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欣赏往常文章(精选9篇),此文由多美网整理,欢迎收藏与分享。
往常文章1:那个夜晚,思绪纷飞
文/刘自鹏
那 个 夜 晚,思 绪 纷 飞
和往常一样,没有什么特别,还是上晚班。把手头的工作完成后,坐在值班室值班,周围的同事欢声笑语,不知道在聊着些什么。可我总感觉缺少点东西,整个人空空的。同事问我怎么了,带着耳机听着音乐的我,没有回答,只是摇了下头,其实我自己都不了解自己什么情况,只是有种惶恐的感觉,或许是因为天气的原因,又抑或是清明的日子……
一直喜欢寄情于文字的我,决定在这个夜晚挖掘下心底的记忆和思绪。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我开始习惯和别人说的一句话:“这和我有关系吗?”可能是由于喜欢一个人的生活,一个人的空间,在任何的场所都与我无关,所以开始对外界变得冷淡,没有必要去在乎那些我不喜欢且不熟悉的东西。
我都不知道是不是在如今的生活里开始变得麻木了?有时候,我觉得自己过着的每一天,其实就是在浪费生命,活的完全没有章法。好像该有的都已经有了,没有的离自己仍是那么遥远,活着的目的没了,曾经有过的念想没了。静下的心又浮躁了,不知道每天都在干些什么,上班下班吃饭上网睡觉,然后无所事事。
或许只有在一个人心沉下来时候才会去考虑这样的问题。可是即使如此,思绪的不断外泄,最后演变成破碎,还是落不了根,沉不下来。有时追逐着记忆中的悲喜与尘封处的意境,渴望可以还原真实的自己,找回踏实的日子。
四月的季节,原本春意盎然,可面对这座城市到处都是厚实的柏油路,却看不到春的生机。依稀记得去年这个时候在湖南实习的日子,是那么的惬意,可如今被这按部就班的生活打乱了节奏,什么都变得没有了规律,喜欢出游的我,想把一切寄托在大自然的我,却找不到合适的时间和机会。清明节的日子,原本是扫墓的时间,可是远离家的我回不去,只能把这一切的情感寄托在这琐碎的文字里,从“我是歌手”节目里下载杨宗纬演唱的《流浪记》,一直在这样的思绪里单曲循环。此时此刻我无法平静,这难道就是成长的代价?
但我知道,即便在华丽详实的文字也不足以把现有过的感觉一一表达清楚。它只是一种感觉,说不清,道不明。或许我能做的就是记住每一个相关的意象情节。在特定的情况下,当我以后再一次想起那些曾经的故事,我的思想可以慢慢地因此而丰富起来,关于这样的思想,是白日里很难生发的,就像厂房外那点点的灯光我们在白日里看不到一样。对于那些美丽且有过的忧伤,纵然回味,但从不值得留恋。如今的终究会成为过去,我只执着于前方。我试着从现在起整理好自己的一切,并且学会珍惜当下的生活,充实而有意义的度过每一天。
我相信,只要热爱生活,心怀美好,勇于追求,勤奋努力,关于梦想的一切都会在意料之中。在这个播种的季节,先给心情放个假。在心中埋下一颗希望的种子,用最真的心,最真的情,去播种梦想,播种快乐,播种幸福,好好经营。春天浇水发芽,夏天抽枝散叶,秋天落叶归根,冬日屹立风雪中……
往常文章2:门外有人
文/堵新然
夜色降临,我像往常一样一个人在家里做作业。一切像平常一样,谁也没料到“轩然大波”即将到来。
“叮咚……”一阵清脆的门铃声驱走了一片寂静,催促我赶快去开门。我可是司空见惯,透过猫眼瞧了瞧,原来门外站着一彪形大汉,瞪着眼锁着眉,活像《水浒传》里的李逵;手上还提着一个手提箱,穷凶极恶,特像电视剧里越狱的亡命之徒。
我身上的汗毛几乎“哗——”地一下子竖了起来,这不就是大人们经常用来吓唬小孩的“人贩子”吗?今天不知道是哪阵怪风把这霉运吹到了我的身上。怎么办?就这么等着束手就擒吗?不!哼!我虽不是男子汉大丈夫,但也有巾帼不让须眉的气势。我决定要大显身手,也让大人们看一回小孩子是怎么把坏人逮住,人赃俱获的。我鼓起勇气,从地上操起两根棍子,一个健步准备打开门的时候,门外传来一阵拍门声:“喂,有没有人啊……”“人贩子”的一阵喊问又击退了我的信心,“人贩子”可是有刀的,一刀扎下去,MYGOD!我可不想命归西天!
