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第一场雪》教案

欢迎阅读六年级语文《第一场雪》教案(精选4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六年级语文《第一场雪》教案 篇1

一、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词。

2.自主学习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喜悦之情。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找出文中优美的语句,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作者的写作方法。

三、教学准备:

写有问题的卡片

四、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理清思路。

师:谁想读课文谁就站起来读,然后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

(培养学生自读课文的能力,帮助理清文章的思路)

生汇报,师相机板书:

下雪前(1、2)

下雪时(3)雪大

21。第一场雪

下雪后(4、5)雪大而美

联想(6、7)

(二)、细读课文,理解课文。

1.师:现在请同学们自由选自己最喜欢的部分进行朗读。

2分组交流: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自由建组进行朗读并做好旁注(自己的学习体会)

3.学生围绕朗读重点进行质疑,师相机补充。

(1)下雪前的景象是怎样的?作者是怎样抓住它的特点来写的?

(2)下雪时的景象是怎样的?读读你认为写得好句子并说说它好在哪。

(3)下雪后的景象是怎样的?读读你认为写得好句子并说说它好在哪。

(4)读读作者产生联想的句子。说说文中谚语的.含义。

4.学生先独立思考后小组讨论,汇报。师相机补充板书。

下雪前(1、2)天气变化

21.第一场雪下雪时(3)看(静态)听(动态)雪大

下雪后(4、5)欢乐雪大而美

联想(6、7)作用

(三)、品读语段,体味美。

1、师:你认为课文哪些句子写得最精彩,你就站起来读读并说说句子为什么精彩。

2.生读文并说体会。

生1:鹅毛般的雪花,从就白了。只听见往下落,偶尔断了。这说明了雪大。另外,从挂满堆满两个词语也能体会雪大。

生2:好大的雪啊!。从中体会到雪的大。从落光了叶子的雪球。体会到雪美。

生3:一群孩子在雪地震落下来。这句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更能体会到孩子的欢乐。

(四)、读写有机结合,创造美。

1.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要求读出喜悦之情)

2让学生根据文中精彩的语句仿写一句或一段话。

(五)、背诵课文。

学生自由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或语句。

六年级语文《第一场雪》教案 篇2

一、导入:

同学们,老师昨天带着你们饱览了下雪前、下雪时的风光,今天早晨,天放晴了,雪停了,我继续带你们领略雪后的景色,会有一番新的感受。

投影出《第一场雪》

二、学习新课

1、过渡:纷纷扬扬的大雪,会把大地妆扮成怎样的世界呢?人们的心情怎样呢?翻开书P106。快速浏览4——7自然段,看看这场雪有什么特点?读了以后,你想知道些什么?

(1)板书:美、好。

(2)整理问题。

a.作者是怎样写这场雪的特点——美、好的?

那些句子写得好,好在哪?

b.作者按什么顺序描写这场雪的?

2、请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4自然段,然后小组讨论:作者是怎样写这场雪的美?说说自己的发现或感受。

3、哪一小组先展示研究成果?

(1)阳光照耀下的雪景。有山川、树木、房屋。

(2)万里白雪

板书:厚厚的、粉妆玉砌。(静态描写)

4、指导朗读

谁能带着赞美的语气来读一读这部分?

(个别读)(出示文段)

5、继续汇报

板书:银条儿雪球儿吹摇落飘(动态描写)

6、指名读小组读(出示文段)

7、小结(出示图片:白茫茫的雪景)

同学们,你们体会得真好,山川、树木、房屋……目之所及都是雪白的一片,万里江山变成了粉妆玉砌的世界,这是何等的壮美啊!谁能把这部分读美、读活?

(推荐小老师领读)

(每句话的第一个符号前的内容由小老师读,后面的同学们读)

8、把自己喜欢的部分背下来。

9、过渡

(同学们读得真美,你们真行)

现在我们来学习5、6、7自然段。先默读。用一个字说说这场雪给人们带来怎样的心情?

