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阅读寒假调查报告(精选4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寒假调查报告 篇1
时间:**年*月12日至8月29日
地点:**师范大学图书馆
我的专业是图书馆学,有幸到**师范大学图书馆实践所学知识当然是一件很有益的事情,因此放假前我就积极的做了准备工作,首先是与对方主管领导(**老师)联系,然后实地考察、熟悉工作环境,并对各个阅览室的基本工作及其操作流程进行咨询了解。
*月12日是正式实习的第一天,按照协议是在电子阅览室值班。刚开始我以为值班就只是简单的坐在那里计时、收费同时简单的维护机子。到了之后,当天的带班的邵老师说还要抽空对新刊物进行分类登记。目前我国图书馆界对图书的分类主要是依据三种分类法: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即中图法,各公共图书馆、高校图书馆使用,包括我校图书馆)、人民大学图书馆图书分类法(即人大法,主要在人民大学图书馆使用)、中国科学院图书馆图书分类法(即科图法)。以前在学校不论是专业学习还是在图书馆都是接触的中图法,乍一接触科图法还有些不适应,好在它是数字编码,简单明了,不像中图法既有数字又有字母。
在实际工作中给我的第一个“下马威”是四角号码(书目记录卡片都是按照四角号码排列的),虽然以前学习过,但也只是背了一下口诀:“横一竖二三点捺,叉四插五方框六……”然后稍稍练习了一下。口诀背起来似乎很简单,但是在实际运用中会有很多变化,而且有些变化好像根本没有“规律”。比如“成”字的第一个(左上角)码按照口诀应该是“「”取7,但实际上是5,而又根本找不到“插”笔在何处;再比如“熟”字的第二个(右上角)码按照口诀应该是“┓”也取7,然而卡片上也是5,原来是去的“丸”字的“”笔。像这些情况只能靠熟记了。
随着实习的不断深入,我越来越觉得顺手,“不适应”的感觉也逐渐消失。后来还参与了中文/外文的现刊上架、过刊下架、文/理科外借还书上架以及工具书、报纸的上架上栏等工作,当然更多的是一些日常事务。比较遗憾的就是没有参与其中的图书编目、馆际互借原文传递等工作。但就是这些已经让我获益匪浅了,还有在与各位老师共同工作的过程中受到的一些行事方法的影响。
首先腾老师,他是一个比较严肃的人,不多话。有个周末我在电子阅览室值班的时候将桌子上的刊物分类登记完了就在那里干坐着,腾老师后来就问我怎么不把旁边储物室里的刊也分了,我说没注意到。他就对我说:“要你去找事情做,不要让事情来找你做。”我想,“等事情做”想必是现在很多年轻人的通病吧。
还有一位杨老师,比较温和,也不多话。他做事很快,无论是上报纸还是登记刊物,他的速度起码比我快一倍。这自然是熟练之功,但是也有很多“技巧”的。我后来请教他,他就教我,上报纸呢就应该先把两份报纸的相同版面放在一起,而这个工作可以在室内做,这样到室外上报纸的时候就很快了,而在室内分报纸由于地势比较宽也比在外面分要快一些;而登记刊物可以先将刊物按其刊名四角号码排列起来这样就可以直接对应的查找卡片而不是满箱满柜的翻。准备的工作看起来很烦琐,但是做好了正式做工作的时候就很快了,这就是“磨刀不误砍柴工”。
以上只是众多老师的“代表”,其他比如廖湘君老师对读者的热情,吕波老师做事的仔细,龙华之老师对业务的精通都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和教育。
通过这次社会实践,我获得了很多东西,首先是专业知识面拓宽了许多,以前只是了解以中图法为基础的高校系统图书馆的运作,现在还了解了以科图法为基础的科学院系统图书馆的运作;其次是知识的跨越,从单纯的理论到实际的应用让我认识到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差距;再次就是从作为接受者的学生到面向读者、作为授予者的“图书馆员”的身份过渡让我学会了换位思考;同时通过短期的社会实践还为明年的专业实习做了思想和知识上的铺垫。
能够获得这次来之不易的机会,我还得向本专业的师姐肖艳同学和本专业导师郭力教授致谢。如果有机会,我还将到该图书馆去进行专业实习,了解并实际操作其他工作,如图书编目、外文期刊编码、馆际互借原文传递等,让自己的专业知识有更大的提高。
寒假调查报告 篇2
转眼,时间如箭似梭,将寒假一下子拉到了终点,大学生活的第一个寒假,除了跟家人一起度过温馨的新年和温暖的元宵之外,还在社会实践中学到很多。回想起来自己浪费了很多个寒假,寒假虽然不如暑假那般长,但在能挣点足够的生活费之余,积极多投入到社会这个圈子里,既锻炼能力,又能增长见识,何乐而不为呢?
