烘焙的心得体会

欢迎阅读烘焙的心得体会(精选4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烘焙的心得体会 篇1

一个人的时候,总是不知道吃什么。以前读大学的时候,非常非常讨厌一个人出去吃饭,不管是去食堂还是校门口饭馆,总觉得那是一件无比悲伤可怜的事情。如果真的只能一个人吃饭,我宁愿去小卖部买一盒泡面和火腿肠,然后回寝室吃。不想自己的孤单被别人发现,特别是吃饭的时候。

后来,长大了,不得不一个人吃饭的时间越来越多,总是要善待自己的胃。自己在家里烧菜做饭,估摸着做好了已经没有胃口再吃,所以很多餐厅开始主打一人食的概念。一个人吃饭,渐渐也显得没那么孤单可怕,虽然我还是比较排斥的。

两个人感觉就容易多了,一个人做饭,一个人洗碗,分工合作干活不累。还有人可以品鉴你做的美食,也是生活中的情趣。

自从我辞掉了工作,开始准备在家好好思考一下自己的未来的时候,很长一段时间是非常无聊的。后来不知道怎么的,买了一个烤箱,然后开始在家自己做蛋糕做面包做饼干。第一次做蔓越莓饼干的时候,明明所有步骤都是按照教程来做的,结果最后,全部烤糊了。不甘心,立马重新再来一次,总结了下上一次失败的地方,可能是每个烤箱温度不同,调低一些,再随时观察着,就成功了。

做烘焙最大的乐趣,其实并不是在最后成品出来的那一刹那,而是整个准备和制作的过程中,买食材买器具,看教程,然后一步步学着做。只有体验了那些每一步的艰辛,你才会知道每一个蛋糕面包饼干背后是多么不容易。

说到烘焙,总是给人一种Delivering Happiness幸福的味道。不管是那些从外观就看起来非常漂亮美好的食物,还是口感香甜,都隐隐约约能够让人觉得幸福。不然,怎么会有人不开心的时候,吃一点甜品就会开心起来。

在欧美国家里,烘焙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基本每一个家庭主妇都会做蛋糕和点心,每当亲朋好友聚会之时,主人往往为客人献上自制的蛋糕或苹果派。漫步街头,那些前店后厂、自产自销的烘焙糕点房比比皆是,随时可买到新鲜的面包、蛋糕和点心。而点缀在巴黎、维也纳、阿姆斯特丹等欧洲名城中的露天咖啡座,更富有一种浪漫和温馨的情调,在都市美景陪衬下享用点心和饮料,别有一番情趣。因此,烘焙食品不仅是烹饪的组成部分,而且已成为一种文化的象征。

如果你还不会烘焙,那不要紧,你可以去买做好的呀。巴黎贝甜就是一个非常值得你去品尝的烘焙咖啡店,他们是全世界的人都喜欢的欧式烘焙咖啡店。

烘焙的心得体会 篇2

学做蛋糕,先得学着如何打蛋清。蛋清的打发,直接影响着蛋糕的口感和外形。

打好的蛋清分湿性发泡和干性发泡两种,用于制作不同种类的蛋糕。

开始打蛋清之前,首先要检查打蛋清的器皿(如调和碗和打蛋器),一定要保证是在无油无水的状态,另外,打的过程中,往蛋清里面加的白砂糖,也要一定是干爽没受潮的,否则会影响蛋清的打发质量。

打发蛋清有几个过程,先是往蛋清内加入白砂糖,打蛋器中速搅打,约20秒,蛋清会体积变大,呈现出大大的、粗粗的鱼眼泡,接着再打30秒,泡沫变得细腻起来,这时再加一次糖,继续中速打约2—3分钟,蛋清体积会越来越大,泡沫也越来越稠密细腻,这时,提起打蛋器,如果能拉出一个细长弯曲的尖角,这时候就说明蛋清已经打至湿性发泡了,可以用于瑞士卷这一类蛋糕的制作。如果是制作戚风蛋糕,就还需要打一会,打至提起打蛋器时,能拉出一个短小直立的尖角就算可以了。

