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山虎的脚教学教案

欢迎阅读爬山虎的脚教学教案(精选4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爬山虎的脚教学教案 篇1

教学内容: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第二单元第六课,语文书第25-27页。

教学目标:

1、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知道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的

2、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培养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

难点:知道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的

教学准备:

交互白板课件

教学过程:

一、猜谜导入

师:孩子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那我们就来猜两个谜语吧!

出示课件

师:这两种植物要想生长的好都需要搭架,而有一种和它们相类似的软藤植物不需搭架,无论是在岩石上或墙上都能生长的很好,不信我们去看一看。

师:谁来说说看了图片你有什感受?

茂盛的秘诀就在“脚”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重点认识爬山虎的“脚”

二、整体感知,直奔重点

师:谁知道段落介绍的是爬山虎的脚?

指名读,评议读的`情况

三、分段学习

(一)学习第3自然段

师:请大家带着问题默读第三自然段(位置形状 颜色)

学生自由回答

师:作者把脚的位置、形状、颜色描写的如此生动形象,想一想他靠的是什么?

归纳:观察细致

(二)学习第4自然段

师:爬山虎的脚是怎样一脚一脚地爬上去的呢?仔细默读第4自然段,找一找作者运用十分贴切的动词。

学生自由读文,进行勾画,教师巡视。

学生汇报、交流

师:也将就是说,细丝原来是直的,后来因为触着墙后用力变弯,弯曲后有了拉力,使它在墙上贴的.更紧。多么神奇的植物,多么细心的叶圣陶!此时此刻,你想说些什么?(夸爬山虎、叶圣陶)

(三)学习第5自然段

师:如果爬山虎的脚没有触着墙,会有什么情况发生?触着墙的呢?

师:要是……休想……说明了什么?

风能吹下它吗?雨能阻挡它向上攀登吗?

可见爬山虎有多么不屈不挠的攀登精神!

四、拓展、升华

1、师:现在你对爬山虎或它的脚有了什么新感受,带着这种感受再读第3、4、5自然段。

2、师:让我们再一次领略文学大家用词的准确。

选词填空(一)(二)

3、作业:像叶圣陶爷爷一样观察一种植物,并把你的观察结果写下来。

五、板书

爬山虎的脚 叶圣陶

观察细致、连续

爬山虎的脚教学教案 篇2

教学要求:

1、认识本课生字5个,积累有关的词组,用换近义词的方法理解有关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继续复习巩固良好的阅读习惯。

4、知道爬山虎的脚的样子的作用。初步了解叶圣陶其人。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重点、难点:

弄清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一位名家,这就是他写的`文章。齐读课题《爬山虎的脚》。课前大家预习了课文,知道这是谁写的?你知道叶圣陶吗?

2、这就是叶圣陶。(多媒体演示)

二、新授。

1、你们见过爬山虎吗?在哪里见过?你注意过它的脚吗?

2、看多媒体认识爬山虎的脚。

3、你能介绍一下爬山虎的脚吗?交流。

4、自读课文找到描写爬山虎的脚的段落。

5、分组读,找到描写爬山虎脚的句子。

6、爬山虎的脚长什么样子?(多媒体演示)联系第三节交流。

板书:茎上长叶柄的地方枝状细丝嫩红

师:作者把爬山虎的脚的形状和样子写清楚了。我们通过找一找、读一读有关句子。在观察的基础上,对爬山虎的脚有了初步的了解。

7、那它是怎么爬的?叶圣陶先生用了“触、巴、拉、贴”这几个字把爬山虎的攀爬写

得活灵活现,尤其是这个“巴”字。

8、谁能做一做“巴”这个动作吗?(学生演示)你体会到了什么?

9、难怪课文最后描写到(引读)不要瞧不起那些灰色的脚,那些脚巴在墙上……要是……

怎样读好这句话呢?生自由读。

出示: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使它紧贴在墙上。

10、爬山虎的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自己读读这句话,注意读出力度来!

