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惯的力量》读后感

多美网

2025-05-25读后感

欢迎阅读《习惯的力量》读后感(精选4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习惯的力量》读后感 篇1

加入洞庭湖大桥建设团队已整整1年有余,想来惭愧,面对质安局、业主、设计、监理的高标准、严要求,我们所表现出来的更多是疲于应付,而不是未雨绸缪,每次面对高规格检查都能看到检查前大家忙碌的背影……究其原因,还是我们未能养成良好的施工习惯,未能将检查的标准日常化、习惯化。

参加工作以来,长期以来的持续工作,确实忽略了书本的力量,往往都是结合工作中遇到具体问题才会去找找相关资料,很少静下心好好品尝书本的芳香。恰逢这次"书香中交"读书月活动,恰巧在推荐书目里看到《习惯的力量》,多次的恰巧,说明了我跟它的缘分。

每天躺在床上临睡前看上一两个章节,也渐渐成了我最近的习惯。这是一本关于如何培养"习惯"的书籍。书中客观分析了"习惯"的强大力量,并告诉我们如何利用这种力量去发挥出个人最大的潜能。大量的生活实例,告知我们良好习惯养成的技巧,各种方法简单可行,能让自己在实际执行过程中摒除不良习惯,逐步养成对自身有益的好习惯。

行为变成习惯,习惯养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一个动作,一种行为,多次重复,就能进入人的潜意识,变成习惯性动作。"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这一切都是习惯性动作、行为不断重复,坚持不懈的结果。

同样在工作中,每个人都有惰性,"今天忙了一天休息会,明天再弄"等等,这是在我们当下工作中经常出现的一种现象,久而久之,在潜意识中这些都成为了习惯,不到最后期限,很难提前完成,如在最后期限前出现任何突发事情,就会再次出现顾此失彼、手忙脚乱的局面,当我们在抱怨"计划赶不上变化"的同时,殊不知日常潜意识的"等",已让我们成为"拖延症"患者。另一方面,在实际工作中,个别技术人员工作缺乏主动性,习惯性的"等、靠",把解决问题的主动权主动放弃,当"不会"成为理由,当"抱怨"成为习惯,殊不知潜意识中,我们已经给自己前行道路铺满荆棘。

我们都知道传销活动本身是非法的,本人也十分痛恨,但从另一个方面看,在他们的脑海里充满了我可以、我能行的坚定信念,只是在行为上走偏了方向,我们要想养成良好的习惯,必须也要时刻提醒自己,我能行,我可以的,然后在实际行动中,坚定不移的去执行,决不能让思想的懒惰成为我们前行的拦路虎。

工作中,总有些事情困惑着自己,尤其是逐渐走上项目领导岗位后,更是让我觉得很有压力且无从着手。但回看自己走过的每一步,事实上当自己走过这些困难时,所有的结果都没有自己想象中的那么差。每次面对困难,我倒是很冷静,会很客观的去分析,去寻找问题的源头,但就是在制定解决方案时,总是有点优柔寡断,很多事情都想做的"完美",但在不断追求完美的同时,殊不知自己也成为了重度"拖延症"患者。我们需要思考,但不能成为"思想的巨人,行动的矮子"。

回想今年上半年陪同"龙珠"去幼儿园开家长会的一幕,当时幼儿园也在推广"21天"好习惯养成记活动,好习惯就是坚持重复去做一件简单有益的事情。龙珠今年才三岁,我们约定"每天做一件好习惯中的事情,我们均会给他的`习惯养成卡上,对应好习惯栏印一个‘大拇指’",现在每天早上醒来说句大家早上好,争抢着排第一个刷牙洗脸,坚持饭前洗手……每天提醒我们盖"大拇指",看着满是"大拇指"的习惯养成卡,我由衷的感到高兴,也感受到好习惯带来的成就感,面对工作中的种种困难,我也将像龙珠学习,坚持、再坚持,所有工作中的问题,不能老是抱怨这个不支持、那个不配合,就像之前在换位思考中所写到的,换位思考的真谛其实就是发现问题首先从自身寻找原因。以前我很不理解安全管理工作中强调的,发生问题后,首先要能免除掉自身的责任,总认为是在推责。其实现在想想,这句话的真正含义,是在反问我自己,你的工作有没有做到位,要是没做到位,你永远都没法推掉自身的责任。

在此我也希望大家,都能按照公司、项目的规章制度执行,当规章制度成为我们工作中的习惯,也就不存在执行力的问题。我们每个人真正想发挥出潜能,就一定要脚踏实地、目标明确且持之以恒地去行动。我们洞庭湖大桥建设团队正逐步向着我们设定的目标,义无反顾地勇往直前!

