”的地方,车子就进入了山区。泥土路因长年矿车的挤压,变得有些崎岖不平了。红彤彤的太阳像一个胖娃娃的脸从远处的天边露出来,向我们微笑着。
一路走,一路望,峭壁峡谷,沙坝飞流,车在走,景在换,望不尽的景观,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走到一块大的山石前面开始下坡。这块突兀的大石像一头盘踞在山头的雄狮,当地人称“狮子山”。当年红军过江后,先头部队的干部团在这里与据险而守的国民党川军展开激战,红军在不利的条件下战胜了敌军。
汽车又绕过一座山头,眼前变得豁然开朗。前面便是金沙江大峡谷,景色极为壮美。矿车连续下坡,从摇摇摆摆的车上,看着仅容车行的弯弯山路,始终是心惊肉跳的,其险峻可想而知。山路还没下完,转过一个山嘴,金沙江的雄姿便展现在我们的面前。洪水冲着空旷的金沙江大峡谷,巨龙般势不可挡,咆哮而去,不由得让你发出一声惊叹,惊叹它磅礴的气势。
车停在了江对岸的皎西镇。站在云南的土地上,真有一脚跨两省之感。看到刚刚竣工的皎平渡红军纪念碑,那直指云天的船桨,棱角分明的浮雕,把我的思绪带到了当年红军巧渡金沙江的年代,嘴里不觉念出“金沙水拍云崖暖……”的诗句来。现在四川一边的江岸还留下了毛泽东、周恩来等红军领导人当年住过的山洞,已被列为中国历史文物保护点;云南一边的山脚建有一座红军纪念馆,走进皎平渡纪念馆,展厅里十分安静,这里陈列着红军长征过江时的文献、文物、图片近200件,玻璃柜还摆放着红军用过的部分物品:草鞋、马灯、油布伞……当年五月红军从这里渡过金沙江,绕道会理,彝海结盟,陕北会师,谱写了一曲中国革命的新篇章。
如今过江,已经不用坐渡船了。一座现代化斜拉式的水泥大吊桥横跨江上,像一个巨人的双手牵着两岸,天堑变成了通途。站在皎平渡大桥中央向上游眺望,一座神形兼备的“毛公山”,以其栩栩如生的伟人形象,更增添了一抹神话般的色彩。
太阳的余晖洒落在金沙江两岸的山间,峡谷尽染,江面红透。我们深情凝望皎平渡,依依不舍地踏上了归程。我想,因为这次难忘的经历,这辈子恐怕不会忘记皎平渡了,它大山峡谷的雄姿,独特厚重的历史,将一直牢牢深刻在我的脑海中。
深情的散文7:暖冬
文/刘腊梅
季节走得如此深情,频频回顾,明明冬天了,太阳一照,就回到了秋天的气候,比三岁小儿还要任性。一切物景都是秋天的打扮,把这样的好天气关在门外,是对良辰莫大的辜负。
天空像一块透明的蓝玻璃,盛几朵白云远远近近,敲敲就会碎似的。那蓝色便成了最干净的颜色,高高在上的颜色,只配天上有。红枫的叶子暖暖地燃着,听得到熊熊燃烧的声音,与你的心里有某种久远的呼应,给你一种暗示。在这小小的“火”的势头后面,是一种藏不住的庞大的声势,一不小心就会成灾,于是,你的心里就有了敬畏,谁知道它会将你怎样收服?野菊花还没有开败,暗香袭人,永远有一股不服输不认命的劲头。把一种卑渺野性而固执地表达成了一种霸气,它有最庞大的盟军,最不挑剔的生活习性,最认真的生活态度,最顽强的生命力,它把秋的余味延续到冬意里,蛮横地干预着季节的轮换。
荻花一蓬一蓬地开,慵懒妩媚。以前一直以为那是一种贱生贱长的草,直读到“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才结束了我对它的误会。那是一束花,开在唐宋的浔阳江边,是一首诗,千百年来拨动骚人墨客的心弦,载着一个幽怨的琵琶女,打动了无数多情多愁的心怀。它更是一种性情,一种大彻大悟逍遥极致的性情。大彻大悟的终点就是回归,看到它,你的心是否会有那么一瞬的回归?千古以上,还是万年之后,它都在等你归。