11、爬山虎的脚真奇妙。那么它的叶子又是怎样的呢?(多媒体感受)你觉得这些叶子怎样?请看第二节。

12、爬山虎的叶子长得绿绿的、密密的,真美。谁能读好第二节?找一找你喜欢的句子背一背。

三、课堂拓展。

叶圣陶先生还写了很多好文章。在我们的《十年后的礼物》这本书中有叶圣陶先生的《三棵银杏树》,请大家在课余去阅读它。

爬山虎的脚教学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理解重点词句,了解爬山虎的脚的特点。

2、能力目标:

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和能力。

3、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做生活的有心人。

【教学重点】

通过对词句的理解,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

【教学难点】

爬山虎是怎样向上爬的?

【教学准备】

课件、彩色笔、画纸。

【教学实录】

一、谈话导入,直奔难点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爬山虎的脚》这篇课文,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自由地读读课文,等一会儿,把你觉得在学习上有困难的自然段提出来。

生:我第三、四自然段不好理解。

生:

二、方法指导,引导自学

师:同学们敢于提出自己学习的难点,这很好。那么以小组为单位,读读二、三、四、五自然段,然后讨论一下,可以用什么学习方法来读懂这几个自然段呢?

生:我们可以用画图画的方式来理解课文。

生:我们也可以一边看图一边讲述加深课文内容的理解。

生:我想用读课文找关键词、句的方法来学习。

生:一边读,一边想象,一边表演来帮助我学习课文。

生:可以采用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的方法。

生:

师:同学们的建议的确很好。现在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学习方法自学你认为比较难读懂的自然段。如果还有不明白的,在小组内提出来,进行交流。开始吧!

(生自学)

三、交流汇报,教师点拨

师:谁愿意给大家讲讲你怎么学习第二自然段的?

生:我用画图画来学习这一自然段。

师:你来当小老师给大家讲讲这一自然段吧。

师:画得好,也讲得清楚,不错。给他一点掌声吧。同学们也来读读第二自段吧。

师:爬山虎的叶子这么美,那么,爬山虎的脚是什么样子?谁能来讲?

生:

师:老师这里也画了爬山虎的脚,请同学们画出第三自然段中有关爬山虎脚的句子,边读边想:这幅画画得对不对?

师:谁来评呢?

生:画得对。

师:上来给大家讲解一下吧!

(生讲解)

师:讲得不错。请同学们默读第三自然段,想:这几句话写了爬山虎脚的.哪些方面?

师:作者从哪些方面写出爬山虎脚的样子呢?

(生回答,师板书:位置、形状、颜色)

师:同学们都看着大屏幕,一起来读这几句话,一边读一边在你的脑海里也画一画爬山虎的脚。

师:作者为什么能把爬山虎脚的样子写清楚呢?

生:注意观察。

师:你是怎么知道作者注意观察的。

生:

师:注意观察能够帮助我们写好作文,回去以后同学们也去仔细地观察一种你喜欢的植物的特点,把观察到的写在日记上。

师:自己读懂了爬山虎脚的位置、形状、颜色。现在我特别想知道你们是怎样自学第四自然段的?谁来说?

生:我用画关键词的方法来理解爬山虎是怎样向上爬的?

师:你画了哪些关键词呢?

生:变、巴、弯曲、拉、爬

师:能注意到爬的一系列动词,非常好。同学也来读读第四自然段,用动作比划比划,试着真正地读懂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

(生读课文做动作。)

师:谁来做一做爬山虎往上爬的动作呢?其他同学注意看,待会请你们来评一评。

(指名来做动作)

师:能根据课文表演,不错的。许老师也想来读读这一自然段,请同学们边听边注意看画面。

师:真正读懂第四自然段的同学看着大屏幕,自己给自己讲讲爬山虎的脚是怎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还没能真正读懂的同学,用心地把这一段再多读几遍,你会弄明白的。

(生自由读课文。)

师:刚才哪个同学觉得第五自然段比较难学?现在你学会了吗?好,老师来考考你。你读懂了什么呢?