《习惯的力量》读后感 篇2

阅读了本书后,我想谈谈自己的体会。

本书中有一篇名为《我是谁?》的小文章,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是你的终身伴侣,我是你的最好的帮手,我也可能成为你最大的负担。我会推着你前进,也能够拖累你直至失败。我完全听命于你,而你做的事情中,也会有一半要交给我,因为,我总是能快速而正确地完成任务。我很容易管理―只要你严加管教。请准确地告诉我你期望如何去做,几次实习之后,我便会自动完成任务。我是所有伟大人们的奴仆,我也是所有失败者的帮凶。伟人之所以伟大,得益于我的鼎立相助,失败者之所以失败,我的罪责同样不可推卸。我不是机器,除了像机器那样精确工作外,我还具备人的智慧。你能够利用我获取财富,也可能由于我而遭到毁灭。抓住我吧,训练我吧,对我严格管教吧,我将把整个世界呈此刻你的.脚下。千万别放纵我,那样,我会将你毁灭。我是谁?我就是习惯。”这一字一句深深地打动了我的心。

过去,对于自己的行为,也没什么在意。对于成败,常常归结于自己运气不佳,而从来不去思考为什么会失败。事后想想,和自己的行为习惯有很大的关系。人本来就是一种习惯性的动物,无论我们是否愿意,习惯总是无孔不入,渗透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很少有人能够意识到习惯的影响力如此之大,我也是如此。比如我一吃完饭,便坐在电脑前,从来不思考那样长期会使自己的身体走样;平时不爱运动,出门也常常打出租车,这样既浪费又会养成贪图享受的坏习惯。所以我们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强加管教自己的习惯。

在工作中,很多时候也常常是习惯造就工作效率。如有的人在做事的时候,总喜欢拖拖拉拉,把工作放到最之后赶着做。万一有时候事情多了,常会忙地不可开交,甚至完成不了任务。而有的人习惯就很好,一步一个脚印地踏踏实实地做事,常常把工作做到前面去,而不是拖到最后才来做。所以对于这一类人,我们也能够发现他们做事总是有条不紊。有的人做事很粗心,而有的人很仔细;有的人做事很有毅力,而有的却常言放下,对于总总的比较,我们也不难看出,习惯的力量对我们的影响是如此之大。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更是要做好表率的作用。要不断地鞭策自己,强加管教自己的一言一行,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工作习惯和行为习惯。克服不良习惯,把自己的理想付之于实际行动,这样才能有取得成功的机会。所以,为了自己的将来,为了使自己不成为空想家,让我们养成好习惯,改掉坏习惯吧。

《习惯的力量》读后感 篇3

初次见到此书并无太大兴趣,单从书名来看以为会是那种枯燥乏味的类型,然而刚刚看到前言部分就被几个有趣的小故事深深地吸引了。

此书以丽莎的故事开头,她是一位34岁的女士,16岁就开始抽烟酗酒,20多岁就欠下了1万美元的债务,她肥胖懒惰生活乱成一团。然而现在的她年轻漂亮充满活力,抽烟欠债的恶习都没有了。这一切都是因为她和丈夫离婚后重新树立了生活目标,有了努力的方向,她决定首先戒掉烟,去亲眼看看金字塔并穿越沙漠。这种思想的细微变化触发了一系列变化,使她的习惯发生了改变,大脑也发生了改变,影响了她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丽莎的成功在于习惯的改变,她把决定变成了自动行为。那么,习惯的运作原理是什么,如果弄清背后的原理,我们是不是可以重新构建自己的选择模式?

