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心得

请欣赏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心得(精选4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心得 篇1

研究生既是当前科学研究的主力军,也是科教事业发展的未来和希望。研究生作为我国高等教育培养的高素质人才,是决定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的重要力量,肩负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依托。科学道德是社会道德在科学技术活动中的表现,主要是指科研活动中科技工作者的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和应具备的道德素质。学风主要是指在学术研究和知识学习过程中的精神风貌和思想态度,包括治学精神、态度、风气和原则等。在科研领域学风既包含科技工作者的治学精神、态度和原则,也包括科技工作者的行为规范和思想道德。

加强科学道德的培养和学风建设不仅是推动学术研究健康发展的前提和基础,而且对于倡导求真务实的社会风气,提高全社会的思想道德水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当前学术领域存在的科学道德与学风问题

我国在科学技术发展中面临的科学道德和学风问题是纷繁复杂的,有着多方面的深刻的原因,其中体制因素是科技资源配置体系不完善,科研界的内在因素是科学道德建设相对滞后,环境因素是存在着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由于管理体制不够完备等多方面的因素,在科技资源分配上,还存在个别机构和专家不适当的占有过多的政府科研经费及科研设施的现象,对公共科技投入的风险规避也缺少有效的制度和手段,加之科技资源共享机制不完善,造成了有些科研资源的浪费。另外,我国科研评价指标体系建设的相对滞后是科研评价中的一个突出问题。不论是对基础研究项目的目标管理,还是对科技人员的考核和评判大批存在重量不重质的问题。

当前我国存在的科学道德和学风问题,主要有科学不端行为、学术失范和浮躁学风三种主要形式。

科学不端行为主要是指那些违背诚实原则,在课题申请、研究实施、成果报告等科学活动中的篡改、编造、伪造、剽窃等行为。这类行为在科技界和社会上的影响相当恶劣,损害了科研界的社会信誉和科学家之间的相互信任,并伤害了科研成果的质量。

学术失范现象在科学研究与科研管理活动中大量存在,主要表现为一些科研人员的工作动机发生扭曲,他们不潜心钻研学问,而是一味追名逐利,为获取和占有资源而热衷于拉关系、走后门、立山头,已在一定程度上发生了行政干预、权力垄断、官学一体、权学交易、学术霸道、暗箱操作、流于形式等“制度失灵”现象,并滥用了学术权威。

浮躁的学风反映了研究氛围的不正和研究群体的精神文化追求以及行为习惯的沉沦。一部分大学生、研究生丧失了科学求实的态度和科研诚信,单纯追求名利,而不能踏实地开展研究工作。例如,热衷于发表在理论上和实际上都没有什么意义的“花架子”论文甚至垃圾论文。这种浮躁的学风已开始在相当一部分大学和研究机构中蔓延。

二、科学道德的培养与学风建设的途径

科学道德与学风问题是全世界科研领域共同面临的问题,对于这个问题没有一蹴而就的解决之道,必须依靠长期细致的、制度化的科学道德建设来逐步达到完善。跟据我国科学道德与学风问题的具体特点,有针对性的开展工作。

首先,从大方面来说,要加强体制机制和学术规范制度。对科学不端行为有效预防的关键在于两个方面,一是机制,二是规则。前者主要包括管理、评价、奖励等政策引导机制,后者主要包括学术规范。机制设计的宗旨有两个,一个是对科学不端行为设防;第二是引导科学工作者理性选择,远离科学不端行为。我国要积极参照国外的先进经验,尽快制定全面和配套的规范和准则,包括明确科研主体的责任,建立科学不端行为的判定标准和处理程序,建立具体有力的监督机制、约束机制和惩戒机制,对违反科学道德精神的行为给与及时有效地处理。

