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阅读初中九年级化学《二氧化碳性质》优秀说课稿(精选4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中九年级化学《二氧化碳性质》优秀说课稿 篇1
1、教学目标:
(1)了解二氧化碳的性质;
(2)了解二氧化碳的用途
(3)了解并关注温室效应。
2、重点难点:
二氧化碳的性质
3、教学过程:
课题: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一课时)
主备人: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二氧化碳的性质;
(2)了解二氧化碳的用途;
(3)了解并关注温室效应。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学会归纳整理;
(2)用化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兴趣,培养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2)培养严谨务实的科学作风。
【旧知回顾】
1、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
2、收集二氧化碳的方法是,选择该方法的理由是。
3、如何检验二氧化碳气体。
4、如何检验二氧化碳已经收集满。
5、根据以往的学习,你对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有哪些了解呢?
【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知识点一:二氧化碳的性质及用途
实验一:教材113页实验【6-4】,填写下表。
现象:
分析与结论:
实验注意:
事项:
交流讨论:通过上述实验的分析可知:
1、二氧化碳的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些久未开启的菜窖、干井、深洞,怎样判断其中的二氧化碳含量是否对人造成威胁?你能设计一个简单实验吗?
3、你能设计出哪些实验来比较二氧化碳和空气的密度大小呢?
实验二:教材114页实验【6-5】,填写下表。
现象:
分析与结论:
交流讨论:1、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溶解性。
实验三:教材114页实验【6-6】,填写下表。
(小资料)紫色石蕊试剂是一种色素,与不同的物质反应显示出不同的颜色,如变红、变蓝等。
Ⅰ喷稀醋酸
Ⅱ喷水
Ⅲ直接放入
Ⅳ喷水放入
现象:
分析与结论:
将经过第四次实验后的小花放在酒精灯上烘烤,能看到什么现象?说明什么问题?
交流讨论:1、在小花上喷稀醋酸的目的是什么?
2、干燥纸花接触水与干燥纸花接触水后又放入二氧化碳集气瓶中的现象为什么不同?说明了什么问题?
3、写出以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实验四:设计实验检验二氧化碳,填写下表。
实验方案:
现象:
化学方程式:
【交流总结】二氧化碳的性质,并根据实际生产生活了解二氧化碳的用途。
二氧化碳的性质与用途
性质:
用途:
知识点二:二氧化碳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阅读教材115-117,小组交流合作并完成下列问题。
什么原因使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越来越高?
二氧化碳过多会造成什么后果?
可以采取哪些措施防止二氧化碳的温室效应进一步增强?
3.物质变化常伴随的现象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4.能不能通过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发光发热等现象断判物质的变化是否是化学变化?
5.你还能说出更多的生活中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实例: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归纳与小结:列表对比两种变化的区别和联系
拓展与延伸:在化学变化中常伴随一些现象,如发光,放热.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我们能不能根据这些现象来判断一个变化是否属于化学变化呢?
课堂检测
:一、完成教材中习题。
二、选择题
1.生活中经常看到下列变化,其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大米酿酒B.家庭自制冰块.
C.水变热沸腾产生水汽.D.用苹果榨苹果汁
2.下列各组变化中,一定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1)固体物质加热后全部变成气体(2)粮食酿成酒(3)爆炸(4)碘的升华(5)植物的光合作用
A.(1)(2)(3)(5)B.(2)(5)C.(2)(3)(4)(5)D.(5)
3.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
A.有能量的吸收和释放B.有新物质生成
C.有发光.放热现象产生D.有气体放出或颜色变化
4.古诗词是古人为我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下列诗句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
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C.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D.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三、填空题
5.日常生活中的下列现象:
(1)滴水成冰(2)钢铁生锈(3)汽油挥发(4)酒精燃烧(5)食物腐烂(6)动植物呼吸属于物理变化的是;属于化学变化的是(填序号);判断依据是。
6.以下是有关物质发生变化的问题的研究:
(1)将水放入试管中加热,在管口用干净的玻璃片收集到水珠,是变化。
(2)将胆矾放在研钵中研碎,是变化。
(3)向胆矾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试管中发生变化的现象是,这是变化。
(4)将石灰石投入到稀盐酸中会看到现象,发生了变化。
四、简答题
7.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有什么关系?为什么说蜡烛燃烧既有化学变化又有物理变化?
