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读后感

多美网

2025-05-07读后感

欢迎阅读活着读后感(精选4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活着读后感 篇1

有幸读了一本余华先生的活着,正如评论所说,这是一次残忍的阅读。他带我走进了那个无奈的年代里苦闷的生活,让我犹如身处其境,真真切切。

福贵身经曲折,从一个不羁放纵的阔少爷到落魄成为贫农阶级,从家庭美满到家破人亡,送走一个又一个的至亲,最后只留下自己与一头与他同名的老牛,孤独的消失在转瞬即逝的黄昏夜幕中,我能想象得出那是一幅怎样凄凉的画面,人啊,因为活着而活着!

春生身经百场战役都活了下来却受不了因为“走资派”被红卫兵的耻辱而自我了结。只要自己还热爱生命无论遇着怎样不堪的命运都昂扬的活着,而当你对这世界再无期待时便是轻轻的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生活没有让我们大多数的平凡人遇见大风大浪,已该感恩戴德,而我们却因为不甘平凡而常常抱怨,忽视人生中很多细节上的美好。

相比福贵所经历的一切,我们生活中那点儿苦闷又算的了什么?那不过是漫漫人生路上的一点浮尘罢了。而我却因为这点苦闷常常迷失了方向。

活着读后感 篇2

本来想先看影版,看到书架里的书就点开一口气读完了。高一时的语文卷有一个老福贵牵牛福贵的片段,才知道这是选自《活着》第一次听说这本书。其实,我很早就接触余华的这部作品了,小时候看过电视剧《福贵》,开头以为是喜剧,没想到越看越悲,每一次甜美的剧情只是为了下一个更悲的剧情做铺垫。我爸有个习惯,总是爱把喜欢的电视剧再看一遍,福贵就是在我爸多次追剧的影响下,我已经明络了大部分情节。我感觉福贵这部剧拍的很好,很多片段都把小说里的情结演活了。尤其是有庆死的时候,福贵埋有庆看的我心都要碎了,电视剧里还原度还是很高的,我也一定要去看看影版。

印象中,电视剧里的结局苦根没死,骑在黄牛身上,福贵牵着牛走在路上…书里,真的很现实,很让人难过。福贵爹娘、有庆、凤霞、家珍、二喜最后连苦根也离福贵而去,只剩下福贵一个人了,经历了大起大落的人生,最后孤独老去。福贵只是那个年代的一个人物缩影,我想,晚年福贵其实并不可怜,他经历了那么多事情,慢慢找回了真正的自己,不去赌,努力生活,疼惜家珍和子女,一直努力的活着。

活着读后感 篇3

富贵的一生在命运的年轮中辗转反侧,每当生活安定下来,意外却接踵而至,从父母到儿子,从女儿一家到妻子,命运的无常,一次次摧残着他,也一次次震撼着读者,苦泪和死亡伴随,用逝去衬托出生命的珍贵。但富贵还是从土地改革到三年自然灾害,再到文革,挺了下来,他代表着那些年中国人所受过的苦,比起富贵的一生,我们遇到的挫折又算什么呢?富贵终究抗下了命运的无常,世上无绝境,唯有对处境绝望的人。

都说青年富贵为贪欲而活,中年富贵为了家庭而活,老年富贵是为了自己而活。也正是如此,迟暮之年的富贵才能每日唱起:“少年去游荡,中年想掘藏,老年做和尚”。这概括自己一生的词句,唱出的是富贵对自己过往的坦然,他正视着自己。而我们在失意之时,在堕落之中,要好好想想,我们是否在为了金钱俗欲而活?是否已经将自己的灵魂寄托于他人,任由别人摆布?记住,要为了自己而活。

夕阳西下,富贵的老牛在耕地划下一道道沟痕,活着也不过如此。但就是因为这样,才能世代耕作出肥沃的土,彰显出生活的价值。

活着读后感 篇4

“少年去游荡,中年想绝藏,老年做和尚”

——余华

距我第二次看完《活着》已相隔一年多了,前后看了三次,每次心境都翻天覆地。

这次我看到的是:生与活

生与活是不同的。

生,是让生命延续的这个结果。

活,则是生命延续的整个过程。

全书借富贵的人生,完美的阐述了活的这个过程。整个过程让我不能释怀,不管多久都不能释怀。

文末富贵买的那头老牛,让我感到未曾有过的亲切。

之前看过一句话:“生活就是个缓慢受锤的过程,人一天天老下去,奢望也一天天消失,最后变得像挨了锤的老牛一样”,如果悲惨是锤,那富贵就一定是那头老牛,而《活着》讲述的就是老牛受锤的过程,这个过程残忍而又绵长。

从内心来讲,我是拒绝这样的剧情的,但是太过贴切,让我不得不去承认;农村出生的我,从小就听老辈们讲述这文中的那个时代,我很幸运没有吃过树根,树皮和野菜。

起初,我是很想讲讲自己的故事的,现在细想一下,富贵这样的人都只能算做时代产物的一个缩影而已,活在当下的我们又何足挂齿?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