板书(喜)

说到“喜”,课文中的孩子们和老农的'“喜”的原因相同吗?小组讨论,从书中找出能说明自己看法的理由。

10、汇报(哪一小组先汇报自己的研究成果?)

(1)汇报弄懂的问题。

a孩子们“喜”的是什么?

打出(课文插图)

板书:堆雪人掷雪球(人物活动)

b.你们觉得这部分写得怎样?从哪知道?

(夸张手法).震落

c.雪给孩子们带来了无穷无尽的乐趣。让我们跟图中的孩子们一起来感受大自然给我们的快乐,好不好?

(齐读)

(2)继续汇报:

下面的内容就由小老师和你们一起学习好不好?现在小老师跟同们玩一个游戏好不好?就是进行“小博士摆擂台”的活动。

看看谁围绕6、7自然段的内容提出问题挑战小博士,看谁能问倒它!(谁来做小老师?)

11、小结

1)、同学们真棒,都读懂了这部分内容,这是你们合作学习的结果。自由朗读,读出喜悦的心情,再把自己喜爱的部分背下来。

2)、作者由这场雪联想到“瑞雪兆丰年”

二、开拓发展,环境教育

1、“瑞雪兆丰年”难怪老农心头乐滋滋的,谁上台当老农夸夸这场雪。(这场雪太好了,它能促进明年农作物的收成……)

出示课图片:(拼图)

小品:这时一位同学走上教坛:农民伯伯请等一等,我有问题请教一下“瑞雪兆丰年”是大自然的恩赐,可是现在……:你听地球在哭了。该怎么办?

老农:(只有一个地球,如果它被破坏,我们别无去处,那我们应该大力宣传环保的重要性,精心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平衡,为造福子孙后代而多作贡献。)

2、老农赞得好,说得好

显示图片:(活动:文插图)加上文字:为雪美而赞,为人欢而叹。

3、看到这,你们想抒发自己的感情吗?请把你喜欢的部分背下来。

三、总结。

1、看板书,理清作者的写作顺序。

(按时间发展顺序写)

2、欣赏雪后的美景(出示第二个课件)

四、作业。

摘抄好的句子,并体会其写法的好处。

六年级语文《第一场雪》教案 篇3

一、教学目标:

1.借助字典掌握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理解课文内容能力的培养。

2.注意雪中和雪后的景象有什么不同,并体会作者怎样借写景抒发了自己的喜悦之情。

3.学习作者有条理地记叙下大雪的情景,并抓住景物特点以及展开联想来表达中心的写作方法。

二、教学重点:

1.这篇课文的重点是体会作者借描写雪景所表达的预见到来年小麦丰收时的喜悦心情。

2.本文难点是作者是怎样在描述瑞雪的过程中透露自己内心的喜悦的。

三、教学难点:

本文难点是作者是怎样在描述瑞雪的过程中透露自己内心的喜悦的。

四、课时安排:

两课时。

五、学生活动设计

1.根据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理解“瑞雪兆丰年”“冬天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等谚语的意思,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来。

2.学习作者在描写景物中表达心情的方法。

3.通过语言文字,了解雪后景色的美丽及作者的联想,体会作者喜悦的心情,有感情地朗读。

4.学生质疑问难。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整体感知

读过课文,说一说胶东半岛的第一场大雪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对作者所说的“瑞雪兆丰年”你又有什么感受?你最喜欢课文的哪一部分内容?为什么?

