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欣赏辞职散文(精选4篇),此文由多美网整理,欢迎收藏与分享。
辞职散文1:辞职
文/周玉玲
小宛突然提出辞职,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因为大家都知道,小宛历经周折才进到机关上班,尽管只是聘用,但对于女孩子来说,已经是不错的工作了。
很快,有善于探明因果的拿着新到的报纸抖得哗哗响:“看到没有?看到没有!胡润财富报告讲了,本省7100个千万富豪,其中亿万富豪上升至760人。”
“那又怎么样?”有人问。
“还问怎么样?还想不出潜台词吗?”
“烦不烦啊?一天到晚不是潜规则就是潜台词。你们都是潜伏的余则成啊。”
“谁问你了?快下班了,赶车逛商店去吧。”
“我今天偏不赶车。”
“对不起,忘记你买了车,不会是大奔吧?”
“……”
“也不至于是奔奔吧。”
“懒得理你,满身铜臭还自以为是。小宛呢,姐姐仗义一回,开车送她回家。”
“哈哈哈哈。”
“小宛老爸来接她了,开的是……沃尔沃还是悍马?不说了不说了,其实都是代步工具。”
“那她这是想干什么?体验生活啊。”
“都想不明白吧,她爸就是哪一天当了亿万富翁,骨子里还是想当官。但他女儿不是。于是,爸爸最终拗不过女儿,小宛便辞职走了。”
辞职散文2:母亲的辞职
文/江北乔木
母亲节即将到来了,我总想写写缅怀母亲的文章,因过去写了很多,我又感到无从下笔,写什么呢?我忽然想起,母亲原是吃“国家粮”的正式工,因为辞职后,才重新当了农民。这对母亲来说,做出这样大胆的决定,关乎着整个人生命运,关系着自己的身份地位、经济状况、人生走向的大事,也涉及到整个家庭的方方面面。母亲辞职的事许多人不晓得,只有我的家人和少数亲朋好友知道。所以说,母亲的辞职,就是一篇文章,我要对母亲的这段历史好好地斟酌、回味一番,把它详尽地写出来,
儿时听姥姥、舅、姨们讲,母亲从小就勤奋好学,不懂就问,愿意读书学习。可在那个食不果腹的年代里,穷人家的孩子哪有钱读书?母亲上到小学就因生活所迫辍学了。不过,因母亲的勤奋好学,在同学和同龄人中算是有文化的了,在村子里也算是文化人了。
那个年代,只要有点文化,在社会上就吃得开,机会就多,有些工作能拿得起来。曾听母亲说过,在她十八岁的时候,乡供销社里个别招工,那时招工不像现在这样一批一批的,都是一个俩的,只考珠算和语文,也没有现在考试这样正规,只大体测试一下,看能胜任工作就行了。考珠算,是要一个一个单独测试的,也一个一个地败下阵来,都是因打算盘不行。轮到母亲的时候,手中有粮,心中不慌。母亲学算盘功底扎实,记得牢,打得“噼里啪啦”的很熟练,监考的一看,满意地点了点头,就让先回去了。过了没几天,就有人专门来(那时没有手机、座机)通知上班了,那个时候就工就那么简单,不像现在这么复杂,不过也得有真本事。
母亲常说:“那个时候稀里糊涂地就出去工作了,也没感觉出比在农村有多好,也大都是轮流着在有供销社的村子里干,整天还是与农民打交道。”听了母亲的话,我觉得这是她一贯的低调,她从来不愿张扬自己。可那时在外人看来就大不一样了,一个十八九岁的女孩子能跳出农门就很不容易了,是件十分了不起的事,一夜之间就成了“公家人”,将改变一生的命运,再也不用“面朝黄土背朝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地干农活了。