这时,电话铃响了。我拿起电话,只听门外的“人贩子”说道:“喂,老俞啊,我在门外,快开门啊!”我吓得感觉全无。天哪!他们有一帮人!我的腿抖得都快站不起来了。
过了一会儿,只听一阵钥匙开门声,老爸进来了。他对我说:“然然,到咱们家修电脑的人来了。”
门开了,进来两个师傅。果然是“门外有人”。
往常文章3:落日余晖
冬天的温暖,跟往常不一样,总会姗姗来迟。漫步在这阳光下,心情也不再惆怅。
解脱到底是什么样的存在呢,是属于一种梦想的飞翔,还是一种惆怅的荡漾。这些都无从所知。只能说,是在追逐,追逐这属于心中的执着。
慢慢的走着,脑中的思绪继续飞扬,飘荡到远方。其实所有的都是一样,不是那存在于表面的装饰,而是实质上的存在。每个硬币都有两面,究竟是代表正义的一方,还是邪恶的一面,这些都无从所知。给予的只是那现存于这个世界的点滴,冰山一角。真正的世界并没有显露,需要充满的智慧的明灯点亮前进的路途。挖掘本身携带的宝藏,寻求前方的归途。
漫无目的的行走,路边的光彩依旧。
充满喧嚣的城市,五彩斑斓的世界。
却对行走在其中的人群漠视,这些是属于这个城市的本质,还是人性的使然。在心中,一直都是充满着幻想。幻想有一天什么都会变得很easy,不用奋斗,也不用惆怅,但那时最怕的却是梦醒。
属于这个世界的一员,一个囚笼,逃脱不了的囚笼,捆绑着生活的左右。逃脱笼中的屏障,是一生的追求。有时候,细细想想,生活就是这样,没有谁对谁错。该来的终究会来,比如说生命的逝去,不可逆转的事实。也许另外一种看法会觉得这些很消沉,不符合现代人的风格,急迫的撇开抛掉。把这不属于时代潮流的追逐,尽情消逝。
没有那么丰盛的晚餐供给,也没有多余的休闲补充,这些都仅仅是荣誉的产物。世界的尺度就是如此,无从改变,有时觉得,这一切都是个迷,需要用心去解读,真正的核心芯片,仅仅依靠简单的运算得不出满意的成果。一步一步的逼近,才能推出有效的人生。步步为营,才能防止被袭,这是一种习惯,是一种充满智慧的较量。
阳光下,草原中,一切尽在不言中……
突然,一缕思绪化成丝线,没入雨中……
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也不甘落下,偏偏飞扬…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昏鸦尚能有老树可归,而游子却漂泊无着,有家难归,其间该是何等的悲苦与无奈啊!接下来,眼前呈现一座小桥,潺潺的流水,还有依稀炊烟的农家小院。这是有人家安居其间的田园小屋是那样幽静而甜蜜,安逸而闲致。
落日余晖,一切尽在不言中……
往常文章4:饺子与风雅
文/云之影
早上没课,跟往常一样剁好肉、菜,准备包饺子。放下菜刀的那一刻,猛然觉得一个人守着的家真是静,静得让自己的心跳声响得吓人。客厅的电视机坏了有十来天了,不能听音乐、听新闻或别的节目。考虑到可以让孩子少看电视,也不着急修它。卧室里有,但总不能到卧室去包饺子吧。怎么才能打破这荒漠一般的沉寂,又打发掉一个人干活的无趣呢?我想到了它,我的笔记本电脑!