其实做蛋糕手感很重要,只要你足够喜欢、足够热情,足够有时间反复尝试与总结,一定会慢慢做得越来越好的。

烘焙的心得体会 篇3

很多东西不是做成一次就总会成功。我知道蛋白打发讲究很多,在第一尝试前研究了很多,做的时候也很小心各个注意事项,很快很成功!就觉得这其实是个很简单的工序,网上说得太复杂太吓人了,于是乎就成就了我第二次的痛苦,打了2个小时,才刚刚达到湿性,打蛋器烫了就换手打,交替这么2个小时下来,搞得心情极度糟糕还对那盆鸡肋舍不得放弃。原因就是我第一次的简单成功导致太轻视这个过程了,没注意无油无水,没加任何酸性助发的东西,糖也减了量,结果后来又加了几次醋和糖,勉强做出来的蛋白饼干,甜得根本没法吃。这大概是我这2个月最痛苦的一次记忆了。

要大大地尊重食谱,西点和中餐不一样,所有材料都必须精确定量,可不能像做中餐一样跟着感觉走。这大概也是我喜欢上烘焙的原因吧嘿嘿,我没那么多经验,感觉又老不准,做饭从来就不灵,但是西点嘛,严格遵守方子和各种注意事项,再熟悉了自己烤箱的脾气,基本都会成功(我的评判标准是味道,卖相不算hoho)。

不过面包嘛,需要的经验和感觉还是多些,有待继续磨练。

烘焙的心得体会 篇4

烘焙,又称为烘烤、焙烤,是指在物料燃点之下通过干热的方式使物料脱水变干变硬的过程。烘焙是面包、蛋糕类产品制作不可缺少的步骤,通过烘焙后淀粉产生糊化、蛋白质变性等一系列化学变化后,面包、蛋糕达到熟化的目的。也能使食物的口感发生变化。

世界绝大多数国家中,无论是人们的主食,还是副食品,烘焙食品都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因此,我国烘焙食品也迎来了大发展的时期。烘焙食品可以说是舶来名词,来自“baking”,即经烘烤加工的谷类食品,通常被理解为面包那样的西式糕点。简言之,烘焙食品是以粮油、糖、蛋等为原料基础,添加适量辅料,并通过和面、成型、焙烤等工序制成的口味多样、营养丰富的食品。

在烘焙食品中,面包、饼干、方便面等食品都成为人们的主餐食品,尤其是上班族的青年人,由于生活节奏加快,他们是主要的消费群体,因此安全、健康应放在首位。

最开始学烘焙,做甜点,动力都是来自女儿。小女喜甜食,为了女儿的身体健康,也为了自己的口腹之欲,我买回一大堆烘焙工具和材料,开始学着自给自足。那位优雅时尚的大师香奈儿不就说过嘛,厨艺是最性感的才艺。

上烘焙课的时候,老师说硬面包、软面包等,我一直以为硬面包就是硬的面包,但不是,是以面粉量作基数计算,糖用量一般不超过10%,油脂低于6%的面包为硬面包,像俄式列巴、塞衣克、法棍等等。而平时吃的各种甜面包多是软面包,不能当作主食的,是点心面包。但老师还说,最简单的也是最难做的,硬面包,考验的就是发酵、揉面、醒发、烤制的水平。丹麦面包怎么做都不会难吃,加那么多的糖、奶油、鸡蛋、馅料,想要把它做得难吃也要具备一定水平啊。

有句话是“一入烘焙深似海”,慢慢地,我发现烘焙的乐趣不在于吃到亲手做的食物,而在于过程。有时忙碌了一天,回到家我就迫不及待地想要好好做份甜点犒劳家人和自己。洗手,精准地称量各种材料,按照步骤一丝不苟地分离蛋白,倒奶油打发,搅拌面糊,然后郑重地送入烤箱,巴巴地期待“见证奇迹的那一刻”到来,每次掀开烤箱门,都有种打开山洞发现宝藏的感觉。哇!这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作品啊!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