课后反思:
实验活动2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课时设计课堂实录
实验活动2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课堂检测:一、完成教材中习题。
初中九年级化学《二氧化碳性质》优秀说课稿 篇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使用氢气、天然气(或沼气)、石油液化气、酒精、汽油和煤等燃料对环境的影响,懂得选择对环境污染较小的燃料。
2、认识新能源开发的重要性。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酸雨危害的模拟实验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2、通过对燃料的选用来培养学生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信息加工能力。
3、通过讨论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燃料对环境影响的学习来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体会化学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2、通过实验和讨论来培养善于合作、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实践的科学精神。
【内容分析】
新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认识燃料完全燃烧的重要性,了解使用氢气、天然气(或沼气)、石油液化气、酒精、汽油和煤等燃料对环境的影响,懂得选择对环境污染较小的燃料;认识新能源开发的重要性。新课程标准中的活动与探究建议讨论:在氢气、甲烷(天然气、沼气)、、煤气、石油液化气、酒精、汽油、柴油和煤等燃料中,你认为最理想的燃料;调查当地燃料的来源和使用情况,提出合理使用燃料的建议。新课程标准提出可选情景素材有城市“环保汽车”的`兴起,“西气东输”工程等。
确定选用人教版的九年级《化学》上册中的第七单元课题3《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作情景素材,学生收集相关资料。学生在前两个课题已学习了燃烧和灭火、燃料和热量,本课题内容主要分两大点,一是燃料燃烧对空气的影响,二是使用和开发新的燃料及能源。学生在前两个课题的基础上主要通过探究煤燃料时产生的二氧化硫等形成的酸雨的危害,汽车用燃料的燃烧时产生的尾气的探究,归纳出煤和石油等化石燃料造成对空气的污染的主要原因。然后再探究乙醇和氢气的燃烧反应、制取等内容,讨论燃料的选用。最后了解新能源的利用和开发。结束时总结归纳本课题应该知道的知识是:
1、一些燃料燃烧对环境有不良影响,应选择使用不污染环境或对环境污染小的燃料;
2、在化石燃料中,天然气是比较清洁的燃料。
3、应使用和开发化石燃料以外的清洁燃料,综合利用资源和开发新能源具有重要意义。
【重点】
了解燃料对环境的影响,懂得选择对环境污染较小的燃料。认识新能源开发重要性。
【难点】
燃料燃烧对空气污染的原因,选用燃料的依据,新燃料及能源的优点。
【媒体与器材】
电脑、小烧杯,稀硫酸、植物叶子或果皮,金属粒或条(如铁、铝等),小石头粒
【教学模式】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学生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设计
设计意图
引导探究
探究煤的燃烧形成的酸雨。
从煤的成份推出燃烧产物,从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酸推测二氧化硫形成酸雨。
引导复习煤的知识引入酸雨的形成。
实验探究
分组进行有关酸雨的探究实验,并开展讨论P140的“讨论”。
指导实验,组织讨论。引导学生总结发言。
探究酸雨的危害。
引导探究
从汽车用燃料的成份推出燃烧产物,分析尾气中污染物。
引导复习石油的知识引入燃烧产物的探究。
探究汽车用燃料的燃烧。
总结
归纳总结化石燃料燃烧造成对空气污染的原因。
引导从燃烧的反应总结归纳。
了解燃料对环境的影响。
引导探究
从酒的酿制推出乙醇的可再生,从燃烧的反应推出其优点。
引导从酒精的制备、性质来探究酒精。
探究乙醇。
引导探究
说出应用的例子及优点。
引导从乙醇燃烧的优点探究其使用。
探究乙醇作燃料的情况。
引导探究
回忆氢气的性质推出氢气是最清洁的燃料。从制备考虑其应用前景。
引导从氢气的性质制备来探究。
探究氢气。
讨论
从掌握的知识分组讨论P143的“讨论”
组织开展讨论。引导学生总结发言。
确定选择使用的燃料。
引导探究
从掌握的知识描述知道的新能源。
引导描述新能源。
认识开发新能源的重要性。
初中九年级化学《二氧化碳性质》优秀说课稿 篇3
(一)趣味问答
引入新知
视频“西游记嫦娥片段”引入
现在我们就来更深入地了解一下奇妙的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的性质
(二)动脑动手
实验探究
〖提问〗
1、研究物质的性质从几方面入手?
