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寒夜的文章

请欣赏关于寒夜的文章(精选9篇),此文由多美网整理,欢迎收藏与分享。

关于寒夜的文章1:寒夜杂记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深夜清寒,又因房间内湿气较重,脚冷难以入睡。打开空间之时,在一位友人的文章中偶遇这首诗,友人注了“醉吟诗人”,若记得没错,“醉吟诗人”就是白居易了。

说起来倒羡慕那位友人了。她现在应该是在乡下,图片上那大片的苔藓大概八九不离十,而且看她最近的文章,日子过得应该还算闲适,有一种当年陶公的感觉了。而我却是在等待着回家的1月16号的来临,这里实在是太冷,环境清冷,身冷,心更冷。

也许这就是古人诗中常说的“孤寒”,我也就这么认了吧。孤寂而寒冷,或因孤寂而愈加寒冷。不管怎么说,这段时间,我因寒冷而夜不能寐。闭上眼睛,迟迟等不来梦境的降临,而梦神的遗忘给我带来的又是不知怎样的情绪。睁开眼睛,望望窗外,夜色都显得冰冷,脑海里不由自主地便闪现出了潇湘馆的影子。最近的夜空除了漆黑一片,别无他物,真得就像诗句中清冷的“寒塘”。时常忍不住地便收回自己的目光,望着屋内一片黑暗,或是我闭着眼睛吧。回忆起曾经的许多,不知道该哭还是该笑;插上耳机,飘来的都是高中时熟悉的旋律。今天,我索性起来算了,看会书,再顺便将这杂乱的文字打下来。

每每的手脚冰凉,总让我羡慕出行时街上那些来来往往的人们,即使庸碌,可时常说说笑笑。哪里像我,虽有千卷诗书,但带来的只能是借景后的感伤。更何况,这并没有给我带来什么,我仍是得自己想办法对抗这样的冰冷。

傍晚时,一如既往地出门走走。南昌的街道再一次被我看厌,我也没兴趣到远点的地方,最远也就是学校的北区。回去的时候,幸好脚带着我去了一个叫“如意水饺”的地方。说起这里,算是我的最近的唯一慰藉之处。

记得前两天吃过晚饭之后,再次来到了这几条街,偶然看到了这家店。记得我以前看过一部剧,里面有个“幸福饺子馆”,如今仍然印象颇深:精美的装潢透着一种温馨的氛围,在里面哪怕坐上一会,都会有回家的感触;每天有不同的幸福饺子,但感觉都是无一例外的温暖;优雅的钢琴声时而飘过,让整家店更加投射出迷人的气质……

我不知为什么就联想到了它,或许是对于“饺子”这个词语的特殊的含义吧。饺子在我们的意识中,往往代表着家,代表着温暖,更代表着团圆与幸福。因此过年的时候,年夜饭才是饺子。曾经有人说过:“饺子中总带着思念的味道。”我想这不是没有道理的。我家乡在北方,但这里是南方,在这边偶然吃过几次饺子,却让我感觉味道无比陌生。所以,我更加渴望着真正思念的味道,而这,我已不知道阔别了多久……

我第一次进入那家店是在第二天的晚上,虽说里面的情况不如那个“幸福饺子馆”,但我还是感觉到了一丝别样的触动。而在将饺子送入口中时,我的心里涌起了诸多感觉,这味道太久违了,熟悉的北方的气息,有一种如同团圆般的温暖。看来,带着心做料理之后,料理果然变得愈加迷人了啊。我那时点的是招牌饺子,但我想,这和那个剧中的“幸福饺子馆”的幸福饺子一定是一样的了。也许,剧中那个饺子馆就是以它为原型的呢?

这几天我便天天去,而天天都有那种愈加浓烈的感觉。然而,那感觉并非永远,当我结账出来时,那种感觉便会在我脚踏出门的一刹那轰然消散。

重新回味着那首诗,看着那篇文章的主人闲适的笔触,在火炉下的闲聊,回忆着儿时那些美好的珍贵,真可以算是一种迷人的感觉了。

说起炉子,我倒是也并不陌生。在小的时候,和爷爷奶奶住在乡下,无数美好的童年回忆就是那时。若说夏天的美好是星空,那么冬天的美好就是火炉了。在我的印象中,河南的冬天也说不清到底是冷是暖,感觉好像比南昌这边暖和,也许又是错觉。那时家里有一个火炉,放蜂窝煤球的那种,不说大但也说不上小,只记得里面是泥砖,外面是铁皮。