大学是一个小社会,步入大学就等于步入半个社会。我们不再是象牙塔里不能受风吹雨打的花朵,通过社会实践的磨练,我们深深地认识到社会实践是一笔财富。社会是一所更能锻炼人的综合性大学,只有正确的引导我们深入社会,了解社会,服务于社会,投身到社会实践中去,才能使我们发现自身的不足,为今后走出校门,踏进社会创造良好的条件;才能使我们学有所用,在实践中成才,在服务中成长,并有效的为社会服务,体现大学生的自身价值。
这次的社会实践是在离家不远的一个冰室打工,虽然只有短短的两个星期,自己从中收获的却远比书本来的深刻直接。短暂又难忘的社会实践就像白驹过隙般,飞速而逝,而这其间的感受也像五味瓶——酸甜苦辣咸一应俱全
因为冰室在一个休闲广场对面,晚上客流量比较大,所以上的是夜班,从晚上7点到凌晨1点多。即使是新年前后,天气却还是比较温暖的,很多家庭带着小孩出门游玩,朋友聚会,逛街休息等,都会选择冰室这种比较悠闲的地方,所以每个晚上都是忙得不可开交。刚开始觉得可能我就是一打杂的,拖拖地洗洗碗,实际上却没那么简单。客人来了要帮忙记单,帮忙送菜,开酒瓶,有时候还要当当苦力,搬搬抬抬什么的也是工作范围内的。晚上打烊收店的时候把露天桌椅搬进来,接着洗碗拖地。每天晚上就是重复这些简单的工作,好在老板娘是个很和善又幽默的一个人,每天打烊后都会做一杯热奶茶温暖我一下我的心,这个冷冷的假期却也倍感温暖。
虽然只是在一家冰室做着简单的工作,这个过程却并不是单纯的出卖自己劳动力来换取报酬,在与客人沟通中其实也是在锻炼着我的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就如对于顾客提出的要求或意见,有时候甚至是投诉我必须认真对待,以最好的态度来接受跟解决。我发现,其实学习不光充满在课堂上,社会上给你提供的学习机会更多。只不过,这个学习资源需要你的筛选。不象我们课堂上,老师永远教给我们的都是实实在在的真理性的知识。但是,社会上提供的学习资料更及时,利用效率更高,这种身置其中的学习才。学习的机会时刻充实在生活中,学习中。
在这次的社会实践后,我做了如下总结:
1要善于沟通:碰到那些心情比较坏的人,真的要学会和他们沟通,不能和他们吵,要心平气和的和他们解释他们的问题。当然和老板也要好好的沟通,有时自己在工作上有什么问题要经常和老板沟通沟通,并及时的解决,这样工作才会有动力,才不会打退堂鼓。
2要有耐心和热情:在工作的时候要经常微笑,这样会让那些客人感觉很舒心, 客人来消费也是为了让自己舒适一点,开心放松点。温和的笑容能给他们
3 要勤劳:有时候一些细微的东西可以让老板更赏识你,也比较容易受照顾。什么地方脏了要主动打扫;没客人了的时候主动到厨房把餐具先洗;客人走后马上收拾桌子;有什么活儿就帮忙做,老板有个好印象,自然会在工作上多加照顾‘当然有总结就说明同时我也意识到了自己很多的缺点和不足,例如不够主动做事,有时候老板说了才知道做,老板不说就没有这个意识去做;社会经验比较缺乏,经常会做一些错事,跟客人的交流不够大方;刚开始也不大会和人交流,所以那时总是觉得自己很受委屈等等,虽然这些都是我的比较辛酸的历史,不过这些也都是我宝贵的经验,它们都将成为我以后参加工作和社会实践的教训,我要力争在我以后暑期实践以及今后就业的时候不要再犯同样的错误。
短期的社会实践,一晃而过,在这其中,让我从中领悟到了很多的东西,而这些东西都将会让我终生受用。学校让我们去社会实践真的很有作用,会让我们从中收益匪浅。社会实践让我知道了,挣钱真的很不容易,也明白工作的辛苦,每一分钱都是汗水的付出。
社会实践拉近了我与社会的距离,也让自己在社会实践中开拓了视野,增长了才干。社会和大学一样也是一个学习和受教育的地方,在那片广阔的天地里,我们为将来更加激烈的竞争打下了更为坚实的基础。
寒假调查报告 篇3
不知不觉间,路边的小草已经泛起了黄绿,阳光也愈发喜欢露出他的笑脸。一个词在我的脑海里浮动,一种力量在这个世界萌动,那就是生命。
春天来到了
我又回到了熟悉的校园,带着这个寒假的收获。
20xx年的冬天,这是我进入大学生活的第一个寒假,美丽的校园,承载着我的梦想——去当一名光荣的白衣战士。生命的意义是由自己定义的,为了给自己医学知识充电,而实践的过程是所有课本不能给予的,短暂的寒假便来到新城红十字医院(原八毛职工医院)实习。
对于我这个只有半年学医经历的学生来说,应该从医院中最基础的护理工作开始。来到医院,我对一切都感到新鲜和畏惧,即使自己曾以病人的身份到过此地。
镜中的我,穿着干净的白大褂,戴着洁白的帽子和口罩,想想自己第一次穿着白大褂的那份自豪,心底的那份坚定与自信犹然而生!