二、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1.检查预习、质疑问难。

(1)学习生字,注意字首、字形、正音。

凛(l!n)冽(li8)彤(t$ng)云骤(zho))然粉妆(zhu1ng)玉砌簌(s)玉屑(xi8)

(2)理解词语。

凛冽:刺骨的寒冷。

彤云;密布的阴云。

玉屑:玉石的粉末。本课用来比喻雪末儿。

粉妆玉砌:用白粉装饰,玉石砌成,形容雪后一片白色的世界。妆,装饰。

瑞雪兆丰年:及时的好雪预示着丰收年。瑞,吉祥的意思。

(3)读课文,你最喜欢课文的哪一部分内容,为什么?在书中勾画出你喜欢的句子,记录疑难问题。

(4)交流预习后的初步感受。

(5)学生质疑问难。

2.揭示课题,学生自悟。

(1)导入语。

同学们,大家都见过雪吗?下雪是冬天特有的自然景象。一场大雪后,往往给人们带来欣喜和快乐。我们今天学习课文《第一场雪》,看看作者是怎样描写入冬的第一场雪,是怎样表达自己的心情的。

(2)作者和时代背景介绍:

本文作者是峻青,写于1962年,1960-1962年,正是我国遭受严重自然灾害的时期,当时粮棉欠收,国民经济遇到了暂时的困难。人们多么盼望能有一个好收成啊。1962年冬天,作者在胶东半岛的农村,看到这第一场大雪,联想到“瑞雪兆丰年”心里无比喜悦,写下了这篇散文。

三、范读课文,初知内容。

(1)按你的想法,如果要写“第一场雪”应抓住哪些特点写?作者写“第一场雪”抓住了哪些特点来写的?与你的`想法有哪些相同和哪些不同?(鼓励学生大胆发言)

(2)议论。

(3)小结:因为是“第一场雪’,所以作者抓天气骤然变冷这个特点来写,又写雪前、雪中、雪后的'情景,并对第一场雪进行了联想议论。

4.读通课文,理清脉络,练习分段并概括段意。(可前后桌讨论或小组讨论)(按“下雪前”“雪中”“雪后”“联想”给课文分段)

第一段(第1、2自然段)写下雪前的天气变化。

第二段(第3自然段)写下雪时的景色。

第三段(第4、5自然段)写雪后的景象。

第四段(第6、7自然段)写作者的联想。

5.教师点拨、突破难点。

(1)本文中哪一部分内容最能体现作者的喜悦之情?用笔在书中勾划出重点词句。

(课文的第三段描写了雪后的景象,从整体到部分,由景物到人物,从静态到动态,运用比喻和象声词、叠词等,有声音有色彩,有诗情有画意,充满了作者喜爱和赞美之情。)

四、直入重点段学习。

①指名朗读第三段。

②分小组议论。

这一段的两个小节,各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雪大、雪景美、人欢乐)

③雪后的景色是怎样的?作者是怎样描写的?(“山川、河流、树木、房屋、全都罩上了一层厚厚的雪,万里江山变成了粉妆玉砌的世界。”“粉妆玉砌”是什么意思?雪后的柳树是“挂满了毛茸茸、亮晶晶的银条儿”,松树、柏树“堆满了蓬松松、沉甸甸的雪球”,一阵风后,“树枝轻轻地摇晃,银条和雪球儿籁籁地落下来,玉屑似的雪末儿随风飘扬,映着清晨的阳光显出一道道五光十色的彩虹。”“玉屑”是什么?这里指什么?“显出一道道五光十色的彩虹”是什么样的景象。来描写雪后的壮丽自然景象,作者还抓住人物的活动来写雪后的景象:“一群群孩子……”,以此来表达大雪给人们带来的快乐。作者由景物到人物,由静态到动态描绘雪后的景象。)

④出示幻灯片,看图并结合课文内容想象第一场雪后的壮丽景象,学生可边看图边说,教师可作适当的指导。

⑤练读课文。(要求读出喜爱之情)

⑥提出不懂的词语和问题。(同学回答、教师补充)