把餐桌清理了,把家伙搬过来,一边听音乐,一边包饺子。可惜的是“我的音乐”里边的歌曲实在太少,从头到尾放了一遍,也还不到半个钟头。这饺子一包就要两个多钟头呢,吃一个星期的。两个多钟头,够看一部电影,也够听一次讲座了。听讲座,对,为什么不听讲座呢?到网上百度一下,跳出来的文学讲座还真不少。随手点了北京师范大学侯玉珍教授的《港台文学专题讲座》,从梁实秋讲到琦君,都是故旧,很亲切的。
包着饺子,听着侯教授的精彩评述,脑海中突然跳出“饺子与文学”这一不伦不类的组合来,心头一怔,继而忍不住笑自己的痴:文学是生命之舞,曾予我以生命的深层感动,然而此时这位家庭主妇沾满面粉的双手如何接得住它的庄重与风雅?听这讲座,不过是消闲解闷罢了。
这么想着的时候,双手莫名地微颤起来,似在台上舞蹈一般,连取饺皮于掌心这一简单的动作都带了几分神圣。心渐渐飞远了,一忽儿到梁实秋那聚蚊成雷、不蔽风雨却幽绝妙绝的雅舍,一忽儿到琦君于他乡日思夜想的故居小院,一忽儿又回到自己读他们的文字时的青葱岁月,那种种欢欣与适意竟清晰如昨。
身为高三语文老师兼家庭主妇,我又有一段时间不读书了。毕竟“忙里偷闲”得有个前提,那就是得有“闲”可“偷”,而我的时间于业固然有余,可繁琐的家务一填上去,便严丝合缝,再也容不下别的了。这样的状态,从暑假(补课)一直延续到现在,恐怕得到明年六月才能改变。
对于这一点,我是早有心理准备的,因此虽时有类似于小孩的分离焦虑般的情愫,但心情总的来说不至于太坏。再说,又属胸无大志且思想保守之人。对工作不算热爱,但手头正做着的事儿不做好,心里会觉得不踏实;对家庭亦不懂得如何经营,但孩子说不爱吃超市里买的速冻饺子,我又会为此忙乎大半天;心里虽也时常惦记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但不管领导、同事、学生,还是父母、爱人、孩子的事儿都可以把它挤兑掉,任那田地干裂,任那上面的作物枯死,或者根本就是很长一段时间不予理会,忘了耕种,任其杂草丛生。
却不曾想,今天于餐桌前包饺子、听讲座的情景会在心底掀起这样大的波澜。大概,总有些东西是割舍不断的,就像老朋友,即便久不联系终究还是老朋友,一张泛黄的照片便足以勾起对共同拥有的岁月的不尽回忆。
读书、写作确是年轻的心曾经朝圣的方向,然因浅陋疏懒,且“年与时驰,意与日去”,自是做不到袁子才所说的“双目时将秋水洗”,也难以践行夏承焘先生教导的“时时体验人情,观察物态”。惟愿自己在俗务操劳中不至折了触角,能于阳春三月花开日感受到彩蝶翩跹枝头的喜悦,于已凉天气未寒时体会到一枚叶子着地的落寞。
若真能如此,即便双手日渐粗糙,包出的饺子也终归带着些许风雅吧。
往常文章5:“土豆小组”滚车轮
文/许佳敏
星期四,我们像往常一样走进文学社。这时,倪老师满脸笑容地走了进来。
老师见我们十分疑惑,便拿出藏在身后的东西,说道:“看,这就是我们今天的主角。”我们看着这普通的报纸,心想:这报纸怎能成为主角呢?原来,今天要玩“滚车轮”的游戏,而报纸则是用来制作车轮的。接着,老师介绍了“滚车轮”的规则:先把全班12人分成4组进行比赛。然后每组用胶带把一张张报纸贴在一起,成长条状后封口。最后3名组员钻进去,比赛哪组滚得快!