母亲到了供销社上班后,也不容易,并不是在城、乡驻地上班。那时候,在全县乡村里分布着许许多多的供销社,不一定分到哪里,还频繁调动。能分配到城边头或离家比较近的地方还算不错,有时分到或调到离县城八九十里的偏远地方,一如过去的京官发配到天涯海角一样。不过这不是干的不好的原因,是统一工作调整。母亲曾跟我说过,她那时在离城不远的下李元、尚观村供销社等干过,在离城八九十里的大田乡供销社里也干过。哪里的工作都得有人干,分到哪里,就在哪里把工作干好。这是母亲的本分,她一辈子都是这样。
母亲干工作的刻苦和认真是出了名的,供销社工作的特点就是服务态度要好,钱物要对起帐来。母亲脾气急,一时钱物不符就急躁的嘴上起燎泡,即使不吃饭、不睡觉,也要把帐对好,有时差几分钱也不行。母亲正是凭着这种认真扎实的工作态度,赢得了领导和同事的信任,工作没几年就当了实物负责人,事业干得正红红火火,顺风顺水。
母亲心底是善良的,就工前和父亲就订了婚,就工后仍然心不变。不像现在的年轻人,很现实,一旦提了干,考了公务员,立马就和不门当户对的恋爱对象说拜拜。父亲那时也怕母亲变心,就要求在莱阳专署工作的祖父给找个工作,这对祖父来说不是什么大事。父亲多次说过,祖父当时找到一个叫林明的同事,给他找到一份看电锯的工作(父亲说的这份工作,我到现在也不知是在木器厂里,还是哪里,父亲说是在邮电局里)。父亲听了感到很惊喜,可受老思想影响严重、兵荒马乱惊怕了的祖母怎么也不同意父亲出去。父亲很孝顺,宁肯自己受点屈,也不违背祖母的心愿。就这样,父亲后悔了一辈子,常在我和弟弟、妹妹面前说起这件事。母亲的善良在这个时候表现的更突出,她也时常跟我和弟弟、妹妹说起:“那时候提亲的很多,有在部队当军官的,有在外工作的,我都没答应。我看好的是这个人,而不是工作,一旦订了,就不能反悔。”那时候母亲心一定,不论父亲在哪里,跟定他一辈子。
父母结婚后,我的降生掀起了生活的波澜,如同一粒石子打破了宁静的港湾,也改变了母亲的人生命运。那是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期,也正是我国经济极度困难时期,国家职工统一实行供应制,每月只供给24斤粮,一个人勒紧裤腰带节省着吃才刚刚够,生下了我后,这24斤粮就难以维持正常的生活,拮据的生活捉襟见肘,还不如在农村里充实。当时农村里虽然看起来很穷,但可以五谷杂粮掺和着吃,总能填饱肚子。为了能让我和母亲把生活维持下去,居住在农村的父亲、外祖父就隔三差五地步行走很远的路,把家里节省下来的粮、菜给我母亲送些去添补一下,勉强着维系着生计。前些年二姨还常常说起这件事:“那时候,***在离家好几十里的供销社里,你姥爷用木棍撅着个盛满地瓜、饼子、玉米面子的竹篓子,跑那么远的路给她送去,都指望着她在外面干好了。”可这总归不是长久的办法,母亲思来想去,也着实没有别的好办法,不能让一家人一直跟着吃苦受累,办法只有“华山一条路”—辞职回家。
这是母亲在生活所迫被逼无奈万不得已情况下下的最后决心,一般情况下谁能下得了这样的决心啊!这是辞去来之不易的公职啊!公职,无论何时,对于绝大多数人都具有很大的诱惑力,不是说辞去就辞去那么容易。我想,对于很不容易地从农村走出来的母亲来说,她当时脑子里肯定也不知遭了多少罪?现在想来,她大概是为了我能生活的更好一点,为了让家里人少受些苦和累,她才要辞职。
母亲很倔犟,只要决意已定,任何人都改变不了。她迅速写了辞职报告,层层递交到领导那里,单位负责人一听我母亲要辞职,都觉得很惊奇,干得好好的,怎么说辞职就辞职?于是再三挽留;同事一听,都觉得惋惜,能走出来就不容易了,怎么又要回农村,还没吃够那个累?同事都来劝说再三,可倔强的母亲已打定了主意,非回家不可。