(3)其它几段又写的是什么呢?学习其余几个段落。

①讲读第一段。

②朗读第一段后,找出表示时间和天气变化的语言,并在书中勾划出来。

前些天暖和得如同阳春三月。

前天天气预报寒流即将南下(寒流未到)。

昨天清早天气骤然变冷布满彤云(寒流初到)。

昨天中午刮起凛冽寒风(寒流到来)。

昨天黄昏下起雪来。

这是按时间顺序把寒流来时每一个阶段的特点表现出来,语言简明,特点突出。

③师生对读,师可读前部分,生读后部分,也可调换读一读。

6.学习第二段。

(1)指名朗读第二段,思考:下雪时作者怎样按先后顺序记叙了下雪的过程?先找出表示先后的词,再找出相应的下雪情景。

“开始”“伴着小雪”。

“不久”“鹅毛般的雪花”。

“一会儿”“地上白了”。

“夜里”“压断枯枝”。

(2)小结:这一段雪中的景象作者就是抓住以上事物的特点写得很细致,不仅写了样子--“鹅毛般的雪花”,颜色--“地上白了”;而且写了声音--“籁籁地不断往下落”,偶尔压断枯枝,咯吱一声响”。所以这段写得有序、有色、有形、有声。

第二课时

一、学习第四段

①齐读这一段,画出本段的中心句。

(“瑞雪兆丰年”)“瑞”“兆”你是怎么理解的?“瑞雪兆丰年”你又是怎么理解的?(及时的好雪预示着来年是个丰收年。)

②它的科学根据是什么?

先让学生动手在书上画出来,然后再指名说一说。

(科学根据从两方面加以说明,一方面从积雪可以冻死害虫,雪化后可以促进庄稼生长来说明;一方面从老农的经验--积雪可以保护麦苗安全过冬来说明。)

③作者由第一场雪联想到“瑞雪兆丰年”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作者充满喜悦的思想感情)

(4)下雪后,同学们最喜欢做什么游戏?你们的心情怎样?课文怎样写孩子们欢乐的心情?(“堆雪人”“掷雪球”“欢乐的叫喊声”)

那欢乐的叫喊声,都快把树枝上的积雪震落下来了。”这一句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夸张)目的是什么?(突出了“人欢”。)

(5)朗读全文。

二、总结、扩展

1.根据板书和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要求学生简要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自由朗读课文,想一想课文最大的特点是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本文在“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方面很有特色,作者无比喜爱这场瑞雪,这种感情既蕴含在对雪中、雪后景色的描写上,也直接通过联想表达出来。)

3.你认为这篇课文哪部分写得好?好在哪里?

4.围绕重点,学习表达。

学习写法

(1)有序:按时间顺序,按下雪过程写。

(2)有物:从雪景写到人,再联想到来年小麦丰收。

(3)有情:为雪景而欢乐,为来年丰收而喜悦。

5.综合训练,发展技能。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根据对本课的学习,说说你观察到的雪前、雪中、雪后是怎样的景象。

(3)学习抓住景物特点来写,有条有理,粗细有致,情景交融以及展开联想来表达中心的写作方法。

三、布置作业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模仿本文的写法,写一篇短文。

六年级语文《第一场雪》教案 篇4

教材分析:

这篇阅读课文选自峻青的散文集《秋色赋》,原题为《瑞雪图》。文章描述了胶东半岛的第一场大雪,讲述了“瑞雪兆丰年”的科学道理,表达了作者的喜悦心情。

教学目标:

学会10个生字和词语:骤然、玉屑、俗话、谚语、馒头、毛茸茸、沉甸甸、粉妆玉砌、瑞雪兆丰年。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选自己喜欢的部分背下来。通过学习课文,体会作者在描述瑞雪的过程中透露出来的喜悦之情。初步想想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描写第一场雪的,写出了这一场雪的哪些特点。

教学重、难点:

通过语言文字,了解雪后景色的美丽及作者的'联想,体会作者的喜悦心情。

教学构想:

先布置预习,再在课堂上交流预习的结果,解决问题,最后欣赏平时积累的有关于描写雪景的段落。学生可充当小导游,介绍雪后美景。

教学准备

积累有关于描写雪景的词句段、雪景录象带。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检查预习情况,学生初读课文,了解课文背景,感受雪景的美,并能感情朗读。