生:我读懂了

师:真不错,能自己读懂。你把这一自然段给同学们读一读吧。

(指名读第五自然段。)

师:好的。刚才,我们随着叶圣陶爷爷了解爬山虎的脚,现在我们再来美美地欣赏一下吧!

(播放录像。)

四、拓展延伸,指导课外阅读

师:爬山虎的脚具有那么神奇的力量,其他植物也很奇妙,请同学们读读这些片段。

(生自由读)

师:刚才同学们从这些片段中读懂了什么?

师:你们还知道哪些植物的秘密呢?

生:我知道

师:大自然可真奇妙,如果你还想知道更多植物的奥秘,那么,回家后去看书、上网、问别人,然后利用星期六,以《植物的小秘密》为题写成一篇短文,下星期的作文课我们进行交流。

爬山虎的脚教学教案 篇4

设计意图:

《大纲》对四年级学生的写作要求是“学习写内容真实具体、条理比较清楚的简单记叙文。”而条理比较清楚对学生来说,就要按一定的顺序去观察事物,描写事物。《爬山虎的脚》一文,作者对爬山虎脚的观察细致入微,描述栩栩如生,最能体现围绕一个意思选好内容,按一定的顺序具体地描写景物的写作方法。结合组文读写训练重点和学生实际,我把这方面拟定为本课教学的重、难点。

学校附近有爬山虎,课前我组织学生实地观察。观察前我布置了观察提纲:

(1)爬山虎给你一个什么印象?

(2)对着那爬满一堵墙的爬山虎,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最想弄明白的是什么?

借用数学尝试法的做法,要求学生以日记形式写观察日记;在课内指导学生学习课文后共同评议学生的一两篇日记(选用写作水平中等学生的习作)。这样处理有利于通过实践和对比,帮助学生掌握重、难点,激发学生的兴趣。

爬山虎脚的生长位置、形状、颜色等静态的东西,通过实地观察,学生容易掌握。为了帮助学生理解爬山虎是怎么样在墙上爬的,我制作了多媒体软件,较形象地显示了爬的过程。

为体现精要教学法的原则,力求围绕重点设计了多项训练内容,使学生在课内由老师指导下进行训练,训练中遇到的问题也能及时反馈。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背诵教材所指定的段落。

2、引导学生自觉运用读懂自然段、分段等阅读方法读懂课文。

3、使学生了解作者是怎样围绕一个意思写好片段的;继续培养学生留心和细致观察事物的习惯。

教学重点:

作者是怎样围绕爬山虎的特点写好片段的。

教学难点:

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的`。

教学准备:

1、(1)实地观察爬山虎。

(2)写观察爬山虎的日记。

2、投影片。

3、多媒体课件:

(1)爬山虎的脚爬墙示意图。

(2)一堵墙上的爬山虎。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生字新词;

3、给课文分段;

4、了解爬山虎生长的地方、模样、颜色。

教学准备:

1、实地观察爬山虎。

2、写观察日记。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谜语:

(1)上搭架,下搭架,条条青龙藤上挂。(丝瓜)

(2)上搭架,下搭架,串串珍珠藤上挂。(葡萄)

我们要是种丝瓜和葡萄,首先要做一项什么工作?

(搭架子。不搭架子,丝瓜和葡萄就不能往高处生长。)

2、导语:

同学们知道了,葡萄和丝瓜都是靠搭架子才能往高处攀援的植物。爬山虎呢,也是一种攀援植物,可它不用搭架子,也能往高处爬。这是为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25课《爬山虎的脚》。

3、对课题质疑。

二、检查预习:对爬山虎的了解情况;

三、出示学习目标、自读。

四、学习生字新词

1、开火车拼读、纠音。(字形重点:隙、漾)

2、解释生字词。

五、默读、思考:

1、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了爬山虎的脚?

2、分段。

3、四人小组讨论分段情况、汇报。

六、教学第一段(第1自然段)

1、默读、思考:

(1)这一段讲了什么?

(2)你觉得爬山虎有什么特点?

