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阅读四年级数学《计算工具的认识》教案(精选4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四年级数学《计算工具的认识》教案 篇1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3~27页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简单了解计算工具的发展,包括结绳计事等远古计数方法、算筹的简单知识、传统计算工具——算盘,及其计算方法、生活中常用的计算器、和现代计算机的发展史。
2、展示人类伟大的创造过程和聪明才智,体会到人们为了方便在计算工具方面的探索和努力。使学生经历认识和使用计算工具的过程
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通过认识算盘,体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与努力,激发爱国感情。
教学重点:
利用计算器来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正确使用存储运算键。
教学准备:
算盘、多媒体课件、算筹、计算器。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
同学们都知道,数学总是离不开计算。今天我们就来一起认识计算工具。板书课题:计算工具的认识。
二、新授
(一)、出示学习目标
学生齐读学习目标,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二)、自主探究
你都知道哪些计算的工具?谁愿意给大家介绍介绍?
生可能会答:计算器、算盘……
教师根据学生汇报的情况有重点的请学生介绍如绳结、算筹等使用的方法,从而进一步使学生体会计算工具发展的过程。
1、远古计数:
看来同学们的知识都非常丰富,但有关计算工具的知识还远不止这些,计算工具从古到今,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经过了漫长的发展过程。远古时代,人类在捕鱼、狩猎和采集果实的劳动中,产生了计数的需要。人们就用什么来计数?(板书:远古计数)
生回忆:手指、石子、结绳或在木棒上刻痕来计数。
2、算筹:
(1)远古的用实物记数、刻道记数、结绳记数的方法只能计数,而不能清楚的表示出计数级是什么事情,人们开始想一些新的办法来计数。这就出现了这样一种计数方法——算筹。(出示课件)
(板书:算筹)
介绍算筹:我国古代人用算筹表示数和计算。算筹是用木棍或竹子制成。在屏幕上展示。算筹是如何用来计数的。与远古计数方法相比它的优点就是有数位,哪一位表示几就用小棍来表示。一个竖棍就是1,二个就是2,五个就用一个横棍来表示……空格表示零。
课件出示:算筹表示多位数。
(2)你知道这些用算筹表示的数分别是多少吗?
课件出示题目。
3、算盘:
(1)后来我国劳动人民创造了算盘作为计算工具。七八百年前,算盘已经在我国广泛使用。出示老式算盘实物。
展示算盘:上面有两颗珠子,每颗代表5,下面每颗珠子表示1。一档共表示多少?表示15。因为我国古代是15进制。现在是满十进一。所以算盘后来游船到日本、朝鲜等国。进行了改进。
(2)出示新式算盘。上面是1颗珠子。一档表示多少?一档表示10。它的特点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特别实用。他计算数目较大和数目较多的加减法,更为简便。
(3)课件出示由老式算盘衍生出的形态各异的算盘。
4、计算器:
现在,算盘因为笨重、不方便携带,逐渐被更轻便的计算工具所取代。
我们现在最常用的计算工具是哪一个?
你在哪里见过计算器?
同学们可以互相看一看,你们的计算器各部相同?因为根据各种不同的需要,所以有科学专用的计算器,有最简洁的计算器……但他们的功能都大致相同。
5、电子计算机:
(1).随着时间的发展,科技又向前推进,人们又发明了什么?
出示课件: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
师: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计算工具会更加先进。就等着在座的各位,你们这一代人去实现。
(2)现在人们人手一部的手机,也具备了微电脑的功能。
6.简单认识计算器比较重要的按键的名称和作用。、
(三)、计算器的应用
1、学生自学教材26页的例题
2、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方法。
3、小组汇报,全班交流并说说你找到了什么规律?
(四)、巩固练习
1、早在14世纪,中国就发明了()。
2、老式算盘上方有()颗珠子,每颗珠子表示(),下方有()颗珠子,每颗珠子表示()。
3、新式算盘上方每颗珠子表示(),下方每颗珠子表示()。
4、我见过的计算机工具有()、()和()。
5、教材第26页的做一做
三、本课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想说的吗?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计算工具,你还想了解哪些有关的知识?