人总说叶落归根,一叶知秋,而叶落后,院子里的大槐树光秃秃的,冬天也便来了。虽说那时在农村,为了做饭,一年四季都烧火炉,不过印象最深还是冬季,那就带给我太多回忆了。

火炉放在正屋,那是我们住的房间。每天早晨刚到六点,天还未亮,我带着一丝迷糊起了床,奶奶早已起床做好了早饭,一口一口地喂已经生病的爷爷。而我则是擦擦眼睛,自顾自地吃掉馒头后,刷完牙差不多六点半便背着书包去学校了。屋内暖洋洋的,但一出屋外,我就立刻完全清醒了。或许也是因为这个,我那几年的冬天常常生病。唉,感觉那时的自己好弱。

等到中午放学,回到家里,第一件事就是冲到正屋烤手,烤暖之后,拿着城里买的故事书就看。记得我儿时非常钟爱那本书,远远胜过学校发的《读物》,那时我不倦地看了不下十几遍,把书上的故事记得滚瓜烂熟,甚至故事内容能一字不落,故事顺序清清楚楚,就连哪一页是什么都不会搞错。可惜的是,现在我只记得其中不到三个了。夏天的时候,我又回到家乡的老宅,失望的是,我没有找到那本故事书。唉,最代表性的东西反而是无迹可寻了!

在周末或是寒假的时候,我一般都在待在家里烤火,很少出去玩。那时最美好的就是看电视了,每周末都有蓝猫淘气之类的,虽说现在说出来或许会有人笑我。奶奶也经常在那时候蒸馒头,蒸馒头倒是特别有个灶,但和面什么的是在屋里进行。我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悄悄揪下一小团和好的面,用擀面杖檊成片,然后把白砂糖或者红糖,包起来再用擀面杖压成片,然后贴到炉子那铁皮上,不一会就熟了,现在想想,那味道还是不错的。

至于等待熟的时候,一般就是看电视和烤火了。我天生比别人怕烫,所以不敢像那些同学一样直接将手贴炉子上,而是隔着些距离。我以前也试过像他们一样,但被狠狠烫了后,只能无奈接受这个现实。不过脚还是可以的,毕竟隔着袜子。有的时候,同村其他小伙伴们会来找我,然后一起烤火,瞎聊,边看电视边感叹;有时是一起写作业或背诗,毕竟那时他们不会的要问我时就在旁边;有时一起看我那本故事书,他们也好奇我怎么做到那么多故事说讲就能讲的。回忆起来,我在那时算是有点类似《草房子》里的桑桑和纸月了。

无奈现在已经没有那么多欢乐,那些欢乐早已化为回忆,成为脑海中尘封的老照片了。如今独坐灯下,气氛仍然是那么孤寂清冷,看看时间,不几个小时又该天亮,手脚冰冷倒是略缓了些,应该是敲了这么久的键盘了吧。

“雨去清寒复,心亡意少悲。停星无几伫,许系梓路归。”默默吟着心中的一缕感伤,最后用冰凉的双手,打下自己这首诗。但愿那孤寒离去,只需寒夜有那火炉温暖得以入睡。

关于寒夜的文章2:寒夜墨香春盈袖

文/伟大四方

晚风,扬起黑色的挽歌,吹散了寂寞的尘埃,阑珊守望的远方,情,留下了走遍天涯。

静夜,走过一路寒沙,耳边,淌过笑声如水。当不经意的脚印,踩出某个街角的交错,记忆里那一种美丽的痛楚,似青山隐隐,如绿水悠悠。呜咽时,花溅泪、鸟惊心;愉悦时,风传情、水含笑。风拍小帘,窗铃响声意犹深,花影月照,心依然,梦依旧。

看,摇落一树的残雪,纷纷洒洒的晶莹,一如幽思坠落,总溅痛了荼蘼。一纸墨香横空,渗透苍凉的孤寂,掩映无言的忧郁,起舞了冰凉的指尖。沐浴,原野的气息与清幽,柔化了凄凄月华。泛舟重山复影,无论是岁月无情的残照,还是生命倦意的烛光,点滴的枫叶与红豆,只是痴狂相思的轻薄。怎一个忘字了得,情漫雪海,暖到泪落。

