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阅读读《孽子》有感(精选5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读《孽子》有感 篇1
孽子是一部电视剧,确切的说是一部同志电视剧。
在看罢白先勇先生的这部长篇巨著后感觉十分的复杂,内心掀起了瀚然大波却不知道因这部作品受到了些什么样的感染,既然在感情方面对作品的感觉是模糊的话,那我就只能从另外的角度去感受孽子了,不过我想说明的是,孽子确实是一部很好的作品,希望志同道合的人有兴趣的话可以去看看,小说也好,电视也好,一定会让你更看清你现在的生活状态。
其实我第一次看孽子时还在大学,在长沙,记得是在一家网吧,熬了一个通宵却只看到第六集,后来因为要找工作,所以就没时间继续再看了,但对后面的故事很期待。前几天,一朋友买了这部电视的VCD,说我有时间可以去看看,我带着原先的期待看完了这部电视,但结果却不像我想像的那般精彩。怎么说呢?首先我感觉整部作品仅围绕着两代人之间的矛盾展开,未免会使故事情节单调乏味。让人感觉同志之间的感情就只是两代人对感情的态度不同而产生不同的结果,这样未免有点牵强和单一,致使剧情反反复复,乏善可陈,到最后让人产生腻烦感,毫无悬念感。这是这部戏最有欠缺的地方。
其次,我觉得作者对主人公李青的刻画不够深刻,可能是因为故事情节单一的原因,我总觉得作者花在李青身上的笔墨不少但这个形象过于单薄,不够丰满,在剧中,我们大多数时候只看到内敛,稳重的李青,而很少看到他对感情追求的执着与渴望,他成熟但不够勇敢。另外,我觉得故事情节的完整性不够,李青带回家的那个又聋又哑的小孩最后的结局没有交代清楚,而李青最后喊着军训口号要跑去哪也不知道。当然大家可以推测是去军校,但还有这个可能吗?他是有前科的人。我觉得整部作品最出色的地方应该是配乐,几乎所有的配乐都是悲情的,它把人物内心的忧伤,哀怨,撼恨推向及至,使观众也跟着音乐陷入剧情中。这也是文章能引起如此共鸣的原因之一。
但总体来说,孽子也算得上是一部优秀的作品,至少他在这个很少有人涉足的领域开了个先河,让越来越多的人理解同志,关注同志。
读《孽子》有感 篇2
轻轻合上白先勇先生的《孽子》。心里的千种念万般想如刚被拽断的珠链,大大小小的珠子活泼生动地在地板上蹦跶跳腾,一阵噼啪过后,满地的零落。我无法清晰地照原样一一串联,只能择其一二,信口胡诌。
看这样的小说如看话剧,当然背景是无法忽略的一个重要因素。这是一个卑贱、隐晦、肮脏的世界,这里有一群被抛弃,无所归依孩子。毫无希望的贫穷,压抑阴沉的色调在淡白色的素描纸上慢慢突显,那炭笔有点涩,笔触有些凌乱。灰暗的公园午夜,狭仄闷热的出租屋,残破污秽的巷底那间有辛辣呛鼻霉味的破旧矮房子组成一个令人绝望的场景。也许必须有这样的场景,将这世界上所有的光,所有的希望一点一点捻灭,灭到死一般的沉寂,然后在残墙颓垣,荒原疮痍上看到一丝嫩嫩的绿。这绿仿佛生宣上那抹柳芽,随水墨缓缓晕染开去,渐渐春色漾满整个画面。可惜小说里每个这样的鲜亮温暖的场景都是稍闪即逝,让我的情绪刚刚舒缓开来又陷到惴惴中去了。