其次,一旦违背了科研制度将受到处罚。这就要求要完善科学道德监督机制。对于科学不端行为的惩戒,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拓宽投诉和举报的渠道,让科研工作者便于监督,易于揭露科学不端行为,二是完善调查程序,科学、客观、实事求是地认定科学不端行为。三是妥善处理科学不端行为,结合科学共同体的特点,采取公示、通报批评、适当的处罚等形式,收到较好的综合社会效果。从一些国家的经验看,科学不端行为监察制度已经成为控制科学不端行为的有效手段。我国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设有专门的监督部门,其对科研不端行为的

调查处理,在科研领域产生了一定的反响。科技部科研诚信建设办公室的设立,是我国在科研领域建立统一的监察制度和机构的良好开端。今后应进一步构建针对科学不端行为的监察网络,包括政府科研资源配置的检查机制,教育、科研机构和学术团体科学道德监察机制等,是相关制度不断完善。

最后,从科研主体——研究生的角度来看,国家和高校要加强对广大学生的教育。目前,一些国家开设有科学道德教育课程,使学生通过批判思考、公开争论和参与专门案例的谈论,深刻领会科学道德与科学职业的伦理精神。我国应制定科学道德教育大纲,讲科学道德列为大学生和研究生教育必修课程,同时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将科研诚信的内容纳入科研人员职业培训体系,尽量杜绝无意违反科学规范现象的发生。

三、加强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对研究生的启示

通过学校对研究生开展的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专题课程,广大学生都获益匪浅。首先要端正科研动机,明确科研目标。科学研究的目的是为了研究成果能够进一步转化为生产力,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很长时间的'理论学习、实验研究的积累。科研的成果是为了更好地改善人类生活和健康,。因此,只有具备正确的科研动机,明确科研的目标,所研究的成果才是有实质性意义的,否则研究就是毫无意义的。其次,要尊重科研事实,绝不能弄虚作假。我们是当代的研究生,是发展未来科研事业的主力军,要加强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必须从我们做起。要认真完成某一个科研课题,必须按照设计的研究路线认真执行,在研究中无论实验是否能达到预期的结果,都要尊重客观事实,不能为了结题,为了发表论文弄虚作假,更不能剽窃他人的学术成果,所发表的数据要确保别人可以在重复试验之后得到相同的数据。尊重学术规范、坚守学术诚信、完善学术人格是我们每位研究生应尽的职责。最后,要杜绝剽窃,抄袭行为,尊重他人成果。和谐的人类社会需要许多法则的制约,道德是一个人为人处事很重要的衡量标准,对于科研也要有道德底线。剽窃、抄袭他人科研成果的行为是被别人唾弃和鄙夷的,确保自身实验的数据真实性,尊重他人的科研成果也是努力成为优良学术道德的践行者和良好学术风气的维护者重要的一步。

总之,科学界道德的不规范,学风的不正会给后人的教育培养带来极坏的影

响,也直接损害了公众的利益。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也是培养研究生的重要内容,在研究生中开展关于科学道德和学风的宣讲活动,有利于帮助研究生掌握科研工作的规范,确立严谨治学的品格;有利于研究生传承老一辈专家学者的优良学风和品格;有利于在工作中弘扬求真务实、严谨自律的精神,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加强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我们要勇于承担科学研究的历史重任,遵循基本的道德原则,诚实做人、追求真理、拓展知识,促进人类社会的进步,为祖国的科学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心得 篇2

科学技术作为人类智慧的结晶,不仅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而且不断丰富和发展求真求实的科学文化内涵,形成了以科学精神为精髓的人类社会的共同理念、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纵观人类社会发展历史进程中,从摆脱中世纪的蒙昧进入文艺复兴时期,到近代工业革命的兴起乃至20世纪以来新技术革命浪潮引领的知识经济时代,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科学精神不仅是推动科学技术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引领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杆,千百年来一直深刻影响着人们的行为方式和价值追求。