苍穹叠影,满天星移,一枕尘事曲径长。一念之间,一念执着,一世了一生。驻足,走过最长的风景,遇到太多的美好,为何?在岁月不醒的清梦里,那般如痴如醉心,最终是那般摇晃如幻影,满目苍凉老旧。前行,许是忧伤的文字,触痛了寂寞的心;许是冷然的孤傲,激发了温柔的情愫;许是温馨的笑容,填补了梦的空洞,笔墨情浓,怀念,那些永远不再回来的日子,怀念那些孤傲的记忆。

站在这里,静静地放歌,任一些牵绊,仍然在黑暗里默默滋长,任一些执念,注定在岁月的庭前水榭厮磨。看韶光渐行渐远,掬起卑微的苦涩?是否,放纵了岁月的轻狂?盈一袭铅华洗尽,温婉了满袖仰天的长叹。斑斓醉倾,被一首诗词,填满惆怅。几许灵犀,几许懂得,璀璨了幽幽夜空,深邃了悠悠时光。

吟曲载徘徊,惊扰了那些安卧内心的牵挂与回味。因为,留在心海守望深处的瑶台,始终相信,有一种姹紫嫣红,不在春光里,而在灵魂里;有一种温暖不在路上,而在心里;有一种懂得,不在话语里,而在心心相印里。秉坚信,今夜的谙旧,不会因为落寞的寂静,而逊色华灯的怒放。

凝眉望,素衣如岚,时光深处,读懂了淡然,便拥抱了静美。不远,也不近,或许这就是岁月的极致。登峰造极,仍有一些情怀,难以自抑,遥问夜空,过尽千帆,独留了多少的难以抵达?聆听夜的心声,明媚心底的独语,一种嫣然泪娑,总在文字里温婉的回春。

清脆的晨钟,声声悦耳。它,由远而近;它,由轻而重;它,以浑厚的鸣曲,激活了一心向暖冉冉升起的喷红。透过钟声与夜幕,将星光的点点,点缀成一朵忘忧的花蕾,在灵魂的天空,含苞欲放生命的七彩流云。噙着盈盈的露珠,饱含希望的芬芳,执着在黎明辽阔的旷野,为理想的追求,绽放无悔的靓丽,为生命的璀璨,开满春天的怀想!

关于寒夜的文章3:寒夜温暖

文/蒙可儿

走过伤伤五月,依然会流泪……

是奶奶,是奶奶领着圆圆,圆圆一点都没有长高,和离世的时候一样的高,就那样直面我而来,我喜极而泣,叫着:奶奶,奶奶,我可儿,我想你,你好不好?圆圆,你记得姐姐吗……

就这样醒了,坐在床上哭了,奶奶,你回来了,还带来了弟弟,你一定是来看我和钰的。我知道,我知道你一直想我,如同我一直想你一样的。今冬极少的雪,想象那薄薄的雪覆盖你的坟茔,想象你拿起你的新棉袄,一边穿,一边给弟弟说:你看,你姐身体不好,还老是给我乱花钱,我又穿不烂衣服……那该是怎样的温暖呀?那该是怎样的让我心酸呀?

我很想去广场,是很想去,可是实在是没有勇气,我不可以带着钰去,钰那天说了:妈妈,太太睡着的时候,你不要哭,吵着太太了,太太醒来腿会疼的……无语,我该怎样去面对一个六岁的孩子的宽慰?

十月的广场,花开的正艳,阳光照在身上暖哄哄的。钰带着小风车、溜溜球前面跑,我掺着奶奶后面走,每次奶奶都说:钰,你看人家娃娃多乖,你好好走!不要撞着别人了。钰每次都学着奶奶的话音说:可儿,你看人家妈妈多乖,你好好扶太太,小心点呀……仿佛就在眼前,一声声地欢笑似乎就在耳边,为何转眼就是隔世?

