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调查报告

欢迎阅读小调查报告(精选4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调查报告 篇1

一、调查起因

今年春节,爸爸说不让放炮,我还以为是愚人节,爸爸骗我呢!谁知道,学校也发了信息,禁止在市区燃放烟花爆竹。

春节燃放烟花爆竹,是中国几千年的民俗,爆竹声声,给新春佳节带来了喜庆的气氛。但是燃放烟花爆竹,不但污染环境,而且也很危险。为此,我调查了几位同学,看看他们是否遵守了规定。

二、调查结果

关于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小调查姓名年龄性别是否喜欢放炮今年放了吗为什么是否支持禁止燃放烟花爆竹陈姿彤9女不喜欢否老师不让放,也污染环境。支持杨睿一8女喜欢否禁止放,不知道怎么说。支持张丽涵8女不喜欢否禁止放,放炮污染空气。支持冯熙彤8男喜欢是知道不让在城市放,在老家放的.。支持张博森8男喜欢否禁止放,污染空气,破坏大气层。支持郭云龙8男喜欢是在老家放的。支持

三、调查总结

通过调查,我发现大部分同学都知道燃放烟花爆竹污染空气,而且也支持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决定。但少数男同学在老家放了,虽然遵守了不在市区燃放的规定,但也污染了空气,希望明年这些同学不再燃放了,为了大家有一个好的环境,文明过年。

小调查报告 篇2

调查报告:关于燃放烟花爆竹的小调查

春节是我们最开心的假期了,因为我们不仅能收到不少压岁钱还能放炮呢!可是妈妈说放炮也有许多弊端,我就这个事情调查了我的同学和朋友。大家看看大家是怎么回答的.吧?

下面是我的调查报告:

调查时间:春节期间

调查主题:你放炮了吗?

调查对象:我的朋友和几位同学

调查地点:家里

调查目的:让同学们知道放炮的利弊所在

调查人员:郭耘沛、冶子鑫

调查结果

姓名年龄 是否放谁买的 几次 放炮好吗

冶子鑫 7岁 是大人4 不好,污染环境。

李亚东7岁 否大人0 好玩,但污染空气。

冯熙彤7岁 是大人3 不好,污染空气。

张博森7岁 是大人7 不好,引起火灾。

殷一哲7岁 是大人3 不好,污染空气,吵妹妹睡觉。

黄婉婷7岁 是大人3好

陈姿彤8岁 否大人0 不安全。

我的观点:我们已经是二年级的小学生了,更应该做一个文明的小市民,大家都知道放炮可以给大家带来快乐,但是也会污染环境,还有可能会引发火灾 ,还有殷一哲同学说的影响妹妹睡觉等。所以我们尽量少放炮。

建议:如果大家想看,可以集体燃放嘛!大家也可以把放鞭炮的钱节省下来买学习用品啊!

后记:今天是用电话调查的,谢谢冶子鑫帮我记录。

小调查报告 篇3

一、调查基本情况

(一)调查内容 主要内容涉及本区群众对居住小区及周边地区治安状况感受、对治安状况基本评价、影响安全感的主要因素及对治安问题的建议。

(二)调查样本 全区样本量有效调查户为2300户。每个街乡镇调查样本量在100-150户之间。每个社区、村保证至少7个样本量。

(三)调查方法 以街乡镇居、村委会常住户为样本框,采取随机抽样的方式抽取覆盖21个街乡镇的被访户,利用计算机辅助电话系统进行调查。 (四)被访者基本情况 从调查对象居住地看:在街道居住的户占70%,在河西两镇居住的户占10%,河东三乡村居住的户占20%; 从调查对象性别看:男性占40.7%,女性占59.3%; 从调查对象年龄看:年龄在18-70岁之间。其中:18-25岁占12%,26-55岁占71%,56-70岁占17%。

二、调查结果

调查结果显示:二季度被调查对象认为居住地社会治安状况“安全”的占93.4%,“不安全”的占5.4%,“说不清楚”的占1.2%。 与一季度相比,认为二季度社会治安状况“有明显好转”的占52.4%,“和以前一样”的占44.7%,“比以前更差”的占2.9%。

具体情况如下:

(一)各街乡镇安全感及增减变化 调查结果显示:有13个街乡镇的群众安全感超过全区93.4%的平均值。其中4个街乡镇安全感均超过97%,依次是王佐镇、长辛店镇、宛平地区、云岗街道,满意度分别是99.1%、99%、98.4%、97.0%。安全感在全区平均值以下的有8个街乡。 根据对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群众安全感连续调查,发现第二季度,有10个街乡镇安全感上升,分别是长辛店镇、方庄地区、南苑乡、太平桥街道、卢沟桥乡、王佐镇、马家堡街道、长辛店街道、云岗街道和南苑街道;11个街乡镇安全感下降。

