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阅读小学语文棉花姑娘教学反思(精选4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语文棉花姑娘教学反思 篇1
在教学《棉花姑娘》第五自然段时,为帮助学生理解,我让学生通过合作表演来理解了“很快”、“惊奇地问”等词语,促进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为了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让学生先在小组中分角色表演,又让学生对表演进行评议。把读、演、评融为一体,调动了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使其对课文的理解更深,学习效果更好。学生在欢乐的课堂氛围中唤起了学习的情感,既发展了语言,学会了倾听、评价、欣赏,又尝到了成功的喜悦。老师关注了学生的发展,真正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这个教学片段中,有一些不足之处。比如:教学中,学生指出“圆圆的”一词要读得圆一些,这是件好事,但我没有及时引导更为重要的词语“很快”和“惊奇”应该怎么读更好,使得此处的品读理解只停留在浅层次上。在鼓励学生方面,今后应该像赵志祥老师说的那样,对学生不要太吝啬要多看一看他们进步的地方,让他们经常尝到成功的喜悦。<
小学语文棉花姑娘教学反思 篇2
表演课文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活动,它不但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体现了低年级学生勇于自我表现的特性,还锻炼了学生的合作能力与组织能力。
《棉花姑娘》是一篇故事性很强的课文,我在教学中让学生分角色进行表演,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在表演课文前,我先把学生分成若干组,确定每个学生扮演的角色;然后让学生操练各自角色的动作和语言;最后进行小组的表演竞赛。在表演课文时,每组学生非常积极。有些学生表演得形象生动。有个扮演棉花姑娘的学生演棉花生病时就蹲着身子耷拉着脑袋,让人看到了一个生了病的小姑娘无精打采的神情。棉花姑娘最后病好时,她舒展手臂慢慢地站起来,还做了个开花的动作,将小嘴笑得甜甜的,多么开心啊!
但是,在教学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一、表演要求过高,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因素。表演要求要根据低年级学生特点而定,不宜过高,只要学生能对课文进行一定的文字上处理,就应当及时予以肯定。
二、忽略对作为观众的学生的要求。低年级学生好动,不能专心地观看其他学生的表演。教师应当在表演前提出对当观众的学生的要求。
三、忽略表演后学生的评价。如果让小演员向老师、同学谈谈自己表演课文的感受与自我满意程度;让当观众的同学也来评评表演的同学表现得如何。这样做效果可能会更好些。
总之,表演课文这一形式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能激发学生兴趣,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培养学生的个性和合作意识。
小学语文棉花姑娘教学反思 篇3
小学语文棉花姑娘教学反思(通用11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课堂经验,那么优秀的教学反思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语文棉花姑娘教学反思,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小学语文棉花姑娘教学反思 篇4
昨天又是一年一度的“家长开放日”教学观摩活动。因我们学校每学年的第二学期,一年级和六年级的老师都要向家长展示自己精彩的课堂,也是学校、家长共同参与的教学观摩活动之一。为了更有利于展示师生的课堂互动效果,我因此选择了富有情趣的童话故事——《棉花姑娘》这一课作为展示课。
这是一年级下学期的最后一个单元,本单元的主题是“我们身边的科学”。而《棉花姑娘》是这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这篇课文是充满童趣童真的童话故事,它主要讲了棉花姑娘生病了,它请求燕子、啄木鸟、青蛙给自己治病,可它们心有余而力不足。正当蚜虫们得意地吸食棉花姑娘的汁液时,一群七星瓢虫飞来了把它们一扫而光。棉花姑娘又快乐地生长着,吐出了雪白的棉花。这篇课文寓生物常识于生动形象的故事之中,语言符合儿童特点,对学生了解科学知识有较强的启发作用。同时,四幅插图色彩明丽,形象生动,便于学生观察,有助于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学习本文,能让学生对科学常识产生浓厚的兴趣,有留心观察、探索和发现身边的科学常识的欲望。树立起保护益虫和益鸟的意识。
由于这篇课文的篇幅较长,要在短短的四十五分钟内让学生读好课文,还要完成识字的任务,这是有一定难度的。因此,我分为两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的课堂,我抓住重点词进行指导,比如第一段中的“可恶、盼望”。抓住重点词,以读带讲,使学生较好地理解了课文。在处理教材时,我将结构和内容都比较相似的2-4段组合在一起进行学习和指导,采取老师扶助学习第2段,再放手让学生自学第3、4、5自然段的方式,这样做既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同时解决几个难点,又突出了朗读的重点。在这节课中,我采用了多种形式的朗读训练,比如:齐读,个别读,分组读,师生对读,分角色读、表演读等等。每一次读都有明确的指向,既达到了让学生多读多练的目的,又体现了学生之间,师生之间良好的互动与配合。整堂课,课堂气氛比较融洽,基本能够突出重点,解决难点,完成预定的教学任务。
由于本课要求认读的生字不多,我采取了集中识字的方法来进行教学。在课题导入时,就出示“姑娘”两个生字,先让学生知道这两个字分开与合在一起不同读法,单读娘是二声,和姑娘合在一起就读轻声了。再让学生比较这两个字,明白姑娘是对女孩子的称呼,所以都是女字旁。“棉花姑娘”是本文的主人公,轻声“花、娘”是本课朗读中的一个难点,一开始学生就能注意到拼音中有两个是要念轻声的。后来,在学生进行学习了其他生字词时,我抓住了“蚜”和“啄”两个字,引导学生明白偏旁和字义的关系。另外,我还利用换一换的方法识记“班”来识记“斑”,组织学生有重点地掌握生字的音、形、意。或提示学生用猜谜语的方法识记生字,如: “蚜”——蚜里长虫子了, “斑”——王氏两兄弟学文化。这样学生一遍就能记住他们。
我还运用戴上头饰朗读表演,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这样,表演的手段正好适应了他们的心理特点。在朗读时,让学生恰当、合理地进行小组内表演,能更好地辅助学生理解课文,读出感情。
但是这堂课有一些问题值得我深思改正。由于安排的课堂容量太大,又加上学习词语时临场做了一些发挥,时间显得不够用,最后的上台表现环节没有落实好。第六自然段的学习也没能按计划完成,有些遗憾。
今后我一定在备课时做足功课,争取把完美的课堂呈现给听课的老师和家长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