科研活动作为科学技术的是一个严谨的过程,对科技事业而言,科学道德与学风问题直接影响到科学的繁荣发展。随着新技术革命的发展,科学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渗透到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与此同时就会出现很多问题比如杜撰、篡改、剽窃和伪科学等。近年来科学道德和学风问题已成为社会舆论关注的焦点问题。作为新世纪的接班人,我们有责任有权利对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进行了学习和了解,这不仅对于我们今后的学术生涯有重要意义,也对整个国家的整体科研素质、科研水平的一个保证。

道德是规范社会成员行为的准则,高的道德标准造就卓越的人格品质。学术道德对于一名学术研究者而言也是如此,恪守学术道德我们的学术研究工作才会有生命力,才能铸就一名学者高尚的学术人格。科学道德是社会道德在科研活动中的表现,主要指科研活动中的科研工作者的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和应该具备的道德素质,既表现为科研工作者在从事科学研究活动时的价值追求和理想人格,也具体反映在指导科研工作者正确处理个人与个人、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之间的互相关系的行为准则或者规范之中。科学道德主要包括求真务实、实事求是;自觉抵制弄虚作假、浮躁浮夸等学术不端行为等。我们应该在学术研究和知识学习中,培养严谨的治学态度,形成良好的学风。加强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应当从科学精神、科学道德、科学伦理、科学规范四个部分分别展开。科学精神是在长期的科学实践活动中形成的、贯穿于科研活动全过程的共同信念、价值、态度和行为规范的总称,包括追求真理的信念、用于探索的精神、遵循实证的方法,讲求理性的态度。

作为研究生,在通向科学的路程中我们更进一步,因此我们更应该加强科学道德建设,形成良好的学风为以后的科研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我们要重操守、重品行、重修养,遵守学术规范、养成良好学风,勇于探索,不断创新。要诚信、正确认识自身、不妒忌,扎实学习、刻苦钻研和实事求是。我们的毕业论文选题要宽厚、阅读文献要经典,研究过程中要勇于面对困难,认真对待实验中的一点一滴,不弄虚作假,应严谨规范撰写论文。科学是可传播可证伪的,而学术研究的核心是不断创新。因此在学术研究过程中应该要遵守学术规范标准,力求不断提出新的观点新的发现。我们要尊重科学事实,践行学术道德。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积极宣传学术伦理道德,加强自律。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建立良好的自控能力,努力拼搏,严谨求实,用实际行动共建学术伦理。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严谨的治学态度,忠于真理、探求真知,自觉维护学术精神,反对投机取巧的作风和行为,要争做遵守和履行学术规范和学术道德的先行者。

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心得 篇3

学风是指学生的学习风气,是学生理想信念、道德观念、价值观念、行为准则的综合反映,是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学风建设是学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基础,关系到学校的生存和发展。

总体上说,我校学风的基本状况是好的。但随着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在校生人数的快速增加,新形势下学风建设中出现了许多不相适应的情况,不少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亟待解决。少数学生经常迟到、旷课、抄袭作业,极少数学生考试作弊;课堂听MP3、发短信、接电话等现象时有发生;少数学生校外迷恋网络游戏;少数学生不遵守作息时间,在宿舍打牌娱乐,遇事起哄;有的`男女同学交往不文明,个别学生涉足不健康娱乐场所;少数学生校外私自租房住宿;有部分教室内课桌、墙壁污染严重,极少数学生随意损坏公物等。这些问题尽管发生在少数学生身上,但影响很坏,如果不采取切实措施加以教育和管理,势必污染校风,影响人才培养质量,最终影响到学校的生存与发展。加强学风建设势在必行。

加强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引导学生自觉遵守基本道德规范,加强职业生涯设计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成才观、就业观;积极开展道德实践活动,并把道德实践活动渗透到大学生学习生活全过程,要以优良的道德品质统领学生的思想、行为。进一步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规范学生行为。加大管理力度,以管理育学风,认真抓好早读考勤、晚自习;推进学风建设进学生公寓,将学风状况纳入文明寝舍创建的重要内容,培育健康向上的寝室文化,建立起良好的学习生活秩序。

