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阅读心胜读书心得体会(精选4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心胜读书心得体会 篇1
读金一南教授的《心胜》,内心始终升腾着一种激情,一种感动,一种对中国军人由衷地敬佩之情。阅读中,时而心潮澎湃,时而激情满怀。如果要给这本书进行分类的话,我觉得它既是一本党史书,也是一本励志书,更是一本哲学书。它记录了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通过阅读,使我们对党史、对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它激荡着我们的内心,用慷慨激昂的语言,为我们传递着满满的正能量;它闪耀着哲学的光芒,用富有哲思的陈述,引人深思,耐人寻味。就像书中所写的一样:“何须拿别处的阳光照耀自己,人人内心都埋藏着星火。点燃它——让它燃成火炬。”我觉得《心胜》这本书正如一支火把,点燃了我们内心的星火。通过这本书,我看到了一种精神,感受到了一种必胜的信念。
一、一种精神
毛主席说:“人活着总是要有一点精神的。”这种精神是什么?是内心的力量、内心的光明。内心有力量,精神才有定力;内心有光明,力量才有指引。毛主席当年在井冈山搞工农武装割据,才几个人、几杆枪,就发出史诗般的预言:“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靠什么?靠对中国国情的深刻了解,靠强烈的历史进取心。同样,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战斗装备极其简陋、环境极其艰苦、各方面力量与美军有着巨大悬殊的情况下,能够赢得这场战争,赢得美军的尊重,靠的也是这种被美军称之为“谜一样的东方精神”。这种精神就是中国军人排山倒海、坚韧顽强、奋勇冲杀和不惧牺牲的精神。那些在冰天雪地的朝鲜战场连一把炒面一把雪都吃不上依然冲锋不止的战士,那些在零下40度严寒中单衣单裤作战冻死在长津湖畔的英雄,以他们惊人的牺牲为我们这些后来者赢得了今日地位。这就是心胜,首先在心中战胜对手,战胜困难,战胜挫折。心胜,并非胜利的全部,却是迈向胜利的第一步。
二、一种信念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革命战争年代是一个英雄辈出的年代。《心胜》为我们再现了新中国十大元帅的将帅之风。朱德总司令在南昌起义失败,部队人员从2万多人到最后只剩下800多人,部队面临顷刻瓦解、一哄而散之时,他的一句“要革命的跟我来,不革命的可以回家,不勉强”挽狂澜于既倒。在最困难、最无望、最容易动摇的时刻,朱德表现出磐石一般的革命坚定性,使他成为这支部队当之无愧的领袖。他把这支残兵败将的队伍,变成中国大地的燎原火种。靠什么?靠坚定的意志和内心必胜的信念!
彭德怀大将军有着盖世无双的勇气。毛主席有一句赞扬他的诗句:“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从红军时期江西苏区的五次反围剿,到建国之初朝鲜战场上的五次战役,从抗日战争最艰苦阶段的百团大战,到解放战争最艰苦阶段的西北三战三捷,彭大将军从来都是横刀立马,战绩辉煌。
还有“不战则已、战则全歼;不斗则已,斗则必胜”的粟裕大将军。粟裕是一个永不退役的老兵。他一辈子都在等待、准备硝烟来临。除了战争,他别无所虑;除了胜利,他别无所求。对这样的老兵来说,军事家、政治家、战略家、战术家,都不是桂冠。只有“枕戈待旦”是真正的桂冠。勋章可以褪色,将星也会消磨,而一个真正军人爱军尚武的精神,则像金子一般万世长存。
无论在生活还是在工作中,碰到困难时,我们更应该坚定必胜的信念,坚信困难和挫折只是暂时的。正如金一南教授所讲的:“多数人是因为看见而相信,只有少数人是因为相信而看见。”我们都应该力争成为这部分少数人,都应该尽己所能为企业排忧解难,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哪怕是随手关一盏灯,哪怕是以身作则遵守劳动纪律,亦或是给周围同事一个善意的提醒……我想只要我们每个人从我做起,勇于承担自己的责任,把自己份内的事情做到最好,做到极致。
