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阅读读《活着》有感(精选4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读《活着》有感 篇1
一日深夜,我从书架上取下了一本黑色封面的书,看着封面就给我了一种沉重的压抑感。封面用简单的宋体写着两个字“活着”,简单的白色,却是我有着莫名的压抑之感隐隐浮现。带着这种感觉,我翻开了书本。
余华用第一人称的方式,听取一位老人讲述他的一生。徐福贵年轻的时候,作为当地村里大地主的儿子,游手好闲,虽然有老婆家珍,却去城里整日沉迷吃喝嫖赌,因此输光了家里的所有家当。很快,福贵的父亲因为家道中落而病逝,母亲也身体变差。于是,福贵终于清醒,向新地主龙二借了五亩地种田。而后因为母亲的病越来越重,他为了给母亲治病,到城里去寻找医生。但不幸被国*党抓取拉大炮。几个月后解放军解放他们,福贵回到了家乡。家乡土地改革后,分到了五亩地,日子虽苦却安稳。随着福贵的儿子有庆越渐越大,福贵夫妻将女儿凤霞送出以来让有庆上学。不久凤霞自己回来,人民公社成立,因此他们日子越过越穷。可能是因为他们这一家命不好吧,有庆因给县长女人献血过多而死亡。凤霞嫁给了城里的偏头二喜,但却因为生小孩而大出血死亡。二喜带孩子也就几年,而因工伤去世。原以为孙子苦根会顺利成长,不料因为豆子吃多而撑死。生命一次次得被无情摧残,只剩下福贵与他的老牛相依为命,淡然得活着。
最让我印象深刻,徐有庆跑去医院给县长夫人献血,却被活生生地吸死。当他脸色发紫,断气倒下之时,那个抽血的人才只是慌了!接下来更让我气愤,医生却当做没回事,就只是特别简单地骂了一下抽血的人。当福贵和医生对峙的时候,医生却点了点头,平平淡淡地说:“你为什么只生一个儿子?”
我并不知道“活着”这个词语有什么含义,甚至都没有去仔细斟酌过。但是读完了这本书,并没有如部分人泪流而下,而是陷入沉重的悲痛,但却还不能够明白地更透彻一些,随后又再次看了一遍,又发现了许多。
作为一位读者,福贵的一生是经历多于常人的苦难,也许在年少时风风光光,吃喝嫖赌样样都干,但是好的生活不久,就赌输所有家当,让父亲气昏,不久去世。不过庆幸的是他最终回头改去种地,想努力改变生活,无奈被抓去拉大炮。之后虽然一家团聚,安稳一段时间,却迎来了更大的苦难,他的亲人一个个去世,生命中难有的.温情,也在不久间被死亡撕扯地粉碎。这样的生活难以想象,可他却艰难地活着,作品中他没有一次自杀的信念,即使痛苦到极点也坚强得活着。这让我有些不解,随后我再去看了一下序言,一点一点琢磨,当我是福贵的时候,迎来了一次又一次苦难,但是在苦难前后,却充满了幸福与欢乐,他相信有着世界上最好的妻子,世界上最好的儿女,还有他的女婿孙子,最后也有一头通人性的老牛与他相依为伴,生活的点点滴滴充满了美好。即使他的老牛去世了,即使他一无所有,他也会带着这些美好的回忆,平淡坦然地活着。
正如作者余华所说:“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的。”
读《活着》有感 篇2
活着与死亡都是一个年轻生命难以驾驭的。而面对死亡,最痛苦的不是离去的人,而是那被迫承受这一切的生者——他们不仅肩上多了一份责任,而且身边少了一个一同承担此事的人。
福贵正是这样一个可悲的生者,他的一生几乎是几千万人的缩影,中国近百年来经历的苦难都在他身上清晰地投射出来,他有着传奇般的人生,但你绝对不会希望自己拥有那样的传奇。
福贵当年是地主的儿子,每天挥霍家中的积蓄。尽管有了妻子,可他依旧吃喝赌。不仅输光了家产,还气死了父亲,就连妻子及肚子里的孩子也被娘家人接走了,只剩下他和年老的母亲及年幼的凤霞相依为命。这时的福贵才体会到这生活的艰辛。命运本来就非常不公平,只要内心充满希望,凭借自己超乎想象的毅力与韧劲去努力,命运就一定会对你产生奇迹。
谁知,刚幸福不久,命运对福贵更不公平了。妻子与他的儿子相继死去,凤霞也成了聋哑人。最后只剩下福贵一人和一头与他同名的老牛。
当我合上这本沉重的黑皮书,泪已湿眼眶,让我感慨万千的不止是福贵经历的种种悲惨,更因为他经历了这么多困难,却依然卑微地活下来,他所承担的已远远超出普通人能够想象的范围。
面对死亡,最痛苦的不是离去的人,而是那被迫承受这一切的生者——他们不仅肩上多了一份责任,而且身边少了一个一同承担此事的人。
但是,正因为如此,生者才要更坚定地活下去。那是因为他们背负的,不仅仅是自己的明天。
读《活着》有感 篇3
第一次接触《活着》并不是通过看余华的小说,而是看电视剧《福贵》。这部电视剧通过改编余华的小说《活着》而拍摄的,那时候奶奶很喜欢看这个电视剧。也许是同样经过那样的年代吧!
真正读到余华的小说,是同学送给我的礼物,那是的我并不知道余华,也不知道他的小说,但因为同学的礼物,我很乐意的收下,并仔细的阅读了这本小说。起初,我并不知道这是一个怎样的故事,并不大懂,只是深深沉沉的知道这是一个老人在回忆,回忆以前的日子,以前的痛楚,零零碎碎的片段,读得我懵懵懂懂。与此同时,也引起了我很大的兴趣,我尝试过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认识主人公福贵,去走进他的悲惨世界,但我依旧还是在门外徘徊,着更激发了我对他的好奇心。于是,我决定上网查查这本书,搜出来的词条十分多,也看见了他的评价更是好多好多,人们不吝惜赞美之词。同时,我也了解到《福贵》是由这部小说改编,但毕竟是改遍,与小说原文内容还是有很些偏颇的地方。
读《活着》有感 篇4
从这字里行间,我能感受到一个饱经风霜的老人,在晚年时对人生的那种态度,平静、洒脱、自然······
阖上书本,依稀能看见一位老人牵着一头老黄牛在树下经过的场景,背影坚定而落寞。
我暗叹余华的写作才华,他就像一个外科医生,慢条斯理地将生活的残酷本质从虚假仁道中剥离出来,甚至以很缓慢地方式,将人们在阅读中可能存在的一个一个又一个像好的方向发展的幻想逐个打碎。
我想,余华写这篇小说,并不是像让我们因此而悲伤,而是如小说名一样"活着".生命中其实没有幸运和不幸运,生命只是活着,静静的活着。有一丝孤零零的意味。活着就是去忍受,忍受那些悲喜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一切,然后坚强的活下来。
活着就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