学生学习过程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同学们,你们喜欢雪吗?谁来说说为什么喜欢雪,它美在哪里?今天,我们来学习峻青写的《第一场雪》。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

1、出示生字生词小黑板,点名汇报自学生字生词的.情况,共同纠正读音。记住字形。

2、开火车按自然段初读课文。

3、读后请大家结合预习课文的情况,说说课文中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是什么。(根据以往教学情况和学生心理,一般说,学生对课文中“雪中”和“雪后”这两部分最感兴趣。因势利导先学习这两部分内容。)

三、学习新课

1、指名读第三自然段。说说这场雪下得怎么样,给你什么感觉。

2、在书上找一找,哪些词语可以看出这一场雪下得很大?

(1)注意指导学生突出理解“鹅毛般”、“一会儿”等词语。

(2)指导学生朗读这一句。(注意“鹅毛般”读成重音;“一会儿”可读快些。)

3、同学们,下雪与下雨不同,没有声响。可是课文中为什么又写“树木的枯枝被积雪压断”的声音呢?(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雪下得大,并指导学生在讨论后朗读这两句。)

4、按照刚才的学习要求,请大家把第三自然段完整地轻声读一读。谁能站起来读给大家听?(请1—2人有感情地朗读。)

5、这场雪下得真大啊!刚才我们一起学的是下雪时的情况。让我们再来看一看,下雪以后又是怎样的情景?指名读第四、五自然段。读后引导学生说说又从哪里看出这场雪下得真大、真美。(注意指导学生理解“好大”、“全都罩上”、“挂满”、“堆满”等词语。)

6、我们来看看这一句:“推开门一看,嗬!好大的雪啊!”这里作者连用了两个感叹号。想一想,作者当时看到这雪景是什么感觉?(作者内心充满了惊叹、赞美,脱口而出。)指导学生朗读这一句。(要读出重音,要表达出惊叹、赞美、欣喜之情。)

7、再想想,作者在赞美、惊叹什么?(让学生在轻声朗读中学习体会。)

8、谁能把第四、五自然段连起来,有感情地朗读一下?(请几个学生起来朗读。)

作业设计: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选自己最喜欢的部分背下来。

2、抄写本课生字词。难写的可多写几遍。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学生继续学习课文,体会课文所蕴含的思想感情,并谈自己的感受,感情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学生学习过程:

一、检查复习

1、指名有感情地朗读第三、四、五自然段。

2、能背诵的,把你喜欢的部分背给大家听。

3、用自己的话说说第三、四、五自然段的内容。

二、继续学习课文

1、同学们,想想看,如果由你来写这《第一场雪》,光写“雪中,雪后”完整吗?你认为还应该写些什么?(引导学生讨论。)

2、让我们再来看看课文中作者怎样写“下雪之前”的。指名读第一、二自然段。(引导学生理解“骤然变冷”以及“这是入冬以来的第一场雪”。)指导学生朗读这一段。

3、指名读第六、七自然段。这一段讲的是什么?(理解“瑞雪兆丰年”、“及时”的意思;想一想作者此时的心情。)指导学生朗读这一段。

4、要求学生把全课轻声朗读一遍。说说,你最喜欢哪一部分,读给大家听。

5、继续谈学习课文的收获。

(1)体会到文章的中心。(板书:赞美喜悦)

(2)还从哪儿能看出作者看到这场雪心里很高兴?(板书:瑞雪兆丰年)

6、谁能照着板书总结一下这篇课文。

7、课文为什么以“第一场雪”为题?为什么不以“雪”或者“一场雪”为题?

8、为什么称这场雪为“瑞雪”。

9、介绍背景。

10、你喜欢这场雪吗?带着对这场雪的喜爱赞美之情,选择你喜欢的段落读一读。

三、片段欣赏。

投影:学生抄词抄句本上的描写雪景的片段。同学一起欣赏。

作业设计:

1、抄写你认为写得好的语句。

2、从报刊、书籍中或上网收集有关资料,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说明雪的作用的短文。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