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教育心得体会

请欣赏端午节教育心得体会(精选4篇),内容由多美网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端午节教育心得体会 篇1

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作家汪曾祺在《端午的鸭蛋》中写了约摸十二种端午节的风俗,不过,那是南方,在我们北方,至少在我的家乡,就没有那么多风俗了。

我们家乡端午节的风俗也有几种,例如系五丝,插艾草,包粽子,煮咸鸭蛋,吃大餐等。单说的是系五丝,就是将五种颜色的线搓成绳子状,在天蒙蒙亮,还没出太阳的时候,孩子还在睡觉的情况下,家长将它系在孩子的手腕上,等孩子醒来后发现彩色的丝线象手镯一样缠绕在自己的手腕上,感到很美,同时家长再教导孩子等下大雨的时候,记得讲这五丝拆下来,压在石头地下,将来它就会变成彩色的蛇,保护着屈原和自己不受毒害。

插艾草呢,就是在五月初一的那天早晨,每家的爷爷们,家里没有爷爷的,就得相当于爷爷的长辈,早早的起来,趁着太阳还没有升起来的时候,到野外去菜艾草,将才回来的艾草插在自己的大门口门楣顶上,没有大门的就干脆插在房门的房檐上,因为艾草是“爱”和“碍”的谐音,这表示家人最家的爱,表示家人对伤及家的阻碍。

端午节的重头戏是包粽子,煮粽子,吃粽子了。我想写的人就很多了,它所寄托的传统文化当然是为敬仰屈原了。随着时间的变化,家乡的端午节的风俗也在跟着变化,由原来的祭祀屈原,变成了家人团圆的一个由头,于是吃大餐也成了我们这里的一个风俗了,不过这个大餐却有点特别呢!它是粽子的大聚会,兄弟姊妹们将各自包的粽子,带到母亲家中展示,从形状来就有很多种;大姑包的是长方形的,两半粽子合在一起的,成为夫妻棕,二娘包的是三角棕,只有大姑的六分之一大小,妈妈包的是四角的;小姑包的做好看了,既小巧玲珑,又长方适中。从内容上来看和煮的火候上来分析,口感的是奶奶的二米相掺的黄白相间的原始棕了,这次我才明白的原始的食物该有多美了。

我们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品尝着自己包粽子,就这油黄黄的咸鸭蛋,大人们喝着家乡的密州春,拉呱着家中的变化,想想着家人的将来,真是其乐融融,幸福汇成商学院。

家乡的端午节,有声有色,有吃有喝,有喜有乐,有思念,有陪伴,我敬你,直到永远。

端午节教育心得体会 篇2

在我的家乡,人们喜欢春节。大人喜欢春节的热闹。孩子喜欢吃饺子,喜欢收红包,我觉得不是。印象中,中秋节、元宵节、清明节都不是特别的节日,印象最深的是端午节。

端午节最有趣。吃粽子是端午节的习俗。说到粽子,我很激动。在我的家乡,粽子是用浸泡过的糯米包裹在竹叶里,然后在锅里蒸。这样,米饭就有了竹子的味道

不一会儿,就割了一小捆。回到家,爸爸把艾蒿插到房檐上,密密麻麻的的一排,像一队士兵在为我们家站岗。我问爸爸为什么要插艾蒿,爸爸说这里还有一个美丽的故事呢。传说古时候,有一个村子的人都特别坏,上天派一个神仙来调查,决定要惩罚他们。神仙驾着祥云来到村子的上空,突然看到一个妇女带着俩个孩子往村里走,她怀里抱着一个大孩子,地上却领着一个小的孩子。神仙感到非常奇怪,就落下云头,来到妇女面前,问她为什么。

妇女回答说,因为小的孩子是自己的,大的孩子是邻居托她照管的,所以她要把大孩子照管好。神仙听完,觉得这个妇女是个特别善良的的人,决定要救她,就对她说:“大姐你好,您是个善良的人,请您把这些艾蒿在五月初五那天早晨天亮前插到你家的房檐上,就会保佑你家平安无事了。”说完,神仙就化作一股青烟回上天去汇报去了。

妇女回到家,按照神仙的指示插好艾蒿,想到插艾蒿能保平安,就把事情的经过告诉了全村人,全村人都在五月初五那天早晨插好了艾蒿。端午的早晨,神仙再次来到这个村子的上空,决定放火烧掉这个村子,可定睛一看,村子里家家户户都插着艾蒿,不知哪一家是那位善良的妇女的家。神仙知道是善良的妇女想救全村人,于是成全了她的美意。从那以后,人们就在端午这天起早插艾蒿,以此保佑全家幸福平安。

端午不但有粽子这种美食,还有“插艾蒿保平安”这么美好的传说,让人们在享受美食的同时,还要传承与人为善的传统美德。我爱端午!

端午节教育心得体会 篇3

赛龙舟是中国的传统文化,每年端午节都会举行一次。端午节去了民族文化村,看了龙舟赛。

每艘龙舟上都有很多跑者,也有很多龙舟。龙舟停在起跑线上,选手们坐在龙舟上休息。过了一会儿,只有一个人吹口哨,所有的龙舟迅速向前移动。每艘龙舟上,都有一名队员在前面打鼓,为后面的队员加油,其他队员在后面举起桨,拼命地划着龙舟前进。

我看到每条龙舟都有自己的颜色。龙舟就像一条龙,有一个龙头和一个龙尾。真的很漂亮!一艘龙舟是深红色的,上面刻着精美的图案。龙舟是天蓝色的,上面有许多美丽的图案。每一只美丽的白天鹅都刻在龙舟上,闪闪发光。有一艘棕色的龙舟。这条龙舟真的不一样。其他所有的龙舟都有图案来装扮自己,但是这条龙舟根本没有图案,只是一条普通的龙舟。这艘龙舟是木头做的。还有一种是橘黄色的龙舟。这条龙舟用小圆点装饰,非常精致漂亮!