2、提问

七、教学第二段(第2自然段)

1、大家还记得我们观察爬山虎时,最引起我们注意的是什么?(满墙的叶子)你能说说你看到的叶子是怎样的吗?

2、现在我们来看看课文又是怎样写的。

(1)爬山虎的叶子在生长中有什么变化?重点写的是什么时候的叶子?从哪个词看出来?

(2)课文写爬山虎的脚,为什么要写第1、2自然段?

(3)讨论、归纳:要写爬山虎的脚,先要向大家介绍爬山虎生长的地方、模样、颜色等,然后才介绍爬山虎的脚,文章这样写就有条理了。

3、重点指导朗读第3、4句。

4、指导学生看着板书上的提纲试背第2自然段。

5、说说你最喜欢哪一个句子,你认为哪个词语用得最好。

八、质疑。

九、做练习3

板书设计:

25爬山虎的脚

刚长出:嫩红--→嫩绿

叶子

长大了:绿得新鲜一顺儿朝下均匀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是怎样围绕爬山虎脚的特点来写片段的,从中领悟围绕一个意思来写好片段的方法;

2、认识大自然的神奇,培养自己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

教学重点:

了解作者是怎样围绕爬山虎脚的特点来写片段的,从中领悟围绕一个意思写好片段的方法;

教学难点:

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的。

教学准备:

1、在黑板上画好一幅爬山虎(缺脚)的图案。

2、多媒体课件:

(1)爬山虎的脚爬墙示意图;

(2)一堵墙上的爬山虎。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练习3(投影片出示)

二、导入课文:

作者是怎样观察事物的?爬山虎的脚是怎样在墙上爬的?我们就带着问题来学习第三段。(出示学标)

三、学习第3自然段

1、默读;用~~划出爬山虎脚的句子,这几句话分别讲了什么?

2、提问、出句子投影,齐读。

3、指名在已画好的爬山虎上添画脚,要求学生在几种彩色粉笔中,选择正确颜色画脚。

以课文为根据,对照学生在黑板上画的`爬山虎的脚,评议。

请学生到黑板前用课文的语言讲述爬山虎的脚生长的位置、形状和颜色,全班说。

4、这一自然段讲了什么?

5、作者能把爬山虎的脚写得那么形象具体,说明了什么?课文哪个词语突出了这一点?(注意)

三、学习第4自然段

1、自由读。

2、听录音,请同学们合上眼睛,想像一下爬山虎是怎样在墙上爬的?

3、多媒体显示、理解。(一棵爬山虎是怎样在墙上爬的。)

4、用“▲”划出爬山虎在墙上爬的动作:

触--→巴--→拉--→贴

5、齐读

6、抓住重点词,用自己的话说说爬山虎是怎样在墙上爬的?自己说、提名说。

7、指导朗读

8、作者写爬山虎的脚“一脚一脚地往上爬”,换成“一步一步”,行吗?为什么?讨论、汇报。(爬山虎并不像动物那样用脚交替着往上爬,而是长一只脚就巴住墙,越往高处爬,就要不断地长出新脚。)

9、多媒体再显示(一棵--→满墙的爬山虎)。

10、这一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

四、教学第5自然段

1、根据课后练习1(3),轻声朗读。

2、同桌讨论、汇报。

3、我们观察爬山虎时最引人注意的是叶子,可是作者却能把隐藏在叶子间的脚写得这么具体详细,说明了什么?(观察细致、耐心)

五、第三段总结:

作者围绕爬山虎的脚的特点,先讲它的生长位置、形状和颜色,再讲它是怎样在墙上爬的,最后讲触着墙与没触着墙的爬山虎的脚有何不同。

六、质疑

七、评议学生的一篇观察日记。

八、课外作业:

1、根据平时对校内紫荆树的观察,自己确定一个意思来写片段;

2、你将从哪几个方面来表现这个意思。

板书设计:

生长位置、形状、颜色

爬山虎的脚

触--→巴--→拉--→贴

触着墙←-→没触着墙的。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