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雷家书》学生优秀读书心得

欢迎阅读《傅雷家书》学生优秀读书心得(精选4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傅雷家书》学生优秀读书心得 篇1

傅雷于1945年1月18日晚写了寄给出国的儿子傅聪的第一封信。整封信由月台上的离别勾起了对儿子童年的回忆。从儿子倔强出走到父亲的忏悔,无不体现出父亲的懊悔。这一走,使严厉的父亲在内心上受到谴责,对傅聪太过于严厉了,但也体现出了深沉的父爱,傅雷也因此抬起了不断写书信的笔。

此后的几十封信中,角角落落无不体现着父亲对儿子无微不至的爱。父亲买儿子每一场演出的唱片,父亲知道儿子这几天会有哪些安排,甚至是生活繁琐的事多多少少都有谈到,并关心傅聪的情绪问题及对艺术的理解,虽然写的都是事,但流露着的都是满满的情。

书中没有附上傅聪过多的回信,但是从傅雷的信中可以看出,儿子是非常信任父亲的,及傅雷对孩子改变后的夸奖及赞许,都表现了傅聪接受了父亲的爱并试图也传递自己的爱。在海外巡演前,傅聪看着报栏上自己排的满满的音乐会,并感慨自己异国他乡,父亲并看不到,也有一屡屡忧伤,这些生活上点点滴滴的细节,都足以体现出父子二人天南海北对彼此的爱。可无奈的是,这桃花潭水都深不及的父子情,草草一封书信怎能代替?傅雷的信似乎是带壳的果实,剥开了,便是一颗盼儿,忧着父亲的心。正如文中这样,儿子遇到了极大的挫败,父亲的一封家书,是极大的精神动力。这些谆谆教诲,在必要时,是不会觉得烦的,它是最有效的强心针。因为它很质朴,令我们不断越过困难险阻;因为它是亲人的期冀,令我们扬起前进的风帆。

《傅雷家书》学生优秀读书心得 篇2

傅雷家书这本书中除了傅雷对孩子的教子之道,还有他俩浓浓的父子情深。在傅雷劝告儿子傅聪的同时,也是可以突出傅雷对自己儿子傅聪的爱。

举一个例子,书本第93页最后一段属于抒情部分。其中写了傅雷的感人语句,时刻提醒自己的孩子要努力学习,因为他的身后有很多人支持着你,不要辜负大家的一片苦心。从这段语句中,我们还能够感受到傅雷对儿子傅聪的期望很大,除了艺术与文化方面以外,傅雷还在教导傅从如何做人,因为傅雷知道儿子刚走入社会,遇到一些对自己前途毫无帮助的这种朋友是很正常的,为了让儿子傅从不走向歪道,傅雷常常教导他儿子该如何在社会上生存,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父亲对儿子的关心与关怀。

而且基本每次在信中都会有祝福儿子傅聪更上一层楼。这是傅雷要通过家书的方式,不仅要告知儿子该如何去做,还要来激励孩子,鼓励孩子,从而来激发孩子积极的上进心。综合以上,从而可以总结出傅雷教育孩子的方法多种多样,在这方面有丰富的经验。

在傅雷家书中,还有一部分写到在国外留学时上台表演,与自己国家面子有关,所以一旦有上台的机会,就要好好把握机会,为国争光,提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像这一块相比而言,是父亲在培养儿子傅聪的爱国情怀,让他在国外留学,一定不要忘记自己的祖国。