心胜读书心得体会 篇2
《心胜》看完了,我还一直以为是必胜。结果在网上一搜,才发现是心胜。由此可见,有时再清晰的事实在头脑中的顽固观念面前也显得那么不堪一击。两个这么大的字占据了整个书一半以上的面积我却能视而不见。停下来思考,我为什么认为是必胜呢?书名为什么取的又是心胜呢?必胜是一种信念,是一种决心,是一种结果。心胜是什么呢?心胜是胜利的原因,是源头,是根本。只有心胜才可能必胜。心都没胜,不可能会胜。
这是金一南将军的随笔集,但是里面文章的逻辑顺序推进又非常的连贯,让你看不出它是一篇篇独立的文章。作者以极其广阔的视野、一以贯之的犀利文笔、磅礴的气势,生动客观的记录了世界近当代历史上不为人知的史料和将帅命运,同时对中国乃至全球纷繁复杂的时局进行理性、深刻的剖析。他从心胜的理念、历史的分析、现实的需要,系统地讲述了“心胜则兴、心败则衰”的历史定义和“灵魂与血性关乎命运”、“唯有心胜、才能担当”的时代呼唤。
金一南将军谈到,战胜对手有两次,第一次在内心中。真正的力量,发自内心。心胜是首先在心中战胜对手,再在运筹帷幄之间决胜千里之外!心胜并非胜利的全部,是迈向胜利的第一步,是无论面对怎样的竞争对手,处于怎样的社会环境,处理怎样的国际形势,都有迎上去的勇气和信心,敢于宝剑出鞘。首先在心中战胜对手,才能敢于和敌人做斗争;才能保持旺盛的斗志,百折不挠,一往直前;才能不被外强中干的现象所迷惑,不至过高估计敌人而悲观失望、停顿不前。
全书看起来好像就是讲军队的建设,将帅的命运和国家之间的战争。但掩卷细思,你发现讲的是一个国家崛起的最重要的最本质的根源。是中国军队的崛起和国家崛起的关系,军队不仅仅是军队,它关乎国运,关乎国家的崛起。那不是两层皮,不是两条道,不是两件事情,而是相辅相成,不可脱离的一个整体。以前我从来没有从这个角度去考虑过军队的建设,军队的发展,但是看完了这本书,我才明白,离开了军队的建设发展胜利不可能有共和国的建立和发展崛起。
《心胜》共分八章,每一章的主题都厚重、深刻,每一篇文章都是精心打磨,看点十足。看兴衰,反思;评将帅,客观;论战争,深刻;讲局势,开阔;说和平,警醒。在今天的中国,物质财富、武器装备、国际地位越来越强大的时候,更有必要提“心胜”当下普遍存在的强势不足、弱势有余,阳刚不足、阴柔有余的风气,心胜能够赋予每个人、每个组织乃至整个民族以力量。“一个国家的弱,决不仅仅是国力、军力、装备、训练的问题,同样包括民族心理问题、国家意志问题”。我们要强,真正的力量永远来自内心。每个人内心都强大了,才会使整个民族的精神内核蓄满能量,才会让中华民族永远强盛不衰。
心胜读书心得体会 篇3
读这本书之前我首先在网上查询了作者金一南将军的一些相关资料。金一南,国防大学战略研究所所长,少将军衔,博士生导师。曾赴美国国防大学和英国皇家军事科学院学习。作为中国顶尖军事战略思想家,金一南的战略判断甚至能够影响中国核心领导层,被称为"桅杆上的瞭望者"。对作者有了初步了解后,本以为我主要会从这本书中学习到中外大环境、中国大事件,或者是高层对我国大方向的决策等知识。但是读完之后才知道,这本书的主要意义在于激发人的内心,强调内心的力量,让人学会由内而外的强大起来。正如书中所说:"真正的力量,首先发自内心。"
1860年,英法联军区区两万五千人长驱直入一泱泱大国首都杀人放火;1900年八国联军不足两万人,清军不下十几万人,义和团更拥五六十万之众,但是仍然无法阻挡北京陷落和赔款四万万五千万两白银;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拥有亚洲最强海军北洋水师,却依然败给了日军的山田枪和日制野炮;抗日战争爆发时,中国陆军步兵师堪称当时世界水平,却也依然一溃千里。
再看1950年朝鲜战争,美军一个军有430辆坦克,我们最初入朝的六个军,一辆也没有,反坦克武器装备也没有;美军一个陆军师师属炮兵有432门火炮,我军一个师只有火炮12门;美军一个步兵师拥有电台1600部,我一个军才几十部电台;美军运输全部机械化,一个军有汽车七千辆,我主力军才一百辆汽车负责后勤运输;空军,我们基本为零;海军、我们彻底为零!