严肃考试纪律,以考风正学风。加强考试规范化和科学化管理,杜绝各类作弊现象的发生。要广泛开展诚信考试承诺签名活动,通过设立诚信考场,学生党员和学生干部挂牌考试等方式,在学生中营造“诚信光荣,作弊可耻”的考试氛围。进一步严肃考场纪律,严肃处理考试舞弊行为。对作弊学生所在班级、宿舍及个人评优实行一票否决制,辅导员考核不得评为优秀等次。通过狠抓考风,进一步端正学风。

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心得 篇4

研究生既是当前科学研究的主力军,也是科教事业发展的未来和希望。研究生作为我国高等教育培养的高素质人才,是决定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的重要力量,肩负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依托。科学道德是社会道德在科学技术活动中的表现,主要是指科研活动中科技工作者的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和应具备的道德素质。学风主要是指在学术研究和知识学习过程中的精神风貌和思想态度,包括治学精神、态度、风气和原则等。在科研领域学风既包含科技工作者的治学精神、态度和原则,也包括科技工作者的行为规范和思想道德。

加强科学道德的培养和学风建设不仅是推动学术研究健康发展的前提和基础,而且对于倡导求真务实的社会风气,提高全社会的思想道德水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当前学术领域存在的科学道德与学风问题

我国在科学技术发展中面临的科学道德和学风问题是纷繁复杂的,有着多方面的深刻的原因,其中体制因素是科技资源配置体系不完善,科研界的内在因素是科学道德建设相对滞后,环境因素是存在着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由于管理体制不够完备等多方面的因素,在科技资源分配上,还存在个别机构和专家不适当的占有过多的政府科研经费及科研设施的现象,对公共科技投入的风险规避也缺少有效的制度和手段,加之科技资源共享机制不完善,造成了有些科研资源的浪费。另外,我国科研评价指标体系建设的相对滞后是科研评价中的一个突出问题。不论是对基础研究项目的目标管理,还是对科技人员的考核和评判大批存在重量不重质的问题。

当前我国存在的科学道德和学风问题,主要有科学不端行为、学术失范和浮躁学风三种主要形式。

科学不端行为主要是指那些违背诚实原则,在课题申请、研究实施、成果报告等科学活动中的篡改、编造、伪造、剽窃等行为。这类行为在科技界和社会上的影响相当恶劣,损害了科研界的社会信誉和科学家之间的相互信任,并伤害了科研成果的质量。

学术失范现象在科学研究与科研管理活动中大量存在,主要表现为一些科研人员的工作动机发生扭曲,他们不潜心钻研学问,而是一味追名逐利,为获取和占有资源而热衷于拉关系、走后门、立山头,已在一定程度上发生了行政干预、权力垄断、官学一体、权学交易、学术霸道、暗箱操作、流于形式等“制度失灵”现象,并滥用了学术权威。

浮躁的'学风反映了研究氛围的不正和研究群体的精神文化追求以及行为习惯的沉沦。一部分大学生、研究生丧失了科学求实的态度和科研诚信,单纯追求名利,而不能踏实地开展研究工作。例如,热衷于发表在理论上和实际上都没有什么意义的“花架子”论文甚至垃圾论文。这种浮躁的学风已开始在相当一部分大学和研究机构中蔓延。

二、科学道德的培养与学风建设的途径

科学道德与学风问题是全世界科研领域共同面临的问题,对于这个问题没有一蹴而就的解决之道,必须依靠长期细致的、制度化的科学道德建设来逐步达到完善。跟据我国科学道德与学风问题的具体特点,有针对性的开展工作。