就这样,母亲辞去了供销社实物负责人的职位,回乡下当了农民。这是令多少人艳羡、多少人追求的舒适岗位啊?多少年的拼搏追求付诸东流,就如同白白地做了一场空梦,一下子回归到原来的生活,回到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母亲作为一个普通妇女,能够有这么大的勇气,做出如此巨大的牺牲,内心是多么的宏阔大气,宽宏大量,现在回头想来,不管当时母亲的决断是否正确,但从为了儿子生活这一点考虑,毫无疑问,母亲是伟大的,为了儿子,抛却了自己挚爱的工作,每当想起这些,心中纵有千言万语也难以表达对母亲的感激和深深的之情。
母亲回村当了农民后,村里有些人难以理解,也有些人怀疑这过去拨拉算盘子的手握弯弯锄钩子能行?但母亲的行动就是最好的回答,母亲是一个勤劳、朴实、能干的女人,从小就受过严格的家庭教育,不是一阵西北风就能刮倒的孱弱女人,母亲更是一个特别要强的女人,到了哪里都会干出个样子来的,她用行动证明了自己回农村照样行。她很快就和大队、生产队里的妇女同胞融为一体,过起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寻常百姓生活。有时母亲也因农村生活的沉重,累得腿痛胳膊酸,晚上躺下就不想起来,但她靠自己的毅力,始终在坚持、再坚持,从没后悔过,从没抱怨过,总是把苦楚痛楚埋在心底,信奉着自己常念叨的“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期盼着好日子的到来。天长日久,日久天长,无论是生产队长、妇女队长还是街坊邻居,都对我母亲刮目相看了,看不出我母亲哪一点不像是农民,可看出了母亲比普通农村妇女更高的一面:那就是内在的聪颖与外在的见识,还有一般女人少有的大度。
后来,母亲靠着自己的努力和打算盘的功底,干得风生水起,当过村副业会计、村供销社临时工、村现金保管、会计、妇女主任、调解委员等,当选为山东省五届人大代表,1979年、1983年先后两次当选为“全国三八红旗手”,连续多届、多年当选为省市“三八红旗手”,连续多届当选为市、县(市)、乡人大代表,我家老屋墙上挂满了她的奖状,她的功劳簿上闪耀着串串光环。
母亲在世时,我曾跟她开玩笑说:“现在从乡镇到国家的荣誉都有了,也挺光彩的,这个听起来好听;如果一直在供销社里干着,凭本事最少也干到供销社主任了,这个实惠。”母亲听了付之一笑:“人这一辈子吃哪碗饭是一定的,那个时候感到生活像维持不下去的样子,就一直想回家。像现在这样的条件,是不会回来的。”
说实话,母亲辞职后,影响的不仅仅是她自己,还有这个家。若母亲不辞职,我和弟弟、妹妹都会很顺利地安排工作,不会像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安排工作,弟弟、妹妹磕磕绊绊地进了不景气单位,又下了岗。对于这些,我们过去在母亲面前只字没提,也曾没表露过,因她已经付出了很多,很不容易了,反而从内心里感激她,作为子女,就应该体谅母亲,理解母亲,孝敬母亲!
母亲节即将到来,在这里,我祝愿天下所有的母亲节日快乐,幸福安康!
辞职散文3:患上“写作综合征”
文/汤园林
自从辞职在家做了全职写手,我就与网络结下了不解之缘,每天投稿、找素材、和编辑交流,离了网络就寸步难行。前两天突下暴雨,网络连着断了三天,我急得食不知味,夜不能寐,买菜时给了钱都忘了拿菜。老公不解:“没有网络,不是正好可以静下心写稿吗?”唉,他哪里知道,我是宁可食无肉,不可无网络,没网络,连自杀的心都有,还有心思写稿?