今夜,打开日志,看看我走过的伤伤五月,依然流泪,但心里是温暖的,奶奶安息吧!你留给我的回忆足已温暖我这样的寒夜。

关于寒夜的文章4:寒夜。飘过一丝霜华

文/安华生

喜欢在无人的时候思考,远离市井的寒暄,偷偷把自己放逐到一个无人的角落,发呆,或沉思。

远方,不知道的未来,不确定的路,总是在彷徨中度过。徘徊在昏暗的街头,忘记了来时的目的,空白一片,轻轻的踱步于黑暗之中,就像落寞的烟花,绽放在冰冷的尘世,只是一闪而过,带走的也只是一丝遗憾,那纷扰的记忆却被无情的丢弃。

也许独孤,在某个的时候,一切都将离我而去,昨日不在有我的痕迹。一无所有,变成世间最寂寞的人,在无人的灵魂深处沉沦。可有可无的存在,风吹也不过是散落的沙粒,打磨着岁月的棱角,一日日的荒废,每一刻都仿佛要消散一样,也许真的有一天,就那样悄悄的消逝在风里,不再痛苦,不必为那昨日而烦忧,就像鹰一样结束自己。

快乐的时候总是很消极,安定于寂寞中时常会刚到不安,习惯性的在原地徘徊,像游魂一般的无主,也许会让人有所反感,在烟圈中静静的思考,看似充实的内心总感觉缺少点什么,也不知道这算不算是居安思危。当冷风拂过发梢,裸露的额头略感清凉,繁琐的思绪也渐渐开始明朗,原来担心的只是害怕失去,没有经历有怎么彻悟得失呢,所以变可以安然接受现实。

花开花谢原是注定,既然看过经历过,又何必苦苦挽留,就算得到的也只是一片虚无。不如放开心扉,任雨打花谢,叶落风吹,哪怕只有一次。

但丁曾经说过:“生活在愿望之中而没有希望,是人生最大的悲哀”。心中总是很矛盾,小时候有着这样那样的愿望,每一个都是在憧憬和现实的冲撞中支离破碎,一个理想主义者是很难存活于现实世界,或多或少都受到地位的影响而不得已放弃,就算努力再多也不能改变任何现状,能够真正实现自己理想的只是少数人,也许太过悲观,但现实的残酷容不得你迟疑,无奈选择多少有些不情愿,而那现实的世界装下的只是残酷而已。当看到梦开始的时候,剩下的也只能在梦中结束。

失去,也许是因为性格的软弱,习惯沉默的我,不是一个勇敢的人,面对现实总是能拖便拖,实在逼不得已才会做出选择,尽管没有什么大的得失,却显得太过于平庸,就像等待秋日里的蝉,习惯安乐便离死亡不远了。这也许就是真实的自己,真实得若有若无,让人恐惧。

讨厌抉择,总是站在十字路口等待,彷徨又无奈,希望时间能给予启示,却不明白这样的等待是否真的值得,时光的流逝带走的只是寂寞?还是湮没了所有?

人生,总要做出改变,也许就在今夜。

关于寒夜的文章5:读《寒夜》有感

文/泅渡。

巴金的伟大之处就在于他愿意为小人物发声。在他的作品《寒夜》之中,我们感受到了在黑暗社会中痛苦挣扎的灵魂和小人物的悲剧人生。无论是忍辱负重的社会零余者汪文宣,还是渴望在繁华与自由里飞翔的曾树生。巴金说写《寒夜》,他并不是为了鞭挞谁,而是那个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寒夜》中各类小人物痛苦的心路历程和悲惨命运具有典型深刻的时代特点,他们折射着抗战时期民族的兴衰、人生的荣辱、知识分子命运的沉浮,因而具有悠远的文学意味。

可以感受到这个故事这不仅是一个家庭的悲剧,一群小人物的人生悲剧,而且是惨痛的时代悲剧,历史的悲剧,社会的悲剧。《寒夜》的故事里,一个美好善良的人也会因为被黑暗社会的压榨而走向幻灭和破碎。

汪文宣和曾树生是是和普通的生命,他们如同芸芸众生,但是又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他们是被命运抛入困境而又无力抗争的知识分子,大学的高等教育使他们具有高层次的精神追求,对人生抱有济世的宏图,并拥有相应的才智,但战争、动乱、通货膨胀、低薪、失业、疾病等,却又使他们几乎落入社会乞食者的境地,这种巨大的反差和社会的压迫,严重地扭曲了他们的性格,也制造和强化了他们命运的悲剧性。

主人公汪文宣、曾树生的灰色暗淡的生活揭示了抗战时期一部分知识分子走过的曲折的人生之路,他们本来是黑暗社会中不安定的因素,但在社会和生活的重压下,为了活命,他们从肉体到精神都成了异化成了生存的工具,失去了人类身上闪光的特质,他们的心态、性格反映了抗战后期国统区知识分子的心态、性格;他们的遭遇代表着一群小人物的人生经历,他们受到西方新思潮的影响,坚信个人解放思想,有过美好的憧憬和对事业的抱负,然而黑暗的现实使他们平凡的理想化为乌有,生计艰难,苦闷彷徨而无路可寻。