如果光从武器装备和军队人数的角度考虑战争成败,那么上面的例子很难理解。但是真正左右战争成败的,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灵魂。旧中国政治腐败,国家生产力落后,人民内心空虚,所以即使面对少于自己数倍的敌人,依然没有拔刀出鞘的勇气。但是1950年,中国军人经历了抗日战争的考验和解放战争的胜利,新中国的成立让中国人从此站了起来,我们再也不是那个一击即溃的东亚病夫,所以在朝鲜战场上,虽然武器装备相差甚远,但中国军人却表现出了排山倒海的气势,坚韧顽强、奋勇冲杀和不惧牺牲的精神。这是因为我们中国军人有着强大的内心,在战争之前,在心中,中国军人就已经战胜了美国军人。我想,是在美国人被打回谈判桌上的时候,并以美国得不到丝毫便宜签订停战协议的时候,我们才真正摘掉了东亚病夫的帽子,世界各国才在心底里真正开始尊重我们中国人。
这本书,让我找到了提升自我的另一种方式。大学生活,是我步入社会的过渡阶段,其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失败,举一个具体简单的例子,天气不好,不愿去自习室,需要在寝室学习的时候,室友可能正在玩游戏,很吵,打扰到了我的学习,这时候第一反应往往是抱怨室友,不顾你感受,影响到学习,但是有没有想过,其实室友能够打扰到你是自己的定力不够,也就是自己的内心不够强大,如果内心足够强大,注意力高度集中的话即使外界再吵也不会干扰到你。通过阅读这本书,当面对压力和挫折时,我不会再叹气和抱怨,我会首先问自己,是不是你自身的原因,是不是自己的内心不够强大,想明白这个问题后,我就明白应该怎样提升自己,能够以更好的心态去应对挑战。如果有一颗强大的内心,不论选择怎样走,都能走出一个精彩的人生。
心胜读书心得体会 篇4
经过认真读了金一南的《心胜》后,书中首次提出“心胜”概念,呼吁“心胜则兴,心败则衰”精神。我认为心胜在部队就是要坚定信仰,使我们的内心更加强大,精神昂扬,这是目前好多官兵最缺乏的。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往往更看重的是外在的物质条件而忽略了内在的信仰等精神层面的的最求。我认为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事业观、权力观、价值观。
理想信念是鼓舞和激励人奋勇前行的不竭动力,是确保我们打仗必胜的重要基础。没有理想就没有目标,没有信念就没有实现目标的动力。因此,我们要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时刻充满干好工作的激情和活力。现在的社会是一个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各种价值观纷繁出现的时代,这样那样的诱惑不断的向我们“招手”,越是在这样的环境之中,我们越要经得住诱惑。不断加强学习,注重自我修养。要始终不骄不躁、谦虚谨慎、保持一颗平常心和进取心。要扎实工作,淡泊名利,以平和的心态对待升迁,以豁达的胸怀处理得失,以奉献的精神服务官兵。作为党绝对领导下的人民的军队,是执行党的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始终以党的意志为意志、以党的方向为方向、以党的旗帜为旗帜的。就像书中关于援朝所写“那些在冰天雪地的北韩战场连一把炒面一把雪都吃不上依然冲锋不止的战士,那些在零下40℃严寒中单衣单裤作战冻死在长津湖畔的英雄,以他们惊人的牺牲为我们这些后来者赢得了今日地位。我们应该骄傲。我们也应该惭愧。我们千万不能吃尽这一老本。我们也应该为明天的中国军人留下点什么。”
二、立足本职岗位,在平凡的工作中实现理想和价值。
