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罗庚读后感800字

多美网

2025-08-13读后感

欢迎阅读华罗庚读后感800字(精选5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华罗庚读后感800字 篇1

华罗庚科普著作选是一部非常适合中学生阅读的课外读物,这本书凝聚了华罗根几十年数学研究的精华,虽然在这本书中有一些知识很难让人理解,但是我们也可以从这些难以理解的数学中得出一些我们自己的领悟和感想。一些我们没有接触到的知识,我们可以提前了去考虑他的分析结果以及它的用途,当然我们也可以学习一些相应的知识后重新去理解这些深奥的数学题。

读了这本书以后,我知道这本书最重要的一个核心理念就是三角形的基本性质,从这个性质中衍生出了非常多的定理,这对数学的定义非常的重要。人们都说祖冲之给我们留下了圆周率的印象,而华罗庚则是这个圆周率的概率推得更加的细腻。我们也可以从一些小事中看出罗教授能进一步推出这些数学奥义所付出的努力和艰难的结果。

我们都知道数学是一门非常深奥的学科,不仅需要非常多的知识,还需要非常好的逻辑性,我们需要从一些艰难的数学题中找出一些规律,然后慢慢的探索。看完这本书以后,我更加的坚信数学是一个国家重要的发展,也是我们赖以生存的数学,几点我们只有学好数学以后才能更好地去理解其他的学科。虽然不能说万事万物都能用数学来解决,但是很多的事情确实能够用数字去表达出它最核心的内容。

小米一名中学生,我们学习数学是必不可免的,尤其是奥数这类非常艰难的数学,我们可以从一些书本中学习到先辈们的努力。他们一步一步的把数学这个艰难的领域带向了如今辉煌的成就,中国能够有如此强大的数学体系,教育就是这些前辈一步一步积累出来的,我们不能够对这些数学难题抱着侥幸的心理去学习,而是以一种刻苦庄严的态度去学习数学,这样我们才能为国家为祖国做贡献。

华罗庚读后感800字 篇2

几周前,我向学校征订了一本书,名字叫《理想点亮人生》后。每到星期六和星期天的时候,我就高兴地捧起这本《全国“中华魂”主题教育活动用书,便津津有味地读了起来。

昨天,当我读到了第75页的《华罗庚:埋头苦干是第一>的时候,文中的主人公的优秀事迹把我深深地感动了。我想:华罗庚的小时候在那么贫困的家庭里,就能完成自己伟大的一个梦想------当上一个数学家,而我们身边的少数同学,虽然家庭经济很富裕,但是,他们上课时不听讲,字也写得不好,也不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给他的作业。这样的同学,常常让老师头痛。我真心希望他们能接受老师的教育,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每一项作业。感到庆幸的事,也有很多听话的同学。下面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她,她就是我干爹家的表姐霜儿。她也是我的好朋友。我和她同在一个学校上学。她比我大4个月,也在读四年级。她的字写得非常漂亮,学习也很认真,作业做得工整、正确,各科成绩优秀。上学期,她的语文试卷有几个单元都考了100分,我真是羡慕她的好成绩呀!

记得有一次,语文课下课了。我和译庆同学到老师办公室去抱《数学同步解析与测评》,从她们班经过的时候,只见姐姐认认真真地看着一本课外书,等我仔细一看才知道,她看的是《昆虫记》。看她看得那么津津有味,顿时让我感到好奇了。后来上课铃响了,她才放下自己喜爱的《昆虫记》,便开始上课了。她还很爱乐于助人。记得有一次,她来我们家玩,她在画画的本子上画了一个大气球,比真的气球还漂亮。于是我就很想请她教我一下。我说:“姐姐,你能叫我画这个气球吗?”马上,她就答应了。后来我也能画这么好看的气球了。

以上是我的朋友表姐埋头苦干、勤奋学习的故事。当我读了《理想点亮人生》一书中《童第周:不怕基础差,只怕不奋发》这个故事后,我还听说过我的语文老师原来教过的一个学生,名叫柯可的同学,以前的成绩一般,自从他读了童第周小时候的故事以后,他就发奋学习,在老师的指导下,成绩渐渐好起来了。他读小学时还成功地发表了16篇作文。后来像童第周一样继续勤奋学习,已于去年在四川大学毕业后,赴美国留学去了。

同学们,今天我们能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面学习,条件已经是最好的了,我们要珍惜父母给我们的生命,老师给我们的教育。我们一定要发奋学习,从小向华罗庚、童第周学习,认真学习,长大以后,做一个能为我们的祖国献出一份力量的人。请大家相信我们21世纪的小朋友吧!