小说里能带给我丝丝暖意的情节都跟早逝的弟娃,被遗弃的痴呆小弟,福利院里没有双臂的傅天赐,还有略带智障的阿雄仔有关联,是因为他们没有能力去体验尘世的残酷,还是这些尚年幼的青春鸟期望自己能饮下一杯忘却情缘和苦痛的断肠水?但是感动我的是弱势对更弱势的那种悲悯。我觉得这是种很高尚的情感,达则兼济天下是君子的德行,但只有半杯羮也能分一勺与人又是怎样的一种操守?在绝望中寻找希望,在落雨的屋檐下能伸出手去将另一具潮湿的躯体拥入怀抱,对某些人来说总要去权衡计量,但这些孩子仿佛是与生俱来的一种本能。也许是因为自己曾经的切肤之痛让他们的神经变得异常敏锐吧!但漠然麻木是另一种归宿,所幸的是作者并没有让这种情感占主流。他用一种超然的态度,带着理解和温柔的眼光来看这个特殊的群体,一边用灼灼的字眼描绘出人性被破坏被蹂躏的阴暗堕落的一面,一边让他们用自己并不强壮的身体彼此取暖。
小说里基本都是男性,对于同性之间的情感我更多的了解来自于《蓝宇》,但那个是两个人的舞台,《孽子》更多的是群体的众生相,没有具体的同性情感的细致刻画,大大小小的故事基本来自于众人的口口相传,可这种旁观者的描述同样具有震撼效果,同时给人留下想象的余地。所谓的畸形的东西往往是璀璨到罪恶,淋漓到无法承受。一切的情感只要过于强烈总是要遭到嫉妒的,生命力总是不可能长久的。而且人们总会为了自己的任性付出无法想象的代价,只有水深火热的炼狱过后,那一声穿石裂帛痛不可当的悲啸,那对浮生宿世的淡然浅笑让自己对往昔有所交代并且释然。所以,爱呀!是一种摧毁吧!也是一种成全吧!
这个时候,倒是想起一句话,通篇都让人感觉到一种流氓的温暖,而那些人都是一群温暖的流氓。
读《孽子》有感 篇3
《孽子》是白先勇先生唯一一部长篇小说,又是其以同性恋者视觉对该类禁忌题材作现实主义描写的大胆尝试。然而带着猎奇心理看这本书的人注定要失望。因为文中并无大段大尺度描写。
由此可见,白先勇即使在处理这一类相对边缘的灰暗题材,亦保持着他一贯的儒雅风度。烟霞满纸,使人只觉其凄美,不觉污秽。
小说采用传统的双线串珠之法。明线写眼前人事,暗线写过往风云,两条线索穿插在一起,多用插叙,将个人的前因后果不动声色便交代得清清楚楚。因为时间跨度大,使人有时空交错之感。有因作者处理得当,尽管千头万绪,却不觉杂乱。例如作者会将某一个人物作为线索上的一个点,并通过该人物眼或口,叙说那些过往。如通过人物“郭老”编的相册“青春鸟集”我们便将“黑暗王国”里那些离散的风流人物如桃太郎,涂小福,野凤凰的传奇了解了个大概。
明线更是围绕着阿青,小玉,吴敏,老鼠等四个少年,写尽了那一群挣扎在社会底层,出卖皮肉苟且求生的同志百态。一明一暗双线之间人物层出不穷而丝毫不显杂乱,每个人物都是独立的存在,尤其独立的人格,因而即使是配角也不因此沦为主角的陪衬。这种笔法相当大气。使我想起了《清明上河图》那黯黄的画面中那些穿越千年,神态各异的市井小民们,每一个人像都鲜活无比。白氏笔下便有这种宏大的画面感。
个人认为这种效果很大得益于其使用得出神入化的白描手法。自古以来排得上号的小说家无不擅于此道。例如曹雪芹。他写人物喜用白描,最是省时省力。例如写宝钗这样的主角也不过一句话“脸若银盆,眼同水杏,唇不点而含丹,眉不画而横翠”,已尽得风流。