游戏开始了,我们第二小组立刻手忙脚乱地干起来。因为不懂得怎样贴报纸,所以报纸贴得东倒西歪。于是我们派“探子”陆雨婷去其他组侦查,发现他们的报纸都是呈长条状。组长潘雨琪灵机一动说:“我们可以跟他们不同,把报纸加宽面积变大,这样就能使车轮更加牢固。”我和陆雨婷点了点头,于是就用报纸加宽了“车轮”的宽度。望着别人只有一张报纸的宽度,我们心想:一定万无一失了。可谁想,我们的报纸有限,满足了“车轮”的宽度,长度就没着落了。
“没时间了,速度快!”倪老师催促道。我们赶紧快马加鞭。“快快快,去比赛!”倪老师又催了,我们只能拿着千疮百孔的“土豆”型车轮冲上了“战场”。
“预备开始!”倪老师一声令下,我们开始驾驶着与别人截然不同的“大土豆”出发。刚开始还行,但在后来的行驶中,“土豆”干脆罢工了,还破了个大口子,我们只能一边修补,一边“冲锋”。很快,别的小组超过了我们。看着别人在终点欢呼,我们却停在了半路。比赛结束了,我们无疑是最后一名。
虽然此次比赛失败,但我们小组并不难过。我们给小组取了个响亮的名字“土豆小组”。嘻嘻,好听吧!
往常文章6:相山晨雾
文/青花
清晨,我象往常一样,匆忙地准备上山晨练。刚出楼道,就被浓浓的雾气挡住了去路,抬眼望去,微弱的灯光从几户人家的房屋中挤了出来。来到相山中路,马路上零星的出租车费力地睁着一双双昏黄的大眼睛,缓慢的行驶在大街上,只有路灯的灯光顽强地穿过浓雾,稀疏的散在马路上,可能是由于雾大的缘故,十字路口很早出来遛鸟的老者也不见了踪影,更听不到那悦耳的鸟鸣声了。
再往前走,光线又昏暗下来。断续走过的晨练者们在辛勤的环卫工们的大扫帚唰唰的伴奏下,迈着急促的步伐,匆匆往山上赶,我有些懊恼,今天怎么遇到这样的鬼天气,这是晨练最忌讳的天气了,污浊而又潮湿。
随着雾气不断弥漫,我的脚步也不由得加快了。“快点走,赶紧上山。”心里默念着,想尽快结束今天的晨练,离开这污浊的空气。到了将军亭的山脚下,我两步三步奋力攀登起来,随着速度的加快和强度的加大,呼呼的喘息声于自己的耳畔,汗水夹杂着雾气的凝珠把我的头发都打湿了。眼见就快登顶了,低头坚持着最后的几步石阶,忽然被早我登顶人们的惊叹吸引过去,随着人们的目光和手指的方向,我被眼前的景色怔住了。远处连绵的山峰被团团云雾围绕、簇拥着,群山在飘逸的雾中时隐时现;近处游人的身影不时隐现在眼前,低头看自己的脚下,柔纱般的雾气在我的脚面缓缓地流淌。顿时,我惊愕得不知所以了,身体似乎不由己地飘忽起来,仿若到了天外仙境。“快看那边”的惊叫声引我急转身。天!那不是一幅绝妙的水墨丹青吗?一定是哪位大师在浓淡的泼洒,点滴的画龙点睛;相山庙上方的雾,如飞天而降的瀑布遭受激烈冲击后,弥漫起的漫天水雾,缥缈如纱,朦朦胧胧,亦真亦幻。相山庙被被茂密的树立和薄厚无序的云雾掩隐着,缭绕着……我陶醉其中!虽然身上已被山风吹了个透彻,但那病冷的感觉丝毫不能侵入我久已沸腾的心怀。
微风吹拂着我的脸颊,立身于山巅,再次远眺雾气浓重的世界,感叹之情有感而发:我爱家乡淮北。我爱淮北的山;爱淮北清新温馨、洁净有序市容;我更爱淮北今天的美景——相山的晨雾!