2、研究物理性质从几方面入手?首先研究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展示〗一瓶二氧化碳气体,观察其色,态,味〖演示1〗
⑴向一瓶二氧化碳气体中加入适量的水,迅速盖瓶盖,瓶子变扁
(说明瓶内有较多的二氧化碳气体,通常状况下,1体积溶1体积二氧化碳气体)
〖演示2〗蜡烛熄灭
〖课件〗实验烛熄灭
a)蜡烛熄灭——二氧化碳一般不可燃,也不助燃。
b)熄灭顺序(下面先灭,上面后灭)——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
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板书〗〖课件〗
一、物理性质:
无色无味气体
能溶于水
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
二氧化碳固体俗称“干冰”,其含义“外形似冰,融化无水”,干冰在101KPa,-78.5℃升华。
〖板书〗
干冰易升华
现在来进一步探讨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在久未开启的菜窖、干涸的深井登出一定要防止二氧化碳含量过高而危及生命。
⑵二氧化碳和水反应:
介绍一种酸碱指示剂——紫色石蕊试液。石蕊是一种植物的色素,它遇酸变成红色。 〖演示5〗
取用石蕊试液染过的滤纸,分别滴上少量醋酸、水,二氧化碳水溶液,观察颜色变化。
水+石蕊→紫
醋酸+石蕊→红(说明溶液显酸性)碳酸+石蕊→红(说明溶液显酸性)〖板书〗 CO2 + H2O = H2CO3
c)在酒精灯上分加热滴有石蕊试液的碳酸溶液,观察颜色变化。
滴有石蕊试液的`碳酸溶液→紫(由红变紫)(说明溶液不显酸性)〖板书〗 H2CO3 = H2O + CO2↑
⑶二氧化碳与石灰水反应〖提问〗
①如何验证反应中有二氧化碳生成?
②如何检验你们呼出的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学生实验2〗向澄清石灰水中吹入二氧化碳〖课件〗二氧化碳与石灰水反应〖课件〗
一、物理性质:
无色气体
能溶于水
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
二、化学性质:
二氧化碳一般不可燃,也不助燃。
二氧化碳和水反应:CO2 + H2O = H2CO3 H2CO3 = H2O + CO2↑
二氧化碳与石灰水反应:Ca(OH)2+CO2==CaCO3↓+H2O 〖课件〗环境问题
〖家庭实验〗自制汽水:
取一个洗刷干净的汽水瓶,瓶里加入占80%容积的冷开水,再加入2g白糖和少量果味香精,然后加入2g碳酸氢钠,搅拌溶解后,迅速加入柠檬酸,并立即将瓶盖压紧,使生成的气体不能逸出而溶解在水里,将瓶子放置在冰箱中降温。取出后,打开瓶盖就可以饮用。
【作业】
1、教材97-98页,1-6。
2、探究作业:
结合生活经验,查阅资料或上网,试写出氧气和二氧化碳在自然界中的循环小论文。
初中九年级化学《二氧化碳性质》优秀说课稿 篇4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2、初步掌握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科学素养:
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抽象概括能 力。
2、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创新精神。
3、通过二氧化碳的不供给呼吸的实验,增强学生 关 心环境保护环境的意识,加强环保意识。
重点、难点:
1、二氧化碳跟水和石灰水反应的原理。
2、由现象到本质的抽象概括能力的培养。
教学过程:
(提问):人和其他动物呼吸作用呼出的是什么气体?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消耗的又是什么气体?若没有这种气体,自然界的生命活动还能进行下去吗?(学生阅书P85- 86并回答)
(引入):从阅读知二氧化碳对于生命活动的作用是无比重要的,哪它具有什么样的性质呢?
(学生操作):
(1)向已平衡的两纸袋中一只倾倒二氧化碳
(2)振荡连接好的汽水和澄清石灰水的两只锥形瓶
(3)向学生展示一瓶收集好的二氧化碳
阅书:P86-87及89干冰的妙用。
学生讨论 :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教师总结板书):一、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1)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2)在标准状况下,比空气略重 (若收集时,用何方法?)
(3)易溶于水 (若收集时,可否用排水法)
(学生实验):二氧化碳使蜡烛火焰熄灭的实验。(必须慢慢倾倒)
问:
(1)二氧化碳可以倾倒说明什么?
(2)蜡烛依次熄灭又说明什么?
阅书:(引出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学生讨论归纳:
(1)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2)通常状况下不燃烧(不象汽油等)也不支持燃烧(不象氧气)
板书: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1、在通常情况下,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学生实验)向充满二氧化碳和空气的两只集气瓶内分别放入两只动物
问:为何空气里的活着而二氧化碳里的不活呢?
讨论归纳:二氧化碳不供给呼吸(不象氧气)
设问:如此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窑、干涸的深井,应该怎么办?
(阅书P87,讨论并加以演示)
(展示):两个集气瓶,其中一只有大量的二氧化碳,另一个是空气,来模拟两种菜窑,如何用实验的方法证明哪个能进,哪个不能进?
第2页
(演示):取两支试管,分别注入5ml的水,再分别滴入3-5滴紫色石蕊。向其中一只通二氧化碳,并和另一只试管作比较。
讨论:(阅书P87-88)为何会产生上述现象?
板书:
2、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