作业设计:练习册
板书设计:
计算工具的认识
1.远古计数:用实物记数、刻道记数、结绳记数
2.筹算
3.算盘
4.计算器:
5.计算机
四年级数学《计算工具的认识》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简单了解计算工具的发展,包括结绳计数等远古计数方法、算筹的简单知识、传统计算工具--算盘,及其计算方法、生活中常用的计算器、和现代计算机的发展史。展示人类伟大的创造过程和聪明才智,体会到人们为了方便在计算工具方面的探索和努力。
2.使学生知道计算器上的各个功能键的作用,会使用计算器进行计算。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3.通过学习,使学生感受到计算在日常生活、生产实践中的作用。
重点难点
利用计算器来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快乐导入
师:如果老师请XX同学和XX同学同时参加一个计算大赛,你认为谁会取胜?如果我给XX同学一件秘密武器(计算器),这时候谁能取胜呢?看来,有了计算工具,会使我们的计算变得又快又准确。
同学们都知道,数学总是离不开计算。今天我们就来一起认识计算工具。
(板书课题:计算工具的认识)
二、自主探究,快乐自学
你都知道哪些计算的工具?谁愿意给大家介绍介绍?
生可能会答:计算器、算盘……
【设计意图:学生课前通过预习,查找资料。课一开始即让学生展示自己所了解的计算工具,发散学生思维,提高学习兴趣。教师根据学生汇报的情况有重点的请学生介绍如绳结、算筹等使用的方法,从而进一步使学生体会计算工具发展的过程。】
1.远古计数:
师:看来同学们的知识都非常丰富,但有关计算工具的知识还远不止这些,计算工具从古到今,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经过了漫长的发展过程。远古时代,人类在捕鱼、狩猎和采集果实的劳动中,就产生了计数的需要。人们就用什么来计数?(板书:远古计数)
生回忆:手指、石子、结绳或在木棒上刻痕来计数。
2.算筹:
师:这种方法只能计数,而不能清楚的表示数位,人们开始想一些新的办法来计数。这就出现了这样一种计数方法--算筹。
(板书:算筹)
师:算筹是用木棍或竹子制成。与远古计数相比,她的优点是有数位。算筹是如何用来计数的。出示资料,并且讨论:你在这段资料中了解到哪些知识?
3.算盘:
师:后来我国劳动人民创造了算盘作为计算工具。七八百年前,算盘已经在我国广泛使用。
展示算盘:上面有两颗珠子,每颗代表5,下面每颗珠子表示1。
不仅我国劳动人民有如此多的发明,其他国家的人为了使计算更加的便捷,也在孜孜不倦的努力着。请同学给大家介绍一下。
【设计意图:通过了解计算工具发展的演变史,认识算筹、算盘,了解算盘计数,让学生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使学生更深层次地感受到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从中受到爱国主义的教育。】
4.计算器:
师:现在,计算工具不仅要满足计算的需要,更要追求轻便,快捷。计算器就是我们最常见的计算工具。你在哪里见过计算器?
生:菜市场、早市计算菜的价钱。超市计算物品的价钱。
师:大家都准备了计算器,同学们互相观察,相互交流:
(1)你的计算器有哪些按键?
(2)这些按键的功能是什么?
