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阅读四世同堂读书心得优秀(精选4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四世同堂读书心得优秀 篇1
记得《四世同堂》是在自己小学时代第一次读的,不过那时候体会不是很深,很多情节已经不记得了。现在中央电视一台正在热播《四世同堂》,勾起我许多感想,决定重读一遍原著。
花了3天时间,终于把《四世同堂》读完了,很受感触。终于明白为什么自己那么固执,每次和朋友争论对日本人或美国人的看法的时候,我的说辞会那么偏激。尽管在全球化的现代社会,我们不得不和他们打交道,使用他们的`产品,但是想要从我嘴里吐出一句赞美他们的话,那是不可能的。在我的记忆里,我从没说过他们一句好话,因为我不是政客,更不是外交官,我只是一名热血的纯粹的中国青年。我所受的教育根深蒂固,让我明白了我们自己民族所受耻辱的历史,记住了自己的先祖心中所藏的仇恨,我想我也会让自己的下一代明白这段历史,记住这种仇恨。
无论世界如何变化,我想我们国家都不要大意,永远不要相信敌人的眼泪和巴结的笑脸。利用和平时代,把自己国家建设得更加富强,打造强大的军事力量,这样,就算我们没有侵略别人之心,也要有足够的力量保护我们的国家和人民,防止别人侵略,防止悲剧重演。
四世同堂读书心得优秀 篇2
《四世同堂》,一部老舍先生笔下的巨作,跟我们娓娓道来北平沦陷时期,日寇铁蹄下老北平胡同里发生的一个个悲欢离合的故事,故事的背后,我们看到的是作者浓浓的家国情怀。在纷乱的年代里,随着主人公的坎坷经历,我深深地体会到,有国才有家,家和国的命运是深深地连在一起的。
住在小羊圈胡同里的老街坊们足足有二三十户,在被日寇占领,“北平哭泣”的年代里,人人都惶恐不安,甚至连踏出家门都是件冒险的事情。国难当头,就像是一面照妖镜,照射出老北京胡同里的世间百态。以冠晓荷等人为代表的汉奸群体,为了一己私欲,不惜背叛自己的祖国,出卖自己的同胞,可谓“有奶便是娘”。他们满心以为,投敌卖国会给自己带来荣华富贵,可最终等待他们的,竟然是日寇惨无人道的活埋。身败名裂,是一个叛徒罪有应得的下场,足以告诫我们,在国家沦亡的情境下,别说是一个个家庭的幸福,就连任何一个国民的人身,都得不到最起码的安全保障,国之不存,所有的荣华富贵,注定只是一场镜花水月。
所幸的是,虽然有人卖国求荣,但更多的中国人,在国破家亡,民族危难的时刻,终于能够觉醒过来,挺起中国人的脊梁。其中最有典型性的,就是以钱家和齐家为代表的知识分子群体。书中的钱默吟,原本只是一个醉心于风花雪月的旧式文人,古板而迂腐,在家仇国恨的洗礼下,他的精神世界实现了涅槃,他第一次意识到了,自己家庭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是紧密相连的。最终他毅然决然将自己的'儿子送上了抗日战场,民族大义面前,他不惜家破人亡,也要完成每一个中国人的最起码的使命,这就是中华民族的骨气。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时代的洪流,冲散了小羊圈胡同里一户户人家的命运,这虽是中华民族的一部血泪史,却见证了古老的中华民族在面临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知识分子阶层、小市民阶层纷纷觉醒,奋起反抗的过程。有国才有家,这是一个多么简单而朴素的道理,却要经过多少血与火的洗礼,才能深深烙印在我们的心中。什么是国?人民就是国,无论面临怎样的苦难,人民的抉择,成就了国的伟大。多少年来,多少代中国人浓浓的家国情怀,组成了我们整个民族的记忆,这是每一个中华儿女共同的财富。对于这种民族印记的漠视和淡忘,是多么的可悲,就好像那些在香港挑起事端的港乱分子,他们身为中国人,却深以为耻,甘心投入异族的怀抱,不惜挑起事端,出卖同胞的利益。所谓的“追求自由”其实只是他们追求私利的一块遮羞布,他们的行径其实与战争年代的汉奸并没有什么不同,历史证明,出卖国家的利益,自己的小家利益也注定不可能会实现,历史只会将这样的人钉在耻辱柱上。
虽然战争年代早已成为过去,家仇国恨似乎已和我们这一代人非常遥远。但是忘记苦难,意味着背叛,只有将先辈们浓浓的家国情怀一代代传承下去,我们的国家和民族才能一代代繁荣昌盛下去。
四世同堂读书心得优秀 篇3
《四世同堂》是我看过最过瘾的中国现代文学书。没日没夜看了好几天,对我的影响已经不稳定很久了。故事里的人都是那么鲜活。他们在小羊圈胡同玩着自己的悲欢离合,由于日本人的到来和离开,他们的生活发生了质的变化。
