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故事》学生读后感

多美网

2025-05-09读后感

欢迎阅读《成语故事》学生读后感(精选4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成语故事》学生读后感 篇1

最近几天,我看了一本书,名叫《中华成语故事》,这里面有一个成语最令我印象深刻,就是“江郎才尽”。

这个成语讲的是南北朝著名文学家江淹,家境十分贫困。尽管条件不好,但还发奋读书,由于他刻苦自学,写出了许多精彩的.文章。可是到了晚年,他的才思大大减退,写出的文章也没有风采了,人们都摇着头说:“江郎才尽了。”

关于这个成语其实还有一个传说:有一次,江淹在亭中午睡,梦见一个自称郭璞的人对他说:“文通兄,我有一只笔在你那已经很久了,现在应该还给我了吧!”江淹听了,从怀里取出一支五色来还给他,从此,江淹文思枯竭,便再也写不出什么好文章来了。后来人们就用“江郎才尽”来比喻人的文思减退。

从这个成语故事中我知道了:学无止境,只有不停的学习,才能不断的提高自己,才不会像江淹一样不断倒退,使原有的才华枯竭。

《成语故事》学生读后感 篇2

我读了《成语故事》,它让我受益匪浅。

这本书的成语共有82个,它是按第一个字的音序归类的。有的成语比较好理解,比如胸有成竹,有的成语则需要探明出处才能理解其中的奥妙,比如近水楼台,有的甚至失去原来的意义,比如朝三暮四。

其中我最喜欢的一个成语是“八仙过海”。这个故事讲的是八个神仙过东海去参加蟠桃盛会。八个神仙有的把葫芦变成一叶扁舟,有的把花篮当船,其他几位神仙也把自己的宝物投入大海,最有趣的要算张果老,他从一只小箱子里拿出一只纸驴,吹了口仙气,它就变成了一只活蹦乱跳的'小毛驴了,他倒着骑在驴背上渡海。在渡海的过程中,他们各显神通,最终都顺利地渡过了东海。这个成语的意思是比喻各自显示自己的能力和本领。

成语是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它是历史长河中积淀下来的文化符号。读完这本成语故事,我说话的时候就会用到我读过的这些成语,妈妈经常会说我:“你还挺会用词的。”写文章的时候,我也会用到这些成语,我的文章读起来朗朗上口,老师也夸我的作文水平提高了,文章词句很生动。这就是我读《成语故事》这本书的收获。希望大家也抽空多学成语,这样就能大大提高我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成语故事》学生读后感 篇3

暑假来了,老师为了丰富我们的知识,向我们介绍了很多好的书籍。我就是利用暑假时间读了一本成语故事书,其中我最喜欢的`一则故事是《滥竽充数》。

故事中,齐宣王喜欢听几百人吹竽大合奏,有一个叫南郭先生的听说工资高,于是就混进里乐队假装吹竽,一开始他心里发虚,害怕,后来时间一长他发现国王和其他人都不注意他,所以他就装模作样,为此国王还奖赏过他,就这样他不在害怕了。时间一天天的过去了,齐宣王去世了,他的儿子继承了他的王位,齐宣王的儿子也喜欢听竽,但是他喜欢听个人独奏,南郭先生再也混不下去了,于是就悄悄地溜走了。

读了这个故事我懂得了,做人要诚实,勤奋,不要耍小聪明,只有真正的智慧才是你的财富,要脚踏实地,否则很容易被人看穿。

《成语故事》学生读后感 篇4

同学们,你们一定听过一个成语故事,叫“刻舟求剑”吧!

有一个楚国人搭乘一艘小船要渡江,在半途中一不小心把剑掉落在江水中,当时这个楚国人为了赶路,没有把落在水中的剑捞上来,而是用刀在剑落下去的地方刻了个记号,想等办完事后依照记号把剑找回来。可这个自以为聪明的楚国人并没有想到剑落入水里的位置和在船上作的记号没有关系。后来人们用“刻舟求剑”这个成语来形容做事在板固执,不知变通的人。

同学们,我们也是一样的,在学习上遇到了难题,不能总是用一个方法来解答,要知道变通,想其他的`方法,要善于动脑筋。会思考,会动脑筋,善于变通的人就会用一些比较简单而不容易出现错误的解题方案来。我们一定不要象那个楚国人一样动死脑筋哦!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