一群鸭子浅浅地游弋塘边。塘面宽阔,水面平静,映出天光云影,是好看的画景,小家伙们不小心入了画,却又小心翼翼不敢放肆游开去。这幅画还在运笔中,期待还在其中,那只是画的一角,不知道中间藏着多少山水多少心思,你的心便开始荡漾起来,如这细细的水纹。
农家小院里晾晒着红薯粉,那样白净细腻如处子肌肤,它的蜕变却是一番碎骨离心,打磨、分离、沉淀,终成舌尖上的美食。农家总是在秋收过后开始冬藏,农人的双手从来不嫌麻烦,总得有点储备,生活才有根底,才踏实。
风很轻和,不敢大了,暖中有点凉意,给你错觉,又时刻让你清醒。生活就是一个过程,像一季花的颜色,你的灵魂当如这天空的纯蓝,你的热情当如这似火的红枫,你的气度,当如这彻悟的荻花,每一季花开,你都当是季节的宠儿。
太阳暖暖地熏着,我以为,是在秋天。
深情的散文8:深情地活着
文/张燕峰
朋友虽已年过不惑,但是对生活始终怀着一腔热忱。他无论做什么都非常投入,对亲人和朋友更是怀着浓浓的爱意。
一个初秋傍晚,朋友一个人穿过公园回家,经过一个亭子的时候,看见一个盲人在拉二胡,那苍凉沙哑的乐音像磁石一样,深深地吸引了他。朋友坐在亭子的一角,安静地听着,直至虫声四起,如水的月光给整个亭子撒下了乳白色的薄雾。盲人欲起身离去的时候,他才回过神来,赶紧起身拜盲人为师。于是,整个秋天的夜晚,朋友都跟这位盲人厮守在一起,学习,交流,切磋。
几年过去了,朋友的技艺在整座城市里屈指可数。现在朋友有三把二胡。一把放在家里,装着弱音器,只要关上卧室门,就不会打扰到家人;一把放在办公室,每天他都要早到单位半个小时,如醉如痴地拉一会儿。还有一把花了上万块钱,专用来参加各种比赛。当我们嘲笑他不就是个业余爱好,何必搞得如此隆重铺排,朋友玩笑道:“这三把二胡,让我有一种娶三房太太老地主的感觉,一房用来做饭,一房用来漂洗,一房用来管账……”朋友的话把大家逗得前仰后合,笑过之后都被朋友对二胡的执着钟情所深深折服。
朋友干起工作来更是拼命三郎。去年,领导安排他美化围墙,结果他在大家下班后,一个人干到天亮。等大家第二天早上到单位后,围墙上已经爬满了亭亭玉立的竹子和藤萝缠绕的花树,绿意葱茏,葳蕤盎然。体育器材旁边,还画上了各种体育简笔画,墨涂得均匀,画面生动活泼,栩栩如生。
大家震惊了,赞叹不已。领导也感动地说:“如果找人做,花钱不说,最少得一个礼拜,你慢慢干就是了,何必这样急呢?”
朋友爽朗地笑:“我原本只想干一个小时,结果干着干着就忘记时间了。不经意间抬头,啊,天边已经出启明星了。唉,索性一气呵成,于是就干到天光大亮了。”
朋友对家人更是情深义重。他侍候瘫痪在床八十岁的老母亲四年有余,每天背进背出到院子里晒太阳。对太太更是无微不至,每逢出去应酬,他必定先回家给太太做好饭才放心地去。对儿子而言,他更是一个慈父。无论工作多么繁忙,每个周末,他必定要陪儿子去公园去电影院或者图书馆。他说:“我珍惜与他们在一起的分分秒秒,因为总有一天我们会离散,为了心中不留遗憾,唯有珍惜。”朋友的话让我们汗颜,受他的影响,我们中的很多喜欢在外面厮混的人都渐渐回归了家庭。
前几天偶然读到一句话:在凉薄的世界里深情地活着。顿时心有所动,这句话分明是对朋友人生最好的注脚。是的,深情地活着,全身心地投入,心无旁骛地沉醉其间,才能尽享事业的芬芳,亲情爱情的甜蜜,才能品出人生真滋味,才能无怨无悔,了无遗憾。像一棵自由生长的树,像一朵悠然盛开的花,坦坦荡荡,从从容容。
深情地活着,是人生的智慧,更是做人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