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阅读幼儿园中班数学活动公开课教学设计附反思(精选4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幼儿园中班数学活动公开课教学设计附反思 篇1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通过实际操作,让幼儿理解“里面”和“外面”的概念,并能正确区分。
2.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提高幼儿的空间观念。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教学重点:让幼儿理解“里面”和“外面”的概念,并能正确区分。
2. 教学难点:如何让幼儿理解“里面”和“外面”的概念,并能正确区分。
三、教学方法:
直观演示法、操作练习法。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引导幼儿理解“里面”和“外面”的概念。
2. 讲授新课:
a. 教师出示一个盒子,问幼儿:“这个盒子里有什么?这个盒子外面有什么?”让幼儿通过观察,理解“里面”和“外面”的概念。
b. 教师出示一些物品,让幼儿通过实际操作,区分哪些物品在“里面”,哪些物品在“外面”。
3. 课堂练习:
a. 教师出示一些图片,让幼儿区分哪些图片中的物品在“里面”,哪些物品在“外面”。
b. 教师出示一些实物,让幼儿通过实际操作,区分哪些物品在“里面”,哪些物品在“外面”。
4.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里面”和“外面”的概念,以及如何正确区分。
5. 布置作业:让幼儿回家后,找出一些物品,通过实际操作,区分哪些物品在“里面”,哪些物品在“外面”。
五、教学反思:
1. 教学效果: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幼儿是否能够理解“里面”和“外面”的概念,并能正确区分?
2. 教学策略:在教学过程中,是否采用了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3. 教学改进:针对幼儿的反应和教学效果,如何进行教学改进?
幼儿园中班数学活动公开课教学设计附反思 篇2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让幼儿认识“里面”和“外面”的概念,能够正确区分物体的里外。
2.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感知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让幼儿认识“里面”和“外面”的概念,能够正确区分物体的里外。
2. 教学难点: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感知能力。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教师出示一个盒子,问幼儿:“这个盒子里有什么?这个盒子外面有什么?”引导幼儿说出“里面”和“外面”的概念。
2. 新课讲授:教师出示一些物体,如球、苹果、书等,让幼儿观察并说出物体的里外。然后,教师引导幼儿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互相交流自己的想法。
3. 游戏环节:教师组织一个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体验区分里外的'乐趣。例如,教师可以出示一个房子模型,让幼儿找出房子的里面和外面。
4. 总结归纳:教师总结本次课程的内容,强调区分里外的重要性,并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
5. 作业布置:请幼儿回家后,找一个物体,告诉父母这个物体的里面和外面都有什么。
四、教学反思
1. 教学效果:通过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评估教学效果。
2. 教学改进:针对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教学方法的调整和优化。
幼儿园中班数学活动公开课教学设计附反思 篇3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让幼儿学会区分物体的内部和外部,理解“里面”和“外面”的概念。
2.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教学重点:让幼儿理解和掌握“里面”和“外面”的概念。
2. 教学难点:如何让幼儿准确地区分物体的内部和外部。
三、教学方法和手段
1. 游戏法: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数学知识。
2. 观察法:引导幼儿观察物体的内部和外部,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
3. 操作法:让幼儿自己动手操作,通过实际操作来理解“里面”和“外面”的概念。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教师出示一个盒子,问幼儿:“你知道这个盒子里有什么吗?”引导幼儿说出“里面”的概念。
2. 新课讲授:教师再拿出一个盒子,问幼儿:“你知道这个盒子的外面是什么吗?”引导幼儿说出“外面”的概念。
3. 游戏环节:教师组织一个游戏,让幼儿通过观察和操作,区分物体的内部和外部。
4. 总结归纳:教师总结本次课程的内容,让幼儿再次明确“里面”和“外面”的'概念。
5. 布置作业:让幼儿回家后,找出家里的物品,尝试区分它们的内部和外部。
五、教学评价
1. 课堂表现:通过幼儿的课堂发言和参与游戏的情况,评价幼儿的学习效果。
2. 课后作业:通过幼儿完成的课后作业,评价幼儿对“里面”和“外面”概念的理解程度。
幼儿园中班数学活动公开课教学设计附反思 篇4
一、教学目标:
1. 让幼儿能够正确理解和使用“里”、“外”的概念,能够在实际操作中正确使用。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3. 通过活动,让幼儿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准备:
1. 教具:玩具动物若干,玩具车若干,玩具房子若干。
2. 教材:《区分里外》绘本。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教师向幼儿展示玩具动物、玩具车和玩具房子,让幼儿观察并描述这些玩具的特征。然后问:“你们能告诉我这些玩具是在房间的里面还是外面吗?”引导幼儿思考“里”、“外”的概念。
2. 新课:教师讲述《区分里外》的故事,让幼儿理解“里”、“外”的'概念。然后让幼儿模拟故事中的情节,进行角色扮演游戏。
3. 练习:教师将幼儿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有一个玩具房子。然后让幼儿将玩具动物和玩具车放在玩具房子的“里面”或“外面”,通过实际操作,让幼儿进一步理解和掌握“里”、“外”的概念。
4. 小结:教师引导幼儿总结今天学到的知识,然后让幼儿分享他们在活动中的感受和体验。
5. 作业:让幼儿在家中找出一些物品,然后尝试将它们分类为“里面”和“外面”。
四、教学反思:
通过这次教学,幼儿对“里”、“外”的概念有了初步的理解,但在实际操作中还存在一些混淆。下次教学中,我将设计更多的实践活动,让幼儿通过实践来加深对“里”、“外”概念的理解。同时,我也会根据幼儿的学习情况,适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