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阅读《孩子的品格》读后感(精选4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孩子的品格》读后感 篇1
今天听了郭老师讲的如何培养孩子的认真品格后,我意识到了认真的重要性。我们做任何事情都离不开认真。认真是一个态度问题,树立认真学习和做事态度是能做好每一件事的前提。俗话说“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要用心做事、学习,再困难的事也能迎刃而解。有些人不屑于每天做简单的小事,其实一些看似简单容易的小事,每天也并不简单的重复。我们应该认真做好每一件事,并且坚持不懈地把这些简单、容易的事做好。就像郭老师在片中讲的,认真的品格是支持学习活动的基础能量,所以不管是孩子,还是大人都要有一个认真的态度。
《孩子的品格》读后感 篇2
精神成长的富足,定会荡涤着孩子的心灵,定会终生受益匪浅。家庭是人的第一个社会生活环境,是德育最长久的场所,而德育核心就是孩子健康品格的养成教育。
1.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德育环境。
儿子的童年应该是愉快的。进入小学,因为是独生子女,家中很少有人来玩,孩子有时会产牛孤独感。我就鼓励孩子多和小伙伴、小朋友在一起,并时常邀请邻居小朋友到我家中或他到别的小朋友家中玩、住。小朋友家中没有的玩具,儿子会主动借给别人,有时损坏了,我们也觉得无所谓。这样孩子就不会因为家中只有一个而产生孤独,性格也不会变得孤僻,同时在玩的过程中也提高了孩子与人交往的能力。
2.因地制宜,“遇物则诲”。孩子上二年级时的。
一次课间和同学玩的时候,嘴唇碰到了操场上的滑车上,顿时鲜血直流。我及时赶去带他到医院治疗。儿子告诉我是一位小朋友恶作剧扳起了他的腿才碰到了滑车上。看到儿子缝合的嘴唇,我真心疼,为了让孩子也接受教育,我对儿子说:“他肯定小是故意的,是你们不小心造成的,以后和小朋友玩时应该注意安全,谁都不要做危险性的游戏,这点小事不要和小朋友计较。”当那位小同学的妈妈得知她的孩子在学校惹了祸赶到学校时,我已带着孩子从医院回到学校,见到她语气平和地说:“没关系,孩子们还是好朋友。”这使家长深受感动,也让孩子在与小伙伴的交往中学会了谦让和宽容。自习课上,同学撞掉了他手中的笔,他会从地上捡起并重新写字,碰倒了他正在看的书,他会换个角度接着看,不会与别人争执,影响学习。
3.寓理于情,寓教于养。
小学阶段,我和孩子中午不回家,在食堂吃饭,买什么吃什么。儿子从小几乎穿的都是大人衣服改过的裤子。上年级了,穿的还是我的棉衣。我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让孩子懂得穿戴不与别人攀比。假期外出旅游,我们会有意把钱让孩子管理,旅途中需要的东西儿子负责。公交车上儿子会主动给老人让座。街头,一根冰糕棍儿他会拿上很久,找到垃圾箱再扔。在家中,尽管家务都是我主动承担,但我会找机会让儿子参与,打扫卫生、整理房间、擦地板,甚至连织毛衣、绣花儿这种女孩儿学的手工活儿,我都会叫儿子一起动手,在劳动的过程中,进行着爱与亲情的传递。大学毕业后,我们还专门交给了儿子一些烹饪知识,同时儿子也学会了驾车技术。
《孩子的品格》读后感 篇3
曾几何时,当我们还是个孩子的时候,我们的父母往往带有偏激的育人观,把我们视为私有财产,不顾及我们的情感,把自己的主观意志强加于我们。
所以当我成为爸爸的那一刻起,我发誓,我要做一个作风民主的家长。在培养孩子的事情上,妻子的意见是和我一致的,那就是不干涉,让她自由的成长。当我的女儿还在上幼儿园的时候,她能很快的背熟唐诗,能踊跃的举手发言,也愿意和其他小朋友交流自己快乐的事情。能认真的完成手工作业。事情似乎一直在往好的方向发展。她那时爱睡懒觉,反正幼儿园的到校时间也不是很早,我的工作时间也很自由,我和***妈的观念就是,孩子还小,正是长身体的时候,要保证睡眠,让她睡到自然醒。
等上了一年级,事情似乎一下子全变样了。我的女儿总是不能及时写完作业,我成了为数不多的几位在校门口等待的家长。有时候,在我“翘首以盼”的一个多小时后,她才“姗姗来迟”(也太难为老师了,陪她那么久,等她把作业写完)。
“着急”两个字,不在她的“字典”里。她总是“云淡风轻”,“不急不慢”。
而且她做作业的时候,“附加动作”太多,喝水,找橡皮,时不时来汇报一下她已经写好几题了。
潜移默化很重要,要不然也没有“孟母三迁”了,问题还是出在我身上,为此我改变了自己的工作方式,不再刻意在她休息前加班把工作做完,星期天她写作业,我工作。我们把工作和学习细分成几个小阶段,我们比赛,看谁先完成。经过一年的努力,她的写字速度终于能赶上大部分同学了。
等到二年级的时候,新的问题又出现了,她成了一个“大马虎”,一道简单的数学计算,她能嘴上报出来的答案和书写的答案不一致。她的成绩忽上忽下。每次她都苦着个脸说“我是看错了”,“我是不小心漏掉的”……
孩子还小,心智还不成熟,你和她讲大道理也没用,不该错的时候还是错,不该马虎的地方还是马虎。为了改掉这个毛病,只能让她学会观察,从注意生活中的一些细微的事情上,慢慢的改掉马虎的习惯。让她观察哪条小鱼吃得多,它吃了几颗鱼食。这朵小花有几片花瓣。这片新叶子是什么时候冒出来的。慢慢的她的马虎越来越少了。
现在三年级了,突然她又像回到了一年级的“时光”。她又来不及写作业,来不及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练习。在和老师沟通后,得知她延时服务的时间基本在玩,作业留到晚上回家写。老师也特意观察了一下她们哪几个人爱讲话,把她们调动了一下座位。我和***妈商量了一下,特意安排她在每周的周五晚上把作业写完,周末带她出去痛痛快快的玩耍。让她慢慢明白,该学习的时候就要认真学习,休息的时候才能尽情的玩耍。
看了这期家校共育节目,使我有很多收获,在培养孩子品格上,一方面我们要顺其自然;另一方面,我们也要因势利导。每次孩子回家,多和孩子聊聊在校的情况。如果发现新的状况或者有什么疑问,就能及时与老师沟通,确保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能及时加以纠正。
总之,孩子是块璞玉,培养孩子就是不断雕琢的过程,不同的时期会出现不同的问题。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同样至关重要。
《孩子的品格》读后感 篇4
听了这次讲座,我受益匪浅。认真很关键,我们要从小培养孩子做事认真细心的态度与习惯,懂得不管从事什么工作,也不管职位高低,都要忠于职守,尽职尽责,把自己负责的事办好。我们家长也要做好榜样,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的某些行为习惯大多和父母有着直接关系。例如要求孩子自己的事自己做,可以布置一些力所能及的任务,如倒垃圾,洗自己的红领巾,并督促孩子完成,注意及时表扬和鼓励。从生活小事培养认真的品格影响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