这本书向我们剖析了“习惯”在每个人的生活和事业中表现出来的强大力量以及如何充分利用这种力量发挥出每个人的潜能力。“人每天有40%的行为并不是真正决定促成的,而是出于习惯”,从早上起床、吃饭、上班到晚上睡觉这些都是习惯性行为,虽然每种习惯的影响不大,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习惯汇聚到一起,形成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就会产生巨大的影响,所以有必要探究“习惯回路”到底是怎样运作的,从而想办法用新的惯常行为去取代旧的坏习惯,迎接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作者用朴实无华、别具风格的语言把自己的观点讲述的深入浅出,书中还穿插了许多引人入胜的小例子。我们究竟应该怎样找出相应的“习惯回路”,从而改变自己的习惯呢?作者把这一过程分为四个步骤:首先找出自己想要改变的惯常行为;然后通过不断地用各种奖赏做实验,找到这种习惯实质上想要满足的东西;再试着找到是什么样的暗示诱发了这种惯常行为;最后围绕暗示去设计,选择能够满足你渴求的奖赏行为,这样就可以改善你的习惯。一旦弄清楚习惯背后的机理,我们就有了超越习惯的力量。

所有的成功都归结于一种习惯,就是把成功所必需的事情坚持下来,只要我们每天都坚持好的习惯,完成一个个小目标,就离成功又近了一步。行为变成习惯,习惯养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让我们养成良好习惯,成就精彩人生!

《习惯的力量》读后感 篇4

习惯这个东西很有意思,我们每天都在做,却常常无知无觉。早上起来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出门先向左拐还是向右拐,去到办公室是先打扫卫生还是跟同事聊天,喜欢去什么样的饭店点什么样的菜?做这些决定之前你想过为什么吗?

没有习惯回路,人的大脑就会停止工作,日常生活中的琐事将占据一切。习惯和记忆以及逻辑一样,都是我们行为的基础。我们也许不记得自己的习惯是如何养成的,不过一旦这些习惯在大脑中形成,它们就会影响我们的行为,而我们自己往往是意识不到的。

大脑中的习惯回路由三步组成。第一步,存在着一个暗示,能让大脑进入某种自动行为模式,并决定使用哪种习惯。第二步,存在一个惯常行为,这可以是身体、思维或情感方面的。第三步是奖赏,这让你的大脑辨别出是否应该记下这个回路,以备将来之用。这种心理的基础有两个基本规律:第一,找出一种简单又明显的暗示。第二,清楚地说明有哪些奖赏。

如果找到了暗示和奖赏,就能够改变惯常行为。比如想在每天早上起来晨跑,那就得选择一个简单的暗示,比如吃早餐前绑好运动鞋的鞋带或者把运动衣放在床边,和一个清晰的奖赏作为一天中的奖励,可以通过记录运动里程数来获得成就感。

核心习惯能创造出各种文化,让我们清楚地看到那些在抉择困难或者感到茫然的时候很可能被忘记的价值。注重改变或培养核心习惯,就能引发广泛的'变化。然而,核心习惯并不容易发现,得先知道从哪里着眼。寻找核心习惯意味着找出某些特征。他们通过建设新的结构以利于其他习惯的形成,并在变化扩散之处建立起某些文化。

可惜并没有一套对每一个人都有效的方法。习惯是不能被消除的,而只能被代替。当使用改变习惯的黄金法则时,习惯最具可塑性,如果我们保持一样的暗示和奖赏就能植入一种新的惯常行为。但这还不够,为了保持这个习惯,人们还得相信改变是可能,而大多数时候只有在团体的助力下,才能形成。

改变习惯还得借助意志力,它不是一种技能,是一种力量,就如同手臂和大腿肌肉的力量,用力过猛会感到疲累,肌肉生育的力量就不足以供给其他活动。学会控制冲动时,人们就在进步。他们将学会在诱惑面前分散注意力。而且一旦形成了意志力锻炼的习惯,大脑就会驾轻就熟地帮助你专注于目标。

发现和理解这些原则和运用它们并不是一回事,这需要一点智慧。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