说到《四世同堂》,不得不提汉奸的代表形象。“汉奸”,这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他们只是目光短浅、贪财的恶棍,为了钱出卖自己的国家和灵魂。他们的风景,让人看着讨厌;但是人死了,看起来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幸福。“卖国贼”是可悲的,因为没有他们对国家的热爱和对自己的尊重,他们只是迷失方向的穷人。其实他们的出生是因为日本人的到来,而不是因为日本人的撤退而死亡。他们活在很多人的潜能里,只是后来的社会不一样了。“卖国贼”已经不流行了,如果他们不流行,也不代表他们已经不存在了。
钱尹默老师是整本书给我印象最深的'一个。不知道为什么书里总有人忽略这么一个强势的老人。抛开他的政治观点不谈,光凭他的力量和勇气就足以成为整本书不可忽视的景观。钱是一个有知识、有文化、有头脑的人,是那个时代少有的革命战士。在这本书缓慢的节奏中,钱尹默是一个紧凑而神秘的形象,这给这本书增添了许多铿锵的力量。正因为在千千有成千上万像钱先生这样的人,中国才最终站出来,走向光明的未来。中国人讨厌日本人。看《四世同堂》,你会更确定你对日本人的仇恨。但当时的中国人是无奈的,新旧社会交替带来的困惑是无穷无尽的。人们迷失了,不知所措。所以有的人革命牺牲了,有的人背叛惨死了,没有一个人彻底活下来。
战争结束后,没有胜利的喜悦,反而更加惨烈。然而《四世同堂》并不是悲剧。人们一直很好奇老舍为什么给你一个不是结局的结局。人们对故事的突然结束感到惊讶,但不知道结局。其实所有的故事都是没有结局的,结尾一句“风大”就足以表达老舍的意思。历史的车轮向前转,历史的浪潮起起落落,风也起,但不一定吸沙,可能打雷,可能下雨,无边无际。中国总是推着大车往前走,总有烂泥和伤痕。但是回顾过去的悲惨一页,要看到除了回忆和叹息之外预示的美好未来。
四世同堂读书心得优秀 篇4
《四世同堂》是著名作家老舍先生写的一部十分具有影响性的作品,这是一代人民的痛苦回忆;一个民族所受的屈辱遭遇;这也是一个国家的斑驳历史。
老舍先生以其对老北京的细致了解,用细腻生动的笔触为我们还原了那一时代的气息,揭露了那一时代上空的阴云与阴云下的普通老百姓的真实生活。
《四世同堂》中小羊圈胡同里的人物性格都十分鲜明,且被老舍的一支笔描写的有血有肉,仿佛我们真能透过纸张,看到这么一个人似的。不得不说,老舍先生把人物写活了,我们说这是一部经典,还因为他笔下那些所谓的英雄不仅仅是英雄,他们还是一个会迷茫伤心有一些缺点的普通人。
“假若北平是树,我便是花,尽管是一朵闲花。北平若不幸丢失了,我想我就不别再活下去!”钱家钱默吟老先生谦逊有礼,性子清高,喜欢作诗作画,喜欢侍弄花草,本是个十足的隐士,不理世事。但是在北平沦陷,儿子去世,被逮捕受训后,幡然醒悟,变身成了一个老而志坚的积极斗争的革命战士。通过文字,我们分明能看到北平沦陷时这位老人的哀伤,分明能看到被释放的钱老人的懊悔与愤怒,也分明能看到他对敌人的仇恨,对国家的热爱。
我们也能看到,祁家瑞宣对实事战争的敏锐以及他敢于为国家牺牲的一腔热血,可是我们也不得不承认,这祁家的'一家老小都等着他照顾,这些最亲密的血亲让他无法施展抱负,无法让他到那令他向往已久的战场上去抛头颅,洒热血,他不得不尽到一个长孙,长子,大哥,丈夫以及父亲的责任,这责任将他拴住了。面对这些,他只得无可奈何地笑了,在三弟决定要走的时候,我们分明可以从他的那一句:“你来尽忠,我来尽孝。”看到他的无奈,我们甚至可以看到他那文雅而又忧郁的微笑以及湿润的眼角。
我们还能看到,看到有着少年人的冲动与爱国志气的瑞全,看到谨慎持家,万事求和气的祁老人,看到任劳任怨的小顺儿的妈,聪明勇敢的尤桐芳,成长为革命青年的高第,乐于助人的李四爷夫妇,不亢不卑的小文夫妇,一步步走向堕落的招弟,看到小崔,孙七,白巡长,程长顺……我们也能看到,卖国求荣的冠晓荷,毫无廉耻心的瑞丰,凶狠泼辣的大赤包,欺软怕硬的蓝东阳,贪慕虚荣的胖菊子。我们看到他们的卑鄙手段,看到他们皮囊下丑恶不堪的内心,看到他们的利欲熏心,看到他们毫无民族感,贪图享乐,看到北平沦陷后,他们一味的去讨好日本人,对日本人阿谀奉承,做日本人的走狗,做汉奸,最终落得凄惨下场。
我们能在这部作品中看到很多很多,也能感受到很多,或令人荡气回肠,或令人摇头叹息,又或令人不禁掩卷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