《孽子》一文中即使是一闪而逝的人物,也因作者精当老道的描写给人留下深刻地印象,例如在在第一章出现的”老头”。作者这样描写他”颈子上长满了牛皮癣,公园里的人谁也不理他,他只有躲在黑暗里,趁我们不防备,伸出手来猛抓我们一把”。只这一句话便把个人人厌弃的老色鬼活画出来了。
白先勇的文字色彩之浓烈使我一见如故,因为联想起自小看熟了的张爱玲。例如阿青之母挨打之后得到丈夫送的花裙这一段。 “盒子里是一件崭新的细麻纱连衣裙,豆绿的底子,起着大团大团的红芍药。母亲爬下床,将新衣裳换上,站在镜子面前左顾右盼起来。可是她露在外面的背项上,却添了两条手指粗的鞭痕,横斜在那里,青红青红的浮肿起来,象两条蛇,蟠爬在她那雪白的背上”他用字秣丽夺目,配合故事情景,竟将浓艳化作了凄艳,大红大绿的颜色,浓的化不开似地直击人心,使人一见难忘。
很难将小说定义为具体某类题材,因为它以同性之爱为主,涉及面却超出了这个范畴。上升到了一个人文关怀的角度。例如其中涉及手足友爱,家庭伦理,代际交流,社会百态,更有彼时的民风民俗等。将其定义为同性恋小说未免失之狭隘。
而青春鸟一词在文中多次出现,我们不妨从这些年华正生而历经沧桑的少年们身上说起。作者对这些少年的态度,借文中人物郭公之口表明:“你们这群在这个岛上生长的野娃娃,你们的血里头就带着这股野劲儿,就好像这个岛上的台风地震一般。你们是一群失去了窝巢的青春鸟。如同一群越洋过海的海燕,只有拼命往前飞,最后飞到哪里,你们自己也不知道。
作者的态度明确,对这一群野孩子,他羡其青春,哀其不幸,怜其孤苦。丝毫没有歧视之意。不仅如此,在字里行间,还代这群青春鸟向社会发出不平之鸣。
在这些少年加入“黑暗王国”之前,又何尝不知等在他们面前的是如何不堪的命运。然而他们无一不是为社会家庭所不容,在自我放逐与那个黑暗的国度。人生而平等,这些少年不应该因为性取向的不同就受到世俗的歧视与压迫。而相对于险恶的外界,外人眼中邪恶污秽的公园反而像是这些“苦命鸟”的乐园,是他们暂时的巢穴。这对那些坐着说话不知道腰疼的卫道士的一个绝妙的讽刺。
此外,作者对发生在这黑暗王国里同性之间的爱情持一种悲悯的态度。小说中“龙子与阿凤的爱情在作者的笔下,”惊心动魄,纯萃狂烈,如同一个理想,相对惨淡的现实,显得那样不真实,于是作者只能让它既是在小说里,也只是一个亦真亦幻的传奇。无疑那是作者的爱情理想,一个感情的乌托邦。因为不可得而弥显珍贵。联想起白先勇只身从美国到大陆,踏遍千山万水,为重病的挚友王国祥求医问药的苦心,很难不唏嘘。
白先勇在一个采访中曾说道,我写作是因为我希望把人类心中无言的痛楚转换成文字。他的这一个信念,在孽子一文中体现得尤为明显。这些少年在别人眼中镇日寻欢作乐,见面嘻嘻哈哈,没心没肺一般。尽管他们个个来路凄凉,彼此之间再这种难以言说的痛楚显得尤为动人,亲密,也从不诉苦皆因“每人心中都有一段隐痛,殊难诉诸于口”。而在白氏绣心锦笔之下,这种难以言说的隐痛变得尤为动人。