(二)不同群体的安全感 1、男性安全感高于女性 男性安全感为94.5%,女性为92.8%,男性比女性高1.7个百分点。 2、青年人的安全感较高。18—25岁年龄段群众安全感为96%;56—70岁年龄段群众安全感最低,为87%。 3、受教育程度高的群体安全感高 受教育程度为大学本科及以上的群众安全感最高,为97.8%,大专、高中、初中和小学文化程度的安全感分别为96.2%、95.4%、93.1%、90%。

三、群众对当地社会治安状况的基本评价

(一)过六成群众在居住周边能见到社区民警 在问及“在您居住的社区能否看到社区民警”时,有35.9%的群众回答“经常见到”;有29.1%的群众回答“偶尔见到”;有35.0%的群众回答“从未见过”。

(二)过九成的群众在近三个月没有遭受入室盗窃的侵害在问及“近三个月,您及家人有没有遭受过入室盗窃的侵害”时,97.8%的群众选择“没有”;2.2%的群众选择“有”。

(三)九成的`群众在近三个月没有遭受自行车、汽车被盗 在问及“近三个月,您及家人有没有发生过自行车、汽车被盗情况”时,90%的群众选择“没有”;10%的群众选择“有”。

(四)超八成群众受到不法侵害时会选择报案 当受到不法侵害时,选择“报案”的群众占87%;选择“看情况再说”的占12%;选择“不报案”的占1%。

四、影响群众安全感的两大因素

(一)流动人口 在问到“影响我区社会治安的原因”时,63.6%的人选择了“流动人口太多”,居第一位;“贫富差距过大” 和“对犯罪打击力度不够”也是影响社会治安的重要因素,所占比重分别为16.6%和10.1%。

(二)盗窃抢劫和宠物伤害

在众多影响群众安全感的因素中,“遭遇盗窃抢劫”所占比重为36.2%,居首位;“宠物伤害”次之,占21.1%。

五、群众对社会治理的建议

1、加强对流动人口的管理 调查结果显示:63.6%的户认为流动人口太多严重影响了社会治安,“外来人口潜在危险”也是仅次于“盗窃抢劫”和“宠物伤害”的另一大因素。所以被访者建议有关部门要加强对流动人口的管理。

2、小区实行封闭式管理 调查结果显示:53.6%的户所在小区未实行封闭式管理或没有专人值班,主要集中在花乡、南苑乡、右安门街道、南苑街道及东铁营街道。不实行封闭式管理的小区,出入人员混杂,影响群众安全感。所以,被访者建议实行小区封闭式管理或者设有专人值班。

3、加强法治道德宣传教育 从调查结果看,宠物伤害是影响群众安全感的重要因素,损坏公共设施、遇到危险不能互相帮助也不同程度地影响了群众的安全感。所以,被访者建议通过各种形式的法治道德宣传,提高民众素质,自觉管好宠物,保护公共设施,维护社区环境。

4、增加执法部门警力 调查显示,三成多的被访者在社区内从未见过民警,1/3的人在社区内偶尔见到民警。调查中,被访者建议关部门应增加警力,增加巡逻次数,保证居民安全。

小调查报告 篇4

一、调查的基本情况

1、调查对象(居民)基本情况:

这次调查的220个居民住户的220个居民其基本情况是:男150人,女70人,其中16-25周岁的11人,26-35周岁的39人,36-45周岁的70人,46-60周岁的77人,60周岁以上的23人;他们的文化程度是:大学及以上10人,大专11人,高中(含中专)53人,初中123人,小学20人,文盲半文盲3人;他们的职业与身份状况是:干部14人,职员12人,务工农民33人,务农农民126人,经商农民2人,司售人员3人,个体工商业者4人,文教科卫人员9人,私营业主4人,服务业人员3人,无业人员5人,离退休人员2人,其他人员3人;其居住地域和居住地情况是:居住城市的2人、城郊的1人,县城的22人,居住在镇的2人,居住在乡村的193人;其中居住在封闭式管理的居民小区没有,半封闭式管理的居民小区的22人,开放式居民小区的49人,其他地方的149人。这次调查对象的抽选,是按照市调查方案抽中样本进行的,覆盖面大,严格按方案要求,规范程序进行调查,力求做到调查结果客观、真实、全面、可靠,在居住地、职业与身份、文化程度、年龄等方面均进行多层次、多界面的考虑,调查范围遍及全县所有乡镇,不同类型村落和不同个体,有效保证了调查结果的客观全面和富有代表性。

2、对当前社会治安状况的评价:

群众对当前社会治安状况的总体评价是,各级党委、政府重视,各方协作配合,政法部门作为有力,使各项有关平安创建、和谐社会构建工作,都能得到及时有效开展并取得良好效果,特别是为保证奥运会安全成功举办,我县又启动了书记大接访、矛盾排查、全社会联动互动等重大举措,不仅有效保证了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而且有效保证了群众生产生活安全及安居乐业,保证了社会各个方面的和谐,进而保证了我县经济与社会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步入了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发展轨道,成绩是有目共睹的,群众也是满意的,调查结果显示,综合满意度达到98.79%,表明当前社会治安状况良好。具体情况是:

(1)对目前社会治安状况的安全评价是:很安全的有77人占35.00%,安全的有78人占35.45%,一般的有62人占28.18%,较差的有3人占1.36%,很差的没有占0.00%,满意度为98.64%。

(2)对所在地社会治安状况的评价是:很好的有87人占39.55%,较好的有84人占38.18%,一般的有46人占20.91%,较差的有2人占0.91%,很差的有1人占0.45%,满意度为98.64%。

(3)对所在地治安状况与去年相比评价:有明显好转的有89人占40.45%,有好转的有93人42.27%,和以前一样的有36人占16.36%,比以前差的有2人占0.91%,比以前差很多的没有占0.00%,满意度为99.09%。

3、对政法机关及综治工作评价:

被调查者和群众对政法机关与综治工作的评价认为,总体情况不错,政法队伍素质在不断提高,依法从政意识不断增强,综治工作力度在不断增强,而且在执法和工作过程中,注重规范性、严密性,注重预防为主教育为主,防、治(打)结合,注重讲求治安实效,注重改造和教育并重及其效果,工作更具人性化更有感召力。具体调查情况是:

(1)对政法机关对违法犯罪活动打击力度的评价:认为有力的有156人占70.91%,不太有力或基本有力的有53人占20.09%,不力的有11人占5.00%。

(2)是否经常见到派出所责任民警深入群众的调查情况是:经常见到的有146人占60.36%,偶尔见到的有67人占30.45%,从未见到的有7人占3.18%。

4、调查者对受侵害情况及其解决途径的影响、抉择与反映。

关于群众安全感情况的调查报告关于群众安全感情况的调查报告(1)影响安全感因素的主要来源途径是:经常听到人们谈论和新闻媒体报道社会治安状况不够好(主要是新闻媒体了解到)的有209人占95.00%,被调查者(或其家人)曾经受过不法侵害的只有3人占1.36%,亲眼看到违法犯罪案件发生的只有7人占3.18%,居住地治安环境差的1人占1.45%,本地有黑恶势力侵扰的也没有。

(2)影响安全感的治安问题的调查情况是:交通事故的有115人占52.27%,公共秩序混乱的有58人占26.36%,火灾的有38人占17.27%,刑事犯罪的有9人占4.09%。

(3)最担心受到不法侵害的地方的调查情况是:偏僻路段的有76人占34.55%,没有担心地方的有54人占24.55%,公共汽车的有29人占13.18%,商场或集贸市场的有23人占10.45%,住宅周围的的有13人占5.91%,自己家里的`占的有12人5.45%,繁华街区的有11人占5.00%,其他的(意外伤害)有2人占0.91。

(4)今年以来遭受不法侵害情况及种类的调查情况是:未遭受过的有218人占99.09%,遭受过一次的有2人占0.91%,且2起1起是被扒窃1起是意外侵害,无重大恶性伤害事件。

(5)对遇到矛盾纠纷解决途径先找:社区(村)协调解决的有192人占87.27%,政法机关解决的有10人占4.55%,政府有关部门解决的有13人占5.91%,通过其他渠道解决的5人2.27%。

(6)目前增加安全感最急需解决的问题的调查情况是:加强青少年教育的有42人占19.09%,公正执法的有40人占18.18%鼓励见义勇为者的有35人占15.91%,加强外来人员管理的有26人占11.82%,改进警察装备的有23人占10.45%,加强巡逻的有22人占10.00%,提高警察素质的有17人占7.73%,迅速破案的有8人占3.64%,增强街面警力的的有3人占1.36%,改善警民关系的有2人占0.91%,其他(传统教育)2人0.91%。

5、对一些社会问题的关注程度及影响社会治安因素感受情况的调查是:

(1)如对社会风气、社会治安、腐败问题、教育问题、物价问题、环境污染、贫富差距、就业失业、xxx、住房、征地搬迁、安全生产、食品卫生、医疗保险以及其他等15个问题的关注情况是:物价问题第一占20.45%;就业失业问题第二占16.82%;食品卫生第三占11.36%,教育问题第四占9.55%,环境污染第五占9.09%,腐败问题第六占8.18%,医疗问题第七占7.27%,贫富差距问题、社会风气问题并列第八占6.36%,安全生产问题第十占2.27%, 社会治安问题、住房问题并列第十一占0.91%,征地搬迁问题第十三占0.45%,安xxx以及其他问题,已得到重视并解决的较好,不成为关注的焦点。

(2)对影响公众安全和社会治安现象的情况我们进行了不严重、不太严重、一般、比较严重、很严重、不了解六个层次的详尽调查,从群众感受的严重程度看,影响治安的不安定因素正在逐年趋好,不安定因素所占比重越来越小。具体情况是:黑恶势力犯罪第一占1.36%,入室盗窃、外来人员违法犯罪、赌博现象、xxx现象排在并列第二占0.91%,拦路抢劫犯罪、治安伤害并列第六占0.45%,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现象、吸毒贩毒现象、杀人绑架等恶性犯罪群众无很严重情况的反映。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