往常文章7:不灭的灯盏
文/鲁先圣
回故乡的时候,我像往常一样去探望那位一直让我崇敬的百岁老人。亲人们告诉我,不久前老人平静地走了。
老人是我故乡宅院的邻居。我自幼就知道邻居住着一位年龄很大的老奶奶。她的家没有院墙,只有两间极普通的土坯房子,那两扇透了很大缝隙的大门也几乎总是虚掩着。老奶奶满头白发,脸上布满了皱纹,一个人住在那间房子里,从来不见亲戚来。
老奶奶究竟有多大年龄,连我母亲也说不准。我从记事起就见老奶奶是一个步履蹒跚的老太太了。
我几乎每天都会到老奶奶的房间里去玩。上学的时候,放学以后也往往是先去老奶奶的家里玩上一阵子。老奶奶总是不停地纺线,而后就织成布,她的床头上堆满了布匹。她有了空闲就做那种男人穿的布鞋,她做的鞋子都挂在墙上,有几百双了。无论是春秋冬夏,她家的门从来不关,偶尔出门也不落锁,总是虚掩着。房子里另外还有一张大床总是铺得整整齐齐,像是要等待谁来往,可是又从未见她家里有人来过。
我把心中的疑问告诉母亲,母亲说她在等她的儿子回来。我更加不解,她有儿子,怎么从未见回来过呢?母亲说她也没有见过,听老奶奶说是让国民党给抓去了。母亲说,都几十年了,恐怕早就死了,可老奶奶就是不相信。
后来我知道,那是老奶奶唯一的儿子。老奶奶婚后两年丧夫,唯一的儿子17岁时在村头被抓壮丁的给抓走了。
老奶奶坚定不移地相信自己的儿子还活着,早晚是要回到她身边来的。她在自己的整个生命当中注满了这一希望。很多的乡邻劝她找个人家改嫁了再去过新的生活,但她却坚定地保持着自己的希望,把最好的粮食都留着,把给她的救济款都存着,她说等儿子回来盖新房,自己则节衣缩食。
我后来考学离开了故乡。在临别的时候,我去看老奶奶,依然精神健朗的老奶奶嘱咐我的唯一一件事,是到了外面替她寻找她的儿子。乡亲们把这句话当作笑谈,而我却格外重视。我想,正是老奶奶这只心灵的灯盏照耀着她在希望的路上走了这么多年。
这些年,我曾经利用各种机会为老奶奶寻找儿子,我还在台湾的媒体上帮助老人发了寻人启示,尽管我知道这是徒劳的。
老人平静地走了,带着她一生的支持和希望,带着她一生没有实现的牵挂。面对这位执着的老人,一种由衷的崇敬油然而生。老人活了一百多岁,平静地走完了自己的人生。但是,她的人生信念却启发着我们每一个人。一个人,只要在心灵深处,时刻点燃着一只不灭的灯盏,人生的路程就充满了希望与光明。
往常文章8:买菜
文/李本明
清早,我一如往常跨进菜市场,准备一天的柴米油盐。
就在市场门口不远处的一角空地上,我看见一位卖菜老人,满头白发,腰背有点驼了,整个孱弱的身板,像一个钝角。老妇人蹲在地上,一个人孤零零地守着两小筐白菜。
看到这般模样,我刹住脚步,好奇心与眼光一同扔下菜筐,像扫描仪把筐内全方位扫了一片,得出的结果令人大跌眼镜。蔬菜可是卖相的东西,瞧她的菜干瘪瘪的,也不喷洒一些清水在叶面上,给人的感觉就是欠水灵缺细嫩。
怪不得她的菜没人问津。
瞧别的人家,蔬菜摊面上的瓜果蔬菜圆溜溜的、绿油油的、白生生的、鲜嫩嫩的……鲜嫩水灵,很是招人眼目。
我眼前这位老人家,一条小扁担乌溜溜的横在地面,两个小箩筐很是寒碜地摆在地上,而她蹲在两个菜筐的后面,箩筐与她的人形成一个等边三角形。
我决定做她的第一个顾客。
我上前询问,阿婆,这么一把年纪了,该享清福了,还出来干这个?生活过不去么?