华罗庚读后感800字 篇3

这个寒假,我在拜年的余暇中读了《华罗庚》这一本书。 华罗庚(1910-1985)中国现代数学家,是新中国数学研究事业的创始人,也是中国在世界上最有影响的数学家之一。 华罗庚教授大胆质疑的精神,令人敬佩不已。

当时,华罗庚只是一个杂货店的店主,可是他却不怕他人讥笑,敢于怀疑数学权威苏家驹的理论,并大胆否定其错误论断,实在是难能可贵。这种善疑精神正是他打开数学王国的金钥匙。

中学毕业后,华罗庚由于交不起学费而辍学在家。在失学的日子里,嗜书如命的华罗庚依旧捧着那本书,贪婪地、如饥似渴地读着,遇到不懂的题目,他就冥思苦想,直到破解难题为止。看到这儿,我想:学习机会对华罗庚来说是多么来之不易啊!可对我们呢?书对我们来说是微不足道的,可对华罗庚来说简直是一个奢侈的夙愿。我们与华罗庚比起来,真是相差十万八千里,可是,为什么他能人穷志不穷,我们却人富志不富呢?我沉思了许久,终于得出了结论,我发自肺腑地想对广大的同学说一声:“学习是为自己学的,你们问心无愧吗?”

华罗庚得了一次病,留下了后遗症,一只脚残废了,但他一点都不自卑,自学成才。他深入研究,提出了苏家驹的代数五次方程解法是不能成立的,反而惹了他的老师赵老师生气,可他坚持正确的意见,最终被清华大学录取了,成为了举世闻名的数学家。1936年,经熊庆来教授推荐,华罗庚前往英国,留学剑桥。20世纪声名显赫的数学家哈代,早就听说华罗庚很有才气,他说:“你可以在两年之内获得博士学位。”可是华罗庚却说:“我不想获得博士学位,我只要求做一个访问者。”“我来剑桥是求学问的,不是为了学位。”两年中,他集中精力研究堆垒素数论,并就华林问题、他利问题、奇数哥德巴赫问题发表18篇论文,得出了著名的“华氏定理”,向全世界显示了中国数学家出众的`智慧与能力。据不完全统计,数十年间,华罗庚共发表了152篇重要的数学论文,出版了9部数学著作、11本数学科普著作。他还被选为科学院的国外院士和第三世界科学家的院士。

华罗庚读后感800字 篇4

成功需要什么条件?成功是什么?对我来说成功是一朵奇异的花要用辛勤的汗水浇灌才能开得绚烂。我清醒的回想成功为什么对一些人来说是唾手可及的事,而有些人穷其一生也难以到达。如何才能成功?近日在语文教材上看到的关于华罗庚的一篇文章,感触良多。

怎么才能成为一代数学名师呢?原因在文章中不难看出。华罗庚出生在一个贫困的家庭,读完初中就因承担不起学费被迫辍学,可是热爱数学的她他并没有放弃学习,而是更加刻苦自学,在他身上体现的是什么情呢?勤!华罗庚曾说:"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或许我们的天分不如他人,但只要持之以恒终究会有所进步,有所超越。

要想获得成功不仅要多学,还要多请教,多实干。少年华罗庚在金坛中学读书时一度被老师同学称赞为天才,但他并不骄傲自满,他一直以一个普通的求学者自认,尽管后来他成为了举世闻名的大数学家。如果说有天赋是成功的要素,那么又怎么会有伤仲永及江郎才尽之说?所以我认为成功的要素不仅仅包含天份。正如华罗庚所说的埋头苦干是第一啊!

恒久的耐心决定一切,在华罗庚一生的岁月中,几乎都在学习研究。可真应了那句古话:"活到老,学到老"。现在的我们没有求学的艰难,我们有家里人疼爱,老师循循善诱着知识的大门在向我们敞开,成功的钥匙就挂在眼前去不去叩响那成功的大门,全凭你的意愿。

读华罗庚我深深地明白成功并不可以轻易获得,看到别人走向成功的时候你心里会觉得太轻易就完成功了,但须知没有成功是来之容易的,有多少人能了解到他们背后所付出的努力与坚持?

世界上没有那么多天才!这是我深刻的感受!成功就是一朵花美丽的花,只要用辛勤的汗水浇灌,才会开出最美的花。

华罗庚读后感800字 篇5

华罗庚是1910年11月12日出生于江苏金坛县一个小商人的家庭。他天资聪慧,自幼酷爱数字。19岁那年,他凭着自学的数学功底,指出一位大学教授的论文有错,并写出了《苏家鸲之代数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之理由》。后来他长大后去了美国。月薪达20000美元,有小汽车和洋楼。但他常说:“梁国虽好,非久居之乡!”后来他回到回到祖国,于1958年去世,享年75岁。

读完他的故事后,我被他的故事给吸引住了。他小小年纪,就能指出一位大学教授论文中的错误,说明他的数学基础很扎实,,才会指出错误,否则一定会弄得啼笑皆非。而他的爱国精神也值得我们学习,虽然他在美国,薪水很高,但他没有忘记祖国母亲的恩惠,一定要回到祖国发挥他的数学特长,为祖国争光,他这种数学造诣和爱国精神真值得我们学习啊!

在我小学的五年生活中,我一直以华罗庚为目标,每天我都做上十几道奥数题,以此增长我的题量。因此我的数学成绩一直在班上名列前茅,这是因为奥数开拓了我的思维,也是因为我的勤奋。这都是我按照华罗庚写在书上教给我的人生道理。

是呀,“聪明在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聪明是在于平时的勤奋练习,成为天才是在于平时的积累,我们按照华罗庚的讲述,好好学习,最终走上成功之路!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