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欣赏《当下的力量》读后感(精选4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当下的力量》读后感 篇1
你为什么这么伤心?你为什么不开心?
我们大多数人的答案是:当我有足够的钱,当我有一段完美的感情,如果我没有经历过失败和痛苦的心碎,我想我拥有我想要的快乐。
然后你活在你的未来和过去。你焦虑、悲伤、浮躁、沮丧、痛苦。然而,无数的未来只是由无数的当下组成,而无数的当下也会变成无数的'过去。如果你不能很好地把握当下,那么你就会失去今天,明天和昨天,最后的幸福将会让你一无所有。
直到前天,当我读完埃克哈特·托利的《当下的力量》时,我才开始深入思考:我们如何才能拥有当下,在没有拥有我们想要的的时候,却依然快乐和幸福?
书中使用比较哲学的语言和逻辑告诉我们,我们一向活在思维的惯性和寻求自我价值的圆满中,当我们不能面对现实,或不能认同自我,焦虑情绪困扰就会哦我们,让我们不能平静与快乐,更别谈论任何幸福和快乐!
事实上,在现实中,我们只能活在当下,一切都会发生在当下,而过去和未来只是一个无用的时间概念。时间是一种幻觉。只有向当下投降,我们才能找到真正的力量,通往和平与宁静的大门。在那里我们可以找到真正的快乐,在那里我们可以拥抱真正的自我。
它还告诉我们如何获得完全的快乐、和平和宁静,从而积累更多的能量,在每一个当下得以释放;怎样透过痛苦之身体悟当下,寻求解放;怎样透过当下连接本然的自我。他告诉我们什么才是真爱,什么是真正圆满的感情关系。
总之,我们应该不断反省自己,正视生活的本质,“不扭曲,不变形”,满足于当下,知道如何屈服,不抱怨不焦虑,“以无为而有为”。
我想起一句话:耶稣说,看哪,野地里的百合花,不耕不织却长在地上。
这句话很平常,但让我们知道,如何顺应自然,才能达到人与自然的统一。任何事物和存在都有它的因果,何不去抓住当下的每一刻,积累能量,等待爆炸,那么你就会自然而然地创造出生命的奇迹!
同时,我也了解到,普通人也有自己的幸福。如果富人能取之有道,造福社会,名利双收,他也能尝到幸福的滋味。
《当下的力量》读后感 篇2
这是一本让你走向宁静的书。
它没有堆砌很多知识和理论,不需要你用思维去理解,若你用心,你一定会真正的感受到它,也一定会让你透彻的感受到自己。
1、在你死亡之前死亡,而后发现,没有死亡这件事情。
生活中,你是否也会感觉自己是两个人?
日常有事情发生时,你的第一反应跟过了一段时间之后的反应,可能会有天壤之别,两个声音,它们不停的摩擦、碰撞,最后,在你精疲力尽之际,陷入无尽的内耗。
其实,第一个声音就是我们的“本体”。本体是意识体,是那个内在的我,也可以理解为是我们的心。第二个声音就是大脑或思维,思维最容易形成机制,它通过对过往经验的评判分析,来对当下事件做决断,甚至对未来发出定向。这是我们常有的惯性思维,也是我们常说的下意识,同时也是大脑对变化产生的防御机制。
这时,我们需要有觉察力地安住于当下。
那个内在的心会告诉你,形式,只是上帝意识的一段旅程。我们的存在只是这万物进程中,很渺小的部分。终其一生,我们都会面临同样的终点。而思想、情绪组成的“小我”,所困住心灵成长的囚笼,会慢慢地瓦解,它会以一个观察者的角度来审视自己的思想和情绪,你会慢慢地终结时间的幻象,接纳自己,停止思考,最终臣服于当下。