老妇人慢慢地站起来,冲我淡淡一笑:这些菜是我自家种的,园子里还有。孩子们日子还过得去,都在外面打工,每个月也会轮流回来看望我。但我闲不住,一坐就闷得慌,我自个还能照顾自己,就种点菜出来卖。
说完,是一阵淡淡的笑。笑起来一条条皱纹仿佛蚯蚓蠕动。从嘴里呵出的笑声,像筐里的菜一样质朴。
我望着老人家,又瞟了几眼箩筐里的菜,我想象着全靠她一个人拔菜、刨根、装筐,悬在竹扁担上,这一系列的动作,衔接起来是多么的不容易呀。然后又步履蹒跚地,从城郊摸到这里的菜市场……
我的怜悯心瞬时蹿腾了起来了。
我亳不迟疑掏钱包,不问价钱,不理会菜色,一口气要了五斤。老人家问我,需要这么多吗?一下子吃不完呢。我说,家里几口人呢,还不够两顿就吃的。说完我还多倒贴几块钱。老人执意不要,我扔下钱便跑了。
回到家里,妻子接过菜,打开看了一下,眉头一皱,有些疑惑,接着数落起我来:这么大的市场没有菜买么,这是什么菜呀,像枯枝败叶似的,还有不少虫窟窿。
我笑了笑说,有窟窿的菜好哇,说明了这菜没喷药,吃了安心。
果真,妻子在拣菜的时候,发现了一些爬在菜叶上匍匐蠕动的青虫子。便喃喃自语道:也许是吧,就是不知口感怎样。
到了开饭时候,妻子先朝着这盘菜动了一下筷子,刚送进嘴里,牙齿轻轻动了几下,脸上马上发出难以下咽的信号:这菜硬茬茬的,难以下咽。
今儿这菜,只有我吃得津津有味,觉得软嫩爽口。
这天晚上,华灯初上,霓虹闪烁。我出门散步,远处看见一个熟悉的身影,挑着两个箩筐,轻轻摇晃着,消失在夜色中,仿佛一幅淡淡的背景画。
原来,老妇人卖了一整天的菜,到现在才赶回家。我的眼光也像夜色般渐渐浓了起来。
从那以后,我就老惦记着这位老妇人,越惦记,就越能隔三差五撞见她,不用说了,我都会一如既往帮衬她的菜。
每次带这样的菜回家,妻子都会投来质疑的眼光,我只是淡淡一笑,不去理会。
有一次我学乖了,除买老人家的白菜以外,也为妻子准备了她喜欢的绿油油白嫩嫩的蔬菜。
再后来,我拉了一些亲朋好友也来光顾这位老妇人的菜,渐渐地,老人家的无药害的菜好卖起来,她高兴极了,见了我常常把谢谢挂在嘴边,我也为她她高兴。
一个周末,我特意带小女儿去菜市场,又跟老人家买了几斤菜,小女儿在旁边一直盯着老人看着。
回家路上,小女儿拍了拍脑瓜壳,突然恍然大悟:嗨,爸爸,我知道为什么你老买老奶奶的菜了。回去我也要多吃这样的菜,也叫妈妈多吃。我摸了摸小女儿的小肩膀,会心地笑了笑。
我心里想,孩子,吃吧吃吧,吃下是一份应有的善良!
突然,我眼前恍惚起来,一个老人肩挑两筐白菜,正摇摇晃晃地一步一步向我走来……
往常文章9:回顾2015
文/撑起雨伞Hongkong
每到新的一年,按往常的习惯,我都会写点儿什么,算是对一年的总结吧,时光匆匆,说是回顾一年的经历,其实是害怕光阴的流逝,时常刻意的写日记,就是为此,想着把时光变成文字,那文字留下的记忆岂不就永恒了,古人的着书立说,倒是抵挡住了那逝水流年!可我呢,也写文字,这样的心潮也是有的,但不过是自我的一种安慰罢了!
上大学的那段时间,我频繁的写日记、看书,几乎每天如此,似乎都成为了一种执着,当时就是害怕一天的碌碌无为,毫无收获,想着如果日复一日,那一生恐怕也就这样度过!这对当时的自己,很是恐惧,现在回顾那段时光,说到底,还是被成功哲学所迷惑!古之有胜者王侯败者寇,现在则是成功与失败、优秀与平凡!于是,在大学时,自己究竟是争命的过程——要成功、要人生价值,一腔热血,怎能甘心平凡!所以啊,过去的自己并不快乐,在这样的时代下,探索人生的价值如果与成功、意义挂钩,往往就会心力交瘁!可回顾那段时光,自己却没有任何的自责和遗憾,如果能回到过去,恐怕我还是会走原先的那条路,因为如果没有昨天,又如何会有今天!