在近代文学的作品中许多女性形象都是很有特点的,而对于曾树生这个女性角色,和传统的依附于家庭的女性不一样,她有着她独立的思想,像丁玲笔下的姑娘们,庐隐笔下的女性们,这些女性形象都是在现代社会受到思想解放的影响而产生的,她们的出现体现着时代的改变,也体现着作家的改变。

在人物和深刻的主题之外,这部作品它的艺术成就也是多方面的,那丰富的比喻运用可见一斑,或记人,或叙事,或写景抒情,都使得文字更加的鲜活生动、具体形象了起来。恰当地运用比喻,是能够凸显人物的性格的。文中运用比喻描写汪文宣的肖像。如写他的脸色苍白得“像一张纸”,又“像一张涂满尘垢的糊窗的皮纸”;而他的手“像鸡爪”;“他每天下班回家,走进门总要喘气,并且要在藤椅上像死人似地坐了好一阵才能够走动、讲话”。这些比喻都抓住了汪文宣衰弱病体的特征,突出了他骨瘦如柴、病入膏肓的神情。运用比喻描写曾树生的肖像。在婆婆汪母的眼里,她“像鲜花一样”;“上班办公还要打扮得那样摩登,像去吃喜酒一样”;在丈夫汪文宣的眼里,她“黑黑的长睫毛使她睡着的时候也像睁开眼睛一样”;她的“脸打扮得像舞台上的美人脸”。这些比喻,既展现出了树生年轻美丽,富有活力的形象,又表现出了她在银行充当“花瓶”的角色。还有汪母和其他角色的描写都或多或少运用到了比喻的艺术表现手法。

关于寒夜的文章6:寒夜送暖人

文/马永红

那年冬天,衣衫单薄的我,在教室里如坐针毡,我无法躲过寒意的阵阵侵袭。寒冷似箭,纷纷从窗外向我射来,我浑身抖颤,书都拿不稳。

这时我的同桌莲推门进来,端了一个大搪瓷缸,缸口上飘着火把状的热气,还有浓郁的葱香味,径直入了鼻孔。什么饭这么好闻?我用眼的余光瞥见黑褐色的热水里漂浮着金黄色的姜丝,红彤彤的辣椒丝,绿油油的葱末,看着就眼馋,我真想喝一口,但我悄悄地把口水吞咽了下去。她轻轻地从桌斗里摸出我的饭盒,一股脑儿地往里面倒,只给自己留了很少一点,我惊讶地望着她,她却笑眯眯地说,快趁热喝吧,喝了就暖和了。

我迫不及待地端住就喝,酸酸辣辣的汁水顺着口腔而下,一阵暖流在体内欢腾跳跃,如一条小溪在山涧叮咚歌唱,霎时间全身热乎乎的,如被暖阳炙烤,有重回人间的幸福。

我以为人间美味也不过如此。擦擦嘴才想起对她说声谢谢,她微笑着说这是举手之劳,做法也很简单,不费多大事,把这几样东西切丝后加一点点盐,开水沏进去,再加些醋,就成酸辣汤了,喝了驱寒发暖,对伤风感冒也有效。她像个小大人似的说起来头头是道,我眼里心里满是感激和敬佩,看着她,却傻傻地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莲是在她爸爸的住室里做的,她爸爸是我校的一位老师。从此,她利用这个便利,隔三岔五的,就给我端一碗来喝,我吸吸溜溜地喝个精光,浑身冒汗,欢欣鼓舞地投入到晚自习中。那个冬天就这样很快过去了。

我一直不知道她为什么对我这么好,这是我第一次喝这么好喝的汤,家里穷,连春节都买不起这些葱姜醋,莫说平常时节了。物质上我绝对不会对她有任何帮助,那就是我给她讲过题吗?我无从想起,也许她对我的好不是因果关系,只是她本性使然。回想起那一个个冬夜,一团团乳白色的热气就在脑海里腾腾升起,那个冬天真是暖如阳春。如果没有她,我会夜夜哆嗦成枝头最后一片叶子,直至凋零。有了她的暖茶,我度过了严冬,迎来了春天。那一年,我顺利考取了师范学校。