这两个声音都是意识存在于世界上的形式,是我们解决问题的工具。它们最终合二为一,化敌为友地去接纳和拥抱彼此。
2、当你认识到你没有必要去寻找神的那一刻,你就已经找到神了。
作者在30岁之前一直生活在一种焦虑不安的状态中,时常伴随着自杀的倾向。在他29岁生日后的一个夜晚,夜的寂静,房间的陌生感肆无忌惮地向他席卷而来,他痛恨并深深的厌恶这个世界,这时,他想要毁灭自己的欲望超过求生的本能。一个在他“本我”和大脑的夹缝中求存的声音,如同一缕清风跃然他的耳畔,“我无法再忍受我自己了”……
他的大脑仿佛随着时间停止了运转,他如同被吸进了一个能量的漩涡,被恶狠狠地卷入漫长的黑夜。
当他醒来时,每件东西都那么新鲜,都赋予了新的生命力。那个在夹缝中求存下来的声音冲破了黑暗。
晨曦,来了。
之后的几年里,命运的齿轮为他接引了上古智慧,他读了很多灵修的书,并结交了几位心灵导师,他认识到:所有的不幸和恐惧最终都是大脑制造出来的'。想要自杀的是那个虚假、受苦的“小我”,而当“小我”分崩瓦解之后,留下的才是临在状态的“真我”。
同一件事,诠释的角度不同,引发的情绪就不同,与其去改变外在的人、事、物,不如改变我们自己的内心来得省事省力。只有臣服于当下,才能找到真正的力量,获得平和。
两千年前人们就开始使用“宽恕”这个词,但是人们对它的理解却很有限,如果你的自我感觉总是源于过去,总认为他是如何对不起你,那你等于自己给自己上了一副枷锁,宽恕别人何尝不是宽恕自己呢?其次,作者认为我们思索着过去,忧虑着未来,结果是我们永远无法对现在付出全部的注意力。如果想象的未来比现在更好,他会给你希望,或让你愉悦地期待,如果他比现在更糟,会让你焦虑——其实这两者都是幻像。过去的麻烦和未来的担忧,它们会削弱我们的幸福感和满足感,会让我们活在无尽的期待中,当期待的事情没有发生,就会产生很大的失望。
每个人都是一个意识体,就像佛家说,我们每个人都是佛,我们拜的是自己,西方人说上帝在我心中。我们穷尽一生体验世间百态和万物,其实就是一个发现自我的过程。当我们不再求索时,就会走向寂静圆满,获得如来智慧德相。
3、受苦的终结。
文中引用了一个故事:有个小和尚,每天早上负责清扫院子里的落叶。清晨起床扫落叶实在是一件苦差事,尤其在秋冬之际,每一次起风时,树叶总随风飞舞落下。日复一日的重复,让他头痛不已。
后来有个和尚跟他说:明天你在打扫之前,先用力摇树,把落叶统统摇下来,后天就可以不用扫落叶了。小和尚顿时觉得这是个好办法,于是隔天他起了个大早,使劲地猛摇树,这样他就可以把今天跟明天的落叶一次扫干净了。
这一天,小和尚都非常高兴。
第二天,小和尚到院子一看,他傻眼了。院子里如往日一样落叶满地。
老和尚走了过来,说:傻孩子,无论你今天怎么用力,明天的落叶还是会飘下来。
小和尚红了眼,傲娇的头也垂了下来。
世上有很多事是无法提前的,唯有认真的活在当下,才是最真实的人生态度。昨天已过,明天未来,只有今天才是上帝赐予我们的礼物。我们可以快乐的追求快乐,如果总把时间和精力耗费在未知的未来,却忽视眼前的一切,快乐将离我们远去。
这就是苦难的终结者。
4、写在最后。
作者在书的开篇便问:开悟是什么?
