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诗的读后感

多美网

2025-04-22读后感

欢迎阅读木兰诗的读后感(精选4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木兰诗的读后感 篇1

《木兰诗》读后感 北朝民歌《木兰诗》 ,讲了女子花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

花木兰是一位普普通通的小女子。因为天子征兵,父亲名列其中, 但父亲年岁已大,而家中又无长子,木兰决定代父从军。木兰骑上战 马,披上战衣,渡过黄河,越过黑山,征战沙场。将士们身经百战有 的战死有的凯旋归来。

木兰就是凯旋归来中的`一个。

木兰不贪图名利, 回到家过平民生活。

这首诗表现了花木兰的忠、孝、智、勇。诗最后:

“雄兔脚扑朔, 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这句话用兔子在一起 跑,雄雌难以分辨的隐喻,说明了女子如果有施展抱负的机会,他们 的智慧、胆略和才能并不比男子逊色。

虽然时代不同,但木兰爱国与奉献的精神永存。新世纪的我们,应 该学习木兰孝顺父母、报效国家的高尚品质和纯朴、善良、忠贞的美 好品德。

木兰诗的读后感 篇2

我最尊敬的人是花木兰,因为她代父从军的孝心很了不起,让我很感动,所以我非常的尊敬她。

身为女儿身的花木兰竟然要“代父从军”,在当时的社会,实在是一件非常艰难又辛苦的事。但花木兰不希望年老的父亲去战场上赴难,于是毅然决然剪掉自己的长发,穿上盔甲,代替父亲离开家乡上战场打仗。但是在那个年代,如果女人女扮男装欺骗君王是必定被处以死刑的,这样果断的决定并非所有人都可以做得到的,因此花木兰真的是一位值得我尊敬的勇者。

在现在已经很少人肯勇于赴难了,而花木兰却打破传统,男人可以做的'事,即使是女孩也是可以做到的。她替国家打败了敌人,使得国家免于战乱,也让她的父亲得以老有所终,颐养天年,让家人以她为荣。

木兰诗的读后感 篇3

《木兰诗 》是这篇长篇叙事诗歌颂了花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传奇故事。这个故事如今已也是家喻户晓,千古流传的佳故。

木兰本是个柔弱的女孩,应当在家做活,打仗本是男人的事。木兰本应当在家织补,然而却走上了为父而从军的路。这也是对人们宣布:男人能干的事,女人也能干,女人也不应该向男人低头。

她与男人同吃共住,吃一样的苦,受一样的累,却干出与男人不同的事迹,创出了与男人不同的辉煌,同时也证明了 女子哪里不如男? 她拒绝了天子的赏赐,也不愿在朝为官,将荣华富贵轻轻地抛下,她愿驰千里足,早日还故乡。她回来了,年迈的'父母搀扶着出来迎她,姐姐理妆相迎,弟弟磨刀霍霍向猪羊,以实际行动迎接姊姊的回来。出门看伙伴,伙伴皆惊惶。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说明了木兰非常的机警和聪明,因为与木兰同行12年一同打仗和木兰一起出生入死的火伴都不知道木兰是女郎。

赞美了木兰聪明和机智,勇敢。替父从军的伟大精神。

木兰诗的读后感 篇4

北朝民歌《木兰诗》,讲述的是千百年前闺门女子花木兰的故事。故事对我来说并不生疏,小时候听父母讲述过,后来上学时也学过。可我每次读起《木兰诗》的时候,都深受感动,今天再次读它仍感触颇深。

木兰乃一名普通“当户织”的劳动妇女。因为天子征兵,父亲在被征之列。父亲已年老,家中又无长男,木兰于是决定舍弃女儿身,替父从军。木兰骑上战马,渡过黄河,越过燕山,经过了重重困难才到达军营。在夜晚,“凛冽的朔风传送着刁斗的'打更声,寒光映照着身上冰冷的铠甲。”将士们十年征战,历经一次次残酷的战斗,有的战死,有的归来。而英勇善战的木兰,则是有幸生存、胜利归来。凯旋归朝,木兰放弃功名利禄,愿回家过耕织的生活。当她一身女儿妆出来和昔日战友相见时,人们都十分吃惊。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