时至今日,我还保留着冬日里常喝酸辣汤的习惯,只是不再是御寒,而是去油腻,治伤风感冒。每每端起碗,色泽鲜艳的汤面上就映现出莲清瘦的身影,遗憾的是至今我都不知她身在何处,不过我想,那么宅心仁厚的女孩儿跟了谁,都是和春光在一起的。

还有一个冬夜令人难忘,那次先生腰部受伤,我陪他住在医院。一天夜里,冷风在外面奔跑吼叫,如猛虎下山,嗷嗷不止,虽然室内开着空调,那带哨的风声听着也让人不寒而栗,如有夜行人,不论是谁,他们被冷风驱赶的遭际都让人揪心不安。

有人敲门时,我以为是护士来量体温,谁知是建发进来了,他弯着腰,双手抓着一个大红桶的边沿,亦步亦趋地往里挪,脸憋得通红,小心翼翼的样子很吃力。

建发是先生十多年前的一个同事,虽不常联系,但友情早变成了亲情,从不因不在一起而减弱。我们有了什么事,他几乎都像那晚有了感应似的就来了。他顾不上理顺被风吹乱的头发,坐下来一边关切地询问病情,一边埋怨几天前打电话我们还瞒着他。其实,不是要瞒他一个人,先生住院的事,除了亲人,我们对谁也没说,我俩一向不愿因自己的私事,去打扰别人的清静,有同事和朋友问起就说在外地出差或办事,保密工作做得相当扎实,可是建发却在狂风大作的夜里来了,莫非是这骇人的风声走漏了消息?

他说白天找中医开了方子抓了药,晚上妻子慢火煎了一大铁锅中药,还好买的桶质量好,不怕滚水烫,只是装车上后不敢开快,怕药水随着颠簸漾出来,风真大,好几次面包车都要飘起来,幸好有薄膜罩着没洒出来多少。老中医说,用这药熏烤腰部,有利于早日康复。

说着话,他打开桶盖,揭开薄膜,白花花的热气噌地蜂拥而出,如群鸟放飞,又像花朵一样在满屋绽放,空气中弥漫着中药的清香,我和先生两目相对,都红了眼圈,虽然我们不愿人知,但有人来访,也是开心的,况且是建发冒寒顶风从几十里外的乡下一路赶来,一颗滚烫的爱心尽在那一桶中药里了。

建发倒了一脸盆药汤,忙着给先生熏,这盆凉了再换一盆。蒸气袅袅,似轻渺的歌吟。之前先生如冰窟里的鱼一样郁郁寡欢,现在冰消雪融,这尾鱼重拾自由,有说有笑的了。

我想,像莲和建发这样寒夜送暖的人,心中得储备有一炉熊熊燃烧的火,才能这样慷慨,把足够的温暖给予受寒的人。感谢这样的朋友,聚拢我们内心点点的星火,让我们有勇气度过漫长的寒冬。

关于寒夜的文章7:寒夜一炉火

文/曹春雷

小时在乡村,守着一炉火过冬。

当西北风开始刺骨时,村里家家户户都开始忙着同一件事——那就是拾掇火炉。将闲置大半年的火炉,从放杂物的偏房里搬出来。火炉是铁的,但内胆需要用耐烧的红土厚厚地涂抹,将上年烧得残缺的地方补起来,这样生起火来才旺。我们那地方叫“套炉子”。母亲是套炉子的好手,她拾掇的炉子烧起来不仅火旺,还省炭。每年入冬,东邻西舍都来请母亲帮忙。

炉子套好了,挑个好日子,搬进堂屋去。火炉搬进屋,心里便踏实了许多,再冷,也不怕——有火炉呢。

从寒风呼啸的外面回到家里,第一件事就是奔到火炉旁边,把一炉火环在怀里,把有些僵直的手放在火焰上面烤,于是,身体慢慢回暖。那时,感觉世界上最幸福的事,莫过于寒夜拥有一炉火了。

外面寒风呼啸,屋内温暖如春。玻璃上最初凝结成的美丽冰花,被热气融化成水。我喜欢在上面写下几个湿漉漉的字,或者画几朵花。

寒冷的冬夜,火炉永远是受追捧的主角。炉上的铁锅里,炖着白菜豆腐,菜是自家菜园里种的,豆腐也是用自家黄豆做的。有时,锅里还会杂着几片肉,咕嘟咕嘟冒着热气,菜香飘满了全屋。小花猫卧在炉前,喵呜喵呜叫,怎么赶也不走开。