首先,从大方面来说,要加强体制机制和学术规范制度。对科学不端行为有效预防的关键在于两个方面,一是机制,二是规则。前者主要包括管理、评价、奖励等政策引导机制,后者主要包括学术规范。机制设计的宗旨有两个,一个是对科学不端行为设防;第二是引导科学工作者理性选择,远离科学不端行为。我国要积极参照国外的先进经验,尽快制定全面和配套的规范和准则,包括明确科研主体的责任,建立科学不端行为的判定标准和处理程序,建立具体有力的监督机制、约束机制和惩戒机制,对违反科学道德精神的行为给与及时有效地处理。

其次,一旦违背了科研制度将受到处罚。这就要求要完善科学道德监督机制。对于科学不端行为的惩戒,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拓宽投诉和举报的渠道,让科研工作者便于监督,易于揭露科学不端行为,二是完善调查程序,科学、客观、实事求是地认定科学不端行为。三是妥善处理科学不端行为,结合科学共同体的特点,采取公示、通报批评、适当的处罚等形式,收到较好的综合社会效果。从一些国家的经验看,科学不端行为监察制度已经成为控制科学不端行为的有效手段。我国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设有专门的监督部门,其对科研不端行为的调查处理,在科研领域产生了一定的反响。科技部科研诚信建设办公室的设立,是我国在科研领域建立统一的监察制度和机构的良好开端。今后应进一步构建针对科学不端行为的监察网络,包括政府科研资源配置的检查机制,教育、科研机构和学术团体科学道德监察机制等,是相关制度不断完善。

最后,从科研主体——研究生的角度来看,国家和高校要加强对广大学生的教育。目前,一些国家开设有科学道德教育课程,使学生通过批判思考、公开争论和参与专门案例的谈论,深刻领会科学道德与科学职业的伦理精神。我国应制定科学道德教育大纲,讲科学道德列为大学生和研究生教育必修课程,同时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将科研诚信的内容纳入科研人员职业培训体系,尽量杜绝无意违反科学规范现象的发生。

三、加强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对研究生的启示

通过学校对研究生开展的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专题课程,广大学生都获益匪浅。首先要端正科研动机,明确科研目标。科学研究的目的是为了研究成果能够进一步转化为生产力,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很长时间的理论学习、实验研究的积累。科研的成果是为了更好地改善人类生活和健康,。因此,只有具备正确的科研动机,明确科研的目标,所研究的成果才是有实质性意义的,否则研究就是毫无意义的。其次,要尊重科研事实,绝不能弄虚作假。我们是当代的研究生,是发展未来科研事业的主力军,要加强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必须从我们做起。要认真完成某一个科研课题,必须按照设计的研究路线认真执行,在研究中无论实验是否能达到预期的结果,都要尊重客观事实,不能为了结题,为了发表论文弄虚作假,更不能剽窃他人的学术成果,所发表的数据要确保别人可以在重复试验之后得到相同的数据。尊重学术规范、坚守学术诚信、完善学术人格是我们每位研究生应尽的职责。最后,要杜绝剽窃,抄袭行为,尊重他人成果。和谐的人类社会需要许多法则的制约,道德是一个人为人处事很重要的衡量标准,对于科研也要有道德底线。剽窃、抄袭他人科研成果的行为是被别人唾弃和鄙夷的,确保自身实验的数据真实性,尊重他人的科研成果也是努力成为优良学术道德的践行者和良好学术风气的维护者重要的一步。

总之,科学界道德的不规范,学风的不正会给后人的教育培养带来极坏的影响,也直接损害了公众的利益。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也是培养研究生的重要内容,在研究生中开展关于科学道德和学风的宣讲活动,有利于帮助研究生掌握科研工作的规范,确立严谨治学的品格;有利于研究生传承老一辈专家学者的优良学风和品格;有利于在工作中弘扬求真务实、严谨自律的精神,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加强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我们要勇于承担科学研究的历史重任,遵循基本的道德原则,诚实做人、追求真理、拓展知识,促进人类社会的进步,为祖国的科学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