每天上网第一件事,就是打开各种搜索工具,搜搜今天又发了多少文章,占用了大量的时间不说,还渐渐成了心情的晴雨表。今天有喜,就高兴得屁颠屁颠,生活阳光普照、活力无极限。如果没喜,那就垂头丧气,心情黯淡,连炒菜都没滋没味。老公再次不解:“干吗天天这样影响心情啊?一周搜一次不行吗?文章发了又跑不了!”我也想这样啊,可就是控制不住鼠标,不搜搜,甭想静下心写稿。
晚上关了电脑,断了网络,依然不能恢复正常,常常绞尽脑汁想一个素材,饭烧糊了浑然不知,手机响了也无动于衷。没素材可想时,又死缠烂打,逼着老公讲一天发生的趣事,弄得他苦不堪言:“写作的人都是这么奇怪吗?当作家家属,真是件苦差事。”
那天,老公看完一篇文章,立即大呼:“老婆,快来看,这个人也是写作的,他的习惯居然跟你一模一样!”
我拿过一看,可不是,他也是一天不上网就心里发痒,一天不搜喜就食之无味,也是眼睛酸痛颈椎难受,也常常干饭糊了浑然不觉的傻事,也喜欢逼着亲戚朋友讲故事。我欣喜不已,看来,写作的人都这样,我不是个案。
老公却忽然顿悟,大声说:“我知道了,这叫写作综合征!”
天啊,想不到,一个不小心,俺就患上了这么罕见的“病”。
辞职散文4:辞职信里的11块钱
文/侯兴锋
他学的是财会专业,但进入这家公司却阴差阳错地做了总裁的秘书。总裁秘书,听着好听,其实干的全都是扫地倒水擦桌子的活。忙的时候,他甚至变成了万能膏药,哪儿都贴,公司员工开会,他是勤杂工,公司高层开会,他是服务员,而且有时候还要到车间帮忙,汗流浃背地装货卸货。
在这里,他感觉窝囊透了,没有任何存在的价值。
有一天,老板去了国外,要过些时候才能回来。于是,他写了封辞职信,交给了另一个秘书,让他转交给老板。然后,卷卷铺盖走了。
到了外面,再重新找工作,一点也不容易。他辗转应聘了好多家公司,均以失败而告终。最后好不容易找了一份和自己学的财会专业相对口的工作,他终于长长出了一口气。不料,他在新单位没干多久,却忽然接到了原来公司老板的电话,老板要他回去。
回去?他苦笑,怎么可能,还去干那个伺候人的工作吗?他不愿回去。所以,当老板的秘书来接他的时候,他婉言谢绝了。没想到后来,老板干脆开着车亲自来接他。他怔住了。老板说,你回来,我分配给你意想不到却又梦寐以求的工作。
他成了公司的财务主管,真正的高层,老板的左膀右臂。
他回来后一步登天,在公司里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各种各样的猜测都有。没有人明白其中的原因,包括他自己。
直到几年后的一次出差到海南,在面朝大海的宾馆里,他和老板一起喝着茶。老板一时兴起,突然问他,你想知道那年我全力找你回来的缘由吗?
他说,我一直想,但我确实猜不出。其实很简单,是因为你的那封辞职信。老板说,那封信里还夹着11块钱。
他一下子想了起来。是的,他辞职的时候,出于习惯,在信里算了一笔账,详细地罗列了自己最近一段时间从财务室支取的钱数以及平日采购花去的钱数,两项相抵,还欠公司11块钱。于是,他就把这11块钱一并夹在了信里。
老板说,11块钱实在是微不足道。然而,作为一个将要离开的人,却没有看轻这笔原本属于公司的小钱,这样的诚信不是一般人能有的。你想想,掌管公司的财务,还有比这更可靠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