一家人围着炉子吃“火锅”。你一筷子,我一筷子,吃得有滋有味。菜有些热,夹在筷子上,我鼓起腮帮使劲吹,等稍微凉一点,再送进嘴里。有时迫不及待,就会烫了舌头。仅有的几块肉,总是经过父母筷子的传递,最后落在我的碗里。

父亲喜欢喝一盅,酒烫得热热的,香气溢出来,有些诱人。端着小酒盅,父亲滋得一声,抿一小口,很陶醉的样子。父母不在家时,我偷偷对着酒瓶喝了一小口,却被辣得淌了眼泪,从此再不喝酒,直到今天。

炉底的灰烬里,总会埋着几块红薯。等吃完饭,红薯已经焖熟了,从灰烬里扒出来,热得有些烫手,在手里颠来倒去,等凉一点了,剥去皮,外焦里嫩,咬一口,香!

炉子闲下来后,等炉盖烧热了,我在上面烙花生。花生是带着壳的那种,需要不时地拨拉,要不就焦糊了。烙一会儿,花生壳便焦黄了,取下来,等凉透了再吃,咯嘣咯嘣脆,满嘴生香。

围炉而坐,母亲冲上一壶老干烘茶,父亲慢慢啜着,悠悠地给我讲故事。我托着腮,沉浸其中,一时不知自己身在何处。

夜深了,在被窝里,我听到窗外北风呼啸。炉子微弱的光,在墙上映出斑驳的影来。炉火呼呼,呼呼,格外的响——那是炉子在唱歌呢。

今夜,在距故乡几千里的城市高楼上,穿过岁月,我依稀看见了一炉火,听到了火炉的歌唱。

关于寒夜的文章8:寒夜温情

文/周乔林

“玲儿,等等,我送送你。”我刚走出屋,婆婆就在后面喊我。我有些不好意思,对婆婆说:“妈,你回去吧!我自己回去就行啦!”可是婆婆已经拿着手电筒,小跑着跟了出来。 虽然现在才晚上七点钟,但是时值寒冬,外面已经全黑了。婆婆住的地方路没修,没有路灯,遇上阴雨天,道路泥泞得很。雨还在淅淅沥沥地下着,我们深一脚浅一脚地往前走着,迎面吹来一股风,我不禁打了一个寒颤。婆婆打着手电筒,在我身后照着前行的路,手电筒发出的光很微弱,我随着微弱的光忽左忽右地走着,跳过一个个小水坑。我不停地催促婆婆回去,可婆婆依然固执地跟在我身后。

婆婆已经七十岁了,虽然很瘦却很精神,待人热情开朗,大家都很喜欢她,我也从心底尊重她。结婚十多年,我从未和婆婆闹过不愉快,让邻里街坊都格外羡慕。

我撑着伞,继续往前走,婆婆不停地絮絮叨叨,提醒我随时小心凸凹不平的地面。听着婆婆无法抑制的兴奋语气,想起我只是偶尔路过婆婆的住所才来蹭饭的,我的内心涌出一丝惭愧。

下午五点钟,我坐在回家的公汽上,想着今天没有饭局,到哪儿蹭饭呢?想着想着,我竟错过了下车的地点,车子已将我带到了婆婆住的老城区。那就去婆婆那儿吧,自从孩子上中学后,我来婆婆这里的次数稀疏多了,细一思量,竟然已有一个多月没来看过婆婆了。我拨通了婆婆的电话:“妈,我等会儿来吃饭。”婆婆在电话里一口气连说了三个“好”。当我来到婆婆的住所时,竟然不见婆婆的人影,我问公公,公公说:“***听说你要来,去买你最爱吃的炒粉去了。”我有些内疚,真是给婆婆添麻烦了。好在婆婆住的老房子在城区中心,生活便利。没过一会儿,婆婆气喘吁吁地回来了。看见我已来了,婆婆一边往厨房走一边说:“一会儿就好,一会儿就好。”

我来到厨房,婆婆忙着炸鸡蛋,忙着炒肉丝,嘴里还高兴地跟我说着近段时间的新闻(也就是隔壁邻舍一些小事),兴奋得像个孩子。我的心里升起一股自责,对自己说,以后要经常来看看婆婆。