主角之一的小玉是个风流俊俏,潇洒自在的人物,连读者都以为他是个没心没肺,不识愁苦的主儿时,他却在母亲面前爆发了一次。小玉知道生父是个日本人之后便锲而不舍地做着“樱花梦”,盼着有一天他能带母亲到日本去找到父亲。为此,他到处人日本华侨做“干爹”,还将日本地图上每一条大街小巷记得烂熟。这一日他回乡探母,谈起身世,触动机心般“突然两只手揪住他母亲胸襟,一头撞进他母亲怀里,放声恸哭起来。他那颗头,像滚柚子一般,在他母亲那丰满的胸脯上擂来擂去,两只手乱抓乱撕,把他母亲身上那件菜青色的绸裙扯得嘶嘶的发出裂帛声来。他的肩膀猛烈的抽搐着,一声又一声,好像什么地方剧痛,却说不出来,只有干号似的”。他这有且仅有的一次爆发,使我们恍然惊觉,这个嬉笑怒骂,看似潇洒的少年,从生理到心理,承受了怎样的苦痛。
又如野孩子阿凤自小会无缘无故哭泣,一哭两个时辰停不下来,全身痉挛,人问缘故,他答说“心口发疼,不哭不舒服”。
白先勇说“我能感受到别人的那种痛楚,就有忍心的感觉”。这也许就是他成为大家的原因吧。要有一颗多善感而悲悯的心,把这一群孤苦少年的青春与眼泪,都写得这样伤痛而动人。
读《孽子》有感 篇4
或许是时代的不同,我的心总是带着宽容,觉得一切存在都是合理。似乎好的作品都有一种特质,就是无对错。有时有善恶,但它们总会集中在一个个体上。孽子已经不仅仅是描写同性恋群体了,它描写的可能是一群迷茫的青春鸟,拥有着青春却并不是那么舒适可爱。年轻人真正面对世界的时候总会不知所措,儿时天性的纯真和社会的现实相磨合对抗。孽子在这样的矛盾基础上加上了更沉重的同性恋中心点,使全文矛盾更加明显突出又让人依旧想要继续阅读,因为这是一个一定存在的现象,他们也是一群确实需要理解可一直没有得到理解的迷茫的人。
野凤凰像烟火,嘭得一下盛放,璀璨夺目。是内里的硝火和外界压力空气反应的结果。我看完也不能给阿凤说个结论,他桀骜不驯,眼里始终闪着灼灼的光,像野火肆虐不把周围把自己烧得轰轰烈烈漫山遍野就不甘心,哪怕是这样,可能大火燃起也不会得安宁。我年岁不大,涉世未深。但始终相信狂风暴雨同归于尽固然刺激,肾上腺素飙升,可是和风细雨,温温柔柔的触碰和爱才是长久之计,细水长流更符合人类寿命的时长和速率。
父辈和儿辈的关系,不知,人和人的关系太复杂,越亲近越复杂,何况是生命之间的关联。
读《孽子》有感 篇5
如同花园里的红莲,生长在黑夜中,却带着美丽的颜色。
在生命的无涯中,并没有什么是我们能够真正得到的。阿青没有得到父亲的救赎,自己也并未真正走出心中的牢狱。在黑夜中,他再一次领回小男孩罗平,痴念将又一次蔓延起来。
后续仍旧无数磕碰下去,谁料得清前路如何漫漫寂寥,老鼠会否被教育感化,重新走一回人生路?小玉在东京摸爬滚打,异国他乡又会遭遇怎样的不测?书已读完,但故事远远没有结束。
岂止他们,我们也是如此。“与对痛苦的过度补偿相比,真实的幸福当然看起来很卑劣。稳定看起来也没有不稳定那么壮观,心满意足从来没有反抗苦难所具有的外表迷人,也没有抵挡诱惑或者被激情被怀疑打败来得栩栩如生。幸福从来不豪华。”赫胥黎说的多好啊,像阿青小玉老鼠吴敏甚至夔龙傅老,经历了千疮百孔的人生,反而有种别样的美丽。这是白先勇笔下的,也是他们自己的。
创造生命的从来不是我们自己。可怕的黑暗永远蛰伏着,但为着些微的光亮,我们要像他们一样,在黑暗中开出红莲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