沿着他的思路,我们将会感受到那个答案,我们也会摆脱大脑或思维的控制,从生活的焦虑中抽离,忘掉过去,不再担心未来,直指当下。
《当下的力量》读后感 篇3
《当下的力量》这本书中,作者主要想表达的意思是,我们的思维形成了我们的自我意识,但那不是我们真正的样子,只是一个小我,真正的我隐藏在身体中,是一个无限而永恒存在的一部分,那个地方思维本身达不到,思维只是我们意识的一部分,只有当我们的意识穿透思维的重重迷雾,关注于当下,那时候我们才有可能会发现真正的我。
为什么关注当下要去掉思维呢?当我们陷入思绪中的时候,我们是不是对周围的一切都会失掉一定的感知?在自己的思绪中陷入的越深,我们对当下时刻的感知就越弱。我们的思维其实是已经过去的已经知道的东西的体现,在那里面没有新东西,要想有新的东西进入,唯有关注当下。而我们对当下时刻的感知越强,我们的思维作用就越弱。在事情紧急的时刻,我们往往都是凭借本能在行动,那个时候已经没有时间去思考。所以为什么在生死攸关的时刻,人容易顿悟,就是因为在那一刻意识超出了思维状态,感知了真正的我的存在。那个真正的“我”,作者称其为内在之身,那才是生命的本质,是一个无限永恒存在的本源的投射。
听起来是不是很玄妙?其实这个内在之身不是虚幻的想象,而是一个真实的存在,只是它不是存在于物质世界,就好像我们的思维一样,思维确实存在,但它也不存在于物质世界。中医早就发现了这个内在之身的存在,中医的经络穴道其实就是在这个内在之身上观察到的。
人类的历史似乎是一个对内在之身感知越来越弱,而自我意识却越来越强的历史。
我看秦朝以前的历史,春秋战国时期的那些人,老感觉他们和现在的人差别很大,真的就是意气风发,慷慨悲歌,死不旋踵。也难怪曾有人说秦朝以前的中国人和秦以后的中国人是两个不同的物种。从秦始皇开始,中国人怕死就出了名了。他们为什么能做到那样?我现在觉得,应该是因为那时候的人没有那么强的自我意识。(想知道秦以前的人大概是什么样子的,强烈推荐阅读无罪的《剑王朝》)
在电影《金刚川》中,那些年轻的战士,把个人生死利益完全置之度外,为了一个宏大的目标而在当下全力以赴的精神,让任何一个人都不能不动容。他们为什么能做到那样呢?我想最主要的原因也是因为他们没有那么强的自我意识。
害怕死亡的不是生命,是自我意识。
“自我”这个东西害怕死亡,它把“我”和其他的东西割裂开来,和整个世界分隔开来,它要有一些感觉跟其他人不同的东西来彰显自己的存在,特别是感觉比别人更好的时候它就最舒服。所有那些我们引以为傲的东西,一切感觉比别人更好的东西,都在彰显着“自我”的存在。同理,一切我们感到比别人更差的东西,感觉到的侮辱痛苦,也都是它在彰显自己的存在。可悲的是,任何一个“自我”,哪怕它掌握了全世界所有的财富,所有的知识,所有的思想,它也仅仅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小我。它终究避免不了消亡的命运,所以它总是充满着焦虑恐惧。
我们现在这个时代,大概是人类有史以来“自我”意识最强的时代。别说是掌握了所有的东西,哪怕他一无所有,他也觉得老子独一无二,天下第一。太多无法理解的人,无法理解的事,一股脑儿的涌现出来。人与人之间就像隔着一堵厚厚的墙,别说是陌生人一见倾心,片言可托生死,哪怕是挚爱亲朋,亲如爹妈,做的事情稍微不合己意,也有一堆人喷的。
为什么春秋战国,那么多倾盖如故的事情?两个陌生人,一见面就知道气场合不合,就能以生死相托。而现代遍地都是白头如新?哪怕从小一起长大的兄弟姐妹,也几乎不知道对方到底在想什么。
也许就像《当下的力量》中作者说的,几个世纪以来,人类进入了集体的精神失常,他们完全被自我的思维控制了,切断了自己与更根本的更宏大的事物的联系。因为那意味着服从。服从是一种高贵的品格,巨大的力量,而现在的人却把征服当做可贵,把服从弃如蔽履。服从需要人们从思维创造的那个小的自我中挣脱出来,去接纳比自己更深更广更大的事物,这就好比让自我的思维死亡,这太难了,所以每个人都坚持自己的`思维,这思维包括我们对过往的记忆,我们的知识经验,我们无意识的情绪反应。我们的记忆和喜怒哀乐,那让我们感觉到我们才是一个我,没有了记忆和喜怒哀乐,我还是我吗?
