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阅读体育教师培训方案(精选4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体育教师培训方案 篇1
一、培训目标
1、提升专业知识:更新体育学科前沿知识,包括运动生理学、运动心理学、运动解剖学等。
2、增强教学技能:掌握现代教学方法与手段,如情境教学、游戏化教学、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等。
3、提高实践能力:加强运动技能与示范能力,确保能够准确、生动地展示各项运动技术。
4、培养创新意识:鼓励教师创新教学内容与形式,激发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
5、强化安全教育:学习运动伤害预防与急救知识,确保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的安全。
二、培训内容
1.理论知识更新
体育学科前沿:介绍国内外体育教育研究的新成果、新趋势。
教育心理学:理解学生心理发展特点,提升教学互动效果。
课程标准与教材分析:深入解读体育课程标准,分析教材重难点。
2. 教学技能提升
教学设计:学习如何根据学生特点设计合理的教学计划。
教学方法:掌握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探究式学习、合作学习等。
信息技术应用:利用多媒体、智能设备等现代技术手段辅助教学。
3. 实践能力训练
运动技能提升:分项目进行运动技能的.强化训练,确保示范准确。
教学示范:模拟课堂教学,进行运动技能的教学示范与指导。
教学观摩与反思:组织教学观摩活动,鼓励教师相互学习,反思教学过程。
4. 心理健康与急救知识
心理健康教育:了解青少年心理发展特点,掌握心理辅导技巧。
运动伤害预防:学习运动前热身、拉伸的重要性及正确方法。
急救技能培训:进行心肺复苏(CPR)、止血包扎等急救技能的实操训练。
三、培训方式
集中培训:组织专家讲座、工作坊、研讨会等集中学习活动。
分散自学:提供学习资料,鼓励教师利用业余时间自学提升。
教学实践:通过模拟教学、公开课、教学比赛等形式,检验学习成果。
网络研修:利用网络平台进行在线学习、交流讨论,实现资源共享。
四、评估与反馈
培训考核:通过理论考试、技能展示、教学设计等方式评估培训效果。
学员反馈:收集参训教师的意见与建议,不断优化培训内容与方式。
跟踪指导:培训结束后,对参训教师进行跟踪指导,帮助其将所学应用于实际教学中。
体育教师培训方案 篇2
一、把握有效合作的要素,组建合作小组。
根据有效合作学习特点,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来分组,每组的学生在学习能力、组织能力、性别、个性、兴趣、特长等方面进行合理搭配,以此来保证组内成员间的差异性、互补性和组间竞争的公平性。如:在教学中,一般我们根据学生的四列横队(或者四路纵队)把学生分成四个大组,这样的分组只适应学习同一个简单的内容,如做游戏,分小组400-600米自然地形跑,但带有技术性的项目,我一般按人数要求来分组,如二人一组篮球传球技术学习,四人一组足球传球练习,6-8人一组迎面接力等;分组时学生既可以自由结合,也可以教师引导结合,此时教师还得随时关注游离在组外的学生,这些学生往往自身原因,许多小组“不欢迎”,被“拒之合作大门门之外”,此时教师尽快“牵线搭桥”,让这些人归队,此外,教师还得尽量考虑合作的每组中有的活泼好动的,有文静内秀的;或者有的是学习上较好的学生,有的是学习困难者……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根据合作学习的内容来灵活确定合作的组别,让每个学生参与到合作中去,享受合作带来的乐趣。
二、营造合作的时空环境,积极开展合作学习。
教师开始运用小组合作时,应改先从小问题着手,由小小组合作开始逐步过度到大范围合作学习,从二人到四人再到七八人的合作,在实践中提升合作的质量,逐渐形成规范的、生动的小组合作学习。教师不要担心合作过程会花去过多的时间,拖延教学,影响效果,殊不知“磨刀不误砍柴功”,此时要保证学生合作练习、主动参与、探究交流表现的时间,让学生在动手、动脑、动口、的交互合作中感受体验小组合作学习带来的真正乐趣,这种方式远比教师中断学生的合作讨论,由老师或个别优秀学生说出他们的感受要强的多,学生获得的对体育运动的感受、体验、对学习过程的体验、对学习方式的感悟也将是截然不同的,作为体育教师我们绝不能因小失大。另外,在小组表演、展示中我们应尽可能让不同程度、不同特长学生的体育运动技术、技能充分地发挥,尤其是激发所谓学习困难者的兴趣和自信,使多数学生能很好地完成合作学习的目标任务,并逐渐扩大合作面,从而提升合作学习的价值和有效性。
三、合理安排合作学习的`内容,确立良好的合作形式。
体育中的很多项目需要合作学习,而学生本身就是一种很好的教学资源,因此体育课堂上的生生之间的合作常见不鲜。每个学生获取受教育的机会多、渠道广,他们身上都具有一定的信息,我们老师应很好地利用这种财富、智慧、资源,创设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相互交流、共同进步的气氛,共同完成每堂课的教学目标。采用师生合作的形式,首先要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体育新课程推崇一种开放的、“合作伙伴”式的师生关系,正如美国教育学家多尔说的那样:教师在师生关系中的地位是“平等中的首席”。由此看来,老师和学生是互相合作的一方,平等参与式和合作互补式都是良好的方式。
