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阅读小学语文教学反思(精选4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 篇1
抗日时期出现了刘胡兰、董存瑞等为国献出生命的无数烈士。走近很容易,也让同学们潜移默化中就已感受他的可贵品质。
然后,我觉得同学们的分角色对话很成功。特别是同学们的点评很到位,很热烈。在他们的点定评中,他们不仅很好把握了人物的性格,而且深刻领悟到对话描写以及动作、语言描写的魅力。
其次,这节课目标很清晰。就是教会同学们会对话描写。考虑到同学们是六年级的学生,更重感性认识,所以,我把原文的对话描写改成一般的叙述性语言,然后作比较阅读,这样,同学们一目了然感受到描写的妙处,后经过两次的训练,感觉同学们都会运用了描写。如果长此以往的进行这样的系列训练,我想同学们的写作会大大提高。一份清醒。
首先,当同学们浅层次的目标达到后,应该在处理一些环节上还可以深一些,可以适当的开展一些讨论,如:在提倡全面小康的时代,还需要清贫的生活态度吗?我想如果有了这样的讨论,同学们的情感上感受会更深一些。
其次,同学们的的确很好,也都积极紧跟课堂。但是,同学们的思维还可以开阔一些,让一些思考更深一些,照顾一些优生吃不饱的现象。当然,有一些内向的学生,我应该给一些特殊的关爱,给更多的鼓励,也让他们参与到课堂中来。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 篇2
《书的世界》是一个开放单元,教学时,我充分利用大语文环境,让学生直接接触文本资料,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而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一、注重课前的研究性学习:
课前,除了由家长带领孩子到书城买书,我还带领全班学生到新华书店买书体验买书的感受,同时还可以了解书的分类、目录的作用、以及封面所包括的内容,让学生对这部分知识有初步的感性认识。学校有图书室、阅览室,学生们在借书、看书的过程中,提前走进了“书的世界”。课前有了充分的准备,学生们都会信心百倍地走进课堂。
二、“闯关”将课堂各个教学环节很自然地联系在一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由于本课涉及面较广,要求认读的生字虽说只有8个,但是“认一认,读一读”中的识字量却不少。“五字教学法”第二个字就是“趣”,即激发兴趣。“教师要有爱心和激情,善于运用生动有趣的语言,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从而真正调动起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因,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因此在本节课中,为了极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我采用“闯关”这一竞赛形式,顺应二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及性格特点,让孩子在比赛的过程中更好地掌握知识。通过四关,将“从哪里可以找到书”“向同学们介绍一本你最喜欢的书”“认识书的封面”“查目录”以及检查认读生字的情况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兴们兴趣盎然地学习知识。闯关由“小精灵”带领,每一关都给学生一个悬念,让他们在强烈的好奇心的驱使下,产生求知欲望。如,第四关出现了一面泡泡墙,泡泡里到底是什么呢?学生们急切地想知道结果,因此,只要点击自己喜欢的颜色的泡泡,就可以知道结果,达到学习的目的。
三、在生活中识字,在游戏中认字,利避单调的识字教学。
1、游戏中引导学生发现识字的规律。闯关做游戏,点击泡泡墙识字,如丑与王的认读,先出现“土”,由土的变化而认识丑与王,学生自己找出规律“熟字加笔画或熟字加部首”可以识记新字。课堂中,有学生还会讲出土加“示字旁”变成“社”进行了拓展识字。
2、引导学生在课外、在生活中识字,提倡“两条腿走路”。进行拓展性识字。交流自己喜欢的图书的过程中进行了拓展性识字,将课外自己的识字带进课堂学习,认读“工具书、教科书、连环画、杂志”等词语结合自己的生活,做到在生活中识字。