所以傅雷家书这本书值得我们细细品味的地方有许多,你可以任选出一句细读都可以侧面描写出父亲傅雷对于儿子傅聪的期望与寄托。

《傅雷家书》学生优秀读书心得 篇3

一封封朴实无华的纸信,日积月累,便铸就一本情意绵绵的——《傅雷家书》。

起初接触这本书时,心中生疑:作者为什么会写下这么多封信呢?这一切只谓“恒”。

傅雷的恒,在于他对儿子悉心指导,呕心沥血。

“多少过分的谀词与夸奖,都没有使你丧失自知之明,众人的掌声、拥抱,名流的赞美,都没有减少你对艺术的谦卑!总算我的教育没有白费,你二十年的折磨没有白受!”傅雷的话语铿锵有力,他对儿子真诚的指导与赞许,给予了儿子前进的力量。傅雷夸奖儿子不要被成功冲昏头脑,冷静对待赞美和荣誉,也意在让儿子不仅要低调做人,更要有始终如一的恒心和意志,奋力前行。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傅雷虽不是儿子的音乐老师,但他在儿子面前树立了好的榜样。即使彼此相隔甚远,天各一方,傅雷也能使儿子的心灵有了温暖的归宿。日日夜夜,在父与子对音乐、艺术的探讨中,父子的心灵碰撞中,摩擦出思维的火花。“技巧与音乐的宾主关系,你我都是早已肯定了的……艺术是目的,技巧是手段:老是只注意手段的人,必然会忘记了他的目的。”“我始终认为弄学问也好,弄艺术也好,顶要紧的是人。要把一个人字尽量发展,没成为某某家之前,先要学做人……”傅雷与儿子的交流,犹如清泉滋润儿子的心田;犹如明灯,指引儿子前进的方向。

傅雷的恒,还在于他对儿子绵延不息的爱。在这一百多封信中,父爱是线,串起了一句句温暖人心的话语。傅雷以自己亲身的经历告诉儿子正确对待生活中的各种困难,可谓言传身教,毫无保留。傅雷挥洒他父爱的泉水,不吝啬,让傅聪沐浴着父爱的阳光。

信中一个个送给儿子的问号,便是父爱最好的见证。傅雷几乎在每封信中都会问一些生活琐事。这对父子被国界相隔,几年不见面,但心与心相连,永不分离。

即使傅雷年纪已大,身体不如以前,他仍不辍耕耘。他认为:只要还有力气,就要关心儿子,目送儿子在音乐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傅雷对儿子的爱是细腻的,永恒的;儿子眼中的父亲,是严厉的,慈爱的。

而傅聪的恒,在于他舍得孤独。

“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

在我印象里的傅聪,话不多。做为一个游子,他将所有想说的话都积存在心底,却没有太多流露。傅聪选择音乐这一行,便用恒心将音乐钻研到底,他舍小我,想家时便用书信减轻思乡的念头。他孤身在外,心怀祖国,心知唯一能让父母欣慰的便是提高自己在音乐上的造诣,为祖国争光。于是,这位有着拳拳报国之心的赤子,凭借着“恒”创造了中国音乐界的奇迹。

严父变为慈父,亲父变为朋友,铸就了赤子之心;慈爱严父,孤独赤子终凝聚成一个“恒”字。

《傅雷家书》学生优秀读书心得 篇4

一九五四年一月十八日晚,一位先生倚在窗旁闭上眼睛沉思些什么。他的心飞了很远很远,他开始动笔,开始了一场隔空的旅行。

“不经历尖锐的痛苦的人,不会有深厚博大的同情心”这是书中傅雷给儿子中的一段话。他期望孩子应对挫折不要害怕,不要胆怯,要进取并且勇敢地去应对。因为仅有这样,将来才会拥有博大的胸怀,才能够更爱这个世界。虽然这只是一句普普通通的话却饱含了父亲对孩子殷切的期望。

父亲和孩子阻隔千里。他们之间千言万语只能用书信来传递。是哀是喜是悲还是惧都能经过这一字一句来互表心意。这本书主要是傅雷在书信中告诉孩子如何做人,如何搞艺术,以及如何对待生活等问题。他告诉儿子要做一个谦虚谨慎的人,做一个“德艺兼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在生活上傅雷也对儿子进取地引导,家书中大到事业人生艺术,小到吃饭花钱。他剖析自我,在子女面前承认错误,从自身的经历中给出经验和教训,他无疑是儿子的良师益友。

爱子之情本是人之常情,而傅雷对傅聪的爱却没有成为那种普通的温情脉脉,而是始终把道德与艺术放在舐犊之情之前。正如他对傅聪童年严格的管教,虽然不为常人所认同,但这是他对儿子更为深沉的爱。从傅雷的话语中我看到了作为父亲的他在儿子长大成才的道路上所灌注的心血,在童年时代是这样,在形如隔世的大洋两岸,不是依旧如此吗

我想到我的父母,他们虽然不是伟人,可是他们给我的爱却并不比别人的少。他们见证着我们从婴儿到青年,从中年到老年,他们事事为我着想,为我研究,无疑期望我们过得更好。他们虽然不能讲出许许多多为人处世的大道理来,可是,日常的教诲又何尝不是立身行事的准则呢?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