看起来很简单的护理工作,让我开始有些手忙脚乱。原本的自信荡然无存。我开始虚心向护士学习,紧紧地跟着护士,寸步不离,年轻的护士耐心地给我讲解着关于护理的知识。慢慢地,我穿梭在各个病房,了解了她们的护理术语和一些日常工作。
我协助护士接诊病员,做好四测(测血压、测体温、测脉搏、测体重),熟练地掌握了血压及体温的测量方法,接触配液环节,在严格坚持“三查七对”(三查:操作前查、操作中查、操作后查;七对:对床号、对姓名、对药名、对浓度、对剂量、对方法、对时间)的原则下,并为病员配液。
终于有了我实践的机会,想着护士叮嘱我的操作要领,端着装有止血带、胶布、碘付的器皿,来到病房。面带着微笑:“阿姨,该打针了1我给病人绑上止血带,用碘付进行消毒,然后拿起针头,小心翼翼地扎入病人的血管中。看见管中有回血,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蔓延全身。想不到,身平第一次扎针竟然会如此的顺利!
护士在休息的时候,给我讲着因为静脉注射的输液管中一个小小的气泡,而使病人死亡的真实事例后,我大为震惊,不免开始崇敬这些平凡的护士们。
寒假调查报告 篇4
首先,金针菇学名毛柄金钱菌,俗称构菌、朴菇、冬菇等,属伞菌目口蘑科金针菇属。金针菇是秋冬与早春栽培的食用菌,以其菌盖滑嫩、柄脆、营养丰富、味美适口而着称于世。金针菇不仅味道鲜美而且营养丰富,它含有较全的人体必需氨基酸,其中赖氨酸和精氨酸尤其丰富,也含有丰富的锌,对儿童的身高和智力发育有良好的作用,金针菇干品中含蛋白质8.87%,碳水化合物60.2%,粗纤维达7.4%,经常食用可防治溃疡病。最近研究又表明,它还含有一种朴菇素,可增强对癌细胞的抗御能力,常食金针菇还可抑制血糖升高,降低胆固醇。菌类食品本来就有“纯绿色”标识,在越来越关注健康饮食、营养饮食的今天,更多的人把目光投向了金针菇,同时网络、养生节目也推荐金针菇。目前,不只是我国,全世界的需求量激增,我国是个农业大国,加工的金针菇有很大比例销往国外,外销加内供,市场十分紧俏,各地方供不应求,金针菇前景十分广阔。
我还了解到有关金针菇的市场信息:金针菇是一种稳赚不赔的行业,目前金针菇的平均价格在每斤2.3元左右,每亩一次投入原料3万斤,每年可采摘三到四次,第一茬的产量在2.4万斤左右,仅第一茬就会产生净利润1万余元,以后的产量折算成利润保守计算也有3万元,经济利益很高,其养殖周期为当年8月份至次年3月份,半年多的时间,具有时间短、见效快的特点。由于种种优点,金针菇的种植规模仍在不断扩大,可以想见家乡的金针菇基地还会继续扩增,事业会依然红火。
我先从事的劳动就是整理大棚,这是个比较繁琐的工作,需要搭建,铺地,消毒等等环节。然后就是“装包”了,所谓“装包”呢,就是将菌丝生长所需要 的养料装在一个小塑料袋里,这是最忙碌的最耗力的工作,因为常常一次需要将8000多斤的料装在每一个小包里,通常我们都会请乡亲们来帮忙,然后付给他们工钱,也正是因为劳动的繁杂忙碌,经常是几户人家合伙经营,共同完成“装包”这项程序。
“装包”结束后,就要对这一个个小包进行消毒,需要将它们垒成一个大长方体,然后用大型的锅炉进行高温灭菌。一锅料大约需要烧48个小时,耗费1500斤木炭。之后就是至关重要的“接种”环节。就是将菌种接在已经消过毒的小包里,这环节对无菌要求很严格,它是在专门的接菌箱内完成的,箱内需要进行消毒,一般是通过烟雾消毒。整个暑假我所重复的工作就是这繁琐的环节。
在工作的过程中我用统计与分析的理论对种植金针菇的成本与效益进行了估算,下面是结合家乡苍山县的养殖和实际情况,以一亩的棚为例进行的全面分析:
1、 建棚成本。主要原料包括竹竿、毛毡子、篷布、薄膜等约需1万元,其中,细竹竿、粗竹竿约4000元,篷布约XX元,薄膜约1000元,毛毡子1200元,加上人工费1万元。约结合苍山县的实际,毛毡子可以用麦秸代替,承接地面的粗竹竿可以用水泥柱代替,又可以节约一部分成本。
2、 栽培时间。金针菇为低温型真菌,,最适宜的温度为8到10摄氏度,为当年8月份~次年3月份;而平菇为高温型真菌,可根据品种特性,做好茬口安排,麦前养殖平菇,秋后养殖金针菇,可获得双赢双利。出菇时间为年前年后,农闲时段,外出打工的也已陆续回家,不占用其他劳动时间。
3、 栽培原料。原料主要包括棉杂,棉籽壳,锯末,麸皮,玉米面等,在配制的过程中还需要一些底肥有过磷酸钙、硫酸镁等。棉杂价格约每斤0.6元,棉籽壳价格约每斤0.9元,与玉米面、麸皮、锯末等按一定的比例配制,在棉杂、棉籽壳等主要原料的基础上每斤再加0.3元左右,配制好的原料在每斤0.9~1.2元,每斤需要约3万斤料,约合成本3万元。
4、 产量比例。每斤原料出苗量为0.8~1.5斤金针菇,今年的价格在每斤2.2~2.8元不等,按产量最低(每斤原料出0.8斤左右金针菇)、价格最低(2.2元)保守估计一亩的棚收入在5万余元,除去成本,第一年的净利润就在1万元左右。
建棚成本仅在第一年的时候产生,以后会大幅度减少,这样算来,每年的净利润均在2万元以上,金针菇养殖过程简单易学,占用劳动力少,时间跨度短。让我对这个产业产生了更多的兴趣,也让我更有耐心去继续体验这个劳动。在体验的过程中我发现养殖金针菇没有赔钱的,是一项稳赚不赔的产业,只是赚多赚少的问题,产量与质量跟个人得管理水平有关。我开始为家乡的特色产业感到无比的自豪,并愿意将我的体验进行下去。
在这个过程中我有幸到当地的金针菇加工基地去实习一个星期,在那里我了解到金针菇的几种加工方式:
1、初加工
将菇体检验杂质后在冷水中冲选两遍,取出至不滴水,然后放入沸水中(不能用铁、铜锅)煮沸5~10分钟,捞出,冷水冲洗后放入0.1%~0.2%的`柠檬酸水中,送往罐头加工厂。
2、盐渍
(1)预煮把5%~10%食盐水置于铝锅内煮沸,倒入金针菇,煮沸5~7分钟,捞出沥去水分。
(2)盐渍每100公斤菇加入25~30公斤食盐。先在缸底放一层盐,加一层菇,反复至缸满,再注入煮沸后冷却的饱和食盐水,使菇浸泡在食盐水中,再加入调整液,使溶液ph值达3.5左右,不足用柠檬酸调节。
(3)管理冬天7天翻缸一次,共3次;夏天2天一次,共10次。一般盐渍20天即可装箱外运。
3、制罐头
把优质的金针菇放在开水中烫几分钟捞起,进行脱色,然后放在生理盐水中,制罐,高压灭菌消毒,即制成罐头。其工艺为:采收→挑选→杀青→冷却→分装→加液→排气→压盖→杀菌(123~130℃,30分钟~90分钟)→冷却→保温(38℃)→检验→成品。
4、塑膜真空包装
采用聚丙烯塑料膜包装,用高频抽气机密封,低温保藏,在1℃环境中可保鲜20天,7~8℃保鲜10天。
5、干制
把鲜金针菇晒干或烘干至含水量10%~12%。晒干的金针菇色较深,不耐久藏。烘干的金针菇色泽好,质量高,但成本高,耐久藏。
在这个寒假里,我帮助家里“装包”、“接种”,然后又去了当地的金针菇加工基地了解了金针菇加工的几种方法,感觉学习到不少知识,在农业技巧与常识上有了很大的提高,更为了家乡的金针菇产业和父老乡亲们的勤劳与智慧感到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