四、课堂上注重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如在“第二关,向同学们介绍自己最喜欢的书”这一环节中,不仅生生之间进行了交流,师生之间都互相介绍了自己喜欢的书。师生的交流使老师参与到学生的学习中,而不是学生学习的旁观者,课堂的主宰者,给学生提供一个交互式的学习的平台,营造亲和、愉悦的氛围,宽松、和谐的学习机会;生生交流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主动地学习,每一个孩子都能够表达自己的见解。通过互相介绍,不但使他们又知道了许多书名,增长了见识,而且在口语交际活动中锻炼了口语水平,进一步激发了阅读兴趣。
五、调动各种感官的积极性。
教学中,采用“听一听、看一看、猜一猜、说一说”,课件展示“四大名著”的音乐及画面,让学生在听、看、猜的基础上说出书名,使学生的各种感官都运动起来,更好地参与到学习中。
本节课我打破常规的课堂教学方式,采用闯关的方式较为新颖,但是课堂上对于千变万化的学生有时把握不住,因为他们随时会出现一些教师意想不到的情况,所以还需要教师进一步备学生,以“不变应万变”。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 篇3
上个星期我们五年级的语文老师就《清贫》这篇课文进行了教学比武。比武前我是满怀信心,可是在教学时却不尽人意,最后很多环节都省掉了。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有如下体会:
这堂课我设计了如下环节:
1、初读课文,初步感知方。志敏的清贫。
2、再读课文,深入体会方。志敏的“清”与“贫”。
3、学习作者的通过侧面描写衬托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4、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教育学生应如何正确的看待清贫。我觉得我的设计还行,可是课堂上却并非如此。
第一、二环节学生完成的还好,可是第三环节就糟糕了,在教学这一段时,我主要抓住了国民党的两个士兵的内容来学,让学生先找出描写他们的动作、神态、语言的句子,然后谈体会,学生都可以体会到国民党士兵的贪婪,最后让学生练习读,学生读不出国民党士兵的贪婪,在指导后还是不是很好,从这我深深地意识到我们的学生只会学一些皮毛,不会深入揣摩,这有待老师加强指导。
学习完国民党士兵的,再让学生找找描写方。志敏的,学生只能找到一点,课堂上还有一个学生说,课本上就写这么一点,我趁机抓住了这话,问学生“知道为什么只写这么一点吗”,大多数学生说不知道,聪明的学生说出来了,这是侧面描写。
紧接着我简单介绍了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的区别,然后出示了几个练习题。学生很茫然。由于这一环节花了很多时间,导致这节课没完成教学任务。
从这节课,我觉得我们一堂课并不要上一篇完整的课文,只要一个知识点达到了自己预订的目标就行了。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 篇4
本课讲述了中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看见一群孩子在捉蜻蜓,引导他们认识到蜻蜓是人类的朋友,并放飞蜻蜓的故事,体现了陶行知先生良好的教育方法和对孩子们的关心爱护。对于这课的教学重难点我定为:
1、细读课文,了解蜻蜓的知识,懂得蜻蜓是益虫;能用上课文中的有关语句和自己搜集到的资料介绍蜻蜓,从而增强保护动物的意识,激发探究有关动物的科学知识的兴趣。
2、抓住描写陶行知先生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体会陶先生对学生充满爱心,循循善诱的特点。
陶行知先生如何教孩子认识蜻蜓是本文的主线,在引导学生了解蜻蜓的知识时,我先让学生默读课文,自主学习,了解蜻蜓的特点和作用,然后结合自己在预习时查找的资料填充进去,用自己的话来介绍蜻蜓。我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让他们互相介绍蜻蜓。课上,学生们绘声绘色地说着蜻蜓的知识。我知道,课文的重难点他们已经大多掌握了。
本节课,我让学生在预习时查找资料,学生们找到了许多,有的还把资料打印了出来,张贴到黑板的一角,同大家一起分享,有的学生把收集的资料牢记在心,通过自己的口说出来的,课堂上情绪很高涨,学习的气氛也就越浓厚了。
为了让学生充分了解陶先生对学生充满爱心、循循善诱的特点,在教学中我着重突出了“慈爱”、“小心”、“商量”、“抚摸”等词语的教学,引导学生就这些重点词句展开讨论。同时补充了陶行知的资料、故事,帮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陶行知,从先生教育学生的一个个小故事中再次体会到陶行知先生的慈爱和谆谆教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