【设计意图:展示学生手中的计算器,让学生对计算器的大小、模样、作用有初步的了解,为下一步具体学习计算器的使用打下基础。并引起探索的兴趣。】
三、和谐互动,快乐展示
1、小组相互说一说你们的计算器有什么不同。
2、请生说一说各个按键的功能。
3、尝试计算386+179=
学生展示,教师补充。
四、巩固提高,快乐练习
1、自己试试看
825-138= 26×39= 312÷8=
2、找规律
9999×1= 9999×2= 9999×3= 9999×4=
根据规律直接写出答案
9999×5= 9999×7= 9999×9=
3、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计算平均分
4、男女生大比拼
第一组:17+83=62-12=1000×5=
第二组:7865+3497=835×23= 1305÷45=
要求:(1)全体男生用口算或笔算算第一组题。
(2)全体女生用计算器算第二组题。
【设计意图:认识计算器,我选用自主探究法,让学生自主了解计算器各个功能键的作用,并在老师的指导下能运用计算器进行四则计算,探究计算规律。既培养学生观察、推理能力,也可以端正学生对待计算器的正确态度,懂得合理地利用它。】
5、作业
帮助妈妈算一算今天的家庭消费情况。
板书设计
计算工具的认识
1.远古计数
2.筹算
3.算盘
4.计算器
四年级数学《计算工具的认识》教案 篇3
设计说明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通过学习数学能了解数学的价值。要想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动手实践是重要的方式。因此本节课要努力体现以下两点:
1.发挥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作用,激发学习兴趣。
以教材上的资源为主,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有序地了解不同时期、不同国家发明的计算工具,从而使计算工具的发展历程的介绍变得生动有趣。上课伊始,由计算遇到困难引入计算工具,让学生深刻理解计算工具的作用与价值。
2.动手操作,亲身体验。
教学环节的设计尽量让学生动手操作,尝试使用计算工具,放手让学生认识计算器的各部分名称和按键功能,发挥他们学习的主动性。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
学生准备计算器
教学过程
⊙游戏互动,感知计算器的作用
师:老师听说咱们班的同学都特别爱动脑筋,现在老师就要考考同学们的计算能力。
课件出示题目。
第一组:25×2045+55360÷361900-100
第二组:123456+985523698×46201
36952872÷2332
师:同学们能很快算出第二组算式的得数吗?
生:不能。
师:在生活中我们有时会遇到类似的大数,当计算比较复杂时,可以使用计算工具。
四年级数学《计算工具的认识》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自学,了解我国的传统计算工具——算盘,及其计算方法;使学生知道计算器上的各个功能键的作用,会使用计算器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习兴趣,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
认识算盘、计算器,计算器的使用
教学难点:
利用计算器进行计算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3分)
计算工具从古到今,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经过了漫长的发展过程。
二、自主学习(5分)
1、学生自主学习教材23--24页。
(1)了解计算工具的发展史。
(2)认识算盘。算盘上的每一档代表一个数位。我们选定一档作个位(做个记号),从这一档起向左数,就是十位、百位、千位、万位,这与整数的数位顺序完全相同。算珠都靠框时,表示算盘上没有数。计数时要拨主靠梁。一个下珠表示1,一个上珠表示5。在十位、百位、千位、万位拨珠靠梁,就分别表示几十、几百、几千、几万,“0”用空档表示。
(3)计算器的认识。找学生说一说你知道计算器有哪些功能键?
2、学生自主学习教材26页例1。
3、尝试训练:825-138=26×39=312÷8=
4、学生自主学习教材26页例2。
5、学生汇报交流。
6、教师强调并小结。
三、自主练习(8分)
师:通过刚才的自学,同学们已经初步掌握了本节课的知识,下面我们来进行自主练习,看谁把今天的知识学的,最棒!
1、用计算器计算。
55846+7646=13027-8934=66280×23=
6908×37=111111111÷9=395412+10589=
2、小组汇报。(抽签汇报,可以选择口头展示或黑板展示等)
3、教师强调小结。
四、当堂检测(发试卷)
师:同学们,我们再接再厉,用的成绩来结束今天的学习,好吗?那下面我们进行课堂检测,看谁完成的又快又正确!
五、评价总结(4分)
1、教师面批3人左右,然后小组内交流答案,自批,统计正确率;
2、小组汇报完成情况。
3、教师总结错题的类型,再次精讲。
4、学生谈收获和自我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