四、注意合作学习中教师的作用,协调合作过程。
在合作学习中,需要教师的正确组织、指导与协调。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教师很有必要参与其中,了解情况,并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帮助,及时扭转小组内学生参与不均衡和小组长说了算的局面,有时还可以直接参与到小组的讨论中去,这对于体育课中的合作学习显得尤为突出。久而久之,组内学生会越来越感到自身在小组合作中的价值;合作、探究的兴趣也会愈来愈浓厚。相反如果教师放任自由,小组合作过程容易偏离中心,这时的合作学习成了形式主义,既浪费时间又丢了合作的本质。
五、教师应给予及时的适当的评价。
在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评价时,小组的合作表现应做为主要指标。在课堂讨论中,教师尽可能以小组为单位组织发言,让发言人代表本组汇报小组学习的结果;在学业成绩上,教师在公平分组的情况下可以考虑用小组平均分加个人成绩做为学习小组成员平时成绩。这种捆绑式的成绩评价有利于学生加强小组合作,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另外,在小组合作、分组表现中,教师应善于从不同角度发现各组的优点,多一些激励,少一些否定和各组间谁好谁不好的评价。教师的评价要让学生侧面间接地感到自己与他人(组)的距离,认识到不足,明确努力的方向。我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发现合作讨论结束后的分组表现过程很容易造成各个小组间的小集体主义倾向,不利于各组间的交流,这时教师合理贴切的评价会起到很好的协调作用。
小组合作是新时期体育教师的职责,让学生学会有效地合作更是我们体育教育工作者的追求。让有效地合作学习成为体育课堂一道亮丽的风景,让我们的体育教学焕发无限的生机和无穷的魅力。
体育教师培训方案 篇3
一、培训目标
1、提升体育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2、增强体育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方法。
3、培养体育教师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培训对象
全体体育教师。
三、培训内容
1、体育教育理论:包括体育教学原理、课程设计等。
2、运动技能提升:各类体育运动项目的技术指导。
3、教学方法与策略:如情境教学、游戏教学等的应用。
4、健康与安全知识:运动损伤预防及处理等。
5、现代教育技术:运用多媒体等辅助教学。
四、培训方式
1、集中授课:专家讲座、专题研讨。
2、实践训练:技能训练、教学观摩与实践。
3、线上学习:网络课程、交流互动。
五、培训时间和地点
培训时间:xx
培训地点:xx
六、培训考核与评价
设立考核项目,如理论考试、技能展示等。
组织学员互评和教师评价。
发放培训证书。
七、培训师资
邀请资深体育教育专家、优秀体育教师等。
八、培训经费预算
包括培训费用、教材资料费、场地设备费等。
九、其他事项
1、做好培训期间的管理和服务工作。
2、建立培训档案,记录学员的学习情况。
体育教师培训方案 篇4
一、指导思想
推进教师教育改革与创新,以国家教育政策法规为依据,根据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要求,不断探索教师专业化发展规律,重点培训“新理念、新课程、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突出针对性、实效性、实践性和前瞻性,开展优质、高效的培训工作,努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提高我区中小学体育教学、科研水平。
二、培训目标
通过培训学习,使培训者在思想政治与职业道德修养、课程与教学理论素养等方面得到明显提高;
通过培训实践,使培训者在体育教学能力、体育科研水平、活动组织管理能力等方面得到明显提高;
通过培训研究,使培训者在体育专业知识与技能等方面得到明显提高。
三、设计思路
根据参加培训教师的教学现状和实际需求安排培训内容,培训课程的实施力求能紧密结合课堂教学实际,贴近教师工作与发展需求,尽量采取参与式与互动式培训方式,注重教师的实践、体验、交流与反思,在教师的参与过程中达成培训目标。
四、培训形式
专题讲座、案例评析、专业技能学习、互动交流研讨相结合。
五、总体安排
培训时间为7天,14个单元,总计56课时。培训内容分为五个专题,分别为:
1、专题一:师德
2、专题二:教师说课与点评相关的专题内容;
3、专题三:街舞与健美操、韵律操二部分专项技能内容;
4、专题四:现代教育理论
5、专题五:教育科研方法
六、评价方式
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评价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