一开始绯红龙船很远。第二位是橙色的龙舟。但是后来棕色的龙船,不知怎么的,似乎有一股强大的力量伴随着它。棕色龙舟上的队员用力划着龙舟,获得了第一名。虽然他们的龙舟已经获得了第一名,但他们仍然不骄傲,很快就划好了龙舟。没有别的龙舟能赶上褐色的龙舟。

最后,棕色的龙舟冲向终点线。第二艘是天蓝色的龙舟,第三艘是深红色的龙舟,第四艘是橙色的龙舟。

这就是精彩的龙舟赛!我非常喜欢我们传统文化中的赛龙舟!

端午节教育心得体会 篇4

不久就是端午节了,谈话之余,常会感到在一些人眼里,端午节似乎可有可无。到如今,有些人竟以为粽子只是一种地方小吃,其中的来历及文化内涵,已被丢失得非常久远了。这次实践调查我们选择了“传统假日面面观”这一主题,以端午节为突破点调查我校大学生对于我国传统假日端午节的的重视与了解。通过这次实践调查我们小组成员都有很多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一、对团体分工合作的一点体会

本次实践调查我们小组一共三人,其中李泽和周玉龙负责问卷的设计和发放,王召负责数据整理分析及报告的撰写

完成一项实践调查报告,特别是需要团队合作的实践作业,队员的共同努力是至关重要的,我们队员需要的一项最重要素质就是对于实践活动积极主动,愿意承担相应的责任和义务。我们组队员在这次实践调查活动中都很主动,对于自己的任务都很用心。或许我们只是万千器件中一颗小小的螺丝钉,但是也只有我们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力,才能让一切有条不紊的运行,也才彰显了我们的重要性和不或缺。相反,我们就会形成一种消极心态而不再被别人所需要,就会更加消极和自卑,从而形成一种恶性循环。

实践调查需要尽心做好前期准备,明确实践活动的主题和调

查方式、调查内容、组员的任务安排等。这些都是全体组员一起商讨的,当然,在讨论的过程中存在很多分歧,我们采取了以少服多的方法,所以大家会根据优劣选出最好的方案。而在组员任务分配上,我们也是各用所长,充分利用自身资源。在做好前期准备后,在这几周的实践中,也出现了不合理的地方,比方说修改了一些调查内容,又在报告内容中增添了一些新的想法等等。实践活动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的完成需要根据实际进行反复的修改,这都需要我们的耐心和互相支持迁就。

二、每年都过端午,我们反问自己真的了解端午吗?

每年农历的五月初五是端午节,似乎对于我们来说已司空见惯,我们习惯了在那一天吃粽子,赛龙舟。但端午节真正得到一些人的重视在2005年韩国申报世界非遗之后,关于端午节来历的传说也很多,但无论来源于什么,都是我们对古人祖先美好品德的无限赞扬及缅怀。在与别人的交谈中,很多人对于端午节的习俗了解不够,在问卷中许多大学生对很多端午节的习俗都反应是没有接触过。这可能是由于各地文化地理所造成的。我们对于端午节只记住了他的型,而把他的魂已忘得淅淅洒洒。我们过端午节是为了缅怀先人,继承品德,而不是仅仅作为一种消遣娱乐。我们继承了传统,却很容易忘却了精神,我们可以赛龙舟,我们会吃粽子??可我们是否记得端午节所蕴含的精神,现如今我们还要被人来提醒我们,我们是应该重视端午节的,我想说的`是我们是要重视端午节精神的,这是我在实践中深深感到的一点。

三、屈原的故事对我们当代社会的启示

时逢端午,让人想起了屈原,更想起了除开大自然以外的弊政害人。人们借助端午节,缅怀屈原。思索一下,为什么千百年来,民间一直会对屈原哀而祭之、思而念之。

屈原忧国忧民,痛贬弊政的作为,彰显其爱国情怀,令此后的文人士大夫在政治上有了担当的勇气,可以说文人骨气就是从屈原开始培养起来的。最近连续发生的住宅楼倒塌的“豆腐渣”现象,如果不去进行公允的令人信服的调查和公开、透明的问责到底,是不会换来震不垮的家园的。我们的党正致力于重建我们的制度、重建我们的队伍,这不仅是表面上的物质重建,更是一种精神上的重建。必须革除掉少数人“暗箱操作”公共事务的现象,革除那种“自我监督”体制的弊端。让民众真正成为重建的主人,真正而绝不只是在形式上做到民主参政、民主决策和民主监督。当然,我们不会指望一次大规模反腐倡廉活动,就能够革除掉所有腐败的痼疾,但最起码可以借这个契机,建立一套全民参与的民主反腐机制,并能够在实践中逐渐地长效和完善起来。

当代的核心价值观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要有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和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组成。屈原辞赋悬日月,屈原精神万代传,挖掘与弘扬屈原精神的时代价值,对当代社会核心价值观的构建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今天我们的社会主义变革,与屈原时代的环境、改革内容、方式有着本质的不同,但屈原坚定不移、九死未悔的探索和改革精神,可以作为精神支柱,鼓舞我们为建设繁荣富强的伟大祖国而努力奋斗。

大家都在看