在我转身倒水时,婆婆已将一碗热气腾腾的炒粉端到了桌子上,她催促着我快吃。我端起碗,婆婆满脸幸福地看着我。“妈,你也吃吧!”“我不饿,等会儿再吃!”我埋头接着吃,这哪里是炒粉呢?碗底埋着鸡蛋和肉丝,也埋着婆婆对我的一片情意!我抬头看了一眼婆婆,婆婆老了,满脸都是皱纹,头发几乎全白了。

不知不觉,我们来到了大街上,城市的霓虹灯把整个街道照得通亮,水泥路被雨水洗得很干净。“妈,回去吧!你还没吃饭呢!”“好,好……”婆婆嘴里答应着,脚步却没有停下来。我只得停下来,再次劝婆婆回去。拉扯了半天,婆婆见拗不过我,只得转身回家。雨中,婆婆慢慢往前走,步履显得有些蹒跚,被路灯拉长的身影更显得有些孤单。

婆婆的身影渐渐消失在夜色中,我的心里一会儿因对婆婆的真情而温暖充实,一会又因对婆婆的愧疚而变得空荡荡的。

关于寒夜的文章9:寒夜

文/侯德重

不知觉间,已过了小雪的节气。

十几日来,天整日的阴沉着脸。也不知太阳到哪里溜弯去了,全然不顾人们对他的期盼。一天天,就这样耗着,太阳还没有见着,冰冷的雨倒是伴着寒风撒落下来。

骑着电车回家时,一路向北,顶着凄凉的风、冰冷的雨,切切实实的感受到了刘天王《冰雨》中唱到的,“冷冷的冰雨,在我脸上胡乱的拍……”可是,我可没有心思去想着什么女孩。拍打在脸上的雨,迎面扑过来的风,让我的额头寒彻入骨,不得不用戴着手套的手去遮挡寒风,让额头获得短暂的温暖。

雨,噼里啪啦的下着,很急,却没有要停的样子。

天色渐暗,循着车灯,那密密斜织着的雨丝,如一张漫天巨网,把整个世界网罗起来。本来就不怎么整洁的道路,在雨的拍打下,更显得泥泞不堪。

夜,渐渐爬上了天空,外面渐渐的静了下来。

噼里啪啦、噼里啪啦……

沙沙、沙沙……

外面应该下着雪来了。走到阳台上,推开窗户,果不其然。雪,开始飘落下来。

今年的雪,倒是比前几年来的早些。明天,或许会是一个银装素裹的天地吧。

“束发读诗书,修德兼修身……”当刘欢第一遍唱起《卧龙吟》催我起床时,我没有在床上摸索,利索的起床。我贴着窗户向外望,雪花仍在漫天飞舞,地上、路上、房屋上都已覆盖了一层白茫茫的雪。

雪花飘落的地方,都显得那么洁白无瑕。公路上的雪,混着泥水,却是污浊一片。我推着电车,在后面留下了一道深深的车辙,旁边的雪仍是如此如此的洁白,可是车辙下却显出了黑乎乎的泥水。

雪,洁白、晶莹,只是一时;一场雪过后,一切仍然都会是原来的样子。世界,何曾会有任何的改变。

孩子们是极喜爱雪的,雪花漫天也抵挡不了他们对雪的向往。校园里,他们挥舞着扫把、铁锹,分明是在玩雪。

“老师,你看,操场上只有你一个老师和我们一起玩雪。”邵佳文对我说。我笑了笑,和孩子们在一起,是我的快乐。他们央求着让我陪着她们打雪仗,这时黄佳庆、宋志刚他们一伙男生倒是把雪球一个个的扔向我们。我在操场上,傻傻的、乐乐的站着,莫名的中了好几个雪球。前年,还和孩子们一起打雪仗呢。现在的我,却觉得自己没有了打雪仗的气力了。

“叮零零、叮零零……”上课了,操场上一下子显得空旷起来,雪愈发显得大了。一两只麻雀停落在操场上,屋顶上,时不时的在雪中翻飞一阵,等我再去寻找时,却又不见了踪影。屋顶上的雪,伴着呼呼的寒风扬起团团雪雾,煞是好看。

在这样的天气里,在教室里,孩子们不可能聚精会神的听课的。雪,早已融入了他们的心。

或许,这场雪,聊胜于无吧!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