那也是我,但只是一个小我。小我的存在也是我的一部分,但那不是真正的我。无需抗拒小我,小我是为了让我们察觉到真正的我的存在。就好像真正的我是一个广大的空间,而小我就是那些空间中出现的事物。只有那些事物存在,我们才能察觉到那一个广大的空间的存在。
如何找到真我呢?保持对小我的觉知,观察它,在每一个当下时刻都观察,仅仅只是观察,而不去思维。就这样。
把这简单的事情坚持下去吧,愿我们都找到那个真我。那个真正的我宏大无比,宇宙中的每颗星辰都在为它注入能量。太阳穴为什么叫太阳穴?就是因为通过这个穴位人体在和太阳交换物质和能量。人体中的每一个穴位的名字都不是乱取的,它都是真实存在的。当我们真正体会到这一点的时候,生命将会何等精彩!
《当下的力量》读后感 篇4
我以为《当下的力量》在介绍一种生活态度:接纳当下的自己,接受此刻的一切自身所处的现实环境。调用自己的意识,不是任由(顺从)自己的情绪,不是任由(遵循)思维的反应来应对、处理生活中的问题。
书中有理论。就是作者的逻辑及逻辑的演义以得出上面的结论。作者借用中国《道德经》部分内容,举例佛教的某些生活事迹,也阐释西方《圣经》中一些语句。对以上各方宗教则学的相互验证,印证作者自己理论,以表达道理、智慧的想通之处。
书中有案例。作者如从爱情、疾病、苦难中对作者理论的`验证、实践。除过从疾病中开悟的那部分内容,我是可以或多或少将案例映射到自己的生活中来。自己曾经某些点滴也是可以支持作者的理论。
曾经的《刻意练习》已告知主动寻找机会来调用自己的意识。曾经的《心流》已告知全身心的投入并享受当下。这些都在一定范围内,让我快速接纳书中的案例,并能感同身受,直接获得如同真实经历过那样的生活的经验。
过去有一段时间,在工作中,开会总是和同组的同时争辩、进而抬杠。后来调用意识在争辩开始形成时,就发现,没有按历史个人情绪、思维的反应进入争辩之中去。这和《当下的力量》描述的一般无二,此书在这个情景下还多表达了一点:在意识启动的时候,观察自己,临走当下。
书中有方法。作者给出了具体能够从当下汲取到力量的办法:观察,深深的观察当下的自己。不带评判,不贴标签,只是观察。即观察情绪思维的变化,也观察身体内在真实的反应。
无论当下你所在哪种痛苦、欢乐之中。使用这个方法,就进入了当下时刻,就会从所在的痛苦、欢乐之中解脱出来,获得平静。痛苦不是被转移,不是遮掩,不是被搁置,而是会消除。
这么神奇吗?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不要觉得差异,觉得不符合常识就排除在大脑、生活之外。不放试试看。
最后个人再复述一下给自己:
接受现实,承认生命、环境的无常。进而接纳自己,接纳当下全真的自己。产生意识,意味着自己的主动性的萌生,根据已接收的现实制定计划解决问题。不断的进入当下,从当下汲取力量,未来会变成一个好的当下。读《当下的力量》过程中,和此后的生活,会有一些认同并践行到生活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