这两年,执着是没有了,可写东西的习惯却还保持着,人生有时候就是这样,目标早已变了,可行为却还是依旧,这就是习惯成自然吧!当行为成为生活中的一部分,我们就会如身在庐山,而不知行为的面目了!官场的贪官如此,社会的善恶也如此!当贪成为一种习惯,一种生活方式的时候,那些为官者或许都已不知其所为!有时候,我们拘泥于社会,真的需要自省,这时候要是有朋友,能对自己当头棒喝,亦是幸事!但前提,我们也要有那个心胸和雅量才行!孔夫子看见流水,慨叹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这亦是自省的过程,而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一年又一年,恍惚如昨天与今天一样。16年已经来到了,回顾15年,倒是有很多事,会让以后的自己去想念,去自省!
结婚当是人生大事,古人把功名、婚姻、生子当成人生的三大事,在现代也是如此啊,只要在人的层次上,这三件都会是社会上的主流,而决不会随着时间而改变,因为人大多要平凡的活着!想着15年初,全家为筹备婚礼,忙的焦头烂额,那半个多月来,家人都没睡过一个好觉,说来真是不易,现在想想都会觉得心神俱惫!可事后一想,婚礼就是要风光、热闹,在亲戚朋友们的见证下,祝福中,走进婚姻的殿堂,两个人的婚姻生活在社会上才算得到公认,而结婚证什么的,其实在大家的眼中,那都是次要的!想起我和妻子的结婚,婚礼应该属于社会的仪式,可在社会的仪式之前,我和妻子早已有了神佛的见证!那是在2014年的九月份,那天,我和妻子本打算去民政部领证的,可辗转了两次,因所要的手续不齐全,而没领成!我和妻子当时的心理或多或少有点儿不甘,那时我突然想到古人的婚礼——什么董永与七仙女,都是天地证婚的,又何必局限一党一政的证明,结婚是神圣的,应该有神佛作证才是!于是,在当天的十二点钟,我和妻子在佛像面前,拿着我俩手写的结婚证,一起念着“天地为证,神佛为鉴……”的誓言——磕头膜拜,我们的婚姻在那一刻其实就已经开始了——一份手写的结婚证,在我们心理比任何法律的证明都要神圣!也就是在那段时间之后,妻子就怀孕了,我和妻子一直认为这是上天的恩赐!
15年7月,我和妻子,我俩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出生了——小宝,我们的儿子,他的欢乐,他的茁壮成长,是我和妻子最大的喜悦!感谢上天,如此厚爱我们这个家!也是在那段时光,我走上了人生的职业生涯,人生三大事,结婚、生子、立业都发生在同一年,真可算是在忙碌中度过!后半年,我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完成了,虽是十几万字,也算是对青春岁月的纪念,还有二十几篇的短篇小说,也都一一做了删减和更改,然后突然心血来潮,写了三十多篇的散文。这半年多来,工作有了闲暇,思考的时间就多了,偶尔看一下书,思想慢慢的沉淀,让自己对人生、对生命有了更深的认识!在肉体之外,我认识到了,生命也有灵魂,在物质之外,我发现生命中还有更为广阔的空间——我找到了信仰,生命再也不是无根的柳絮,我发现了生命的延续,这都要感恩上天的恩赐,让我有幸去认识自己!这也要感谢父母,感谢我的妻子、儿子!
15年,是不平定的一年,是同胞命运多舛的一年,石涛说,15年是大审判之年,15年,同时也是流血的一年:年初的踩踏事故,葬送了那么多年轻的生命,这个制度只会摧残生命,天津大爆炸,年末的塌陷事故,“人在作,天在看”,中华民族已是伤痕累累,我们只有抛却这个魔鬼,自己的灵魂才能得到救赎!15年,也是每个人需要自省的一年,什么才是善与恶,我们要如何守住自我!16年来了,它是灵魂和命运之年,中华民族的命运将在这一年得到救赎!腐朽的、邪恶的终将逝去!而摆在我们每一个人面前的,都将是如何看待自己,如何找回我们做人的尊严,如何重拾我们的精神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