理想和信念不是一句空话,因此,作为领导干部既要胸怀大志,更要立足现实,要着眼本职岗位,扎扎实实地从小事做起,从自己做起,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爱岗敬业,用心钻研;要干一行,爱一行,通一行,精益求精,不断发展;要充分发挥岗位职责,埋头苦干,积极奉献。切实增强危机意识,积极、自觉、主动地开展工作,在学习中进步,在实践中提高,形成“人人爱学习、个个长能力”的浓厚氛围。正如书中关于中日甲午战争描述清朝军队“自从战争与人类社会相伴以来,还没有哪一种力量像海军这样,尤其检验一支军队的整体实力;也没有哪一种兵器像军舰这样,每一个战斗动作的质量都是全体成员战斗动作质量的总和。战场决定胜利,战场却不能孕育胜利。胜利只能孕育在充满单调乏味训练的承平。弄虚作假可以欺骗很多人,却无法欺骗敌人。”
三、加强业务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作为领导干部具有文化水平高,接受新鲜事物快的自身优势。但当前社会是个大发展、大变革、知识快速更新的社会,军队装备快速更新,新技术日新月异,新事物不断涌现,新问题层出不穷。因此,作为领导干部,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增强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不断提高自己认识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不断充实完善个人知识结构;要加强对业务知识的学习。除了学习业务知识,我认为更重要的是学习党的创新理论。只有每个人的能力上去后,整体的能力素质才能提高,才能在未来战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四、勇于担当,在攻坚克难中砥砺品质、锤炼作风。
作为领导干部具有充沛的精力和体力,但在现实工作中,也存在个别领导工作上拈轻怕重,个人得失上斤斤计较,遇有棘手问题或出现失误时,惯于推脱和撇清自己的现象。作为领导干部应勇于担当,在艰苦和复杂环境中砥砺品质、锤炼作风。要不怕苦累,不推不拖,积极干、主动干,敢于负责,不怕挫折,不怕承担责任。要不断培养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工作中不患得患失,要事事冲在前面、干在前面,有功多让,有过不推,处处发挥模范作用,以良好的精神面貌和过硬的能力素质树立自我形象,赢得官兵认可。只有领导干部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才能形成良好的风气,以自身清风正气带动部队的整体正气,严格落实提出的“十项规定”。
书中有许多发人深省的话,这些必须经常翻阅,直至记在心中。“作为军人,更应记住那锈铁一样斑驳的事实:吉野未被撞沉,致远号却被一枚鱼雷击沉。”
“不知道有多少教训、创痛和遗憾随同那支舰队沉入海底。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反复打捞搜寻,一百多年过去了。以一个多世纪的光阴来思索,时间不能算短。上个世纪末风云变幻,这个世纪末依然风云变幻。今天追忆甲午,我们并非仅为朝烟波浩渺的黄海投下几枚孤寂的花圈,而是要通过那个空前惨痛的教训,再次体味中国军人承担的民族责任和历史责任。”
“记住那些日子,就是记住我们神圣的使命:保卫祖国安全,捍卫民族尊严。中华民族关键性历史进程中,要心胜!心胜,则强国、强军、强人心!”
当我们衣着光鲜的时候,我们必须有就算打掉一切重头再建的豪迈!今天,南海诸国宵小不时恶心我们;西边近邻印度时时不忘中印战争的耻辱,更有边界问题一直纠缠不清,战争之声不绝于耳;东有岛的问题尚未解决,结百年之怨的日本更是虎视眈眈;北边北韩核问题,还有贪婪成性的俄罗斯目前只是因大国利益表面上与中国结为一体,他日翻脸不过是眨眼之间!
无论我们身处何时何地,所遇何事,都要记得我们的先辈曾经这样无畏:在冰天雪地,面对无情猛烈的炮火,前仆后继,英勇无畏的冲锋着。那是我们的精神与力量源泉,怎可忘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